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桓溫覺得進攻鄴城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便在向導段思的引領下,率領大軍從黎陽郡出發,此戰對於桓溫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鄴城在曆史上曾先後擔任過後趙、冉魏、前燕的都城,是北方實際的統治中心,隻要拿下鄴城,也就基本上宣告了前燕政權在中原的瓦解,這無異於比收複洛陽還要具有象征意義。
因此桓溫為此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他首先派出蝶眼台的使者深入前燕統治腹地組織漢人大起義,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曾擔任過前燕兗州刺史的漢人孫元率領所有宗族人士大起義的事件,可以說給中原漢人起了個很好的榜樣。
同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又派蝶眼使者悄悄潛入鄴城打探城防的消息,在打聽到此時鄴城內隻剩不足一萬人的城防部隊之後,桓溫非常高興,此時的他已然將鄴城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當然,桓溫並不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為了安全起見,他僅留下了一千兵留守黎陽,然後率領近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鄴城。
一路上,桓溫並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隻是零星的有一部分鮮卑騎兵會突然偷襲,當然,這些鮮卑騎兵肯定不是桓溫大軍的對手,因此很快都被擊潰,然後四散逃離了。
而令桓溫想不到的是,這些正是吳王慕容垂派來襲擾桓溫大軍的人,慕容垂就是想通過這種零星的襲騷方式,來示弱於桓溫,讓桓溫感覺前燕軍隊已經組織不起大規模的部隊來抵抗的錯覺,另外慕容垂也是想盡快的確定一下前燕叛徒段思在部隊的什麽位置。
因為慕容垂很清楚,有段思這種對前燕國內知根知底的人士存在,前燕就無秘密可言,如果可能的話,桓溫甚至可以一口氣打到鮮卑慕容部的老家龍城,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叛徒都是多麽的可惡,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段思的危害如此巨大,所以慕容垂才要無論如何也要先打掉段思。
在經過好幾輪小股鮮卑騎兵的騷亂,犧牲了無數的鮮卑騎兵性命的情況下,慕容垂終於確認了段思在東晉大軍當中的位置,而桓溫在經過了這幾次的騎兵騷擾事件之後,也確實如慕容垂所想的那樣,認為前燕已經潰不成軍,為了能夠更快的拿下鄴城,同時也為了能夠一舉打掉前燕的宗室,桓溫決定由建威將軍劉建率領五千人的騎兵部隊,由段思作向導,脫離大部隊先行趕到鄴城以防止前燕宗室向北逃竄。
劉建得令之後,便跟段思率領騎兵部隊先行出發了,而這也正中慕容垂的下懷,慕容垂得知消息後簡直欣喜若狂,他立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集中所有的兵力埋伏在前往鄴城的必經之路上。
當劉建的騎兵部隊,慕容垂就立即率領部隊全力攻打,劉建本以為還是像以前那些一觸即潰的小股的騷擾部隊,因此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是當看到後麵黑壓壓的一群騎兵如蝗蟲般鋪天蓋地的向自己一方襲來的時候,劉建這才明白這是遇到對方的主力部隊了,然而此時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慕容垂已經借助人數上的優勢將晉軍團團圍住,劉建隻得組織部隊拚死突圍。
麵對數倍於已的優勢兵力的圍攻,這些晉軍士兵無愧於漢人豪傑,個個都在拚死力戰,視死如歸,勇氣和戰鬥力都表現不俗,但是這支部隊到底不是北府兵,不但武器裝備不行,單兵的軍事素質和武力值都要相差很多,因此雖然個個都以一抵十,拚死力戰,依然經不起人數上的消耗。
最終,這支僅五千人的騎兵部隊越打越少,越打越少,當隻剩下數十人的時候,慕容垂不忍心這些士兵全軍覆沒,因此好心勸降,但是被劉建等人嚴詞拒絕,最終,在夕陽的餘輝下,最後一名晉軍也倒下了,這支突出到北方故土最北端的漢族正規軍,最終倒在了鄴城城外十幾公裏的地方。
在斬殺掉最後一名晉軍之後,鮮卑騎兵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歡唿聲,他們終於一掃之前戰敗的陰霾,人人都沉浸在喜悅當中,他們把極其崇拜的目光望向了遠處的慕容垂,這個數次挽救鮮卑慕容部於水火之中的傳奇王爺,此刻也沐浴在勝利的喜悅當中。
而對於慕容垂來說,意義不僅僅在於他成功的全殲了這支孤軍,更重要的是他消滅掉了對前燕威脅極大的段思,這就等於打掉了桓溫的眼睛,讓他在茫茫的北方如無頭蒼蠅般亂飛亂撞。
還有就是通過這次成功的圍殲戰,讓萎靡不振的前燕軍隊重獲了信心,有了信心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強,慕容垂也就有了與桓溫對戰的勇氣和資本。
當桓溫聽到打頭陣的騎兵部隊全軍覆沒的時候,驚訝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了,他實在想象不到這個時候前燕軍隊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更想不到作為晉軍精銳部隊的騎兵部隊居然會被對方圍殲到全軍覆沒。
但是桓溫到底是個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將帥,戰場的異動讓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己可以陷入了敵人的戰略陷阱裏麵了,畢竟自己已經深入敵境這麽遠,又遠離大後方,敵人極有可能會利用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來截斷自己的後方補給線,沒有了糧草的補給,軍隊必然大亂,而自己又深處敵境,前後左後都沒有援軍,那麽極有可能也會像劉建等人一樣,被圍獵後全軍覆沒。
想到這裏的桓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於是便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同時讓平威將軍張盛去占領譙梁,鎮北將軍陳佑去占領石門。
桓溫到底是名優秀的將領,很快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譙梁和石門是黃河沿岸重要的港口,隻要這兩個地方保住了,那麽後方的補給線就可以確保無憂。
可是桓溫能夠想到的,慕容垂自然也能想到,在桓溫派出張盛陳佑去占領這兩個地方的時候,這兩個地方早已被慕容垂派出的部隊先行占領了,不但如此,慕容垂還趁桓溫出兵鄴城,隻在黎陽城留下了少量部隊的間隙,果斷派征南將軍慕容德火速偷襲黎陽城,黎陽城內隻留有一千名士兵,肯定是抵擋不住慕容德的大軍,因此很快就失陷了。
這一下桓溫徹底傻眼了,進前又不敢進,後方又被敵人端了窩,自己孤軍深入了敵境這麽遠,後方補給線又被對方陷斷,一時之間晉軍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有了前兩次北伐的教訓,桓溫明白,此時自己已經陷入了險境,雖然對方還沒有正式出兵攻打自己,但是桓溫明白,對方是想尋找機會一擊而中。
盡管桓溫在戰前對攻占鄴城之時表現的十分樂觀,自己也抱定了必勝的信心,但是他也明白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麵對如此不利的局麵,如此桓溫繼續堅持攻打鄴城的話,那麽極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因此,桓溫迅速調整心態,果斷的作出了撤軍的命令。
當然,桓溫內心還是有些不甘心,他雖然作出了撤軍的命令,但是也不是全部的撤離,雖然黎陽郡丟了,但是枋頭還在晉軍手裏,因此桓溫決定先撤到枋頭,因為枋頭在黃河水道的邊上,糧草補給方便,因此桓溫決定先撤軍到枋頭之後,跟前燕形成對峙局麵,然後再尋找破敵之策。
前燕眾將在聽到桓溫撤軍的消息之後,都興奮異常,從前燕政權朝不保夕分分鍾就要崩潰到現在的晉軍大撤軍,這心情簡直就像過山車一樣刺激,當然,他們也全都明白這是吳王慕容垂指揮的結果,此時慕容垂在他們心中簡直就是戰神一樣的存在。
本著痛打落水狗的原則,也為了獲得更大的戰果,此時的前燕眾將士紛紛向慕容垂請命,爭搶著要去追擊東晉大軍。
因此桓溫為此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他首先派出蝶眼台的使者深入前燕統治腹地組織漢人大起義,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曾擔任過前燕兗州刺史的漢人孫元率領所有宗族人士大起義的事件,可以說給中原漢人起了個很好的榜樣。
同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又派蝶眼使者悄悄潛入鄴城打探城防的消息,在打聽到此時鄴城內隻剩不足一萬人的城防部隊之後,桓溫非常高興,此時的他已然將鄴城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當然,桓溫並不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為了安全起見,他僅留下了一千兵留守黎陽,然後率領近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鄴城。
一路上,桓溫並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隻是零星的有一部分鮮卑騎兵會突然偷襲,當然,這些鮮卑騎兵肯定不是桓溫大軍的對手,因此很快都被擊潰,然後四散逃離了。
而令桓溫想不到的是,這些正是吳王慕容垂派來襲擾桓溫大軍的人,慕容垂就是想通過這種零星的襲騷方式,來示弱於桓溫,讓桓溫感覺前燕軍隊已經組織不起大規模的部隊來抵抗的錯覺,另外慕容垂也是想盡快的確定一下前燕叛徒段思在部隊的什麽位置。
因為慕容垂很清楚,有段思這種對前燕國內知根知底的人士存在,前燕就無秘密可言,如果可能的話,桓溫甚至可以一口氣打到鮮卑慕容部的老家龍城,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叛徒都是多麽的可惡,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段思的危害如此巨大,所以慕容垂才要無論如何也要先打掉段思。
在經過好幾輪小股鮮卑騎兵的騷亂,犧牲了無數的鮮卑騎兵性命的情況下,慕容垂終於確認了段思在東晉大軍當中的位置,而桓溫在經過了這幾次的騎兵騷擾事件之後,也確實如慕容垂所想的那樣,認為前燕已經潰不成軍,為了能夠更快的拿下鄴城,同時也為了能夠一舉打掉前燕的宗室,桓溫決定由建威將軍劉建率領五千人的騎兵部隊,由段思作向導,脫離大部隊先行趕到鄴城以防止前燕宗室向北逃竄。
劉建得令之後,便跟段思率領騎兵部隊先行出發了,而這也正中慕容垂的下懷,慕容垂得知消息後簡直欣喜若狂,他立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集中所有的兵力埋伏在前往鄴城的必經之路上。
當劉建的騎兵部隊,慕容垂就立即率領部隊全力攻打,劉建本以為還是像以前那些一觸即潰的小股的騷擾部隊,因此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是當看到後麵黑壓壓的一群騎兵如蝗蟲般鋪天蓋地的向自己一方襲來的時候,劉建這才明白這是遇到對方的主力部隊了,然而此時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慕容垂已經借助人數上的優勢將晉軍團團圍住,劉建隻得組織部隊拚死突圍。
麵對數倍於已的優勢兵力的圍攻,這些晉軍士兵無愧於漢人豪傑,個個都在拚死力戰,視死如歸,勇氣和戰鬥力都表現不俗,但是這支部隊到底不是北府兵,不但武器裝備不行,單兵的軍事素質和武力值都要相差很多,因此雖然個個都以一抵十,拚死力戰,依然經不起人數上的消耗。
最終,這支僅五千人的騎兵部隊越打越少,越打越少,當隻剩下數十人的時候,慕容垂不忍心這些士兵全軍覆沒,因此好心勸降,但是被劉建等人嚴詞拒絕,最終,在夕陽的餘輝下,最後一名晉軍也倒下了,這支突出到北方故土最北端的漢族正規軍,最終倒在了鄴城城外十幾公裏的地方。
在斬殺掉最後一名晉軍之後,鮮卑騎兵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歡唿聲,他們終於一掃之前戰敗的陰霾,人人都沉浸在喜悅當中,他們把極其崇拜的目光望向了遠處的慕容垂,這個數次挽救鮮卑慕容部於水火之中的傳奇王爺,此刻也沐浴在勝利的喜悅當中。
而對於慕容垂來說,意義不僅僅在於他成功的全殲了這支孤軍,更重要的是他消滅掉了對前燕威脅極大的段思,這就等於打掉了桓溫的眼睛,讓他在茫茫的北方如無頭蒼蠅般亂飛亂撞。
還有就是通過這次成功的圍殲戰,讓萎靡不振的前燕軍隊重獲了信心,有了信心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強,慕容垂也就有了與桓溫對戰的勇氣和資本。
當桓溫聽到打頭陣的騎兵部隊全軍覆沒的時候,驚訝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了,他實在想象不到這個時候前燕軍隊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更想不到作為晉軍精銳部隊的騎兵部隊居然會被對方圍殲到全軍覆沒。
但是桓溫到底是個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將帥,戰場的異動讓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己可以陷入了敵人的戰略陷阱裏麵了,畢竟自己已經深入敵境這麽遠,又遠離大後方,敵人極有可能會利用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來截斷自己的後方補給線,沒有了糧草的補給,軍隊必然大亂,而自己又深處敵境,前後左後都沒有援軍,那麽極有可能也會像劉建等人一樣,被圍獵後全軍覆沒。
想到這裏的桓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於是便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同時讓平威將軍張盛去占領譙梁,鎮北將軍陳佑去占領石門。
桓溫到底是名優秀的將領,很快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譙梁和石門是黃河沿岸重要的港口,隻要這兩個地方保住了,那麽後方的補給線就可以確保無憂。
可是桓溫能夠想到的,慕容垂自然也能想到,在桓溫派出張盛陳佑去占領這兩個地方的時候,這兩個地方早已被慕容垂派出的部隊先行占領了,不但如此,慕容垂還趁桓溫出兵鄴城,隻在黎陽城留下了少量部隊的間隙,果斷派征南將軍慕容德火速偷襲黎陽城,黎陽城內隻留有一千名士兵,肯定是抵擋不住慕容德的大軍,因此很快就失陷了。
這一下桓溫徹底傻眼了,進前又不敢進,後方又被敵人端了窩,自己孤軍深入了敵境這麽遠,後方補給線又被對方陷斷,一時之間晉軍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有了前兩次北伐的教訓,桓溫明白,此時自己已經陷入了險境,雖然對方還沒有正式出兵攻打自己,但是桓溫明白,對方是想尋找機會一擊而中。
盡管桓溫在戰前對攻占鄴城之時表現的十分樂觀,自己也抱定了必勝的信心,但是他也明白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麵對如此不利的局麵,如此桓溫繼續堅持攻打鄴城的話,那麽極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因此,桓溫迅速調整心態,果斷的作出了撤軍的命令。
當然,桓溫內心還是有些不甘心,他雖然作出了撤軍的命令,但是也不是全部的撤離,雖然黎陽郡丟了,但是枋頭還在晉軍手裏,因此桓溫決定先撤到枋頭,因為枋頭在黃河水道的邊上,糧草補給方便,因此桓溫決定先撤軍到枋頭之後,跟前燕形成對峙局麵,然後再尋找破敵之策。
前燕眾將在聽到桓溫撤軍的消息之後,都興奮異常,從前燕政權朝不保夕分分鍾就要崩潰到現在的晉軍大撤軍,這心情簡直就像過山車一樣刺激,當然,他們也全都明白這是吳王慕容垂指揮的結果,此時慕容垂在他們心中簡直就是戰神一樣的存在。
本著痛打落水狗的原則,也為了獲得更大的戰果,此時的前燕眾將士紛紛向慕容垂請命,爭搶著要去追擊東晉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