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轉眼間又過了一年。


    鑒於西洋諸國使臣有不少人第一次到達大明,朱棣盛情款待各國使者,故意推遲了鄭和再下西洋的計劃。


    鄭和以及下西洋的官兵得以進行休整,同時,積極籌備下一次下西洋。


    聽了鄭和有關在印度洋遭遇颶風的故事,朱棣同意鄭和在京師南京修建天妃宮,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臨應弘仁普濟天妃”,並親自撰寫天妃宮的碑文。


    此時,鄭海與鄭和都還在北京。


    從鄭和手裏拿過皇帝撰寫的碑文,假扮成暹羅使者的鄭海認真閱讀起來。


    他快速瀏覽碑文稿,隻見文稿曰:


    “仰維皇考太祖高皇帝,肇域四海……


    “朕承鴻基,勉紹先誌,罔敢惑怠,撫輯內外……


    “恆遣使敷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義,變其夷習,其初使者涉海洋,經浩渺,颶風黑雨……


    “乃有神人飄飄雲際,隱顯揮霍,下上左右,乍有忽無,以妥以侑。旋有紅光,如日煜煜流動,飛來舟中……鹹曰:此天妃神顯靈,應默加佑相……”


    碑文稿末尾,寫的落款日期是永樂十四年(1416年)四月初六。。


    石碑文稿全文共計699字,記載的是有關下西洋使團在海上遭遇颶風得到天妃庇佑的故事,並陳述建造天妃宮的原因與目的。


    不得不說朱棣的文采遠勝鄭海,和朱棣比起來,鄭海更像一個粗鄙的武夫。


    當初在印度洋遭遇颶風時,鄭海的一番騷操作竟被鄭和與船隊的水手們描繪成了天妃顯靈,而且,朱棣也深信不疑。


    或許,所謂的神話傳說,就是類似這種以訛傳訛的迷信中締造出來的。


    不管鄭海怎麽想,當初鄭和在颶風中的誓言是兌現了;


    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天妃廟肯定會建起了;


    有了信仰,使團船隊的水手們再出海遠洋就更有信心了。


    這一切都是好的。


    “小海,你不是要對付紀綱嗎?你怎麽還沒有聯係昌盛?”鄭和打斷了鄭海的思緒。


    來北京快半年時間了,鄭海卻遲遲沒有聯係太監昌盛,絲毫沒有要對付紀綱的跡象。


    這令鄭和有些著急。


    皇帝命鄭和積極籌備第五次下西洋,最遲到今年冬天,當冬季風到來的時候,使團將與西洋諸國使者一同南下,到時再想對付紀綱就來不及了。


    鄭海輕輕搖頭:“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對付紀綱這種位高權重的奸佞,必須一招製敵、一擊斃命,否則,必將後患無窮。”


    鄭和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可他還是替鄭海著急:“小海,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古語曰:‘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鄭海交還石碑文稿,對鄭和微笑著解釋道:“當紀綱最猖狂、最得意、最放鬆警惕的時候,就是我們出手消滅他的時候。眼下時機未到,咱們慢慢等著,不急。”


    說罷,鄭海雙手合十,對鄭和行了一個佛禮。


    他現在扮的是暹羅國的使者,暹羅國尊崇佛教,持佛禮,所以,他行完佛禮才退出鄭和的房間。


    與此同時,禮部尚書呂震走進皇帝的書房,單獨奏事。


    呂震躬身行禮道:“陛下,今天下太平,四方來朝,實乃千秋盛世。臣請陛下移駕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告慰天地,福佑萬民!”


    朱棣淡淡一笑,迴複道:“如今天下雖無禍事,但各地多有水旱災害……


    “僅去年十二月,就有順天、蘇州、鳳陽、浙江、湖廣、山東等州縣鬧水災,水毀良田無數;


    “今年正月,又報北京、河南、山東三地鬧饑荒,呂尚書怎敢說天下太平?!”


    朱棣的這一番質問令禮部尚書呂震有些尷尬,但他依舊厚著臉皮道:“此乃天災,非人力所為也。陛下乃天子,上天承命,亦應奏稟蒼天。曆代聖主於泰山封禪,亦是向蒼天禱告,以佑萬民,陛下不妨遵循古製……”


    “朕遍覽《六經》,並不見封禪之文。既然古人無封禪之事,那朕亦覺得,是否封禪並無意義。”


    朱棣一口迴絕,沒有聽信禮部尚書呂震的建議。


    近幾個月來,禮部一直被輔國公的喪禮所折磨。


    皇帝陛下要求禮部盡快辦理輔國公的喪禮,錦衣衛卻無法找到輔國公的屍骸,見不到屍骸,鄭海又不同意舉辦喪禮。禮部就這麽被吊著,呂震這個禮部尚書很難做。


    他想勸皇上去泰山封禪,以便轉移朝中的注意力,不再糾纏於輔國公的喪禮。


    可他的願望還是落空了。


    見呂震怏怏不樂,朱棣放下手中的折子:“下個月五月初五,你們禮部好好準備一下,朕要親自主持端午射柳儀式。”


    聽皇帝這麽說,呂震為之一振,連忙應了聲“是”,匆匆退出房間。


    “殿下,您為何要令軍中上下勤練射箭?”


    親軍指揮薛祿站在皇太孫朱瞻基身側,恭敬地詢問。


    朱瞻基左手持長弓,右手持羽箭搭弦,瞄準五十步開外的一根紅繩,拉弓如滿月。


    嗡的一聲,弓弦響動。


    羽箭射向箭靶上的那根紅繩,一閃而逝。


    嘭!


    羽箭紮在箭靶上,箭身依舊輕微顫動。


    半截紅色從箭靶上緩緩飄落,最終落到地麵。


    “好箭術!”薛祿不禁叫好。


    朱瞻基嘴角一咧,將手中的長弓遞給身旁的太監昌盛,衝薛祿笑道:“薛將軍,每年端午都將舉行射柳活動,而今年皇爺爺親自主持,這可是我們府前親軍露臉的好機會!”


    “殿下是想讓新軍拔得頭籌?”


    “沒錯!”朱瞻基意氣風發,身上散發出一股昂揚的鬥誌,“我要讓皇爺爺對新軍刮目相看!”


    薛祿雙手抱拳,一臉崇敬:“末將遵命!”


    “昌盛,牽我的馬來!”


    “殿下,是要練習射柳嗎?”


    朱瞻基微微點頭。


    太監昌盛一邊吩咐手下把皇太孫的坐騎牽過來,一邊小心伺候:“殿下,柳枝已經備好,奴婢給您換了平頭簇。”


    朱瞻基係好箭囊,再次抓起硬弓,一步跨上坐騎,調轉馬頭,便徑直跑向校武場的另一頭。


    一陣“噠噠噠”的馬蹄聲響起,朱瞻基策馬疾馳。


    張弓、射箭,一氣嗬成。


    一根箭矢命中柳枝。


    側身,張弓,又射,又中一根柳枝。


    反身、張弓、又射,再中!


    三支平頭簇斬斷三根柳枝!


    薛祿兩眼放光,自言自語道:“紀綱,這下你有麻煩了。”


    【注】


    《明史.成祖》:“十四年……夏四月壬申,禮部尚書呂震請封禪。


    帝曰:‘今天下歲無事,四方多水旱疾疫,安能自謂太平。且《六經》無封禪之文,事不師古,甚無謂也。’不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