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將相失和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作者:大石山房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43章 將相失和
到了乾佑三年初夏,邊報來了,說是有遼兵又來入寇了,這幫家夥在河北一帶橫行不法,到處擄掠,鬧得雞犬不寧,嚴重影響了老百姓正常生產生活。皇帝劉承佑趕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大家看看這事怎麽弄。大家商議的結果是,派樞密使郭威領兵去坐鎮鄴都,統率各道兵馬,準備抗擊遼兵。史弘肇又提出了一個建議,說郭威雖然要離京去鎮守鄴都,也仍然可以兼任樞密使職務,你既當軍區司令,這個國防部長還繼續兼著。蘇逢吉當然要反對,他說根據以往的慣例,這樣做是不可以的,這不合規矩。
史弘肇很生氣,說:“做事貴在隨機應變,怎麽能一成不變地遵守以往的慣例呢,何況郭威兼任樞密使,這樣才好便宜行事,使各個部隊都敬畏服從他,他帶兵也好帶。你們這些文臣,怎麽懂得戰場上的機變!”蘇逢吉挺害怕史弘肇,這貨動不動就動手,所以不敢跟他當麵硬剛,但是他心裏不服氣啊,所以退朝以後就跟別人說:“用內製外,這樣是沒問題的。但是如今呢,用外製內,這禍變恐怕就不遠了!”他的意思是說,你郭威到了外鎮做節度使,就是地方官了,結果你還管著全國的軍事工作,這肯定得出事。其實他說這話不是沒有道理,任何人權力都得受到一定製約,一個武將手裏兵權太重,權利太大,就容易出狀況。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郭威權力太大,除了皇帝,別人誰都管不了他,而皇帝又太年輕,大學沒畢業,沒什麽政治手腕,更沒有政治智慧,很幼稚。郭威很容易把他架空,到那時候皇帝就成擺設了。
但是蘇逢吉說這些都沒用,沒人聽他的,皇帝第二天下了詔書,任命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任樞密使,河北所有的部隊和財政都得聽郭威調遣處置,隻要見了郭威的文書,不得耽誤。他這道詔書一下,給了郭威這麽大的權利,老劉家的江山就危險了。
這天晚上,宰相竇貞固設宴為郭威餞行,還邀請了朝中的權貴列座相陪,大家各敬了郭威一樽酒,這才歸座。史弘肇一看蘇逢吉也在座,就倒了滿滿一大杯酒,故意對郭威厲聲說道:“昨日廷議,大家各抒己見,有所爭論,兄弟我應該為你喝了這杯。”說完一飲而盡。他這是跟郭威表功呢:你看兄弟我,為了你,當著皇帝的麵跟姓蘇的都吵起來了。
蘇逢吉一看,你這是向我示威呢,也忍耐不住,舉著杯子說:“彼此都是為了國事,何足介意!”我跟你們沒私仇,咱都是為了工作。
那邊楊邠也舉起酒杯,說道:“我覺得也是如此!”然後跟蘇逢吉一起把酒幹了。
郭威一看,這幾個人嘴上說的都是為了國事,好像意思是說都是對事不對人,但是這口氣,火藥味十足啊,他就有點過意不去,所以就出言解勸:咱都是國家幹部,別老吵架,還是要團結,一起為國出力。
史弘肇就開始人身攻擊了,厲聲說道:“安朝廷,定禍亂,靠的是長槍大劍,毛錐子有何用處?”槍杆子裏邊出政權,你們手裏的筆杆子有個屁用。
那邊王章一聽,不高興了,於是就插嘴說道:“沒有毛錐子,給士卒們的糧草軍餉從哪兒出?老史你也未免太欺人了!”
史弘肇一聽,也知道自己剛才這句話打擊麵太大,也就不吭聲了。
這本來就是一個送行酒,結果這兩幫人又吵起來了,竇貞固也是,在矛盾沒有調和以前,這些人就不適合坐在一個酒桌上。雙方都沒有和解的意願,坐在一起喝酒,肯定是加深矛盾。
過了一會,酒席散了,大家一個個的都很不愉快,各迴各家。第二天郭威入朝向皇帝辭行,他跟皇帝說:“太後隨先帝多年,很有經驗,陛下正年輕,有事還是要多聽太後的意見,另外要多親近忠臣直臣,遠離那個奸邪之徒,善善惡惡,應該分清楚!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都是先帝的舊臣,他們對國家都很忠心,希望陛下能推心置腹,放心任用他們,遇事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就不會有什麽失誤了!至於疆場上的戰事,臣願意竭盡全力,不負陛下,請陛下不必擔心!”
劉承佑聽了,很鄭重地向郭威道謝,你放心吧,我都記住了。結果呢,等到郭威走了,劉承佑直接把郭威的話扔到腦後去了,忘了個幹幹淨淨,開始敞開了玩。朝中那些權貴一個個明爭暗鬥,鬥得一天比一天厲害,這矛盾就越積越深,簡直像是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了,這就演變成黨爭了。
有一天,王章擺酒設宴,宴請朝中權貴。酒至半酣,王章說咱們行個酒令吧,就拍手打拍子,如果誰打錯了牌子,就罰酒一樽。大家都說沒問題,唯獨史弘肇說:“我不會玩這個,你們別為難我!”
當時客省使閻晉卿正好坐在史弘肇身邊,他就跟史弘肇說:“老史何妨跟大家一起熱鬧熱鬧,如果不會,可以先練習練習,這玩意不難,一學就會。”說著,就拍著手教他,史弘肇看了一會,好像有所領悟,也就答應了,說那行,我試試。於是大家就開始玩起來。等輪到史弘肇了,他畢竟是生手,還不熟練,就容易出錯,就不免有些手忙腳亂,閻晉卿就在旁邊指導他,史弘肇這才沒有被罰酒。偏偏那個蘇逢吉多事,冷笑著冒了一句:“身旁有個姓閻的,自然不用擔心被罰酒了!”
他這話還沒說完呢,就聽豁喇一聲,震得杯盤亂響。隨後就聽史弘肇開罵了,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席上震動,是因為史弘肇拍桌子拍的。蘇逢吉一看史弘肇變了臉,趕緊閉嘴。史弘肇卻是不肯幹休,扔了筷子站起身來,握著拳頭就準備過去。
蘇逢吉一看,史弘肇要對自己動粗,趕忙站起來就往外跑,上了馬一溜煙不見了。史弘肇這會就跟個小孩一樣,還跟王章借寶劍呢,要去追上蘇逢吉把他弄死。楊邠一看,這鬧的太不像話了,就在旁邊勸,說:“蘇公是宰相,你要是殺了他,置天子於何地!你可得三思而後行啊!”
史弘肇怒氣未平,酒也不喝了,氣哼哼地也上馬走了。楊邠怕他再去追蘇逢吉,也趕緊上馬追出去,和史弘肇一起並馬而行,一直把史弘肇送到家,然後他才告辭迴家。
這事吧,看起來好像挺奇怪的,蘇逢吉雖然說話有點嘲弄的意思,但是好像也不至於讓史弘肇發這麽大脾氣,要殺人吧。其實呢,這裏邊是有原因的。原來呀,史弘肇老家是鄭州人,他出身農家,年輕的時候好勇鬥狠,老是闖禍,但是鄉裏如果有什麽不平之事,他也能鋤強扶弱,愛打抱不平。
他們家鄉有一家酒店,裏邊有個失足女青年,姓閻,被當地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家給欺負了,史弘肇看不過去,於是就出手,花了一番力氣,幫這位閻姑娘擺平了這件事。這位閻姑娘相當多情,一看這小夥子身體又好,還幫了自己大忙,這咋謝人家嘛,幹脆,我以身相報吧,就成了史弘肇的情人了,而且還把自己存的私房錢都送給了他,讓他去投軍當兵,你這麽愛打架,不當兵可惜了。史弘肇還真就聽了她的話,就跑去當兵了。
史弘肇這種人就適合在部隊裏混,打仗勇敢,不怕死,後來史弘肇做了小軍官,他很感謝這位閻姑娘,倆人就結婚了。現在呢,在酒席之上,蘇逢吉說你身邊有個姓閻的幫你,其實人家指的是教他行酒令的閻晉卿,史弘肇估計是酒有點上頭,思維已經不太清楚了,就覺得蘇逢吉是在譏諷自己老婆過去是失足女青年,而且你還是靠著老婆的錢起家的,被人揭了短了,所以就怒不可遏。
史弘肇跟蘇逢吉他們以前就有點不對付,有事沒事就拌嘴,現在史弘肇帶著三分酒意,更是怒氣上衝,還虧得蘇逢吉練過,跑得快,才沒被他打死。
這件事發生以後,蘇逢吉嚇壞了,就打算調到外地去做官,我不在京城待了,有生命危險。但是他後來又一想:“我如果離開了京師,仇人隻要一使壞,那我就成渣了。”於是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王章也悶悶不樂,也想離開京城,去做個地方官。還是楊邠安慰勸阻,這才算了。皇帝劉承佑聽說了這件事,特地讓宣徽使王峻擺了酒宴,勸他們兩人和解,結果也沒什麽效果。
到了乾佑三年初夏,邊報來了,說是有遼兵又來入寇了,這幫家夥在河北一帶橫行不法,到處擄掠,鬧得雞犬不寧,嚴重影響了老百姓正常生產生活。皇帝劉承佑趕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大家看看這事怎麽弄。大家商議的結果是,派樞密使郭威領兵去坐鎮鄴都,統率各道兵馬,準備抗擊遼兵。史弘肇又提出了一個建議,說郭威雖然要離京去鎮守鄴都,也仍然可以兼任樞密使職務,你既當軍區司令,這個國防部長還繼續兼著。蘇逢吉當然要反對,他說根據以往的慣例,這樣做是不可以的,這不合規矩。
史弘肇很生氣,說:“做事貴在隨機應變,怎麽能一成不變地遵守以往的慣例呢,何況郭威兼任樞密使,這樣才好便宜行事,使各個部隊都敬畏服從他,他帶兵也好帶。你們這些文臣,怎麽懂得戰場上的機變!”蘇逢吉挺害怕史弘肇,這貨動不動就動手,所以不敢跟他當麵硬剛,但是他心裏不服氣啊,所以退朝以後就跟別人說:“用內製外,這樣是沒問題的。但是如今呢,用外製內,這禍變恐怕就不遠了!”他的意思是說,你郭威到了外鎮做節度使,就是地方官了,結果你還管著全國的軍事工作,這肯定得出事。其實他說這話不是沒有道理,任何人權力都得受到一定製約,一個武將手裏兵權太重,權利太大,就容易出狀況。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郭威權力太大,除了皇帝,別人誰都管不了他,而皇帝又太年輕,大學沒畢業,沒什麽政治手腕,更沒有政治智慧,很幼稚。郭威很容易把他架空,到那時候皇帝就成擺設了。
但是蘇逢吉說這些都沒用,沒人聽他的,皇帝第二天下了詔書,任命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任樞密使,河北所有的部隊和財政都得聽郭威調遣處置,隻要見了郭威的文書,不得耽誤。他這道詔書一下,給了郭威這麽大的權利,老劉家的江山就危險了。
這天晚上,宰相竇貞固設宴為郭威餞行,還邀請了朝中的權貴列座相陪,大家各敬了郭威一樽酒,這才歸座。史弘肇一看蘇逢吉也在座,就倒了滿滿一大杯酒,故意對郭威厲聲說道:“昨日廷議,大家各抒己見,有所爭論,兄弟我應該為你喝了這杯。”說完一飲而盡。他這是跟郭威表功呢:你看兄弟我,為了你,當著皇帝的麵跟姓蘇的都吵起來了。
蘇逢吉一看,你這是向我示威呢,也忍耐不住,舉著杯子說:“彼此都是為了國事,何足介意!”我跟你們沒私仇,咱都是為了工作。
那邊楊邠也舉起酒杯,說道:“我覺得也是如此!”然後跟蘇逢吉一起把酒幹了。
郭威一看,這幾個人嘴上說的都是為了國事,好像意思是說都是對事不對人,但是這口氣,火藥味十足啊,他就有點過意不去,所以就出言解勸:咱都是國家幹部,別老吵架,還是要團結,一起為國出力。
史弘肇就開始人身攻擊了,厲聲說道:“安朝廷,定禍亂,靠的是長槍大劍,毛錐子有何用處?”槍杆子裏邊出政權,你們手裏的筆杆子有個屁用。
那邊王章一聽,不高興了,於是就插嘴說道:“沒有毛錐子,給士卒們的糧草軍餉從哪兒出?老史你也未免太欺人了!”
史弘肇一聽,也知道自己剛才這句話打擊麵太大,也就不吭聲了。
這本來就是一個送行酒,結果這兩幫人又吵起來了,竇貞固也是,在矛盾沒有調和以前,這些人就不適合坐在一個酒桌上。雙方都沒有和解的意願,坐在一起喝酒,肯定是加深矛盾。
過了一會,酒席散了,大家一個個的都很不愉快,各迴各家。第二天郭威入朝向皇帝辭行,他跟皇帝說:“太後隨先帝多年,很有經驗,陛下正年輕,有事還是要多聽太後的意見,另外要多親近忠臣直臣,遠離那個奸邪之徒,善善惡惡,應該分清楚!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都是先帝的舊臣,他們對國家都很忠心,希望陛下能推心置腹,放心任用他們,遇事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就不會有什麽失誤了!至於疆場上的戰事,臣願意竭盡全力,不負陛下,請陛下不必擔心!”
劉承佑聽了,很鄭重地向郭威道謝,你放心吧,我都記住了。結果呢,等到郭威走了,劉承佑直接把郭威的話扔到腦後去了,忘了個幹幹淨淨,開始敞開了玩。朝中那些權貴一個個明爭暗鬥,鬥得一天比一天厲害,這矛盾就越積越深,簡直像是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了,這就演變成黨爭了。
有一天,王章擺酒設宴,宴請朝中權貴。酒至半酣,王章說咱們行個酒令吧,就拍手打拍子,如果誰打錯了牌子,就罰酒一樽。大家都說沒問題,唯獨史弘肇說:“我不會玩這個,你們別為難我!”
當時客省使閻晉卿正好坐在史弘肇身邊,他就跟史弘肇說:“老史何妨跟大家一起熱鬧熱鬧,如果不會,可以先練習練習,這玩意不難,一學就會。”說著,就拍著手教他,史弘肇看了一會,好像有所領悟,也就答應了,說那行,我試試。於是大家就開始玩起來。等輪到史弘肇了,他畢竟是生手,還不熟練,就容易出錯,就不免有些手忙腳亂,閻晉卿就在旁邊指導他,史弘肇這才沒有被罰酒。偏偏那個蘇逢吉多事,冷笑著冒了一句:“身旁有個姓閻的,自然不用擔心被罰酒了!”
他這話還沒說完呢,就聽豁喇一聲,震得杯盤亂響。隨後就聽史弘肇開罵了,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席上震動,是因為史弘肇拍桌子拍的。蘇逢吉一看史弘肇變了臉,趕緊閉嘴。史弘肇卻是不肯幹休,扔了筷子站起身來,握著拳頭就準備過去。
蘇逢吉一看,史弘肇要對自己動粗,趕忙站起來就往外跑,上了馬一溜煙不見了。史弘肇這會就跟個小孩一樣,還跟王章借寶劍呢,要去追上蘇逢吉把他弄死。楊邠一看,這鬧的太不像話了,就在旁邊勸,說:“蘇公是宰相,你要是殺了他,置天子於何地!你可得三思而後行啊!”
史弘肇怒氣未平,酒也不喝了,氣哼哼地也上馬走了。楊邠怕他再去追蘇逢吉,也趕緊上馬追出去,和史弘肇一起並馬而行,一直把史弘肇送到家,然後他才告辭迴家。
這事吧,看起來好像挺奇怪的,蘇逢吉雖然說話有點嘲弄的意思,但是好像也不至於讓史弘肇發這麽大脾氣,要殺人吧。其實呢,這裏邊是有原因的。原來呀,史弘肇老家是鄭州人,他出身農家,年輕的時候好勇鬥狠,老是闖禍,但是鄉裏如果有什麽不平之事,他也能鋤強扶弱,愛打抱不平。
他們家鄉有一家酒店,裏邊有個失足女青年,姓閻,被當地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家給欺負了,史弘肇看不過去,於是就出手,花了一番力氣,幫這位閻姑娘擺平了這件事。這位閻姑娘相當多情,一看這小夥子身體又好,還幫了自己大忙,這咋謝人家嘛,幹脆,我以身相報吧,就成了史弘肇的情人了,而且還把自己存的私房錢都送給了他,讓他去投軍當兵,你這麽愛打架,不當兵可惜了。史弘肇還真就聽了她的話,就跑去當兵了。
史弘肇這種人就適合在部隊裏混,打仗勇敢,不怕死,後來史弘肇做了小軍官,他很感謝這位閻姑娘,倆人就結婚了。現在呢,在酒席之上,蘇逢吉說你身邊有個姓閻的幫你,其實人家指的是教他行酒令的閻晉卿,史弘肇估計是酒有點上頭,思維已經不太清楚了,就覺得蘇逢吉是在譏諷自己老婆過去是失足女青年,而且你還是靠著老婆的錢起家的,被人揭了短了,所以就怒不可遏。
史弘肇跟蘇逢吉他們以前就有點不對付,有事沒事就拌嘴,現在史弘肇帶著三分酒意,更是怒氣上衝,還虧得蘇逢吉練過,跑得快,才沒被他打死。
這件事發生以後,蘇逢吉嚇壞了,就打算調到外地去做官,我不在京城待了,有生命危險。但是他後來又一想:“我如果離開了京師,仇人隻要一使壞,那我就成渣了。”於是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王章也悶悶不樂,也想離開京城,去做個地方官。還是楊邠安慰勸阻,這才算了。皇帝劉承佑聽說了這件事,特地讓宣徽使王峻擺了酒宴,勸他們兩人和解,結果也沒什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