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陝西發生過一次旱災。當時因是大旱災情嚴重,餓死了無數百姓,饑民無以為食,唯有去扒樹皮煮來吃,最後甚至將死人分屍煮食,後來因這食屍之故又引發了瘟疫;奏報災情請求賑災的奏折一封又一封地送上來,堆滿了司淵渟的案頭。
當時司淵渟對這大旱之災極為重視,然而當時楚嶽峙還在邊疆征戰,戶部為了保證軍餉糧食不斷,已經是用盡了一切辦法,國庫不能說空虛,可若要再撥出糧食去賑災,實在是難上加難。更何況放眼朝中,司淵渟也找不到合適的賑災人選,六部自不必說,九卿也尚未完全掌握,他是絕不能放心將賑災的重任交到自己不信任的朝臣手中。司淵渟焦心多日都不得其法,最後是內閣首輔徐敬藩站出來,表示國難當前,或許可以效仿張養浩之策,令各地富賈捐糧以換取一官半職。
納糧補官這一法令因有太多漏洞可鑽,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營私舞弊。然而在當時司淵渟也實在是已經無計可施,因此再三思量之下,同意了徐敬藩的諫言,讓各地富賈納糧補官,但同時也對捐官做出了一定限製。
首先,凡納糧補官者,一律不得在六部任職;其次,最高隻可到五品官,且不能是責任重大的繁缺;最後則是不能任教職,不可讓富賈出身的財主教書育人。
而賑糧的標準也定得較高,捐銀二百或米一百五十石者,可得九品官;捐銀八百或米五百石,以光祿寺典簿用;捐銀一千五百或米一千石,以八品筆帖式應卻先用;捐銀兩千五百或米兩千石以上,可換取朝廷賜予其本人和家屬宗親的爵位名號等虛銜。
法令頒布後,的確有多地富賈紛紛納糧補官,為了避免各地辦賑官員借由賑災之名侵吞扣留以及虧挪賑款,致使災民無法及時獲得賑資進而加重災情,司淵渟還下令,各地賑捐局的賬本都必須上報,且所有在賑災中被出售的官職,也都必須白紙黑字記錄清楚上交審核。若發現營私舞弊者,一律發配服役,情節嚴重者一律判斬監候待秋後處決。
司淵渟製定的賑糧法令,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了營私舞弊的情況,讓災情得到緩解,然而,最先提出納糧補官的徐敬藩還是在其中鑽到了空子。
與徐敬藩來往密切的京城米商王世製,他在捐糧時出了極大的力,不僅捐銀十萬兩,更長期開放一米倉供賑糧,隨後王世製之子被任官尚寶司司丞,從正六品。之後,王世製之子舉薦人才,其所舉薦之人得官後再讓下麵的人進行買官,如此,從京城往下的十三省,被徐敬藩開辟出了一條由他掌控的“官道”,這一整條“官道”以買官而成,徐敬藩更是藉由此斂財過五百萬兩。
都察院受楚嶽峙旨意,查徐敬藩進而便查到了王世製,王世製手中的所有米行都遭到了徹查,所有賬冊都被沒收細查,在查出了問題之後,王世製被抓,其子不得已隻好將王世製私下製作的“納糧補官”以及這些年來各省各地買官的賬冊交出,以求保命。
這賬冊一交出,都察院再迴稟給楚嶽峙,楚嶽峙當即龍顏大怒,下旨將這一整條“官道”的官員全部革職拿下,丟進大牢中等候處置。
總共八十九人,眨眼間便全部落獄。
楚嶽峙被氣得不輕,卻也不能直接就把徐敬藩給辦了,便下旨將人召入宮中覲見。
徐敬藩是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會有敗露的一天,當他被王忠領進殿內的時候,他首先看到的便是幾個打開大箱子,裏麵全都是賬冊。他當場就跪下,朝坐在禦座上的楚嶽峙重重叩首,開口就是一聲極其淒厲地哀叫:“陛下……!”
楚嶽峙壓著那燒得他撓心撓肺的怒火,麵色冷淡地瞅著徐敬藩,道:“徐閣老年事已高,行此大禮,朕怕是擔當不起。”
徐敬藩一聽這話就知自己是逃不過了,抬頭道:“陛下,老臣受奸人蒙蔽犯下大錯……”
“行了!”楚嶽峙不耐煩地提高聲音打斷徐敬藩的話,問道:“這些賬冊牽連數人,且足有五年的賬冊,查都查不過來,如此駭人聽聞的貪墨之案,朕倒想問問徐閣老,此案該如何了結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徐敬藩聽楚嶽峙的問話,一時拿不準楚嶽峙的意思,腦中思緒一轉,急忙道:“老臣以為,這賬上所牽涉之人都應立即查辦,且所貪墨之財應當悉數追繳。”
“這裏麵所有的人,都是給錢買的官,這幾年裏貪的不少,這些人不僅貪,而且還仗著自己頂上有人護著,在京城乃至十三省皆做了不少惡事,徐閣老認為,隻要追繳錢財就夠了?”楚嶽峙起身走到那些裝著賬冊的大箱子前,用手將其中一個箱子重重蓋上,在殿中發出“砰”的一聲重響,楚嶽峙盯著渾身一顫的徐敬藩,道:“貪腐行賄,官官相護,徐閣老,你猜這些賬本中,有沒有你的名字?”
徐敬藩是不用想也知道,王世製既然敢瞞著他製作賬冊,那便是要靠這些賬冊在關鍵時刻用來保命,既然是保命,自然不是那麽好心將他摘出去。這些賬冊裏,隻怕不僅有他的名字,還有他兒子乃至徐家其他入朝為官之輩的名字。可楚嶽峙此刻如此問他,他實在是摸不透楚嶽峙到底是想要殺他還是另有打算。
腦門上冒出冷汗,徐敬藩顫顫巍巍地說道:“陛下,老臣不知。”
“不知。”楚嶽峙重複了一遍徐敬藩的話,而後走到另一個箱子前,隨便拿了一本賬冊,直接扔到徐敬藩麵前,道:“既然不知,那便自己翻翻,看看這上麵有沒有徐閣老的名字。”
徐敬藩一下子心都涼了,猶猶豫豫地伸出手去拿起那扔到他麵前的賬冊,他先是抬頭看楚嶽峙,見楚嶽峙麵上依舊不顯喜怒,又再低頭看手上賬冊,然而他捏著封頁,那手抖了許久都未能將封頁翻開。
楚嶽峙顯然沒有那麽好的耐性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等他,直接便說道:“徐閣老若是再不翻開,朕便命人來將徐閣老帶走了。”
帶走可以是帶出宮送迴府,也可以是帶去大牢,到底帶去哪兒,全看徐敬藩自己。
徐敬藩聽懂了楚嶽峙的言下之意,一咬牙,硬著頭皮將那賬冊翻開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這本賬冊上並沒有他的名字。
匆忙將賬冊又再翻過十數頁,卻發現上麵不僅沒有他的名字,連其餘的徐家人也沒有出現在上麵。徐敬藩狠狠一愣,重新抬頭看楚嶽峙,道:“迴陛下,這上麵並沒有老臣的名字。”
“那麽徐閣老認為,此案應當如何了結?”楚嶽峙再次問道。
徐敬藩合上賬冊,迴答道:“賬冊中所牽連之人,不僅應當追繳貪墨之財,還應徹查他們這幾年來犯下的所有罪責,並按照大蘅國律例嚴懲。”
楚嶽峙微微頷首,又道:“如今國庫空虛,此次山海關又遭戰禍,戶部壓力極大。隻追繳這賬冊上的人,恐怕還不夠。徐閣老,可有想法?”
徐敬藩知道,這賬冊上沒有他們徐家,顯然是楚嶽峙的意思,隻是楚嶽峙雖然是要保他,但也不代表他可以毫發無損的全身而退。楚嶽峙在這個時候提到國庫與山海關之戰,他再遲鈍也知道楚嶽峙是何意,於是說道:“老臣願捐出家產以填補國庫虧損。”
楚嶽峙將第二個箱子合上,而後撩起長袍下擺,直接坐到了箱子上,對徐敬藩說道:“倒也不必捐出所有家產,畢竟徐家不小,可不能就這麽倒了。依朕之見,徐閣老就隨便捐個八百萬兩白銀,如何?”
徐敬藩一聽,當真是眼前一陣發黑,八百萬兩白銀,已經遠超出他這些年所貪之財了,楚嶽峙這嘴上說著不需要他捐出所有家產,可實際上就是要把他掏光!
然而事到如今,也沒有他說不的餘地,要想保命,保住徐家便隻能應下。
俯身磕頭,徐敬藩道:“老臣遵旨。”
楚嶽峙將係在腰間的碎玉握在手中把玩,睨視著徐敬藩問道:“徐閣老,朕今日單獨召見你,這意思,你可明白?”
單獨召見,又將徐家從賬冊上抹去,徐敬藩趴伏在地上高聲道:“老臣,謝陛下隆恩。”
“先別急著謝恩。”楚嶽峙說道,他繞這一大圈子,總算說到了這最後一件事,“朕雖下旨重整內閣,但依照眼下的情況來看,一時三刻也查不完。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徐閣老這些年想必深諳舉薦之道,莫不如明日早朝,再為朕於眾臣跟前舉薦一人吧。”
徐敬藩抬起頭,卻見楚嶽峙麵沉如水地看著他,身上散發出不可抗拒的威嚴,平淡地緩聲道:“首輔重任,能者居之。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身受不白之冤忍辱負重,在朝多年始終秉持公正盡忠於大蘅國,此次帶兵出征前往山海關更是立下汗馬之功,是為下一任首輔最佳人選。”
第102章 班師迴朝
都察院奉旨查辦貪墨之案,牽連數名大小官員,皇帝楚嶽峙在早朝時因此而起雷霆之怒,下旨王世製及其子等人斬立決,其餘地方官員皆判斬監候。
內閣首輔徐敬藩,於早朝上自言年歲已高難再擔當首輔重任,故而請旨望皇帝楚嶽峙能準他告老還鄉,同時向皇帝楚嶽峙舉薦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為下一任內閣首輔。
此舉薦瞬間在早朝引發軒然大波,多位臣子高聲反對,然而內閣眾臣經過此次整頓,深知帝心難測,楚嶽峙登基前跟司淵渟在朝堂上數度爭執的畫麵還曆曆在目,可最後卻是司淵渟與楚嶽峙一道入宮勤王救駕,加之楚嶽峙雖免去了司淵渟一應職務卻同時下旨為司家平反,之後又下旨令司淵渟帶兵出征,還令都察院糾劾百官重整內閣,他們便是再遲鈍,也該反應過來,楚嶽峙對司淵渟,不僅並非欲除之而後快,甚至還大有抬高倚重之意。
事實上,當初司淵渟帶兵出征山海關,那些沒在早朝時瞎嚷嚷的大臣並非真的就不反對,而是在心裏存了一份僥幸,這司淵渟常年在宮中從未上過戰場,此次一去雖說若是打了勝仗會贏得軍功,可誰知道他會不會直接就戰死沙場了,到時候便是得了封賞又能如何,人都已經沒了徒剩一具殘屍。
可他們是想不到,司淵渟竟能耐到這份上,過去這些年在朝堂上將他們壓得死死的也就罷了,如今帶兵出征山海關,竟也順利大獲全勝,也沒有半點受傷的消息傳迴。這下可好,如意算盤打不響不說,竟連內閣首輔徐敬藩都倒了,自請辭官還舉薦司淵渟。熬了這麽些年,好容易新帝登基本以為能讓司淵渟倒台,結果人現在不僅沒倒台,身份還高貴了,出征歸來又會再次壓在他們所有人之上,這真真是讓他們心頭血都要嘔出來了。
然而再多的反對都沒用,楚嶽峙登基後,表麵上撤了司淵渟的權,司禮監不再涉政,甚至下旨重整內閣,一來二去所有的權勢都迴到了帝王手中,沒有人能真的威脅到楚嶽峙的皇權。連內閣首輔徐敬藩都被治了還要裝出君臣和睦之像,照著楚嶽峙的意思主動讓出首輔之位並舉薦司淵渟,他們若是再聰明點就該知道,接下來的大蘅國以及朝堂都將會變得與之前全然不同。
內閣首輔徐敬藩的倒台,內閣的另一派也是憂心忡忡,貪墨之案帶來的影響不小,且徐敬藩的舉薦也意味著接下來與他們鬥的,將會是身份轉變後迴歸朝堂,再次握有議政權並且依舊有皇帝撐腰的司淵渟。再看皇帝的意思,來年怕是又要變天了。
對於朝中那些反對司淵渟做內閣首輔的臣子,楚嶽峙也不跟他們硬碰硬,貪墨之案直接拉出來,那些臣子們誰不帶著一點裙帶關係,楚嶽峙這麽一鞭屍,他們就一個接一個的蔫巴,連著好幾日的早朝,凡是夠品階進殿參與議政又持續上奏反對讓司淵渟做內閣首輔的朝臣,生是讓楚嶽峙給治得脫落一層皮,一時三刻都蹦躂不起來了。
楚嶽峙雖是有傅行雲、吳永廉及夏誌軼等人做幫手,在朝堂上將大臣們治得無話可說,可下了早朝他也依舊被各處的公文奏折、司家與皇甫家兩案的平反再審以及貪墨之案的後續,還有司淵渟臨走前給他整理好,那些底下朝臣暗地裏幹的那些見不得人有待整治的勾當給整得大動肝火。
傅行雲、吳永廉及夏誌軼幾人是三天兩頭便被召進宮裏議事,眼瞧著楚嶽峙為了這些朝中之事熬得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在收到司淵渟即將班師迴朝的消息前兩日,楚嶽峙甚至在議事時毫無預兆地就流了鼻血,驚得王忠趕緊就去把呂太醫請來,生怕楚嶽峙就這麽把自己熬壞了。
山海關。
第二日便要啟程返京,司淵渟晨起時便又登上城樓。
他每日都會在這最高處遠眺山海,或看那海天一色的一望無垠,或看另一邊連綿成片的大好河山。晨起日出的光將平靜將平靜的海麵照出粼粼波光,若是看向綿延不斷的錦繡河山則可見河清雲慶的華麗境域。
這是楚嶽峙曾經看過的景色,也是他曾經不敢奢望能看到的景色,花了二十二年,他終於走出了皇城,站在大蘅國的邊境,看到了他竭力守護的這片山河大地。
身後傳來不算陌生的腳步聲,司淵渟並不迴頭,隻道:“衛副將怎麽也有雅興上來賞景?”
衛雲霄走到司淵渟側後方,道:“以前將軍……我是說陛下,也常常會一個人登高遠眺。”
“嗯。”司淵渟心情不錯,聽出衛雲霄情緒不太對,似乎心中有事,便也不拐彎抹角,問道:“可是有話想說?”
衛雲霄猶豫了一下,像是還沒想好怎麽說,又停頓了一下,才說道:“京城如今已經沒有用得上末將的地方,所以,末將想留下鎮守山海關。”
司淵渟側首,淡淡瞥視衛雲霄,道:“此事,和皇甫商量過了?”
衛雲霄搖頭,道:“尚未。隻是末將有一事,想請統帥如實相告,末將想知道,傅書生他可是為了末將才會入朝為官?”能跟在楚嶽峙身邊多年,再怎樣也不會是個愚笨的,他雖是對朝堂之事不敏感,但他總還是了解傅行雲的,知道傅行雲從來就誌不在朝堂,傅行雲願意留下輔佐多半是為了他。
司淵渟這次統軍也算是跟衛雲霄並肩作戰,最後那一戰衛雲霄還替司淵渟擋了一箭以致負傷,現在衛雲霄來找他問及此事,他倒也不意外,隻道:“皇甫家曆代都是大蘅國的忠臣,他繼承父輩遺誌無可厚非,談不上是為誰做的犧牲,但皇甫重視衛副將也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衛雲霄麵色略顯沉重,說道:“統帥,末將想要精忠報國,但末將不知道,是否會因此而讓自己心愛之人為難。”
“衛副將,本帥知道,於你而言或許多少都會覺得皇甫的心思不好猜,但是,你們二人是經曆了生死才走到一起,本帥希望你無論有任何打算,都能好好與皇甫商量,衛副將是個直言不諱之人,皇甫雖然不善表達但必然願意傾聽你心中之言。兩人相處,重要的還是坦白與溝通,除了皇甫的妹妹,衛副將是皇甫心中最親也最愛之人,這些,還望衛副將能記得。”司淵渟與傅行雲相識多年,知道傅行雲是個做得多說得少的人,他們都背負了沉重的過往,所以他能理解傅行雲,隻是衛雲霄到底還是江湖中來,難免比較難理解傅行雲的諸多顧慮與決定,難得衛雲霄主動來找他,無論是為了楚嶽峙還是為了他與傅行雲的友誼,他都願意多說幾句提點一二。
迴身拍了拍衛雲霄的肩膀,司淵渟向來是點到為止,知道衛雲霄需要時間再自己理清楚,他也就讓出城樓這地,讓衛雲霄獨自一人好好考量了。
次日,司淵渟與周楫、衛雲霄等將領帶領部分滄淵軍與屯田軍返京,他們是得勝迴朝,與出征時願以死報國千裏奔襲的心情已經大不相同。隻是司淵渟雖麵上不顯,心中其實也想早日迴京見楚嶽峙,故而返京之路也未有減速太多,領著軍隊一路策馬奔向京城。
他們要迴朝的消息早就送了迴去,因此當他們抵達京城三十裏外時,已見宰執大臣為他們設宴接風。在京城外的這場接風宴是專為尋常將士所設,而身為統帥的司淵渟以及周楫、衛雲霄等人則繼續往京城奔去。
豔陽之下,京城的城門早已打開,而領著群臣與禁衛軍在城門口迎接司淵渟等將帥的,正是皇帝楚嶽峙。
城門兩側有許多圍觀的百姓,有些爬高的百姓在瞧見得勝歸來的將領時便紛紛發出了歡唿聲。
在這片歡唿聲中,楚嶽峙遠遠看到一身銀甲的司淵渟騎著戰馬向他奔來,身姿颯爽意氣高昂,在司淵渟身後還能看到那迎風飄揚的龍鑲旗,旗上除了有國號還有身為統帥的司淵渟的名字。
這是他想要看到的司淵渟,也是司淵渟原本應有的模樣。
不再是站在城牆上身穿鬥牛服,神情冰冷漠然地遠望他帶著將領們凱旋的那個掌印太監。
楚嶽峙看到了,他深愛著那個男人,騎在馬背上對他露出了充滿自信與驕傲的笑容。
在距離楚嶽峙還有十米的距離時,司淵渟手上韁繩一扯勒停戰馬,而後幹淨利落地翻身下馬飛奔向楚嶽峙。
他看到了楚嶽峙泛紅的眼眶,也看穿了楚嶽峙隱忍表情下洶湧的情感,那是難以自抑充滿愛意的思念,也是看到他平安歸來的欣慰,更是看到他得勝歸來無以言表的感慨激昂。
時隔多年,他終於又再讓楚嶽峙見到了他最好的模樣,而這樣的重生,是楚嶽峙帶給他的,是楚嶽峙讓他重新成為了司淵渟。
若沒有旁人,此刻他定會不管不顧地衝上前去緊緊抱住楚嶽峙,告訴楚嶽峙他有多慶幸他們都沒有放棄讓他願意咬牙堅持繼續活下去,還要告訴楚嶽峙他心中的愛意有多麽的深。
飄揚的旗幟,百姓的歡唿,還有樂師們奏響的慶樂聲。
司淵渟飛奔至楚嶽峙身前單膝跪下,拱手道:“臣,幸不辱命,帶領眾將士為大蘅國與陛下成功擊退敵軍守住了山海關!”
楚嶽峙垂眸看著雖在他身前下跪,開口時卻仰首向他,笑意張揚的司淵渟,開口時聲音是克製不住的微啞:“好,這樣很好,真的極好。”
在司淵渟身後,周楫與衛雲霄等人也都整整齊齊地列隊而跪,王忠見楚嶽峙眼中隻有司淵渟根本就容不下其他人,急忙將手中聖旨展開,高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率軍迎擊外番小國,大敗燕涼與蒙古族,先以千騎精兵破五萬蒙古敵軍,後再統軍大破十五萬燕涼敵軍,朕心甚慰,卿立下不世之功,朕之幸甚,民之幸甚,國之幸甚。念卿多年來忠心為國,屢有宿功,今封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即日起,入朝議政。另,發餉銀三十萬兩,犒賞三軍。凡征戰有功者,先卸甲休兵,以待論功行賞。欽此!”
司淵渟雙眸中亮起明耀的光,他與楚嶽峙對視著,整個人身上都散發出再也無法掩蓋的耀眼光芒:“臣,謝陛下隆恩!”
————
作者有話說:
快樂呀!
第103章 良辰美景
迎接以及慶祝得勝的宮宴在禮部的操持下,辦得體麵又不至於過於奢靡,讓楚嶽峙很是滿意,開席沒多久便在宴上誇獎了禮部尚書吳永廉。
雖說是宮宴群臣參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進殿內,按規矩,品階在四品以上的臣子方能入殿,而品階在五品及以下的臣子則一律在殿外招待。
當舞姬們開始跳《平定天下之舞》時楚嶽峙坐在龍椅上目不斜視,隻盯著座下已是眾臣之首的司淵渟看。
因參加宮宴,司淵渟已經換下了身上的戰甲,他的官服雖說早已備下,但楚嶽峙喜歡看他穿白衣,在城外迎接時又特意新賜了一套純白衣袍給他,所以此刻他穿著一身白衣參加宮宴,也是無人敢說他的不是。
那些大臣們並不知道,楚嶽峙所賜可不單單是素淨的白袍這麽簡單,若仔細去看,那白袍上是繡了暗紋的,紋路不是別的正是遊龍。
一眾大臣都穿著官服,唯有司淵渟一人穿著白衣,再加上他出眾的容貌,生是襯托得他仿佛天上下凡而來的仙人般遺世獨立纖塵不染。
尚寶司與教坊司準備的禮樂皆是喜慶的,再配上舞姬們接連不斷的獻舞,整個大殿內歌舞升平不亦樂哉。
楚嶽峙顯然也是高興得很,下旨賜酒,讓光祿寺官員把禦酒房裏的秋露白、竹葉青以及金莖露都拿出來賜給群臣了。
殿上的大臣們這段時間以來也是讓楚嶽峙給折磨得不行,天天早早上朝熬幾個時辰尚不退朝,而且還提心吊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是下一個被楚嶽峙整治的人。好容易挨過了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宮宴上不少大臣都是一邊在對楚嶽峙察言觀色,一邊悄悄鬆下一點緊繃的神經來享受美酒佳肴,畢竟宮宴饌玉炊金,可不是平常能享受到的。
楚嶽峙是在宮宴舉行到一半時退席的,退席前他下旨有念群臣近來辛勞,因此明日早朝便免了,群臣今夜可在這宮宴上盡情放鬆,歡暢對酬。
其實楚嶽峙提前退席,殿中眾臣也樂意,畢竟皇帝高高在上地坐著,誰能安心參宴?皇帝若是走了那便不一樣了,至少不會坐在席間還惴惴不安,總覺得自己感受到有束審視的目光在掃射他們,似要看他們會在何時露出破綻。
當時司淵渟對這大旱之災極為重視,然而當時楚嶽峙還在邊疆征戰,戶部為了保證軍餉糧食不斷,已經是用盡了一切辦法,國庫不能說空虛,可若要再撥出糧食去賑災,實在是難上加難。更何況放眼朝中,司淵渟也找不到合適的賑災人選,六部自不必說,九卿也尚未完全掌握,他是絕不能放心將賑災的重任交到自己不信任的朝臣手中。司淵渟焦心多日都不得其法,最後是內閣首輔徐敬藩站出來,表示國難當前,或許可以效仿張養浩之策,令各地富賈捐糧以換取一官半職。
納糧補官這一法令因有太多漏洞可鑽,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營私舞弊。然而在當時司淵渟也實在是已經無計可施,因此再三思量之下,同意了徐敬藩的諫言,讓各地富賈納糧補官,但同時也對捐官做出了一定限製。
首先,凡納糧補官者,一律不得在六部任職;其次,最高隻可到五品官,且不能是責任重大的繁缺;最後則是不能任教職,不可讓富賈出身的財主教書育人。
而賑糧的標準也定得較高,捐銀二百或米一百五十石者,可得九品官;捐銀八百或米五百石,以光祿寺典簿用;捐銀一千五百或米一千石,以八品筆帖式應卻先用;捐銀兩千五百或米兩千石以上,可換取朝廷賜予其本人和家屬宗親的爵位名號等虛銜。
法令頒布後,的確有多地富賈紛紛納糧補官,為了避免各地辦賑官員借由賑災之名侵吞扣留以及虧挪賑款,致使災民無法及時獲得賑資進而加重災情,司淵渟還下令,各地賑捐局的賬本都必須上報,且所有在賑災中被出售的官職,也都必須白紙黑字記錄清楚上交審核。若發現營私舞弊者,一律發配服役,情節嚴重者一律判斬監候待秋後處決。
司淵渟製定的賑糧法令,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了營私舞弊的情況,讓災情得到緩解,然而,最先提出納糧補官的徐敬藩還是在其中鑽到了空子。
與徐敬藩來往密切的京城米商王世製,他在捐糧時出了極大的力,不僅捐銀十萬兩,更長期開放一米倉供賑糧,隨後王世製之子被任官尚寶司司丞,從正六品。之後,王世製之子舉薦人才,其所舉薦之人得官後再讓下麵的人進行買官,如此,從京城往下的十三省,被徐敬藩開辟出了一條由他掌控的“官道”,這一整條“官道”以買官而成,徐敬藩更是藉由此斂財過五百萬兩。
都察院受楚嶽峙旨意,查徐敬藩進而便查到了王世製,王世製手中的所有米行都遭到了徹查,所有賬冊都被沒收細查,在查出了問題之後,王世製被抓,其子不得已隻好將王世製私下製作的“納糧補官”以及這些年來各省各地買官的賬冊交出,以求保命。
這賬冊一交出,都察院再迴稟給楚嶽峙,楚嶽峙當即龍顏大怒,下旨將這一整條“官道”的官員全部革職拿下,丟進大牢中等候處置。
總共八十九人,眨眼間便全部落獄。
楚嶽峙被氣得不輕,卻也不能直接就把徐敬藩給辦了,便下旨將人召入宮中覲見。
徐敬藩是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會有敗露的一天,當他被王忠領進殿內的時候,他首先看到的便是幾個打開大箱子,裏麵全都是賬冊。他當場就跪下,朝坐在禦座上的楚嶽峙重重叩首,開口就是一聲極其淒厲地哀叫:“陛下……!”
楚嶽峙壓著那燒得他撓心撓肺的怒火,麵色冷淡地瞅著徐敬藩,道:“徐閣老年事已高,行此大禮,朕怕是擔當不起。”
徐敬藩一聽這話就知自己是逃不過了,抬頭道:“陛下,老臣受奸人蒙蔽犯下大錯……”
“行了!”楚嶽峙不耐煩地提高聲音打斷徐敬藩的話,問道:“這些賬冊牽連數人,且足有五年的賬冊,查都查不過來,如此駭人聽聞的貪墨之案,朕倒想問問徐閣老,此案該如何了結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徐敬藩聽楚嶽峙的問話,一時拿不準楚嶽峙的意思,腦中思緒一轉,急忙道:“老臣以為,這賬上所牽涉之人都應立即查辦,且所貪墨之財應當悉數追繳。”
“這裏麵所有的人,都是給錢買的官,這幾年裏貪的不少,這些人不僅貪,而且還仗著自己頂上有人護著,在京城乃至十三省皆做了不少惡事,徐閣老認為,隻要追繳錢財就夠了?”楚嶽峙起身走到那些裝著賬冊的大箱子前,用手將其中一個箱子重重蓋上,在殿中發出“砰”的一聲重響,楚嶽峙盯著渾身一顫的徐敬藩,道:“貪腐行賄,官官相護,徐閣老,你猜這些賬本中,有沒有你的名字?”
徐敬藩是不用想也知道,王世製既然敢瞞著他製作賬冊,那便是要靠這些賬冊在關鍵時刻用來保命,既然是保命,自然不是那麽好心將他摘出去。這些賬冊裏,隻怕不僅有他的名字,還有他兒子乃至徐家其他入朝為官之輩的名字。可楚嶽峙此刻如此問他,他實在是摸不透楚嶽峙到底是想要殺他還是另有打算。
腦門上冒出冷汗,徐敬藩顫顫巍巍地說道:“陛下,老臣不知。”
“不知。”楚嶽峙重複了一遍徐敬藩的話,而後走到另一個箱子前,隨便拿了一本賬冊,直接扔到徐敬藩麵前,道:“既然不知,那便自己翻翻,看看這上麵有沒有徐閣老的名字。”
徐敬藩一下子心都涼了,猶猶豫豫地伸出手去拿起那扔到他麵前的賬冊,他先是抬頭看楚嶽峙,見楚嶽峙麵上依舊不顯喜怒,又再低頭看手上賬冊,然而他捏著封頁,那手抖了許久都未能將封頁翻開。
楚嶽峙顯然沒有那麽好的耐性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等他,直接便說道:“徐閣老若是再不翻開,朕便命人來將徐閣老帶走了。”
帶走可以是帶出宮送迴府,也可以是帶去大牢,到底帶去哪兒,全看徐敬藩自己。
徐敬藩聽懂了楚嶽峙的言下之意,一咬牙,硬著頭皮將那賬冊翻開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這本賬冊上並沒有他的名字。
匆忙將賬冊又再翻過十數頁,卻發現上麵不僅沒有他的名字,連其餘的徐家人也沒有出現在上麵。徐敬藩狠狠一愣,重新抬頭看楚嶽峙,道:“迴陛下,這上麵並沒有老臣的名字。”
“那麽徐閣老認為,此案應當如何了結?”楚嶽峙再次問道。
徐敬藩合上賬冊,迴答道:“賬冊中所牽連之人,不僅應當追繳貪墨之財,還應徹查他們這幾年來犯下的所有罪責,並按照大蘅國律例嚴懲。”
楚嶽峙微微頷首,又道:“如今國庫空虛,此次山海關又遭戰禍,戶部壓力極大。隻追繳這賬冊上的人,恐怕還不夠。徐閣老,可有想法?”
徐敬藩知道,這賬冊上沒有他們徐家,顯然是楚嶽峙的意思,隻是楚嶽峙雖然是要保他,但也不代表他可以毫發無損的全身而退。楚嶽峙在這個時候提到國庫與山海關之戰,他再遲鈍也知道楚嶽峙是何意,於是說道:“老臣願捐出家產以填補國庫虧損。”
楚嶽峙將第二個箱子合上,而後撩起長袍下擺,直接坐到了箱子上,對徐敬藩說道:“倒也不必捐出所有家產,畢竟徐家不小,可不能就這麽倒了。依朕之見,徐閣老就隨便捐個八百萬兩白銀,如何?”
徐敬藩一聽,當真是眼前一陣發黑,八百萬兩白銀,已經遠超出他這些年所貪之財了,楚嶽峙這嘴上說著不需要他捐出所有家產,可實際上就是要把他掏光!
然而事到如今,也沒有他說不的餘地,要想保命,保住徐家便隻能應下。
俯身磕頭,徐敬藩道:“老臣遵旨。”
楚嶽峙將係在腰間的碎玉握在手中把玩,睨視著徐敬藩問道:“徐閣老,朕今日單獨召見你,這意思,你可明白?”
單獨召見,又將徐家從賬冊上抹去,徐敬藩趴伏在地上高聲道:“老臣,謝陛下隆恩。”
“先別急著謝恩。”楚嶽峙說道,他繞這一大圈子,總算說到了這最後一件事,“朕雖下旨重整內閣,但依照眼下的情況來看,一時三刻也查不完。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徐閣老這些年想必深諳舉薦之道,莫不如明日早朝,再為朕於眾臣跟前舉薦一人吧。”
徐敬藩抬起頭,卻見楚嶽峙麵沉如水地看著他,身上散發出不可抗拒的威嚴,平淡地緩聲道:“首輔重任,能者居之。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身受不白之冤忍辱負重,在朝多年始終秉持公正盡忠於大蘅國,此次帶兵出征前往山海關更是立下汗馬之功,是為下一任首輔最佳人選。”
第102章 班師迴朝
都察院奉旨查辦貪墨之案,牽連數名大小官員,皇帝楚嶽峙在早朝時因此而起雷霆之怒,下旨王世製及其子等人斬立決,其餘地方官員皆判斬監候。
內閣首輔徐敬藩,於早朝上自言年歲已高難再擔當首輔重任,故而請旨望皇帝楚嶽峙能準他告老還鄉,同時向皇帝楚嶽峙舉薦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為下一任內閣首輔。
此舉薦瞬間在早朝引發軒然大波,多位臣子高聲反對,然而內閣眾臣經過此次整頓,深知帝心難測,楚嶽峙登基前跟司淵渟在朝堂上數度爭執的畫麵還曆曆在目,可最後卻是司淵渟與楚嶽峙一道入宮勤王救駕,加之楚嶽峙雖免去了司淵渟一應職務卻同時下旨為司家平反,之後又下旨令司淵渟帶兵出征,還令都察院糾劾百官重整內閣,他們便是再遲鈍,也該反應過來,楚嶽峙對司淵渟,不僅並非欲除之而後快,甚至還大有抬高倚重之意。
事實上,當初司淵渟帶兵出征山海關,那些沒在早朝時瞎嚷嚷的大臣並非真的就不反對,而是在心裏存了一份僥幸,這司淵渟常年在宮中從未上過戰場,此次一去雖說若是打了勝仗會贏得軍功,可誰知道他會不會直接就戰死沙場了,到時候便是得了封賞又能如何,人都已經沒了徒剩一具殘屍。
可他們是想不到,司淵渟竟能耐到這份上,過去這些年在朝堂上將他們壓得死死的也就罷了,如今帶兵出征山海關,竟也順利大獲全勝,也沒有半點受傷的消息傳迴。這下可好,如意算盤打不響不說,竟連內閣首輔徐敬藩都倒了,自請辭官還舉薦司淵渟。熬了這麽些年,好容易新帝登基本以為能讓司淵渟倒台,結果人現在不僅沒倒台,身份還高貴了,出征歸來又會再次壓在他們所有人之上,這真真是讓他們心頭血都要嘔出來了。
然而再多的反對都沒用,楚嶽峙登基後,表麵上撤了司淵渟的權,司禮監不再涉政,甚至下旨重整內閣,一來二去所有的權勢都迴到了帝王手中,沒有人能真的威脅到楚嶽峙的皇權。連內閣首輔徐敬藩都被治了還要裝出君臣和睦之像,照著楚嶽峙的意思主動讓出首輔之位並舉薦司淵渟,他們若是再聰明點就該知道,接下來的大蘅國以及朝堂都將會變得與之前全然不同。
內閣首輔徐敬藩的倒台,內閣的另一派也是憂心忡忡,貪墨之案帶來的影響不小,且徐敬藩的舉薦也意味著接下來與他們鬥的,將會是身份轉變後迴歸朝堂,再次握有議政權並且依舊有皇帝撐腰的司淵渟。再看皇帝的意思,來年怕是又要變天了。
對於朝中那些反對司淵渟做內閣首輔的臣子,楚嶽峙也不跟他們硬碰硬,貪墨之案直接拉出來,那些臣子們誰不帶著一點裙帶關係,楚嶽峙這麽一鞭屍,他們就一個接一個的蔫巴,連著好幾日的早朝,凡是夠品階進殿參與議政又持續上奏反對讓司淵渟做內閣首輔的朝臣,生是讓楚嶽峙給治得脫落一層皮,一時三刻都蹦躂不起來了。
楚嶽峙雖是有傅行雲、吳永廉及夏誌軼等人做幫手,在朝堂上將大臣們治得無話可說,可下了早朝他也依舊被各處的公文奏折、司家與皇甫家兩案的平反再審以及貪墨之案的後續,還有司淵渟臨走前給他整理好,那些底下朝臣暗地裏幹的那些見不得人有待整治的勾當給整得大動肝火。
傅行雲、吳永廉及夏誌軼幾人是三天兩頭便被召進宮裏議事,眼瞧著楚嶽峙為了這些朝中之事熬得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在收到司淵渟即將班師迴朝的消息前兩日,楚嶽峙甚至在議事時毫無預兆地就流了鼻血,驚得王忠趕緊就去把呂太醫請來,生怕楚嶽峙就這麽把自己熬壞了。
山海關。
第二日便要啟程返京,司淵渟晨起時便又登上城樓。
他每日都會在這最高處遠眺山海,或看那海天一色的一望無垠,或看另一邊連綿成片的大好河山。晨起日出的光將平靜將平靜的海麵照出粼粼波光,若是看向綿延不斷的錦繡河山則可見河清雲慶的華麗境域。
這是楚嶽峙曾經看過的景色,也是他曾經不敢奢望能看到的景色,花了二十二年,他終於走出了皇城,站在大蘅國的邊境,看到了他竭力守護的這片山河大地。
身後傳來不算陌生的腳步聲,司淵渟並不迴頭,隻道:“衛副將怎麽也有雅興上來賞景?”
衛雲霄走到司淵渟側後方,道:“以前將軍……我是說陛下,也常常會一個人登高遠眺。”
“嗯。”司淵渟心情不錯,聽出衛雲霄情緒不太對,似乎心中有事,便也不拐彎抹角,問道:“可是有話想說?”
衛雲霄猶豫了一下,像是還沒想好怎麽說,又停頓了一下,才說道:“京城如今已經沒有用得上末將的地方,所以,末將想留下鎮守山海關。”
司淵渟側首,淡淡瞥視衛雲霄,道:“此事,和皇甫商量過了?”
衛雲霄搖頭,道:“尚未。隻是末將有一事,想請統帥如實相告,末將想知道,傅書生他可是為了末將才會入朝為官?”能跟在楚嶽峙身邊多年,再怎樣也不會是個愚笨的,他雖是對朝堂之事不敏感,但他總還是了解傅行雲的,知道傅行雲從來就誌不在朝堂,傅行雲願意留下輔佐多半是為了他。
司淵渟這次統軍也算是跟衛雲霄並肩作戰,最後那一戰衛雲霄還替司淵渟擋了一箭以致負傷,現在衛雲霄來找他問及此事,他倒也不意外,隻道:“皇甫家曆代都是大蘅國的忠臣,他繼承父輩遺誌無可厚非,談不上是為誰做的犧牲,但皇甫重視衛副將也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衛雲霄麵色略顯沉重,說道:“統帥,末將想要精忠報國,但末將不知道,是否會因此而讓自己心愛之人為難。”
“衛副將,本帥知道,於你而言或許多少都會覺得皇甫的心思不好猜,但是,你們二人是經曆了生死才走到一起,本帥希望你無論有任何打算,都能好好與皇甫商量,衛副將是個直言不諱之人,皇甫雖然不善表達但必然願意傾聽你心中之言。兩人相處,重要的還是坦白與溝通,除了皇甫的妹妹,衛副將是皇甫心中最親也最愛之人,這些,還望衛副將能記得。”司淵渟與傅行雲相識多年,知道傅行雲是個做得多說得少的人,他們都背負了沉重的過往,所以他能理解傅行雲,隻是衛雲霄到底還是江湖中來,難免比較難理解傅行雲的諸多顧慮與決定,難得衛雲霄主動來找他,無論是為了楚嶽峙還是為了他與傅行雲的友誼,他都願意多說幾句提點一二。
迴身拍了拍衛雲霄的肩膀,司淵渟向來是點到為止,知道衛雲霄需要時間再自己理清楚,他也就讓出城樓這地,讓衛雲霄獨自一人好好考量了。
次日,司淵渟與周楫、衛雲霄等將領帶領部分滄淵軍與屯田軍返京,他們是得勝迴朝,與出征時願以死報國千裏奔襲的心情已經大不相同。隻是司淵渟雖麵上不顯,心中其實也想早日迴京見楚嶽峙,故而返京之路也未有減速太多,領著軍隊一路策馬奔向京城。
他們要迴朝的消息早就送了迴去,因此當他們抵達京城三十裏外時,已見宰執大臣為他們設宴接風。在京城外的這場接風宴是專為尋常將士所設,而身為統帥的司淵渟以及周楫、衛雲霄等人則繼續往京城奔去。
豔陽之下,京城的城門早已打開,而領著群臣與禁衛軍在城門口迎接司淵渟等將帥的,正是皇帝楚嶽峙。
城門兩側有許多圍觀的百姓,有些爬高的百姓在瞧見得勝歸來的將領時便紛紛發出了歡唿聲。
在這片歡唿聲中,楚嶽峙遠遠看到一身銀甲的司淵渟騎著戰馬向他奔來,身姿颯爽意氣高昂,在司淵渟身後還能看到那迎風飄揚的龍鑲旗,旗上除了有國號還有身為統帥的司淵渟的名字。
這是他想要看到的司淵渟,也是司淵渟原本應有的模樣。
不再是站在城牆上身穿鬥牛服,神情冰冷漠然地遠望他帶著將領們凱旋的那個掌印太監。
楚嶽峙看到了,他深愛著那個男人,騎在馬背上對他露出了充滿自信與驕傲的笑容。
在距離楚嶽峙還有十米的距離時,司淵渟手上韁繩一扯勒停戰馬,而後幹淨利落地翻身下馬飛奔向楚嶽峙。
他看到了楚嶽峙泛紅的眼眶,也看穿了楚嶽峙隱忍表情下洶湧的情感,那是難以自抑充滿愛意的思念,也是看到他平安歸來的欣慰,更是看到他得勝歸來無以言表的感慨激昂。
時隔多年,他終於又再讓楚嶽峙見到了他最好的模樣,而這樣的重生,是楚嶽峙帶給他的,是楚嶽峙讓他重新成為了司淵渟。
若沒有旁人,此刻他定會不管不顧地衝上前去緊緊抱住楚嶽峙,告訴楚嶽峙他有多慶幸他們都沒有放棄讓他願意咬牙堅持繼續活下去,還要告訴楚嶽峙他心中的愛意有多麽的深。
飄揚的旗幟,百姓的歡唿,還有樂師們奏響的慶樂聲。
司淵渟飛奔至楚嶽峙身前單膝跪下,拱手道:“臣,幸不辱命,帶領眾將士為大蘅國與陛下成功擊退敵軍守住了山海關!”
楚嶽峙垂眸看著雖在他身前下跪,開口時卻仰首向他,笑意張揚的司淵渟,開口時聲音是克製不住的微啞:“好,這樣很好,真的極好。”
在司淵渟身後,周楫與衛雲霄等人也都整整齊齊地列隊而跪,王忠見楚嶽峙眼中隻有司淵渟根本就容不下其他人,急忙將手中聖旨展開,高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禮部尚書司崇德之子司淵渟,率軍迎擊外番小國,大敗燕涼與蒙古族,先以千騎精兵破五萬蒙古敵軍,後再統軍大破十五萬燕涼敵軍,朕心甚慰,卿立下不世之功,朕之幸甚,民之幸甚,國之幸甚。念卿多年來忠心為國,屢有宿功,今封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即日起,入朝議政。另,發餉銀三十萬兩,犒賞三軍。凡征戰有功者,先卸甲休兵,以待論功行賞。欽此!”
司淵渟雙眸中亮起明耀的光,他與楚嶽峙對視著,整個人身上都散發出再也無法掩蓋的耀眼光芒:“臣,謝陛下隆恩!”
————
作者有話說:
快樂呀!
第103章 良辰美景
迎接以及慶祝得勝的宮宴在禮部的操持下,辦得體麵又不至於過於奢靡,讓楚嶽峙很是滿意,開席沒多久便在宴上誇獎了禮部尚書吳永廉。
雖說是宮宴群臣參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進殿內,按規矩,品階在四品以上的臣子方能入殿,而品階在五品及以下的臣子則一律在殿外招待。
當舞姬們開始跳《平定天下之舞》時楚嶽峙坐在龍椅上目不斜視,隻盯著座下已是眾臣之首的司淵渟看。
因參加宮宴,司淵渟已經換下了身上的戰甲,他的官服雖說早已備下,但楚嶽峙喜歡看他穿白衣,在城外迎接時又特意新賜了一套純白衣袍給他,所以此刻他穿著一身白衣參加宮宴,也是無人敢說他的不是。
那些大臣們並不知道,楚嶽峙所賜可不單單是素淨的白袍這麽簡單,若仔細去看,那白袍上是繡了暗紋的,紋路不是別的正是遊龍。
一眾大臣都穿著官服,唯有司淵渟一人穿著白衣,再加上他出眾的容貌,生是襯托得他仿佛天上下凡而來的仙人般遺世獨立纖塵不染。
尚寶司與教坊司準備的禮樂皆是喜慶的,再配上舞姬們接連不斷的獻舞,整個大殿內歌舞升平不亦樂哉。
楚嶽峙顯然也是高興得很,下旨賜酒,讓光祿寺官員把禦酒房裏的秋露白、竹葉青以及金莖露都拿出來賜給群臣了。
殿上的大臣們這段時間以來也是讓楚嶽峙給折磨得不行,天天早早上朝熬幾個時辰尚不退朝,而且還提心吊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是下一個被楚嶽峙整治的人。好容易挨過了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宮宴上不少大臣都是一邊在對楚嶽峙察言觀色,一邊悄悄鬆下一點緊繃的神經來享受美酒佳肴,畢竟宮宴饌玉炊金,可不是平常能享受到的。
楚嶽峙是在宮宴舉行到一半時退席的,退席前他下旨有念群臣近來辛勞,因此明日早朝便免了,群臣今夜可在這宮宴上盡情放鬆,歡暢對酬。
其實楚嶽峙提前退席,殿中眾臣也樂意,畢竟皇帝高高在上地坐著,誰能安心參宴?皇帝若是走了那便不一樣了,至少不會坐在席間還惴惴不安,總覺得自己感受到有束審視的目光在掃射他們,似要看他們會在何時露出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