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殺權臣


    現在楊邠和史弘肇這夥人在朝中大權盡攬,勢焰薰天,就是皇帝也奈何他不得,皇帝皇太後有點啥事也得跟他們商量,得他們同意才行,他們不同意那也辦不成。皇帝身邊的近侍,就是那些太監什麽的,貼還有太後的親戚,很多都被楊邠他們給撤職清理出去了,壓縮編製從宮裏開始。


    李太後有一位故人,他兒子想在軍中謀個職位,弄個軍官當當,史弘肇不但沒答應,還把這個人直接給斬了。太後的弟弟李業擔任武德使,掌管著皇宮的財權,這時候剛好宣徽使的職位空著,李業就跟太後說,他想幹這個職位,宣徽使就相當於大內總管了,在五代的時候這個職位事情少,地位還高。太後就轉告了皇帝,皇帝又轉告了兩位執政大臣,我舅舅想當宣徽使,你們看行不行。楊邠和史弘肇說:“內使這些職位的升遷要有個順序,不能超規格提拔外戚,那樣會紊亂朝綱!”他倆這話說的也確實有道理,過去有多少外戚亂政的例子在那擺著呢,皇帝聽了以後,也沒辦法,就轉告了太後,這事也就作罷了。


    客省使閻晉卿按說應該由他接任宣徽使,但是這事也一直拖著。樞密承旨聶文進和飛龍使後匡讚,還有茶酒使郭允明,都很得皇帝寵信,但是也始終升不了官,光是得寵,地位上不去。平盧節度使劉銖現在被罷職迴到了京城,已經呆了好幾個月了,也沒有給他新的任命,現在是無職無權,這些人漸漸都對楊邠和史弘肇他們心生怨恨,動了殺機。


    皇帝劉承佑給他爹守孝三年,現在時間已經滿了,於是也開始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了,他宮裏養著不少的伶人,劉承佑就賞賜給了這些演員一些錦袍玉帶。這些演員知道史弘肇驕橫,而且權勢很大,所以不得不前去道謝,結果惹得史弘肇大怒,當麵把他們訓斥了一頓,說:“士卒們守衛邊疆,沙場苦戰,都沒有得到這樣的重賞,你們這些人有什麽功勞,能得如此賞賜。”命令這些演員,去,都立刻把那些錦袍玉帶脫下來,放迴府庫裏去,我替皇帝迴收了。


    劉承佑曾經娶了張彥威的女兒做皇妃,但是他們倆人感情不是太好,後來皇帝又得到一個姓耿的姑娘,這位耿姑娘秀麗絕倫,長的很漂亮,劉承佑對她非常寵愛,就打算立她做皇後。立皇後這可是大事,關係到國家形象,所以皇帝也得跟大臣們商量,過去說,皇家就沒什麽事是私事,所有的事都是國事。所以皇帝想立耿氏當皇後,就把自己這個想法告訴了楊邠。楊邠說,現在立皇後還太早,你還很年輕嘛,這事可以先緩一緩,以後再說吧,結果這件事就沒辦成。誰知道偏偏紅顏薄命,這位耿美人過了不久竟然就去世了,劉承佑非常傷心,跟死了爹媽一樣,就打算用皇後的規格給她下葬。楊邠再次勸阻,結果皇帝這點願望也沒能達成。


    皇帝劉承佑處處被人限製,什麽事都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心中也是恨恨不已。有的時候他和楊邠、史弘肇商議國事,劉承佑跟他們說:“處理事情要謹慎,別讓人家說閑話,說咱們沒水平。”楊邠和史弘肇齊聲說道:“陛下您什麽都不用說,有我們在,咱誰也不用怕!”劉承佑聽了,嘴上雖然不敢說什麽,但是心中卻煩得很。


    劉承佑退朝以後就跟身邊的人說起來,這倆讓我啥都不用說。這些人就趁勢進言,說:“楊邠他們專恣跋扈,以後必然要做亂,陛下如果想要安枕無憂,就要設法除掉這些奸人。”


    劉承佑拿不定主意,這事能幹不能,除掉?說的容易,咋除?萬一把我也除掉了咋辦?結果他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聽到作坊中有鍛打鐵器的聲音,他就懷疑,這是不是出了兵亂了,趕緊起床端端正正地坐在那,整夜不敢睡覺,從這以後,他就犯了心病了,越來越擔心會出什麽事兒,於是就打定了主意,為了自身的安全,還是要盡早除掉這些權臣。


    宰相蘇逢吉跟史弘肇一直有矛盾,他也屢次用言語挑撥李太後的弟弟李業,想借刀殺人,讓他去殺了史弘肇。李業就和聶文進、後匡讚、郭允明,定好了一條計策,然後告訴了劉承佑,劉承佑讓他們去轉告皇太後,看看太後有啥意見。李太後說:“這事怎麽可以輕易發動,應該和宰相他們好好權衡一下利害,才可以決定。”


    李業說:“先帝在的時候,曾經說過,朝廷大事,不能跟書生們商量,文人膽小怯懦,容易誤事。”


    太後聽了,很不以為然,於是就招來劉承佑,囑咐他,兒子,你一定要慎重啊。


    劉承佑憤憤地說:“國家大事,不是閨閣中所知,兒子我自有主張。”說完就拂袖而去了。


    李業這些人也跟著退出來,又告訴了客省使閻晉卿,閻晉卿擔心謀事不成,反而會給自己招禍,於是就急忙去史弘肇家求見,想要把這件事告訴史弘肇,誰知道史弘肇當時正好有其他事,沒時間見客,就讓看門的謝絕了閻晉卿。閻晉卿沒辦法,隻好迴家去了。


    第二天天亮以後,楊邠、史弘肇、王章入朝去上班,剛走到廣政殿東邊,忽然就看見有幾十名甲士奔跑而來,這些人也不說話,拔出腰刀,對著史弘肇就砍,史弘肇猝不及防,當場就被人家砍翻在地了,楊邠和王章一看,嚇壞了,趕緊掉頭想跑,那些甲士們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又把這倆人也給砍翻在地,然後又各補了一刀,把三個人都給殺了。


    其他那些來上朝的官員,不知道是怎麽迴事,都嚇壞了,忽然就看見樞密承旨聶文進從裏麵疾步而出,宣召宰相和大臣們在崇元殿排班,聽讀皇帝的詔書。這些大臣們隻好硬著頭皮,進殿候旨。聶文進進殿宣詔,說:“楊邠、史弘肇、王章,同謀叛逆,危害社稷,所以一並處斬。”


    大家聽完以後,都退到朝房,一個個都沒敢走。過了不久,皇帝劉承佑親自駕臨萬歲殿,召來各軍將校,當麵撫慰大夥,說:“楊邠、史弘肇、王章,欺負我年幼,專權擅政,讓你們也常懷憂慮恐懼之心。我現在除此大惡,也可以給你們免禍了!”大家聽了,一個個拜謝而退。皇帝又召來那些前任的節度使和刺史,跟他們也說了前麵這番話,大家聽了,也都沒說什麽,陸續退出。


    這時候宮城的各處城門都有禁軍守衛著,一直到天黑才放大家出宮。大臣們迴家以後才知道,楊邠、史弘肇和王章三個人家中已經被滅了門,家產也全都被沒收了。


    .............


    知識卡片:


    王章作為三司使,主管財政,從封建朝廷的角度來講,他幹的非常好,因為當時的後漢朝廷很窮,一方麵接手的這個爛攤子啥都沒有,國庫都讓遼國人給搬空了,另一方麵國內還有叛亂,軍隊四處去打仗。而王章現在幹的就是最困難的事情,他是天天想辦法,看哪個地方還能擠出點什麽來,能摳出來一點算一點,另外就是緊縮開支,好慢慢充實國庫。正是因為有王章這樣的人才,居然在剿滅了三鎮叛亂以後,劉承佑還能發下大量的封賞,國庫裏居然還有剩餘。


    但是我們不能認為他這樣做就是個好官,王章也是個酷吏,是一個不親手殺人的酷吏。他一門心思就是想給國家弄錢,給他的皇帝弄錢,而國家當時的生產力並沒有提高,後漢政府也沒個什麽像樣的對外貿易能掙錢,所以他的辦法就是壓榨底層人民,加大稅收。過去農民交稅交的是糧食,朝廷為了盤剝老百姓,加了一個“雀鼠耗”,什麽是“雀鼠耗”呢?雀就是麻雀,鼠就是老鼠,意思就是這個糧食上交到國庫之前可能會有一些損耗,這部分損耗也得老百姓承擔,要多交2%,每斛糧食要多加兩升,這個已經不合理了,王章更過分,他製定的政策是要多交22%,每一斛糧食要加兩鬥兩升。這是王章對農民的壓榨。


    不種地的平民交稅是交錢,王章製定的盤剝政策是多收少給,平民向朝廷交錢是八十個錢一串,而政府給老百姓發錢的時候是77個錢一串,剩下的3個錢叫“省陌”。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敲詐了。這就相當於你在銀行存錢的時候存了80塊,但是你想取這80塊錢的時候,你隻能得到77塊錢。


    王章還定了個製度,除了禁止販賣私鹽以外,現在還得加上礬和酒,而且還製定了非常嚴酷的懲罰措施,隻要抓到私自販賣鹽礬酒的,不論多少,一律處死。老百姓不喝酒倒是可以,但是不吃鹽不行啊,礬在古代是造紙和印染行業的必需品,主要作用是漂白。所以這就造成了當時紙張漲價,印花布漲價。


    我們可能會錯以為王章是個文人,其實他就會算賬,沒什麽文化,頂多是個高級賬房先生。他特別不喜歡文官,經常說:“這些人都是白領俸祿吃閑飯的,我就是手把手教他們打算盤,他們都弄不清楚是咋迴事,要這幫人有啥用!”所以王章把給文官的俸祿糧食再一次經過盤剝,減少了斤兩,而且給他們發的還是部隊不要的,所以那些文官都很討厭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知識貧乏的人不一定反知識,但是反知識的人一定知識貧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石山房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石山房主人並收藏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