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話不差,事情總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問題,就在桓溫親自率軍抵達江陵,準備從江陵抵襄陽,從襄陽經漢水而直入涪陵,重現桓溫當年率奇兵奇襲擊蜀地的經典案例的時候,京城裏傳來了司馬昱駕崩的消息。


    看到司馬昱留給桓溫的遺詔,尤其是看到遺詔裏沒有讓桓溫攝政的意思之後,桓溫瞬間不淡定了,一下子就癱坐在了地上,侍從們趕緊上前攙扶,但是桓溫卻一擺手,示意他們不要碰自己,此刻的桓溫最需要的是靜一會,以便好好的消息這個驚人的消息。


    其實說起來,桓溫與司馬昱算是亦敵亦友,司馬昱可以說是參與或者經曆了桓溫官場生涯的所有事件。


    當年的落魄小子桓溫護送公主迴京,遇到了的第一個朝廷官員就是司馬昱,那個時候的桓溫連個官都不小,還背負殺人的罪名,落魄的很,但是司馬昱卻絲毫不嫌棄他,不但帶著桓溫參加自己的府邸,還帶他參加京城裏隻有頂流人士才能參加的清談大會,讓桓溫能夠得以結識當時京城的頂層人士,為自己以後的仕途鋪路。


    不但如此,司馬昱還在公主的要求下,上書舉薦桓溫出任奉車都尉,雖然是個閑官,但也讓桓溫得以擠身官場,而後又力薦桓溫出任彭城太守,桓溫在彭城的出色表現讓桓溫得以在官場嶄露頭角;


    在看到桓溫的潛力之後,司馬昱又趁著瘐翼剛死,荊州刺史位空虛之際,再次力薦桓溫出任荊州刺史,而在荊州任上,桓溫勵精圖治,開拓進取,抓住機會一舉消滅成漢國,從而讓桓溫真正的崛起。


    而讓司馬昱為了維護皇族的利益,開始不斷的打壓正在崛起的桓溫,雖然二人在朝堂之上針鋒相對,言辭激烈,但是私下裏卻依然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談笑風生,也正是因為如此,桓溫在最終決定廢黜晉廢帝司馬奕的時候,才會毫不猶豫的決定扶持司馬昱登基稱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桓溫認為司馬昱已經年過半百,又資質平平,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對手,所以才會放心的扶持司馬昱登基稱帝,其實就是為了自己好控製。


    司馬昱登基後,深知自己的處境,尤其是當看他到桓溫殺掉廢帝司馬奕三個兒子的時候,更是日夜提心吊膽,一是怕桓溫也會廢掉自己,二是怕自己性命難保,畢竟桓溫真發起狠來,把自己給宰了,滿朝文武也不敢說什麽。


    正是因為心病太重,所以司馬昱在登基沒多久,就憔悴衰老了很多。


    其實司馬昱並不像桓溫說的那樣資質平庸,小的時候的司馬昱聰慧絕倫的,司馬昱從小就愛好讀書,舉止文雅,品行端正,生活儉樸,同晉時一般名士一樣,喜歡清談。


    正是因為司馬昱的這些品質,所以深得父親晉元帝司馬睿的喜愛,而大學者郭璞也對他評價甚高,聲稱振興晉朝的非此君莫屬。不過,司馬昱成年後並未展示出令人信服的才能,僅以清虛寡欲、擅長玄學知名於世。


    司馬昱被立為皇帝後,對軍國大政沒有絲毫置喙的權利,每天拱默守道、毫無作為,屬於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昱非常擔心自己會淪為亡國君,加之司馬奕被廢時出現的“熒惑入太微垣”天象再次發生,使得他不能不憂心忡忡,甚至公開的桓溫的智囊郗超詢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雖然郗超一再打包票稱桓溫絕無再次廢帝的打算,但依然無法消除簡文帝心中的疑慮,並最終因此而憂憤成疾,病倒在了龍榻上。


    最終,在桓溫剛剛率軍抵達江陵準備入蜀與前秦軍隊作戰的時候,感覺自己時日無多的司馬昱,決意召迴桓溫入朝輔政,同時商討太子人選問題,但是桓溫剛剛抵達江陵,軍隊士氣正盛,怎麽可能在這個時候迴去呢?因此便拒絕了司馬昱的召喚,繼續為入蜀作戰做準備。


    無奈之下,司馬昱隻得自作主張,將自己與黑人老婆生的兒子司馬曜立為太子,同時,為了不讓桓溫傷害自己的子孫後代,司馬昱決定效仿蜀漢皇帝劉備,以皇帝之尊,向權臣桓溫立下遺詔,希望桓溫能夠依周公先例居朝攝政,同時又模仿劉備寫道:“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司馬昱這樣寫,其實也是為自己的兒子留條後路,畢竟自己公開的說出這樣的話來,即便是桓溫最終篡了權,也應該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掉自己的兒子司馬曜吧。


    然後,司馬昱這份遺詔還沒有到桓溫手裏,就先被自己的老朋友,已經升任侍中的王坦之給撕毀了,王坦之便撕詔書便對司馬昱說道:“陛下可知此詔書等同於讓國?”


    看著王坦之居然撕毀了自己的詔書,這讓司馬昱氣不打一處來,當然,他也很清楚這是王坦之的忠勇之舉,但是司馬昱何得英名之人,他也不想這樣做,他之所以做完全是為了保住自己一家老小性命的無奈之舉。


    為了不讓王坦之壞了自己的大事,司馬昱便哭喪著臉對王坦之說道:“晉室天下,隻是因運氣好而意外從曹魏手裏獲得,就算朕現在想把它讓予別人,你又對這個決定有什麽不滿呢!”


    見司馬昱這樣說,王坦之更生氣了,於是便對司馬昱說道:“晉室的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怎麽能由陛下獨斷專行呢?”


    聽完王坦之的話,司馬昱感動不已,他本以為滿朝文武皆已投靠桓溫,卻不想裏麵還是有忠臣的。


    王坦之的話讓司馬昱對晉室的延續重新樹立了信心,因此便授意王坦之,讓王坦之重立遺詔,於是王坦之與同樣反對桓溫的謝安、王彪之三人商量之後,決定在遺詔裏僅命桓溫輔政,而不再提任何有關攝政以及取代的話,這也就讓桓溫失去了光明正大奪取皇位的機會。


    而這也正是桓溫看到詔書裏沒有要求自己攝政,內心五味雜陳的原因。


    司馬昱要遺詔發出去不久之後便駕崩於皇宮東堂,享年五十三歲,葬於高平陵,經群臣商議,定廟號為太宗,諡號簡文皇帝,司馬昱從登基到駕崩,僅僅在位八個月,成為晉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司馬昱駕崩後,年僅十一歲的皇太子司馬曜登基稱帝,成為東晉王朝第九位皇帝,登基後司馬曜,依據司馬昱的遺詔詔令大司馬桓溫輔政,定年號為寧康,改明年為寧康元年。


    自公元342年,也就是晉成帝鹹康八年,桓溫穿越到東晉江州豫章郡以來,到現在,也就是公元372年,晉簡文帝鹹安二年,正好三十年的時候,東晉王朝居然就換了六位皇帝,如果再加上新登基的司馬曜的話那就是七位皇帝了,如此高頻率的更換皇帝,其實也就預示著司馬氏的氣數已盡。


    盡管桓溫對司馬昱遺詔當中隻是命自己輔政而沒有命自己攝政有點失落,但是此時的他還顧不上這麽多,當前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前秦軍隊從梁益二州驅逐出去,並發動大軍攻滅前秦,完成統一大業。


    為此,為了維護京城的穩定,桓溫主動上書朝廷,稱自己領兵在外,不方便輔政,因此推薦崇德太後褚蒜子出麵輔政,在桓溫看來,褚蒜子兩次臨朝輔政,在朝廷當中有著巨大的威望,更關鍵的是,褚蒜子是朝廷當中幾方勢力都能接受的人物,所以由褚蒜子來出麵輔政,對維護京城的穩定至關重要。


    鑒於桓溫的推薦,朝廷當中幾方勢力經過商議之後,也覺得由褚蒜子出麵輔政要正好一些,因此,群臣在王彪之、王坦之、謝安、郗超、江彪等幾位重臣的率領下,手持皇帝詔書和桓溫的推薦書,前往崇德宮請求褚蒜子出麵輔政。


    早已遠離政治,歸心於佛堂的褚蒜子本想拒絕,但是一想到此時的桓溫還要在外征戰,收複失地,統一天下,此時的他急需一個穩定的後方的時候,最終還是決定出麵輔政,這也是褚蒜子第三次輔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阿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阿愣並收藏謀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