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盧朐(qu)河流水叮咚,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
河邊的水草一片鮮綠,葉子上還殘留著露珠。
一隻百靈鳥停在岸邊的蘆葦上,歡快地嘰嘰喳喳。
河岸邊,大明騎兵的宿營地炊煙嫋嫋,營地的夥夫們正在準備飯菜。
大明的騎兵們收到即將開拔的命令,他們正準備享用出征前的最後一頓熱食。
武城侯王聰、安平侯李遠急衝衝地趕往中軍帳。
見到此景,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不知道出了什麽事,也跟著走向大將軍丘福所在的中軍帳。
“大將軍!大將軍,怎麽突然決定開拔?”
左副將王聰掀開中軍帳的簾帳,跨入丘福的大帳。
右參將李遠緊接著走進帳中。
丘福已經披上甲胄,正吩咐親兵收拾帳篷。
看到王聰與李遠走進來,丘福掃了一眼兩人,一臉正色道:“我軍連戰連捷,本將軍自然要乘勝追擊,兩位要違抗本將軍的命令嗎?”
“大將軍,昨夜不是說等大軍主力到達再行動嗎?”副將王聰再次詢問。
丘福一甩披風,大聲道:“機會難得,本將軍已經決定,直搗敵營!”
“大將軍,請慎重,萬不可輕信俘虜之言。”右參將李遠單膝跪地,向丘福抱拳。
丘福斜了李遠一眼,並沒有迴答。
此時,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掀開簾帳,走入帳中。
“你們倆來得正好!本將軍決定乘勝追擊,一舉擒拿本雅失裏,”丘福一副破釜沉舟的語氣。
火真與王忠掃了一眼旁邊的王聰與李遠,隨即抱拳道:“屬下,謹遵大將軍將令!”
聽到火真與王忠的迴答,王聰與李遠都微微驚訝。
丘福很滿意地點頭,犀利的目光再次看向王聰與李遠:“所有人隨本將軍出發!”
不顧王聰與李遠的反對,丘福以俘虜的韃靼尚書為向導,率領一千多騎兵,繼續向北追擊。
在向北追擊了三十裏左右,丘福果然遇到了一支韃靼的騎兵。
正如俘虜的韃靼尚書所言,韃靼騎兵並不敢與大明軍隊正麵交手,往往是一戰即退,很懼怕明軍的樣子。
接連兩天交戰,丘福率領的一千餘騎兵都占據了上風,韃靼騎兵都是一戰即潰。
接連兩天的追擊,丘福帶領的一千多騎的大明前鋒又前推了一百多裏。
李遠再次提醒道:“大將軍,敵人這是故意示弱,誘我軍深入,不能再追擊了,否則……”
“住嘴!”丘福打斷了李遠的話。
在丘福眼裏,李遠就是鄭海安插在他身邊的間諜。李遠越是反對,他越要堅持。
丘福自然不會直接揭穿李遠的身份,但他是絕不會聽從李遠的建議。
“此時,我軍士氣正旺,豈能半途而廢?若敵人迴過神,以優勢兵力包圍我軍,我軍豈不危險?”丘福義正詞嚴地反問李遠。
李遠抱拳行禮,坦誠道:“我軍繼續追擊,易遭埋伏;後退則容易為敵人所乘,因而當原地固守待援。”
“哼!原地不動,豈不是更容易被敵人包圍?”丘福對李遠的建議嗤之以鼻。
李遠解釋道:“稟大將軍,白天我軍可以張旗擊鼓,出奇兵與敵人周旋;夜晚則可以點燃火炬、鳴放火銃,虛虛實實,迷惑敵人。敵軍摸不準我軍的意圖,定然不敢冒然進攻。”
王聰附和道:“大將軍,屬下覺得,李遠的辦法可行。”
見丘福不說話,李遠繼續解釋道:“隻要拖上一些時日,等我軍主力前來匯合,我們再全力進攻,必定能夠取勝,就算不能打敗敵人,那也可保全我軍,全身而退。”
李遠的建議是最穩妥的方案,進可攻,退可守。
如果這個方案是左參將王忠提出的,那丘福說不定會同意。
可這個方案偏偏是李遠提出的,丘福根本就聽不進去。
丘福冷冷一笑,瞟了李遠一眼:“本雅失裏就在前麵,此時叫本將軍停止追擊,那豈不是故意放走他?”
“大將軍……”
“好了!你別說了!這是本將軍的決定!”
“當初陛下怎麽說的,大將軍,您全忘了嗎?”李遠單膝跪地,語氣懇切道,“兵事需慎重……”
“李遠,你也敢拿陛下來壓我?!”
丘福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罄——
一把明晃晃的腰刀,直接架在李遠的脖頸上。
丘福手持腰刀,目露殺機。
“別說你沒有陛下的詔令,就算你有,本將軍也可殺你!”他惡狠狠地瞪著李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你拿陛下壓老夫,老夫豈會怕你?”丘福冷冷看著李遠,“可你若不聽從本將軍的命令,別怪老夫……”
“大將軍!大將軍,別激動!”副將王聰急忙上前勸說。
丘福突然暴怒,李遠根本就想不到,愣在原地。
就連王聰、火真與王忠都驚呆了,誰都沒想到大將軍丘福會突然拔刀。
王聰第一時間上前勸說道:“大將軍,李參將這也是為了大家著想,將軍莫動怒。先把刀收了,一切好說,一切好說。”
丘福緩緩收迴腰刀,慢慢插入刀鞘中。
大帳中,一片死寂,諸將都不再吭聲。
丘福的強勢令諸將目瞪口呆。
“本將軍主意已定,你們都聽老夫的。”
丘福看向同安侯火真,吩咐道:“火真,本將軍命你前往韃靼大營,與韃靼大汗假意言和,待敵人放鬆警惕,老夫率軍殺人,我們裏應外合……”
“大將軍,”火真猶豫地看了看一旁的王聰、李遠等人,“這,這隻怕……”
“違令者斬!”丘福掃了火真一眼,又看向帳中諸位將領。
諸將麵麵相覷,火真咬著牙,抱拳道:“末將,遵命!”
丘福一甩披風,大步走出中軍帳。
王聰與李遠都歎了一聲,輕輕搖了搖頭,一臉的無奈。
剛出大帳,王聰和李遠還想找其他將領再商議一下,卻發現丘福已經帶著親兵出了大營。
“唉!這……這算什麽啊!”
王聰與李遠默默流淚,含恨跨上了各自的戰馬。
在大將軍丘福的率領下,大明前鋒一千多精銳騎兵直奔韃靼大營。
丘福率領明軍衝入韃靼大營,卻發現是裏麵隻有寥寥數人。
“不好!我們中計了!”李遠大聲提醒。
轟隆隆,四麵的山丘塵土飛揚。
放眼望去,四周全是韃靼騎兵。
……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
朱棣帶著皇長孫朱瞻基,正走在北京城的鬧市中。
天上一輪明月,城中千萬盞明燈,將街市照得很明亮。
這是北京城的中秋燈會。
朱棣牽著朱瞻基的手,一邊走,一邊說:“瞻基,朕要你在民間多走走,多看看,多聽一聽百姓在說什麽。你明白朕的苦心嗎?”
朱瞻基抬頭看向朱棣,很懂事地迴答道:“孫兒明白,皇爺爺,您是教孫兒如何當個好皇帝。”
“嗯,真聰明!”朱棣滿臉喜悅。
紀綱匆匆走上前,對朱棣抱拳道:“陛下,北邊來消息了。”
朱棣跟朱瞻基打趣道:“瞻基,你瞧瞧,當皇帝可不輕鬆!中秋,都不能讓朕好好過。”
紀綱微微低頭,不敢多說。
朱棣問道:“什麽消息?”
猶豫了片刻,紀綱迴答道:“壞消息。”
河邊的水草一片鮮綠,葉子上還殘留著露珠。
一隻百靈鳥停在岸邊的蘆葦上,歡快地嘰嘰喳喳。
河岸邊,大明騎兵的宿營地炊煙嫋嫋,營地的夥夫們正在準備飯菜。
大明的騎兵們收到即將開拔的命令,他們正準備享用出征前的最後一頓熱食。
武城侯王聰、安平侯李遠急衝衝地趕往中軍帳。
見到此景,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不知道出了什麽事,也跟著走向大將軍丘福所在的中軍帳。
“大將軍!大將軍,怎麽突然決定開拔?”
左副將王聰掀開中軍帳的簾帳,跨入丘福的大帳。
右參將李遠緊接著走進帳中。
丘福已經披上甲胄,正吩咐親兵收拾帳篷。
看到王聰與李遠走進來,丘福掃了一眼兩人,一臉正色道:“我軍連戰連捷,本將軍自然要乘勝追擊,兩位要違抗本將軍的命令嗎?”
“大將軍,昨夜不是說等大軍主力到達再行動嗎?”副將王聰再次詢問。
丘福一甩披風,大聲道:“機會難得,本將軍已經決定,直搗敵營!”
“大將軍,請慎重,萬不可輕信俘虜之言。”右參將李遠單膝跪地,向丘福抱拳。
丘福斜了李遠一眼,並沒有迴答。
此時,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掀開簾帳,走入帳中。
“你們倆來得正好!本將軍決定乘勝追擊,一舉擒拿本雅失裏,”丘福一副破釜沉舟的語氣。
火真與王忠掃了一眼旁邊的王聰與李遠,隨即抱拳道:“屬下,謹遵大將軍將令!”
聽到火真與王忠的迴答,王聰與李遠都微微驚訝。
丘福很滿意地點頭,犀利的目光再次看向王聰與李遠:“所有人隨本將軍出發!”
不顧王聰與李遠的反對,丘福以俘虜的韃靼尚書為向導,率領一千多騎兵,繼續向北追擊。
在向北追擊了三十裏左右,丘福果然遇到了一支韃靼的騎兵。
正如俘虜的韃靼尚書所言,韃靼騎兵並不敢與大明軍隊正麵交手,往往是一戰即退,很懼怕明軍的樣子。
接連兩天交戰,丘福率領的一千餘騎兵都占據了上風,韃靼騎兵都是一戰即潰。
接連兩天的追擊,丘福帶領的一千多騎的大明前鋒又前推了一百多裏。
李遠再次提醒道:“大將軍,敵人這是故意示弱,誘我軍深入,不能再追擊了,否則……”
“住嘴!”丘福打斷了李遠的話。
在丘福眼裏,李遠就是鄭海安插在他身邊的間諜。李遠越是反對,他越要堅持。
丘福自然不會直接揭穿李遠的身份,但他是絕不會聽從李遠的建議。
“此時,我軍士氣正旺,豈能半途而廢?若敵人迴過神,以優勢兵力包圍我軍,我軍豈不危險?”丘福義正詞嚴地反問李遠。
李遠抱拳行禮,坦誠道:“我軍繼續追擊,易遭埋伏;後退則容易為敵人所乘,因而當原地固守待援。”
“哼!原地不動,豈不是更容易被敵人包圍?”丘福對李遠的建議嗤之以鼻。
李遠解釋道:“稟大將軍,白天我軍可以張旗擊鼓,出奇兵與敵人周旋;夜晚則可以點燃火炬、鳴放火銃,虛虛實實,迷惑敵人。敵軍摸不準我軍的意圖,定然不敢冒然進攻。”
王聰附和道:“大將軍,屬下覺得,李遠的辦法可行。”
見丘福不說話,李遠繼續解釋道:“隻要拖上一些時日,等我軍主力前來匯合,我們再全力進攻,必定能夠取勝,就算不能打敗敵人,那也可保全我軍,全身而退。”
李遠的建議是最穩妥的方案,進可攻,退可守。
如果這個方案是左參將王忠提出的,那丘福說不定會同意。
可這個方案偏偏是李遠提出的,丘福根本就聽不進去。
丘福冷冷一笑,瞟了李遠一眼:“本雅失裏就在前麵,此時叫本將軍停止追擊,那豈不是故意放走他?”
“大將軍……”
“好了!你別說了!這是本將軍的決定!”
“當初陛下怎麽說的,大將軍,您全忘了嗎?”李遠單膝跪地,語氣懇切道,“兵事需慎重……”
“李遠,你也敢拿陛下來壓我?!”
丘福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罄——
一把明晃晃的腰刀,直接架在李遠的脖頸上。
丘福手持腰刀,目露殺機。
“別說你沒有陛下的詔令,就算你有,本將軍也可殺你!”他惡狠狠地瞪著李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你拿陛下壓老夫,老夫豈會怕你?”丘福冷冷看著李遠,“可你若不聽從本將軍的命令,別怪老夫……”
“大將軍!大將軍,別激動!”副將王聰急忙上前勸說。
丘福突然暴怒,李遠根本就想不到,愣在原地。
就連王聰、火真與王忠都驚呆了,誰都沒想到大將軍丘福會突然拔刀。
王聰第一時間上前勸說道:“大將軍,李參將這也是為了大家著想,將軍莫動怒。先把刀收了,一切好說,一切好說。”
丘福緩緩收迴腰刀,慢慢插入刀鞘中。
大帳中,一片死寂,諸將都不再吭聲。
丘福的強勢令諸將目瞪口呆。
“本將軍主意已定,你們都聽老夫的。”
丘福看向同安侯火真,吩咐道:“火真,本將軍命你前往韃靼大營,與韃靼大汗假意言和,待敵人放鬆警惕,老夫率軍殺人,我們裏應外合……”
“大將軍,”火真猶豫地看了看一旁的王聰、李遠等人,“這,這隻怕……”
“違令者斬!”丘福掃了火真一眼,又看向帳中諸位將領。
諸將麵麵相覷,火真咬著牙,抱拳道:“末將,遵命!”
丘福一甩披風,大步走出中軍帳。
王聰與李遠都歎了一聲,輕輕搖了搖頭,一臉的無奈。
剛出大帳,王聰和李遠還想找其他將領再商議一下,卻發現丘福已經帶著親兵出了大營。
“唉!這……這算什麽啊!”
王聰與李遠默默流淚,含恨跨上了各自的戰馬。
在大將軍丘福的率領下,大明前鋒一千多精銳騎兵直奔韃靼大營。
丘福率領明軍衝入韃靼大營,卻發現是裏麵隻有寥寥數人。
“不好!我們中計了!”李遠大聲提醒。
轟隆隆,四麵的山丘塵土飛揚。
放眼望去,四周全是韃靼騎兵。
……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
朱棣帶著皇長孫朱瞻基,正走在北京城的鬧市中。
天上一輪明月,城中千萬盞明燈,將街市照得很明亮。
這是北京城的中秋燈會。
朱棣牽著朱瞻基的手,一邊走,一邊說:“瞻基,朕要你在民間多走走,多看看,多聽一聽百姓在說什麽。你明白朕的苦心嗎?”
朱瞻基抬頭看向朱棣,很懂事地迴答道:“孫兒明白,皇爺爺,您是教孫兒如何當個好皇帝。”
“嗯,真聰明!”朱棣滿臉喜悅。
紀綱匆匆走上前,對朱棣抱拳道:“陛下,北邊來消息了。”
朱棣跟朱瞻基打趣道:“瞻基,你瞧瞧,當皇帝可不輕鬆!中秋,都不能讓朕好好過。”
紀綱微微低頭,不敢多說。
朱棣問道:“什麽消息?”
猶豫了片刻,紀綱迴答道:“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