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四年(1416年)七月乙巳。


    北京,菜市口。


    太陽已經偏西,陽光不如正午時分那般明媚,但照在人身上依舊感覺很溫暖。


    天上沒有什麽雲彩,天空很藍、很純淨。


    抬頭望著天空,鄭海的心情卻不像天空那般明媚,不覺得陽光溫暖,反而感到有一絲寒意。


    “劉大人,今日午時已過,真的還要行刑嗎?”


    鄭海扭頭看向一旁坐著的左都禦史劉觀。


    他與劉觀監斬的犯人是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這是鄭海第二次監斬犯人。


    上一次,他監斬的重要犯人是大儒方孝孺,和這次一樣是最為殘忍的刑罰——磔(zhé)刑。


    “輔國公,這是陛下的旨意,我等遵令行事即可。”


    左都禦史劉觀不像鄭海這般情緒低落,反而是一臉興奮。


    他曾經嫉妒紀綱備受皇帝恩寵,也恨紀綱囂張跋扈。如今能夠監斬這個昔日的大權臣,劉觀自然很興奮。


    身旁的隨從王伍對鄭海低聲道:“大人,今天是好日子,斬殺紀綱這等奸佞,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萬一陛下一心軟,又不忍斬殺紀綱,那咱們可就……”


    “這位小兄弟說得沒錯!”劉觀接過王伍的話,“輔國公,還是盡早行刑的好!”


    鄭海沒有說話,心中並不認同王伍的說法。


    若皇帝陛下不想殺紀綱,那又有誰敢動手?


    若陛下真會心軟,那他就不是朱棣了。


    直到現在,鄭海都覺得這次扳倒紀綱有些魔幻。


    他大舅哥施濟孫在都察院大堂內對皇帝陛下說了些什麽,鄭海並不清楚。


    施濟孫原本是紀綱搬來的救兵,怎麽到最後反而促使皇帝下決心要處死紀綱,而且是立即執行呢?


    鄭海原本還很擔心,怕施濟孫亂說話,怕朱允炆的事情敗露,怕紀綱逆風翻盤……


    可沒想法到,事情竟會這麽發展。


    俗話說,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紀綱卻是搬來救兵,要了自己的命。


    “輔國公,事不宜遲,開始行刑吧。”左都禦史劉觀征詢鄭海的意見。


    迴過神,鄭海衝劉觀點頭。


    從桌上的竹筒裏抽出一支令簽,劉觀拿起朱筆,在令簽上用打了個紅叉,雙手遞給鄭海。


    “輔國公,令簽給您。”


    “劉大人,這令簽還是你發吧,”鄭海沒有接過令簽,“陛下隻是讓我來旁觀,您才是真正的監斬官。”


    聽鄭海這麽說,劉觀也不客氣,直接對台下的劊子手喝道:“吉時已到,行刑!”


    說罷,他直接丟出令簽。


    菜市口周邊很嘈雜,聚齊了很多圍觀群眾。當聽到監斬官發出行刑的命令,眾人都安靜下來,仿佛在期待著一場重大的表演一般。


    磔刑,類似淩遲,是一種古老的酷刑。


    據說,這種刑罰源自於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


    後來,它演變成一種酷刑,先割離骨肉,再斷四肢,最後再割斷咽喉。


    磔刑很殘忍,對犯人而言,它是一個極其漫長、極其痛苦的行刑過程。


    鋒利的小刀一刀一刀地割去骨頭上的皮肉,鮮血順著傷口淌下,最後整個鮮血淋漓。


    就算是再強悍的漢子也忍不住,痛得嗷嗷直叫,痛得昏迷,痛到麻木,最後失去知覺,甚至,疼死、嚇死……


    紀綱被堵著嘴巴,連咬舌自盡都做不到,劇痛的呻吟聲慘依舊不斷從行刑架上傳來。


    圍觀行刑的人們不斷發出各種議論聲,仿佛這不是殺人的行刑,而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鄭海一直覺得這種刑罰太血腥、太殘忍了,慘無人道,並不願監斬。


    還是一刀砍頭直接了當,這般行刑毫無人性可言。


    他能接受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就算將敵人砍成肉塊也可以接受,但他接受不了這種折磨人的酷刑。


    可朱棣偏偏就讓他來監斬,讓他旁觀。


    他覺得,皇帝是有意在敲打他,是變相的殺雞儆猴。


    因為朱棣竟讓他再次代理錦衣衛指揮使,讓代理錦衣衛指揮使監斬前任錦衣衛指揮使,由他不得不這麽想。


    紀綱以謀反罪行被處以磔刑,紀綱的家人無論老少都被發配邊疆。


    莊敬、李春、龐瑛被斬,紀綱的其餘黨羽,有的被發配邊疆,有的被革職。


    鄭海代理錦衣衛指揮使後,對錦衣衛又進行了一輪清洗。


    說實話,鄭海不想代理這個錦衣衛指揮使,但朱棣認為能統領錦衣衛的人非他莫屬,他無法拒絕。


    從明太祖朱元璋創立錦衣衛至今,錦衣衛的曆任指揮使幾乎都沒有一個善終的,這像是一個魔咒。


    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毛驤,胡惟庸案之後,被朱元璋當替罪羊處死;


    錦衣衛第二任指揮使——蔣瓛,藍玉案之後,同樣被朱元璋當替罪羊處死;


    錦衣衛第三任指揮使——宋忠,在靖難之役的懷來之戰中戰敗被殺;


    錦衣衛第五任指揮使——紀綱,剛剛被朱棣處以磔刑。


    唯一一個逃過錦衣衛指揮使魔咒的,是第四任指揮使鄭海。


    可如今,鄭海又重新當上了錦衣衛指揮使,雖然隻是名義上的代理,可似乎又被套進去了。


    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


    曆任錦衣衛指揮使的名字,為什麽都是兩個字,而且,都不能善終?


    鄭海越想越不對勁,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心。


    ……


    “陛下,您召微臣迴來,這是有什麽急事嗎?”


    久未現身的戶科都給事中胡濙(ying)出現在朱棣的書房裏。


    “源潔,這些年你在外奔波,辛苦你了,”朱棣命侍從給胡濙賜座,“朕叫你迴來是想問問你,那件事辦得怎麽樣了?”


    源潔是胡濙的字。


    從永樂五年(1407年)開始,朱棣命胡濙在到全國各地頒發禦製的書籍,稟以尋訪傳說中的仙人張邋遢為借口,暗中調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胡濙起身行禮道:“稟陛下,微臣有愧,微臣走南闖北,今已有十年,卻尚未尋得有關建文的有用線索……”


    “前幾日,南洋來的一位使者說,他今年在舊港遇到一人,麵貌有幾分似建文,你覺得這事可信否?”朱棣詢問胡濙的意見。


    胡濙有些詫異,想了想,迴答道:“陛下,既然南洋有消息,那無論消息是否屬實,臣以為都應派人去調查一番。”


    “嗯,朕亦有此意。”


    “陛下可是想命臣前往南洋調查?”胡濙躬身詢問。


    朱棣搖搖頭:“據鄭和所言,海上風浪大,多有危險,你從未出海遠洋,你去不合適。你還是替朕在天下各大州郡暗中尋訪,朕會安排其他人隨鄭和前往南洋。”


    聽朱棣這麽說,胡濙暗自鬆了一口氣。


    “胡濙,你說鄭海有沒有可能與建文有關係?”朱棣突然發問。


    胡濙瞪大雙眼,一臉驚訝。


    【注】


    《明史.成祖》:“(永樂)十四年……七月……乙巳,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有罪伏誅。”


    《明史.佞幸.紀綱》:“十四年七月,內侍仇紀綱者發其罪,命給事、禦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狀,即日磔(zhé)綱於市,家屬無少長者皆戍邊,列罪狀頒示天下。其黨敬、江、謙、(李)春、(龐)瑛等,誅遣有差。”


    《明史.列傳第五十七.胡濙》:“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


    (永樂)五年,遣(胡)濙頒禦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胡)濙以故在外最久,至(永樂)十四年乃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