在何謙、高衡等人攻略吐穀渾的同時,桓衝也帶人正式攻打後涼。
他們沿著河西走廊依次推進,一路所向披靡,先後攻占了後涼的隴西、武始、大夏、枹罕、金城、湟河、晉興、廣武、西平等郡,兵鋒直至後涼都城姑臧。
呂光很明白大勢已去,於是便率領文武百官出城向桓衝投降,至此,涼州、河州一帶全部歸於大晉。
在兩路大軍以摧枯拉朽般的速度分別征伐後涼與吐穀渾的同時,基本上統一了天下的桓溫也正式開始了篡權之路。
環視天下,後世的政治中心北京僅僅是幽州漁陽郡下麵的一個小小的縣城薊縣,而且薊縣的城建規模太小,無法安置大規模的人口,當時的氣候還是偏寒冷,所以並不適合於作為都城所用。
而現在的東晉都城健康,偏居東南一隅,無法輻射中原和西北地區,也不適合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所用。
環顧四周,似乎唯有長安和洛陽符合桓溫心中作為雄霸天下的都城的條件,但是此時長安城經過西燕慕容衝的血洗,到處都是殘垣斷壁、荒蕪一片,而且關中剛剛收複,城內胡人眾多,時不時會爆發一些叛亂,似乎也不合適作為都城使用。
相對而言洛陽城就保存的較為完整,但是洛陽城曾經是魏晉時期的首都,魏晉兩個朝代在曆史上都不長久,尤其是晉朝惡評更是如潮,不但引發了八王之亂,更是讓五胡衝入中原肆掠了大半個中國一個世紀之久,所以再讓洛陽作為新朝代的都城在寓意上似乎也不太好。
思來想去,桓溫最終還是決定將長安作為都城比較好,雖然城建被破壞的較為嚴重,但是都可以修複嘛?
因此,桓溫在入住長安之後便命人開始修複宮殿、加固城防,以便為將來作為都城所用。
由於瞧不上健康,再加上大權在握,所以桓溫也就覺得沒有必要再迴健康城去了,他命人去江陵城把自己的兩個老婆南康公主司馬興男與青城公主李嬌接到了長安城裏來,本想三人團聚,結果沒想到司馬興男一看到桓溫新納的清河公主慕容鳳時,瞬間就明白了一切,想來司馬興男為了桓溫付出了這麽多,桓溫不知道珍惜,納了一個青城公主不說,現在在年近六旬的年紀又納了一個清河公主?簡直是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也就算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如今憑借巨大的軍功而權勢滔天的桓溫在統一的全國之後,下一步的動作是必然要篡權的,司馬興男雖然現如今已經是桓家的人了,但是司馬家畢竟是她的娘家,想著自己家的天下馬要就要被桓溫給奪了去,心中就會略過一絲悔恨。
但是司馬興男又為桓溫由衷的高興,畢竟是他憑一己之力,在狼煙四起四起的年代踐行的他當初的諾言,驅逐胡虜、匡扶社稷、恢複華夏。
現如今,他做到了,他成功的掃除了天下諸胡,重振了漢人權威,成為了睥睨天下的曠世大英雄,由他來建設一個新的王朝,似乎也說得過去。
但是,公主到底是受不了桓溫的背叛,再加上公主長期的生活在溫暖的南方,不太習慣北方寒冷的氣候,再加上年事已高,因此抵達長安之後不久,就在矛盾與自責當中病倒了,而且還病的很嚴重。
這讓桓溫十分的惶恐,他日夜守護在公主的身邊,看著這個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女人,她本是一個金枝玉葉,本可以嫁個王公勳貴渡過一個富足的人生,但卻一無反顧的選擇了自己這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並每每在最關鍵的時刻用自己最柔弱的身軀保護自己。
桓溫明白,若是沒有公主,就沒有她的一切,現在,就在自己快要功成名就之時,公主竟然病倒了,這怎能不讓他著急,他怕公主看不到自己登基的那一天,他要把全天下最尊貴的皇後稱號贈與她,讓她母儀天下,成為全天下最尊貴、最幸福的女人。
為了讓公主看到自己登基,桓溫決定加快篡權的步伐,他令留守健康城的三弟桓秘帶領當時朝廷最主要的官員、同時也是頂級門閥代表的三公九卿以及六部尚書,以到長安拜謁漢高祖劉邦的陵寢為名,強製將他們帶到了長安城。
在當時東晉朝廷朝廷裏,僅僅桓溫就擔任了丞相、太尉、大將軍、大司馬等重要的官職,可以說是軍政大權獨攬。
剩下的重要職務當中,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中書監由郗超擔任,尚書省的尚書令由王坦之擔任,門下省的最高長官黃門監由江彪擔任,其中郗超和江彪是桓溫的親信,王坦之與桓溫則結為兒女親家,也可以算作是桓溫的人。
剩下的重要官職當中,位列三公的禦史中丞由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彪之擔任,侍中、司徒府長史由陳郡謝氏的謝安擔任,司空、左光祿大夫由顧和擔任。
九卿當中負責宗廟禮儀的太常卿由出身琅琊王氏的諸葛頤擔任,負責皇族、宗室事務的宗正卿由宗室司馬珍擔任,負責國家馬政的太仆卿由出身穎川荀氏的荀籍擔任,負責司法審判的廷尉卿出身琅邪王氏的王允之擔任,負責執掌宮殿警衛、帳幕器物、朝會膳食的光祿卿由桓溫的親信毛安之擔任,負責外交和民族事務的典客卿由出身汝南袁氏的袁質擔任,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的度支尚書由出身汝南周氏的周閔擔任,掌管山海湖澤及手工業的少府卿由陳郡謝氏的謝朗擔任。
這些朝廷當中最主要的官職都是由當時天下最頂級的門閥出身的人才能擔任的,經過桓溫近十年的打壓,這些頂級門閥大部分都已經投靠了桓溫勢力,目前在公開層麵上沒有投靠桓溫也隻有太原王氏、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了。
其中陳郡謝氏的謝安是個十分圓滑的人,他一方麵羨慕桓溫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麵又想保住自己的政治清白,因此雖然表麵上繼續支持維護司馬氏的統治,但是麵對桓溫的拉隴他也欣然接受,屬於典型的兩麵派。
而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坦之在桓溫公開廢黜晉廢帝司馬奕的過程中被嚇破了膽,不但主動為自己的兒子王愷求娶桓溫的大女兒桓伯子,而桓溫也欣然接受王坦之的主動示好,不但把大女兒桓伯子嫁給了王愷,還任命王愷為吳郡太守,有意要培養他。
所以,琅邪王氏雖然表麵上依然擁護司馬氏,但是已經跟桓溫勢力眉來眼去,隨著桓溫統一戰爭步伐的加快和司馬氏政權的進一步被架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桓溫在統一之後必然篡權,因此琅邪王氏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財富,必然會向投靠桓溫勢力更進一步。
目前真正真心維護司馬氏皇位的也隻剩下太原王氏了,這倒不是因為太原王氏與司馬氏的關係有多麽的密切,關鍵是王彪之這個人太過於剛正不阿,當年王彪之擔任任廷尉時,正好遇上晉穆帝登基而大赦天下,可是當時擔任永嘉太守的謝毅卻不顧皇帝的大郝令,堅決處死了跟他有仇的當地人周矯,於是被周矯堂兄向揚州州府告發。
而當時的當時的揚州刺史是殷浩,殷浩因為謝毅出身陳郡謝氏,是名門望族,因此在收捕謝毅之後不敢處理他,於是便心生一計將他送交廷尉。
王彪之就沒有殷浩的那些心眼,他認為楊毅既然犯了特郝令,就是犯罪,因此堅決將其打入大牢,當時的丞相還是會稽王司馬昱,他擔心王彪之因此得罪了陳郡謝氏,故而親去求情,但是王彪之不但不為之所動,甚至還大罵了司馬昱一通,司馬昱無法,隻得悻悻而去。
由此可見,王彪之是個多麽固執的人。
但是不管怎樣,桓溫篡權代晉已經是大勢所趨,畢竟比起為漢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司馬氏來說,成功驅除了胡虜、恢複了漢人榮光的桓溫不管是聲望還是功績都要遠超前人,比起隻會耍小心計密謀竊國的司馬氏來說要強了不知多少倍。
因此不管是民間還是士族階層,心向桓氏已是人心所向,已經不是一個兩個頂級門閥就能阻擋的事情了。
他們沿著河西走廊依次推進,一路所向披靡,先後攻占了後涼的隴西、武始、大夏、枹罕、金城、湟河、晉興、廣武、西平等郡,兵鋒直至後涼都城姑臧。
呂光很明白大勢已去,於是便率領文武百官出城向桓衝投降,至此,涼州、河州一帶全部歸於大晉。
在兩路大軍以摧枯拉朽般的速度分別征伐後涼與吐穀渾的同時,基本上統一了天下的桓溫也正式開始了篡權之路。
環視天下,後世的政治中心北京僅僅是幽州漁陽郡下麵的一個小小的縣城薊縣,而且薊縣的城建規模太小,無法安置大規模的人口,當時的氣候還是偏寒冷,所以並不適合於作為都城所用。
而現在的東晉都城健康,偏居東南一隅,無法輻射中原和西北地區,也不適合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所用。
環顧四周,似乎唯有長安和洛陽符合桓溫心中作為雄霸天下的都城的條件,但是此時長安城經過西燕慕容衝的血洗,到處都是殘垣斷壁、荒蕪一片,而且關中剛剛收複,城內胡人眾多,時不時會爆發一些叛亂,似乎也不合適作為都城使用。
相對而言洛陽城就保存的較為完整,但是洛陽城曾經是魏晉時期的首都,魏晉兩個朝代在曆史上都不長久,尤其是晉朝惡評更是如潮,不但引發了八王之亂,更是讓五胡衝入中原肆掠了大半個中國一個世紀之久,所以再讓洛陽作為新朝代的都城在寓意上似乎也不太好。
思來想去,桓溫最終還是決定將長安作為都城比較好,雖然城建被破壞的較為嚴重,但是都可以修複嘛?
因此,桓溫在入住長安之後便命人開始修複宮殿、加固城防,以便為將來作為都城所用。
由於瞧不上健康,再加上大權在握,所以桓溫也就覺得沒有必要再迴健康城去了,他命人去江陵城把自己的兩個老婆南康公主司馬興男與青城公主李嬌接到了長安城裏來,本想三人團聚,結果沒想到司馬興男一看到桓溫新納的清河公主慕容鳳時,瞬間就明白了一切,想來司馬興男為了桓溫付出了這麽多,桓溫不知道珍惜,納了一個青城公主不說,現在在年近六旬的年紀又納了一個清河公主?簡直是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也就算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如今憑借巨大的軍功而權勢滔天的桓溫在統一的全國之後,下一步的動作是必然要篡權的,司馬興男雖然現如今已經是桓家的人了,但是司馬家畢竟是她的娘家,想著自己家的天下馬要就要被桓溫給奪了去,心中就會略過一絲悔恨。
但是司馬興男又為桓溫由衷的高興,畢竟是他憑一己之力,在狼煙四起四起的年代踐行的他當初的諾言,驅逐胡虜、匡扶社稷、恢複華夏。
現如今,他做到了,他成功的掃除了天下諸胡,重振了漢人權威,成為了睥睨天下的曠世大英雄,由他來建設一個新的王朝,似乎也說得過去。
但是,公主到底是受不了桓溫的背叛,再加上公主長期的生活在溫暖的南方,不太習慣北方寒冷的氣候,再加上年事已高,因此抵達長安之後不久,就在矛盾與自責當中病倒了,而且還病的很嚴重。
這讓桓溫十分的惶恐,他日夜守護在公主的身邊,看著這個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女人,她本是一個金枝玉葉,本可以嫁個王公勳貴渡過一個富足的人生,但卻一無反顧的選擇了自己這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並每每在最關鍵的時刻用自己最柔弱的身軀保護自己。
桓溫明白,若是沒有公主,就沒有她的一切,現在,就在自己快要功成名就之時,公主竟然病倒了,這怎能不讓他著急,他怕公主看不到自己登基的那一天,他要把全天下最尊貴的皇後稱號贈與她,讓她母儀天下,成為全天下最尊貴、最幸福的女人。
為了讓公主看到自己登基,桓溫決定加快篡權的步伐,他令留守健康城的三弟桓秘帶領當時朝廷最主要的官員、同時也是頂級門閥代表的三公九卿以及六部尚書,以到長安拜謁漢高祖劉邦的陵寢為名,強製將他們帶到了長安城。
在當時東晉朝廷朝廷裏,僅僅桓溫就擔任了丞相、太尉、大將軍、大司馬等重要的官職,可以說是軍政大權獨攬。
剩下的重要職務當中,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中書監由郗超擔任,尚書省的尚書令由王坦之擔任,門下省的最高長官黃門監由江彪擔任,其中郗超和江彪是桓溫的親信,王坦之與桓溫則結為兒女親家,也可以算作是桓溫的人。
剩下的重要官職當中,位列三公的禦史中丞由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彪之擔任,侍中、司徒府長史由陳郡謝氏的謝安擔任,司空、左光祿大夫由顧和擔任。
九卿當中負責宗廟禮儀的太常卿由出身琅琊王氏的諸葛頤擔任,負責皇族、宗室事務的宗正卿由宗室司馬珍擔任,負責國家馬政的太仆卿由出身穎川荀氏的荀籍擔任,負責司法審判的廷尉卿出身琅邪王氏的王允之擔任,負責執掌宮殿警衛、帳幕器物、朝會膳食的光祿卿由桓溫的親信毛安之擔任,負責外交和民族事務的典客卿由出身汝南袁氏的袁質擔任,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的度支尚書由出身汝南周氏的周閔擔任,掌管山海湖澤及手工業的少府卿由陳郡謝氏的謝朗擔任。
這些朝廷當中最主要的官職都是由當時天下最頂級的門閥出身的人才能擔任的,經過桓溫近十年的打壓,這些頂級門閥大部分都已經投靠了桓溫勢力,目前在公開層麵上沒有投靠桓溫也隻有太原王氏、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了。
其中陳郡謝氏的謝安是個十分圓滑的人,他一方麵羨慕桓溫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麵又想保住自己的政治清白,因此雖然表麵上繼續支持維護司馬氏的統治,但是麵對桓溫的拉隴他也欣然接受,屬於典型的兩麵派。
而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坦之在桓溫公開廢黜晉廢帝司馬奕的過程中被嚇破了膽,不但主動為自己的兒子王愷求娶桓溫的大女兒桓伯子,而桓溫也欣然接受王坦之的主動示好,不但把大女兒桓伯子嫁給了王愷,還任命王愷為吳郡太守,有意要培養他。
所以,琅邪王氏雖然表麵上依然擁護司馬氏,但是已經跟桓溫勢力眉來眼去,隨著桓溫統一戰爭步伐的加快和司馬氏政權的進一步被架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桓溫在統一之後必然篡權,因此琅邪王氏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財富,必然會向投靠桓溫勢力更進一步。
目前真正真心維護司馬氏皇位的也隻剩下太原王氏了,這倒不是因為太原王氏與司馬氏的關係有多麽的密切,關鍵是王彪之這個人太過於剛正不阿,當年王彪之擔任任廷尉時,正好遇上晉穆帝登基而大赦天下,可是當時擔任永嘉太守的謝毅卻不顧皇帝的大郝令,堅決處死了跟他有仇的當地人周矯,於是被周矯堂兄向揚州州府告發。
而當時的當時的揚州刺史是殷浩,殷浩因為謝毅出身陳郡謝氏,是名門望族,因此在收捕謝毅之後不敢處理他,於是便心生一計將他送交廷尉。
王彪之就沒有殷浩的那些心眼,他認為楊毅既然犯了特郝令,就是犯罪,因此堅決將其打入大牢,當時的丞相還是會稽王司馬昱,他擔心王彪之因此得罪了陳郡謝氏,故而親去求情,但是王彪之不但不為之所動,甚至還大罵了司馬昱一通,司馬昱無法,隻得悻悻而去。
由此可見,王彪之是個多麽固執的人。
但是不管怎樣,桓溫篡權代晉已經是大勢所趨,畢竟比起為漢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司馬氏來說,成功驅除了胡虜、恢複了漢人榮光的桓溫不管是聲望還是功績都要遠超前人,比起隻會耍小心計密謀竊國的司馬氏來說要強了不知多少倍。
因此不管是民間還是士族階層,心向桓氏已是人心所向,已經不是一個兩個頂級門閥就能阻擋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