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之,燕王為什麽要殺掉那名主動請降的水師都督?”
一名白袍公子詢問身旁的鄭海。
此時,鄭海與白袍公子站在一艘木船的甲板上,木船正行駛在長江上。
這名白袍公子是山海盟的二當家,人稱“二姐”,正是施進卿的女兒,施若綺。
軍中全是男人,為了行動方便,施若綺依舊是男兒的裝扮。
這一次,她沒有佩戴那把鑲寶石的短彎刀,畢竟,那短彎刀太過惹眼。
她的腰間沒有掛刀,而是別著一根玉笛。
說是玉笛,並非是純玉製作的笛子,而是鑲有玉石的竹笛。
看著施若綺腰間的笛子,鄭海有些恍惚。
他想了與施若綺初見的情形:
那時,他是奉命到江浙一帶剿海盜,結果被李景隆擺了一道。
李景隆竟將他的消息透露給了海盜,要不是施若綺父女的船隻經過,他差一點就死在海裏了……
看到鄭海盯著自己的腰間發呆,施若綺詢問道“慎之,你想什麽呢?”
鄭海迴過神,隨口敷衍道:“沒什麽。”
“那你怎麽不迴答我的問題?”
“哦,”鄭海尷尬一笑,“什麽問題?”
施若綺瞪了鄭海一眼:“你們為什麽要殺那名主動投降水師都督?”
鄭海笑了笑,迴答道:“是燕王殺的,與我可沒有關係。”
燕王殺的這名主動投誠的朝廷水師都督姓金,具體名字鄭海不知道。
聽說燕王想渡江進攻京師,又聽說江北的許多城池都投降了燕王,金都督與他手下商議著,要不要主動向燕王投降。
結果,這件事被朝廷派來督戰的兵部右侍郎陳植撞見了。
陳植劈頭蓋臉地罵了金都督一通。
金都督心一橫,直接殺了陳植。
帶著陳植的腦袋,他率領一部分水師士兵,向燕王邀功領賞。
朱棣當然不會拒絕水師投降,不過,他二話不說殺了金都督。
不僅如此,朱棣還為陳植收斂屍體,派將士將陳植的屍體埋葬在白石山。
這一通操作,不僅嚇得投降的水師士兵心驚肉跳,也讓作為旁觀者的施若綺滿腦袋問號。
看向施若綺,鄭海淡淡道:“如果我是燕王,我也會這麽做。”
“為什麽?”施若綺不解地問。
“燕軍剛想渡長江,正巧水師的一個都督就來投降了,還帶著兵部右侍郎的腦袋。你覺得,這件事奇不奇怪?”
施若綺搖搖頭:“不奇怪啊,這不是很正常嘛?人頭是投名狀,我們收服海盜也是這樣做的,很合情合理啊!”
“可這件事太巧了!”鄭海解釋道,“剛打瞌睡,就送枕頭。別說燕王了,我都懷疑,這裏麵有沒有陰謀。”
“你們懷疑這是朝廷的計謀?”施若綺順著鄭海的意思問道。
鄭海點點頭又搖搖頭:“我不知道燕王是不是這樣想的,但應該有這一層疑慮。”
“難道還有其他的原因?”
見施若綺打破砂鍋問到底,鄭海隻好繼續分析和解釋。
在燕軍即將渡江的關鍵時刻,一個水師都督突然帶著兵部右侍郎的腦袋來投誠。
按常理來推斷,這無非是兩種可能:
一是右侍郎撞見了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滅口,這名都督順水推舟,叛敵投降;
二是苦肉計:右侍郎自願獻出自己的人頭,以博得敵人對這名水師都督的信任。關鍵時刻,這名都督按照計劃從敵人內部發動對敵的致命襲擊。
聽了鄭海的分析,施若綺搖搖頭,不敢置信道:“這怎麽可能!一個人怎麽會用自己的腦袋去換敵人的信任,這不可能!”
“雖然不可思議,但這種可能還是有的,曆史上就有過這樣的例子。”
“真的嗎?曆史上,真有這樣的事?”施若綺一臉驚訝。
雖然施若綺跟著施進卿四處經商,有豐富的見識,也讀過一些書,但對曆史的了解並不深。
古代盛行一種觀念:女子無才便是德。許多女子隻知道做女紅,卻不能上學讀書識字。
施進卿是南洋商人,南洋沒有類似觀念,但也沒有女子讀書的傳統。
施若綺能文文武,會做買賣,還識字,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奇才了。
她對曆史不是很了解,這一點鄭海並不奇怪。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你知道嗎?”他解釋道,“荊軻拿著樊於期的人頭與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去秦國進獻給秦王嬴政,借機刺殺秦王。而荊軻手中的人頭,就是樊於期自刎的……”
聽了鄭海的曆史故事,施若綺愣了好半天,臉色很複雜。
看她的表情,既有些詫異之色,又有些欽佩之情。
看了看鄭海,施若綺又扭頭看向甲板上的方形木盒。
那個木盒裏盛放的,就是那名水師叛將金都督的首級。
鄭海此行的目的是勸降水師,而這枚首級是他麵見朝廷水師新統領的理由與禮物。
忽然,施若綺迴過頭,問鄭海道:“那萬一,是第一種情況呢?萬一,這金都督真的是來投靠的呢?”
鄭海淡淡一笑:“那隻能怪他,運氣不好了……”
“這,這……怎麽能,怎麽能僅憑猜測就殺人呢?”
施若綺一臉不理解地看著鄭海。
歎了一口氣,鄭海解釋道:“叛主投敵這樣的人,燕王就不喜歡。還殺人邀功,這樣的人,見利忘義。今天他能殺陳植,明天他就有可能殺燕王,這樣的人,燕王怎麽可能信任他!”
施若綺點點頭,沒有說話。
她也覺得這種賣主投敵的叛徒不可信,可不問緣由就殺了來降之人,她也不能認同。
“除此之外,殺他有三個好處……”
“哪三個好處?”施若綺想不明白,再次看向鄭海,一臉好奇。
“其一,殺他可以避免中了敵人的苦肉計;其二,殺他,而厚葬陳植,可以鼓勵忠心之人,表現燕王的正氣與仁義;其三,他的人頭可以讓我們見到新任的水師統領。”
聽完鄭海的解釋,施若綺怔怔地看著鄭海:“你不會也想學荊軻吧?”
鄭海抿嘴一笑:“我倒是想當荊軻,隻是,這盒子裏的不是樊於期!”
“那為什麽你要在盒子裏藏機關弩?”施若綺並不相信鄭海的話。
鄭海笑了笑,淡然道:“這不是以防萬一嘛!”
“我不信!”
看向鄭海,施若綺的眼神中有欣賞,也有憐惜。
“你怎麽這麽傻?”她含情脈脈道:“這麽做很危險!萬一……”
“知道危險,你還跟著來,你不是比我更傻……”
沒等鄭海說完,施若綺衝上來,一把抱住鄭海,不顧一切地親向鄭海。
“盟主,對麵來船了,是朝廷的水師。”船上有人提醒。
施若綺這才與鄭海分開。
鄭海一臉尷尬,而船上的船夫是一臉壞笑,開心地走開了。
跟著出來的都是鄭海的人,大多數是山海盟的親信,眾人都知道大當家與二當家的那點事……
沒過一會兒,朝廷水師的船隻就靠了上來,傳來斥問聲:“你們是什麽人?你們不知道現在長江禁止航行嗎?”
鄭海大聲迴複道:“我是燕王朱棣的特使,奉燕王之命,將水師叛徒金都督的首級送予新任都督。”
聽到燕王,水師士兵的神色就緊張起來,再聽到水師叛徒金都督,神色又是一變。
水師船上,一名將領指著鄭海,下令道:“來人,將他給我拿下!”
一名白袍公子詢問身旁的鄭海。
此時,鄭海與白袍公子站在一艘木船的甲板上,木船正行駛在長江上。
這名白袍公子是山海盟的二當家,人稱“二姐”,正是施進卿的女兒,施若綺。
軍中全是男人,為了行動方便,施若綺依舊是男兒的裝扮。
這一次,她沒有佩戴那把鑲寶石的短彎刀,畢竟,那短彎刀太過惹眼。
她的腰間沒有掛刀,而是別著一根玉笛。
說是玉笛,並非是純玉製作的笛子,而是鑲有玉石的竹笛。
看著施若綺腰間的笛子,鄭海有些恍惚。
他想了與施若綺初見的情形:
那時,他是奉命到江浙一帶剿海盜,結果被李景隆擺了一道。
李景隆竟將他的消息透露給了海盜,要不是施若綺父女的船隻經過,他差一點就死在海裏了……
看到鄭海盯著自己的腰間發呆,施若綺詢問道“慎之,你想什麽呢?”
鄭海迴過神,隨口敷衍道:“沒什麽。”
“那你怎麽不迴答我的問題?”
“哦,”鄭海尷尬一笑,“什麽問題?”
施若綺瞪了鄭海一眼:“你們為什麽要殺那名主動投降水師都督?”
鄭海笑了笑,迴答道:“是燕王殺的,與我可沒有關係。”
燕王殺的這名主動投誠的朝廷水師都督姓金,具體名字鄭海不知道。
聽說燕王想渡江進攻京師,又聽說江北的許多城池都投降了燕王,金都督與他手下商議著,要不要主動向燕王投降。
結果,這件事被朝廷派來督戰的兵部右侍郎陳植撞見了。
陳植劈頭蓋臉地罵了金都督一通。
金都督心一橫,直接殺了陳植。
帶著陳植的腦袋,他率領一部分水師士兵,向燕王邀功領賞。
朱棣當然不會拒絕水師投降,不過,他二話不說殺了金都督。
不僅如此,朱棣還為陳植收斂屍體,派將士將陳植的屍體埋葬在白石山。
這一通操作,不僅嚇得投降的水師士兵心驚肉跳,也讓作為旁觀者的施若綺滿腦袋問號。
看向施若綺,鄭海淡淡道:“如果我是燕王,我也會這麽做。”
“為什麽?”施若綺不解地問。
“燕軍剛想渡長江,正巧水師的一個都督就來投降了,還帶著兵部右侍郎的腦袋。你覺得,這件事奇不奇怪?”
施若綺搖搖頭:“不奇怪啊,這不是很正常嘛?人頭是投名狀,我們收服海盜也是這樣做的,很合情合理啊!”
“可這件事太巧了!”鄭海解釋道,“剛打瞌睡,就送枕頭。別說燕王了,我都懷疑,這裏麵有沒有陰謀。”
“你們懷疑這是朝廷的計謀?”施若綺順著鄭海的意思問道。
鄭海點點頭又搖搖頭:“我不知道燕王是不是這樣想的,但應該有這一層疑慮。”
“難道還有其他的原因?”
見施若綺打破砂鍋問到底,鄭海隻好繼續分析和解釋。
在燕軍即將渡江的關鍵時刻,一個水師都督突然帶著兵部右侍郎的腦袋來投誠。
按常理來推斷,這無非是兩種可能:
一是右侍郎撞見了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滅口,這名都督順水推舟,叛敵投降;
二是苦肉計:右侍郎自願獻出自己的人頭,以博得敵人對這名水師都督的信任。關鍵時刻,這名都督按照計劃從敵人內部發動對敵的致命襲擊。
聽了鄭海的分析,施若綺搖搖頭,不敢置信道:“這怎麽可能!一個人怎麽會用自己的腦袋去換敵人的信任,這不可能!”
“雖然不可思議,但這種可能還是有的,曆史上就有過這樣的例子。”
“真的嗎?曆史上,真有這樣的事?”施若綺一臉驚訝。
雖然施若綺跟著施進卿四處經商,有豐富的見識,也讀過一些書,但對曆史的了解並不深。
古代盛行一種觀念:女子無才便是德。許多女子隻知道做女紅,卻不能上學讀書識字。
施進卿是南洋商人,南洋沒有類似觀念,但也沒有女子讀書的傳統。
施若綺能文文武,會做買賣,還識字,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奇才了。
她對曆史不是很了解,這一點鄭海並不奇怪。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你知道嗎?”他解釋道,“荊軻拿著樊於期的人頭與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去秦國進獻給秦王嬴政,借機刺殺秦王。而荊軻手中的人頭,就是樊於期自刎的……”
聽了鄭海的曆史故事,施若綺愣了好半天,臉色很複雜。
看她的表情,既有些詫異之色,又有些欽佩之情。
看了看鄭海,施若綺又扭頭看向甲板上的方形木盒。
那個木盒裏盛放的,就是那名水師叛將金都督的首級。
鄭海此行的目的是勸降水師,而這枚首級是他麵見朝廷水師新統領的理由與禮物。
忽然,施若綺迴過頭,問鄭海道:“那萬一,是第一種情況呢?萬一,這金都督真的是來投靠的呢?”
鄭海淡淡一笑:“那隻能怪他,運氣不好了……”
“這,這……怎麽能,怎麽能僅憑猜測就殺人呢?”
施若綺一臉不理解地看著鄭海。
歎了一口氣,鄭海解釋道:“叛主投敵這樣的人,燕王就不喜歡。還殺人邀功,這樣的人,見利忘義。今天他能殺陳植,明天他就有可能殺燕王,這樣的人,燕王怎麽可能信任他!”
施若綺點點頭,沒有說話。
她也覺得這種賣主投敵的叛徒不可信,可不問緣由就殺了來降之人,她也不能認同。
“除此之外,殺他有三個好處……”
“哪三個好處?”施若綺想不明白,再次看向鄭海,一臉好奇。
“其一,殺他可以避免中了敵人的苦肉計;其二,殺他,而厚葬陳植,可以鼓勵忠心之人,表現燕王的正氣與仁義;其三,他的人頭可以讓我們見到新任的水師統領。”
聽完鄭海的解釋,施若綺怔怔地看著鄭海:“你不會也想學荊軻吧?”
鄭海抿嘴一笑:“我倒是想當荊軻,隻是,這盒子裏的不是樊於期!”
“那為什麽你要在盒子裏藏機關弩?”施若綺並不相信鄭海的話。
鄭海笑了笑,淡然道:“這不是以防萬一嘛!”
“我不信!”
看向鄭海,施若綺的眼神中有欣賞,也有憐惜。
“你怎麽這麽傻?”她含情脈脈道:“這麽做很危險!萬一……”
“知道危險,你還跟著來,你不是比我更傻……”
沒等鄭海說完,施若綺衝上來,一把抱住鄭海,不顧一切地親向鄭海。
“盟主,對麵來船了,是朝廷的水師。”船上有人提醒。
施若綺這才與鄭海分開。
鄭海一臉尷尬,而船上的船夫是一臉壞笑,開心地走開了。
跟著出來的都是鄭海的人,大多數是山海盟的親信,眾人都知道大當家與二當家的那點事……
沒過一會兒,朝廷水師的船隻就靠了上來,傳來斥問聲:“你們是什麽人?你們不知道現在長江禁止航行嗎?”
鄭海大聲迴複道:“我是燕王朱棣的特使,奉燕王之命,將水師叛徒金都督的首級送予新任都督。”
聽到燕王,水師士兵的神色就緊張起來,再聽到水師叛徒金都督,神色又是一變。
水師船上,一名將領指著鄭海,下令道:“來人,將他給我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