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任命:
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總管。
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總管。
程名振為鏤方道行軍總管。
契苾何力為測貝江道行軍總管。
分多路前往攻打高麗。
唐朝大臣劉仁軌,為官清廉剛正。因為他不受拉攏,在皇帝皇後麵前得寵的李義府很是厭惡他。
劉仁軌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了李義府,被李義府彈劾貶為青州(今山東青州)刺史。
討伐高麗大戰在即,李治命劉仁軌督運東征軍糧餉。
李義府在明知海上可能起暴風的情況下,強行督促劉仁軌率領運糧船隊啟航出海。
運糧船隊在茫茫黃海升帆遠航,遭遇強勁台風,狂風巨浪裏運糧船劇烈搖晃顛簸,大部分側翻沉沒,押運護衛軍糧的唐兵大都葬身大海。
這是失職瀆職罪,朝廷派監察禦史審訊劉仁軌。
李義府向高宗李治說:
“淹死在大海裏的兵士都是百姓的孩子,不殺劉仁軌,沒法向百姓交待。”
中書舍人源直心說:
“海上突然遭遇風暴,這不是人所能預料的。”
高宗李治隻是把劉仁軌撤職,讓他在郎將劉仁願屬下的軍隊裏,充當普通士兵。
李義府又示意劉仁願找個借口殺死劉仁軌。劉仁願看見劉仁軌象一名普通士兵一樣,訓練吃苦、作戰勇敢,一直沒忍心殺他。
以前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和日本國通好,把日本當做依靠。他並且送自己兒子扶餘豐到日本充當人質。
百濟亡國後,百濟逃將僧道琛、鬼室福信收集殘餘兵眾,占據周留城,迎接被放迴國的扶餘豐為百濟新國王。
他們興起轟轟烈烈地“百濟複國”運動,打算恢複舊國,並且領兵圍住舊都於府城。
劉仁願兵少力單,勉強守禦於府城。
這時李治任命的熊津都督王文度,剛上任就開始生病,很快就死了。
劉仁願更覺得沒人援助,不得不派人飛速報知唐朝廷求援。
李治想:劉仁軌不就是劉仁願屬下的現成人才麽?他熟悉百濟當地情況,起用他還不用另派人萬裏赴任。
於是朝廷緊急起用劉仁軌,任命他為檢校帶方州刺史,統領王文度舊部兵馬,以及部分新羅兵,帶兵前往援助劉仁願。
劉仁軌毫不畏懼慨然前行,把從原青州官署中帶出的唐朝日曆及唐朝皇帝廟號禁忌表,隨身攜帶,並對屬下們說:
“我從此領你們蕩平東夷,推行大唐曆法。各位應該齊心協力幫助我,跟著我不用擔心不能建功立業。”
劉仁軌強調軍紀,屬下軍隊紀律嚴明。沿途征戰勇往直前,每戰必勝。
百濟將領鬼室福信領一支軍隊軍堵住熊津江口(今韓國錦江),樹立兩道木杆柵欄於江水中,做得堅固異常,堵截劉仁軌領兵援助劉仁願。
劉仁軌領手下唐軍和新羅兵一起攻擊,好多人一齊用刀劍猛砍,把兩道柵欄全部毀去。
百濟兵眾或被殺,或被趕入水中淹死。被殺死的和落水衝走淹死的,沒法統計。
僧道琛得知鬼室福信已敗退,也把圍困於府城的百濟兵撤了,退守到任存城。
劉仁軌和劉仁願兩軍會師,暫且按兵不動。
退守任存城裏僧道琛自稱領軍將軍,鬼室福信自稱霸岑將軍,兩人互不相讓,各領部下相互攻擊。
僧道琛被鬼室福信所殺,鬼室福信掌管百濟全軍。
劉仁願和劉仁軌商量,認為百濟都城於府城,全靠熊津口為屏障,熊津一丟失,都城就守不住。於是決定放棄於府城,兩軍全部移駐到熊津城。
唐朝任命劉仁願為熊津都督。令休整軍隊,再行進兵。
唐朝一麵召迴劉伯英、程名振,改派任雅相為貝江道行軍總管。
轉調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征集三十五路軍隊,及番部各兵,速攻高麗。
高宗李治改元龍朔,打算親自出征,被武皇後勸阻才作罷,傳詔調各路進兵。
蘇定方先進貝江,連戰連捷,於是進圍平壤城。
高麗莫離支(宰相)蓋蘇文派兒子蓋男生領兵四萬,守衛鴨綠江,堵住任雅相率領的唐軍。
任雅相得知高麗兵人數多,不敢前進。這時契苾何力領兵到來,主張進軍。
鴨綠江江麵結冰,契苾何力領著唐軍踏著結冰江麵,呐喊著衝上對岸。
高麗兵毫無防備,措手不及,立即潰逃。
契苾何力領兵追殺,斬首三萬多級。蓋男生騎馬快跑,沒被唐軍追上,保全了性命。
契苾何力再打算進攻,不料貝江道行軍總管任雅相病死在軍中。隻好暫停發兵,並且向唐高宗李治傳遞消息。
高宗李治覺得任雅相剛剛死去,對行軍作戰不利,下詔讓契苾何力班師迴朝。
蘇定方久圍平壤,屢攻不下,反而軍中有沃沮道總管龐孝泰陣亡。
因為接近年底,又下了大雪,天氣嚴寒積雪不融化,兵士疲乏挨凍,也解除對平壤圍困,迴師歸唐。
新羅國王金春秋,得了一場大病死了。他的兒子金法敏繼位,金法敏在國內勉強支撐局麵,沒有能力派兵再援助唐軍攻打高麗、百濟。
高宗李治頒詔書給劉仁願劉仁軌,大意是說:
“攻打高麗的各路軍隊都撤迴來了,隻剩你們在守在百濟那裏。
你們占據熊津一城,勢孤力單。一座孤城,你們沒法堅守,不如轉移到我國友好的新羅去保存兵力。
如果金法敏願意留你們在新羅國鎮守,你們就暫時在他們國家那邊。
如果他不願意,你們就乘坐戰船返迴我國。”
劉仁願看了詔書猶豫不決,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劉仁軌奮然說道:
“臣子為國家利益盤算,如果需要舍命一死就絕不含糊。怎麽為了活命就規避危險處境?
試想皇上打算滅掉高麗,所以先滅百濟。占住百濟從南邊攻打,我朝大軍從北麵攻打,南北夾擊,高麗必亡。
我們留兵守堵在百濟,是製住了它的心腹要害。
如果我們磨快兵器、喂飽戰馬,充分備戰,攻擊敵人不防備。理當攻無不克。
打了勝仗之後,兵士們就會更加充滿必勝信心留在這裏。
然後分兵占據險要位置,發展勢力,寫奏章給皇帝,再求些增援。
朝廷知道我們做事有成,當然特別欣喜,必定派兵派將,援助我們。
這樣能殲滅敵頑,不但不會喪失當前我們占據敵國城池的功勞,還能永久肅清東夷。
如今平壤我軍已退師,熊津也再丟棄,眼看著百濟殘餘勢力,不用多久又氣焰囂張起來。
高麗國敵寇,要想殲滅更遙遙無期。
一旦丟棄熊津,這幾年血戰戰果,打下的良好基礎,徹底歸零。
熊津孤城在敵人中央,我軍現在是紮進敵人心髒一顆釘子。
我們如果撤離,剛一挪腳,馬上被敵軍占領。
就算我們轉移到新羅國,那又怎樣?也還是占據一個角落一個外來客。
萬一情況生變,仍然麵臨災禍,那時也是後悔無及。
我判斷鬼室福信兇狠殘暴,他們君臣相互猜忌。
將來鬼室福信必定實施屠殺政變,現在扶餘豐和福信誰死誰活還不一定。
我軍應堅守待變,抓住時機行動,不用憂慮不會獲勝。
古人有說法叫做“將領在外,麵對戰場實際情況做決定,國君的命令有時不執行。
還請劉總管詳察!”
劉仁願說:“劉刺史你說得非常對!”
眾將領也表示讚成。於是激勵全軍守城備戰,等待時機開戰。
忽然百濟國王扶餘豐,派使者前來。城門守衛派人報知劉仁願:
“劉大總管,有百濟國王使者來訪。”
王仁願說:“領他進來吧。”
來使對劉仁願說:
“唐大使是什麽時候領兵迴國?
我們國王說到時候派兵士護送你們。”
王仁願想:這是等不及了,盼著唐軍退走,刺探消息來了。
王仁願一時沒有迴答。劉仁軌一邊迴答說:
“我軍很快就要啟程迴國了,正在打點行裝。
難得你家主人一番好心好意,你迴去替我謝謝他,不用你們護送!”
扶餘豐的使者探聽完消息就迴去了。
劉仁軌對劉仁願說:
“狡猾的敵虜太蔑視我軍了,居然派人打探消息,催著我們快走。
眼下敵虜使者剛剛迴去,他們認為我們正準備迴師西去呢,我軍正好不發出聲音,悄悄進兵,攻打他個毫無防備。”
劉仁願大喜,說:
“這個主意棒!”
當即領兵襲擊支羅城,一戰即攻下來了。又進擊峴城、大山、沙井等城寨。殺敵和俘獲敵兵特別多。
福信得到戰鬥情報,才派援兵守峴城。
劉仁軌裝作傳令放緩進攻,趁著晚上令兵士背柴草雜樹,填護城溝。
很快堆積的雜樹柴草和城牆一樣高,將士們踩著柴草雜樹登上城牆。
百濟守兵得知唐軍已上了城牆,知道已經來不及抵擋抵抗,隻得打開沒有唐軍圍困的一側城門逃走。
劉仁軌領唐軍安安穩穩地占據了峴城,從此可以和新羅國運軍糧通道連接起來,不用擔心唐軍斷糧了。
劉仁願寫了奏章給李治請求添兵,李治傳詔調來淄州、青州、萊州、海州兵士七千人,火速奔赴熊津。
又派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領唐軍繼續前進。
百濟國王扶餘豐,正和鬼室福信爭奪軍隊指揮權,扶餘豐領親兵殺了福信。突然聽說大量唐軍渡海而來,急忙派使者向日本請求援兵。
日本齊明天皇,親自去築紫(今日本福岡),調兵援救百濟。
齊明半途中生了病,到達築紫就死了。日本皇太子天智,舉喪聽政。派部將阿曇比邏夫、阿部比邏夫等,先率水師戰船二百艘救援百濟,又派人三萬人隨後跟進。
這時孫仁師也領唐兵到達熊津,和劉仁願、劉仁軌會師,唐軍聲勢大振。
各位唐軍將領提出要攻打加林城。劉仁軌說:
“加林城在水陸要衝,地形險要、城牆堅固,我軍為如果急攻,反而損傷兵士。
如果緩攻必曠日持久,幾個月打不下來,也會導致兵士疲勞。
不如直搗周留城。
周留城是百濟敵虜的老窩,所有的兇惡之徒都集中這裏。
除惡要除去根本,一旦攻克周留,頑敵強敵被消滅,其他城市不用發生交戰就占領了。
於是分路進兵,孫仁師、劉仁願,邀請新羅玉金法敏,一起從陸路進兵。
劉仁軌和別將杜爽、扶餘隆,率水軍及運糧船從熊津進入白江水麵,打算與陸地行軍的唐軍會師。
663年八月二十七日,唐朝水師和日本水軍在白江口相遇,中日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打響。
唐軍戰船和日本戰船隔水相望,雙方的桅杆船帆林立,如同水上一片片移動的樹林。
這時日軍在附近的戰船是分多批從日本趕來的,已有一千多艘,唐軍戰船不到兩百艘。
唐軍戰船體形龐大,每一艘能載士兵600名,因為船上還運載著作戰物資和軍糧,每艘船隻能載士兵120人。日軍戰船體形小,每艘船能載士兵40人。
一千多艘對陣不到二百艘,戰船數量規模存在巨大差距,日軍沒有料到唐軍會主動展開攻擊。
劉仁軌指揮唐軍以黃龍船和海鶻船帶頭列陣,其它船分左右兩隊跟上,以人字隊形包圍日軍。
日軍所能做的就是設法突圍。唐軍艦隊占領白江口兩側,日軍船隊包圍在中間無法逃出去。
唐軍用拍杆打擊日軍船隻,很多日軍船側翻,日軍兵士落水入海,日軍將領樸市秦造田來津戰死。
日軍船隊好不容易強行突圍後,唐軍連續四次追擊日軍艦隊。
在白江出海口,劉仁軌指揮唐軍實施火攻,命兵士在箭矢上綁上小布團,布團浸滿桐油,點燃,彎弓發射。
唐軍萬箭齊發,無數攜帶火球的小火箭飛落敵船。
日本戰船紛紛起火燃燒,熊熊火焰和滾滾濃煙遮蔽天日,火光映紅了日軍船隊的附近江麵。
日軍將領阿曇比邏夫還想冒火來戰,怎奈火勢太猛,又有大風助力火勢,把日本兵燒得焦頭爛額,一步也無法接近唐軍戰船。
河岸上忽然戰鼓喧天,呐喊陣陣。
原來是唐將孫仁師、劉仁願領陸上行軍的唐軍部隊趕到戰場,他們一時沒法下水作戰,就在岸上擊鼓呐喊給唐軍水師助威。
日本水師哪裏有心戀戰,慌忙組織還沒燒爛的戰船,轉舵逃去。唐軍大獲全勝。
百濟國王扶餘豐脫身投奔高麗國。唐軍進逼周留城,扶餘豐的兒子扶餘忠勝、扶餘忠誌,率眾兵士出城投降,百濟亡國。
隻有百濟將領遲受信領兵占據任存城,不肯投降。
劉仁軌命百濟降將常之、沙吒相如為前鋒,劉仁軌自領兵在後,奮勇進攻。
遲受信知道守不住了,也領著老婆孩子投奔高麗去了。
勝利捷報傳到唐朝廷。李治下詔讓孫仁師、劉仁願還朝,留劉仁軌鎮守百濟國。
百濟遭受戰亂,需要恢複生產生活。
劉仁軌命安葬戰死兵士遺骸、進行祭奠。
又重登記戶口戶籍、設置官署、任命官吏、修繕道路、建造橋梁,建設村莊。
修補堤壩塘堰,鼓勵種田養蠶,賑濟貧窮人家,出台政策補助孤寡老人,建立大唐宗廟、頒立唐朝曆法,百濟百姓一片歡悅、人們安居樂業,一片安寧祥和。
唐軍守軍也耕種土地,籌劃平定高麗。
劉仁願到達長安,李治在朝堂接見他,設豐盛酒宴慰勞。
劉仁願說:
“取得滅掉百濟這樣的輝煌戰績,全是劉仁軌的功勞,不是我所能辦到的啊。”
高宗李治決定,給劉仁軌提升官階六級,具體仍任帶方州刺史。
由唐庭安排人力物資,給劉仁軌在京城長安修建一處氣派的宅院,讓他的妻子兒女安居再新府宅裏,給予絲帛金銀等豐厚賞賜。
百濟已平,正打算進攻高麗,這時突厥鐵勒部又叛唐,屢次在邊境州縣搶掠,李治決定先討伐鐵勒。
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總管。
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總管。
程名振為鏤方道行軍總管。
契苾何力為測貝江道行軍總管。
分多路前往攻打高麗。
唐朝大臣劉仁軌,為官清廉剛正。因為他不受拉攏,在皇帝皇後麵前得寵的李義府很是厭惡他。
劉仁軌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了李義府,被李義府彈劾貶為青州(今山東青州)刺史。
討伐高麗大戰在即,李治命劉仁軌督運東征軍糧餉。
李義府在明知海上可能起暴風的情況下,強行督促劉仁軌率領運糧船隊啟航出海。
運糧船隊在茫茫黃海升帆遠航,遭遇強勁台風,狂風巨浪裏運糧船劇烈搖晃顛簸,大部分側翻沉沒,押運護衛軍糧的唐兵大都葬身大海。
這是失職瀆職罪,朝廷派監察禦史審訊劉仁軌。
李義府向高宗李治說:
“淹死在大海裏的兵士都是百姓的孩子,不殺劉仁軌,沒法向百姓交待。”
中書舍人源直心說:
“海上突然遭遇風暴,這不是人所能預料的。”
高宗李治隻是把劉仁軌撤職,讓他在郎將劉仁願屬下的軍隊裏,充當普通士兵。
李義府又示意劉仁願找個借口殺死劉仁軌。劉仁願看見劉仁軌象一名普通士兵一樣,訓練吃苦、作戰勇敢,一直沒忍心殺他。
以前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和日本國通好,把日本當做依靠。他並且送自己兒子扶餘豐到日本充當人質。
百濟亡國後,百濟逃將僧道琛、鬼室福信收集殘餘兵眾,占據周留城,迎接被放迴國的扶餘豐為百濟新國王。
他們興起轟轟烈烈地“百濟複國”運動,打算恢複舊國,並且領兵圍住舊都於府城。
劉仁願兵少力單,勉強守禦於府城。
這時李治任命的熊津都督王文度,剛上任就開始生病,很快就死了。
劉仁願更覺得沒人援助,不得不派人飛速報知唐朝廷求援。
李治想:劉仁軌不就是劉仁願屬下的現成人才麽?他熟悉百濟當地情況,起用他還不用另派人萬裏赴任。
於是朝廷緊急起用劉仁軌,任命他為檢校帶方州刺史,統領王文度舊部兵馬,以及部分新羅兵,帶兵前往援助劉仁願。
劉仁軌毫不畏懼慨然前行,把從原青州官署中帶出的唐朝日曆及唐朝皇帝廟號禁忌表,隨身攜帶,並對屬下們說:
“我從此領你們蕩平東夷,推行大唐曆法。各位應該齊心協力幫助我,跟著我不用擔心不能建功立業。”
劉仁軌強調軍紀,屬下軍隊紀律嚴明。沿途征戰勇往直前,每戰必勝。
百濟將領鬼室福信領一支軍隊軍堵住熊津江口(今韓國錦江),樹立兩道木杆柵欄於江水中,做得堅固異常,堵截劉仁軌領兵援助劉仁願。
劉仁軌領手下唐軍和新羅兵一起攻擊,好多人一齊用刀劍猛砍,把兩道柵欄全部毀去。
百濟兵眾或被殺,或被趕入水中淹死。被殺死的和落水衝走淹死的,沒法統計。
僧道琛得知鬼室福信已敗退,也把圍困於府城的百濟兵撤了,退守到任存城。
劉仁軌和劉仁願兩軍會師,暫且按兵不動。
退守任存城裏僧道琛自稱領軍將軍,鬼室福信自稱霸岑將軍,兩人互不相讓,各領部下相互攻擊。
僧道琛被鬼室福信所殺,鬼室福信掌管百濟全軍。
劉仁願和劉仁軌商量,認為百濟都城於府城,全靠熊津口為屏障,熊津一丟失,都城就守不住。於是決定放棄於府城,兩軍全部移駐到熊津城。
唐朝任命劉仁願為熊津都督。令休整軍隊,再行進兵。
唐朝一麵召迴劉伯英、程名振,改派任雅相為貝江道行軍總管。
轉調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征集三十五路軍隊,及番部各兵,速攻高麗。
高宗李治改元龍朔,打算親自出征,被武皇後勸阻才作罷,傳詔調各路進兵。
蘇定方先進貝江,連戰連捷,於是進圍平壤城。
高麗莫離支(宰相)蓋蘇文派兒子蓋男生領兵四萬,守衛鴨綠江,堵住任雅相率領的唐軍。
任雅相得知高麗兵人數多,不敢前進。這時契苾何力領兵到來,主張進軍。
鴨綠江江麵結冰,契苾何力領著唐軍踏著結冰江麵,呐喊著衝上對岸。
高麗兵毫無防備,措手不及,立即潰逃。
契苾何力領兵追殺,斬首三萬多級。蓋男生騎馬快跑,沒被唐軍追上,保全了性命。
契苾何力再打算進攻,不料貝江道行軍總管任雅相病死在軍中。隻好暫停發兵,並且向唐高宗李治傳遞消息。
高宗李治覺得任雅相剛剛死去,對行軍作戰不利,下詔讓契苾何力班師迴朝。
蘇定方久圍平壤,屢攻不下,反而軍中有沃沮道總管龐孝泰陣亡。
因為接近年底,又下了大雪,天氣嚴寒積雪不融化,兵士疲乏挨凍,也解除對平壤圍困,迴師歸唐。
新羅國王金春秋,得了一場大病死了。他的兒子金法敏繼位,金法敏在國內勉強支撐局麵,沒有能力派兵再援助唐軍攻打高麗、百濟。
高宗李治頒詔書給劉仁願劉仁軌,大意是說:
“攻打高麗的各路軍隊都撤迴來了,隻剩你們在守在百濟那裏。
你們占據熊津一城,勢孤力單。一座孤城,你們沒法堅守,不如轉移到我國友好的新羅去保存兵力。
如果金法敏願意留你們在新羅國鎮守,你們就暫時在他們國家那邊。
如果他不願意,你們就乘坐戰船返迴我國。”
劉仁願看了詔書猶豫不決,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劉仁軌奮然說道:
“臣子為國家利益盤算,如果需要舍命一死就絕不含糊。怎麽為了活命就規避危險處境?
試想皇上打算滅掉高麗,所以先滅百濟。占住百濟從南邊攻打,我朝大軍從北麵攻打,南北夾擊,高麗必亡。
我們留兵守堵在百濟,是製住了它的心腹要害。
如果我們磨快兵器、喂飽戰馬,充分備戰,攻擊敵人不防備。理當攻無不克。
打了勝仗之後,兵士們就會更加充滿必勝信心留在這裏。
然後分兵占據險要位置,發展勢力,寫奏章給皇帝,再求些增援。
朝廷知道我們做事有成,當然特別欣喜,必定派兵派將,援助我們。
這樣能殲滅敵頑,不但不會喪失當前我們占據敵國城池的功勞,還能永久肅清東夷。
如今平壤我軍已退師,熊津也再丟棄,眼看著百濟殘餘勢力,不用多久又氣焰囂張起來。
高麗國敵寇,要想殲滅更遙遙無期。
一旦丟棄熊津,這幾年血戰戰果,打下的良好基礎,徹底歸零。
熊津孤城在敵人中央,我軍現在是紮進敵人心髒一顆釘子。
我們如果撤離,剛一挪腳,馬上被敵軍占領。
就算我們轉移到新羅國,那又怎樣?也還是占據一個角落一個外來客。
萬一情況生變,仍然麵臨災禍,那時也是後悔無及。
我判斷鬼室福信兇狠殘暴,他們君臣相互猜忌。
將來鬼室福信必定實施屠殺政變,現在扶餘豐和福信誰死誰活還不一定。
我軍應堅守待變,抓住時機行動,不用憂慮不會獲勝。
古人有說法叫做“將領在外,麵對戰場實際情況做決定,國君的命令有時不執行。
還請劉總管詳察!”
劉仁願說:“劉刺史你說得非常對!”
眾將領也表示讚成。於是激勵全軍守城備戰,等待時機開戰。
忽然百濟國王扶餘豐,派使者前來。城門守衛派人報知劉仁願:
“劉大總管,有百濟國王使者來訪。”
王仁願說:“領他進來吧。”
來使對劉仁願說:
“唐大使是什麽時候領兵迴國?
我們國王說到時候派兵士護送你們。”
王仁願想:這是等不及了,盼著唐軍退走,刺探消息來了。
王仁願一時沒有迴答。劉仁軌一邊迴答說:
“我軍很快就要啟程迴國了,正在打點行裝。
難得你家主人一番好心好意,你迴去替我謝謝他,不用你們護送!”
扶餘豐的使者探聽完消息就迴去了。
劉仁軌對劉仁願說:
“狡猾的敵虜太蔑視我軍了,居然派人打探消息,催著我們快走。
眼下敵虜使者剛剛迴去,他們認為我們正準備迴師西去呢,我軍正好不發出聲音,悄悄進兵,攻打他個毫無防備。”
劉仁願大喜,說:
“這個主意棒!”
當即領兵襲擊支羅城,一戰即攻下來了。又進擊峴城、大山、沙井等城寨。殺敵和俘獲敵兵特別多。
福信得到戰鬥情報,才派援兵守峴城。
劉仁軌裝作傳令放緩進攻,趁著晚上令兵士背柴草雜樹,填護城溝。
很快堆積的雜樹柴草和城牆一樣高,將士們踩著柴草雜樹登上城牆。
百濟守兵得知唐軍已上了城牆,知道已經來不及抵擋抵抗,隻得打開沒有唐軍圍困的一側城門逃走。
劉仁軌領唐軍安安穩穩地占據了峴城,從此可以和新羅國運軍糧通道連接起來,不用擔心唐軍斷糧了。
劉仁願寫了奏章給李治請求添兵,李治傳詔調來淄州、青州、萊州、海州兵士七千人,火速奔赴熊津。
又派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領唐軍繼續前進。
百濟國王扶餘豐,正和鬼室福信爭奪軍隊指揮權,扶餘豐領親兵殺了福信。突然聽說大量唐軍渡海而來,急忙派使者向日本請求援兵。
日本齊明天皇,親自去築紫(今日本福岡),調兵援救百濟。
齊明半途中生了病,到達築紫就死了。日本皇太子天智,舉喪聽政。派部將阿曇比邏夫、阿部比邏夫等,先率水師戰船二百艘救援百濟,又派人三萬人隨後跟進。
這時孫仁師也領唐兵到達熊津,和劉仁願、劉仁軌會師,唐軍聲勢大振。
各位唐軍將領提出要攻打加林城。劉仁軌說:
“加林城在水陸要衝,地形險要、城牆堅固,我軍為如果急攻,反而損傷兵士。
如果緩攻必曠日持久,幾個月打不下來,也會導致兵士疲勞。
不如直搗周留城。
周留城是百濟敵虜的老窩,所有的兇惡之徒都集中這裏。
除惡要除去根本,一旦攻克周留,頑敵強敵被消滅,其他城市不用發生交戰就占領了。
於是分路進兵,孫仁師、劉仁願,邀請新羅玉金法敏,一起從陸路進兵。
劉仁軌和別將杜爽、扶餘隆,率水軍及運糧船從熊津進入白江水麵,打算與陸地行軍的唐軍會師。
663年八月二十七日,唐朝水師和日本水軍在白江口相遇,中日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打響。
唐軍戰船和日本戰船隔水相望,雙方的桅杆船帆林立,如同水上一片片移動的樹林。
這時日軍在附近的戰船是分多批從日本趕來的,已有一千多艘,唐軍戰船不到兩百艘。
唐軍戰船體形龐大,每一艘能載士兵600名,因為船上還運載著作戰物資和軍糧,每艘船隻能載士兵120人。日軍戰船體形小,每艘船能載士兵40人。
一千多艘對陣不到二百艘,戰船數量規模存在巨大差距,日軍沒有料到唐軍會主動展開攻擊。
劉仁軌指揮唐軍以黃龍船和海鶻船帶頭列陣,其它船分左右兩隊跟上,以人字隊形包圍日軍。
日軍所能做的就是設法突圍。唐軍艦隊占領白江口兩側,日軍船隊包圍在中間無法逃出去。
唐軍用拍杆打擊日軍船隻,很多日軍船側翻,日軍兵士落水入海,日軍將領樸市秦造田來津戰死。
日軍船隊好不容易強行突圍後,唐軍連續四次追擊日軍艦隊。
在白江出海口,劉仁軌指揮唐軍實施火攻,命兵士在箭矢上綁上小布團,布團浸滿桐油,點燃,彎弓發射。
唐軍萬箭齊發,無數攜帶火球的小火箭飛落敵船。
日本戰船紛紛起火燃燒,熊熊火焰和滾滾濃煙遮蔽天日,火光映紅了日軍船隊的附近江麵。
日軍將領阿曇比邏夫還想冒火來戰,怎奈火勢太猛,又有大風助力火勢,把日本兵燒得焦頭爛額,一步也無法接近唐軍戰船。
河岸上忽然戰鼓喧天,呐喊陣陣。
原來是唐將孫仁師、劉仁願領陸上行軍的唐軍部隊趕到戰場,他們一時沒法下水作戰,就在岸上擊鼓呐喊給唐軍水師助威。
日本水師哪裏有心戀戰,慌忙組織還沒燒爛的戰船,轉舵逃去。唐軍大獲全勝。
百濟國王扶餘豐脫身投奔高麗國。唐軍進逼周留城,扶餘豐的兒子扶餘忠勝、扶餘忠誌,率眾兵士出城投降,百濟亡國。
隻有百濟將領遲受信領兵占據任存城,不肯投降。
劉仁軌命百濟降將常之、沙吒相如為前鋒,劉仁軌自領兵在後,奮勇進攻。
遲受信知道守不住了,也領著老婆孩子投奔高麗去了。
勝利捷報傳到唐朝廷。李治下詔讓孫仁師、劉仁願還朝,留劉仁軌鎮守百濟國。
百濟遭受戰亂,需要恢複生產生活。
劉仁軌命安葬戰死兵士遺骸、進行祭奠。
又重登記戶口戶籍、設置官署、任命官吏、修繕道路、建造橋梁,建設村莊。
修補堤壩塘堰,鼓勵種田養蠶,賑濟貧窮人家,出台政策補助孤寡老人,建立大唐宗廟、頒立唐朝曆法,百濟百姓一片歡悅、人們安居樂業,一片安寧祥和。
唐軍守軍也耕種土地,籌劃平定高麗。
劉仁願到達長安,李治在朝堂接見他,設豐盛酒宴慰勞。
劉仁願說:
“取得滅掉百濟這樣的輝煌戰績,全是劉仁軌的功勞,不是我所能辦到的啊。”
高宗李治決定,給劉仁軌提升官階六級,具體仍任帶方州刺史。
由唐庭安排人力物資,給劉仁軌在京城長安修建一處氣派的宅院,讓他的妻子兒女安居再新府宅裏,給予絲帛金銀等豐厚賞賜。
百濟已平,正打算進攻高麗,這時突厥鐵勒部又叛唐,屢次在邊境州縣搶掠,李治決定先討伐鐵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