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轟隆!
鄭和使團的戰船兩聲炮聲響起,黑色的硝煙從船體的炮射孔中冒出。
數秒鍾後,遠處的兩艘錫蘭山國的小帆船中彈,木屑飛濺,木板被徹底洞穿。
在單筒望遠鏡中,鄭和甚至能看到小帆船上錫蘭山國的士兵在搶修受損的戰船。
然而,海水從漏洞處迅速湧入,錫蘭山根本來不及搶修。
在風浪中,兩艘衝鋒在前的錫蘭山國帆船逐漸下沉。
最終,錫蘭山國的士兵被迫棄船,那兩艘木帆船最終沉入海底。
追擊鄭和使團船隊的帆船多是一些漁民打漁用的小漁船。
船雖小,但數量極多。
見到衝著最前麵的兩隻船被鄭和使團的船隊打沉,這些小漁船稍微停滯了一下,又再一次向鄭和船隊逼近。
似乎是被鄭和使團的火炮給嚇到了,錫蘭山國的船隻不敢太貼近鄭和船隊,但始終尾隨其後。
鄭和使團的船隊偶爾會派出戰船驅除靠近的錫蘭山國船隻,但他們沒有再開炮。
錫蘭山國的船隻像狗皮膏藥一樣,粘著鄭和使團的船隊,一直不遠不近地跟隨著。
在錫蘭山國的沿海,鄭和船隊沒有機會靠岸停泊與補給,隻能在遠離海岸的島礁靠泊。
在一次錫蘭山國戰船的偷襲中,鄭和使團的一艘運糧船倉促起錨,意外撞上礁石,進水沉沒。
“正使大人,快下決斷吧!我們不能再這樣跟他們耗下去了!”
“請大人處死錫蘭山國王,為我們死去的兄弟報仇!”
“對!報仇!殺了錫蘭山國王,大不了,我們跟他們拚了!”
使團船隊各艘戰船負責作戰指揮的指揮使們集聚鄭和的寶船,他們紛紛請求處死錫蘭山國王。
“殺不得,殺不得!各位將軍請息怒!”隨船的禮部官員急忙勸說。
“怎麽殺不得?!”一名指揮使大聲嚷嚷道,“他想要謀害大明使臣,光這一條就該殺!更何況,他使我大明損失上千名將士,殺人償命,罪有應得……”
“殺不得,殺不得!”禮部官員再次勸說道,“他可是錫蘭山國的國王,我們怎麽能私自處置一國的國王呢……”
“國王又怎樣?國王也是人,他既然敢襲擊我們大明使團,那他就是我們大明的敵人。敵人怎麽殺不得?”
禮部的官員見各位指揮使都是一臉火氣,隻能搬出大明皇帝:“各位將軍,國有國法,即便要處置錫蘭山國王,那也應該由陛下來決定。”
“陛下?”
各船指揮使輕聲嘀咕,互相看了看對方,都不敢多言。
沉默了一會兒,又有一名指揮使站出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陛下遠隔萬裏,等陛下知悉此事,隻怕已是一年以後……”
“陛下不在這裏,可不是還有陛下的全權使臣在嗎?”
聽到鄭海的聲音,眾指揮使紛紛迴頭看向艙門門口。
鄭海的臉色有些蒼白,兩隻手分別搭在何義宗與彭以勝的肩膀上。
在兩人的攙扶下,他慢慢走進艙中,額頭上掛著汗珠,顯然是不小心拉扯到了身上的傷口。
“鄭副使,您也是武將出身,難道您也不願為戰死的弟兄們報仇嗎?”有指揮使先聲奪人。
他們知道鄭海與鄭和是結拜兄弟,知道鄭海肯定站在鄭和一邊。因此,他們先聲奪人,在道義上占據製高點,以武將的出身迫使鄭海為己方站隊。
“誰不想報仇?”
瞪了那指揮使一眼,鄭海雙手使勁按住何義宗與彭以勝的雙肩,抬腿就是一腳。
那指揮使全無防備,被鄭海一腳踹翻。躺在地板上,捂著肚子,他卻不敢吭聲。
“你他娘的!說老子不想報仇?
“老子差點就戰死了,你說,老子不想為死去的弟兄報仇?!”
鄭海橫眉怒目,怒視地上躺著的指揮使。
眾人的議論聲戛然而止,船艙中悄無聲息。
鬆開何義宗與彭以勝的雙肩,鄭海沒有再要他們攙扶。
彭以勝有些不放心:“大人,您的身子……”
“放心!屁大點傷,死不了!”不顧彭以勝的勸阻,鄭海獨自站立,氣勢逼人。
紅著眼睛,鄭海掃視著船艙中的各個指揮使。
一眾指揮使都不敢跟鄭海對視,紛紛避開鄭海的眼睛,垂下頭。
“你們知不知道?我率領的一千餘將士,就迴來了……幾十人……
“隻剩……幾十人……就幾十人啊!
“你們知道,為什麽嗎?”
鄭海淚流滿麵,哽咽得說不出話。
“你們和我,能夠站在這裏,那是死去的將士們用他們的命換來的……
“你們——知不知道?!”
聽著鄭海的哭訴,一旁的何義宗與彭以勝已經雙眼通紅,淚水不知地往下流淌。
船艙中的文武官吏都低下腦袋,不少人眼中也是熱淚盈眶。
站在船艙中的人,除了鄭海、何義宗、彭以勝等幾人,其餘所有人都是跟著鄭和率先返迴使團船隊的。
是鄭海帶領這一千餘將士,吸引了錫蘭山國軍隊,掩護了他們撤離。
正如鄭海所說,是那些戰死的一千餘將士救了這裏所有的人。
“那輔國公的意思,是同意我們處死錫蘭山國王了?”有指揮使低聲詢問。
“殺錫蘭山國王,就能報仇嗎?
“殺了他,死去的弟兄們就能迴來嗎?
“殺了他,就能擺脫眼前的困境嗎?”
鄭海一連三問,問得眾人鴉雀無聲。
正當眾指揮使疑惑時,鄭海又道:“要殺錫蘭山國王,在城牆上我就動手了。這蠢貨竟敢向他們的軍隊下達攻擊我們使團,那時我就該直接砍了他……”
聽鄭海這麽一說,眾人齊點頭。
“可殺了他有用嗎?”鄭海話音一轉,反問了一句。
眾文武官員再次心生疑惑,不清楚鄭海到底是同不同意處死錫蘭山國王。
“那時,殺了他,除了能出口惡氣,什麽問題都解決不了。
“錫蘭山國軍隊不會停止進攻,我們一樣是被敵軍包圍,一樣無法脫身……”
聽鄭海這麽一分析,眾將領都點頭同意。
“那麽,如今殺了他,又有什麽意義呢?”鄭海再次掃了一眼船艙中的一眾指揮使,“殺了他,能擺脫追兵嗎?能夠解決補給問題嗎?”
眾指揮使這是明白,鄭海並不同意處死錫蘭山國國王。不少人心中依舊有些不快。
“那依輔國公的意思,你是要放了錫蘭山國國王?”有指揮使再次煽風點火。
鄭海冷冷一笑:“你覺得,我會放了一個殺害我弟兄,還差點害死我的仇人?”
那名指揮使連忙抱拳,口服心不服道:“請輔國公恕罪,屬下別無他意,就想問問,國公會如何處置這錫蘭山國王?”
“本國公同意禮部的意見,國有國法。怎麽處置錫蘭山國王王,這個本國公說了不算,要由陛下聖裁。”
有指揮使輕蔑一笑:“這不是又繞迴來了嗎?陛下遠在大明,又如何能夠做出裁決?”
一直保持沉默的正使鄭和突然插話道:“那就將他押迴大明,交由陛下聖裁。”
“可正使大人,我們不是要西行,與王副使匯合嗎?難道要將錫蘭山國王一直帶著……”
“不!”鄭和打算了指揮使的話,“我們不再西行,而是即刻押送錫蘭山國王及其王室返迴大明……”
“正使大人,我們的使命不是要前往忽魯謨斯嗎?”這迴是禮部的官員打斷了鄭和。
“陛下聖諭,鄭和有便宜行事之權,諸位大人,是想叫鄭和請出陛下賜予的寶刀嗎?”
鄭和不怒自威,平靜地望了一眼插話的那位禮部官員。
禮部官員連忙跪下行禮道:“臣不敢,臣謹遵聖使命令。”
鄭和神色威嚴,扭頭看向另一邊的武將:“你們呢?”
一眾指揮使齊刷刷單膝跪地行禮道:“末將謹遵聖使命令。”
鄭和不動如山,大聲宣布道:“傳本使命令,調轉船頭,即刻返程!”
鄭和使團的戰船兩聲炮聲響起,黑色的硝煙從船體的炮射孔中冒出。
數秒鍾後,遠處的兩艘錫蘭山國的小帆船中彈,木屑飛濺,木板被徹底洞穿。
在單筒望遠鏡中,鄭和甚至能看到小帆船上錫蘭山國的士兵在搶修受損的戰船。
然而,海水從漏洞處迅速湧入,錫蘭山根本來不及搶修。
在風浪中,兩艘衝鋒在前的錫蘭山國帆船逐漸下沉。
最終,錫蘭山國的士兵被迫棄船,那兩艘木帆船最終沉入海底。
追擊鄭和使團船隊的帆船多是一些漁民打漁用的小漁船。
船雖小,但數量極多。
見到衝著最前麵的兩隻船被鄭和使團的船隊打沉,這些小漁船稍微停滯了一下,又再一次向鄭和船隊逼近。
似乎是被鄭和使團的火炮給嚇到了,錫蘭山國的船隻不敢太貼近鄭和船隊,但始終尾隨其後。
鄭和使團的船隊偶爾會派出戰船驅除靠近的錫蘭山國船隻,但他們沒有再開炮。
錫蘭山國的船隻像狗皮膏藥一樣,粘著鄭和使團的船隊,一直不遠不近地跟隨著。
在錫蘭山國的沿海,鄭和船隊沒有機會靠岸停泊與補給,隻能在遠離海岸的島礁靠泊。
在一次錫蘭山國戰船的偷襲中,鄭和使團的一艘運糧船倉促起錨,意外撞上礁石,進水沉沒。
“正使大人,快下決斷吧!我們不能再這樣跟他們耗下去了!”
“請大人處死錫蘭山國王,為我們死去的兄弟報仇!”
“對!報仇!殺了錫蘭山國王,大不了,我們跟他們拚了!”
使團船隊各艘戰船負責作戰指揮的指揮使們集聚鄭和的寶船,他們紛紛請求處死錫蘭山國王。
“殺不得,殺不得!各位將軍請息怒!”隨船的禮部官員急忙勸說。
“怎麽殺不得?!”一名指揮使大聲嚷嚷道,“他想要謀害大明使臣,光這一條就該殺!更何況,他使我大明損失上千名將士,殺人償命,罪有應得……”
“殺不得,殺不得!”禮部官員再次勸說道,“他可是錫蘭山國的國王,我們怎麽能私自處置一國的國王呢……”
“國王又怎樣?國王也是人,他既然敢襲擊我們大明使團,那他就是我們大明的敵人。敵人怎麽殺不得?”
禮部的官員見各位指揮使都是一臉火氣,隻能搬出大明皇帝:“各位將軍,國有國法,即便要處置錫蘭山國王,那也應該由陛下來決定。”
“陛下?”
各船指揮使輕聲嘀咕,互相看了看對方,都不敢多言。
沉默了一會兒,又有一名指揮使站出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陛下遠隔萬裏,等陛下知悉此事,隻怕已是一年以後……”
“陛下不在這裏,可不是還有陛下的全權使臣在嗎?”
聽到鄭海的聲音,眾指揮使紛紛迴頭看向艙門門口。
鄭海的臉色有些蒼白,兩隻手分別搭在何義宗與彭以勝的肩膀上。
在兩人的攙扶下,他慢慢走進艙中,額頭上掛著汗珠,顯然是不小心拉扯到了身上的傷口。
“鄭副使,您也是武將出身,難道您也不願為戰死的弟兄們報仇嗎?”有指揮使先聲奪人。
他們知道鄭海與鄭和是結拜兄弟,知道鄭海肯定站在鄭和一邊。因此,他們先聲奪人,在道義上占據製高點,以武將的出身迫使鄭海為己方站隊。
“誰不想報仇?”
瞪了那指揮使一眼,鄭海雙手使勁按住何義宗與彭以勝的雙肩,抬腿就是一腳。
那指揮使全無防備,被鄭海一腳踹翻。躺在地板上,捂著肚子,他卻不敢吭聲。
“你他娘的!說老子不想報仇?
“老子差點就戰死了,你說,老子不想為死去的弟兄報仇?!”
鄭海橫眉怒目,怒視地上躺著的指揮使。
眾人的議論聲戛然而止,船艙中悄無聲息。
鬆開何義宗與彭以勝的雙肩,鄭海沒有再要他們攙扶。
彭以勝有些不放心:“大人,您的身子……”
“放心!屁大點傷,死不了!”不顧彭以勝的勸阻,鄭海獨自站立,氣勢逼人。
紅著眼睛,鄭海掃視著船艙中的各個指揮使。
一眾指揮使都不敢跟鄭海對視,紛紛避開鄭海的眼睛,垂下頭。
“你們知不知道?我率領的一千餘將士,就迴來了……幾十人……
“隻剩……幾十人……就幾十人啊!
“你們知道,為什麽嗎?”
鄭海淚流滿麵,哽咽得說不出話。
“你們和我,能夠站在這裏,那是死去的將士們用他們的命換來的……
“你們——知不知道?!”
聽著鄭海的哭訴,一旁的何義宗與彭以勝已經雙眼通紅,淚水不知地往下流淌。
船艙中的文武官吏都低下腦袋,不少人眼中也是熱淚盈眶。
站在船艙中的人,除了鄭海、何義宗、彭以勝等幾人,其餘所有人都是跟著鄭和率先返迴使團船隊的。
是鄭海帶領這一千餘將士,吸引了錫蘭山國軍隊,掩護了他們撤離。
正如鄭海所說,是那些戰死的一千餘將士救了這裏所有的人。
“那輔國公的意思,是同意我們處死錫蘭山國王了?”有指揮使低聲詢問。
“殺錫蘭山國王,就能報仇嗎?
“殺了他,死去的弟兄們就能迴來嗎?
“殺了他,就能擺脫眼前的困境嗎?”
鄭海一連三問,問得眾人鴉雀無聲。
正當眾指揮使疑惑時,鄭海又道:“要殺錫蘭山國王,在城牆上我就動手了。這蠢貨竟敢向他們的軍隊下達攻擊我們使團,那時我就該直接砍了他……”
聽鄭海這麽一說,眾人齊點頭。
“可殺了他有用嗎?”鄭海話音一轉,反問了一句。
眾文武官員再次心生疑惑,不清楚鄭海到底是同不同意處死錫蘭山國王。
“那時,殺了他,除了能出口惡氣,什麽問題都解決不了。
“錫蘭山國軍隊不會停止進攻,我們一樣是被敵軍包圍,一樣無法脫身……”
聽鄭海這麽一分析,眾將領都點頭同意。
“那麽,如今殺了他,又有什麽意義呢?”鄭海再次掃了一眼船艙中的一眾指揮使,“殺了他,能擺脫追兵嗎?能夠解決補給問題嗎?”
眾指揮使這是明白,鄭海並不同意處死錫蘭山國國王。不少人心中依舊有些不快。
“那依輔國公的意思,你是要放了錫蘭山國國王?”有指揮使再次煽風點火。
鄭海冷冷一笑:“你覺得,我會放了一個殺害我弟兄,還差點害死我的仇人?”
那名指揮使連忙抱拳,口服心不服道:“請輔國公恕罪,屬下別無他意,就想問問,國公會如何處置這錫蘭山國王?”
“本國公同意禮部的意見,國有國法。怎麽處置錫蘭山國王王,這個本國公說了不算,要由陛下聖裁。”
有指揮使輕蔑一笑:“這不是又繞迴來了嗎?陛下遠在大明,又如何能夠做出裁決?”
一直保持沉默的正使鄭和突然插話道:“那就將他押迴大明,交由陛下聖裁。”
“可正使大人,我們不是要西行,與王副使匯合嗎?難道要將錫蘭山國王一直帶著……”
“不!”鄭和打算了指揮使的話,“我們不再西行,而是即刻押送錫蘭山國王及其王室返迴大明……”
“正使大人,我們的使命不是要前往忽魯謨斯嗎?”這迴是禮部的官員打斷了鄭和。
“陛下聖諭,鄭和有便宜行事之權,諸位大人,是想叫鄭和請出陛下賜予的寶刀嗎?”
鄭和不怒自威,平靜地望了一眼插話的那位禮部官員。
禮部官員連忙跪下行禮道:“臣不敢,臣謹遵聖使命令。”
鄭和神色威嚴,扭頭看向另一邊的武將:“你們呢?”
一眾指揮使齊刷刷單膝跪地行禮道:“末將謹遵聖使命令。”
鄭和不動如山,大聲宣布道:“傳本使命令,調轉船頭,即刻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