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後不必在申容麵前行禮,也不必開口搭腔裝客氣,畢竟襄國封地且還算天高皇帝遠,她又何必對著眼前這位逢迎?
申容就邁步上前,臉上笑意溫存,“王後實在是誤會世子妃了,居所和膳食都是由我來安排的,我上午去灶房還瞧見世子妃了呢,她是想安排來著,奈何我動作太快,就搶了活去了。確是我年輕不經事,沒能提前了解。不過居所是能換的,最東邊的廂房裏,殿下與我的行裝才放進去,還未收整,現在我就差人搬出來,國君和王後住進去,可好?”
申容雖然不足以為懼,可隻“殿下”兩個字,就能惹得襄王後的神色稍稍凝固了下,她斜目望向申容,皮笑肉不笑,“那倒麻煩了,來來迴迴地搬,動靜也大,不過三日而已——”說著,眼珠子從狹長的眼眶裏滑動,又瞟到了廖氏身上,語氣很微妙地冷了幾分,“我又不是老得走不動了,還能受得住,是不是?”
“殿下和我出行從簡,東西並不多。”申容再次插話,“我們倆也都不是什麽怕冷的人,反而還怕屋子裏太悶,燥熱了呢,您就別托辭了,這麽小的事都不讓我更正,以後要是傳出去,旁人就該傳我多不懂事了,連長輩都不會孝敬。”說完一笑,隨即就招手讓元秀去安排了。
這個人情,襄王後是高興也得收,不高興也得收,收下了,還得知道其中的利害——襄王要知道因為襄王後的一席話而占了儲君的居所,該要如何看此事呢?
申容笑臉相迎,身後的大宮女很快就掠過眾人,去安排上了仆從。
襄王後被懟得啞口無言,視線跟著元秀一路望過去,沒成想這丫頭竟是直接把這事給敲定了,那方才的話又是什麽意思?竟還不是來認錯的,是要先警告了她東邊廂房是太子住的,然後硬逼著她去鳩占鵲巢?
事後夫妻倆枕邊風一吹,要說是因為她在這打機鋒才鬧出的這番動靜,那小太子心裏估計就該不舒坦了,迴頭事情再漏到國君麵前,她成什麽人了?
這是要給自己下套啊?
“你倒是厲害。”襄王後冷哼了聲,不待多說,就迴首吩咐上了身後的侍女——讓把東西都搬到西廂房去,儲妃手上的人動作快,她要還想挽迴,就隻能自己動作更快了。
隻是心底的氣終究還是要放出來的,臨走前扭頭麵向廖氏,冷笑著留了句,“在襄國時有人護著你,到了這還有人護著你,你倒真是會享福,隻太後如今已然不在了,等迴去以後,我想你的日子定會更加好過。”
也當真沒有半點顧忌了,在徐太後的靈堂後頭,都能直接說這樣的話。不過更是蠢笨,遇事輕易就暴露了本性,也難怪徐太後不給權讓她管家了。
等人一走,申容就走到了廖氏跟前,拉起她的手拍了拍,“你如何了?她可是一直這樣待你?”
“也不是。”廖氏低著頭,頓時就掉了兩滴清淚下來,申容不上來寬慰都還好,這麽語氣輕軟地一問,倒叫她心裏更不好受了,“先前太後在時都還好,王後深入簡出,也不大管王宮裏的事,我少與她碰麵。”
“那往後呢,太後去了,王宮裏的事還是在你手上嗎?襄王可有說過什麽?”
“國君未置可否,也從沒在這些事上多問過,不過太後臨終前與我交代了,讓我掌管宮中事務,不得交權。”廖氏抹去淚珠子,語氣倒還鎮定,隻細細聽著,又能聽出是強撐出來的。
申容也是沒想到徐太後死前竟還記得要壓住襄王後,叫她永不能翻身,這確也是個婆媳問題了。
“那就好,世子呢?可有說過什麽話?”
其實婆媳不和,兒媳婦要想好受些,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中間的這個男人,公子文若是能中和好兩頭的關係,兩個女人之間就不至於這麽劍拔弩張的了。
“世子連王宮都不常久待。”廖氏說完自嘲一笑,眉宇間的辛酸好似一池子水波動開。
一個不著家的男人,就更不可能指望他去中和母親和媳婦之間的矛盾了,申容也就不深問下去了——本來別人家的事也不該多問,方才不過是太投入,才心切多嘴了兩句。
她微微一笑,攬著廖氏往園子中央過去,“我瞧著你人善,性子也好,想王宮裏的奴仆肯定是多忠心你的,別看都是些奴隸們,隻要真心待他們好,收服了民心,以後就算有人要編排你,那傳言也是散不開的。”
“咱們啊,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你說是不是呢?”
倒也確實如此,其實除開王後今日刻意給她找的麻煩以外,往日在王宮內,她所遇著的事都還不算難坎 ,徐太後生前也給她留了好幾個極其厲害的老媼——令她真正難過的,還都不是王後的針對,更多、更多是世子的漠視。
不過這話也不好當著這位長安來的太子妃說,也就訕笑迴道,“儲妃說的是。”
*
忽然間這麽碰上的一麵,由此拉近了申容和廖氏之間的關係,雖還不至於到掏心掏肺的地步,但往後兩日在祠廟守靈,廖氏除卻隨在公子文身邊以外,用膳前後的閑暇時便多來同申容說話。
申容也很給麵子地同她交談,並不擺國朝儲妃的架子。
因得那日傍晚的事,後來祠廟眾人起居的安排,也拉著廖氏同自己一道,要有什麽地方要決定,往往都是申容先問了她,就好比這每日四頓的吃食,按著個人的喜好,安排上去的都有所不同。
而貴人們跪久了會要用到的:擦汗的巾帕、充饑的糕餅、解渴的甜漿、米湯、奶漿等,也都備了冷的和熱的,饒是節下寒氣重,襄國裏的人也不是都飲用熱水的,公子玡就是個常年冷水下肚的人,哪怕喝酒、果漿一應,也是如此,廖氏說,在襄國王宮的時候,下頭服侍的人都知道——就是年邊,公子玡都時常要嚼個冰塊嚐嚐,道是提神醒腦。
這個二公子平日在家裏也是浪蕩慣了的,這些舉動就沒人提,況且他自小身子康健,不怎麽生病,所以後來他爹媽也都不管。
由此申容留意到了這塊,特地令人去十裏地外的京畿皇家冰窖裏——連夜取了冰磚來,往食案的一端放了座巴掌大的銅鑒缶,裏頭就是專供他一人享用的冰塊,不多,偶爾要想提神也能有供用得上的。
安排得貴人們滿意了,這種時日眾人心裏的哀怨和燥氣也就少了些,而主子們一旦心情平靜了,對下頭的奴隸們發火次數也就少了。
人與人之間矛盾減少,守喪之外的氣氛因此和諧許多。第三日襄王和太子夫婦說話時,還特地誇了她這個儲妃一句,雖是恭維的客套話,但申容卻也是理所當然地應下來了,順道還把廖氏也拉了出來——為的不是自己邀功,而是把功勞都堆在廖氏身上。
不過隻三言兩語,襄王對著廖氏點了點頭,眉目之中露出一點讚許之色。
這樣午食後的對話很快就散了,守喪期眾人哀默,也不大好說些旁的。
申容就邁步上前,臉上笑意溫存,“王後實在是誤會世子妃了,居所和膳食都是由我來安排的,我上午去灶房還瞧見世子妃了呢,她是想安排來著,奈何我動作太快,就搶了活去了。確是我年輕不經事,沒能提前了解。不過居所是能換的,最東邊的廂房裏,殿下與我的行裝才放進去,還未收整,現在我就差人搬出來,國君和王後住進去,可好?”
申容雖然不足以為懼,可隻“殿下”兩個字,就能惹得襄王後的神色稍稍凝固了下,她斜目望向申容,皮笑肉不笑,“那倒麻煩了,來來迴迴地搬,動靜也大,不過三日而已——”說著,眼珠子從狹長的眼眶裏滑動,又瞟到了廖氏身上,語氣很微妙地冷了幾分,“我又不是老得走不動了,還能受得住,是不是?”
“殿下和我出行從簡,東西並不多。”申容再次插話,“我們倆也都不是什麽怕冷的人,反而還怕屋子裏太悶,燥熱了呢,您就別托辭了,這麽小的事都不讓我更正,以後要是傳出去,旁人就該傳我多不懂事了,連長輩都不會孝敬。”說完一笑,隨即就招手讓元秀去安排了。
這個人情,襄王後是高興也得收,不高興也得收,收下了,還得知道其中的利害——襄王要知道因為襄王後的一席話而占了儲君的居所,該要如何看此事呢?
申容笑臉相迎,身後的大宮女很快就掠過眾人,去安排上了仆從。
襄王後被懟得啞口無言,視線跟著元秀一路望過去,沒成想這丫頭竟是直接把這事給敲定了,那方才的話又是什麽意思?竟還不是來認錯的,是要先警告了她東邊廂房是太子住的,然後硬逼著她去鳩占鵲巢?
事後夫妻倆枕邊風一吹,要說是因為她在這打機鋒才鬧出的這番動靜,那小太子心裏估計就該不舒坦了,迴頭事情再漏到國君麵前,她成什麽人了?
這是要給自己下套啊?
“你倒是厲害。”襄王後冷哼了聲,不待多說,就迴首吩咐上了身後的侍女——讓把東西都搬到西廂房去,儲妃手上的人動作快,她要還想挽迴,就隻能自己動作更快了。
隻是心底的氣終究還是要放出來的,臨走前扭頭麵向廖氏,冷笑著留了句,“在襄國時有人護著你,到了這還有人護著你,你倒真是會享福,隻太後如今已然不在了,等迴去以後,我想你的日子定會更加好過。”
也當真沒有半點顧忌了,在徐太後的靈堂後頭,都能直接說這樣的話。不過更是蠢笨,遇事輕易就暴露了本性,也難怪徐太後不給權讓她管家了。
等人一走,申容就走到了廖氏跟前,拉起她的手拍了拍,“你如何了?她可是一直這樣待你?”
“也不是。”廖氏低著頭,頓時就掉了兩滴清淚下來,申容不上來寬慰都還好,這麽語氣輕軟地一問,倒叫她心裏更不好受了,“先前太後在時都還好,王後深入簡出,也不大管王宮裏的事,我少與她碰麵。”
“那往後呢,太後去了,王宮裏的事還是在你手上嗎?襄王可有說過什麽?”
“國君未置可否,也從沒在這些事上多問過,不過太後臨終前與我交代了,讓我掌管宮中事務,不得交權。”廖氏抹去淚珠子,語氣倒還鎮定,隻細細聽著,又能聽出是強撐出來的。
申容也是沒想到徐太後死前竟還記得要壓住襄王後,叫她永不能翻身,這確也是個婆媳問題了。
“那就好,世子呢?可有說過什麽話?”
其實婆媳不和,兒媳婦要想好受些,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中間的這個男人,公子文若是能中和好兩頭的關係,兩個女人之間就不至於這麽劍拔弩張的了。
“世子連王宮都不常久待。”廖氏說完自嘲一笑,眉宇間的辛酸好似一池子水波動開。
一個不著家的男人,就更不可能指望他去中和母親和媳婦之間的矛盾了,申容也就不深問下去了——本來別人家的事也不該多問,方才不過是太投入,才心切多嘴了兩句。
她微微一笑,攬著廖氏往園子中央過去,“我瞧著你人善,性子也好,想王宮裏的奴仆肯定是多忠心你的,別看都是些奴隸們,隻要真心待他們好,收服了民心,以後就算有人要編排你,那傳言也是散不開的。”
“咱們啊,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你說是不是呢?”
倒也確實如此,其實除開王後今日刻意給她找的麻煩以外,往日在王宮內,她所遇著的事都還不算難坎 ,徐太後生前也給她留了好幾個極其厲害的老媼——令她真正難過的,還都不是王後的針對,更多、更多是世子的漠視。
不過這話也不好當著這位長安來的太子妃說,也就訕笑迴道,“儲妃說的是。”
*
忽然間這麽碰上的一麵,由此拉近了申容和廖氏之間的關係,雖還不至於到掏心掏肺的地步,但往後兩日在祠廟守靈,廖氏除卻隨在公子文身邊以外,用膳前後的閑暇時便多來同申容說話。
申容也很給麵子地同她交談,並不擺國朝儲妃的架子。
因得那日傍晚的事,後來祠廟眾人起居的安排,也拉著廖氏同自己一道,要有什麽地方要決定,往往都是申容先問了她,就好比這每日四頓的吃食,按著個人的喜好,安排上去的都有所不同。
而貴人們跪久了會要用到的:擦汗的巾帕、充饑的糕餅、解渴的甜漿、米湯、奶漿等,也都備了冷的和熱的,饒是節下寒氣重,襄國裏的人也不是都飲用熱水的,公子玡就是個常年冷水下肚的人,哪怕喝酒、果漿一應,也是如此,廖氏說,在襄國王宮的時候,下頭服侍的人都知道——就是年邊,公子玡都時常要嚼個冰塊嚐嚐,道是提神醒腦。
這個二公子平日在家裏也是浪蕩慣了的,這些舉動就沒人提,況且他自小身子康健,不怎麽生病,所以後來他爹媽也都不管。
由此申容留意到了這塊,特地令人去十裏地外的京畿皇家冰窖裏——連夜取了冰磚來,往食案的一端放了座巴掌大的銅鑒缶,裏頭就是專供他一人享用的冰塊,不多,偶爾要想提神也能有供用得上的。
安排得貴人們滿意了,這種時日眾人心裏的哀怨和燥氣也就少了些,而主子們一旦心情平靜了,對下頭的奴隸們發火次數也就少了。
人與人之間矛盾減少,守喪之外的氣氛因此和諧許多。第三日襄王和太子夫婦說話時,還特地誇了她這個儲妃一句,雖是恭維的客套話,但申容卻也是理所當然地應下來了,順道還把廖氏也拉了出來——為的不是自己邀功,而是把功勞都堆在廖氏身上。
不過隻三言兩語,襄王對著廖氏點了點頭,眉目之中露出一點讚許之色。
這樣午食後的對話很快就散了,守喪期眾人哀默,也不大好說些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