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人,鄭大人……”
“輔國公,輔國公,你醒醒……”
恍恍惚惚中,聽到有人在唿喚。
鄭海緩緩睜開眼睛。
出現在視野裏的,不是那個漫天紅霞的天空,而是木板製成的屋頂。
“鄭大人醒了!”有人興奮地喊了一聲。
幾個壯漢的腦袋擠在一起,盯著鄭海,一臉興奮。
“我沒死?”鄭海輕聲問了一句。
“哈哈!輔國公,福大命大,你死不了!”錦衣衛僉事何義宗朗聲大笑。
千戶彭以勝笑道:“我都說了,隻要鄭副使在,我們一定可以勝利!”
“你不是說,隻要有你彭以勝在,一定可以勝利嗎?怎麽變成鄭副使了?”旗手衛正千戶林全當眾揭短彭以勝。
彭以勝厚著臉皮道:“這不是一樣的嗎?有我彭以勝與鄭副使在,一定可以勝利。”
“別瞎扯了!沒有鄭半仙在,你彭以勝敢誇下海口嗎?”何義宗毫不客氣打壓彭以勝。
何義宗、彭以勝、林全三人吵吵嚷嚷,很是熱鬧。
“這是哪裏?”鄭海還有些恍惚。
“大人,這是在船上,我們已經迴到使團的官船上。”彭以勝不再理會何義宗,低聲迴答鄭海的問題。
鄭海根本不清楚是怎麽返迴使團的。
隻記得,他與一名錫蘭山國的士兵滾下了土坡……
他最後還捅了那士兵一刀……
他看到的最後一個場景,是紅豔豔的天空。
“這是怎麽迴事?”鄭海依舊有些虛弱,“我們,是怎麽迴來的?”
彭以勝解釋道:“是正使大人及時趕到,救了我們!”
聽到正使大人,鄭海明白是鄭和率領使團官兵救了他。
那麽說,昏迷之前他聽到的炮響聲不是鞭炮聲,而是大明使團使用的火器。
“大人不愧為半仙,果真是料事如神!”何義宗一臉欽佩。
“什麽半仙?”鄭海有些懵。
彭以勝笑著解釋道:“大人說,隻要我們堅持到天黑就一定能獲勝,果真如此!這可比半仙還厲害!”
“大人,小的服了!”林全衝著鄭海抱拳,“這半仙之名果真不虛!”
何義宗、彭以勝與林全都以為鄭海是事先已經算到眾人。隻有鄭海自己明白,當時他那麽說,不過是為了穩定軍心,這個巧合卻再一次坐實了他的半仙之名。
什麽半仙不半仙,鄭海已經不在意了。
要是能預知禍福,他鄭海也不會受傷,還險些喪命。
鬼門關晃了一圈,又活過來了,鄭海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慨。
“對了,李實呢,怎麽沒見到他?”鄭海問了一聲。
何義宗迴答道:“輔國公放心,李實在沒事,隻是如今躺在床上起不來。”
“其他人呢?還有多少兄弟?”鄭海又問了一句。
何義宗、彭以勝、林全三人神色黯然,臉上的興奮之情一掃而空。
這次錫蘭山之行,大明使團中了錫蘭山國王的調虎離山之計,大明官兵的作戰很被動。雖然使團最終轉危為安,甚至還俘虜了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以及王室親屬,但大明官兵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鄭和率領三千多人訪問錫蘭山國,打算完成訪問後繼續西行與王景弘匯合。
可任誰都沒想到,他們這支隊伍險些全軍覆沒。
一次友好訪問變成了血腥戰爭,鄭和與使團上下都沒人能料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
三千多人的隊伍直接減員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千多人,不少人身上還有傷。
這是一場慘勝。
三千對五萬,大明使團的勝利近乎不可思議。
大明使團擁有先進的火器,但無心對有心,兵力懸殊,且是異國他鄉作戰,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不利大於明官兵。他們能夠取勝,主要是得益於鄭和與鄭海的正確指揮,還有就是運氣的成分。
使團官兵上下並沒有獲勝的喜悅感,更多的是一種劫後餘生的悲戚。
當鄭海問起幸存的官兵,何義宗等人不免再次陷入痛失同袍的悲傷之中。
幸存下來的大明官兵多是與鄭和一同返迴的那支隊伍以及留守船隊的水手。
而由鄭海率領的一千餘人,負責掩護與誘敵,僅幸存幾十人,且個個有傷。
“小海,你醒了!”
鄭和從門外走進來,打破了船艙中尬尷的沉默。
何義宗等人紛紛告退,船艙中隻剩下鄭海與鄭和兩人。
“小海,你的傷……”鄭和眼含淚水,有些哽咽。
“三寶,我沒事,這些都隻是皮外傷,養幾天就不礙事了。這次訪問。使團損失慘重,你有什麽打算?”
鄭海並不在意身上的傷,他更關心如何解決眼下麵臨的困境。
擒拿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國王與其家屬,這是當時破敵與自保的策略,所謂擒賊擒王。
然而,通過控製國王而扭轉戰局的策略最終沒有完成成功。
亞烈苦奈兒國王是一個不要命的主,誰會想到一個暴君會寧死不從呢?
王宮的城牆上,被鄭海用刀架著脖子,亞烈苦奈兒國王卻依舊下令軍隊發動進攻。這麽一位暴虐到可以連自己的命都不珍惜的暴君,簡直喪心病狂。
鄭海與鄭和都不再將希望寄托於通過亞烈苦奈兒國王改變眼下的局麵。
當時的救命稻草,如今卻成了燙手的山芋。
亞烈苦奈兒國王是害死大明使團上千官兵的罪魁禍首,大明使團的官兵恨不得將亞烈苦奈兒國王生吞活剝,現在要釋放他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抓著一國國王不放,那麽,就要與這整個錫蘭山國對抗。
眼下鄭和使團隻有一千多人,而且許多人身上都有傷。使團上下士氣低落,戰鬥力銳減,如何去對抗擁有數萬軍隊的國家?
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大明使團該如何處置這個作惡多端的錫蘭山國國王?
鄭和一臉疲憊,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唉!這些天我也一直在頭疼呢,這是不來找你商量嗎?你有什麽看法?”
鄭海依舊有些虛弱,對如何處置亞烈苦奈兒國王也感到頭疼。
如果亞烈苦奈兒不是錫蘭山國的國王,鄭海會毫不猶豫地砍了這暴君的腦袋。
可這亞烈苦奈兒是錫蘭山國王,錫蘭山國是前往西洋的必經之地。殺了他,那就與錫蘭山國徹底交惡,以後再下西洋,這條路就不好走了。
而且,如果大明使團殺了錫蘭山國國王,那在南洋與西洋諸國之中又會產生什麽影響呢?
這大明使團好不容易才與諸國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與信任,會不會發生變化?
放不得也殺不得,不殺不放,那又該怎麽處置?
鄭海也頭疼了。
“報——”
一名傳令兵急匆匆衝進船艙:“正使大人、副使大人,錫蘭山國戰船追上來了!”
“輔國公,輔國公,你醒醒……”
恍恍惚惚中,聽到有人在唿喚。
鄭海緩緩睜開眼睛。
出現在視野裏的,不是那個漫天紅霞的天空,而是木板製成的屋頂。
“鄭大人醒了!”有人興奮地喊了一聲。
幾個壯漢的腦袋擠在一起,盯著鄭海,一臉興奮。
“我沒死?”鄭海輕聲問了一句。
“哈哈!輔國公,福大命大,你死不了!”錦衣衛僉事何義宗朗聲大笑。
千戶彭以勝笑道:“我都說了,隻要鄭副使在,我們一定可以勝利!”
“你不是說,隻要有你彭以勝在,一定可以勝利嗎?怎麽變成鄭副使了?”旗手衛正千戶林全當眾揭短彭以勝。
彭以勝厚著臉皮道:“這不是一樣的嗎?有我彭以勝與鄭副使在,一定可以勝利。”
“別瞎扯了!沒有鄭半仙在,你彭以勝敢誇下海口嗎?”何義宗毫不客氣打壓彭以勝。
何義宗、彭以勝、林全三人吵吵嚷嚷,很是熱鬧。
“這是哪裏?”鄭海還有些恍惚。
“大人,這是在船上,我們已經迴到使團的官船上。”彭以勝不再理會何義宗,低聲迴答鄭海的問題。
鄭海根本不清楚是怎麽返迴使團的。
隻記得,他與一名錫蘭山國的士兵滾下了土坡……
他最後還捅了那士兵一刀……
他看到的最後一個場景,是紅豔豔的天空。
“這是怎麽迴事?”鄭海依舊有些虛弱,“我們,是怎麽迴來的?”
彭以勝解釋道:“是正使大人及時趕到,救了我們!”
聽到正使大人,鄭海明白是鄭和率領使團官兵救了他。
那麽說,昏迷之前他聽到的炮響聲不是鞭炮聲,而是大明使團使用的火器。
“大人不愧為半仙,果真是料事如神!”何義宗一臉欽佩。
“什麽半仙?”鄭海有些懵。
彭以勝笑著解釋道:“大人說,隻要我們堅持到天黑就一定能獲勝,果真如此!這可比半仙還厲害!”
“大人,小的服了!”林全衝著鄭海抱拳,“這半仙之名果真不虛!”
何義宗、彭以勝與林全都以為鄭海是事先已經算到眾人。隻有鄭海自己明白,當時他那麽說,不過是為了穩定軍心,這個巧合卻再一次坐實了他的半仙之名。
什麽半仙不半仙,鄭海已經不在意了。
要是能預知禍福,他鄭海也不會受傷,還險些喪命。
鬼門關晃了一圈,又活過來了,鄭海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慨。
“對了,李實呢,怎麽沒見到他?”鄭海問了一聲。
何義宗迴答道:“輔國公放心,李實在沒事,隻是如今躺在床上起不來。”
“其他人呢?還有多少兄弟?”鄭海又問了一句。
何義宗、彭以勝、林全三人神色黯然,臉上的興奮之情一掃而空。
這次錫蘭山之行,大明使團中了錫蘭山國王的調虎離山之計,大明官兵的作戰很被動。雖然使團最終轉危為安,甚至還俘虜了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以及王室親屬,但大明官兵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鄭和率領三千多人訪問錫蘭山國,打算完成訪問後繼續西行與王景弘匯合。
可任誰都沒想到,他們這支隊伍險些全軍覆沒。
一次友好訪問變成了血腥戰爭,鄭和與使團上下都沒人能料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
三千多人的隊伍直接減員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千多人,不少人身上還有傷。
這是一場慘勝。
三千對五萬,大明使團的勝利近乎不可思議。
大明使團擁有先進的火器,但無心對有心,兵力懸殊,且是異國他鄉作戰,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不利大於明官兵。他們能夠取勝,主要是得益於鄭和與鄭海的正確指揮,還有就是運氣的成分。
使團官兵上下並沒有獲勝的喜悅感,更多的是一種劫後餘生的悲戚。
當鄭海問起幸存的官兵,何義宗等人不免再次陷入痛失同袍的悲傷之中。
幸存下來的大明官兵多是與鄭和一同返迴的那支隊伍以及留守船隊的水手。
而由鄭海率領的一千餘人,負責掩護與誘敵,僅幸存幾十人,且個個有傷。
“小海,你醒了!”
鄭和從門外走進來,打破了船艙中尬尷的沉默。
何義宗等人紛紛告退,船艙中隻剩下鄭海與鄭和兩人。
“小海,你的傷……”鄭和眼含淚水,有些哽咽。
“三寶,我沒事,這些都隻是皮外傷,養幾天就不礙事了。這次訪問。使團損失慘重,你有什麽打算?”
鄭海並不在意身上的傷,他更關心如何解決眼下麵臨的困境。
擒拿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國王與其家屬,這是當時破敵與自保的策略,所謂擒賊擒王。
然而,通過控製國王而扭轉戰局的策略最終沒有完成成功。
亞烈苦奈兒國王是一個不要命的主,誰會想到一個暴君會寧死不從呢?
王宮的城牆上,被鄭海用刀架著脖子,亞烈苦奈兒國王卻依舊下令軍隊發動進攻。這麽一位暴虐到可以連自己的命都不珍惜的暴君,簡直喪心病狂。
鄭海與鄭和都不再將希望寄托於通過亞烈苦奈兒國王改變眼下的局麵。
當時的救命稻草,如今卻成了燙手的山芋。
亞烈苦奈兒國王是害死大明使團上千官兵的罪魁禍首,大明使團的官兵恨不得將亞烈苦奈兒國王生吞活剝,現在要釋放他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抓著一國國王不放,那麽,就要與這整個錫蘭山國對抗。
眼下鄭和使團隻有一千多人,而且許多人身上都有傷。使團上下士氣低落,戰鬥力銳減,如何去對抗擁有數萬軍隊的國家?
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大明使團該如何處置這個作惡多端的錫蘭山國國王?
鄭和一臉疲憊,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唉!這些天我也一直在頭疼呢,這是不來找你商量嗎?你有什麽看法?”
鄭海依舊有些虛弱,對如何處置亞烈苦奈兒國王也感到頭疼。
如果亞烈苦奈兒不是錫蘭山國的國王,鄭海會毫不猶豫地砍了這暴君的腦袋。
可這亞烈苦奈兒是錫蘭山國王,錫蘭山國是前往西洋的必經之地。殺了他,那就與錫蘭山國徹底交惡,以後再下西洋,這條路就不好走了。
而且,如果大明使團殺了錫蘭山國國王,那在南洋與西洋諸國之中又會產生什麽影響呢?
這大明使團好不容易才與諸國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與信任,會不會發生變化?
放不得也殺不得,不殺不放,那又該怎麽處置?
鄭海也頭疼了。
“報——”
一名傳令兵急匆匆衝進船艙:“正使大人、副使大人,錫蘭山國戰船追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