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一行人已經到達扶風郡。
兵士們又累又餓,肚子裏沒有飯,隻有一肚子怨氣。
有的說:
“出了這麽個荒淫好色、不幹人事的皇帝,我們也跟著遭殃受罪。”
有的說:
“他寵信奸臣,朝廷裏奸黨成群。不隻是我們遭難,天下百姓都被昏君李三郎害得叫苦連天。”
有的說:
“他還收胡雜種安祿山當幹兒子呢,胖幹兒還睡了他的小迷妹楊淫妃。
你說這楊三郎他得有多昏?”
兵士們私下議論,人人出言不遜。要在平時這可都是該殺頭的謀反言論,現在龍武將軍陳玄禮也管不住,隻好裝作沒聽見。
現在不隻是法不責眾,更在意的是眾怒難犯。
這時,從成都進貢來“春彩”貢賦綢緞十三萬匹,浩蕩馬車隊到達扶風郡。
李隆基吩咐把這些綢緞擺放在庭院中,傳召禁衛軍將領們進扶風官署大院。
李隆基對他們說:
“朕這些年衰老,任命的宰相都不是好人,導致了逆胡作亂,賊勢猖狂。
不得已朕才退出長安,遠遠躲避叛賊鋒芒。
你們和兵士們倉促跟著我走,出發前都沒來得及和爹娘妻子兒女道別,長途跋涉到這裏,一路勞累辛苦。
這都是被朕拖累造成的,朕也覺得沒有臉麵對你們。
如今要西行入蜀,路途艱難又遙遠,往前走更困難。
朕行為失德,應該遭罪得到報應,如今我願意和親屬、宦官,我們自己往西走。
再往前走是禍是福,是生是死,全憑天意安排。
你們不必跟隨我,都可以往東迴家轉。
現在有西蜀送來的貢彩綢緞,朕送給你們當路費。你們迴去記著見了爹娘和長安百姓,為朕轉達問候。
一路上你們自愛自保就行,不用擔心我再往西去怎麽樣。”
說到這裏,李隆基眼裏的混濁淚珠,一滴滴掉落下來。
將領們被這些話感動地哭了起來,齊聲說道:
“我們發誓,我們願意繼續跟隨護衛陛下,不敢懷有二心!”
李隆基哽咽了許久,才說:
“是去是留,你們自己拿主意!”
他吩咐陳玄禮:
“你把這些綢緞,公平地分給每位將領和兵士。”
說完就轉身迴了室內。
擁有天量財富的人,分享財富給缺少財富的人,會讓他們感恩戴德。
兵士們沒有料到皇帝分給他們財物,他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再也沒有人背後非議皇帝這樣不對那樣不好,都暗暗發誓效忠皇上,毫無怨言地繼續跟隨。
李隆基次日動身,離開扶風郡,向四川進發,走到散關,吩咐兒子李璬走在最前麵,兒子李瑁隨後跟進。
輾轉到了河池,劍南節度副使崔圓,奉迎皇帝車駕。
崔圓說:
“陛下,西蜀莊稼豐收,不缺糧食,官軍兵強馬壯。有信心有能力打退強敵入侵。”
李隆基聽了大喜,當麵封崔圓為宰相。
隨後崔圓和李隆基一起進入四川內地。
到了普安,遇到太子李亨派來的平涼使者前來進見。
問明太子李亨在平涼的情況,李隆基對使者說:
“朕早想傳位於太子,一切平叛舉措,讓他依據實際情況做決定。朕不做遙遠地指揮幹預。
朕在蜀地平安,你可以迴去報知太子,不用他掛念。”
來使領旨而去。
這時侍郎房琯,騎快馬趕來拜見。他見了李隆基就趴在地上哭著說:
“京城已經被叛賊占領。”
李隆基長歎幾聲,又問長安淪陷後的情況。房琯說:
“自從陛下出了長安,京城裏沒了有權威的官府,秩序特別混亂,到處發生哄搶事件。
我和崔光遠、邊令誠等,派留守部隊,不分白天黑夜地抓人,逮捕暴力搶劫和偷盜分子。監獄裏關滿了罪犯,秩序稍微安定。
過了十天,叛賊大軍攻入首都。我們守城隻有少量兵馬,沒有力量對付敵人。
我本來打算跳進河裏把自己淹死,用死來報答皇上恩情。
但是我牽掛陛下進入西蜀,不知道您是不是安全,所以日夜兼程趕過來,來見陛下一麵。
如今知道皇帝您平安,我現在從蜀地這邊的懸崖峭壁跳下去,把自己摔扁,我也心安釋然。”
李隆基說:
“你活下去,為救國添一分力,別再光想著怎麽去陰間。
為什麽隻有你自己趕來?”
房琯說:
“崔光遠想投降叛賊。
邊令誠也想投降叛賊。
其餘的人猶豫不決,動搖觀望,投降成了京城官員主流思想。
他們不想跑這麽遠的路,來追隨陛下。
李隆基意識到,在這自身難保的逃難路上,他的感召力、凝聚力大大下降,皇帝也遇見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李隆基又問:
“張均兄弟,他倆為什麽不來?”
房琯說:
“臣曾約他們一起來,他們心存觀望,不願意來這裏。”
高力士在李隆基邊上,李隆基看了他一眼說:
“高將軍,你說的話應驗了麽?”
高力士羞愧得臉紅,低著頭不說話。
李隆基出了長安,往西逃難時,朝廷百官大多事先不知道。
逃到鹹陽時,李隆基和高力士分析預測:哪些人得到消息會跟著來,哪些人不會來。高力士說:
“張均張洎,世代蒙受厚恩,又是皇親國戚,料定他們必定追隨而來。
(張洎娶了李隆基女兒寧親公主,是李隆基女婿。)
房琯是安祿山推薦的人,他追求功名利祿的心思很重,陛下你不讓他當宰相,他心裏難免不高興,估計他一定不願意來。”
李隆基聽了搖搖頭不說話。現在房琯騎馬前來,李隆基才這樣問。
房琯請求李隆基下詔令討伐叛賊,李隆基於是令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朔方、河北、河東、平盧節度使,收複長安和洛陽。
又任命:
永王李璘任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
盛王李琦為江南、淮南、河南節度都使。
豐王李珙為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節度都使。
李隆基兒子多,這些人都是他多年以前,分別跟多位高顏值女子生下的兒子。
太子李亨還沒等詔令送達,已經自己先當起皇帝來了。
李亨到達平涼駐紮。
朔州留守杜鴻漸、水陸運使魏少遊、判官崔漪、盧簡金、李涵,湊到一起商議:
“平涼那地兒不大行。它人煙稀少荒涼,兵士危急時容易逃散,不大適合駐紮軍隊。
隻有靈武(今寧夏靈武),兵源廣,糧食多,可以成事。
如果我們迎請太子到靈武,向北收聚各城兵馬,征調河隴騎兵,向南收複中原,這才是萬無一失的謀略。”
商議已定,派李涵拿著書信去迎奉太子。
河西司馬裴冕,騎馬到達平涼,正遇上李涵前來,於是一起去見太子李亨,勸他去朔方。
李亨大喜,任裴冕為禦史中丞,讓李涵轉告杜鴻漸,讓他們領兵來迎。
杜鴻漸得到迴報,吩咐魏少遊趕緊領人搞裝修,為李亨準備臨時往處。
杜鴻漸、崔漪領一千騎兵,騎馬奔馳到達平涼,見到太子李亨,當麵請求他即日啟程。
李亨和裴冕、杜鴻漸,領其它官員、隨從兵馬到達靈武。
李亨見準備給他居住的臨時宮室帷帳,都模仿成長安皇官模樣,又發現給他準備的服裝、日常生活用品,都極為豪華富麗。
李亨感慨地說:
“如今祖宗寢陵,前輩宗廟,都遭到叛軍鐵蹄蹂躪。
皇上又奔波西蜀山峽中,我怎麽忍心在這裏享受奢華?”
李亨命令左右侍從,撤除華麗帷帳,要求他自己每頓吃的飯,一律簡單普通,和士兵吃的一樣。
李亨有節儉戒奢的心念,唐朝複興有望。將士們盛讚李亨儉樸美德,對他心悅誠服。
裴冕、杜鴻漸等,聯名遞上書信,請太子李亨遵從馬嵬驛李隆基口詔,即皇帝位。
李隆基在馬嵬驛,雖然說過傳位給太子的話,並沒有正式下詔。
太子李亨不接受裴冕勸他稱帝的建議。裴冕一再寫信請求,李亨還是不同意。
裴冕對太子說:
“將士們大都是關中人,誰不是日夜盼望迴到故鄉。
如今將士們不怕路途艱難,跟隨殿下您遠涉邊塞,無非是想攀龍附鳳,跟對了前途無量的主人,圖個建功得到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
如果殿下隻知守住原則,不肯稱帝,追隨你的人會覺得前途未卜。
他們一旦失望,很難重樹期望。追隨者不堅定,您的前途就沒有希望。
你當上皇帝,追隨您的人才能看到他們立下戰功後的富貴前景,願意盡全力和您結成命運共同體。
您是為了凝聚人心,拯救天下蒼生,複興大唐社稷,勇於擔當而稱帝,又不是為和父親爭權奪利稱帝。您有什麽顧忌的?
至於閑人怎麽議論您同父親爭權,這都無所謂。
您想茶壺都有嘴,它的嘴都能隨便吐水。何況人的嘴可以胡亂評議對錯是非?
請您別再拘泥小節,誤了複國大計。”
太子李亨表示認同,於七月甲子日,在靈武城南樓,舉行登基儀式,自稱皇帝。
群臣高興地在樓前舞蹈,齊唿萬歲。曆史上稱李亨為唐肅宗。
從此大家都覺得跟對了一個新大老板,幹事創業求富貴,日子有了奔頭,前景有了盼頭。
李亨遙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宣布大赦天下,改本年為至德元年。然後詔命:
裴冕為宰相。
杜鴻漸為中書舍人。
呂崇賁為安化節度使。
薛景仙為扶風太守。
郭英文為天水太守。
編織草鞋本來無鞋樣,越織它就越像。小朝廷領導班子初創,一切從小從簡,朝臣不滿三十人。
朝廷太小,也有成長中的苦惱。
武將們對李亨異常傲慢,大將管崇嗣入朝,見了李亨不跪不拜,傲驕隨意地和李亨平坐在一起,談笑自若說事情,嘻嘻哈哈作匯報。
監察行禦史李勉,看了這情形很不順眼,下令侍衛把管崇嗣抓起來問罪。
管崇嗣剛剛被問罪,隨後肅宗李亨就下旨免他的無罪。
李亨和李冕一唱一和,一個演白臉,一個演紅臉,兩人合作演出,唱一出雙簧戲,隻為武將們今後見李亨立下規矩。
李亨對左右侍從說:
“有李勉助力,朝廷眾官就能慢慢學會尊重我。”
兵士們又累又餓,肚子裏沒有飯,隻有一肚子怨氣。
有的說:
“出了這麽個荒淫好色、不幹人事的皇帝,我們也跟著遭殃受罪。”
有的說:
“他寵信奸臣,朝廷裏奸黨成群。不隻是我們遭難,天下百姓都被昏君李三郎害得叫苦連天。”
有的說:
“他還收胡雜種安祿山當幹兒子呢,胖幹兒還睡了他的小迷妹楊淫妃。
你說這楊三郎他得有多昏?”
兵士們私下議論,人人出言不遜。要在平時這可都是該殺頭的謀反言論,現在龍武將軍陳玄禮也管不住,隻好裝作沒聽見。
現在不隻是法不責眾,更在意的是眾怒難犯。
這時,從成都進貢來“春彩”貢賦綢緞十三萬匹,浩蕩馬車隊到達扶風郡。
李隆基吩咐把這些綢緞擺放在庭院中,傳召禁衛軍將領們進扶風官署大院。
李隆基對他們說:
“朕這些年衰老,任命的宰相都不是好人,導致了逆胡作亂,賊勢猖狂。
不得已朕才退出長安,遠遠躲避叛賊鋒芒。
你們和兵士們倉促跟著我走,出發前都沒來得及和爹娘妻子兒女道別,長途跋涉到這裏,一路勞累辛苦。
這都是被朕拖累造成的,朕也覺得沒有臉麵對你們。
如今要西行入蜀,路途艱難又遙遠,往前走更困難。
朕行為失德,應該遭罪得到報應,如今我願意和親屬、宦官,我們自己往西走。
再往前走是禍是福,是生是死,全憑天意安排。
你們不必跟隨我,都可以往東迴家轉。
現在有西蜀送來的貢彩綢緞,朕送給你們當路費。你們迴去記著見了爹娘和長安百姓,為朕轉達問候。
一路上你們自愛自保就行,不用擔心我再往西去怎麽樣。”
說到這裏,李隆基眼裏的混濁淚珠,一滴滴掉落下來。
將領們被這些話感動地哭了起來,齊聲說道:
“我們發誓,我們願意繼續跟隨護衛陛下,不敢懷有二心!”
李隆基哽咽了許久,才說:
“是去是留,你們自己拿主意!”
他吩咐陳玄禮:
“你把這些綢緞,公平地分給每位將領和兵士。”
說完就轉身迴了室內。
擁有天量財富的人,分享財富給缺少財富的人,會讓他們感恩戴德。
兵士們沒有料到皇帝分給他們財物,他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再也沒有人背後非議皇帝這樣不對那樣不好,都暗暗發誓效忠皇上,毫無怨言地繼續跟隨。
李隆基次日動身,離開扶風郡,向四川進發,走到散關,吩咐兒子李璬走在最前麵,兒子李瑁隨後跟進。
輾轉到了河池,劍南節度副使崔圓,奉迎皇帝車駕。
崔圓說:
“陛下,西蜀莊稼豐收,不缺糧食,官軍兵強馬壯。有信心有能力打退強敵入侵。”
李隆基聽了大喜,當麵封崔圓為宰相。
隨後崔圓和李隆基一起進入四川內地。
到了普安,遇到太子李亨派來的平涼使者前來進見。
問明太子李亨在平涼的情況,李隆基對使者說:
“朕早想傳位於太子,一切平叛舉措,讓他依據實際情況做決定。朕不做遙遠地指揮幹預。
朕在蜀地平安,你可以迴去報知太子,不用他掛念。”
來使領旨而去。
這時侍郎房琯,騎快馬趕來拜見。他見了李隆基就趴在地上哭著說:
“京城已經被叛賊占領。”
李隆基長歎幾聲,又問長安淪陷後的情況。房琯說:
“自從陛下出了長安,京城裏沒了有權威的官府,秩序特別混亂,到處發生哄搶事件。
我和崔光遠、邊令誠等,派留守部隊,不分白天黑夜地抓人,逮捕暴力搶劫和偷盜分子。監獄裏關滿了罪犯,秩序稍微安定。
過了十天,叛賊大軍攻入首都。我們守城隻有少量兵馬,沒有力量對付敵人。
我本來打算跳進河裏把自己淹死,用死來報答皇上恩情。
但是我牽掛陛下進入西蜀,不知道您是不是安全,所以日夜兼程趕過來,來見陛下一麵。
如今知道皇帝您平安,我現在從蜀地這邊的懸崖峭壁跳下去,把自己摔扁,我也心安釋然。”
李隆基說:
“你活下去,為救國添一分力,別再光想著怎麽去陰間。
為什麽隻有你自己趕來?”
房琯說:
“崔光遠想投降叛賊。
邊令誠也想投降叛賊。
其餘的人猶豫不決,動搖觀望,投降成了京城官員主流思想。
他們不想跑這麽遠的路,來追隨陛下。
李隆基意識到,在這自身難保的逃難路上,他的感召力、凝聚力大大下降,皇帝也遇見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李隆基又問:
“張均兄弟,他倆為什麽不來?”
房琯說:
“臣曾約他們一起來,他們心存觀望,不願意來這裏。”
高力士在李隆基邊上,李隆基看了他一眼說:
“高將軍,你說的話應驗了麽?”
高力士羞愧得臉紅,低著頭不說話。
李隆基出了長安,往西逃難時,朝廷百官大多事先不知道。
逃到鹹陽時,李隆基和高力士分析預測:哪些人得到消息會跟著來,哪些人不會來。高力士說:
“張均張洎,世代蒙受厚恩,又是皇親國戚,料定他們必定追隨而來。
(張洎娶了李隆基女兒寧親公主,是李隆基女婿。)
房琯是安祿山推薦的人,他追求功名利祿的心思很重,陛下你不讓他當宰相,他心裏難免不高興,估計他一定不願意來。”
李隆基聽了搖搖頭不說話。現在房琯騎馬前來,李隆基才這樣問。
房琯請求李隆基下詔令討伐叛賊,李隆基於是令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朔方、河北、河東、平盧節度使,收複長安和洛陽。
又任命:
永王李璘任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
盛王李琦為江南、淮南、河南節度都使。
豐王李珙為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節度都使。
李隆基兒子多,這些人都是他多年以前,分別跟多位高顏值女子生下的兒子。
太子李亨還沒等詔令送達,已經自己先當起皇帝來了。
李亨到達平涼駐紮。
朔州留守杜鴻漸、水陸運使魏少遊、判官崔漪、盧簡金、李涵,湊到一起商議:
“平涼那地兒不大行。它人煙稀少荒涼,兵士危急時容易逃散,不大適合駐紮軍隊。
隻有靈武(今寧夏靈武),兵源廣,糧食多,可以成事。
如果我們迎請太子到靈武,向北收聚各城兵馬,征調河隴騎兵,向南收複中原,這才是萬無一失的謀略。”
商議已定,派李涵拿著書信去迎奉太子。
河西司馬裴冕,騎馬到達平涼,正遇上李涵前來,於是一起去見太子李亨,勸他去朔方。
李亨大喜,任裴冕為禦史中丞,讓李涵轉告杜鴻漸,讓他們領兵來迎。
杜鴻漸得到迴報,吩咐魏少遊趕緊領人搞裝修,為李亨準備臨時往處。
杜鴻漸、崔漪領一千騎兵,騎馬奔馳到達平涼,見到太子李亨,當麵請求他即日啟程。
李亨和裴冕、杜鴻漸,領其它官員、隨從兵馬到達靈武。
李亨見準備給他居住的臨時宮室帷帳,都模仿成長安皇官模樣,又發現給他準備的服裝、日常生活用品,都極為豪華富麗。
李亨感慨地說:
“如今祖宗寢陵,前輩宗廟,都遭到叛軍鐵蹄蹂躪。
皇上又奔波西蜀山峽中,我怎麽忍心在這裏享受奢華?”
李亨命令左右侍從,撤除華麗帷帳,要求他自己每頓吃的飯,一律簡單普通,和士兵吃的一樣。
李亨有節儉戒奢的心念,唐朝複興有望。將士們盛讚李亨儉樸美德,對他心悅誠服。
裴冕、杜鴻漸等,聯名遞上書信,請太子李亨遵從馬嵬驛李隆基口詔,即皇帝位。
李隆基在馬嵬驛,雖然說過傳位給太子的話,並沒有正式下詔。
太子李亨不接受裴冕勸他稱帝的建議。裴冕一再寫信請求,李亨還是不同意。
裴冕對太子說:
“將士們大都是關中人,誰不是日夜盼望迴到故鄉。
如今將士們不怕路途艱難,跟隨殿下您遠涉邊塞,無非是想攀龍附鳳,跟對了前途無量的主人,圖個建功得到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
如果殿下隻知守住原則,不肯稱帝,追隨你的人會覺得前途未卜。
他們一旦失望,很難重樹期望。追隨者不堅定,您的前途就沒有希望。
你當上皇帝,追隨您的人才能看到他們立下戰功後的富貴前景,願意盡全力和您結成命運共同體。
您是為了凝聚人心,拯救天下蒼生,複興大唐社稷,勇於擔當而稱帝,又不是為和父親爭權奪利稱帝。您有什麽顧忌的?
至於閑人怎麽議論您同父親爭權,這都無所謂。
您想茶壺都有嘴,它的嘴都能隨便吐水。何況人的嘴可以胡亂評議對錯是非?
請您別再拘泥小節,誤了複國大計。”
太子李亨表示認同,於七月甲子日,在靈武城南樓,舉行登基儀式,自稱皇帝。
群臣高興地在樓前舞蹈,齊唿萬歲。曆史上稱李亨為唐肅宗。
從此大家都覺得跟對了一個新大老板,幹事創業求富貴,日子有了奔頭,前景有了盼頭。
李亨遙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宣布大赦天下,改本年為至德元年。然後詔命:
裴冕為宰相。
杜鴻漸為中書舍人。
呂崇賁為安化節度使。
薛景仙為扶風太守。
郭英文為天水太守。
編織草鞋本來無鞋樣,越織它就越像。小朝廷領導班子初創,一切從小從簡,朝臣不滿三十人。
朝廷太小,也有成長中的苦惱。
武將們對李亨異常傲慢,大將管崇嗣入朝,見了李亨不跪不拜,傲驕隨意地和李亨平坐在一起,談笑自若說事情,嘻嘻哈哈作匯報。
監察行禦史李勉,看了這情形很不順眼,下令侍衛把管崇嗣抓起來問罪。
管崇嗣剛剛被問罪,隨後肅宗李亨就下旨免他的無罪。
李亨和李冕一唱一和,一個演白臉,一個演紅臉,兩人合作演出,唱一出雙簧戲,隻為武將們今後見李亨立下規矩。
李亨對左右侍從說:
“有李勉助力,朝廷眾官就能慢慢學會尊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