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城郡主前來割地議和,朱棣知道這是拖延戰術,沒有同意。
得知朱棣不上當,皇帝朱允炆再次詢問方孝孺:“先生,如今又該怎麽辦?”
方孝孺胸有成竹道:“陛下,長江乃天險,可擋百萬雄師!江北的船隻已經命人全部燒了,朱棣如何渡江,他們有翅膀不成?”
聽方孝孺這麽說,朱允炆鬆了一口氣,臉色稍微好看了一點。
為李景隆送行時,他到過長江邊,知道長江很寬廣。
方孝孺說的沒錯,沒有船隻,燕軍是渡不過長江的。
“朕打算派魏國公前往浦子口,與盛庸一同抵禦燕賊。先生覺得,是否可行?”朱允炆詢問方孝孺。
方孝孺點點頭。
以前,方孝孺一直提防著魏國公徐輝祖,可這個時候,方孝孺也不再反對了。
浦子口在應天(南京)的西北麵,與應天隔江相望。
從浦子口渡江,可以直抵應天城下,是渡過長江、進攻應天的最短路線。
為了防範朱棣,朱允炆加強了浦子口的防禦,將手中最後一位大將——徐輝祖派去鎮守浦子口。
朱允炆看向方孝孺,問道:“這長江上的水師,先生覺得,該由誰來統領?”
“臣有一個人選。”
“先生請說。”
“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陳瑄。”方孝孺解釋道,“此人擅長水戰,曾經與李景隆在江浙一帶圍剿過海盜。”
“好!朕同意,那就讓陳瑄去統領水師。”
六月初一清晨,清風吹過寬闊的長江江麵,燥熱的空氣稍稍帶著一絲清涼。
浦子口北麵的林木鬱鬱蔥蔥,一處寬敞的田野上,兩支軍隊已經嚴陣以待。
清涼的江風吹過高高豎起的旌旗,錦繡縫製的旗麵在風中輕輕飄揚。
南麵的旌旗陣列中有兩種旗幟,一種旗幟上麵繡著“盛”字,另一種旗幟上麵繡著“徐”字。
北麵的騎兵隊伍中,“燕”字大旗隨風飄揚。
有燕軍將領提醒道:“殿下,對麵還是盛庸和徐輝祖的軍隊。”
朱棣掃了一眼眾人,朗聲道:“諸位,今日務必拿下浦子口!隻要我軍拿下浦子口,等鄭海的船隊抵達,我軍便可渡過長江,直抵京師。鏟除朝中奸佞,成敗在此一舉!”
抽出腰刀,直指前方敵軍,朱棣大吼一聲:“殺!”
轟隆隆的馬蹄聲,驟然而起,塵土飛揚。
箭雨輪番對射,騎兵與步兵混戰在一起。
激烈的廝殺,從上午一直殺到中午,燕軍卻未能衝破盛庸與徐輝祖的防禦陣型。
炎炎夏日,兩軍將士揮汗如雨,苦不堪言。
中午天氣過於炎熱,兩軍分別後撤,躲避烈日,暫時停戰。
幾次衝鋒,燕軍都失敗了,燕軍的將領根本不敢與徐輝祖正麵交鋒。
打不過自己的大舅哥,朱棣隻好率領燕軍與盛庸、徐輝祖率領的南軍拉開距離。
在馬和的攙扶下,朱棣從馬背上下來,額頭上全是汗水。
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他一身疲憊,厚厚的盔甲裏內衫已經濕透了,拿著水囊的手也在輕輕顫抖。
望著南邊的天空,天空是一片晴朗,可依舊遙不可及。
連眼前的敵軍都打不過,又如何渡江呢?
這長江上的朝廷水師,又該怎麽辦?
那個施進卿的船隊,對付得了朝廷的水師嗎?
鄭海,你又有什麽辦法?
眺望著長江,朱棣有些失落。
此時,鄭海並不在他身邊,沒人能迴答他的這些問題。
一片烏雲籠罩在頭頂上,遮擋住熾熱的陽光。
朱棣依舊癱坐在地上,沒有起來。
連續與盛庸及徐輝祖交戰,他的體力消耗過大,手腳都酸軟了,並沒有恢複過來。
咚咚咚,咚咚咚!
此時,南軍的戰鼓再次響起。
丘福詢問道:“殿下,要不,我們撤吧?”
朱能也附和道:“實在不行,我們先跟朝廷議和,再做其他打算。”
“是啊,殿下,不如先撤迴去。”其他將領紛紛附和。
麵對徐輝祖,燕軍的各位將領心裏都沒有底,對付燕王的大舅哥正難辦。
朱棣並不知道諸將對徐輝祖心有忌憚,詢問道:“此戰,誰願意出戰?”
扭頭看向燕軍的諸位將領,朱棣發現他們都低垂著腦袋,沒人主動請纓。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響起,由遠及近。
一支蒙古騎兵,從北麵飛馳而來。
一匹棗紅駿馬在不遠處停下,一個身形矯捷的年輕人,從馬上一躍而下。
“父王,我來了!”
朱棣的小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笑容,燥熱的空氣仿佛也涼爽了許多。
腰刀插在地上,他撐著腰刀站起身,與朱高煦抱在一起,興奮道:“高煦,你來得正好!”
朱高煦問道:“父王,這是怎麽了?”
“高煦,我已經精疲力竭了,”朱棣輕撫朱高煦的後背,勉勵道,“我兒要鼓起勇氣,接著努力戰鬥啊!”
與朱棣分開,朱高煦拍著胸脯道:“父王,請放心!我替父王出戰,絕不讓父王失望!”
“好好好!”朱棣連聲讚歎。
朱高煦翻身上馬,精氣十足:“父王,交給我吧!”
欣慰地看著朱高煦,朱棣有些情不自禁,勉勵道:“高煦,你要努力啊!你大哥身體不好……”
朱高煦的精神為之一振,眼睛看向遠方,眼神中有一絲難以掩飾的喜悅。
他父王後麵的話,他根本就沒有仔細聽下去。
他隻記住了前麵兩句話——“高煦,你要努力啊!”“你大哥身體不好!”
看著遠處,朱高煦好像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心中早已有的想法,再次湧上心頭,他露出了一個得意的笑容。
“是啊!大哥身體不好,父王怎麽可能放心呢!
“父王的位子,早晚是我的!父王,我會努力的!”
拔出身上的腰刀,朱高煦看向身旁的蒙古騎兵,大聲道:“跟我走!隨我殺光他們!”
在朱高煦的率領下,燕軍再次發起衝鋒。
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戰力非凡,再加上朱高煦神勇無比,身先士卒,一頓狂砍亂殺,在戰場的形勢上,燕軍漸漸占據了主動。
更令燕軍諸將高興的是,朱高煦頂住了他的大舅舅——徐輝祖。
年輕力壯的朱高煦與經驗老道的徐輝祖交戰,竟不落下風。
更是憑借著他的一股好勇鬥狠的氣勢,將徐輝祖給擋了迴去。
想起當初,這個外甥偷走了自己的一匹寶馬良駒,徐輝祖又氣又恨,卻又無可奈何。
這朱高煦與他的打鬥,全是狠招和爛招,完全沒有章法。
你給他一刀,他也給你一刀,甚至,他連躲都不躲,一副以命換命的打法。
更讓徐輝祖生氣的是,這個外甥一點禮節都沒有。
別的燕軍將領好歹還跟他徐輝祖抱個拳,行個對手禮。
可朱高煦上來根本不打招唿,直接揮刀就砍,真是個無賴。
他徐輝祖,可不想跟一個後輩以傷換傷,更何況,這還是他的外甥。
不管怎麽說,要是殺了朱高煦,他妹妹肯定會恨他……
徐輝祖沒能打敗朱高煦,南軍的局勢有些被動。
再加上,休息好的燕王再次投入戰鬥,燕軍上下奮勇拚殺,最終,徐輝祖與盛庸率領南軍稍稍後撤,恢複了防守態勢。
燕軍算是取得小勝,卻依舊沒能拿下浦子口。
朱棣隻好下令撤向瓜州,與鄭海等人匯合,準備從其他地方渡江。
【注】
《明史.列傳第六.諸王三.朱高煦》:“徐輝祖敗燕兵與浦子口,高煦引番騎來,成祖大喜,曰:‘吾已力疲,兒當鼓勇再戰。’”
《明史紀事本末》:“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燕王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北騎而至,王大喜,遂起按甲,仗鉞撫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於是,煦殊死戰,燕王率精騎兵直衝庸陣,庸軍小卻。”
得知朱棣不上當,皇帝朱允炆再次詢問方孝孺:“先生,如今又該怎麽辦?”
方孝孺胸有成竹道:“陛下,長江乃天險,可擋百萬雄師!江北的船隻已經命人全部燒了,朱棣如何渡江,他們有翅膀不成?”
聽方孝孺這麽說,朱允炆鬆了一口氣,臉色稍微好看了一點。
為李景隆送行時,他到過長江邊,知道長江很寬廣。
方孝孺說的沒錯,沒有船隻,燕軍是渡不過長江的。
“朕打算派魏國公前往浦子口,與盛庸一同抵禦燕賊。先生覺得,是否可行?”朱允炆詢問方孝孺。
方孝孺點點頭。
以前,方孝孺一直提防著魏國公徐輝祖,可這個時候,方孝孺也不再反對了。
浦子口在應天(南京)的西北麵,與應天隔江相望。
從浦子口渡江,可以直抵應天城下,是渡過長江、進攻應天的最短路線。
為了防範朱棣,朱允炆加強了浦子口的防禦,將手中最後一位大將——徐輝祖派去鎮守浦子口。
朱允炆看向方孝孺,問道:“這長江上的水師,先生覺得,該由誰來統領?”
“臣有一個人選。”
“先生請說。”
“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陳瑄。”方孝孺解釋道,“此人擅長水戰,曾經與李景隆在江浙一帶圍剿過海盜。”
“好!朕同意,那就讓陳瑄去統領水師。”
六月初一清晨,清風吹過寬闊的長江江麵,燥熱的空氣稍稍帶著一絲清涼。
浦子口北麵的林木鬱鬱蔥蔥,一處寬敞的田野上,兩支軍隊已經嚴陣以待。
清涼的江風吹過高高豎起的旌旗,錦繡縫製的旗麵在風中輕輕飄揚。
南麵的旌旗陣列中有兩種旗幟,一種旗幟上麵繡著“盛”字,另一種旗幟上麵繡著“徐”字。
北麵的騎兵隊伍中,“燕”字大旗隨風飄揚。
有燕軍將領提醒道:“殿下,對麵還是盛庸和徐輝祖的軍隊。”
朱棣掃了一眼眾人,朗聲道:“諸位,今日務必拿下浦子口!隻要我軍拿下浦子口,等鄭海的船隊抵達,我軍便可渡過長江,直抵京師。鏟除朝中奸佞,成敗在此一舉!”
抽出腰刀,直指前方敵軍,朱棣大吼一聲:“殺!”
轟隆隆的馬蹄聲,驟然而起,塵土飛揚。
箭雨輪番對射,騎兵與步兵混戰在一起。
激烈的廝殺,從上午一直殺到中午,燕軍卻未能衝破盛庸與徐輝祖的防禦陣型。
炎炎夏日,兩軍將士揮汗如雨,苦不堪言。
中午天氣過於炎熱,兩軍分別後撤,躲避烈日,暫時停戰。
幾次衝鋒,燕軍都失敗了,燕軍的將領根本不敢與徐輝祖正麵交鋒。
打不過自己的大舅哥,朱棣隻好率領燕軍與盛庸、徐輝祖率領的南軍拉開距離。
在馬和的攙扶下,朱棣從馬背上下來,額頭上全是汗水。
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他一身疲憊,厚厚的盔甲裏內衫已經濕透了,拿著水囊的手也在輕輕顫抖。
望著南邊的天空,天空是一片晴朗,可依舊遙不可及。
連眼前的敵軍都打不過,又如何渡江呢?
這長江上的朝廷水師,又該怎麽辦?
那個施進卿的船隊,對付得了朝廷的水師嗎?
鄭海,你又有什麽辦法?
眺望著長江,朱棣有些失落。
此時,鄭海並不在他身邊,沒人能迴答他的這些問題。
一片烏雲籠罩在頭頂上,遮擋住熾熱的陽光。
朱棣依舊癱坐在地上,沒有起來。
連續與盛庸及徐輝祖交戰,他的體力消耗過大,手腳都酸軟了,並沒有恢複過來。
咚咚咚,咚咚咚!
此時,南軍的戰鼓再次響起。
丘福詢問道:“殿下,要不,我們撤吧?”
朱能也附和道:“實在不行,我們先跟朝廷議和,再做其他打算。”
“是啊,殿下,不如先撤迴去。”其他將領紛紛附和。
麵對徐輝祖,燕軍的各位將領心裏都沒有底,對付燕王的大舅哥正難辦。
朱棣並不知道諸將對徐輝祖心有忌憚,詢問道:“此戰,誰願意出戰?”
扭頭看向燕軍的諸位將領,朱棣發現他們都低垂著腦袋,沒人主動請纓。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響起,由遠及近。
一支蒙古騎兵,從北麵飛馳而來。
一匹棗紅駿馬在不遠處停下,一個身形矯捷的年輕人,從馬上一躍而下。
“父王,我來了!”
朱棣的小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笑容,燥熱的空氣仿佛也涼爽了許多。
腰刀插在地上,他撐著腰刀站起身,與朱高煦抱在一起,興奮道:“高煦,你來得正好!”
朱高煦問道:“父王,這是怎麽了?”
“高煦,我已經精疲力竭了,”朱棣輕撫朱高煦的後背,勉勵道,“我兒要鼓起勇氣,接著努力戰鬥啊!”
與朱棣分開,朱高煦拍著胸脯道:“父王,請放心!我替父王出戰,絕不讓父王失望!”
“好好好!”朱棣連聲讚歎。
朱高煦翻身上馬,精氣十足:“父王,交給我吧!”
欣慰地看著朱高煦,朱棣有些情不自禁,勉勵道:“高煦,你要努力啊!你大哥身體不好……”
朱高煦的精神為之一振,眼睛看向遠方,眼神中有一絲難以掩飾的喜悅。
他父王後麵的話,他根本就沒有仔細聽下去。
他隻記住了前麵兩句話——“高煦,你要努力啊!”“你大哥身體不好!”
看著遠處,朱高煦好像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心中早已有的想法,再次湧上心頭,他露出了一個得意的笑容。
“是啊!大哥身體不好,父王怎麽可能放心呢!
“父王的位子,早晚是我的!父王,我會努力的!”
拔出身上的腰刀,朱高煦看向身旁的蒙古騎兵,大聲道:“跟我走!隨我殺光他們!”
在朱高煦的率領下,燕軍再次發起衝鋒。
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戰力非凡,再加上朱高煦神勇無比,身先士卒,一頓狂砍亂殺,在戰場的形勢上,燕軍漸漸占據了主動。
更令燕軍諸將高興的是,朱高煦頂住了他的大舅舅——徐輝祖。
年輕力壯的朱高煦與經驗老道的徐輝祖交戰,竟不落下風。
更是憑借著他的一股好勇鬥狠的氣勢,將徐輝祖給擋了迴去。
想起當初,這個外甥偷走了自己的一匹寶馬良駒,徐輝祖又氣又恨,卻又無可奈何。
這朱高煦與他的打鬥,全是狠招和爛招,完全沒有章法。
你給他一刀,他也給你一刀,甚至,他連躲都不躲,一副以命換命的打法。
更讓徐輝祖生氣的是,這個外甥一點禮節都沒有。
別的燕軍將領好歹還跟他徐輝祖抱個拳,行個對手禮。
可朱高煦上來根本不打招唿,直接揮刀就砍,真是個無賴。
他徐輝祖,可不想跟一個後輩以傷換傷,更何況,這還是他的外甥。
不管怎麽說,要是殺了朱高煦,他妹妹肯定會恨他……
徐輝祖沒能打敗朱高煦,南軍的局勢有些被動。
再加上,休息好的燕王再次投入戰鬥,燕軍上下奮勇拚殺,最終,徐輝祖與盛庸率領南軍稍稍後撤,恢複了防守態勢。
燕軍算是取得小勝,卻依舊沒能拿下浦子口。
朱棣隻好下令撤向瓜州,與鄭海等人匯合,準備從其他地方渡江。
【注】
《明史.列傳第六.諸王三.朱高煦》:“徐輝祖敗燕兵與浦子口,高煦引番騎來,成祖大喜,曰:‘吾已力疲,兒當鼓勇再戰。’”
《明史紀事本末》:“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燕王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北騎而至,王大喜,遂起按甲,仗鉞撫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於是,煦殊死戰,燕王率精騎兵直衝庸陣,庸軍小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