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李景隆尚有十餘萬人,不如等我軍主力抵達,再發動進攻。”
張玉騎在馬上與燕王朱棣並行,向朱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丘福也附和道:“殿下,屬下讚同張將軍的看法。我軍如此急行軍,後軍估計跟不上。殿下,我軍不必急於對李景隆發動進攻。”
望著濟南城下李景隆的大軍,朱棣搖搖頭,迴複道:“不!我們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李九江。”
“假如我們暫緩進攻,李九江的陣型一旦穩定,我們這麽少的人,很難打敗他們。”
朱棣舉起馬鞭,指了指濟南城:“如果李九江入城,或者與濟南相互唿應,那就更不好對付了。我們必須速戰速決,趁他們還未站穩腳跟,直接擊潰他們。”
在德州再次被朱棣的燕軍打敗後,李景隆率領殘兵逃往濟南。
一路收攏殘兵,在濟南城外,李景隆竟聚攏了十餘萬兵馬。
這些兵馬,有的是李景隆直接帶著逃到濟南的,有些是被燕軍打散後往濟南撤退的。
聽聞鐵鉉與盛庸在濟南城,李景隆打算進濟南接管城防,興許還能和朱棣較量一番。
但濟南城外聚集了大量的流民,堵住了入城的道路。
濟南城戒嚴,鐵鉉與盛庸遲遲不打開城門,李景隆隻能望城興歎。
“大將軍,不好了!朱棣又追上來了,怎麽辦?”參軍劉璟向李景隆報告軍情。
李景隆望著朱棣的大旗,有些慌張:“快!快列陣,後軍變前軍,擋住朱棣。他們人少,我們可以擋住他們。”
李景隆沒想到,之前朱棣的燕軍還在禹城北駐軍,怎麽這麽快就追來。
李景隆不知道,為了擊潰他,朱棣直接拋下大軍主力,帶領前鋒連夜抄小道追過來的。
燕軍主力未到,李景隆的判斷沒有錯。
但李景隆的大軍一敗再敗,士氣低落,猶如驚弓之鳥。
見到燕軍突然來襲,他們根本沒有戰鬥的決心。
再加上,李景隆一開始是想進濟南城,根本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倉促列陣,李景隆的後軍根本擋不住朱棣親自帶領的燕軍精銳騎兵。
李景隆的後軍一觸即潰,潰敗像傳染病一般迅速傳遍李景隆的三軍。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
“撤!”李景隆再次下令撤退,這個字都快成為他的口頭禪了。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與朱棣一對比,李景隆的差距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了。
麵對朱棣,常勝將軍李景隆成了“李跑跑”,成了大明的“趙括”。
李景隆再次被朱棣打敗,濟南城下之戰又是一場送人頭的窩囊仗。
燕軍大勝,斬首一萬餘,繳獲戰馬一萬七千多匹。
城牆之上,鐵鉉、盛庸與宋參軍三人痛心疾首,連連咒罵。
“哎呀!這仗是怎麽打的!”
“唉!若是讓我指揮,我定然不會敗得如此迅速,如此徹底!”
“我軍明明人數占據優勢,燕賊至多不過萬餘人,怎麽就敗了呢!”
鐵鉉、盛庸與宋參軍連連哀歎,隻有高巍一言不發,淚流不已。
“高大人,這就是你的大將軍?”鐵鉉看向高巍,“還好我們沒有打開城門,否則,現在濟南城已經落入燕賊手裏了!”
“鐵大人、盛大人,你們是對的。在下,在下向兩位大人賠罪!”
高巍淚流滿麵,說著就要跪在地上。
鐵鉉連忙上前,扶住高巍:“高大人,這不怪你!快起來,我們不是要怪罪大人,隻是為了濟南的百姓,我們實在不能打開城門……”
高巍依舊是淚流不止,重重地地點頭。
鐵鉉盯著高巍,詢問道:“高大人,你曾經當麵勸降過朱棣。以你對朱棣的了解,大人認為,燕賊會不會進攻防守嚴密的濟南城?”
高巍抹了抹眼角的淚水,用肯定的語氣迴答道:“會!一定會!”
“燕賊朱棣狼子野心,所圖甚大。他表麵謙虛,實則驕傲不已,自視甚高。接連打了勝仗,他一定不會放過攻打濟南的機會。”高巍將自己的分析和盤托出。
一旁的盛庸、宋參軍都覺得高巍的分析有道理,紛紛點頭認可。
鐵鉉微微點頭,隨即詢問道:“不知高大人,是否願意留下來,與我們一起守衛濟南,與燕賊朱棣一決雌雄?”
高巍激動得再次流淚:“願意,我願意與你們一同守衛濟南!就算拚上我這條老命,我也要跟燕賊好好較量一番!”
燕軍包圍濟南城的消息很快在城中傳開。
城中悅來客棧,鄭海與馮致遠、施若綺等人在房中商量對策。
自從進入濟南城,鄭海、馮致遠便與城外的飛龍衛失去了聯係。
他們收到的所有消息,主要依賴施若綺在城中布下的眼線。
“大人,既然燕王率軍包圍了濟南城,不如我們與燕王來一個裏應外合,一舉拿下濟南城。”馮致遠提出自己的看法。
施若綺一臉興奮:“好呀好呀,我和你們一起,你們告訴我,該怎麽辦?”
鄭海輕輕搖頭,否定了馮致遠的提議:“我不同意這麽做。”
“為什麽?”施若綺與馮致遠兩人異口同聲。
“因為守城的是鐵鉉和盛庸。”
鄭海的迴答令施若綺與馮致遠感到困惑,兩人臉上掛滿了問號。
“唉——!”鄭海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你們很快就會明白的,燕王沒法攻下濟南城。”
馮致遠再次提出疑問:“大人,這是為什麽?燕王連朝廷的幾十萬大軍都能打敗,為何就攻不下濟南?”
鄭海搖了搖頭,看向馮致遠,一臉無奈。
“你了解山東參政鐵鉉嗎?”鄭海問馮致遠。
馮致遠搖搖頭,迴答:“不了解。”
施若綺好奇地問道:“山東參政,鐵鉉?他很有名嗎?”
“以前默默無聞,但此役之後,鐵鉉這個名字,將一戰成名,永垂史冊。”
馮致遠和施若綺都是一臉不相信。
“你怎麽知道?”施若綺更好奇了。
她一直覺得鄭海很神秘,有一股與眾不同的魅力。
她盯著鄭海,越看越著迷。
鄭海伸出手指,做出掐指算卦的手勢,嗬嗬笑道:“因為我會算命。”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走進臨時搭建的大帳中,燕軍的幾名大將也在營帳中。
“本王要奪取濟南城,你們可有什麽好辦法?”
張玉騎在馬上與燕王朱棣並行,向朱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丘福也附和道:“殿下,屬下讚同張將軍的看法。我軍如此急行軍,後軍估計跟不上。殿下,我軍不必急於對李景隆發動進攻。”
望著濟南城下李景隆的大軍,朱棣搖搖頭,迴複道:“不!我們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李九江。”
“假如我們暫緩進攻,李九江的陣型一旦穩定,我們這麽少的人,很難打敗他們。”
朱棣舉起馬鞭,指了指濟南城:“如果李九江入城,或者與濟南相互唿應,那就更不好對付了。我們必須速戰速決,趁他們還未站穩腳跟,直接擊潰他們。”
在德州再次被朱棣的燕軍打敗後,李景隆率領殘兵逃往濟南。
一路收攏殘兵,在濟南城外,李景隆竟聚攏了十餘萬兵馬。
這些兵馬,有的是李景隆直接帶著逃到濟南的,有些是被燕軍打散後往濟南撤退的。
聽聞鐵鉉與盛庸在濟南城,李景隆打算進濟南接管城防,興許還能和朱棣較量一番。
但濟南城外聚集了大量的流民,堵住了入城的道路。
濟南城戒嚴,鐵鉉與盛庸遲遲不打開城門,李景隆隻能望城興歎。
“大將軍,不好了!朱棣又追上來了,怎麽辦?”參軍劉璟向李景隆報告軍情。
李景隆望著朱棣的大旗,有些慌張:“快!快列陣,後軍變前軍,擋住朱棣。他們人少,我們可以擋住他們。”
李景隆沒想到,之前朱棣的燕軍還在禹城北駐軍,怎麽這麽快就追來。
李景隆不知道,為了擊潰他,朱棣直接拋下大軍主力,帶領前鋒連夜抄小道追過來的。
燕軍主力未到,李景隆的判斷沒有錯。
但李景隆的大軍一敗再敗,士氣低落,猶如驚弓之鳥。
見到燕軍突然來襲,他們根本沒有戰鬥的決心。
再加上,李景隆一開始是想進濟南城,根本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倉促列陣,李景隆的後軍根本擋不住朱棣親自帶領的燕軍精銳騎兵。
李景隆的後軍一觸即潰,潰敗像傳染病一般迅速傳遍李景隆的三軍。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
“撤!”李景隆再次下令撤退,這個字都快成為他的口頭禪了。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與朱棣一對比,李景隆的差距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了。
麵對朱棣,常勝將軍李景隆成了“李跑跑”,成了大明的“趙括”。
李景隆再次被朱棣打敗,濟南城下之戰又是一場送人頭的窩囊仗。
燕軍大勝,斬首一萬餘,繳獲戰馬一萬七千多匹。
城牆之上,鐵鉉、盛庸與宋參軍三人痛心疾首,連連咒罵。
“哎呀!這仗是怎麽打的!”
“唉!若是讓我指揮,我定然不會敗得如此迅速,如此徹底!”
“我軍明明人數占據優勢,燕賊至多不過萬餘人,怎麽就敗了呢!”
鐵鉉、盛庸與宋參軍連連哀歎,隻有高巍一言不發,淚流不已。
“高大人,這就是你的大將軍?”鐵鉉看向高巍,“還好我們沒有打開城門,否則,現在濟南城已經落入燕賊手裏了!”
“鐵大人、盛大人,你們是對的。在下,在下向兩位大人賠罪!”
高巍淚流滿麵,說著就要跪在地上。
鐵鉉連忙上前,扶住高巍:“高大人,這不怪你!快起來,我們不是要怪罪大人,隻是為了濟南的百姓,我們實在不能打開城門……”
高巍依舊是淚流不止,重重地地點頭。
鐵鉉盯著高巍,詢問道:“高大人,你曾經當麵勸降過朱棣。以你對朱棣的了解,大人認為,燕賊會不會進攻防守嚴密的濟南城?”
高巍抹了抹眼角的淚水,用肯定的語氣迴答道:“會!一定會!”
“燕賊朱棣狼子野心,所圖甚大。他表麵謙虛,實則驕傲不已,自視甚高。接連打了勝仗,他一定不會放過攻打濟南的機會。”高巍將自己的分析和盤托出。
一旁的盛庸、宋參軍都覺得高巍的分析有道理,紛紛點頭認可。
鐵鉉微微點頭,隨即詢問道:“不知高大人,是否願意留下來,與我們一起守衛濟南,與燕賊朱棣一決雌雄?”
高巍激動得再次流淚:“願意,我願意與你們一同守衛濟南!就算拚上我這條老命,我也要跟燕賊好好較量一番!”
燕軍包圍濟南城的消息很快在城中傳開。
城中悅來客棧,鄭海與馮致遠、施若綺等人在房中商量對策。
自從進入濟南城,鄭海、馮致遠便與城外的飛龍衛失去了聯係。
他們收到的所有消息,主要依賴施若綺在城中布下的眼線。
“大人,既然燕王率軍包圍了濟南城,不如我們與燕王來一個裏應外合,一舉拿下濟南城。”馮致遠提出自己的看法。
施若綺一臉興奮:“好呀好呀,我和你們一起,你們告訴我,該怎麽辦?”
鄭海輕輕搖頭,否定了馮致遠的提議:“我不同意這麽做。”
“為什麽?”施若綺與馮致遠兩人異口同聲。
“因為守城的是鐵鉉和盛庸。”
鄭海的迴答令施若綺與馮致遠感到困惑,兩人臉上掛滿了問號。
“唉——!”鄭海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你們很快就會明白的,燕王沒法攻下濟南城。”
馮致遠再次提出疑問:“大人,這是為什麽?燕王連朝廷的幾十萬大軍都能打敗,為何就攻不下濟南?”
鄭海搖了搖頭,看向馮致遠,一臉無奈。
“你了解山東參政鐵鉉嗎?”鄭海問馮致遠。
馮致遠搖搖頭,迴答:“不了解。”
施若綺好奇地問道:“山東參政,鐵鉉?他很有名嗎?”
“以前默默無聞,但此役之後,鐵鉉這個名字,將一戰成名,永垂史冊。”
馮致遠和施若綺都是一臉不相信。
“你怎麽知道?”施若綺更好奇了。
她一直覺得鄭海很神秘,有一股與眾不同的魅力。
她盯著鄭海,越看越著迷。
鄭海伸出手指,做出掐指算卦的手勢,嗬嗬笑道:“因為我會算命。”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走進臨時搭建的大帳中,燕軍的幾名大將也在營帳中。
“本王要奪取濟南城,你們可有什麽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