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李亨才接到李隆基詔令,令他擔任天下兵馬元帥。
肅宗李亨自己是新皇帝了,沒法執行老皇帝李隆基的詔令。皇帝命令皇帝,李亨不方便聽從。
出現這種情況,李隆基和李亨父子都沒錯,是那個年代信息傳遞手段特別落後造成的。那時沒電話沒手機,隻靠人騎馬送信。
李亨派使者拿著他的奏表去四川,去和李隆基說明他已稱帝的情況。
靈武距離四川一千多裏,往返需要很多天。
李享既然已稱帝,也不管李隆基同意不同意,照樣自己決定靈武小朝廷裏的大事情。
他又特召老朋友李泌,入朝給他出主意。李泌算是智囊也對,算是師爺也行,反正主要任務是出主意。
李泌是長安人氏,年輕時才思敏捷出了名。
他長成青年時年少氣盛,給皇帝上書提建議,能洞察當時政事失誤。
李隆基見他見識過人,想封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不接受。
李隆基讓他和太子李亨一起交友研學,他和李亨很快成了鐵杆知己。
李亨常稱李泌為先生,不喊他本名。
楊國忠獨攬朝政,恨李泌看事透徹,更恨他給朝政指明失誤時言詞激切。
楊國忠奏請皇帝,讓李泌搬家去了蘄春。這次肅宗李亨北行,派使者去請李泌。
國難當頭,太子用人之際,李泌覺得義不容辭,欣然應征上路,他趕到靈武時,李亨已經稱帝。
李泌見李亨時隻好君臣相稱。
肅宗李亨歡天喜地迎接他,讓他坐在身邊,彼此有問有答,興致勃勃談了好長時間,還舍不得停下談論去吃飯。
李亨想任命李泌當右丞相,李泌堅決推辭說:
“現在陛下願意您自降身份對待我,把我當知心朋友,我這樣比當宰相顯貴多了。
臣所能想到的事,沒有不告知皇上您的,何必一定要封我個官職呢?”
李亨於是繼續把李泌當知心朋友,仍像他當太子時那樣他倆特別親密。
李亨和李泌外出必並馬而行,睡覺時兩人床榻緊挨在一起,方便兩人暢聊到半夜。
李亨每遇事必問計於李泌,李泌的話他必定聽從。
如果說李亨是劉備,李泌就是他請來的智多星諸葛亮。
李泌替李亨起草聖旨,傳詔各地,寫的言辭痛徹感人。
接了詔旨,河西節度使副使李嗣業,派兵五千。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派兵七千,陸續到達靈武助力李亨討賊。
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本打算各率兵馬,前往攻打範陽,去端掉安祿山的老窩。
聽說潼關失守,長安危急,他們隻好引兵退還。
平盧節度王元臣打不過安祿山叛軍,戰敗身亡。常山、趙郡兩座城,又被叛軍奪了迴去。
叛軍將領令狐潮再攻打雍丘,張巡防禦有方,叛軍被打退。
顏真卿聽說李亨剛剛即位稱帝,用蠟封藏奏表,派人走小道送到靈武。
肅宗李亨封授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兼任河北巡察使。
李亨也命人用蠟密封詔令,讓使者帶迴。
顏真卿按李亨吩咐,抄發皇帝詔書到各郡。詔書送達江南、江淮,各地才知道肅宗李亨已即位。
朝廷有了新皇帝,各地看見了收複河山、消滅叛軍的新希望,開始對未來充滿信心。
地方官員都知道李隆基確實不行,天下大亂就是他犯渾釀成的災禍。新皇帝李亨肯定比他爹強。
郭子儀率領五萬人來靈武保衛肅宗李亨,李光弼駐守井陘。
見了郭子儀,李亨喜出望外,立即授任郭子儀為靈武長史,官同宰相。
又任命李光弼留守靈武,也官同宰相。
靈武這種小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皇帝,又來了朝廷名將和八萬重兵,威名震動四方。
到了九月上旬,韋見素、房館、崔浼等,從蜀中攜帶傳國禦印及李隆基的傳位詔書,來到靈武。
肅宗李亨出城迎接他父皇派來的人。
李隆基自從頒旨討賊後,即從普安到巴州西,巴州崔渙太守迎接拜見他,崔渙奏言問答符合李隆基心意,李隆基立即命令他為宰相。
讀者發現沒?特殊時期,李隆基和李亨這兩套領導班子都在隨意給人封官兒。
就像他倆手裏有很多頂不同的帽子,見了看好的人,隨便掏出一頂帽子給人扣在頭上,人家就成了這樣的官那樣的官。
李隆基由巴州西去成都。這時候正好李亨從靈武派出的使者趕到了。
問明李亨那邊的情況,李隆基得知李亨已稱帝,他欣喜萬分地說:
“我兒子順應天時民心,我還有什麽可憂慮的?我今兒高興!”
當下決定改詔令為誥令,李隆基吩咐臣子:
“別喊我皇上了,改口喊我太上皇。”
從此兩個小朝廷,避免政令衝突,完成權力交接過渡。
隨後軍國大事由新皇帝李亨作出決定,再報知太上皇李隆基就行。
等到收複洛陽、長安,李隆基打算完全退休,不再過問政事。
於是命令韋見素、房琯、崔渙三位宰相,擔任禪位奉詔使去靈武。
三位宰相見了李亨,宣詔令傳帝位,奉上傳國禦印。
肅宗李亨辭謝說:
“中原大地還沒平定,我豈敢在國家患難之時,就想繼承帝位?”
都已稱帝多日,李亨還在做麵子上的客套謙讓。謙讓歸謙讓,還是接了傳國玉印。
李亨留下韋見素、房琯等輔助處理政事。
房琯這個人言辭激昂,談吐不凡,好像有大謀略雄才,李亨覺得他是奇才,打算把收複長安洛陽的重任,托付給房琯。
擅長高談闊論、喜歡誇下海口我要怎樣怎樣的人,往往眼高手低,鐵嘴豆腐腳,實際能力很不行。
叛軍將領孫孝哲,奉安祿山命令,從潼關一路進攻攻占長安。
崔光遠、邊令誠等人開城門迎接叛軍。
孫孝哲領軍入駐長安,逮捕嬪妃、皇孫幾十人,群臣百官、太監宮女幾百人,把他們全部關進監獄,派人向住在洛陽的安祿山報功。
安祿山得報大喜,派張通儒為長安留守,仍讓崔光遠擔任京兆尹。
吩咐安忠順率一支叛軍從洛陽去長安,駐紮長安皇苑中,歸屬孫孝哲指揮。
安祿山托安忠順給孫孝哲一封信。信上說:
唐朝廷大臣,願意歸降的,可以酌情封授官職。
查明楊玉環兄妹下落,如果能夠抓捕住他們,立刻押送洛陽。
隔了幾天,安祿山得到迴報:
唐丞相陳希烈、張均、張洎,都願意投降。
楊國忠在馬嵬坡被誅殺,楊大姐、楊二姐被捉殺,楊玉環被賜死自縊身亡。
安祿山聽了悲憤交集地說:
“楊國忠確實該死。但是楊三郎為什麽害死我的情人楊玉環妹妹?
(這時他幹娘楊玉環又變成他的情妹妹了,輩分真亂)。
我這次一路殺進長安,衝著楊家姐妹來的。
滿心打算把她們姐妹幾個人,全部充當我的嬪妃,供我隨意享樂。
沒想到李三郎的人把她們屠殺了,這個仇恨怎麽報?
可憐我的玉環妹妹!我的小心肝啊!”
安祿山想起他的大兒子安慶宗,被李隆基賜死,舊恨新仇湧上心頭,於是傳令給孫孝哲:
陳希烈、張均、張洎他們已經投降,讓他們來洛陽封授官職。
所有在長安沒有外逃的皇親國戚,不管是皇子皇孫,郡主縣主,駙馬公主,全部處斬,用他們祭祀安慶宗亡靈。
孫孝哲本是一個殺人惡魔,接到安祿山命令,下令把抓住的嬪妃皇孫,及駙馬郡馬等很多人,全部押到崇仁坊。
擺設起安慶宗亡靈牌位,命令兵士把用刀挖出這些被押去人們的心肝,擺在供桌上當祭品,現場慘叫淒厲,慘不忍睹,不可描述。
孫孝哲再令叛軍兵士,捉拿楊國忠、高力士餘黨,捉住一個殺死一個。
還有王公將相,護駕隨同李隆基西行的人,他們的家人親屬還留在長安的,全部抓捕屠殺。連繈褓中的嬰兒,也堅決殺死。
這場劫難,全是李隆基長期犯渾造成的。
叛軍打開國庫,搶了大量的金錢糧食絲綢,轉成眼間變得特別富有。
叛軍將士日夜縱酒作樂,不願西進去追李隆基了。
安祿山任命陳希烈、張均、張洎,擔任他的大夏國宰相,讓他們代理朝事。
安祿山自己也無心西進,樂得住在洛陽,花天酒地,縱情聲色,窮奢極欲,圖個眼前快活。
他完全是個沒有長遠經略,隻圖眼前享樂的人渣莽夫。
李隆基、李亨父子,一個在西蜀,一個在靈武,安然度日,沒有什麽叛軍追擊圍剿他們。
肅宗李亨自己是新皇帝了,沒法執行老皇帝李隆基的詔令。皇帝命令皇帝,李亨不方便聽從。
出現這種情況,李隆基和李亨父子都沒錯,是那個年代信息傳遞手段特別落後造成的。那時沒電話沒手機,隻靠人騎馬送信。
李亨派使者拿著他的奏表去四川,去和李隆基說明他已稱帝的情況。
靈武距離四川一千多裏,往返需要很多天。
李享既然已稱帝,也不管李隆基同意不同意,照樣自己決定靈武小朝廷裏的大事情。
他又特召老朋友李泌,入朝給他出主意。李泌算是智囊也對,算是師爺也行,反正主要任務是出主意。
李泌是長安人氏,年輕時才思敏捷出了名。
他長成青年時年少氣盛,給皇帝上書提建議,能洞察當時政事失誤。
李隆基見他見識過人,想封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不接受。
李隆基讓他和太子李亨一起交友研學,他和李亨很快成了鐵杆知己。
李亨常稱李泌為先生,不喊他本名。
楊國忠獨攬朝政,恨李泌看事透徹,更恨他給朝政指明失誤時言詞激切。
楊國忠奏請皇帝,讓李泌搬家去了蘄春。這次肅宗李亨北行,派使者去請李泌。
國難當頭,太子用人之際,李泌覺得義不容辭,欣然應征上路,他趕到靈武時,李亨已經稱帝。
李泌見李亨時隻好君臣相稱。
肅宗李亨歡天喜地迎接他,讓他坐在身邊,彼此有問有答,興致勃勃談了好長時間,還舍不得停下談論去吃飯。
李亨想任命李泌當右丞相,李泌堅決推辭說:
“現在陛下願意您自降身份對待我,把我當知心朋友,我這樣比當宰相顯貴多了。
臣所能想到的事,沒有不告知皇上您的,何必一定要封我個官職呢?”
李亨於是繼續把李泌當知心朋友,仍像他當太子時那樣他倆特別親密。
李亨和李泌外出必並馬而行,睡覺時兩人床榻緊挨在一起,方便兩人暢聊到半夜。
李亨每遇事必問計於李泌,李泌的話他必定聽從。
如果說李亨是劉備,李泌就是他請來的智多星諸葛亮。
李泌替李亨起草聖旨,傳詔各地,寫的言辭痛徹感人。
接了詔旨,河西節度使副使李嗣業,派兵五千。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派兵七千,陸續到達靈武助力李亨討賊。
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本打算各率兵馬,前往攻打範陽,去端掉安祿山的老窩。
聽說潼關失守,長安危急,他們隻好引兵退還。
平盧節度王元臣打不過安祿山叛軍,戰敗身亡。常山、趙郡兩座城,又被叛軍奪了迴去。
叛軍將領令狐潮再攻打雍丘,張巡防禦有方,叛軍被打退。
顏真卿聽說李亨剛剛即位稱帝,用蠟封藏奏表,派人走小道送到靈武。
肅宗李亨封授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兼任河北巡察使。
李亨也命人用蠟密封詔令,讓使者帶迴。
顏真卿按李亨吩咐,抄發皇帝詔書到各郡。詔書送達江南、江淮,各地才知道肅宗李亨已即位。
朝廷有了新皇帝,各地看見了收複河山、消滅叛軍的新希望,開始對未來充滿信心。
地方官員都知道李隆基確實不行,天下大亂就是他犯渾釀成的災禍。新皇帝李亨肯定比他爹強。
郭子儀率領五萬人來靈武保衛肅宗李亨,李光弼駐守井陘。
見了郭子儀,李亨喜出望外,立即授任郭子儀為靈武長史,官同宰相。
又任命李光弼留守靈武,也官同宰相。
靈武這種小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皇帝,又來了朝廷名將和八萬重兵,威名震動四方。
到了九月上旬,韋見素、房館、崔浼等,從蜀中攜帶傳國禦印及李隆基的傳位詔書,來到靈武。
肅宗李亨出城迎接他父皇派來的人。
李隆基自從頒旨討賊後,即從普安到巴州西,巴州崔渙太守迎接拜見他,崔渙奏言問答符合李隆基心意,李隆基立即命令他為宰相。
讀者發現沒?特殊時期,李隆基和李亨這兩套領導班子都在隨意給人封官兒。
就像他倆手裏有很多頂不同的帽子,見了看好的人,隨便掏出一頂帽子給人扣在頭上,人家就成了這樣的官那樣的官。
李隆基由巴州西去成都。這時候正好李亨從靈武派出的使者趕到了。
問明李亨那邊的情況,李隆基得知李亨已稱帝,他欣喜萬分地說:
“我兒子順應天時民心,我還有什麽可憂慮的?我今兒高興!”
當下決定改詔令為誥令,李隆基吩咐臣子:
“別喊我皇上了,改口喊我太上皇。”
從此兩個小朝廷,避免政令衝突,完成權力交接過渡。
隨後軍國大事由新皇帝李亨作出決定,再報知太上皇李隆基就行。
等到收複洛陽、長安,李隆基打算完全退休,不再過問政事。
於是命令韋見素、房琯、崔渙三位宰相,擔任禪位奉詔使去靈武。
三位宰相見了李亨,宣詔令傳帝位,奉上傳國禦印。
肅宗李亨辭謝說:
“中原大地還沒平定,我豈敢在國家患難之時,就想繼承帝位?”
都已稱帝多日,李亨還在做麵子上的客套謙讓。謙讓歸謙讓,還是接了傳國玉印。
李亨留下韋見素、房琯等輔助處理政事。
房琯這個人言辭激昂,談吐不凡,好像有大謀略雄才,李亨覺得他是奇才,打算把收複長安洛陽的重任,托付給房琯。
擅長高談闊論、喜歡誇下海口我要怎樣怎樣的人,往往眼高手低,鐵嘴豆腐腳,實際能力很不行。
叛軍將領孫孝哲,奉安祿山命令,從潼關一路進攻攻占長安。
崔光遠、邊令誠等人開城門迎接叛軍。
孫孝哲領軍入駐長安,逮捕嬪妃、皇孫幾十人,群臣百官、太監宮女幾百人,把他們全部關進監獄,派人向住在洛陽的安祿山報功。
安祿山得報大喜,派張通儒為長安留守,仍讓崔光遠擔任京兆尹。
吩咐安忠順率一支叛軍從洛陽去長安,駐紮長安皇苑中,歸屬孫孝哲指揮。
安祿山托安忠順給孫孝哲一封信。信上說:
唐朝廷大臣,願意歸降的,可以酌情封授官職。
查明楊玉環兄妹下落,如果能夠抓捕住他們,立刻押送洛陽。
隔了幾天,安祿山得到迴報:
唐丞相陳希烈、張均、張洎,都願意投降。
楊國忠在馬嵬坡被誅殺,楊大姐、楊二姐被捉殺,楊玉環被賜死自縊身亡。
安祿山聽了悲憤交集地說:
“楊國忠確實該死。但是楊三郎為什麽害死我的情人楊玉環妹妹?
(這時他幹娘楊玉環又變成他的情妹妹了,輩分真亂)。
我這次一路殺進長安,衝著楊家姐妹來的。
滿心打算把她們姐妹幾個人,全部充當我的嬪妃,供我隨意享樂。
沒想到李三郎的人把她們屠殺了,這個仇恨怎麽報?
可憐我的玉環妹妹!我的小心肝啊!”
安祿山想起他的大兒子安慶宗,被李隆基賜死,舊恨新仇湧上心頭,於是傳令給孫孝哲:
陳希烈、張均、張洎他們已經投降,讓他們來洛陽封授官職。
所有在長安沒有外逃的皇親國戚,不管是皇子皇孫,郡主縣主,駙馬公主,全部處斬,用他們祭祀安慶宗亡靈。
孫孝哲本是一個殺人惡魔,接到安祿山命令,下令把抓住的嬪妃皇孫,及駙馬郡馬等很多人,全部押到崇仁坊。
擺設起安慶宗亡靈牌位,命令兵士把用刀挖出這些被押去人們的心肝,擺在供桌上當祭品,現場慘叫淒厲,慘不忍睹,不可描述。
孫孝哲再令叛軍兵士,捉拿楊國忠、高力士餘黨,捉住一個殺死一個。
還有王公將相,護駕隨同李隆基西行的人,他們的家人親屬還留在長安的,全部抓捕屠殺。連繈褓中的嬰兒,也堅決殺死。
這場劫難,全是李隆基長期犯渾造成的。
叛軍打開國庫,搶了大量的金錢糧食絲綢,轉成眼間變得特別富有。
叛軍將士日夜縱酒作樂,不願西進去追李隆基了。
安祿山任命陳希烈、張均、張洎,擔任他的大夏國宰相,讓他們代理朝事。
安祿山自己也無心西進,樂得住在洛陽,花天酒地,縱情聲色,窮奢極欲,圖個眼前快活。
他完全是個沒有長遠經略,隻圖眼前享樂的人渣莽夫。
李隆基、李亨父子,一個在西蜀,一個在靈武,安然度日,沒有什麽叛軍追擊圍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