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利的剃刀劃過,割斷一縷縷青絲,仿佛割掉了凡塵的牽掛。
烏黑的長發,掉落在地上,一團又一團,烏黑中夾著些許白發。
昏靠在椅背上,朱允炆閉著眼睛。
在他的腦袋上,一把鋒利的剃刀,來迴地刮。
為朱允炆剃光了頭發,和尚溥洽又給房間裏的幾名太監剃頭發。
蒙麵人手拿著地圖,在寢殿裏找到了一個機關。
他旋轉機關,牆邊地板上一塊石板打開,出現了一條密道。
蒙麵人點燃了手中的火把,吩咐眾人道:“你們背上陛下,下密道。”
房間裏的太監都剃了光頭,換上了僧衣,昏迷的朱允炆也穿上了僧袍。
一名扮成僧人的太監背起朱允炆,率先下了密道,其餘人跟著下了密道。
“貧僧是僧錄司的,官至左善世。許多人都認識貧僧,貧僧不能跟著陛下。”
溥洽和尚看向蒙麵人,又道:“貧僧要留下來,你若信不過貧僧,你便殺了貧僧吧。”
蒙麵人打量著溥洽,抱拳道:“大師高德,請您為陛下保密。此殿必須燒掉,還請大師馬上離開。”
放走溥洽和尚,蒙麵人點燃房間,帶著火把下了密道,將密道口再次關上。
密道並不算很長,走了一段距離就來到了盡頭。
再次打開一個機關,走上台階,便到了另一座宮殿。
按照地圖標示,這個宮殿應該是在西宮西邊。
從宮殿中出來,四處已經沒有了人影,大概都逃命去了。
迴頭看了一眼宮殿上的牌匾,這個宮殿名叫“九五飛龍殿”。
九五飛龍殿門前,有一處假山,規模龐大,山石林立。
帶著身後的這些假僧人,蒙麵人來到宮殿前一座高大的假山旁。
用力推開一塊石頭,假山上又打開了一扇石門,裏麵是一條密道。
眾假僧人背著朱允炆,下了密道。
底下的密道很寬廣,足夠容納馬車通行,四麵都是用石塊砌的,很平整,像是一條古河道。
用手摸了摸石壁,石頭上有水珠,很潮濕,附近可能有水源,或者直通地麵。
沿著密道走了一段路,來到一座石門前,石門上刻著兩字:水門。
蒙麵人突然停了下來,背著皇帝朱允炆的太監與其他人跟著停了下來。
“我就送你們到這裏了,火把給你們,”蒙麵人將手裏的火把遞給其中的一個太監,“你們幾個背著陛下,一直往前走,走到盡頭,那裏會有人接應你們。”
“那你呢?你不跟著我們出去嗎……”
幾名太監還想問話,卻發現那蒙麵人已經閃入黑暗中,消失在密道裏。
……
離開西宮時,溥洽和尚遇到了幾名匆匆趕來的太監。
那幾名太監看到西宮著了火,便與溥洽一同離開了。
此時,一直陰沉的天空突然降下了瓢潑大雨。
豆大的雨點灑落下來,嘩啦啦地雨水打在廣場上,落在琉璃瓦上。
這一場大雨幫著滅火的燕軍撲滅了皇宮中的餘火。
夏天的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宮中著火,這是燕王朱棣入宮最好的理由。
他率領歸附的幾名大臣入宮,同手下燕軍一起救火。
大雨過後,朱棣命令所有燕軍從救火轉向尋找皇帝朱允炆。
他心裏很矛盾,既想找到朱允炆,又怕找到朱允炆。
如果他找到朱允炆,那他可以向眾人展現他的大公無私,表明起兵靖難是按照祖訓行事,目的是鏟除奸臣,清君側。
當然,他更希望朱允炆發生了意外,最後死於大火之中。那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理所當然地成為大明江山的新一任皇帝。
朱棣知道,這種事情不能明說,更不能令身邊的這幾名大臣知道,隻能暗示手下去做。
讓朱允炆神不知鬼不覺地發生意外事件,並且查不出人為的痕跡,這種事情由經驗豐富的錦衣衛來實施是最好。
但鄭海並不在他身邊,朱棣隻能讓兒子朱高煦偷偷去辦這件事。
“鄭海呢,他去接管錦衣衛,還沒迴來嗎?”
朱棣問身邊的謀士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摸了摸白胡須,尋思著該怎麽迴答。
就在這時,鄭海穿著錦衣衛的服飾,帶著幾個人走了過來。
“殿下,鄭海帶錦衣衛的幾名管事向殿下請安。”鄭海單膝跪地行禮。
幾名錦衣衛頭目跟著鄭海走上前來,同樣單膝跪地行禮。
燕王朱棣滿意地點點頭,叫鄭海與幾名錦衣衛頭目免禮、起身,說了一番客套話。
乾清宮著了火,剛才又下著雨。此時,朱棣與道衍等人都在沒有被點燃的坤寧宮中。
“殿下,乾清宮的火撲滅了。”
馬和從殿門匆匆走來,湊到朱棣跟前,又低聲道:“殿下,在乾清宮,發現幾具燒焦的屍體……”
朱棣的小眼睛一亮,大聲道:“什麽?!你說,在乾清宮發現了燒焦的屍體?!”
一雙病虎三角眼看向鄭海,道衍摸著胡須,不說話。
跟著入宮的歸附大臣有兵部尚書茹瑺、吏部右侍郎蹇(jiǎn)義、戶部右侍郎夏原吉等人,他們紛紛詢問是否查明焦屍的身份。
“稟殿下、各位大人,小的剛發現焦屍便趕過來通報,尚未來得及查明身份。”馬和向眾人解釋。
“各位大人,咱們趕快過去看看!”
燕王朱棣丟下一句話,亟不可待地衝出了坤寧宮的房簷。
鄭海跟著朱棣、道衍等人一同前往乾清宮。
眼前的乾清宮已經滿目瘡痍,房門倒塌,燒得隻剩下烏黑的木炭,時不時還冒出一縷灰白色的煙。
屋中的桌椅都已經燒成一堆炭灰,牆壁留下一片煙火熏過的焦黑痕跡,整個房間全是木炭的燒焦味。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作為支撐的幾根柱子似乎經過防火處理,沒有燒著,整個大殿並沒有垮塌。
跟著馬和走進皇帝昔日的寢殿,一排焦黑的屍體出現在眼前。
一股烤肉的燒焦味,撲鼻而來。
朱棣與眾人都捂著口鼻,隻有馬和與鄭海站在原地,沒有捂住口鼻。
一名燕軍將領跑過來匯報:“殿下,這些都是在殿中找到的屍體,燒得麵目全非了。”
“是否查明他們的身份?”朱棣平靜地問了一句。
“稟殿下,還沒來得及查驗身份。”燕軍將領有些尷尬。
他並不是不想查驗這些屍體的身份,隻是這些屍體都燒焦了,麵目全非,誰都不願碰這些屍體。而且,這些屍體是出現在乾清宮這種地方,他也不敢叫人隨便碰。
朱棣揮揮手,示意將領退下。
遠遠盯著那五六具身份不明的焦屍,朱棣有些激動,但心裏依舊不放心。
朱允炆有沒有可能在這些屍體中?
如果在這其中,那最好不過了……
雖然朱棣希望是如此,但他不可能直接說出來,也隻好暫時不去理會。
“父王,”身穿一身甲胄的朱高煦走進殿中,“稟父王,宮中搜遍了,沒有發現朱允炆的下落。”
瞪了朱高煦一眼,朱棣微怒道:“陛下肯定在宮中,你們要好好找!”
朱高煦知道是自己口誤,微微低頭,抱拳道:“那我再去找找。”
朱高煦帶人離開後,朱棣看向鄭海:“鄭海,你覺得,陛下會在哪裏?”
扭頭看了看旁邊的幾位大臣,鄭海對朱棣抱拳道:“殿下,屬下有一個秘密,必須告訴殿下。”
烏黑的長發,掉落在地上,一團又一團,烏黑中夾著些許白發。
昏靠在椅背上,朱允炆閉著眼睛。
在他的腦袋上,一把鋒利的剃刀,來迴地刮。
為朱允炆剃光了頭發,和尚溥洽又給房間裏的幾名太監剃頭發。
蒙麵人手拿著地圖,在寢殿裏找到了一個機關。
他旋轉機關,牆邊地板上一塊石板打開,出現了一條密道。
蒙麵人點燃了手中的火把,吩咐眾人道:“你們背上陛下,下密道。”
房間裏的太監都剃了光頭,換上了僧衣,昏迷的朱允炆也穿上了僧袍。
一名扮成僧人的太監背起朱允炆,率先下了密道,其餘人跟著下了密道。
“貧僧是僧錄司的,官至左善世。許多人都認識貧僧,貧僧不能跟著陛下。”
溥洽和尚看向蒙麵人,又道:“貧僧要留下來,你若信不過貧僧,你便殺了貧僧吧。”
蒙麵人打量著溥洽,抱拳道:“大師高德,請您為陛下保密。此殿必須燒掉,還請大師馬上離開。”
放走溥洽和尚,蒙麵人點燃房間,帶著火把下了密道,將密道口再次關上。
密道並不算很長,走了一段距離就來到了盡頭。
再次打開一個機關,走上台階,便到了另一座宮殿。
按照地圖標示,這個宮殿應該是在西宮西邊。
從宮殿中出來,四處已經沒有了人影,大概都逃命去了。
迴頭看了一眼宮殿上的牌匾,這個宮殿名叫“九五飛龍殿”。
九五飛龍殿門前,有一處假山,規模龐大,山石林立。
帶著身後的這些假僧人,蒙麵人來到宮殿前一座高大的假山旁。
用力推開一塊石頭,假山上又打開了一扇石門,裏麵是一條密道。
眾假僧人背著朱允炆,下了密道。
底下的密道很寬廣,足夠容納馬車通行,四麵都是用石塊砌的,很平整,像是一條古河道。
用手摸了摸石壁,石頭上有水珠,很潮濕,附近可能有水源,或者直通地麵。
沿著密道走了一段路,來到一座石門前,石門上刻著兩字:水門。
蒙麵人突然停了下來,背著皇帝朱允炆的太監與其他人跟著停了下來。
“我就送你們到這裏了,火把給你們,”蒙麵人將手裏的火把遞給其中的一個太監,“你們幾個背著陛下,一直往前走,走到盡頭,那裏會有人接應你們。”
“那你呢?你不跟著我們出去嗎……”
幾名太監還想問話,卻發現那蒙麵人已經閃入黑暗中,消失在密道裏。
……
離開西宮時,溥洽和尚遇到了幾名匆匆趕來的太監。
那幾名太監看到西宮著了火,便與溥洽一同離開了。
此時,一直陰沉的天空突然降下了瓢潑大雨。
豆大的雨點灑落下來,嘩啦啦地雨水打在廣場上,落在琉璃瓦上。
這一場大雨幫著滅火的燕軍撲滅了皇宮中的餘火。
夏天的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宮中著火,這是燕王朱棣入宮最好的理由。
他率領歸附的幾名大臣入宮,同手下燕軍一起救火。
大雨過後,朱棣命令所有燕軍從救火轉向尋找皇帝朱允炆。
他心裏很矛盾,既想找到朱允炆,又怕找到朱允炆。
如果他找到朱允炆,那他可以向眾人展現他的大公無私,表明起兵靖難是按照祖訓行事,目的是鏟除奸臣,清君側。
當然,他更希望朱允炆發生了意外,最後死於大火之中。那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理所當然地成為大明江山的新一任皇帝。
朱棣知道,這種事情不能明說,更不能令身邊的這幾名大臣知道,隻能暗示手下去做。
讓朱允炆神不知鬼不覺地發生意外事件,並且查不出人為的痕跡,這種事情由經驗豐富的錦衣衛來實施是最好。
但鄭海並不在他身邊,朱棣隻能讓兒子朱高煦偷偷去辦這件事。
“鄭海呢,他去接管錦衣衛,還沒迴來嗎?”
朱棣問身邊的謀士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摸了摸白胡須,尋思著該怎麽迴答。
就在這時,鄭海穿著錦衣衛的服飾,帶著幾個人走了過來。
“殿下,鄭海帶錦衣衛的幾名管事向殿下請安。”鄭海單膝跪地行禮。
幾名錦衣衛頭目跟著鄭海走上前來,同樣單膝跪地行禮。
燕王朱棣滿意地點點頭,叫鄭海與幾名錦衣衛頭目免禮、起身,說了一番客套話。
乾清宮著了火,剛才又下著雨。此時,朱棣與道衍等人都在沒有被點燃的坤寧宮中。
“殿下,乾清宮的火撲滅了。”
馬和從殿門匆匆走來,湊到朱棣跟前,又低聲道:“殿下,在乾清宮,發現幾具燒焦的屍體……”
朱棣的小眼睛一亮,大聲道:“什麽?!你說,在乾清宮發現了燒焦的屍體?!”
一雙病虎三角眼看向鄭海,道衍摸著胡須,不說話。
跟著入宮的歸附大臣有兵部尚書茹瑺、吏部右侍郎蹇(jiǎn)義、戶部右侍郎夏原吉等人,他們紛紛詢問是否查明焦屍的身份。
“稟殿下、各位大人,小的剛發現焦屍便趕過來通報,尚未來得及查明身份。”馬和向眾人解釋。
“各位大人,咱們趕快過去看看!”
燕王朱棣丟下一句話,亟不可待地衝出了坤寧宮的房簷。
鄭海跟著朱棣、道衍等人一同前往乾清宮。
眼前的乾清宮已經滿目瘡痍,房門倒塌,燒得隻剩下烏黑的木炭,時不時還冒出一縷灰白色的煙。
屋中的桌椅都已經燒成一堆炭灰,牆壁留下一片煙火熏過的焦黑痕跡,整個房間全是木炭的燒焦味。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作為支撐的幾根柱子似乎經過防火處理,沒有燒著,整個大殿並沒有垮塌。
跟著馬和走進皇帝昔日的寢殿,一排焦黑的屍體出現在眼前。
一股烤肉的燒焦味,撲鼻而來。
朱棣與眾人都捂著口鼻,隻有馬和與鄭海站在原地,沒有捂住口鼻。
一名燕軍將領跑過來匯報:“殿下,這些都是在殿中找到的屍體,燒得麵目全非了。”
“是否查明他們的身份?”朱棣平靜地問了一句。
“稟殿下,還沒來得及查驗身份。”燕軍將領有些尷尬。
他並不是不想查驗這些屍體的身份,隻是這些屍體都燒焦了,麵目全非,誰都不願碰這些屍體。而且,這些屍體是出現在乾清宮這種地方,他也不敢叫人隨便碰。
朱棣揮揮手,示意將領退下。
遠遠盯著那五六具身份不明的焦屍,朱棣有些激動,但心裏依舊不放心。
朱允炆有沒有可能在這些屍體中?
如果在這其中,那最好不過了……
雖然朱棣希望是如此,但他不可能直接說出來,也隻好暫時不去理會。
“父王,”身穿一身甲胄的朱高煦走進殿中,“稟父王,宮中搜遍了,沒有發現朱允炆的下落。”
瞪了朱高煦一眼,朱棣微怒道:“陛下肯定在宮中,你們要好好找!”
朱高煦知道是自己口誤,微微低頭,抱拳道:“那我再去找找。”
朱高煦帶人離開後,朱棣看向鄭海:“鄭海,你覺得,陛下會在哪裏?”
扭頭看了看旁邊的幾位大臣,鄭海對朱棣抱拳道:“殿下,屬下有一個秘密,必須告訴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