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豫猶猶豫豫半晌,道了句,“怕節外生枝”。
方書遲笑著張了張嘴唇,本想打消他的念頭,又想起什麽,話到嘴邊改成了,“怎麽想起來參加科舉的?”
今年春闈改製,其中改動的許多條例,都全方麵地鋪陳了世家與寒門之間的公平,往年尚且能靠架勢平步青雲的世家子,到今年隻能憑借真才實學入仕。
京都有半數以上的紈絝子弟,都是世家子,這一改製,參加科舉是半點沒戲。
倘若能考到貢士入太學,也還是得再參考才能入仕,這一頓折騰,倒是不像他自個兒能敲定的主意。
“隻是想試試。”顧豫道。
方書遲收迴想要拍在他肩膀上的手,拿著長匣起身退後半步,“茶我就不喝了,趕緊迴府吧。”
顧豫看著他轉身出門,從長廊底下繞沒身影,愣愣地抬手在自個兒肩膀上搭了一下,重重一咂舌
嘖!弄了半天,都沒聊到正事上,自家的匣子也沒拿迴來。
***
方書遲打開看過了,這匣子裏裝的是一副墨梅圖,名貴說不上,但以梅贈君子,陳的是認可和示好。
顧尚書的分寸,拿捏的剛剛合適,可惜這杏榜榜首是副硬骨頭。
還未進院見到本人,方書遲便從心底把這池霽的秉性,給認定了四五分。
一踱步進院,耳際先起幾道突兀的琴弦錚鳴,而後又倏地迸出一道絲弦崩斷的爆帛聲響,刺耳的令人心慌。
許是琴弦年久缺養護,終於抵不住內裏腐朽,才在今日折身。
抬眼看去,院中之人背著身坐在一顆長青柳下,懷中抱著把成色一般的琴,稍稍垂著眸。
待聽到院中響起的腳步聲,才堪堪轉過半張臉
方書遲看清他半邊五官,微微皺眉,抽了口氣,不自覺停下步子與他默然對視。
倒不是這人麵相醜陋,反倒有些好看。
是那種五官濃墨重彩,卻又泛著冷的精致,他枉稱學富五車,在腦內搜刮半晌,都不曾找到合適的形容。
對方穿了身青色的袍子,放浪形骸地坐在長青柳下,跟眼前春景融為一體,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不忍打擾。
與方書遲對視了半晌,他終於側首起身,抱著那把斷弦的琴穿過絲絛柳枝,立道方書遲麵前,冷淡地撩了一眼他手中拿的檀木長盒。
“換了位說客麽?”他聲音似人一般,冷淡又精致,不同於俗,十分令人想坐下來促膝長談一番。
“怎麽,”方書遲看著他笑了笑,“你不喜歡墨梅圖麽?”
聽他的口氣,十分高調,不像是來登門拜訪的。
池霽反應過來他是貢院的人,抬起眼皮多看了他一眼,“並不。”
方書遲來了興趣,接著問,“那你喜歡什麽?”
池霽側首,眼尾上挑,“說了大人便會送?”
大人二字逼退了方書遲想調侃下去的念頭,無可奈何笑了笑,“大人我敢送,你敢要麽?”
“如何不敢?”池霽衝他微勾眼角,恰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恍然間,有星如雨吹落,唇齒輕叩,眉眼翕動便勝春朝
“送我把琴吧,大人。”
作者有話說:
方書遲:嘖,他還真敢要。
注:良莠不齊:指好的壞的夾雜在一起。莠:狗尾巴草。
杏榜:春闈會試一般在四月放榜,正值杏花綻放,故稱“杏榜”。
同理,秋闈叫做“桂榜”,是因為九月份桂花綻放。
貢士:這個要跟貢生區別來,貢士是參與春闈所錄取,比舉人高一級,一般可為九品官職。
貢生:是太學(國子監)的學生,比貢士低兩級,仍舊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取官職。太學(國子監)相當於現在的大學。
古代重武輕文的朝代,參加科舉的人才都受朝廷庇護,他們進京趕考和食宿,一般來說都有官府和富賈接濟。(也是等著士別三日,高攀不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第90章 與長琴
僉都禦史的禮也不是尋常人一兩句就能夠要到。
方書遲看了他半晌,見他沒半點要賠罪的樣子,又挑起了眉頭,“你好大的膽子。”
池霽衝他淺笑,“大人要治池某的罪麽?”
方書遲自然沒那個閑心,不過此人言語輕佻,莫名地教他有些想撩招,他挪步走到池霽跟前,瞧了一眼他懷中的破琴。
“想要大人我送琴,先生也須得有禮尚往來的心才是。”
池霽目含幽光地看著他,“大人又怎知池某沒有。”
“噢?”方書遲饒有興趣的眯了眯雙眸,“說來聽聽。”
池霽款款從袖中摸出來一隻柳條編的手環,煞有介事道:“仲春四月,眼見大人眉目難展,折柳編環,預祝壞運退散,禮輕情意重,世間此一隻。”
嘖!
方書遲根本沒想到到頭來被招的人竟然是自己。
“收起你的小心思,”他皺著眉頭,垂眸看了眼那粗製濫造得柳環,並不相信他嘴上那一套,端正站姿悠悠道:“倘若殿試先生拔得頭籌,今日所求之物,大人我屆時定當雙手奉上。”
池霽抿了抿唇,“那某先謝過大人了。”
他言語之中半點下風不落,即使知曉麵前站著的是朝廷官員,也不卑不亢從容應付,可見涵養道行。
不知道為什麽,方書遲竟覺得他的話很可信。此刻杏榜初揭,就恍然有種殿試人員前三甲已經敲定的錯覺。
“謝早了,”方書遲敲了敲懷中抱的雕花匣子,“先生倘若想要收禮,盡管在殿試奪魁之後敞開大門,諸如此類,莫要教大人我捉個現形。”
他這話說的十分隱晦,似是撩撥又似警告,威脅中帶著的那點玩趣,恰如欲拒還迎一般讓人想要去找他的底線。
池霽盯了他良久,才緩緩錯開交鋒的視線,“方大人放心。”
春闈會試上頭派下來的巡撫,諸位考生都有耳聞,隻是這位大人平日低調的很,會試半月中都沒怎麽露過身份。
雖然不曾見過這位大人的廬山真麵目,但敢穿素服在弘文館隨意走動,還能從戶部尚書府的家奴手中拿走東西的,恐怕隻有眼前這麽一位人物了。
他溫潤地合手拜禮,舉手投足之間也盡是風流。
方書遲靜靜盯著他站直身子,被猜到了身份也未惱,轉身即走,又被他叫住
“大人還未說明,倘若捉到現形該如何?”
“倘若捉到……”方書遲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垂眸看了眼手中的長匣子,迴眸凜然地盯了他一眼,“那今日從大人我這而要的琴,怕是再不會有機會收到。”
這句意指琴,也意指殿試的資格。
方書遲以為自己話裏藏鋒,應當能逼出他幾分正經來,不料他猜不透這位讀書人的臉皮到底有多厚
對方聞言信信然道:“那某定會不忘大人教誨,時時牢記潔身自好。”
方書遲沒再同他玩猜字謎的把戲,冷哼一聲沒作下文,隨即徑直轉身出了院子。
***
四月中旬殿試,以貞景帝出題,貢士當麵對答。
策論一題所出,是為:“察覺今下,改朝之初,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眾人答案大同小異,唯有池霽一人答案另辟蹊徑,以前史為鏡,倡內外同法,陟罰臧否,先整朝廷清明之風,再從太學重開做引,評時論策,以世家與寒門的參差做切點,直接點進了貞景帝的下懷。
毫無懸念,得貞景帝親眼,一舉奪魁,被定為新科狀元,入翰林院,授官職翰林院修撰。
四月二十五,設瓊林宴於京都護城河畔雲英閣。
為祝賀新科狀元,這日護城河畔座無虛席,貞景帝也在雲英閣上旁觀。
會試之中的幾位考官依次以座位排開,以攝政王為首,先受狀元郎陳辭致謝。
禮畢場子便熱了起來,眾人觥籌交錯,拉著殿試前三甲寒暄起來。
這殿試第二名榜眼名叫付行止,字景遊,支州寒門人士,第三名探花劉存異,字思齊,也是寒門弟子。
放眼今科殿試榜上,世家子弟屈指可數。
貞景帝想要過河拆橋用寒門新刀,半點沒顧及世家顏麵。
原本開春頭一個放火的蘇時稔,也被聞濯著重舉薦推著做了華邕閣大學士,這叔侄二人是擺明了想要保他,也亮明了對世家的態度。
雖瓊林宴歡聚一堂,遍地心下存異的卻是冒出了不少。
上迴顧楓眠差人送去弘文館的墨梅圖,池霽並未收,還教方書遲給逮個正著,不用想也知道,這巡撫的監察職責向誰交了差。
他戰戰兢兢等著宮中消息,卻遲遲不見貞景降罪,心下對方書遲為人存了幾分賞識,又後知後覺的開始憤懣起、當下朝廷對世家堪稱剝削的舉動。
殿試前三甲入翰林院,擺明了貞景是想壟斷內閣人選,控製世家控政的專利,這是在剝他們的權。
二月戶部好不容易補齊的窟窿,卻因為新政,豁然從他心口摑開了一道口子
“季國公當真笑得出來麽?”
他身側上位坐著季國公,正眼巴巴地瞧著那幾位才俊認真挑選,忽而教他一句陰陽怪氣的話打斷,他略有些不悅。
“誰又惹了顧尚書了?”
兩家明麵上破鏡重圓,實則背地裏關係並不如之前那樣好,顧妃因為爭寵陷害季皇後是事實,後宮爭鬥自然也跟政治站隊掛鉤。
“國公之女貴為國母,自然沒人敢惹。”顧楓眠不滿他的語氣,又覺得他實在遲鈍的很。
“顧尚書是想吵架?”季國公十分不快,原本明媚的臉色都轉陰沉。
“如今寒門得陛下青睞,國公難道半點居安思危的心都沒有嗎?”
繞來繞去重點還是在今日這瓊林宴會的主角身上,“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又不像顧尚書,身居要職,日日都要衡量改退,思慮萬千。”
這天兒是沒法兒聊了。
顧楓眠突然惹一肚子氣,甩袖起身直奔著吳西樓的座位而去。
見他正同吏部侍郎梁羨山交互,頓時眼睛都直了。
方書遲笑著張了張嘴唇,本想打消他的念頭,又想起什麽,話到嘴邊改成了,“怎麽想起來參加科舉的?”
今年春闈改製,其中改動的許多條例,都全方麵地鋪陳了世家與寒門之間的公平,往年尚且能靠架勢平步青雲的世家子,到今年隻能憑借真才實學入仕。
京都有半數以上的紈絝子弟,都是世家子,這一改製,參加科舉是半點沒戲。
倘若能考到貢士入太學,也還是得再參考才能入仕,這一頓折騰,倒是不像他自個兒能敲定的主意。
“隻是想試試。”顧豫道。
方書遲收迴想要拍在他肩膀上的手,拿著長匣起身退後半步,“茶我就不喝了,趕緊迴府吧。”
顧豫看著他轉身出門,從長廊底下繞沒身影,愣愣地抬手在自個兒肩膀上搭了一下,重重一咂舌
嘖!弄了半天,都沒聊到正事上,自家的匣子也沒拿迴來。
***
方書遲打開看過了,這匣子裏裝的是一副墨梅圖,名貴說不上,但以梅贈君子,陳的是認可和示好。
顧尚書的分寸,拿捏的剛剛合適,可惜這杏榜榜首是副硬骨頭。
還未進院見到本人,方書遲便從心底把這池霽的秉性,給認定了四五分。
一踱步進院,耳際先起幾道突兀的琴弦錚鳴,而後又倏地迸出一道絲弦崩斷的爆帛聲響,刺耳的令人心慌。
許是琴弦年久缺養護,終於抵不住內裏腐朽,才在今日折身。
抬眼看去,院中之人背著身坐在一顆長青柳下,懷中抱著把成色一般的琴,稍稍垂著眸。
待聽到院中響起的腳步聲,才堪堪轉過半張臉
方書遲看清他半邊五官,微微皺眉,抽了口氣,不自覺停下步子與他默然對視。
倒不是這人麵相醜陋,反倒有些好看。
是那種五官濃墨重彩,卻又泛著冷的精致,他枉稱學富五車,在腦內搜刮半晌,都不曾找到合適的形容。
對方穿了身青色的袍子,放浪形骸地坐在長青柳下,跟眼前春景融為一體,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不忍打擾。
與方書遲對視了半晌,他終於側首起身,抱著那把斷弦的琴穿過絲絛柳枝,立道方書遲麵前,冷淡地撩了一眼他手中拿的檀木長盒。
“換了位說客麽?”他聲音似人一般,冷淡又精致,不同於俗,十分令人想坐下來促膝長談一番。
“怎麽,”方書遲看著他笑了笑,“你不喜歡墨梅圖麽?”
聽他的口氣,十分高調,不像是來登門拜訪的。
池霽反應過來他是貢院的人,抬起眼皮多看了他一眼,“並不。”
方書遲來了興趣,接著問,“那你喜歡什麽?”
池霽側首,眼尾上挑,“說了大人便會送?”
大人二字逼退了方書遲想調侃下去的念頭,無可奈何笑了笑,“大人我敢送,你敢要麽?”
“如何不敢?”池霽衝他微勾眼角,恰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恍然間,有星如雨吹落,唇齒輕叩,眉眼翕動便勝春朝
“送我把琴吧,大人。”
作者有話說:
方書遲:嘖,他還真敢要。
注:良莠不齊:指好的壞的夾雜在一起。莠:狗尾巴草。
杏榜:春闈會試一般在四月放榜,正值杏花綻放,故稱“杏榜”。
同理,秋闈叫做“桂榜”,是因為九月份桂花綻放。
貢士:這個要跟貢生區別來,貢士是參與春闈所錄取,比舉人高一級,一般可為九品官職。
貢生:是太學(國子監)的學生,比貢士低兩級,仍舊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取官職。太學(國子監)相當於現在的大學。
古代重武輕文的朝代,參加科舉的人才都受朝廷庇護,他們進京趕考和食宿,一般來說都有官府和富賈接濟。(也是等著士別三日,高攀不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第90章 與長琴
僉都禦史的禮也不是尋常人一兩句就能夠要到。
方書遲看了他半晌,見他沒半點要賠罪的樣子,又挑起了眉頭,“你好大的膽子。”
池霽衝他淺笑,“大人要治池某的罪麽?”
方書遲自然沒那個閑心,不過此人言語輕佻,莫名地教他有些想撩招,他挪步走到池霽跟前,瞧了一眼他懷中的破琴。
“想要大人我送琴,先生也須得有禮尚往來的心才是。”
池霽目含幽光地看著他,“大人又怎知池某沒有。”
“噢?”方書遲饒有興趣的眯了眯雙眸,“說來聽聽。”
池霽款款從袖中摸出來一隻柳條編的手環,煞有介事道:“仲春四月,眼見大人眉目難展,折柳編環,預祝壞運退散,禮輕情意重,世間此一隻。”
嘖!
方書遲根本沒想到到頭來被招的人竟然是自己。
“收起你的小心思,”他皺著眉頭,垂眸看了眼那粗製濫造得柳環,並不相信他嘴上那一套,端正站姿悠悠道:“倘若殿試先生拔得頭籌,今日所求之物,大人我屆時定當雙手奉上。”
池霽抿了抿唇,“那某先謝過大人了。”
他言語之中半點下風不落,即使知曉麵前站著的是朝廷官員,也不卑不亢從容應付,可見涵養道行。
不知道為什麽,方書遲竟覺得他的話很可信。此刻杏榜初揭,就恍然有種殿試人員前三甲已經敲定的錯覺。
“謝早了,”方書遲敲了敲懷中抱的雕花匣子,“先生倘若想要收禮,盡管在殿試奪魁之後敞開大門,諸如此類,莫要教大人我捉個現形。”
他這話說的十分隱晦,似是撩撥又似警告,威脅中帶著的那點玩趣,恰如欲拒還迎一般讓人想要去找他的底線。
池霽盯了他良久,才緩緩錯開交鋒的視線,“方大人放心。”
春闈會試上頭派下來的巡撫,諸位考生都有耳聞,隻是這位大人平日低調的很,會試半月中都沒怎麽露過身份。
雖然不曾見過這位大人的廬山真麵目,但敢穿素服在弘文館隨意走動,還能從戶部尚書府的家奴手中拿走東西的,恐怕隻有眼前這麽一位人物了。
他溫潤地合手拜禮,舉手投足之間也盡是風流。
方書遲靜靜盯著他站直身子,被猜到了身份也未惱,轉身即走,又被他叫住
“大人還未說明,倘若捉到現形該如何?”
“倘若捉到……”方書遲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垂眸看了眼手中的長匣子,迴眸凜然地盯了他一眼,“那今日從大人我這而要的琴,怕是再不會有機會收到。”
這句意指琴,也意指殿試的資格。
方書遲以為自己話裏藏鋒,應當能逼出他幾分正經來,不料他猜不透這位讀書人的臉皮到底有多厚
對方聞言信信然道:“那某定會不忘大人教誨,時時牢記潔身自好。”
方書遲沒再同他玩猜字謎的把戲,冷哼一聲沒作下文,隨即徑直轉身出了院子。
***
四月中旬殿試,以貞景帝出題,貢士當麵對答。
策論一題所出,是為:“察覺今下,改朝之初,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眾人答案大同小異,唯有池霽一人答案另辟蹊徑,以前史為鏡,倡內外同法,陟罰臧否,先整朝廷清明之風,再從太學重開做引,評時論策,以世家與寒門的參差做切點,直接點進了貞景帝的下懷。
毫無懸念,得貞景帝親眼,一舉奪魁,被定為新科狀元,入翰林院,授官職翰林院修撰。
四月二十五,設瓊林宴於京都護城河畔雲英閣。
為祝賀新科狀元,這日護城河畔座無虛席,貞景帝也在雲英閣上旁觀。
會試之中的幾位考官依次以座位排開,以攝政王為首,先受狀元郎陳辭致謝。
禮畢場子便熱了起來,眾人觥籌交錯,拉著殿試前三甲寒暄起來。
這殿試第二名榜眼名叫付行止,字景遊,支州寒門人士,第三名探花劉存異,字思齊,也是寒門弟子。
放眼今科殿試榜上,世家子弟屈指可數。
貞景帝想要過河拆橋用寒門新刀,半點沒顧及世家顏麵。
原本開春頭一個放火的蘇時稔,也被聞濯著重舉薦推著做了華邕閣大學士,這叔侄二人是擺明了想要保他,也亮明了對世家的態度。
雖瓊林宴歡聚一堂,遍地心下存異的卻是冒出了不少。
上迴顧楓眠差人送去弘文館的墨梅圖,池霽並未收,還教方書遲給逮個正著,不用想也知道,這巡撫的監察職責向誰交了差。
他戰戰兢兢等著宮中消息,卻遲遲不見貞景降罪,心下對方書遲為人存了幾分賞識,又後知後覺的開始憤懣起、當下朝廷對世家堪稱剝削的舉動。
殿試前三甲入翰林院,擺明了貞景是想壟斷內閣人選,控製世家控政的專利,這是在剝他們的權。
二月戶部好不容易補齊的窟窿,卻因為新政,豁然從他心口摑開了一道口子
“季國公當真笑得出來麽?”
他身側上位坐著季國公,正眼巴巴地瞧著那幾位才俊認真挑選,忽而教他一句陰陽怪氣的話打斷,他略有些不悅。
“誰又惹了顧尚書了?”
兩家明麵上破鏡重圓,實則背地裏關係並不如之前那樣好,顧妃因為爭寵陷害季皇後是事實,後宮爭鬥自然也跟政治站隊掛鉤。
“國公之女貴為國母,自然沒人敢惹。”顧楓眠不滿他的語氣,又覺得他實在遲鈍的很。
“顧尚書是想吵架?”季國公十分不快,原本明媚的臉色都轉陰沉。
“如今寒門得陛下青睞,國公難道半點居安思危的心都沒有嗎?”
繞來繞去重點還是在今日這瓊林宴會的主角身上,“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又不像顧尚書,身居要職,日日都要衡量改退,思慮萬千。”
這天兒是沒法兒聊了。
顧楓眠突然惹一肚子氣,甩袖起身直奔著吳西樓的座位而去。
見他正同吏部侍郎梁羨山交互,頓時眼睛都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