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全軍開拔
張祚上位後以為萬事大吉,一腳將老相好馬太後踢到一旁。
哪曉得馬太後老謀深算,不但留有後手,在軍政大事上與他處處為敵,還將涼州軍的精銳涼州大馬掌握在手中。
再加上秦國近年來蠢蠢欲動,在邊境集結重兵。
內憂外患之下,張祚焦頭爛額。
更麻煩的是他至今沒有子嗣,許許多多的張氏親王都虎視眈眈的盯著他,讓張祚如坐針氈,日夜不寧。
涼州張氏的這些醜聞,普通百姓都當笑話聽。
而處在漩渦中心的軍政大員們時刻都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隨時都在揣測姑臧的風雲變幻。
右將軍劉肅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雖然頭上頂著將軍的名號,手裏卻沒有任何兵權。
在姑臧城,這種官員一抓拉一大把,他們的生死與地裏的莊稼一樣,完全是看天吃飯。
這還不是劉肅最煩心的事情,令他最捉摸不透的還是他的主子,衛王張天賜,一個涼州公認的紈絝子弟。
作為涼州衛王,似乎絲毫不懂韜光養晦,在姑臧城幹下的荒唐事,能把沙海填平。
上至太後、王爺,下到官屬小吏,沒有張天賜不敢得罪的人。
如今涼州局勢莫測,主辱臣死,張天賜萬一失勢,劉肅必定完蛋。
而且劉肅對衛王的另一個心腹梁景的成見頗重。
在他看來,此人不過是溜須拍馬之輩,每天圍在衛王身旁,一件好事也幹不得,還經常煽風點火。
劉肅滿滿的苦水,一倒出來就收拾不住,蘇赫沒想到今天這頓酒,居然意外收獲了諸多涼州內幕,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轉瞬即逝。
送走劉肅,蘇赫將涼州情況告訴西冥。
兩人商議之後,集齊什長,告知他們涼州大比即將開始,今日起全體涼兵枕戈待旦。
同時,蘇赫還將一張他繪好的草圖交給了黎單,讓他入城找鐵匠打上一百具圖上的東西迴來。
接過草圖,西冥等人都圍到近前觀看,可惜幾人研究了半天,也沒弄明白圖上所畫何物。
“東家,這是什麽?我該如何跟鐵匠解釋?”
“此乃馬鐙,是騎手借力之用,這個東西你們先不要聲張,做好之後由你和杜九統一保管。
什麽時候涼州大比開始,再把此物分發給各什,具體的使用方法我會交給西冥,到時由他傳授給所有涼兵,在這之前你們幾人要絕對保密。”
得知這張草圖上畫的馬鐙關乎涼州大比,黎單和杜九頓時激動萬分。
兩人收好草圖,向蘇赫告辭,一刻不停的進城去了。
兩人走後,西冥咂咂嘴,不解的問道:“這東西管用嗎?”
“當然管用,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早在王泰軍營時,蘇赫就發現這個時代馬鐙還未普及。
金城練兵,蘇赫考核候選者,讓涼兵們一天騎行了百裏,效果卻極其不佳,由於沒有馬鐙,這些涼兵的騎術也一般,長途行軍讓人馬損傷嚴重。
所以,當時蘇赫就繪出了這張草圖,到了姑臧城,通過觀察涼州兵馬,發現果然還未有裝備馬鐙,這讓他內心又舒了口氣。
……
第六夜,夜半。
南衛城城門大開,一騎頭插花翎的快馬奔入衛城,飛速去見城衛校尉。
時間不大,幾支駐紮在南衛城的軍隊便被叫醒,因為涼州的軍令已到。
“茲令,所部人馬即刻啟程,天明前趕到張掖郡府受命,違者不待。”
命令簡短,核心意思就是兩個:現在出發,去張掖。
接到軍令,衛城裏頓時馬嘶犬吠,亂成一鍋。
四郡郡兵,此時也不管什麽建不建製,穿戴好的就拉馬出城,生怕耽誤了時間,城內城外盡是打馬狂奔的軍卒。
不過由於兩日前蘇赫就下達了隨時準備出發的命令。
所以他手下的涼兵早已做好準備,城內大亂時,九十八名涼兵全部甲上身、鞍上馬、身以待。
可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其他郡兵都爭先恐後奔出城外。
眼睜睜看著他們離去,涼兵們個個心急如焚。
“什長,咱們怎麽還不走?四郡兵都快走光了!”
“對啊,咱們是第一個集結好的,現在卻成了最後一個,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該不會是西冥教頭還沒睡醒吧?”
看到先機正在流逝,一眾涼兵都不免心焦,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
“都閉嘴!兩位隊主已向蘇教頭報告,此時上官定是在研究對策,爾等膽敢非議上官,腦袋是不想要了嗎!”
怒喝之人名叫馮懷禮,也是軍戶出身,三次考核中他一直位列三甲。
此人身高八尺,勇力過人,是西冥最喜歡的涼兵之一,難能可貴的是此子不但勇武善戰,還卻有一顆豁達的心。
最終考核,名列第六的邊遙被西冥提升為隊主,這讓諸多涼兵都為他鳴不平,但馮懷禮卻看得很開。
他如滇劍一樣也是家中老大,下麵還有幾個弟妹,可馮敬蘭對待弟妹的方法卻與滇劍有天壤之別。
究其根源,乃是其父在一晉國大族中當過多年的部曲,耳濡目染之下,將以德善持家的要義傳授給了他。
所以,馮家雖然也經常揭不開鍋,但卻是和善的一家人。
馮懷禮也不是真的一點兒也不計較名次的得失,他隻是在暗暗與滇劍、邊遙較勁,以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見尋常一貫平和的馮懷禮忽然發威,頓時就把亂哄哄的涼兵鎮住。
其他什長也反應過來,一同維持秩序,很快所有涼兵都安定下來,如石塔般立在城門內不動。
“校尉大人,這群小卒有點兒意思啊,別人都急得火燒屁股,他們卻依舊井然有序。”
“是有點意思,不知這是哪個郡的小卒?”
“此是衛王殿下的兵卒……”
“哦?”
城上,一名軍官將衛王二字道出,一下就把南衛城校尉驚得大張開嘴。
“衛王?這可真是天下奇談!”
……
又過了小半炷香,蘇赫、西冥才與滇劍、邊遙從帳中出來。
滇劍、邊遙將兩大堆馬鐙分發給各什,命令所有涼兵迅速安裝馬鐙。
涼兵們雖然心裏打鼓,但也沒人再敢多言,紛紛有樣學樣,依著兩位隊主的模樣,把兩塊奇怪的圈鐵拴牢在馬腹兩側。
“命令!”
“嘩!”
聽到命令二字,所有涼兵馬上並攏雙腿,皮甲碰撞之下,發出巨大的響聲。
“所有人聽命:夜間騎行以燈火為號,日間騎行以軍旗為號。
騎行節奏:士卒以什長為律,什長以隊主為律,隊主以教頭為律,破律者斬,出發!”
甫一上馬,所有涼兵便心頭巨震。
古人常雲飛身上馬,在沒有馬鐙的年代,貴族還能踩著人肉馬凳上馬,而普通騎手隻有飛身才能上去。
所以,這一次上馬後,涼兵們忽然發覺以前沒招沒落的雙腳,有了地方安放的地方。
整個騎乘的著力點和舒適度都有了質的飛躍。
沒有馬鐙的時候,騎士縱馬,支撐身體的著力點幾乎全都集中於臀部和兩股之間。
騎行過程中,時刻都得保持臀腰大腿這一條線與馬背垂直,雙手還得牢牢抓住韁繩。
馬戰衝鋒時,必須要有一隻手控住韁繩,才能保持身體不在衝擊下跌落馬背。
所以,古時騎行對騎士騎術的要求極高,特別是在長途奔襲中更是如此。
身體長時間保持一種姿態,用不了多久就會發麻僵硬,根本無法應對隨時發生的危機。
有經驗的騎士在長途騎行中都會定時休息,或者是更換戰馬才行。
有了馬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別小看這塊小小的鐵圈,它的出現將人與馬的一點接觸,變成了更加穩固的三點支撐。
兩隻腳踩在馬鐙上,既可以減輕身體的疲勞,又可以解放雙手,大大增加馬戰的靈活性。
在快速衝刺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雙腿的力量將身體支撐起來,離開馬背。
這樣就能讓戰馬以最舒適的姿態和最快捷的速度奔馳,優勢自不用多說。
此刻馬鐙的出現,讓所有涼兵體會到前所未有的騎乘體驗。
涼兵們排成一列縱隊,在隊首蘇赫的帶領下逐漸提速,踏著滾滾蹄聲,向三百裏外的張掖郡疾馳而去。
本來蘇赫沒打算跟涼兵們一同出發,因為他從劉肅那兒得到了消息,涼王已經離開姑臧,向城外的芨嶺草甸出發,進行一年一度的冬獵。
宮中傳出此消息,就表明涼州大比的決戰場,極有可能就在芨嶺草甸。
因為此次冬獵不僅涼王張祚親臨,就連久居深宮的馬太後也破例前往。
故而朝臣們紛紛猜測,大比會在芨嶺草甸舉行。
行前劉肅邀請蘇赫與他同行,直接到芨嶺草甸等候大比開始。
但臨出發前,蘇赫還是不放心西冥,最後決定與涼兵們一路同往。
夜風冷冽,騎在最前方的蘇赫緊了緊棉衣,馬鞭一打,戰馬長嘶,闖入無盡的夜中。
從姑臧到張掖的官道隻有一條,蘇赫一隊雖然出發最晚,但有馬鐙助力,他們騎行的速度逐漸加快,三四十裏後就趕上了大隊人馬。
追上大隊,蘇赫並沒有繼續趕路,而是選擇跟隨在大隊後節省人員和馬匹的體力。
待馬隊在沙路上奔行了近百裏,其他隊伍都開始選擇下馬休整的時候,蘇赫才率領小隊一路提速,很快就將其他軍隊甩在了身後。
張祚上位後以為萬事大吉,一腳將老相好馬太後踢到一旁。
哪曉得馬太後老謀深算,不但留有後手,在軍政大事上與他處處為敵,還將涼州軍的精銳涼州大馬掌握在手中。
再加上秦國近年來蠢蠢欲動,在邊境集結重兵。
內憂外患之下,張祚焦頭爛額。
更麻煩的是他至今沒有子嗣,許許多多的張氏親王都虎視眈眈的盯著他,讓張祚如坐針氈,日夜不寧。
涼州張氏的這些醜聞,普通百姓都當笑話聽。
而處在漩渦中心的軍政大員們時刻都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隨時都在揣測姑臧的風雲變幻。
右將軍劉肅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雖然頭上頂著將軍的名號,手裏卻沒有任何兵權。
在姑臧城,這種官員一抓拉一大把,他們的生死與地裏的莊稼一樣,完全是看天吃飯。
這還不是劉肅最煩心的事情,令他最捉摸不透的還是他的主子,衛王張天賜,一個涼州公認的紈絝子弟。
作為涼州衛王,似乎絲毫不懂韜光養晦,在姑臧城幹下的荒唐事,能把沙海填平。
上至太後、王爺,下到官屬小吏,沒有張天賜不敢得罪的人。
如今涼州局勢莫測,主辱臣死,張天賜萬一失勢,劉肅必定完蛋。
而且劉肅對衛王的另一個心腹梁景的成見頗重。
在他看來,此人不過是溜須拍馬之輩,每天圍在衛王身旁,一件好事也幹不得,還經常煽風點火。
劉肅滿滿的苦水,一倒出來就收拾不住,蘇赫沒想到今天這頓酒,居然意外收獲了諸多涼州內幕,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轉瞬即逝。
送走劉肅,蘇赫將涼州情況告訴西冥。
兩人商議之後,集齊什長,告知他們涼州大比即將開始,今日起全體涼兵枕戈待旦。
同時,蘇赫還將一張他繪好的草圖交給了黎單,讓他入城找鐵匠打上一百具圖上的東西迴來。
接過草圖,西冥等人都圍到近前觀看,可惜幾人研究了半天,也沒弄明白圖上所畫何物。
“東家,這是什麽?我該如何跟鐵匠解釋?”
“此乃馬鐙,是騎手借力之用,這個東西你們先不要聲張,做好之後由你和杜九統一保管。
什麽時候涼州大比開始,再把此物分發給各什,具體的使用方法我會交給西冥,到時由他傳授給所有涼兵,在這之前你們幾人要絕對保密。”
得知這張草圖上畫的馬鐙關乎涼州大比,黎單和杜九頓時激動萬分。
兩人收好草圖,向蘇赫告辭,一刻不停的進城去了。
兩人走後,西冥咂咂嘴,不解的問道:“這東西管用嗎?”
“當然管用,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早在王泰軍營時,蘇赫就發現這個時代馬鐙還未普及。
金城練兵,蘇赫考核候選者,讓涼兵們一天騎行了百裏,效果卻極其不佳,由於沒有馬鐙,這些涼兵的騎術也一般,長途行軍讓人馬損傷嚴重。
所以,當時蘇赫就繪出了這張草圖,到了姑臧城,通過觀察涼州兵馬,發現果然還未有裝備馬鐙,這讓他內心又舒了口氣。
……
第六夜,夜半。
南衛城城門大開,一騎頭插花翎的快馬奔入衛城,飛速去見城衛校尉。
時間不大,幾支駐紮在南衛城的軍隊便被叫醒,因為涼州的軍令已到。
“茲令,所部人馬即刻啟程,天明前趕到張掖郡府受命,違者不待。”
命令簡短,核心意思就是兩個:現在出發,去張掖。
接到軍令,衛城裏頓時馬嘶犬吠,亂成一鍋。
四郡郡兵,此時也不管什麽建不建製,穿戴好的就拉馬出城,生怕耽誤了時間,城內城外盡是打馬狂奔的軍卒。
不過由於兩日前蘇赫就下達了隨時準備出發的命令。
所以他手下的涼兵早已做好準備,城內大亂時,九十八名涼兵全部甲上身、鞍上馬、身以待。
可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其他郡兵都爭先恐後奔出城外。
眼睜睜看著他們離去,涼兵們個個心急如焚。
“什長,咱們怎麽還不走?四郡兵都快走光了!”
“對啊,咱們是第一個集結好的,現在卻成了最後一個,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該不會是西冥教頭還沒睡醒吧?”
看到先機正在流逝,一眾涼兵都不免心焦,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
“都閉嘴!兩位隊主已向蘇教頭報告,此時上官定是在研究對策,爾等膽敢非議上官,腦袋是不想要了嗎!”
怒喝之人名叫馮懷禮,也是軍戶出身,三次考核中他一直位列三甲。
此人身高八尺,勇力過人,是西冥最喜歡的涼兵之一,難能可貴的是此子不但勇武善戰,還卻有一顆豁達的心。
最終考核,名列第六的邊遙被西冥提升為隊主,這讓諸多涼兵都為他鳴不平,但馮懷禮卻看得很開。
他如滇劍一樣也是家中老大,下麵還有幾個弟妹,可馮敬蘭對待弟妹的方法卻與滇劍有天壤之別。
究其根源,乃是其父在一晉國大族中當過多年的部曲,耳濡目染之下,將以德善持家的要義傳授給了他。
所以,馮家雖然也經常揭不開鍋,但卻是和善的一家人。
馮懷禮也不是真的一點兒也不計較名次的得失,他隻是在暗暗與滇劍、邊遙較勁,以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見尋常一貫平和的馮懷禮忽然發威,頓時就把亂哄哄的涼兵鎮住。
其他什長也反應過來,一同維持秩序,很快所有涼兵都安定下來,如石塔般立在城門內不動。
“校尉大人,這群小卒有點兒意思啊,別人都急得火燒屁股,他們卻依舊井然有序。”
“是有點意思,不知這是哪個郡的小卒?”
“此是衛王殿下的兵卒……”
“哦?”
城上,一名軍官將衛王二字道出,一下就把南衛城校尉驚得大張開嘴。
“衛王?這可真是天下奇談!”
……
又過了小半炷香,蘇赫、西冥才與滇劍、邊遙從帳中出來。
滇劍、邊遙將兩大堆馬鐙分發給各什,命令所有涼兵迅速安裝馬鐙。
涼兵們雖然心裏打鼓,但也沒人再敢多言,紛紛有樣學樣,依著兩位隊主的模樣,把兩塊奇怪的圈鐵拴牢在馬腹兩側。
“命令!”
“嘩!”
聽到命令二字,所有涼兵馬上並攏雙腿,皮甲碰撞之下,發出巨大的響聲。
“所有人聽命:夜間騎行以燈火為號,日間騎行以軍旗為號。
騎行節奏:士卒以什長為律,什長以隊主為律,隊主以教頭為律,破律者斬,出發!”
甫一上馬,所有涼兵便心頭巨震。
古人常雲飛身上馬,在沒有馬鐙的年代,貴族還能踩著人肉馬凳上馬,而普通騎手隻有飛身才能上去。
所以,這一次上馬後,涼兵們忽然發覺以前沒招沒落的雙腳,有了地方安放的地方。
整個騎乘的著力點和舒適度都有了質的飛躍。
沒有馬鐙的時候,騎士縱馬,支撐身體的著力點幾乎全都集中於臀部和兩股之間。
騎行過程中,時刻都得保持臀腰大腿這一條線與馬背垂直,雙手還得牢牢抓住韁繩。
馬戰衝鋒時,必須要有一隻手控住韁繩,才能保持身體不在衝擊下跌落馬背。
所以,古時騎行對騎士騎術的要求極高,特別是在長途奔襲中更是如此。
身體長時間保持一種姿態,用不了多久就會發麻僵硬,根本無法應對隨時發生的危機。
有經驗的騎士在長途騎行中都會定時休息,或者是更換戰馬才行。
有了馬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別小看這塊小小的鐵圈,它的出現將人與馬的一點接觸,變成了更加穩固的三點支撐。
兩隻腳踩在馬鐙上,既可以減輕身體的疲勞,又可以解放雙手,大大增加馬戰的靈活性。
在快速衝刺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雙腿的力量將身體支撐起來,離開馬背。
這樣就能讓戰馬以最舒適的姿態和最快捷的速度奔馳,優勢自不用多說。
此刻馬鐙的出現,讓所有涼兵體會到前所未有的騎乘體驗。
涼兵們排成一列縱隊,在隊首蘇赫的帶領下逐漸提速,踏著滾滾蹄聲,向三百裏外的張掖郡疾馳而去。
本來蘇赫沒打算跟涼兵們一同出發,因為他從劉肅那兒得到了消息,涼王已經離開姑臧,向城外的芨嶺草甸出發,進行一年一度的冬獵。
宮中傳出此消息,就表明涼州大比的決戰場,極有可能就在芨嶺草甸。
因為此次冬獵不僅涼王張祚親臨,就連久居深宮的馬太後也破例前往。
故而朝臣們紛紛猜測,大比會在芨嶺草甸舉行。
行前劉肅邀請蘇赫與他同行,直接到芨嶺草甸等候大比開始。
但臨出發前,蘇赫還是不放心西冥,最後決定與涼兵們一路同往。
夜風冷冽,騎在最前方的蘇赫緊了緊棉衣,馬鞭一打,戰馬長嘶,闖入無盡的夜中。
從姑臧到張掖的官道隻有一條,蘇赫一隊雖然出發最晚,但有馬鐙助力,他們騎行的速度逐漸加快,三四十裏後就趕上了大隊人馬。
追上大隊,蘇赫並沒有繼續趕路,而是選擇跟隨在大隊後節省人員和馬匹的體力。
待馬隊在沙路上奔行了近百裏,其他隊伍都開始選擇下馬休整的時候,蘇赫才率領小隊一路提速,很快就將其他軍隊甩在了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