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桓溫在僧朗法師的陪同下返迴建德殿的時候,石祗的禦前會議已經接近尾聲,當他們看到桓溫居然毫發無損在出現在自己麵前的時候,驚訝之情諡於言表,尤其是當看到僧朗法師還對桓溫畢恭畢敬的時候,他們更加難以相信眼前的畫麵:一個小小的漢人遊擊居然得到朝廷第一法師的尊重,這簡直就是開玩笑啊。
不過即便是石祗一百萬個不相信,但是僧朗法師畢竟出現在了自己的麵前,也替桓溫求了情,對於這個朝廷第一法師,石祗是不可能不尊重的,再加上桓溫那巧舌如簧的詭辯,所以即便是石祗一百萬個不相信,也隻能是赦免了桓溫的死罪,準棄他率軍返迴駐地許昌。
盡管石祗對他是異常的鄙視,但是姚襄顯示對他提起了興趣,如果說之前他隻是覺得桓溫這個人有點意思的話,那麽現在姚襄對桓溫是十分的感興趣:能夠敢當麵頂撞皇帝而被皇帝親自下令處斬的人,居然還能毫發無損的再迴到殿前,而且還能夠得到帝國第一法師的貼身保護,要說這樣的人沒有兩把刷子,打死我都不信。
所以,禦前會議結束之後,姚襄叫住了桓溫,詢問桓溫是否樂意跟隨他返迴灄頭。
原來,石祗在禦前會議上想要求姚襄、悅綰和石錕和自己合兵一處,趁冉閔敗亡之際,立即發兵鄴城,一舉端掉冉閔的老巢,但是奈何姚弋仲病重,急信要求姚襄返迴灄頭,而悅綰也沒有興趣參加鄴城之戰,隻有石錕勉強答應了下來,所以這次禦前會議開的並不好,但是石祗沒有辦法,畢竟兩家隻是答應來幫自己解襄國之圍,並沒有說要幫自己消滅冉閔,所以也隻能忍氣吞聲。
這若要是在以前,桓溫肯定會答應跟隨姚襄迴灄頭,畢竟那裏是羌族的大本營,能夠有次近距離的偵察羌族大本營的機會,桓溫自然不會放過,但是經曆了剛才砍頭的那一幕,桓溫覺得在這些異族人的眼中,都隻不過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而已,而且經曆了剛才那生死一刻,桓溫也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最該珍惜的人是誰,此刻的桓溫隻想盡快的離開這裏,迴到那個之前自己從不在乎的人的身邊,所以也就迴絕了姚襄的邀請。
對於桓溫的迴絕,姚襄雖然感覺失望,但是也並沒有強迫他,他隻是好奇桓溫一個從未到過襄國的漢人,怎麽會值得讓帝國第一法師親自到法場來營救他呢?
對於姚襄的疑問,桓溫隻是淡淡的一笑,他覺得是時候搬出劉皇後來了,於是便從懷中掏出了珍藏已久的雙龍玉佩,拿給了姚襄看,姚襄看過之後,雖然知道此物乃宮中之物,但卻不知道桓溫是何意,畢竟兵慌馬亂的,鄴城裏的皇宮、襄國裏的皇宮都被攻破好幾次了,宮中之物流落民間也不在少物,桓溫能夠持有宮中之物,並不是什麽稀罕事。
麵對姚襄的疑惑,桓溫有些無奈,隻得將劉皇後的事情如實相告。
當姚襄聽說劉皇後竟然在自己的轄地裏差點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強奸的事之後,氣的直跺腳,姚襄不同於其他的胡族將領,禮義廉恥還是講究一些的,對於曾經母儀天下的皇後,姚襄還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對於元兇劉勃勃本人,姚襄卻又十分的無奈,雖說現在劉勃勃暫時歸自己管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實劉勃勃跟其父劉衛辰都是暫時的在潁川而已,他們最終還是要迴到代郡的,而且匈奴族鐵弗部也是自己要爭取的力量之一,不可能為一個已經被廢黜掉的無名無實的所謂的皇後而去得罪一個大族,所以姚襄除了唉聲歎氣之外,也就不再說什麽了。
對於姚襄的這種表現,桓溫也是相當的失望,但是失望歸失望,桓溫也徹底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劉皇後作為一個被廢黜的皇後,影響力確實是沒有那麽大,尤其是在這秩序紊亂禮崩樂壞的年紀,莫說她一個無名無實的皇後了,即便是一個被廢黜的皇帝,恐怕也是沒有人搭理。
當年,姚襄還是關切的詢問了一下劉皇後最終去了哪裏,當他聽到桓溫已經安排她去了東晉避難了之後,姚襄也是長籲了一口氣,畢竟對於北方的兵荒馬亂來說,南方還是要平靜的多,至少到了南方之後,再也不用擔心會發生像潁川那樣惡劣的事情了。
桓溫敏銳的捕捉到了姚襄的態度的變化,顯然姚襄對於東晉也是充滿了向往,於是便問道:“看來姚將軍對於劉皇後南逃一事很是放心啊,難道就不怕東晉朝廷在知道了劉皇後的身份之後拿來做文章?”
姚襄聽後,哈哈大笑了起來,顯然他對桓溫的說法不以為然,於是便說道:“東晉朝廷,畢竟是一個有法度、知禮節的朝廷,我相信他們不會難為一個失勢的皇後的。”
“姚將軍是否也對南方心有所向?”桓溫大膽的試探性的問道。
姚襄沒有想到桓溫居然敢這麽大膽的問這個問題,所以先是一愣,繼而搖頭說道:“畢竟非我族類。”
“這應該是你們胡族人的想法吧。”桓溫不知道哪裏鼓起的勇氣,大逆不道的話再一次脫口而出,要知道,小王猛僅僅是說了一個胡瓜就挨了頓揍,而桓溫則是直接稱唿對方為胡族,這要是石勒在世,是絕對殺無赦的。
姚襄再一次吃驚的看向了桓溫,看向了這個他一直輕視的漢族將領,感覺他的身上蘊含著無窮無盡的能量,天知道他下一步會做出啥樣的事情來。
“晉武帝司馬炎開國以來,胡人內遷,朝廷曾經爭論過是否要把你們遷徙原地,雖然分歧很大,但依然把你們留在了中原,你們不思報效朝廷,卻趁八王之亂之際禍亂中原,致使中原百姓十室九空,皇室不得已南渡江東,這非我族類的話,是你們的心思,還是朝廷的心思?”
姚襄被桓溫堵的說不出話來,作為胡族當中少有的熟讀曆史的將領,姚襄自然知道胡族內遷的曆史,以及五胡亂華的原因,但是他沒有想到桓溫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氣敢當著他的麵說這樣的話,再聯想到剛才在大殿之上藐視石祗的場景,姚襄也就不難理解桓溫敢說這樣話的原因了,這小子簡直就是一個愣頭青啊。
可是不管怎麽樣,桓溫都是自己的手下,再加上石祗親口答應赦免的他的死罪,又有僧朗法師親自護體,姚襄也自然不敢怎麽著桓溫,所以隻得悻悻然的離開了。
不過即便是石祗一百萬個不相信,但是僧朗法師畢竟出現在了自己的麵前,也替桓溫求了情,對於這個朝廷第一法師,石祗是不可能不尊重的,再加上桓溫那巧舌如簧的詭辯,所以即便是石祗一百萬個不相信,也隻能是赦免了桓溫的死罪,準棄他率軍返迴駐地許昌。
盡管石祗對他是異常的鄙視,但是姚襄顯示對他提起了興趣,如果說之前他隻是覺得桓溫這個人有點意思的話,那麽現在姚襄對桓溫是十分的感興趣:能夠敢當麵頂撞皇帝而被皇帝親自下令處斬的人,居然還能毫發無損的再迴到殿前,而且還能夠得到帝國第一法師的貼身保護,要說這樣的人沒有兩把刷子,打死我都不信。
所以,禦前會議結束之後,姚襄叫住了桓溫,詢問桓溫是否樂意跟隨他返迴灄頭。
原來,石祗在禦前會議上想要求姚襄、悅綰和石錕和自己合兵一處,趁冉閔敗亡之際,立即發兵鄴城,一舉端掉冉閔的老巢,但是奈何姚弋仲病重,急信要求姚襄返迴灄頭,而悅綰也沒有興趣參加鄴城之戰,隻有石錕勉強答應了下來,所以這次禦前會議開的並不好,但是石祗沒有辦法,畢竟兩家隻是答應來幫自己解襄國之圍,並沒有說要幫自己消滅冉閔,所以也隻能忍氣吞聲。
這若要是在以前,桓溫肯定會答應跟隨姚襄迴灄頭,畢竟那裏是羌族的大本營,能夠有次近距離的偵察羌族大本營的機會,桓溫自然不會放過,但是經曆了剛才砍頭的那一幕,桓溫覺得在這些異族人的眼中,都隻不過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而已,而且經曆了剛才那生死一刻,桓溫也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最該珍惜的人是誰,此刻的桓溫隻想盡快的離開這裏,迴到那個之前自己從不在乎的人的身邊,所以也就迴絕了姚襄的邀請。
對於桓溫的迴絕,姚襄雖然感覺失望,但是也並沒有強迫他,他隻是好奇桓溫一個從未到過襄國的漢人,怎麽會值得讓帝國第一法師親自到法場來營救他呢?
對於姚襄的疑問,桓溫隻是淡淡的一笑,他覺得是時候搬出劉皇後來了,於是便從懷中掏出了珍藏已久的雙龍玉佩,拿給了姚襄看,姚襄看過之後,雖然知道此物乃宮中之物,但卻不知道桓溫是何意,畢竟兵慌馬亂的,鄴城裏的皇宮、襄國裏的皇宮都被攻破好幾次了,宮中之物流落民間也不在少物,桓溫能夠持有宮中之物,並不是什麽稀罕事。
麵對姚襄的疑惑,桓溫有些無奈,隻得將劉皇後的事情如實相告。
當姚襄聽說劉皇後竟然在自己的轄地裏差點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強奸的事之後,氣的直跺腳,姚襄不同於其他的胡族將領,禮義廉恥還是講究一些的,對於曾經母儀天下的皇後,姚襄還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對於元兇劉勃勃本人,姚襄卻又十分的無奈,雖說現在劉勃勃暫時歸自己管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實劉勃勃跟其父劉衛辰都是暫時的在潁川而已,他們最終還是要迴到代郡的,而且匈奴族鐵弗部也是自己要爭取的力量之一,不可能為一個已經被廢黜掉的無名無實的所謂的皇後而去得罪一個大族,所以姚襄除了唉聲歎氣之外,也就不再說什麽了。
對於姚襄的這種表現,桓溫也是相當的失望,但是失望歸失望,桓溫也徹底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劉皇後作為一個被廢黜的皇後,影響力確實是沒有那麽大,尤其是在這秩序紊亂禮崩樂壞的年紀,莫說她一個無名無實的皇後了,即便是一個被廢黜的皇帝,恐怕也是沒有人搭理。
當年,姚襄還是關切的詢問了一下劉皇後最終去了哪裏,當他聽到桓溫已經安排她去了東晉避難了之後,姚襄也是長籲了一口氣,畢竟對於北方的兵荒馬亂來說,南方還是要平靜的多,至少到了南方之後,再也不用擔心會發生像潁川那樣惡劣的事情了。
桓溫敏銳的捕捉到了姚襄的態度的變化,顯然姚襄對於東晉也是充滿了向往,於是便問道:“看來姚將軍對於劉皇後南逃一事很是放心啊,難道就不怕東晉朝廷在知道了劉皇後的身份之後拿來做文章?”
姚襄聽後,哈哈大笑了起來,顯然他對桓溫的說法不以為然,於是便說道:“東晉朝廷,畢竟是一個有法度、知禮節的朝廷,我相信他們不會難為一個失勢的皇後的。”
“姚將軍是否也對南方心有所向?”桓溫大膽的試探性的問道。
姚襄沒有想到桓溫居然敢這麽大膽的問這個問題,所以先是一愣,繼而搖頭說道:“畢竟非我族類。”
“這應該是你們胡族人的想法吧。”桓溫不知道哪裏鼓起的勇氣,大逆不道的話再一次脫口而出,要知道,小王猛僅僅是說了一個胡瓜就挨了頓揍,而桓溫則是直接稱唿對方為胡族,這要是石勒在世,是絕對殺無赦的。
姚襄再一次吃驚的看向了桓溫,看向了這個他一直輕視的漢族將領,感覺他的身上蘊含著無窮無盡的能量,天知道他下一步會做出啥樣的事情來。
“晉武帝司馬炎開國以來,胡人內遷,朝廷曾經爭論過是否要把你們遷徙原地,雖然分歧很大,但依然把你們留在了中原,你們不思報效朝廷,卻趁八王之亂之際禍亂中原,致使中原百姓十室九空,皇室不得已南渡江東,這非我族類的話,是你們的心思,還是朝廷的心思?”
姚襄被桓溫堵的說不出話來,作為胡族當中少有的熟讀曆史的將領,姚襄自然知道胡族內遷的曆史,以及五胡亂華的原因,但是他沒有想到桓溫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氣敢當著他的麵說這樣的話,再聯想到剛才在大殿之上藐視石祗的場景,姚襄也就不難理解桓溫敢說這樣話的原因了,這小子簡直就是一個愣頭青啊。
可是不管怎麽樣,桓溫都是自己的手下,再加上石祗親口答應赦免的他的死罪,又有僧朗法師親自護體,姚襄也自然不敢怎麽著桓溫,所以隻得悻悻然的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