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4)
安娜·卡列尼娜(上) 作者:(俄)列夫·托爾斯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9章 (4)
4
彼得堡的上流社會是一個整體,那裏大家互相認識,彼此來往。但在這個大圈子裏還有小圈子。安娜·卡列尼娜在三個不同的小圈子裏都有朋友,而且關係密切。一個是她丈夫的政府官員的圈子,包括他的同事和部下,成員五花八門,關係錯綜複雜,分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安娜起初對這些人懷著近乎虔敬的感情,而現在這種感情已經消失了。她現在熟悉他們所有的人,就像在小縣城裏人們互相熟悉一樣。她知道每一個人的習慣和嗜好,以及他們的苦衷;知道他們彼此的關係和以什麽人為中心;知道誰庇護誰;每個人怎樣維護自己的地位,誰跟誰在什麽事上觀點一致,在什麽事上意見分歧;但是這個維護男性利益的政府官員的圈子,雖經李迪雅伯爵夫人一再勸誘,卻從來引不起她的興趣,她總是避開他們。
安娜接近的另一個小圈子是卡列寧賴以飛黃騰達的圈子。這個圈子的中心人物就是李迪雅伯爵夫人。形成這個圈子的是那些年老色衰、仁慈虔敬的婦女和聰明好學、功名心重的男人。這圈子裏的一個聰明人把它稱作“彼得堡社會的良心”。卡列寧很重視這個圈子,而善於同各種人相處的安娜,在彼得堡生活初期,就是在這個圈子裏找到朋友的。可是現在呢,在她從莫斯科迴來以後,她覺得這個圈子叫人十分反感。在她看來,她自己和他們所有的人都裝腔作勢。她在這個圈子裏感到那麽厭倦,那麽不自在,就盡可能少去拜訪李迪雅伯爵夫人。
最後,同安娜有關的第三個圈子是真正的社交界,那裏充滿舞會、宴會和華麗的服裝。這個社交界一手抓住宮廷,免得墮落到“半上流社會”[27]的地位。這個圈子裏的人自以為瞧不起“半上流社會”,其實他們的趣味不僅相似,而且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安娜是通過她的表嫂培特西公爵夫人同這個圈子發生關係的。這位公爵夫人每年有十二萬盧布收入。安娜在社交界中剛一露麵,公爵夫人就特別喜歡她,照顧她,把她拉進她們的圈子,並嘲笑李迪雅伯爵夫人那個圈子。
“等我變得又老又醜了,我也會這麽辦的,”培特西說,“但您這樣年輕漂亮的女人進這個修道院未免太早了。”
安娜起初竭力避開培特西公爵夫人的圈子,因為那裏的交際費超過她的進款,而且她心裏也比較喜歡第一個圈子;但她從莫斯科迴來以後,情況就反過來了。她避開她那些精神上的朋友,進出豪華的交際場所。她在那邊遇見伏倫斯基,並在這種會見中嚐到一種銷魂的快樂。她在培特西家裏遇見他的次數特別多,培特西娘家就姓伏倫斯基,培特西是他的堂姐。凡是可以遇見安娜的地方,伏倫斯基都去,一有機會就向她傾訴愛情。她沒有給他任何鼓勵,但每次見到他,心裏就會燃起第一次在火車上見到他時的那種熱情。她自己也感覺到,隻要一看見他,她的眼睛裏就會閃出歡樂的光芒,嘴唇上就會浮起微笑,而且抑製不住這種快樂的表情……開頭安娜滿以為,他的大膽追求使她不快,但在莫斯科迴來後不久,她去參加原以為會遇見他的晚會而沒有遇上他時,她就會感到悵然若失,因此明白她一直是在欺騙自己,他的追求不僅沒有使她覺得討厭,反而成為她生活的全部樂趣了。
那位著名歌星在唱第二遍了。劇院裏集中了社交界人士。伏倫斯基從正廳第一排座位上看見了堂姐,不等幕間休息,就來到她的包廂裏。
“您怎麽不來吃飯?”她對他說。“在談戀愛的人眼睛真尖,簡直叫我吃驚。”她又笑嘻嘻地低聲加了一句,低得隻有他一人聽見:“她不在。等歌劇結束,您來好了。”
伏倫斯基詢問似的對她瞧了一眼。她低下頭。他用微笑來向她表示感謝,在她身邊坐下。
“您當初那種嘲笑的模樣,我可記得一清二楚呢!”培特西公爵夫人繼續說,她一直注意著他們這種愛情的發展,對他們的事特別感興趣。“如今這一切都到哪兒去了!您被人家揪住了,我的寶貝。”
“我就是希望被揪住呢!”伏倫斯基泰然而又和藹地微笑著說,“說實在的,我要是有什麽抱怨的話,那就是被揪得還不夠緊。我有點兒喪失希望了。”
“嘿,您能有什麽希望呢?”培特西為朋友感到委屈,說,“咱們心照不宣吧……”不過她的眼睛裏閃爍著火花,表明她像他一樣懂得他能有什麽希望。
“毫無希望!”伏倫斯基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笑著說。“對不起,”他說著從她手裏拿過望遠鏡,越過她那裸露的肩膀向對麵包廂了望,“我怕我要成為笑柄了。”
他很明白,在培特西和社交界其他人的心目中,一個追求姑娘或者任何沒有丈夫的女人而失敗的男人,就要成為笑話的對象,但是一個追求已婚女人,並且冒著生命危險,不顧一切去把她勾引到手的男人,絕不會成為笑話的對象,相反,倒有一種英雄豪俠的味道,因此他胡子底下現出矜持而快樂的微笑,放下望遠鏡,向堂姐瞧了一眼。“那您為什麽不來吃飯呢?”她一邊說,一邊欣賞他。
“這我要告訴您的。我很忙。忙什麽?我讓您猜一百次,一千次……您也猜不著。我在替一個做丈夫的和一個侮辱他妻子的男人調解呢。是的,真的!”
“哦,調解好了嗎?”
“差不多。”
“這事您一定要講給我聽聽,”她站起身來說。“您下次休息時來吧。”
“不成,我要到法國劇院去了。”
“去聽尼爾生[28]唱歌嗎?”培特西驚奇地問,她怎麽也不承認尼爾生的歌喉有什麽出眾的地方。
“有什麽辦法呢?我和人家約定在那裏見麵,都是為了調解那件事。”
“‘和事老有福了,他們可以進天國。’”培特西說,隱約記得有人說過這一類話。“嗯,那麽您坐下來講講,是怎麽一迴事?”
她說著又坐下了。
4
彼得堡的上流社會是一個整體,那裏大家互相認識,彼此來往。但在這個大圈子裏還有小圈子。安娜·卡列尼娜在三個不同的小圈子裏都有朋友,而且關係密切。一個是她丈夫的政府官員的圈子,包括他的同事和部下,成員五花八門,關係錯綜複雜,分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安娜起初對這些人懷著近乎虔敬的感情,而現在這種感情已經消失了。她現在熟悉他們所有的人,就像在小縣城裏人們互相熟悉一樣。她知道每一個人的習慣和嗜好,以及他們的苦衷;知道他們彼此的關係和以什麽人為中心;知道誰庇護誰;每個人怎樣維護自己的地位,誰跟誰在什麽事上觀點一致,在什麽事上意見分歧;但是這個維護男性利益的政府官員的圈子,雖經李迪雅伯爵夫人一再勸誘,卻從來引不起她的興趣,她總是避開他們。
安娜接近的另一個小圈子是卡列寧賴以飛黃騰達的圈子。這個圈子的中心人物就是李迪雅伯爵夫人。形成這個圈子的是那些年老色衰、仁慈虔敬的婦女和聰明好學、功名心重的男人。這圈子裏的一個聰明人把它稱作“彼得堡社會的良心”。卡列寧很重視這個圈子,而善於同各種人相處的安娜,在彼得堡生活初期,就是在這個圈子裏找到朋友的。可是現在呢,在她從莫斯科迴來以後,她覺得這個圈子叫人十分反感。在她看來,她自己和他們所有的人都裝腔作勢。她在這個圈子裏感到那麽厭倦,那麽不自在,就盡可能少去拜訪李迪雅伯爵夫人。
最後,同安娜有關的第三個圈子是真正的社交界,那裏充滿舞會、宴會和華麗的服裝。這個社交界一手抓住宮廷,免得墮落到“半上流社會”[27]的地位。這個圈子裏的人自以為瞧不起“半上流社會”,其實他們的趣味不僅相似,而且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安娜是通過她的表嫂培特西公爵夫人同這個圈子發生關係的。這位公爵夫人每年有十二萬盧布收入。安娜在社交界中剛一露麵,公爵夫人就特別喜歡她,照顧她,把她拉進她們的圈子,並嘲笑李迪雅伯爵夫人那個圈子。
“等我變得又老又醜了,我也會這麽辦的,”培特西說,“但您這樣年輕漂亮的女人進這個修道院未免太早了。”
安娜起初竭力避開培特西公爵夫人的圈子,因為那裏的交際費超過她的進款,而且她心裏也比較喜歡第一個圈子;但她從莫斯科迴來以後,情況就反過來了。她避開她那些精神上的朋友,進出豪華的交際場所。她在那邊遇見伏倫斯基,並在這種會見中嚐到一種銷魂的快樂。她在培特西家裏遇見他的次數特別多,培特西娘家就姓伏倫斯基,培特西是他的堂姐。凡是可以遇見安娜的地方,伏倫斯基都去,一有機會就向她傾訴愛情。她沒有給他任何鼓勵,但每次見到他,心裏就會燃起第一次在火車上見到他時的那種熱情。她自己也感覺到,隻要一看見他,她的眼睛裏就會閃出歡樂的光芒,嘴唇上就會浮起微笑,而且抑製不住這種快樂的表情……開頭安娜滿以為,他的大膽追求使她不快,但在莫斯科迴來後不久,她去參加原以為會遇見他的晚會而沒有遇上他時,她就會感到悵然若失,因此明白她一直是在欺騙自己,他的追求不僅沒有使她覺得討厭,反而成為她生活的全部樂趣了。
那位著名歌星在唱第二遍了。劇院裏集中了社交界人士。伏倫斯基從正廳第一排座位上看見了堂姐,不等幕間休息,就來到她的包廂裏。
“您怎麽不來吃飯?”她對他說。“在談戀愛的人眼睛真尖,簡直叫我吃驚。”她又笑嘻嘻地低聲加了一句,低得隻有他一人聽見:“她不在。等歌劇結束,您來好了。”
伏倫斯基詢問似的對她瞧了一眼。她低下頭。他用微笑來向她表示感謝,在她身邊坐下。
“您當初那種嘲笑的模樣,我可記得一清二楚呢!”培特西公爵夫人繼續說,她一直注意著他們這種愛情的發展,對他們的事特別感興趣。“如今這一切都到哪兒去了!您被人家揪住了,我的寶貝。”
“我就是希望被揪住呢!”伏倫斯基泰然而又和藹地微笑著說,“說實在的,我要是有什麽抱怨的話,那就是被揪得還不夠緊。我有點兒喪失希望了。”
“嘿,您能有什麽希望呢?”培特西為朋友感到委屈,說,“咱們心照不宣吧……”不過她的眼睛裏閃爍著火花,表明她像他一樣懂得他能有什麽希望。
“毫無希望!”伏倫斯基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笑著說。“對不起,”他說著從她手裏拿過望遠鏡,越過她那裸露的肩膀向對麵包廂了望,“我怕我要成為笑柄了。”
他很明白,在培特西和社交界其他人的心目中,一個追求姑娘或者任何沒有丈夫的女人而失敗的男人,就要成為笑話的對象,但是一個追求已婚女人,並且冒著生命危險,不顧一切去把她勾引到手的男人,絕不會成為笑話的對象,相反,倒有一種英雄豪俠的味道,因此他胡子底下現出矜持而快樂的微笑,放下望遠鏡,向堂姐瞧了一眼。“那您為什麽不來吃飯呢?”她一邊說,一邊欣賞他。
“這我要告訴您的。我很忙。忙什麽?我讓您猜一百次,一千次……您也猜不著。我在替一個做丈夫的和一個侮辱他妻子的男人調解呢。是的,真的!”
“哦,調解好了嗎?”
“差不多。”
“這事您一定要講給我聽聽,”她站起身來說。“您下次休息時來吧。”
“不成,我要到法國劇院去了。”
“去聽尼爾生[28]唱歌嗎?”培特西驚奇地問,她怎麽也不承認尼爾生的歌喉有什麽出眾的地方。
“有什麽辦法呢?我和人家約定在那裏見麵,都是為了調解那件事。”
“‘和事老有福了,他們可以進天國。’”培特西說,隱約記得有人說過這一類話。“嗯,那麽您坐下來講講,是怎麽一迴事?”
她說著又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