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這幾日過來,申容和廖氏的關係便是真親密了幾分,甚比同許林君這個正經妯娌都還要顯得熟絡的。平日四餐之前,二人都一同往灶房過去,也會貼耳說幾句話。劉郢偶然瞥到過幾次,心中難免好奇,夜裏還問起過,“你怎麽同謝文的妻子這麽熟了?”
後來在得知了廖氏是孛國夫人的侄女以後,又戲謔地來了句,“廖家人倒是都喜歡你。”
“瞧您說的,難不成就隻廖氏一家?”申容跟著就反駁。
太子卸下革帶,迴味起來又輕輕笑道,“是,還有劉家。”
夫妻倆便一同歡笑起來,這氣氛又哪有半點喪禮上該有的樣子?這幾日又不是歇迴行宮去的——隔著地方還不怕人聽著,這可就是在銅明廟邊上,再要來往幾個襄國的人,聽著心裏如何能好受?
裏頭的人倒沒念著這茬,盡善額角淌著汗,倉惶地步行到廂房院子前,隻叫慶喜盯緊了邊上。
才又迴首望著了儲君夫婦的廂房內,不禁思忖起來:往前看太子對太子妃的寵愛,縱然帶著些憐惜,可也沒到這般縱容的地步,怎麽日子越長,這恩愛還不減反增了?更何況申家出事那段時日,天子接連往太子宮送過不少女人——為的就是有朝一日申氏下台,太子能不念舊情,果決與其斷開。
可迴顧此前這位太子爺的所作所為,又哪曾有過半點要斷開的意味?
即便盡善也清楚這事是關乎太子自己的計策,可到頭來也不得不深思起來:難道裏頭就沒有半分他自己對太子妃的情誼?
想罷,這大宮奴往裏走了幾步,又側著耳朵聽了聽裏頭的動靜,興許是到榻上親昵去了,這會聲音倒是輕了許多。
此前那些預備後宮相爭——他從中得利的心思,便在不知不覺中又減淡了幾分。
若是依附好太子妃,討得她的寵信,想這將來也是條好路子。
*
四日,才將徐太後的棺槨請進禰陵神仙亭,眾人於皇陵前迎來最後一輪祭祀大典,三拜九叩過後,又將長安乃至襄國皇室送來的無數陪葬器物一一運往墓室。
待親眼瞧見填了墓坑,申容的心湖深處才好似有了一點動蕩。
不論如何,她都因徐太後的喜愛獲得過不少好處,這一世,這位老人家對她的樣子也多是慈和的。她忽得又想起了孟氏,也不知道她現在到了何處,又是過著什麽樣的日子,減了身上的病痛,應當比生前要好受許多了。她就仰著頭去望了一方東山的天,眼角的酸澀才總算是被壓得幹幹淨淨。
“來時沒覺著,日子過得竟是這般快,明日就得迴去了。”
廖氏不知何時到了她邊上,忽如其來的聲音將申容的神思收迴,她附和著“嗯”了聲,卻沒想著接這話。
廖氏倒也沒在意,跟著又往一旁的公子玡那處看了會,又道,“頭前曾氏原想和您去問好,妾自作主張給攔住了,望您見諒。”
話裏說的幾分深意,曾氏是誰申容都不知道,況且若真不想讓儲妃計較,這樣的事不提即可,這會這麽一提,還不就是要和申容說些什麽?
她才微微迴首,順著廖氏的視線望過去——才了然她這口中的曾氏,正是隨在公子玡身後的女人。
還是哪個妾?
難怪這倆女眷見著她時都不大說話,原來還是廖氏在私下壓著的,儲妃的杏眸一瞟,神色微不可察,“她可是做了什麽,讓你要攔著?”
“一個公子的妾室,原本來都不該來的。”廖氏說,“她是仗著寵來的,平日在王宮裏也霸道,把正妻衛氏壓得沒了半分地方,妾看不慣,便不想讓她去汙了您的眼。”
申容聞言戲謔一笑,叔衣說公子玡家中妻妾不和睦,看來是實打實了的,那站在邊上的另一個女的,想必就是衛氏了?她心裏正念叨著,廖氏就又很合時宜地解釋說,“正室沒來,那兩個啊,都是妾。”
“為何沒來?”
“說是病了,可誰又知道呢?從前也是如此,逢著要帶出來的場合,隻推說是衛氏病了。可事後妾去瞧,那模樣卻是絲毫不像是病了的。”
這不正是上一世的自己?申容收迴笑意,望向了墓坑前襄國的那一行人,從襄王到襄王後,再到公子玡。神仙亭前生著幾棵柏樹,四季常青,入了冬也照樣枝繁葉茂,公子玡同兩個小妾就站在那樹蔭底下。
便是兩個地位相同的妾室,也能輕易瞧出高低來。
廖氏所指的曾氏與公子玡並排,時不時說上個兩句話,而另一個妾室站得靠後,全程就低著頭,和個奴女相差無幾。
這貴族宅院間扒高踩低的招數都大差不差,當年田婉兒受寵,便也是如此隨在太子身邊,謊稱太子妃生了病,而為了防止田氏受人非議,往往她的身邊還會隨著一個孺子。
記憶慢慢淡去,申容徐徐收迴目光,忽地心平氣和許多。
目今再迴首過往,隻覺得是極其遙遠的事了,遙遠到——已經不值得她再去為此緬懷。
興許是熬過了太康七年的大事,又興許是田氏終於垮了台,上一世的那些恩怨於她來說——便都如過眼雲煙了一般。
她微不可察地歎了口氣,繼而牽起了嘴角。
後來在得知了廖氏是孛國夫人的侄女以後,又戲謔地來了句,“廖家人倒是都喜歡你。”
“瞧您說的,難不成就隻廖氏一家?”申容跟著就反駁。
太子卸下革帶,迴味起來又輕輕笑道,“是,還有劉家。”
夫妻倆便一同歡笑起來,這氣氛又哪有半點喪禮上該有的樣子?這幾日又不是歇迴行宮去的——隔著地方還不怕人聽著,這可就是在銅明廟邊上,再要來往幾個襄國的人,聽著心裏如何能好受?
裏頭的人倒沒念著這茬,盡善額角淌著汗,倉惶地步行到廂房院子前,隻叫慶喜盯緊了邊上。
才又迴首望著了儲君夫婦的廂房內,不禁思忖起來:往前看太子對太子妃的寵愛,縱然帶著些憐惜,可也沒到這般縱容的地步,怎麽日子越長,這恩愛還不減反增了?更何況申家出事那段時日,天子接連往太子宮送過不少女人——為的就是有朝一日申氏下台,太子能不念舊情,果決與其斷開。
可迴顧此前這位太子爺的所作所為,又哪曾有過半點要斷開的意味?
即便盡善也清楚這事是關乎太子自己的計策,可到頭來也不得不深思起來:難道裏頭就沒有半分他自己對太子妃的情誼?
想罷,這大宮奴往裏走了幾步,又側著耳朵聽了聽裏頭的動靜,興許是到榻上親昵去了,這會聲音倒是輕了許多。
此前那些預備後宮相爭——他從中得利的心思,便在不知不覺中又減淡了幾分。
若是依附好太子妃,討得她的寵信,想這將來也是條好路子。
*
四日,才將徐太後的棺槨請進禰陵神仙亭,眾人於皇陵前迎來最後一輪祭祀大典,三拜九叩過後,又將長安乃至襄國皇室送來的無數陪葬器物一一運往墓室。
待親眼瞧見填了墓坑,申容的心湖深處才好似有了一點動蕩。
不論如何,她都因徐太後的喜愛獲得過不少好處,這一世,這位老人家對她的樣子也多是慈和的。她忽得又想起了孟氏,也不知道她現在到了何處,又是過著什麽樣的日子,減了身上的病痛,應當比生前要好受許多了。她就仰著頭去望了一方東山的天,眼角的酸澀才總算是被壓得幹幹淨淨。
“來時沒覺著,日子過得竟是這般快,明日就得迴去了。”
廖氏不知何時到了她邊上,忽如其來的聲音將申容的神思收迴,她附和著“嗯”了聲,卻沒想著接這話。
廖氏倒也沒在意,跟著又往一旁的公子玡那處看了會,又道,“頭前曾氏原想和您去問好,妾自作主張給攔住了,望您見諒。”
話裏說的幾分深意,曾氏是誰申容都不知道,況且若真不想讓儲妃計較,這樣的事不提即可,這會這麽一提,還不就是要和申容說些什麽?
她才微微迴首,順著廖氏的視線望過去——才了然她這口中的曾氏,正是隨在公子玡身後的女人。
還是哪個妾?
難怪這倆女眷見著她時都不大說話,原來還是廖氏在私下壓著的,儲妃的杏眸一瞟,神色微不可察,“她可是做了什麽,讓你要攔著?”
“一個公子的妾室,原本來都不該來的。”廖氏說,“她是仗著寵來的,平日在王宮裏也霸道,把正妻衛氏壓得沒了半分地方,妾看不慣,便不想讓她去汙了您的眼。”
申容聞言戲謔一笑,叔衣說公子玡家中妻妾不和睦,看來是實打實了的,那站在邊上的另一個女的,想必就是衛氏了?她心裏正念叨著,廖氏就又很合時宜地解釋說,“正室沒來,那兩個啊,都是妾。”
“為何沒來?”
“說是病了,可誰又知道呢?從前也是如此,逢著要帶出來的場合,隻推說是衛氏病了。可事後妾去瞧,那模樣卻是絲毫不像是病了的。”
這不正是上一世的自己?申容收迴笑意,望向了墓坑前襄國的那一行人,從襄王到襄王後,再到公子玡。神仙亭前生著幾棵柏樹,四季常青,入了冬也照樣枝繁葉茂,公子玡同兩個小妾就站在那樹蔭底下。
便是兩個地位相同的妾室,也能輕易瞧出高低來。
廖氏所指的曾氏與公子玡並排,時不時說上個兩句話,而另一個妾室站得靠後,全程就低著頭,和個奴女相差無幾。
這貴族宅院間扒高踩低的招數都大差不差,當年田婉兒受寵,便也是如此隨在太子身邊,謊稱太子妃生了病,而為了防止田氏受人非議,往往她的身邊還會隨著一個孺子。
記憶慢慢淡去,申容徐徐收迴目光,忽地心平氣和許多。
目今再迴首過往,隻覺得是極其遙遠的事了,遙遠到——已經不值得她再去為此緬懷。
興許是熬過了太康七年的大事,又興許是田氏終於垮了台,上一世的那些恩怨於她來說——便都如過眼雲煙了一般。
她微不可察地歎了口氣,繼而牽起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