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鄭海與施若綺上了二樓,在房間裏正兒八經地商談山海盟籌集銀兩的事情。
施若綺在濟南盤下悅來客棧,為的是建立商業站點與山海盟的情報戰。
濟南東西有大清河連接海路,南北連通大運河,水陸交通便利,利於山海盟的貨運與生意往來。
為了方便與鄭海的聯係,施若綺最終決定,在濟南建立秘密據點。
施若綺對鄭海道:“盟主,家父前日傳來消息,山海盟目前已籌集四萬兩銀子,但餘下的銀兩卻不好籌集。”
“還有近兩年的時間,銀子的事可以慢慢籌,這個不急。”鄭海對於銀子的倒不是很著急。
近一年來朱棣打的多是勝仗,繳獲的物資足以支持眼下的戰爭。
鄭海並不急於將施進卿及手下的山海盟推出來,眼下時機未到。
“盟主,你沒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說餘下的銀子不好辦……”
“為何?”鄭海看向施若綺,有些想不明白。
這一年多來,由於朝廷與燕軍打仗,對於沿海的管控已經放鬆。南洋商人進出大明已經比之前方便了很多。
沉思片刻,鄭海詢問道:“自從上一次,我們剿了六橫島的海盜,又建立了山海盟,不是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海盜侵擾商船的問題了嗎?”
“大明這邊的海盜是基本上肅清了,即使有一些小海盜興風作浪,他們也不敢主動襲擾我們的山海盟商隊。可南洋那邊出了問題……”
施若綺有些哽咽。
她有些欲言又止,話隻說了一半,便有些說不下去了。
鄭海沒有急著問,隻是靜靜地等待著。
他知道施若綺一年左右沒有迴南洋了,或許是想家了。
施進卿迴了南洋,而這施姑娘卻留在大明,留在六橫島,獨自經營著山海盟很不容易。
施若綺緩一會兒,繼續解釋道:“南洋那邊出了一夥比較強大的海盜,頭目叫陳祖義。此人在南洋吞並了許多小海盜團夥,與山海盟合作的許多商家都遭了殃。山海盟的損失也不小,要繳納的過路費提高了,許多人都退出了……”
陳祖義?
鄭海當然知道這個大海盜的名號,但他沒想到此時的陳祖義便已經打響了名號。
“錢可以少賺一些,隻要能保證商人的安全,對交些保護費,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陳祖義的事情,需要等以後我們下南洋才能徹底解決……”
“盟主,你今後也會去南洋嗎?”施若綺兩眼放光,激動地打斷了鄭海的話。
鄭海點點頭,鄭重地迴答道:“去是一定會去的,隻不過,我不是以山海盟的身份,而是以大明使者的身份,不僅僅是下南洋,而是下西洋。”
“真的?你真的會去南洋?”施若綺一臉興奮。
鄭海不明白施若綺為什麽這麽高興,隻是點點頭,給施若綺一個肯定的迴複。
“除了這件事,你寫密信叫我前來濟南,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什麽?”
鄭海接到施若綺的密信,密信中施若綺說要當麵匯報兩件重要的事,這兩件事不方便在信上說。
這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山海盟私下湊款,要資助朱棣造反的事。
這種事要是被人知道了,那是要滅族的,因此不能留下任何書信。
即便施若綺與鄭海的通信是加密的信件,但誰都保不準,信件有一天會不會被人破譯。
萬一內部出現叛徒,那這種可能還是存在的。
當鄭海問及第二件重要的事,施若綺臉上的喜悅立即收斂了。
她走到門邊,打開房門,查看了一下門外的情況,再次確認門外沒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手下。
她迴到鄭海身旁,低聲說道:“按照你的要求,我命人去調查了應天府皇宮的相關資料。使用的人都是我找了手下最可靠的兄弟,還有蛟龍衛中最穩妥的密諜。你放心,他們都不知道內情。”
鄭海微微驚訝,壓低聲音,輕聲道:“你找我來,是想告訴我皇宮密道的消息?”
應天府皇宮密道是曆史上的一大傳聞,這關係到建文皇帝的最終下落。
知道朱元璋留下鐵箱子遺囑僅僅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鄭海。
朱元璋自然猜測不到,與朱允炆關係最好的錦衣衛指揮使人選,鄭海會背叛朱允炆,會站在朱允炆的對立麵。
雖然鄭海懷疑朱元璋留下的鐵箱子裏可能是留下皇宮密道的消息,但他也不可能去打開鐵箱。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搜尋線索,自己想查清楚皇宮密道的大致情況。
這件事關係重大,鄭海除了告訴施若綺,沒有告訴其他的任何人。
即便是鄭海最親信的馮致遠,鄭海沒有提一個字。
這可是關係到大明兩代皇帝的大事與曆史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這也是施若綺不能在密信說明,需要當麵匯報的原因。
施若綺湊到鄭海耳邊,輕聲道:“經過幾番周折,那件事有些眉目了。”
鄭海兩眼發光,點了點頭。
當鄭海與施若綺從樓下走下來時,馮致遠在客棧裏已經吃飽喝足。
客棧的一名夥計從外麵走進來,向鄭海與施若綺拱手行禮道:“大哥、二姐,不好了,城門關上了,大哥可能出不了城了。”
“為什麽?”鄭海輕聲問。
“大哥,我在城門口打聽消息時,聽官差說城外來了一大幫流民,流民之後,又來了一支軍隊。然後,官兵就收到了緊閉城門的命令。”
施若綺眼中閃過一絲喜悅,看向鄭海,安慰道:“既然出不了城,那你們就先住下吧。等城門開啟了,我再通知你們。”
“是啊,大人,我們就先住下吧。”馮致遠看向施若綺一臉笑容。
鄭海歎了一聲,皺眉道:“隻怕要想出濟南城就難了。原本我還想叫你們先離開濟南,暫時撤出濟南呢!如今看來是來不及了。”
“大人意思是,濟南城很快就會爆發戰爭?燕王會進攻濟南?”從鄭海的話中,馮致遠嗅到了戰爭的味道。
鄭海重重地點了點頭。
施若綺這才有些後悔。
不過,看著鄭海,她又釋懷了。
濟南城城牆上,四名身穿官服的大人俯瞰城外,一臉憂慮。
參軍高巍對身旁的兩名大人道:“鐵大人、盛庸大人,征虜大將軍命令你們二位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鐵鉉搖了搖頭,鐵黑著臉拒絕道:“高大人,這城門不能打開。你自己看看,城外全是流民,都已經堵塞了入城的道路。除非將流民都放入城,否則大將軍的軍隊沒法入城……”
“可,可,鐵大人,這可是大將軍的命令,軍令如山啊!”高巍雖然看大城外黑壓壓的流民,但依舊想讓鐵鉉、盛庸兩人下令打開城門。
盛庸靜靜地看著城外,一直沒有說話。
高巍轉向盛庸:“盛大人,你可是武人,大將軍的命令你……”
“高大人,你可知城外的這些流民中是否潛藏著朱棣的將士?若是放他們入城,這濟南保不住,高大人,你我又該如何向陛下交代?”盛庸盯著高巍,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他也不同意開城門。
“唉!”高巍歎了一口氣,“那該如何是好?”
鐵鉉與盛庸互相對視一眼。
鐵鉉道:“我們希望大將軍能在城外抵擋住燕軍,這樣我們還可以適時地派兵支援大將軍,偷襲燕軍。”
“但願如此吧!”高巍很無奈。
就在這時,西北方向傳來一陣馬蹄聲。
在揚塵中,朱棣的燕軍大旗若隱若現。
鄭海與施若綺上了二樓,在房間裏正兒八經地商談山海盟籌集銀兩的事情。
施若綺在濟南盤下悅來客棧,為的是建立商業站點與山海盟的情報戰。
濟南東西有大清河連接海路,南北連通大運河,水陸交通便利,利於山海盟的貨運與生意往來。
為了方便與鄭海的聯係,施若綺最終決定,在濟南建立秘密據點。
施若綺對鄭海道:“盟主,家父前日傳來消息,山海盟目前已籌集四萬兩銀子,但餘下的銀兩卻不好籌集。”
“還有近兩年的時間,銀子的事可以慢慢籌,這個不急。”鄭海對於銀子的倒不是很著急。
近一年來朱棣打的多是勝仗,繳獲的物資足以支持眼下的戰爭。
鄭海並不急於將施進卿及手下的山海盟推出來,眼下時機未到。
“盟主,你沒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說餘下的銀子不好辦……”
“為何?”鄭海看向施若綺,有些想不明白。
這一年多來,由於朝廷與燕軍打仗,對於沿海的管控已經放鬆。南洋商人進出大明已經比之前方便了很多。
沉思片刻,鄭海詢問道:“自從上一次,我們剿了六橫島的海盜,又建立了山海盟,不是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海盜侵擾商船的問題了嗎?”
“大明這邊的海盜是基本上肅清了,即使有一些小海盜興風作浪,他們也不敢主動襲擾我們的山海盟商隊。可南洋那邊出了問題……”
施若綺有些哽咽。
她有些欲言又止,話隻說了一半,便有些說不下去了。
鄭海沒有急著問,隻是靜靜地等待著。
他知道施若綺一年左右沒有迴南洋了,或許是想家了。
施進卿迴了南洋,而這施姑娘卻留在大明,留在六橫島,獨自經營著山海盟很不容易。
施若綺緩一會兒,繼續解釋道:“南洋那邊出了一夥比較強大的海盜,頭目叫陳祖義。此人在南洋吞並了許多小海盜團夥,與山海盟合作的許多商家都遭了殃。山海盟的損失也不小,要繳納的過路費提高了,許多人都退出了……”
陳祖義?
鄭海當然知道這個大海盜的名號,但他沒想到此時的陳祖義便已經打響了名號。
“錢可以少賺一些,隻要能保證商人的安全,對交些保護費,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陳祖義的事情,需要等以後我們下南洋才能徹底解決……”
“盟主,你今後也會去南洋嗎?”施若綺兩眼放光,激動地打斷了鄭海的話。
鄭海點點頭,鄭重地迴答道:“去是一定會去的,隻不過,我不是以山海盟的身份,而是以大明使者的身份,不僅僅是下南洋,而是下西洋。”
“真的?你真的會去南洋?”施若綺一臉興奮。
鄭海不明白施若綺為什麽這麽高興,隻是點點頭,給施若綺一個肯定的迴複。
“除了這件事,你寫密信叫我前來濟南,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什麽?”
鄭海接到施若綺的密信,密信中施若綺說要當麵匯報兩件重要的事,這兩件事不方便在信上說。
這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山海盟私下湊款,要資助朱棣造反的事。
這種事要是被人知道了,那是要滅族的,因此不能留下任何書信。
即便施若綺與鄭海的通信是加密的信件,但誰都保不準,信件有一天會不會被人破譯。
萬一內部出現叛徒,那這種可能還是存在的。
當鄭海問及第二件重要的事,施若綺臉上的喜悅立即收斂了。
她走到門邊,打開房門,查看了一下門外的情況,再次確認門外沒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手下。
她迴到鄭海身旁,低聲說道:“按照你的要求,我命人去調查了應天府皇宮的相關資料。使用的人都是我找了手下最可靠的兄弟,還有蛟龍衛中最穩妥的密諜。你放心,他們都不知道內情。”
鄭海微微驚訝,壓低聲音,輕聲道:“你找我來,是想告訴我皇宮密道的消息?”
應天府皇宮密道是曆史上的一大傳聞,這關係到建文皇帝的最終下落。
知道朱元璋留下鐵箱子遺囑僅僅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鄭海。
朱元璋自然猜測不到,與朱允炆關係最好的錦衣衛指揮使人選,鄭海會背叛朱允炆,會站在朱允炆的對立麵。
雖然鄭海懷疑朱元璋留下的鐵箱子裏可能是留下皇宮密道的消息,但他也不可能去打開鐵箱。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搜尋線索,自己想查清楚皇宮密道的大致情況。
這件事關係重大,鄭海除了告訴施若綺,沒有告訴其他的任何人。
即便是鄭海最親信的馮致遠,鄭海沒有提一個字。
這可是關係到大明兩代皇帝的大事與曆史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這也是施若綺不能在密信說明,需要當麵匯報的原因。
施若綺湊到鄭海耳邊,輕聲道:“經過幾番周折,那件事有些眉目了。”
鄭海兩眼發光,點了點頭。
當鄭海與施若綺從樓下走下來時,馮致遠在客棧裏已經吃飽喝足。
客棧的一名夥計從外麵走進來,向鄭海與施若綺拱手行禮道:“大哥、二姐,不好了,城門關上了,大哥可能出不了城了。”
“為什麽?”鄭海輕聲問。
“大哥,我在城門口打聽消息時,聽官差說城外來了一大幫流民,流民之後,又來了一支軍隊。然後,官兵就收到了緊閉城門的命令。”
施若綺眼中閃過一絲喜悅,看向鄭海,安慰道:“既然出不了城,那你們就先住下吧。等城門開啟了,我再通知你們。”
“是啊,大人,我們就先住下吧。”馮致遠看向施若綺一臉笑容。
鄭海歎了一聲,皺眉道:“隻怕要想出濟南城就難了。原本我還想叫你們先離開濟南,暫時撤出濟南呢!如今看來是來不及了。”
“大人意思是,濟南城很快就會爆發戰爭?燕王會進攻濟南?”從鄭海的話中,馮致遠嗅到了戰爭的味道。
鄭海重重地點了點頭。
施若綺這才有些後悔。
不過,看著鄭海,她又釋懷了。
濟南城城牆上,四名身穿官服的大人俯瞰城外,一臉憂慮。
參軍高巍對身旁的兩名大人道:“鐵大人、盛庸大人,征虜大將軍命令你們二位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鐵鉉搖了搖頭,鐵黑著臉拒絕道:“高大人,這城門不能打開。你自己看看,城外全是流民,都已經堵塞了入城的道路。除非將流民都放入城,否則大將軍的軍隊沒法入城……”
“可,可,鐵大人,這可是大將軍的命令,軍令如山啊!”高巍雖然看大城外黑壓壓的流民,但依舊想讓鐵鉉、盛庸兩人下令打開城門。
盛庸靜靜地看著城外,一直沒有說話。
高巍轉向盛庸:“盛大人,你可是武人,大將軍的命令你……”
“高大人,你可知城外的這些流民中是否潛藏著朱棣的將士?若是放他們入城,這濟南保不住,高大人,你我又該如何向陛下交代?”盛庸盯著高巍,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他也不同意開城門。
“唉!”高巍歎了一口氣,“那該如何是好?”
鐵鉉與盛庸互相對視一眼。
鐵鉉道:“我們希望大將軍能在城外抵擋住燕軍,這樣我們還可以適時地派兵支援大將軍,偷襲燕軍。”
“但願如此吧!”高巍很無奈。
就在這時,西北方向傳來一陣馬蹄聲。
在揚塵中,朱棣的燕軍大旗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