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勿用,亢龍有悔。”
店鋪中的老板跟鄭海對了一句暗語。
盯著鄭海,他一臉欣喜:“你是鄭海!你等一下,我這就去找應文。”
店老板離開店鋪,出去尋人。
站在店中等候,像一名顧客一樣,鄭海在店中四處打量著貨架上的各式物品。
這是一間雜貨店,主要的貨物是瓜果蔬菜、糧食與香料。
糧食是粟麥、黑豆一類,水果比較豐富,有西瓜、甜瓜、萬年棗、石榴、大梨子等。
在店鋪裏瞎轉了一炷香的時間,店鋪老板從裏間走出來,領鄭海進入後院的一間房子。
鄭海走進房間,看見房中一位身穿阿拉伯白色長袍的纏頭中年男子正靜靜地望向門口。
兩人互相凝視,一切盡在不言中,仿佛迴到了當初初次見麵的場景。
那時,鄭海還是一個小小的侍衛,而這個身穿白色長袍的中年男子還是一個白皙的少年。
如今,鄭海成了大明的使者,而當年那個少年已經染上歲月的滄桑,皮膚不再白皙,而是成熟小麥的土黃色。
“鄭海,你終於來了!”那長袍男子激動地衝上來,抱住鄭海。
在與大明遠隔千裏的天方,遇到了故人,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鄭海也心情激動,卻不知該說些什麽,也不知道該怎麽稱唿眼前的這位曾經的大明皇帝。
是稱唿為“陛下”,還是稱作“洪允”,亦或是“應文”?
鄭海腦海裏有些淩亂,心情有些複雜。
是他與師父道衍出於私心策劃了皇帝朱允炆的出逃,是他讓朱允炆流浪海外,隱姓埋名……
他不知道,這件事是對還是錯,他對朱允炆有些愧疚。
猶豫了好久,始終不知道如何稱唿朱允炆,鄭海隻好跳過稱唿,直接問候:“你過得怎麽樣?”
“我過得很好,”朱允炆輕輕擦拭眼角的淚水,與鄭海分開,“你是要帶我迴大明嗎?”
鄭海搖搖頭。
此行確實是遵照朱棣的命令前來尋找朱允炆,但他怎麽可能這麽做呢?
捉了朱允炆,那他就暴露了。
他是來通知朱允炆進行轉移的。
這一次,鄭和船隊已經打通了前往西亞與非洲的航路,那麽,下一次再下西洋,鄭和船隊的其他人就能夠抵達天方國。
“洪允,我確實是奉當今陛下之命前來打探你的消息,”鄭海打量朱允炆,“不過,你是我的朋友,我怎麽可能讓他們把你捉住呢?”
朱允炆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也有些欣慰。
在異國他鄉流浪,他很思念大明,有時他甚至想著就算是被抓迴大明也是好的,以免客死他鄉。
得知鄭海不是來帶他迴大明,朱允炆有些失望。
但聽到鄭海稱唿他為“洪允”,他又有些高興。
想當初,他與鄭海初次見麵,“洪允”就是他的代稱。
那時候,他與鄭海、徐妙錦一起吃喝,像朋友一般,是一段美妙的記憶。
“鄭海,有生之年,我還能迴去嗎?”朱允炆盯著鄭海,淚水在眼睛裏打轉。
不忍看朱允炆傷心、流淚,鄭海點頭:“能。”
“真的嗎?”
“真的。”
“那我什麽時候能迴去?”朱允炆急切地問。
鄭海再次看向朱允炆:“現在還不能,要等……”
“等多久?”朱允炆滿眼期待。
有些話,鄭海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跟朱允炆說。
朱棣不死,他朱允炆肯定不能返迴大明,否則,那就是自投羅網。
鄭海長長地唿了一口氣:“再等十幾年吧。”
“好,我等。”朱允炆竟露出笑容,像個收到禮物的小孩子,眼睛發亮,充滿憧憬。
朱允炆招唿鄭海坐下,抓一把萬年棗,放入鄭海手中。
萬年棗,即椰棗,糖度高,是阿拉伯一帶常見的水果與糧食。
在幾千年前,阿拉伯一帶就已經種植椰棗樹。
吃著甜甜的萬年棗,鄭海向朱允炆講述此行的目的。
他希望朱允炆明年隨著阿拉伯商船前往古裏國,經古裏國再跟隨其他商船返迴南洋的舊港。
留在天方國已經很難躲避大明的搜尋,鄭海希望朱允炆前往舊港,跟著狄雲南下澳洲。
“澳洲?那是什麽地方?我怎麽沒聽說過?”朱允炆十分好奇。
這些年來,他從南洋漂洋過海來到天方國,聽各國商人講述了許多奇聞異事。
他知道,在天方的南邊有一塊大陸,那是鄭海嘴裏的“非洲”。
可他從來沒聽說過鄭海描述的“澳洲”,西洋各國的商人從沒有提起過這片神奇的大陸。
在途徑西洋各國時,朱允炆見過各種奇特的動物。
比如,威風的獅子,長著大長腿與長脖子的麒麟,在沙漠裏奔跑的鴕雞,還有長相奇特的草上飛。
可他從來沒見過鄭海嘴中的“袋鼠”、“鴨嘴獸”等奇特動物。
“那是一片還未被人發現的大陸,那裏有許多奇珍異獸,比你見過的麒麟、鴕雞更奇特!”鄭海大力向朱允炆推薦澳洲,鼓勵他跟著狄雲去探險。
朱允炆一臉期待:“真有這麽奇特的異獸?”
“那是自然!我從不騙人,不信,到時你可以問問狄雲。”
說服了朱允炆,鄭海給他一枚蛟龍衛的令牌,叫他到古裏國找接應的人。
此時,大明皇帝朱棣結束北征,率領大軍班師迴朝。
七月二十八日,朱棣率領北伐大軍進駐沙河,太子朱高熾派遣的使者迎接。
八月一日,朱棣帶領皇太孫朱瞻基等人返迴北京。
在朱棣抵達北京前的幾天,一隻信鴿飛進了北京的錦衣衛衙門。
從信鴿腳上取下密信,一名錦衣衛帶著密信走進指揮使紀綱的房間。
“大人,這是漢王的密信。”鎮撫使龐瑛展開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一行小字。
“漢王的密信?”紀綱瞥一眼龐瑛,嘴角微翹,“他說了什麽?”
“大人,漢王希望您幫他攔阻太子接駕的人,他好在陛下麵前打壓太子。”
“漢王真是廢物,北征這麽好的機會都沒能做掉皇太孫,”紀綱輕輕搖頭,“這迴他是急了,想借此法廢掉太子,隻怕沒那麽容易。”
“那大人,咱們要不要……”
“就按他的意思去做。”
“大人,您不是說,漢王的作法不容易成功嗎?”
紀綱淺笑:“能不能廢掉太子,那要看漢王的本事,不過,就算成不了,那我們也可以剪除太子的羽翼。”
龐瑛點點頭。
紀綱又笑了笑:“不管怎麽說,漢王與太子爭鬥,這對我們總是一件好事。你覺得,陛下會信誰?”
店鋪中的老板跟鄭海對了一句暗語。
盯著鄭海,他一臉欣喜:“你是鄭海!你等一下,我這就去找應文。”
店老板離開店鋪,出去尋人。
站在店中等候,像一名顧客一樣,鄭海在店中四處打量著貨架上的各式物品。
這是一間雜貨店,主要的貨物是瓜果蔬菜、糧食與香料。
糧食是粟麥、黑豆一類,水果比較豐富,有西瓜、甜瓜、萬年棗、石榴、大梨子等。
在店鋪裏瞎轉了一炷香的時間,店鋪老板從裏間走出來,領鄭海進入後院的一間房子。
鄭海走進房間,看見房中一位身穿阿拉伯白色長袍的纏頭中年男子正靜靜地望向門口。
兩人互相凝視,一切盡在不言中,仿佛迴到了當初初次見麵的場景。
那時,鄭海還是一個小小的侍衛,而這個身穿白色長袍的中年男子還是一個白皙的少年。
如今,鄭海成了大明的使者,而當年那個少年已經染上歲月的滄桑,皮膚不再白皙,而是成熟小麥的土黃色。
“鄭海,你終於來了!”那長袍男子激動地衝上來,抱住鄭海。
在與大明遠隔千裏的天方,遇到了故人,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鄭海也心情激動,卻不知該說些什麽,也不知道該怎麽稱唿眼前的這位曾經的大明皇帝。
是稱唿為“陛下”,還是稱作“洪允”,亦或是“應文”?
鄭海腦海裏有些淩亂,心情有些複雜。
是他與師父道衍出於私心策劃了皇帝朱允炆的出逃,是他讓朱允炆流浪海外,隱姓埋名……
他不知道,這件事是對還是錯,他對朱允炆有些愧疚。
猶豫了好久,始終不知道如何稱唿朱允炆,鄭海隻好跳過稱唿,直接問候:“你過得怎麽樣?”
“我過得很好,”朱允炆輕輕擦拭眼角的淚水,與鄭海分開,“你是要帶我迴大明嗎?”
鄭海搖搖頭。
此行確實是遵照朱棣的命令前來尋找朱允炆,但他怎麽可能這麽做呢?
捉了朱允炆,那他就暴露了。
他是來通知朱允炆進行轉移的。
這一次,鄭和船隊已經打通了前往西亞與非洲的航路,那麽,下一次再下西洋,鄭和船隊的其他人就能夠抵達天方國。
“洪允,我確實是奉當今陛下之命前來打探你的消息,”鄭海打量朱允炆,“不過,你是我的朋友,我怎麽可能讓他們把你捉住呢?”
朱允炆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也有些欣慰。
在異國他鄉流浪,他很思念大明,有時他甚至想著就算是被抓迴大明也是好的,以免客死他鄉。
得知鄭海不是來帶他迴大明,朱允炆有些失望。
但聽到鄭海稱唿他為“洪允”,他又有些高興。
想當初,他與鄭海初次見麵,“洪允”就是他的代稱。
那時候,他與鄭海、徐妙錦一起吃喝,像朋友一般,是一段美妙的記憶。
“鄭海,有生之年,我還能迴去嗎?”朱允炆盯著鄭海,淚水在眼睛裏打轉。
不忍看朱允炆傷心、流淚,鄭海點頭:“能。”
“真的嗎?”
“真的。”
“那我什麽時候能迴去?”朱允炆急切地問。
鄭海再次看向朱允炆:“現在還不能,要等……”
“等多久?”朱允炆滿眼期待。
有些話,鄭海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跟朱允炆說。
朱棣不死,他朱允炆肯定不能返迴大明,否則,那就是自投羅網。
鄭海長長地唿了一口氣:“再等十幾年吧。”
“好,我等。”朱允炆竟露出笑容,像個收到禮物的小孩子,眼睛發亮,充滿憧憬。
朱允炆招唿鄭海坐下,抓一把萬年棗,放入鄭海手中。
萬年棗,即椰棗,糖度高,是阿拉伯一帶常見的水果與糧食。
在幾千年前,阿拉伯一帶就已經種植椰棗樹。
吃著甜甜的萬年棗,鄭海向朱允炆講述此行的目的。
他希望朱允炆明年隨著阿拉伯商船前往古裏國,經古裏國再跟隨其他商船返迴南洋的舊港。
留在天方國已經很難躲避大明的搜尋,鄭海希望朱允炆前往舊港,跟著狄雲南下澳洲。
“澳洲?那是什麽地方?我怎麽沒聽說過?”朱允炆十分好奇。
這些年來,他從南洋漂洋過海來到天方國,聽各國商人講述了許多奇聞異事。
他知道,在天方的南邊有一塊大陸,那是鄭海嘴裏的“非洲”。
可他從來沒聽說過鄭海描述的“澳洲”,西洋各國的商人從沒有提起過這片神奇的大陸。
在途徑西洋各國時,朱允炆見過各種奇特的動物。
比如,威風的獅子,長著大長腿與長脖子的麒麟,在沙漠裏奔跑的鴕雞,還有長相奇特的草上飛。
可他從來沒見過鄭海嘴中的“袋鼠”、“鴨嘴獸”等奇特動物。
“那是一片還未被人發現的大陸,那裏有許多奇珍異獸,比你見過的麒麟、鴕雞更奇特!”鄭海大力向朱允炆推薦澳洲,鼓勵他跟著狄雲去探險。
朱允炆一臉期待:“真有這麽奇特的異獸?”
“那是自然!我從不騙人,不信,到時你可以問問狄雲。”
說服了朱允炆,鄭海給他一枚蛟龍衛的令牌,叫他到古裏國找接應的人。
此時,大明皇帝朱棣結束北征,率領大軍班師迴朝。
七月二十八日,朱棣率領北伐大軍進駐沙河,太子朱高熾派遣的使者迎接。
八月一日,朱棣帶領皇太孫朱瞻基等人返迴北京。
在朱棣抵達北京前的幾天,一隻信鴿飛進了北京的錦衣衛衙門。
從信鴿腳上取下密信,一名錦衣衛帶著密信走進指揮使紀綱的房間。
“大人,這是漢王的密信。”鎮撫使龐瑛展開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一行小字。
“漢王的密信?”紀綱瞥一眼龐瑛,嘴角微翹,“他說了什麽?”
“大人,漢王希望您幫他攔阻太子接駕的人,他好在陛下麵前打壓太子。”
“漢王真是廢物,北征這麽好的機會都沒能做掉皇太孫,”紀綱輕輕搖頭,“這迴他是急了,想借此法廢掉太子,隻怕沒那麽容易。”
“那大人,咱們要不要……”
“就按他的意思去做。”
“大人,您不是說,漢王的作法不容易成功嗎?”
紀綱淺笑:“能不能廢掉太子,那要看漢王的本事,不過,就算成不了,那我們也可以剪除太子的羽翼。”
龐瑛點點頭。
紀綱又笑了笑:“不管怎麽說,漢王與太子爭鬥,這對我們總是一件好事。你覺得,陛下會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