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昌盛伸手指向這個方向。
鄭海的心髒都跳到嗓子眼了。
迴想著事情的經過,他並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昌盛說的話,不是真的。
鄭海迅速平複了自己的心緒。
“你確定?”朱棣再次用質疑的口吻詢問昌盛。
“我確定。”昌盛很肯定。
道衍和尚看向昌盛,一雙深邃的三角眼微微眯著,大聲嗬斥道:“你撒謊!”
昌盛反駁道:“我沒撒謊!”
“那天,貧僧與鄭指揮使是一同前往西宮,貧僧為何沒看到你?”
道衍死死盯著太監昌盛。
昌盛也是一愣,隨即喊道:“我,我說的不是鄭指揮使!我說的是,你身旁的溥洽和尚。”
眾人的眼睛一同看向道衍身旁的僧錄司右善世,溥洽(pu qià)。
溥洽曾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主錄僧,專門為皇帝或親王主持祭祀,或做各種法事。
之前,他是大明僧人中官職最高的,是僧錄司的左善世。
朱棣繼位為皇帝後,令道衍和尚當僧錄司左善世,溥洽降了一級成為右善世。
這兩天過年,溥洽與道衍在宮中為朱棣主持祭祀。
誰都沒想到,太監昌盛會在這個時候告密,更沒想到會扯上右善世溥洽。
朱棣盯著溥洽:“出家人不打誑語。溥洽,朕問你,你那天有沒有去西宮?”
“貧僧那天,確實去了西宮。”
朱棣皺著眉頭,問道:“你去那裏做什麽?”
“貧僧是為皇帝辦事,自然是跟著皇帝去的。”
朱棣從座位上驟然起身,瞪圓了小眼珠子:“你是說,朱允炆去了西宮?”
“迴稟陛下,是。”
聽著溥洽的迴答,眾人都感到驚訝。
朱棣微微愣了一愣,沒有繼續問。
他令殿中的金甲侍衛全部撤到殿外,殿中服侍的太監也全部退下。
武英殿中,隻剩下朱棣、道衍、鄭海、紀綱、溥洽與太監昌盛六人。
“你告訴朕,朱允炆到底有沒有死?”
朱棣盯著溥洽,目光灼灼,神色嚴肅。
他一直懷疑朱允炆沒有死,可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朱允炆活著。
他不相信朱允炆是被大火燒死的,可又想不出朱允炆是怎麽逃出被燕軍四麵的皇宮。
溥洽雙手合十,迴答道:“迴稟陛下,貧僧不知道。”
朱棣嘴角的八字須微微翹起,盯著溥洽的小眼睛亮閃閃,臉上露出一絲冷笑。
“你不知道?那西宮是怎麽燒起來的?”
朱棣死死盯著溥洽的眼睛,認真觀察著溥洽的眼神變化,仿佛要透視溥洽的內心。
“是被人點著的。”
“是什麽人點的火?”一旁的道衍和尚插了句話。
“對,你告訴朕,什麽人點的火?”
“稟陛下,是蒙麵人用火把點的。”
朱棣對溥洽的迴答很不滿意:“那你告訴朕,朱允炆後來去了哪裏?”
溥洽一如既往地淡定道:“宮殿著火後,貧僧就離開了,並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你撒謊!”朱棣大聲訓斥,“你一定知道,朱允炆的去向!”
溥洽雙手合十,平靜道:“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沒有說謊。”
“哼!你還敢說自己沒有撒謊!”
朱棣大怒,一掌拍在桌子上,嘭的一聲響。
“那你告訴朕,為何在西宮沒有發現一具燒焦的屍體?”
“貧僧真不知道皇帝的去向。”
“大膽!你敢瞞著朕!”朱棣怒不可遏,“你可知道,這是欺君之罪!”
“貧僧並未說一句謊話。”
嘭的又是一聲響!
朱棣再次氣得拍桌子。
“紀綱,將他押下去,好好關押。”朱棣看向一旁的錦衣衛紀綱,“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能接近他。”
溥洽被紀綱押出大殿,武英殿中陷入一陣沉默。
太監昌盛跪在地上,默默聽著,卻不敢起身。
他沒想到,鄭海已經將鐵匣子的事情告訴了朱棣。
他更沒想到,朱棣竟一點都沒有懷疑鄭海。
這和紀綱對他說的話完全不一樣。
還好,他咬出了溥洽,算是立了一功……
鄭海與師父道衍和尚對了一個眼色,兩人的眼神都有些複雜。
道衍和尚並不知道,他的僧錄司同僚溥洽會卷入朱允炆失蹤一事。
鄭海也沒想到,導致溥洽被囚的人是太監昌盛。
現在,朱棣更堅信朱允炆已經逃出了皇宮。
這一刻,朱棣心中的困惑得到了證實。
“鄭海,你為什麽沒查到溥洽?”
朱棣的質問打破了武英殿中的沉默。
“陛下,這是臣的失職!”鄭海單膝跪地,抱拳請罪,“臣,願接受陛下責罰。”
“陛下,貧僧也有罪。”道衍和尚雙手合十,一雙三角眼看向朱棣,臉上卻是十分淡定。
朱棣好奇地看向道衍:“你有什麽罪?”
“貧僧未能及時發現溥洽的問題,貧僧自然有罪。”
朱棣沒好氣地瞪了道衍一眼。
這老和尚哪裏是請罪,這是為他的徒弟開脫。
“溥洽的事,朕會親自查問,”朱棣看向鄭海,“陝西那邊有關朱允炆的消息查證了嗎?”
鄭海迴稟道:“稟陛下,那邊已經迴報,是誤報,沒有朱允炆的消息。”
“既然現在溥洽證實了朱允炆沒死的消息,你給朕,好好查朱允炆的下落。”
“是,定會好好調查。”鄭海立即應承下來。
“是不是錦衣衛的瑣事太多了?”朱棣瞟了鄭海一眼,“不如這樣,你還和以前一樣,率領飛龍衛,給朕秘密追查朱允炆的行蹤。”
“是陛下!”鄭海毫不猶豫地答應。
“那你覺得,錦衣衛指揮使一職該由誰來接任?”朱棣問鄭海。
如果按照以前的計劃,鄭海是讓馮致遠來接管錦衣衛。
不過,朱棣這麽問,鄭海自然不能將心裏的想法和盤托出。
他已經明白朱棣的意思,隨即迴答道:“錦衣衛是陛下的錦衣衛,自然是由陛下來決定。”
“嗯,那你就率領飛龍衛,給朕好好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對鄭海點點頭,扭頭看向道衍和尚:“道衍,朕覺得,朱允炆一定是打開了先皇的那個鐵匣子。”
道衍摸著下巴的白胡須,默默點頭。
“昌盛,你真的不知道鐵匣子裏的秘密?”朱棣看向地上跪在的太監昌盛。
昌盛連忙叩拜在地:“陛下,小的真的不知道!小的要是說謊,那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嗬嗬嗬,朕相信你。”
朱棣微微一笑。
“朕聽說,以前,你是先皇長隨奉禦。”
“是,陛下。”
“那你以後也跟在朕身邊,做朕的長隨奉禦。”
“謝陛下開恩!能留在陛下身邊是小的福氣!”
昌盛跪在地上,感激涕零。
朱棣再次看向道衍和尚:“道衍,你說,能讓朱允炆神不知鬼不覺地逃出皇宮,那鐵匣子裏會是什麽秘密?”
道衍隨即明白朱棣的意思,詢問道:“陛下是懷疑,這宮中有密道?”
朱棣點點頭:“這鐵匣子的秘密,令朕不安。”
“那陛下,打算怎麽辦?”
“道衍,朕曾聽說,我父皇曾令我大哥調查各地的風水寶地。”
“貧僧也曾聽聞,太祖皇帝確實有意遷都。”
“朕也想遷都,道衍你覺得,哪裏合適?”
鄭海的心髒都跳到嗓子眼了。
迴想著事情的經過,他並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昌盛說的話,不是真的。
鄭海迅速平複了自己的心緒。
“你確定?”朱棣再次用質疑的口吻詢問昌盛。
“我確定。”昌盛很肯定。
道衍和尚看向昌盛,一雙深邃的三角眼微微眯著,大聲嗬斥道:“你撒謊!”
昌盛反駁道:“我沒撒謊!”
“那天,貧僧與鄭指揮使是一同前往西宮,貧僧為何沒看到你?”
道衍死死盯著太監昌盛。
昌盛也是一愣,隨即喊道:“我,我說的不是鄭指揮使!我說的是,你身旁的溥洽和尚。”
眾人的眼睛一同看向道衍身旁的僧錄司右善世,溥洽(pu qià)。
溥洽曾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主錄僧,專門為皇帝或親王主持祭祀,或做各種法事。
之前,他是大明僧人中官職最高的,是僧錄司的左善世。
朱棣繼位為皇帝後,令道衍和尚當僧錄司左善世,溥洽降了一級成為右善世。
這兩天過年,溥洽與道衍在宮中為朱棣主持祭祀。
誰都沒想到,太監昌盛會在這個時候告密,更沒想到會扯上右善世溥洽。
朱棣盯著溥洽:“出家人不打誑語。溥洽,朕問你,你那天有沒有去西宮?”
“貧僧那天,確實去了西宮。”
朱棣皺著眉頭,問道:“你去那裏做什麽?”
“貧僧是為皇帝辦事,自然是跟著皇帝去的。”
朱棣從座位上驟然起身,瞪圓了小眼珠子:“你是說,朱允炆去了西宮?”
“迴稟陛下,是。”
聽著溥洽的迴答,眾人都感到驚訝。
朱棣微微愣了一愣,沒有繼續問。
他令殿中的金甲侍衛全部撤到殿外,殿中服侍的太監也全部退下。
武英殿中,隻剩下朱棣、道衍、鄭海、紀綱、溥洽與太監昌盛六人。
“你告訴朕,朱允炆到底有沒有死?”
朱棣盯著溥洽,目光灼灼,神色嚴肅。
他一直懷疑朱允炆沒有死,可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朱允炆活著。
他不相信朱允炆是被大火燒死的,可又想不出朱允炆是怎麽逃出被燕軍四麵的皇宮。
溥洽雙手合十,迴答道:“迴稟陛下,貧僧不知道。”
朱棣嘴角的八字須微微翹起,盯著溥洽的小眼睛亮閃閃,臉上露出一絲冷笑。
“你不知道?那西宮是怎麽燒起來的?”
朱棣死死盯著溥洽的眼睛,認真觀察著溥洽的眼神變化,仿佛要透視溥洽的內心。
“是被人點著的。”
“是什麽人點的火?”一旁的道衍和尚插了句話。
“對,你告訴朕,什麽人點的火?”
“稟陛下,是蒙麵人用火把點的。”
朱棣對溥洽的迴答很不滿意:“那你告訴朕,朱允炆後來去了哪裏?”
溥洽一如既往地淡定道:“宮殿著火後,貧僧就離開了,並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你撒謊!”朱棣大聲訓斥,“你一定知道,朱允炆的去向!”
溥洽雙手合十,平靜道:“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沒有說謊。”
“哼!你還敢說自己沒有撒謊!”
朱棣大怒,一掌拍在桌子上,嘭的一聲響。
“那你告訴朕,為何在西宮沒有發現一具燒焦的屍體?”
“貧僧真不知道皇帝的去向。”
“大膽!你敢瞞著朕!”朱棣怒不可遏,“你可知道,這是欺君之罪!”
“貧僧並未說一句謊話。”
嘭的又是一聲響!
朱棣再次氣得拍桌子。
“紀綱,將他押下去,好好關押。”朱棣看向一旁的錦衣衛紀綱,“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能接近他。”
溥洽被紀綱押出大殿,武英殿中陷入一陣沉默。
太監昌盛跪在地上,默默聽著,卻不敢起身。
他沒想到,鄭海已經將鐵匣子的事情告訴了朱棣。
他更沒想到,朱棣竟一點都沒有懷疑鄭海。
這和紀綱對他說的話完全不一樣。
還好,他咬出了溥洽,算是立了一功……
鄭海與師父道衍和尚對了一個眼色,兩人的眼神都有些複雜。
道衍和尚並不知道,他的僧錄司同僚溥洽會卷入朱允炆失蹤一事。
鄭海也沒想到,導致溥洽被囚的人是太監昌盛。
現在,朱棣更堅信朱允炆已經逃出了皇宮。
這一刻,朱棣心中的困惑得到了證實。
“鄭海,你為什麽沒查到溥洽?”
朱棣的質問打破了武英殿中的沉默。
“陛下,這是臣的失職!”鄭海單膝跪地,抱拳請罪,“臣,願接受陛下責罰。”
“陛下,貧僧也有罪。”道衍和尚雙手合十,一雙三角眼看向朱棣,臉上卻是十分淡定。
朱棣好奇地看向道衍:“你有什麽罪?”
“貧僧未能及時發現溥洽的問題,貧僧自然有罪。”
朱棣沒好氣地瞪了道衍一眼。
這老和尚哪裏是請罪,這是為他的徒弟開脫。
“溥洽的事,朕會親自查問,”朱棣看向鄭海,“陝西那邊有關朱允炆的消息查證了嗎?”
鄭海迴稟道:“稟陛下,那邊已經迴報,是誤報,沒有朱允炆的消息。”
“既然現在溥洽證實了朱允炆沒死的消息,你給朕,好好查朱允炆的下落。”
“是,定會好好調查。”鄭海立即應承下來。
“是不是錦衣衛的瑣事太多了?”朱棣瞟了鄭海一眼,“不如這樣,你還和以前一樣,率領飛龍衛,給朕秘密追查朱允炆的行蹤。”
“是陛下!”鄭海毫不猶豫地答應。
“那你覺得,錦衣衛指揮使一職該由誰來接任?”朱棣問鄭海。
如果按照以前的計劃,鄭海是讓馮致遠來接管錦衣衛。
不過,朱棣這麽問,鄭海自然不能將心裏的想法和盤托出。
他已經明白朱棣的意思,隨即迴答道:“錦衣衛是陛下的錦衣衛,自然是由陛下來決定。”
“嗯,那你就率領飛龍衛,給朕好好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對鄭海點點頭,扭頭看向道衍和尚:“道衍,朕覺得,朱允炆一定是打開了先皇的那個鐵匣子。”
道衍摸著下巴的白胡須,默默點頭。
“昌盛,你真的不知道鐵匣子裏的秘密?”朱棣看向地上跪在的太監昌盛。
昌盛連忙叩拜在地:“陛下,小的真的不知道!小的要是說謊,那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嗬嗬嗬,朕相信你。”
朱棣微微一笑。
“朕聽說,以前,你是先皇長隨奉禦。”
“是,陛下。”
“那你以後也跟在朕身邊,做朕的長隨奉禦。”
“謝陛下開恩!能留在陛下身邊是小的福氣!”
昌盛跪在地上,感激涕零。
朱棣再次看向道衍和尚:“道衍,你說,能讓朱允炆神不知鬼不覺地逃出皇宮,那鐵匣子裏會是什麽秘密?”
道衍隨即明白朱棣的意思,詢問道:“陛下是懷疑,這宮中有密道?”
朱棣點點頭:“這鐵匣子的秘密,令朕不安。”
“那陛下,打算怎麽辦?”
“道衍,朕曾聽說,我父皇曾令我大哥調查各地的風水寶地。”
“貧僧也曾聽聞,太祖皇帝確實有意遷都。”
“朕也想遷都,道衍你覺得,哪裏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