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天的功夫,徐家公媳扒灰的事兒,一下成了整個向陽屯津津樂道的大八卦。
也的確和梁阮之前碰見那一群人時的反應一樣,梁阮帶了個細皮嫩肉的城裏小夥子迴屯的這事兒,在屯裏的人眼裏就跟小巫見大巫似的。
屯子裏有一個算一個,這些好事的人家都忙著去看徐家的熱鬧。
不過那些都跟梁阮沒關係。
梁阮在馮家待了一下午。
把提前買好的衣服給了姥姥姥爺,就像給她爺奶一樣,還是很公平的一人一套。
雞蛋糕和麵包也留了下來,順便把老舅和舅媽給的錢一並也給了倆老人。
又順便,晚飯也在姥姥姥爺家解決了。
不過,倆老人都上了年紀,又是一病一傷的。
梁阮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姥姥姥爺幹活,而自己心安理得地擱堂屋裏坐著充大爺,於是,姥姥剛要準備去做飯的時候,就被梁阮攔住了:“姥姥您歇著,我來做吧。”
梁阮一鑽進廚房,越承也不好意思再幹坐著,站起來打算跟進去,卻被馮家姥爺給攔住了。
“小夥子,你可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呢,客人哪能進灶屋幹這些粗活呢。你坐著。”
灶屋是鄉下的土話,跟廚房是一個意思。
越承這句竟然理解了。
梁阮也說:“越承,你就在外麵坐著,跟我姥爺說說話吧。廚房這裏也用不著你。”
這個年代,不像城裏很多人家已經用上了電飯鍋煮飯,鄉下大多還是用橧子蒸飯的。
或者有的人家,覺得白米飯吃起來貴,就用玉米麵或者高粱麵摻在米裏,所以鄉下大多又吃的是玉米飯或者高粱飯。
馮家就是吃的高粱飯。
梁阮也會做,灶上姥姥坐到了燒火的位置,梁阮就扛起了煮飯炒菜的大梁。
鄉下女娃打小就做慣了這些,也沒人覺得不對。
隻在馮家待了小半天的越承,一向敏銳的直覺也沒有失靈。
他很快看出來了馮家姥姥和姥爺對待梁阮的態度。
三句不離:“你媽在家那會兒啊,老孝順我們了。”
這一聽啊,就是對疼閨女的老夫妻。哪怕馮燕到北京這麽多年從來沒有過隻字片語地捎給他們,在老倆口眼裏,這閨女,就還是沒嫁人那會兒的孝順閨女。
梁阮打小就是聽著她姥姥姥爺嘴裏的孝順女兒的故事長大的。
以至於在去北京之前,眼裏心裏都充滿了對母親的向往。
可以說,梁阮一開始對母親的所有期待和向往都來源於這一對非常偏愛閨女兒的姥姥姥爺,以為被姥姥姥爺掛在嘴邊的母親真的就是個溫柔孝順和藹可親的聖人。
可惜。
事實很不如人願。
在姥姥第三次問道:“你媽在那邊過得可順心?”的時候,梁阮臉上維持著平淡地笑容打斷了她,說出了實話。
“姥姥,我進城沒多久,就從我爸媽家搬出來了。老舅他們難道沒跟您說嗎,我跟我媽關係是不怎麽樣的。”
平心而論,梁阮此刻心裏不管再怎麽心寒失望,恨馮燕。
還是不會將這些情緒遷怒到打小愛屋及烏對她好的姥姥姥爺的身上的。
也就是因為她是馮燕的閨女,打小姥姥姥爺才沒少背著老舅和舅媽給她塞好吃的。
梁阮難道現在就因為看透了馮燕的真麵目和她徹底翻臉以後就不領情了嗎?
但領情歸領情,梁阮想起來前世的經曆和這輩子已經發生的大大小小太多事,心裏終歸很難迴到從前什麽也不知道,傻乎乎地聽信姥姥姥爺的話,一昧地向往著那個素未謀麵的親生母親的時候。
而且,不出意外的是。
梁阮很快就聽到了姥姥也沒問什麽原因,隻帶有抱怨的說一句。
“這是為啥呀。阮丫頭,你咋能跟你媽你鬧呢,她可是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了你。你知不知道當初你媽懷著你跟你弟吃了多少苦,你老舅還為著這個去偷人家雞蛋被逮著了呢。”
梁阮抿了抿唇,才說:“姥姥,這可不是我想跟我媽鬧的事。我也知道,在您眼裏,我媽是千般好萬般好,連我老舅都比不上她,可她這麽多年來沒有隻字片語捎給你們也是事實呢。”
梁阮這段話,其實不該在這時候說。
用鄭鳴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忒容易壞氣氛。
但以梁阮的性格來說,她像是那種很能憋得住的話嗎?
梁阮捫心自問地想了想,在遇上別的、沒有觸及她底線的事的時候,她能夠保持足夠冷靜的時候,或許應該是可以的。
然而——
有些事上,就最怕的是個然而。
和自己的親媽鬧成這個地步,梁阮在胡同的時候就不怕被人指著鼻子罵不孝順。
也不怕在這個時候被愛屋及烏的姥姥指著鼻子罵你個白眼狼,那是你親媽啊,哪能真跟自己親媽鬧成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德行呢?
梁阮一說完自己跟親媽的恩怨是非之後,灶屋裏的氣氛變得一度不太好。
僅僅就因為梁阮說的這些。
連堂屋裏抽著旱煙的馮老頭也肉眼可見地頓了頓。
老太太的臉色更不好,怎麽想也想不明白從前可聽話的外孫女去了哪裏。
這進了趟城,就跟她頂孝順的小閨女鬧得母女反目,甚至幾次當著外人的麵給自己的親媽難堪。
梁阮現在也學機靈了,馮老太問一句她就答一句,這張嘴也變得比從前巧言令舌得多了。
區區一個北京,真的能將人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改變嗎?
馮老太不知道,聽完梁阮說的那些話,知道了馮燕幹的那些事兒,隻是選擇沉默。
過了很久,看著梁阮把飯給蒸上了,才幽幽歎息著說:“你這丫頭,跟自己親媽有啥好鬧的呢。你說你媽偏心眼那個撿來的梁嘉嘉,你真是傻呀你,這撿來的哪有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親呢。”
“你媽待你嚴厲些,才是真的疼你呢。聽姥姥的,阮丫頭,迴頭迴城裏了,找個機會,跟你媽低個頭認個錯去,你媽不是那種不講道理的人,哪能真跟自己閨女計較呢?”
至此,梁阮終於聽不下去了。
僅有一牆之隔的堂屋裏的越承也徹底聽不下去了。
也的確和梁阮之前碰見那一群人時的反應一樣,梁阮帶了個細皮嫩肉的城裏小夥子迴屯的這事兒,在屯裏的人眼裏就跟小巫見大巫似的。
屯子裏有一個算一個,這些好事的人家都忙著去看徐家的熱鬧。
不過那些都跟梁阮沒關係。
梁阮在馮家待了一下午。
把提前買好的衣服給了姥姥姥爺,就像給她爺奶一樣,還是很公平的一人一套。
雞蛋糕和麵包也留了下來,順便把老舅和舅媽給的錢一並也給了倆老人。
又順便,晚飯也在姥姥姥爺家解決了。
不過,倆老人都上了年紀,又是一病一傷的。
梁阮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姥姥姥爺幹活,而自己心安理得地擱堂屋裏坐著充大爺,於是,姥姥剛要準備去做飯的時候,就被梁阮攔住了:“姥姥您歇著,我來做吧。”
梁阮一鑽進廚房,越承也不好意思再幹坐著,站起來打算跟進去,卻被馮家姥爺給攔住了。
“小夥子,你可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呢,客人哪能進灶屋幹這些粗活呢。你坐著。”
灶屋是鄉下的土話,跟廚房是一個意思。
越承這句竟然理解了。
梁阮也說:“越承,你就在外麵坐著,跟我姥爺說說話吧。廚房這裏也用不著你。”
這個年代,不像城裏很多人家已經用上了電飯鍋煮飯,鄉下大多還是用橧子蒸飯的。
或者有的人家,覺得白米飯吃起來貴,就用玉米麵或者高粱麵摻在米裏,所以鄉下大多又吃的是玉米飯或者高粱飯。
馮家就是吃的高粱飯。
梁阮也會做,灶上姥姥坐到了燒火的位置,梁阮就扛起了煮飯炒菜的大梁。
鄉下女娃打小就做慣了這些,也沒人覺得不對。
隻在馮家待了小半天的越承,一向敏銳的直覺也沒有失靈。
他很快看出來了馮家姥姥和姥爺對待梁阮的態度。
三句不離:“你媽在家那會兒啊,老孝順我們了。”
這一聽啊,就是對疼閨女的老夫妻。哪怕馮燕到北京這麽多年從來沒有過隻字片語地捎給他們,在老倆口眼裏,這閨女,就還是沒嫁人那會兒的孝順閨女。
梁阮打小就是聽著她姥姥姥爺嘴裏的孝順女兒的故事長大的。
以至於在去北京之前,眼裏心裏都充滿了對母親的向往。
可以說,梁阮一開始對母親的所有期待和向往都來源於這一對非常偏愛閨女兒的姥姥姥爺,以為被姥姥姥爺掛在嘴邊的母親真的就是個溫柔孝順和藹可親的聖人。
可惜。
事實很不如人願。
在姥姥第三次問道:“你媽在那邊過得可順心?”的時候,梁阮臉上維持著平淡地笑容打斷了她,說出了實話。
“姥姥,我進城沒多久,就從我爸媽家搬出來了。老舅他們難道沒跟您說嗎,我跟我媽關係是不怎麽樣的。”
平心而論,梁阮此刻心裏不管再怎麽心寒失望,恨馮燕。
還是不會將這些情緒遷怒到打小愛屋及烏對她好的姥姥姥爺的身上的。
也就是因為她是馮燕的閨女,打小姥姥姥爺才沒少背著老舅和舅媽給她塞好吃的。
梁阮難道現在就因為看透了馮燕的真麵目和她徹底翻臉以後就不領情了嗎?
但領情歸領情,梁阮想起來前世的經曆和這輩子已經發生的大大小小太多事,心裏終歸很難迴到從前什麽也不知道,傻乎乎地聽信姥姥姥爺的話,一昧地向往著那個素未謀麵的親生母親的時候。
而且,不出意外的是。
梁阮很快就聽到了姥姥也沒問什麽原因,隻帶有抱怨的說一句。
“這是為啥呀。阮丫頭,你咋能跟你媽你鬧呢,她可是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了你。你知不知道當初你媽懷著你跟你弟吃了多少苦,你老舅還為著這個去偷人家雞蛋被逮著了呢。”
梁阮抿了抿唇,才說:“姥姥,這可不是我想跟我媽鬧的事。我也知道,在您眼裏,我媽是千般好萬般好,連我老舅都比不上她,可她這麽多年來沒有隻字片語捎給你們也是事實呢。”
梁阮這段話,其實不該在這時候說。
用鄭鳴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忒容易壞氣氛。
但以梁阮的性格來說,她像是那種很能憋得住的話嗎?
梁阮捫心自問地想了想,在遇上別的、沒有觸及她底線的事的時候,她能夠保持足夠冷靜的時候,或許應該是可以的。
然而——
有些事上,就最怕的是個然而。
和自己的親媽鬧成這個地步,梁阮在胡同的時候就不怕被人指著鼻子罵不孝順。
也不怕在這個時候被愛屋及烏的姥姥指著鼻子罵你個白眼狼,那是你親媽啊,哪能真跟自己親媽鬧成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德行呢?
梁阮一說完自己跟親媽的恩怨是非之後,灶屋裏的氣氛變得一度不太好。
僅僅就因為梁阮說的這些。
連堂屋裏抽著旱煙的馮老頭也肉眼可見地頓了頓。
老太太的臉色更不好,怎麽想也想不明白從前可聽話的外孫女去了哪裏。
這進了趟城,就跟她頂孝順的小閨女鬧得母女反目,甚至幾次當著外人的麵給自己的親媽難堪。
梁阮現在也學機靈了,馮老太問一句她就答一句,這張嘴也變得比從前巧言令舌得多了。
區區一個北京,真的能將人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改變嗎?
馮老太不知道,聽完梁阮說的那些話,知道了馮燕幹的那些事兒,隻是選擇沉默。
過了很久,看著梁阮把飯給蒸上了,才幽幽歎息著說:“你這丫頭,跟自己親媽有啥好鬧的呢。你說你媽偏心眼那個撿來的梁嘉嘉,你真是傻呀你,這撿來的哪有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親呢。”
“你媽待你嚴厲些,才是真的疼你呢。聽姥姥的,阮丫頭,迴頭迴城裏了,找個機會,跟你媽低個頭認個錯去,你媽不是那種不講道理的人,哪能真跟自己閨女計較呢?”
至此,梁阮終於聽不下去了。
僅有一牆之隔的堂屋裏的越承也徹底聽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