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對桓溫奏疏的冷淡處理和對弊病的漠視讓桓溫很生氣,但同時也在桓溫的意料之中,畢竟這些弊病又不是一天兩天了,自晉元帝東渡江東以來,也不斷有人提出過要改革,王敦、瘐亮、陶侃都曾有過類似的改革,但是也都不約而同的失敗了,所以桓溫意識到,此事的阻止不僅僅是在執掌朝政的王公大臣們那裏,可能更多的阻力還來自於對政治和經濟資源高度壟斷的士家大族們的手裏。
對付這些士家大族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武力恐嚇,就像當年桓溫在京城誅殺庾氏與殷氏的典故一樣,在廢黜武陵王、誅殺兩大豪門大族之後,原本鬧哄哄的反桓溫勢力立馬作鳥獸散,再也沒有了跟桓溫對抗或者在其背使小絆子的想法和念頭了。
所以,為了增強東晉的國力,同時也為了打壓一下這群牛氣衝天的所謂的高門大族們,桓溫決定來一次武裝遊行,抽調兵力再一次進逼京城,隻不過這次恐嚇的不是朝廷,而是那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家大族們。
當然,在武裝進逼京城之前,桓溫還要考慮一下外麵的事情,目前東晉的對外戰爭主要是跟前燕打,自洛陽之戰大敗晉軍之後,前燕軍隊勢如破竹,不但全麵突破了黃河防線,還一舉攻克了滎陽、河南、許昌、陳郡、汝南等地,經過桓溫手下將領的拚死抵擋,戰線最終穩定在淮河一帶,當然,東晉軍隊自然不能作視領土淪喪,在桓溫手下將領的積極進取之下,東晉軍隊又先後收複了魯陽、順陽、項縣等地區,戰場基本上在黃河淮河之間反複拉鋸,但是因為雙方都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戰局也漸漸的穩定了下來。
而前秦自五公之亂後,實力大損,無力再出關征戰,所以前秦此時主要是在家休養生息,所以前秦可以暫時不用去考慮。
所以,在保證了前線的安全之後,桓溫在合肥點齊了一萬名士兵,對外宣稱五萬,以加強健康西南門戶、桓溫的老根據地姑孰城的防禦,以便更好的拱衛京師為由,浩浩蕩蕩的往健康進發。
桓溫剛率領軍隊出合肥城,京城裏的司馬昱就得知了消息,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拱衛京城是假,威逼朝廷是真,而且桓溫這種事情也不是幹了一次兩次了,所以司馬昱驚慌失措之下,連忙報告給了皇帝司馬丕。
司馬丕畢竟還是年輕,政治經驗不足,也不知道桓溫為何這樣做,於是便連忙去向褚蒜子求救。
褚蒜子雖然深居崇德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基於褚蒜子多年的執政經驗,以及數次挽救東晉朝廷於危難之中而積累起來的巨大的威望,讓褚蒜子當仁不讓的成為了東晉皇族以及士家大族們的精神領袖,司馬丕在還是琅玡王時就很敬佩褚蒜子,現在遇到難事了,自也在第一時間想到了褚蒜子。
褚蒜子深居佛堂,一心隻想吃齋念佛,對朝中之事基本上不過問,雖然如此,但是麵對皇帝司馬丕和丞相司馬昱兩個重量級的人物來找自己,褚蒜子也不得不接待一下,畢竟這兩個一個是皇帝一個是丞相,代表了東晉王朝皇權和相權兩大權力中樞。
在聽到桓溫突然率領重兵要進駐姑孰城,並且還如此高調的時候,褚蒜子馬上就明白朝廷肯定是在哪件事情上又惹著桓溫了,因為褚蒜子太了解桓溫了,突然把他惹毛,否則他是不會如此大動幹戈的,於是在褚蒜子的逼問之下,司馬昱才支支吾吾的把桓溫上奏的《七項事宜疏》的事情說了出來,並直言在當前的政治條件下,桓溫所奏之事根本就實現不了。
在褚蒜子要過桓溫的《七項事宜疏》看過之後,雖然也是跟司馬丕同樣極為欣賞桓溫所奏之事,但是了解現狀的褚蒜子也同樣理解了司馬昱的難處。
東晉王朝的建議不同於曆史上的任何朝代,他不是通過連續的戰爭來打倒所有的對手來建立政權,而是通過聯合在地方上有極大勢力的士家大族們來建立的政權,說白了就類似於一個聯盟,大家都推舉你來當皇帝,但是你要保護我們的利益,否則的話就分分把你搞下台。
這也就注定了這個政權的基礎十分的薄弱,中央根本無法建立像秦漢那樣的中央集權政治,除了皇權之外,必須把其他的權力分散給支持他的士家大族們,以爭取他們的支持。
而桓溫奏疏的核心就是要推翻這種模式,通過扶持寒族素族來分散士族所享有的權力,雖然這樣做有利於皇權的鞏固,但是必然會觸動士族們的核心權力,那麽士族們是必然會拚死反擊,王敦、蘇峻皆是因為朝廷要剝脫他們的一部分權力就起兵造反,更何況要把他們的奪取他們的核心利益呢。
另一方麵士族們大都經過了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積累,是家族傳承動輒就是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曆史,其積累的財富和勢力都是無法想像的,所以一但士族階層集體動亂起來,那麽必定是地動山搖,東晉王朝也必然不複存在。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司馬昱才會選擇冷處理桓溫的奏疏,為的就是避免激怒士族們,但是沒有想到卻又因此而引起了桓溫的不滿,以至於桓溫決定武力進逼朝廷。
一邊是帝國的根基,傳統的士族門閥;一邊是新晉權臣桓溫,兩邊都不能得罪,這也確實是難為司馬昱了。
褚蒜子在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沉思了片刻,又再一次仔細的閱讀了桓溫的奏疏,覺得這道奏疏雖然觸動了士族們的核心利益,但也不是完全不可用,可以采取一些折中或者變通的辦法,在士族與桓溫之間作一下平衡。
作為政治平衡高手的褚蒜子,自然對搞平衡一事十分的在行,她讓司馬丕以皇帝的名義親自下一道聖旨要求桓溫原地待命,先看看桓溫遵不遵從皇帝的聖旨,若是遵從的話,說明桓溫並不是真的要反,到時候可以通過談判,適當的答應桓溫的幾個條件就可以了。
而若是桓溫不遵從聖旨,繼續進行的話,那麽說明桓溫已經抱定了反的決心,即便是全部答應了桓溫的條件也沒有用,若是真是這樣的話那麽褚蒜子就要另想辦法了。
司馬丕很快就按照褚蒜子的意思,擬好了詔書,並令尚書車灌前去向桓溫頒布旨意。
車灌見到桓溫的時候,桓溫的大軍已經行進到了赭圻嶺,在聽到皇帝親自下旨讓桓溫原地待命之後,桓溫陷入了兩難境地,若是繼續前進呢?就是公然的違背了聖旨,在那個時代,公然的違背皇帝的聖旨也就同謀反無異了;而若是退迴合肥呢,似乎也不行,因為聖旨上說的是讓你原地待地,意思就是你哪裏也不能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天下所有州郡都在桓溫的控製之下,京城裏的衛戍部隊,皇宮裏的禁軍也在掌控之中,所以以桓溫當前的實力,即便是謀反,成功的機率也要比王敦、蘇峻他們高,但是考慮到外敵未滅,前秦和前燕還相當的強大,若是東晉內部先亂的話,必然會給這兩個外敵以可趁之機。
赭圻嶺位於長江邊上,拿不定主意的桓溫便來到了江邊,望著滾滾的長江水極目遠望,
隻見江流西北有一座小山,聽身邊人講山的名字叫孤圻山,孤圻山與赭圻嶺山脈相連,森林密布,景色怡人。
於是,桓溫突然想到何為在此地築一城居住呢,既然皇帝讓自己在原地待命,那我就築個城給你看看我的實力。
於是,桓溫一聲令下,一萬大軍就地築地,三個月的時間內,在這赭圻嶺山頂,一座城堡形狀的小城拔地而已,桓溫看了後十分的滿意,親自命令為赭圻城,並在當晚就住了進去。
桓溫就在這自己修長的城堡內,靜待朝廷的下一步態度....
對付這些士家大族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武力恐嚇,就像當年桓溫在京城誅殺庾氏與殷氏的典故一樣,在廢黜武陵王、誅殺兩大豪門大族之後,原本鬧哄哄的反桓溫勢力立馬作鳥獸散,再也沒有了跟桓溫對抗或者在其背使小絆子的想法和念頭了。
所以,為了增強東晉的國力,同時也為了打壓一下這群牛氣衝天的所謂的高門大族們,桓溫決定來一次武裝遊行,抽調兵力再一次進逼京城,隻不過這次恐嚇的不是朝廷,而是那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家大族們。
當然,在武裝進逼京城之前,桓溫還要考慮一下外麵的事情,目前東晉的對外戰爭主要是跟前燕打,自洛陽之戰大敗晉軍之後,前燕軍隊勢如破竹,不但全麵突破了黃河防線,還一舉攻克了滎陽、河南、許昌、陳郡、汝南等地,經過桓溫手下將領的拚死抵擋,戰線最終穩定在淮河一帶,當然,東晉軍隊自然不能作視領土淪喪,在桓溫手下將領的積極進取之下,東晉軍隊又先後收複了魯陽、順陽、項縣等地區,戰場基本上在黃河淮河之間反複拉鋸,但是因為雙方都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戰局也漸漸的穩定了下來。
而前秦自五公之亂後,實力大損,無力再出關征戰,所以前秦此時主要是在家休養生息,所以前秦可以暫時不用去考慮。
所以,在保證了前線的安全之後,桓溫在合肥點齊了一萬名士兵,對外宣稱五萬,以加強健康西南門戶、桓溫的老根據地姑孰城的防禦,以便更好的拱衛京師為由,浩浩蕩蕩的往健康進發。
桓溫剛率領軍隊出合肥城,京城裏的司馬昱就得知了消息,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拱衛京城是假,威逼朝廷是真,而且桓溫這種事情也不是幹了一次兩次了,所以司馬昱驚慌失措之下,連忙報告給了皇帝司馬丕。
司馬丕畢竟還是年輕,政治經驗不足,也不知道桓溫為何這樣做,於是便連忙去向褚蒜子求救。
褚蒜子雖然深居崇德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基於褚蒜子多年的執政經驗,以及數次挽救東晉朝廷於危難之中而積累起來的巨大的威望,讓褚蒜子當仁不讓的成為了東晉皇族以及士家大族們的精神領袖,司馬丕在還是琅玡王時就很敬佩褚蒜子,現在遇到難事了,自也在第一時間想到了褚蒜子。
褚蒜子深居佛堂,一心隻想吃齋念佛,對朝中之事基本上不過問,雖然如此,但是麵對皇帝司馬丕和丞相司馬昱兩個重量級的人物來找自己,褚蒜子也不得不接待一下,畢竟這兩個一個是皇帝一個是丞相,代表了東晉王朝皇權和相權兩大權力中樞。
在聽到桓溫突然率領重兵要進駐姑孰城,並且還如此高調的時候,褚蒜子馬上就明白朝廷肯定是在哪件事情上又惹著桓溫了,因為褚蒜子太了解桓溫了,突然把他惹毛,否則他是不會如此大動幹戈的,於是在褚蒜子的逼問之下,司馬昱才支支吾吾的把桓溫上奏的《七項事宜疏》的事情說了出來,並直言在當前的政治條件下,桓溫所奏之事根本就實現不了。
在褚蒜子要過桓溫的《七項事宜疏》看過之後,雖然也是跟司馬丕同樣極為欣賞桓溫所奏之事,但是了解現狀的褚蒜子也同樣理解了司馬昱的難處。
東晉王朝的建議不同於曆史上的任何朝代,他不是通過連續的戰爭來打倒所有的對手來建立政權,而是通過聯合在地方上有極大勢力的士家大族們來建立的政權,說白了就類似於一個聯盟,大家都推舉你來當皇帝,但是你要保護我們的利益,否則的話就分分把你搞下台。
這也就注定了這個政權的基礎十分的薄弱,中央根本無法建立像秦漢那樣的中央集權政治,除了皇權之外,必須把其他的權力分散給支持他的士家大族們,以爭取他們的支持。
而桓溫奏疏的核心就是要推翻這種模式,通過扶持寒族素族來分散士族所享有的權力,雖然這樣做有利於皇權的鞏固,但是必然會觸動士族們的核心權力,那麽士族們是必然會拚死反擊,王敦、蘇峻皆是因為朝廷要剝脫他們的一部分權力就起兵造反,更何況要把他們的奪取他們的核心利益呢。
另一方麵士族們大都經過了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積累,是家族傳承動輒就是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曆史,其積累的財富和勢力都是無法想像的,所以一但士族階層集體動亂起來,那麽必定是地動山搖,東晉王朝也必然不複存在。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司馬昱才會選擇冷處理桓溫的奏疏,為的就是避免激怒士族們,但是沒有想到卻又因此而引起了桓溫的不滿,以至於桓溫決定武力進逼朝廷。
一邊是帝國的根基,傳統的士族門閥;一邊是新晉權臣桓溫,兩邊都不能得罪,這也確實是難為司馬昱了。
褚蒜子在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沉思了片刻,又再一次仔細的閱讀了桓溫的奏疏,覺得這道奏疏雖然觸動了士族們的核心利益,但也不是完全不可用,可以采取一些折中或者變通的辦法,在士族與桓溫之間作一下平衡。
作為政治平衡高手的褚蒜子,自然對搞平衡一事十分的在行,她讓司馬丕以皇帝的名義親自下一道聖旨要求桓溫原地待命,先看看桓溫遵不遵從皇帝的聖旨,若是遵從的話,說明桓溫並不是真的要反,到時候可以通過談判,適當的答應桓溫的幾個條件就可以了。
而若是桓溫不遵從聖旨,繼續進行的話,那麽說明桓溫已經抱定了反的決心,即便是全部答應了桓溫的條件也沒有用,若是真是這樣的話那麽褚蒜子就要另想辦法了。
司馬丕很快就按照褚蒜子的意思,擬好了詔書,並令尚書車灌前去向桓溫頒布旨意。
車灌見到桓溫的時候,桓溫的大軍已經行進到了赭圻嶺,在聽到皇帝親自下旨讓桓溫原地待命之後,桓溫陷入了兩難境地,若是繼續前進呢?就是公然的違背了聖旨,在那個時代,公然的違背皇帝的聖旨也就同謀反無異了;而若是退迴合肥呢,似乎也不行,因為聖旨上說的是讓你原地待地,意思就是你哪裏也不能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天下所有州郡都在桓溫的控製之下,京城裏的衛戍部隊,皇宮裏的禁軍也在掌控之中,所以以桓溫當前的實力,即便是謀反,成功的機率也要比王敦、蘇峻他們高,但是考慮到外敵未滅,前秦和前燕還相當的強大,若是東晉內部先亂的話,必然會給這兩個外敵以可趁之機。
赭圻嶺位於長江邊上,拿不定主意的桓溫便來到了江邊,望著滾滾的長江水極目遠望,
隻見江流西北有一座小山,聽身邊人講山的名字叫孤圻山,孤圻山與赭圻嶺山脈相連,森林密布,景色怡人。
於是,桓溫突然想到何為在此地築一城居住呢,既然皇帝讓自己在原地待命,那我就築個城給你看看我的實力。
於是,桓溫一聲令下,一萬大軍就地築地,三個月的時間內,在這赭圻嶺山頂,一座城堡形狀的小城拔地而已,桓溫看了後十分的滿意,親自命令為赭圻城,並在當晚就住了進去。
桓溫就在這自己修長的城堡內,靜待朝廷的下一步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