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天妃顯靈的消息不僅在帥船上傳開了,還在鄭和船隊中傳播開了。


    一盞紅色的桅杆燈,不僅船隊中的其他船隻指明了航行方向,還鼓舞了整支船隊的士氣。


    在天妃顯靈的鼓舞下,鄭和船隊的官兵振奮精神,重新煥發鬥誌。


    清晨時分,颶風帶來的狂風巨浪漸漸停息。


    暗黑的雲牆已經崩塌,東方的水平線上,一輪紅日緩緩露出腦袋。


    海麵上,波光粼粼。


    一艘艘巨大的木船,重新升起風帆。


    鄭和傳令各船檢查和修補船隻,尋找和打撈落水人員,船隊重新調整隊形。


    “大帥,我率領部分船隻,順著洋流去找一找落水的水手,你與王正使先前往忽魯謨斯吧。”鄭海主動向鄭和提出兵分兩路的建議。


    看向一旁的正使王景弘,鄭和詢問道:“景弘,你覺得如何?”


    王景弘抱拳道:“我同意派人去尋找落水之人,隻不過,輔國公沒必要親自前去吧?不如這樣,派一名指揮使去吧。”


    這一次航行遭遇颶風,船隊中的其他副使一個個都嚇破了膽,得王景弘也被嚇得不輕。


    在遭遇颶風時,隻有鄭海保持鎮定,堅持指揮並鼓勵眾人。


    比起其他的船隊副使,王景弘更信任鄭海。他覺得有鄭海在身旁,那就多了一道護身符,因此,並不想與鄭海分開。


    “除了尋找落水者,我還要開辟前往祖法兒的航線,”鄭海對王景弘微笑道,“所以,隻能由我親自前去。”


    鄭和輕輕點頭,看向王景弘。


    輕歎一聲,王景弘有些不舍道:“輔國公,既然如此,那請您多保重。”


    鄭海笑著衝王景弘點頭,開始挑選跟他一同出發的隨行人員。


    “輔國公,我跟你去,”通事馬歡毛遂自薦,“資料裏說,祖法兒那兒的人說的是迴迴語,我當你的翻譯。”


    “好!你跟著我。”鄭海沒有拒絕馬歡的請求。


    除了馬歡,鄭海還帶上太監洪保、通事哈三等人。


    鄭海率領一支分船隊順著洋流一路搜索落水人員,開辟前往祖法兒的航線。


    祖法兒,或譯為“佐法兒”,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岸(今屬阿曼。)


    而鄭和與王景弘等率領主力船隊沿著前一次王景弘開辟的航線,前往忽魯謨斯。


    忽魯謨斯(即霍樂木茲),位於霍爾木茲島北岸,緊鄰霍爾木茲海峽(今屬伊朗),是西洋的一個大國。


    正當鄭和船隊駛向忽魯謨斯之時,大明皇帝朱棣正率領五萬大軍(號稱五十萬),深入草原,征討瓦剌馬哈木。


    朱棣率領的大軍,兵分六路:


    安遠侯柳升率領大營;


    武安侯鄭亨率領中軍;


    寧陽侯陳懋(mào )率領左哨;


    豐城侯李彬率領右哨;


    成山侯王通率領左掖(yè);


    都督譚青率領右掖。


    朱棣命都督劉江、朱榮率領前鋒,為大軍開道、偵察敵情。


    永樂十二年(1414年)六月初三,劉江與朱榮率領的前鋒抵達雙泉海(又名“撒裏怯兒”)附近,與一支約千餘人的瓦剌軍隊遭遇。


    劉江率大明前鋒擊潰了馬哈木的這支軍隊,抓了一些俘虜。


    “你們瓦剌的大軍在哪裏駐紮?”朱棣審問被俘的瓦剌軍頭目。


    俘虜迴答:“稟陛下,我們的大軍駐紮在烏拉巴托。”


    朱棣盯著俘虜,又問:“你們的大汗馬哈木在哪裏?”


    “我們大汗去了太平部,至今未歸。”俘虜迴答。


    瓦剌是一個蒙古遊牧部落,位於韃靼西麵。瓦剌部落有三支力量,他們的頭目分別為馬哈木、太平、巴禿孛羅。


    上一次北征漠北時,朱棣打敗韃靼本雅失裏與阿魯台的軍隊。本雅失裏向西逃入瓦剌,阿魯台則率軍東歸,依附大明。


    永樂十年(1412年),瓦剌馬哈木殺死了本雅失裏,並以此向大明朝廷邀賞,請求大明供給兵器。


    朱棣自然不可能資助敵人,沒有答應馬哈木的要求,隻是隨便獎賞了馬哈木的使者就打發迴去了。


    沒想到,去年,即永樂十一年,馬哈木扣留了大明派去瓦剌的使者,還向大明提要求,說甘肅、寧夏一帶歸附大明的韃靼是瓦剌的親屬,請大明朝廷將這部分人歸還給瓦剌。


    當時,朱棣就發怒了,派太監海童去譴責瓦剌。


    去年冬天,馬哈木以進攻韃靼阿魯台部的名義出兵,越過飲馬河,竟悍然侵犯大明的邊境。


    朱棣為此大怒,決定親征瓦剌。


    朱棣又問:“那你們是從哪裏來的?”


    “稟陛下,我們是從百餘裏外的忽蘭忽失溫過來。”


    “那裏還有別的軍隊嗎?”


    “稟陛下,除了我們這支小隊,再無其他軍隊。”


    審問完瓦剌俘虜,朱棣命人將俘虜帶下去。


    “瞻基,你認為他們的話可信嗎?”朱棣單獨詢問帳中的皇太孫朱瞻基。


    此次朱棣親征瓦剌,除了要教訓一下蠻橫的瓦剌,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帶著皇太孫朱瞻基體驗一下征戰。


    與太子朱高熾臃腫的身體不同,皇太孫朱瞻基生得英俊魁梧,頗有朱棣年輕時的風範。


    年約十六歲的朱瞻基已經英姿勃勃,操練軍隊也得心應手,唯一缺的就是實戰經驗。


    此行,朱棣將他帶著身邊,就是為了親自傳授他真正地戰場指揮作戰。


    朱瞻基毫不露怯,站起身,抱拳迴答:“稟皇爺爺,孫兒覺得,他們的話不可信。”


    朱棣輕輕點頭:“嗯,還不錯。俘虜的話不可輕易相信,要有自己的判斷,否則,中了敵人的圈套,那就危險了。”


    有些話,朱棣沒有直接說出來。上一次他的手下大將丘福就是因為輕信韃靼俘虜的話,這才導致大明軍隊全軍覆沒。


    “皇爺爺,那您為何還命都督劉江前往忽蘭忽失溫一帶偵察?”朱瞻基小心詢問。


    朱棣欣慰地笑了笑:“正因為朕不完全相信俘虜的話,這才命劉江派人去偵察。真懷疑,馬哈木的主力就在這附近,而且,可能就在忽蘭忽失溫一帶。”


    剛說完,都督劉江就走進大帳,向朱棣行禮,稟告道:“稟陛下,據斥候來報,忽蘭忽失溫一帶發現瓦剌大軍,極有可能是主力。”


    “瞻基,你看!朕怎麽說來著,真是被朕猜中了。”朱棣一臉笑容。


    朱瞻基一臉佩服,請教道:“那皇爺爺,咱們該怎麽辦?”


    朱棣一揮袖子,看向劉江:“吩咐下去,咱們去忽蘭忽失溫。”


    都督劉江應了一聲是,退出大帳。


    “皇爺爺,馬哈木埋伏在忽蘭忽失溫,咱們這樣去,不怕中了他們的埋伏嗎?”朱瞻基有些困惑。


    朱棣一臉認真,雙眼炯炯有神,看向朱瞻基:“朕知道,馬哈木就是想把朕引誘到他們的伏擊圈裏去。不過,朕不怕他,朕要將計就計,看他有啥本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