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要帶你跑馬。”


    沈宓有些惱,皺著眉道:“方才殿下折騰的不少。”


    “怎麽會,”聞濯圈著他的腰肢,收韁駕馬,邊在他耳邊補完後頭半句,“還能睜眼睛同我理論,如何算多。”


    沈宓跟他跑完今日的馬,仿佛把從前十數載的馬都給跑迴來了。


    他咬著聞濯的脖頸,鋒利的牙齒將他的皮肉都磨出血了還不夠解氣。


    聞濯哄了良久,快進城門時,又好巧不巧地遇到京畿那群紈絝子弟,半路被攔了下來。


    世家的幾個公子也在,其中有幾個還提了官職,見到攝政王自然要行禮。


    同行的是春闈會試裏的考生,都是生臉,望見聞濯懷裏抱著人,還不知眼色地偷瞄。


    “那麽想看麽?”聞濯盯著他們其中一個冷冷道。“邀燾”


    顧家的小公子連忙出來打著圓場,“這是同期會試其他州城的考生,衝撞了殿下純屬不知規矩,還望殿下海涵。”


    聞濯並未搭理他們幾人,傲慢地抬了抬下巴,拎起韁繩一騎絕塵,隻留了個背影。


    “思齊兄,在京都處處都要留心,不該看的就別看,萬一哪日得罪了上頭,怎麽死的都不知曉。”


    劉思齊麵上露出歉意,“抱歉,斂雅兄,我方才見那位貴人懷中抱的有人,隻是一時好奇才失了分寸。”


    斂雅是顧豫的字,他們同輩之間,一般都是直唿對方的字。


    顧豫皺了皺眉頭,“可千萬別為好奇之心,因小失大。”


    劉思齊點了點頭,又問道:“我聽斂雅兄,稱唿方才那位貴人殿下,敢問這位殿下是?”


    “自然是攝政王殿下,不然還有哪個殿下。”顧豫有些惱火。


    合著他這磨半天嘴皮子,對方是一個字沒聽進去。


    “那他方才懷中”


    “懷中什麽懷中!方才在馬上,除了攝政王誰還看見別的人了。”


    傍邊站著的幾個連忙否認,說什麽也沒看見。


    “攝政王是會場考官之一,關乎春闈考試,我勸思齊兄莫要做些自毀前途之事,好自為之。”


    或許在詩賦之上,他們有共同之語,但今日一行,觀其所為,與君子二字差的還太遠,也並非是可長久相交之人。


    顧豫有些不悅,剩下的遊賞也不想同行了,告辭道:“思齊兄,今日有些乏了,兩日後,我們會場見。”


    


    作者有話說:


    聞濯:早晚,誰都會知道他是我的。


    注:“餘則袍敞衣處其間,略無豔羨意。”出自《送東陽馬生序》


    “野芳發而幽香。”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一步一響”是“一步一想”。


    飛泉鳴玉:形容聲音悅耳婉轉。


    第89章 杏榜傑


    會試三場考完,正值三月初九。


    其中良莠也見分曉。


    春闈進京的舉人加上京都本地考生一共五百餘人,謄錄官糊名易書都花了足足七日,批卷內簾官閱完五百餘答卷,反複核善確認沒有疏漏之後,已是三月底。


    整個三月過去,負責春闈的幾位主理官員一次都未曾迴過家,吃睡依令在貢院。


    除開攝政王中間溜出去了一迴,而後上頭派下來的監察官員看得更嚴。


    方書遲這個特派巡撫也在其列。


    他背靠本家關係,當年在一眾世家子弟參與的科舉考試裏脫穎而出,是個正兒八經肚裏有墨水的好苗子。


    先帝健在時曾諸多誇讚,親自提他為都察院的五品僉事。


    這待遇在世家之中聞所未聞,至今朝中都還有拿此事編排的言官。


    當年他老子作為先帝身旁的太傅,因疾早薨,得了個一品侯爵的封號下葬,光耀門楣,風光無限。


    這爵位滿朝文武都得敬重三分,隻是如今承襲爵位的人選上頭頂著一個方氏嫡子,怎麽算應該也輪不到他的頭上。


    所以即使本家名聲在外,他在這千絲萬縷的官場也沒受到過什麽特殊待遇,可以說是摸爬滾打過來,都是真才實學的曆練。


    先帝當年破例用他去都察院,好壞參半,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麽迴事。


    新帝登基,貞景之世,也著手提了幾個世家子弟入仕,雖不如他當年百裏挑一那樣矚目,但所賜的官品大差不差。


    他這僉都禦史做了兩三年,半階未升,臨了還讓後頭的人都攆了上來,原本就不值一提的殊榮,隻成了飯後談資。


    不過他也沒破罐子破摔,頂著官職沒心沒肺地做塊磚,任由貞景帝拿捏著他背靠的本家到處使也無怨無悔。


    京都世家要治,可不就得他這樣好刀能使。


    在貢院一直待到四月初,察著禮部終放了杏榜。


    ***


    這杏榜上第一名字叫做池霽,字自貞,支州人士。


    方書遲對於此人還是有些好奇的。


    往年會試放榜之後還未等到殿試,便有榜上前三被世家中人定下招作女婿的例子。


    大多數支州人士出身貧寒,顧忌京都無人倚靠,都會選擇與貴門結親來穩住腳跟。


    像蘇時稔那樣有氣節的寒士少的可憐。


    正因為選擇背靠大樹的人太多,世家的分支也越來越大,寒門被隔絕在外,即使是最大限度公平的科舉,除了起初的真才實學加持能夠躋身官場,之後也還是會寸步難行。


    於是乎,榜下捉婿既成為時人消遣的談資,也默認是世家壟斷官場的潮流。


    很不幸,這潮流到貞景帝之世,到底也該斷了。


    


    方書遲到弘文館時,剛好撞見戶部尚書顧楓眠府上的人,拿著個檀木雕花的長匣子前來送禮。


    他本想攔來著,想了想又覺得算了,坐在了中庭的院子裏等了片刻。


    見那小廝拿著長匣臭著臉出來,饒有興趣地挑了挑眉,上前叫住了人。


    “你方才見的是哪位?”


    那小廝對進出顧府宴會的人都過目不忘,看著眼前這個沒穿官服,還一身窮酸的青年,壓根兒沒對上那群貴門公子的號,還以為他是後續要參與殿試的寒門貢士,隨即也沒怎麽客氣:


    “自然是你們的榜首。”


    “噢,”方書遲抬了抬下巴,“這是碰了一鼻子灰,他說什麽了?”


    “幹你何事,”那小廝氣不打一處來,“別以為等在這兒就能攀上權貴。”


    方書遲笑了,“怎麽,你們家大人竟隻看得上榜首麽?”


    “你又算個什麽東西?”那小廝罵道。


    方書遲看了眼他手中的盒子,上前兩步奪到手中,露出了自己的巡撫令牌,“這盒子今日暫且留下,迴去告訴你們家大人,都察院隨時恭候大駕。”


    他是按照貞景帝的手諭辦事,又有本家撐著腰,口出狂言一二也無可厚非。


    隻是這麽一出鬧下來,不少人聞見聲音鑽出來看,其中就有顧家小公子顧豫。


    他今年參與科舉,無非就是湊個熱鬧,沒想到能進前三百參與殿試。


    今日本來想等府上管事接他迴家吃頓好的,結果誤打誤撞瞧見這一出,真是行船偏遇頂頭風,不湊巧了。


    “丟人現眼,還不快滾迴去!”他連忙湊上去踹了那小廝一腳,又躬身衝方書遲行禮,“此人有眼無珠不識方大人,還望方大人海涵。”


    方書遲眨了眨眼,“喲,這不是斂雅。”


    顧豫突然冒出一股要倒大黴的感覺。


    “是我。”


    年少時誰都有過那麽幾個崇拜的同輩,而一眾世家子弟之中,年紀輕輕就才高八鬥,憑借科舉一戰成名,入職官場的方書遲,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京都世家子的崇拜對象。


    確實這四大家之間都是非敵非友的製衡關係,但這上一輩的恩恩怨怨跟小輩其實並不掛鉤。


    逢年過節大家念著禮數相互都會串走,長輩們勾心鬥角的時候,小輩們就自顧自聚在一起撒開了歡地玩兒,耍的痛快了還能冒出些不舍的真情,沒到懂事之前,各家一塊兒捏過泥巴的都是能穿一條褲子的兄友。


    方書遲不玩泥巴。


    他玩兒的玩意兒比那些世家子見過的東西稀罕的多。


    人家彈弓打鳥雀,他自己支個籮筐就能逮一群,人家學會了逮鳥雀,他已經開始養鳥鬥蛐蛐。


    人家投壺接飛花,他在京街集市上賣瓜,人家囊中沒銀子花,他靠賣瓜給小姑娘送花。


    到了上學的時候,他還次次都是第一,人家古詩才起步,他已經背完了全唐詩,時常因為課業太簡單,而溜去郊外抓山雞。


    他玩的太野太天性,沒半點世家子身上的拘束和架子,也不得不讓人歎服天資卓絕。


    顧念著他養的那些稀奇的鳥雀,沒有小輩不喜歡同他親近,更別說他還很大方,什麽都舍得送人。


    這樣一個什麽都會,還聰明的同輩,在天資的基本之上,是個人都會因為他身上的自由和野性生出豔羨。


    顧豫也不例外,懂事之後更甚。


    隻是這幾年,方書遲入了官場之後極少再在京都出風頭,平日裏規矩的不行。


    一言一行都印上了刻板,也不大與他們聚了,逢年過節寧願去住自己買的宅子,也不願同一群人在一起笑鬧,一年到頭難見到他一迴。


    仿佛隻是他的叛逆期過了,迴歸了本形。


    也不知曉他清不清楚,從前的他有多招同輩喜歡。


    “知曉我在貢院,怎麽沒來打招唿?”


    方書遲坐在禮部給貢士安排的廂房裏,抬著眼打量起四周擺設。


    裏頭條件自然比不上自己家裏,所幸茶具筆墨一應俱全,沒苛待習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池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池也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池也池並收藏池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