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月亮,高高掛在天上,猶如一個大玉盤,又圓又亮。


    月光皎皎,從天上灑落人間。


    北京的街市上,各式花燈點亮了夜市,恍如白晝。


    大街上熙熙攘攘,幾乎都是過節賞花燈的老百姓。


    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聚在一起猜燈謎、放天燈,或三五好友吟詩作對,或一家老小一起賞月、吃月餅……


    北京城中,到處都是一片祥和,一片歡樂。


    節日的氛圍,像暖黃色的花燈,讓人感到溫馨。


    然而,同樣的月光,同樣的燈光,有的人感到溫馨,有的人卻感覺冰冷。


    人群中,一群麵色冷峻的壯漢護衛著一老一少,匆匆趕往街角的馬車。


    那個年約半百的老頭留著長長的胡須,一雙犀利的小眼睛在迎著火把的倒影,仿佛眼睛裏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


    這個老人便是大明的皇帝——朱棣。


    他身旁的少年正是大明的皇長孫——朱瞻基。


    對於朱瞻基而言,這個中秋有些掃興。


    原本他還打算像其他孩子一樣放放天燈,跟他的爺爺一起欣賞北京的夜色。


    因為一封來自邊關的急報,這一切都沒法實現了,可惜了!


    離開鬧市一直到坐上馬車,朱棣都陰沉著臉,一聲不吭。


    靜靜地坐在朱棣身旁,朱瞻基小心翼翼地打量著他的爺爺,也不吭聲。


    朱棣微微蹙眉,額頭上皮膚皺成了一個“川”字,那雙小眼睛犀利得像一把刀。


    朱瞻基知道,他的爺爺很生氣。


    這個時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地陪著他爺爺,不要再給他添加煩惱。


    馬車在黑夜中狂奔,沒過多久,就到了燕王府大門。


    馬車剛停下,朱棣就竄出了馬車。


    “瞻基,朕有事,就不陪你了。”


    “知道了,皇爺爺。”朱瞻基應了一聲。


    從馬車上下來,他發現他的皇爺爺隻留下一道焦急的背影,匆匆閃入府中。


    朱棣日常處理政務的議事廳裏,燈火已經點亮,亮堂堂的。


    平日裏,桌子上堆著一遝遝奏折,如今,桌麵光溜溜,隻有一本奏折。


    迫不及待地拿起桌上唯一的這本奏折,連椅子都沒沾,朱棣便打開奏折,仔仔細細地查閱起來。


    這是邊關的錦衣衛加急密奏。


    這密奏說的,正是紀綱所說的壞消息。


    丘福敗了!


    而且是,全軍覆沒!


    丘福率領一千餘人的前鋒直搗敵營,被地重重圍困。


    最終,丘福、王聰、火真、王忠與李遠五名大明將軍全部被殺,導致十萬大明軍隊兵敗。


    看著全軍覆沒的密報,朱棣使勁捏著手中的奏折,雙手都在顫抖,眼睛紅紅的。


    一把合上奏折,他背過身,啪地一聲將奏折拍在桌子上。


    殿中的太監都跪下,匍匐在地,瑟瑟發抖,不敢出聲。


    紀綱也跪在地板上,隻不過,他不像太監們這般膽小。他隻是單膝跪地,低頭抱拳,甚至還用餘光偷偷瞟了一眼朱棣的背影。


    得知丘福命喪韃靼之手,紀綱不但不傷心,心中反而很得意。


    丘福之死,正和他所願。


    至於大明十萬大軍覆滅,這與他何幹?


    大軍戰敗,那是為將者的失敗;將領的失敗,那是統帥者的失誤。


    “要怪就怪丘福太自以為是,”紀綱微微抬眼又望了一眼朱棣的背影,心中暗暗自得,“還有,那就是陛下你的不是,如果陛下不讓丘福統兵,那……”


    “丘福,你……”朱棣重重地閉上雙眼,“你!誤了朕的大明!”


    盯著朱棣的背影,紀綱出聲詢問道:“陛下,如今該怎麽辦?”


    “查!給朕好好查!徹底給朕調查清楚!”


    朱棣睜開眼,轉過身,瞪著紅通通的眼睛:“朕要知道事情的所有經過!”


    紀綱抱拳稱是,退出了房間。


    二十天後,朱棣再次收到了丘福兵敗的具體經過。


    除了錦衣衛的密奏,還有兵部呈送的事件調查匯總。


    丘福輕敵冒進,不顧眾將勸阻,一意孤行,以一千餘人的前鋒直搗敵營,最終被韃靼重重包圍。


    副將王聰與李遠率五百騎突圍,王聰戰死,李遠因坐騎受傷蹶蹄,墜馬而死。


    丘福、火真、王聰等人被韃靼抓獲,處死。


    因沒有將領的有效指揮,大明十萬大軍被韃靼擊敗。


    九月五日,朱棣追封安平侯李遠為莒(ju)國公,諡忠壯,追封武城侯王聰為漳國公,諡曰武毅。


    “陛下,如今北麵新敗,該如何是好?”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小心翼翼地詢問朱棣。


    “紀綱,你說,朕該派誰征討韃靼?”


    “稟陛下,微臣以為,英國公張輔在交趾平叛屢立戰功,是征討韃靼最佳的人選……”


    朱棣搖搖頭:“張輔遠在交趾,遠水解不了近渴。更何況,交趾平叛尚未結束,朕不想他功敗垂成。”


    沉默了一會兒,紀綱嘴角微微勾起,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


    “陛下,除了英國公張輔,臣以為,還有一個人,或許可以勝任。”


    “誰?”


    “稟陛下,輔國公鄭海尚在南京。”


    “鄭海?”朱棣有些猶豫。


    紀綱支持抱拳,鄭重其事道:“陛下,輔國公鄭海與陛下靖難起兵,多有戰功。除了英國公,朝中唯有鄭海能統軍北伐。”


    見朱棣不說話,紀綱又道:“論勇武,當年東平王朱能對輔國公多有讚譽;論謀略,輔國公是道衍的弟子,兵法謀略當不輸昔日的榮國公張玉;而且,臣聽說,輔國公還與徐家關係密切……”


    “鄭海不合適,”朱棣皺著眉頭,麵色凝重,“他未曾統領過大軍……”


    “陛下,輔國公統領過錦衣衛,手下還有飛龍衛……”


    “錦衣衛與飛龍衛區區千餘人,不可與數十萬大軍相比,鄭海他的統兵經驗不足。”朱棣直搖頭。


    紀綱抱著拳頭,一本正經,衣袖之下,嘴角卻微微勾起。


    “陛下,輔國公下西洋能統領上萬將士,如北伐韃靼,統兵十萬應該不成問題……”


    “嗯,你說的沒錯!不過,正如你所說,鄭海要統兵下西洋,他無暇分身。”


    紀綱抬起頭,歎氣道:“陛下,那北伐該怎麽辦?”


    朱棣毅然決然道:“既然無人可用,那朕便親征!”


    朱棣下了兩道旨,一道旨意是令兵部籌備北伐韃靼,另一道旨意是命鄭和、鄭海與王景弘繼續下西洋。


    【注】


    《明史.成祖》:“八月甲寅,丘福敗績於臚朐河 ,福及聰、真、忠、遠皆戰死……甲戌,贈北征死事李遠莒(ju)國公、王聰漳國公,遂決意親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