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登陸艦是一款現代軍事海上登陸戰最實用的武器裝備,也叫做兩棲艦艇,是為輸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補給品登陸而專門製造的艦艇。
一般認為登陸艦艇的最初形態是俄國黑海艦隊1916年使用的稱作“埃爾皮迪福爾”(希臘文,意為“希望使者”)的船隻。這是一種平底貨船,吃水很淺,排水量100-1300噸,適於運送部隊抵達海灘實施登陸作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英。美,曾改裝和建造了一批與其類似的登陸艇,排水量在10-500噸,大小不等,艇上裝備機槍或小口徑艦炮,艇艏開有艙門,便於人員和車輛下船登陸。這就是最早的登陸艇。登陸艇的航速都在20公裏/小時以下,續航能力僅200-1000公裏。在登陸作戰中登陸兵一般需乘運輸船或軍艦至登陸占附近的海域,再換乘登陸艇突擊上陸。
登陸艦又稱坦克登陸艦,它的排水量600-10000噸,可載坦克幾輛至幾十輛和士兵數百名。它的續航能力一般為200-6000公裏,航速20-40公裏/小時,這就使登陸部隊可從出發地直抵登陸點灘頭,無需中途換乘,大大簡化和強快了登陸過程,其登陸作戰能力比登陸艇大為增強。世界上第一艘登陸艦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用油船改裝而成的。1940年,英國建造了首批lst1級大型登陸艦。此後一些國家也相繼建造了大量登陸艦。戰後,登陸艦提高航速,增設直升機平台,裝備防空導彈,采用側台推進器和新型登陸裝置,使戰術技術性能有較大提高。
塢式登陸登陸艦,又稱船塢式登陸運輸艦,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和在太平洋島嶼實施登島作戰而道德研製成功的。塢式登陸艦內有一個或兩個巨大的塢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動水閘,水閘打開,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裝載的登陸艇或兩棲車輛可從塢室駛出。現代塢式登陸艦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萬噸左右,航速30-40公裏/小時,可載10-22艘各類登陸艇或20-80輛兩棲車輛。有的還設有直升機平台,載運直升機數架,可實施機降登陸作戰。
登陸艦得到大力發展是在二戰期間。在一戰之前,登陸作戰主要使用傳統船隻。1915年災難性的加利波利登陸表明,傳統船隻已經不適合用於近代登陸作戰的要求,特別是機槍被大量裝備以後。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登陸艦在美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沒有看到很大的發展。這是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這一時期經曆了幾場小規模的戰爭,如:香蕉戰爭,從而導致先進登陸艦學說的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具體的計劃開始實施,並開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專業登陸艦。
早期被分為兩類,輸送艦與登陸艦(艇)。通常部隊在港口登上運輸船到換乘點換乘登陸艇發起攻擊,或者直接由登陸艦從始發港口向目標地點發動登陸攻擊。
許多早期登陸艦由貨船改裝。然而,也出現了坦克登陸艦(lst)這樣的專用艦隻。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專門用於坦克或其他大型車輛登陸的艦隻。不像其他大型船舶,坦克登陸艦可以直接到登陸海灘投放部隊。除了運載部隊的船隻,其他船隻是必要的。很快,人們意識到,像兩棲登陸作戰這樣一個複雜的任務,需要一種專業的指揮艦隻負責指揮,普通海軍船隻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也有人意識到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不一定能提供所有的火力支援(包括壓製火力)需求。因此一些搭載各種直接或者間接火力的專業船隻被製造出來。這些火力包括火炮和火箭炮,它可以裝上登陸艇和登陸艦。作為登陸前的最後攻勢的一部分,登陸區將布滿這些類型船隻。
盡管登陸艦在二戰期間的得到大力發展,但仍有很多限製,比如:登陸區海岸線的類型是否適合發起攻擊。海灘上的障礙物必須較少,並有適合的潮汐條件和合適船隻搶灘的斜坡。然而,隨著直升機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在根本上得到了改變。
為了滿足中華海軍艦船“均衡裝載”的需要,中華從30年代起開始建造了大型通用兩棲攻擊艦“饕餮級”。發展這種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原因有:
節約經費:這種艦綜合了中華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和武裝貨船的性能。它具有一艘兩棲攻擊艦裝載的登陸兵和直升機、一艘船塢登陸艦裝載的登陸兵和直升機、一艘船塢登陸艦裝載的登陸艇和一艘武裝貨船裝載的貨物的能力。若要完成同樣的裝載任務,需要三艘上述運輸艦來完成,這會使造艦經費增加約20%。
提高作戰的有效性:由於這種艦將登陸兵及其裝備(如直升機、登陸艇和各種車輛等)按比例地裝在一艘艦上,故可避免因一艘專用運輸艦被擊沉,而喪失登陸部隊的作戰能力。從美侵越戰爭中表明,船塢登陸艦和其他運輸艦已不能充分保證海軍加強陸戰營(登陸第一梯隊的基本戰術單位)及其裝備迅速予以海運和上岸。因此,美海軍聲稱今後將大力發展新型通用兩棲攻擊艦。
早在1930年財政年度新艦建造計劃中,批準建造“饕餮”級的首艦,原計劃建造9艘,後決定建造1艘。第一艘艦“饕餮”號於1932年3月15日開工建造,1935年3月29日服役,在上海船廠建造。1936年中華政府預計5艘艦全部費用為6100萬元,即平均每艘費用為1220萬元。
“饕餮”級艦的主要任務是運載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加強營(約2000人)及其裝備,以支援登陸戰。由於艦上設有指揮控製部位,並安裝先進的電子設備,因此還具有指揮艦的作用。
饕餮級通用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39300噸寬吃水人員編製:930人(軍官56人),動力裝置:2x鍋爐,2x齒輪傳動式渦輪機,功率:52200千瓦,最大速度:24節,續航力10000海裏/20節,裝載能力:1703載員、4xlcu-1610級通用登陸艇、通用登陸艇、2x部隊登陸艇、1200t航空燃料、直升機:19架運輸直升機或26架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機:6架
補給艦,主要用於向航母戰鬥編隊、艦船供應正常執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油、彈藥、食品、備件等補給品,是專門用來在戰鬥中幫助隊友的船艦。
補給艦的種類有很多,從最古老的運煤船,到最先進最現代化的高速綜合補給艦,均屬於補給艦的範疇。中華海軍有著較完整清晰的分類係統,所以主要以中華海軍的分類係統作基本扼要的介紹。
艦隊油船
艦隊油船是現代補給艦的最基本型號。顧名思義,油船就是隻提供液體燃料的補給艦,有部分型號會同時提供淡水。某些補給艦亦會提供少量雜貨,但補給物主要還是以燃油為主,因此還是隻能歸類為油船。
綜合補給艦
綜合補給艦(aor)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發明,戰後被美國發揚光大,爾後被各國海軍所采納。綜合補給艦結合了油船和軍火船的功能,把多種補給物資集中在一艘船上,這樣的好處是當艦隊雖離開戰鬥陣位進行補給時,隻需跟綜合補給艦對接一次,即可獲得所有補給物資,無需跟不同類型的補給船艦進行多次對接,增加補給時間,從而增加暴露在敵人火力下的危險。
綜合補給艦通常以柴油引擎(柴油機)作動力,滿載排水量一般介乎15000噸至30000噸不等,最大航速通常在15~20節,設有直升機平台甚至機庫,可攜帶1至3架直升機。對於一般中小國家的海軍而言,綜合補給艦往往是該國最大型的軍用艦隻。
快速戰鬥支援艦
快速戰鬥支援艦是中華海軍為了配合航母戰鬥編隊的高航速以及大編隊而設計的,可以說是綜合補給艦的強化版本,排水量大幅增加,各類補給物資的裝載量亦大幅提升,動力係統強勁,航速遠比一般的綜合補給艦高,能追上航母編隊高速行進的步伐。
由於建造及使用成本高昂(動力係統皆選擇性能優秀但購置/運用成本高的燃氣輪機),也沒有需要,大多數國家的海軍均選擇建造排水量較小(30000噸以下)、航速較慢但使用成本較低廉的綜合補給艦。
“西伯利亞”號綜合補給艦:艦長寬吃水深度:9米,排水量:23000噸,滿載排水量:36000噸,兩台柴油發動機雙軸驅動,可同時為兩艘以上艦船補給,主要用於遠洋補給。最大航速19節,續航力10000海裏/14節。船員130名,物資容量為燃油10500噸,水250噸,幹貨彈藥680噸,120噸食物。
登陸艦是一款現代軍事海上登陸戰最實用的武器裝備,也叫做兩棲艦艇,是為輸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補給品登陸而專門製造的艦艇。
一般認為登陸艦艇的最初形態是俄國黑海艦隊1916年使用的稱作“埃爾皮迪福爾”(希臘文,意為“希望使者”)的船隻。這是一種平底貨船,吃水很淺,排水量100-1300噸,適於運送部隊抵達海灘實施登陸作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英。美,曾改裝和建造了一批與其類似的登陸艇,排水量在10-500噸,大小不等,艇上裝備機槍或小口徑艦炮,艇艏開有艙門,便於人員和車輛下船登陸。這就是最早的登陸艇。登陸艇的航速都在20公裏/小時以下,續航能力僅200-1000公裏。在登陸作戰中登陸兵一般需乘運輸船或軍艦至登陸占附近的海域,再換乘登陸艇突擊上陸。
登陸艦又稱坦克登陸艦,它的排水量600-10000噸,可載坦克幾輛至幾十輛和士兵數百名。它的續航能力一般為200-6000公裏,航速20-40公裏/小時,這就使登陸部隊可從出發地直抵登陸點灘頭,無需中途換乘,大大簡化和強快了登陸過程,其登陸作戰能力比登陸艇大為增強。世界上第一艘登陸艦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用油船改裝而成的。1940年,英國建造了首批lst1級大型登陸艦。此後一些國家也相繼建造了大量登陸艦。戰後,登陸艦提高航速,增設直升機平台,裝備防空導彈,采用側台推進器和新型登陸裝置,使戰術技術性能有較大提高。
塢式登陸登陸艦,又稱船塢式登陸運輸艦,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和在太平洋島嶼實施登島作戰而道德研製成功的。塢式登陸艦內有一個或兩個巨大的塢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動水閘,水閘打開,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裝載的登陸艇或兩棲車輛可從塢室駛出。現代塢式登陸艦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萬噸左右,航速30-40公裏/小時,可載10-22艘各類登陸艇或20-80輛兩棲車輛。有的還設有直升機平台,載運直升機數架,可實施機降登陸作戰。
登陸艦得到大力發展是在二戰期間。在一戰之前,登陸作戰主要使用傳統船隻。1915年災難性的加利波利登陸表明,傳統船隻已經不適合用於近代登陸作戰的要求,特別是機槍被大量裝備以後。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登陸艦在美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沒有看到很大的發展。這是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這一時期經曆了幾場小規模的戰爭,如:香蕉戰爭,從而導致先進登陸艦學說的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具體的計劃開始實施,並開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專業登陸艦。
早期被分為兩類,輸送艦與登陸艦(艇)。通常部隊在港口登上運輸船到換乘點換乘登陸艇發起攻擊,或者直接由登陸艦從始發港口向目標地點發動登陸攻擊。
許多早期登陸艦由貨船改裝。然而,也出現了坦克登陸艦(lst)這樣的專用艦隻。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專門用於坦克或其他大型車輛登陸的艦隻。不像其他大型船舶,坦克登陸艦可以直接到登陸海灘投放部隊。除了運載部隊的船隻,其他船隻是必要的。很快,人們意識到,像兩棲登陸作戰這樣一個複雜的任務,需要一種專業的指揮艦隻負責指揮,普通海軍船隻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也有人意識到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不一定能提供所有的火力支援(包括壓製火力)需求。因此一些搭載各種直接或者間接火力的專業船隻被製造出來。這些火力包括火炮和火箭炮,它可以裝上登陸艇和登陸艦。作為登陸前的最後攻勢的一部分,登陸區將布滿這些類型船隻。
盡管登陸艦在二戰期間的得到大力發展,但仍有很多限製,比如:登陸區海岸線的類型是否適合發起攻擊。海灘上的障礙物必須較少,並有適合的潮汐條件和合適船隻搶灘的斜坡。然而,隨著直升機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在根本上得到了改變。
為了滿足中華海軍艦船“均衡裝載”的需要,中華從30年代起開始建造了大型通用兩棲攻擊艦“饕餮級”。發展這種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原因有:
節約經費:這種艦綜合了中華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和武裝貨船的性能。它具有一艘兩棲攻擊艦裝載的登陸兵和直升機、一艘船塢登陸艦裝載的登陸兵和直升機、一艘船塢登陸艦裝載的登陸艇和一艘武裝貨船裝載的貨物的能力。若要完成同樣的裝載任務,需要三艘上述運輸艦來完成,這會使造艦經費增加約20%。
提高作戰的有效性:由於這種艦將登陸兵及其裝備(如直升機、登陸艇和各種車輛等)按比例地裝在一艘艦上,故可避免因一艘專用運輸艦被擊沉,而喪失登陸部隊的作戰能力。從美侵越戰爭中表明,船塢登陸艦和其他運輸艦已不能充分保證海軍加強陸戰營(登陸第一梯隊的基本戰術單位)及其裝備迅速予以海運和上岸。因此,美海軍聲稱今後將大力發展新型通用兩棲攻擊艦。
早在1930年財政年度新艦建造計劃中,批準建造“饕餮”級的首艦,原計劃建造9艘,後決定建造1艘。第一艘艦“饕餮”號於1932年3月15日開工建造,1935年3月29日服役,在上海船廠建造。1936年中華政府預計5艘艦全部費用為6100萬元,即平均每艘費用為1220萬元。
“饕餮”級艦的主要任務是運載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加強營(約2000人)及其裝備,以支援登陸戰。由於艦上設有指揮控製部位,並安裝先進的電子設備,因此還具有指揮艦的作用。
饕餮級通用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39300噸寬吃水人員編製:930人(軍官56人),動力裝置:2x鍋爐,2x齒輪傳動式渦輪機,功率:52200千瓦,最大速度:24節,續航力10000海裏/20節,裝載能力:1703載員、4xlcu-1610級通用登陸艇、通用登陸艇、2x部隊登陸艇、1200t航空燃料、直升機:19架運輸直升機或26架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機:6架
補給艦,主要用於向航母戰鬥編隊、艦船供應正常執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油、彈藥、食品、備件等補給品,是專門用來在戰鬥中幫助隊友的船艦。
補給艦的種類有很多,從最古老的運煤船,到最先進最現代化的高速綜合補給艦,均屬於補給艦的範疇。中華海軍有著較完整清晰的分類係統,所以主要以中華海軍的分類係統作基本扼要的介紹。
艦隊油船
艦隊油船是現代補給艦的最基本型號。顧名思義,油船就是隻提供液體燃料的補給艦,有部分型號會同時提供淡水。某些補給艦亦會提供少量雜貨,但補給物主要還是以燃油為主,因此還是隻能歸類為油船。
綜合補給艦
綜合補給艦(aor)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發明,戰後被美國發揚光大,爾後被各國海軍所采納。綜合補給艦結合了油船和軍火船的功能,把多種補給物資集中在一艘船上,這樣的好處是當艦隊雖離開戰鬥陣位進行補給時,隻需跟綜合補給艦對接一次,即可獲得所有補給物資,無需跟不同類型的補給船艦進行多次對接,增加補給時間,從而增加暴露在敵人火力下的危險。
綜合補給艦通常以柴油引擎(柴油機)作動力,滿載排水量一般介乎15000噸至30000噸不等,最大航速通常在15~20節,設有直升機平台甚至機庫,可攜帶1至3架直升機。對於一般中小國家的海軍而言,綜合補給艦往往是該國最大型的軍用艦隻。
快速戰鬥支援艦
快速戰鬥支援艦是中華海軍為了配合航母戰鬥編隊的高航速以及大編隊而設計的,可以說是綜合補給艦的強化版本,排水量大幅增加,各類補給物資的裝載量亦大幅提升,動力係統強勁,航速遠比一般的綜合補給艦高,能追上航母編隊高速行進的步伐。
由於建造及使用成本高昂(動力係統皆選擇性能優秀但購置/運用成本高的燃氣輪機),也沒有需要,大多數國家的海軍均選擇建造排水量較小(30000噸以下)、航速較慢但使用成本較低廉的綜合補給艦。
“西伯利亞”號綜合補給艦:艦長寬吃水深度:9米,排水量:23000噸,滿載排水量:36000噸,兩台柴油發動機雙軸驅動,可同時為兩艘以上艦船補給,主要用於遠洋補給。最大航速19節,續航力10000海裏/14節。船員130名,物資容量為燃油10500噸,水250噸,幹貨彈藥680噸,120噸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