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憨狗子一向沒在她身上討到過半分便宜,於是在梁阮眼裏,她對憨狗子最大的印象就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的東西。”
整個向陽屯,隻有家裏人口不多,不用世世代代看憨狗子那‘世襲當官’的叔伯家臉色的梁家和馮家兩戶人家最不怵憨狗子背後的村支書。
因為啥呢?
因為梁家有工人。
因為梁家爺奶原來就不靠地裏那點工分過活,畢竟在改革開放前就有機會把親兒子親兒媳送進城當工人——
梁中河夫妻倆也真挺能耐,一路從縣城混到了省城又混去了北京。
就因為這,梁家爺奶在村裏還是有點威信的。
這年頭的農村,誰家不盼著家裏出個城裏工人呢?
但向陽屯裏的人哪裏又知道,梁家爺奶供出的這工人兒子和工人兒媳,就跟白供了一樣。
就連梁奶奶這次被氣病,老倆口都沒想著把家裏那點子事兒在村裏大肆宣揚。
梁阮也了解自己爺奶的性格,又能說什麽呢?
她也沒打算走到哪就將自己在親爹媽那裏受到的委屈搬出來說上一迴,一是沒那個必要,二是她也不是那個性子。
向陽屯的人並不知道梁家內部的恩恩怨怨。
而這張嘴閉嘴說著梁阮進了城就怎麽怎麽樣的憨狗子在見不慣梁阮的同時,也是忌憚她居多。
盡管憨狗子嘴上不承認,“就梁阮這個黃毛丫頭?我會怕她,笑話。”但在梁阮忍無可忍怒懟了他那麽一句之後,還是悻悻然地閉上了嘴。
於是梁阮跟越承介紹這人的時候,又多了一句:“還是個欺軟怕硬的孬種。”
越承沒說話,但是很敏感地察覺到了梁阮在提起憨狗子時語氣裏格外明顯的厭惡和不喜。
但梁阮並不想多說憨狗子這個人。
徐家的熱鬧引來了大半個屯子裏的人,不怕風雪不怕寒冷也要堵在路上。
梁阮對徐家的熱鬧隻感興趣了那麽一會兒,很快就移開了注意力。
越承是聽不太懂,壓根就不感興趣。
打小到大,胡同裏那些家長裏短的破事兒還不夠他聽的。
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個城裏人的倨傲感往往就是在這種時候表現出來的。
梁阮是看出來了,不想說也懶得說,最後淡定無比地說了句。
“不要看不起鄉下,有的時候,鄉下的熱鬧可比你們城裏頭精彩得多了。就像今天這事兒一樣,在北京那胡同巷兒裏哪鬧得開來啊?”
越承的直覺還是很敏銳的,一下就聽出了她的話外之音——
城裏人,尤其是北京那地界的人,總是要比鄉下這些總被城裏人看不起的鄉巴佬要臉得多的。
“我知道了,越承,原來你知道我在說什麽呢。”
“你覺得我看上去真的很笨?”
隻有在遠離那些他無法融入的人群的時候,城裏人的話才會變多起來。
難道這是城裏老爺親民的象征?
不。
梁阮平靜地否定且認定,
越承隻是單純隻對他想感興趣的事情感興趣而已——
比如她和憨狗子的恩怨。
雖然他沒說,也沒有特意做出某種動作表現出來,但梁阮就是猜得到,越承是感興趣的。
然而,在去到姥爺家的一路上。
梁阮卻始終沒有滿足越承那表麵淡然內心深處實則好奇不已的別扭心思。
鄉下的八卦傳得是很快的。
或許這裏的信息的確不如城裏發達,但在人口不少的向陽屯,平常還好說。
一旦有了什麽熱鬧,這傳話的人,一個比一個跑得都快。
就像梁阮和越承還在緊趕慢趕地往馮家走時,徐家公媳扒灰的醜聞就先一步傳到了馮家左右的人家裏。
梁阮經過那家門口,隔著老遠,都能聽到屋裏傳來的動靜和笑聲。
她姥爺家名聲雖然不怎麽樣,住的位置卻不算差,左右都是村裏出了名人緣好的人家,熱鬧什麽時候想聽聽不著呢。
梁阮和越承終於走到馮家時,這病殃殃的老倆口正坐在屋簷底下,一個抽著旱煙,一個挑著黃豆,看著一個比一個不在意,其實都正豎著耳朵聽隔壁的消息呢。
這......
到底是徐老幺這為老不尊的老公公先動了壞心思,
還是這家的年輕媳婦本來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啊?
“姥姥——”
“姥爺——”
梁阮脆生生一聲喊,驚喜了正聽得入神的老倆口。
上了年紀,眼神已經不太好的馮老太揉著眼睛使勁兒瞅了半天才瞅出來,那進了一趟城,是變得白淨又水靈的小丫頭。
正是自家那大大咧咧的大外孫女兒——喔,身邊還跟著個細皮嫩肉的大小夥子呢。
等馮老太仔細辨認出來的時候。
梁阮早領著越承進了院子,將一層層積厚地雪踩得咯吱咯吱作響,這動靜真是不亞於隔壁講起徐家笑話的陣勢。
連馮家養的兩條看家狗都亢奮得搖頭甩尾地不住地叫喚起來。
“你這丫頭啥時候擱家來的呀?”
“瞅瞅這進一趟城就是不一樣。真是姑娘大了十八變。”
梁家爺奶的熱情,在馮家老倆口身上再度重現。
越承起初是作為一個存在感本來不應該很高的外人,安靜地在一旁充當起一名合格擺設的。
不過和姥姥姥爺寒暄互相關心完的梁這次沒忘了他,迴過頭來,還是像在梁家爺奶麵前一樣,熱熱情情地將他介紹給了馮家老倆口。
還是那句話,隻要越承樂意,他做起謙遜的年輕人來,還是很有一手。
就像乖乖跟著梁阮一起喊:“姥姥、姥爺”一樣。
此刻的越承壓根沒有意識到,在笑成一朵花一樣的老倆口眼裏,他跟著梁阮學認人的樣子,就......
真的像極了剛新婚的年輕女婿來老丈人家裏認親戚一樣。
梁阮默默將臉上充滿試探的紅暈,藏在了耳朵裏。
而越承身在局中不自知。
老人都是擁有著一副火眼金睛的。
端看他們想不想拆不拆穿、樂不樂意拆穿了。
這一天,繼在送走了家裏唯一的強壯勞動力後,冷清寂靜已久的馮家,久違地迎來了歡聲笑語和充滿煙火人氣的熱鬧聲響。
整個向陽屯,隻有家裏人口不多,不用世世代代看憨狗子那‘世襲當官’的叔伯家臉色的梁家和馮家兩戶人家最不怵憨狗子背後的村支書。
因為啥呢?
因為梁家有工人。
因為梁家爺奶原來就不靠地裏那點工分過活,畢竟在改革開放前就有機會把親兒子親兒媳送進城當工人——
梁中河夫妻倆也真挺能耐,一路從縣城混到了省城又混去了北京。
就因為這,梁家爺奶在村裏還是有點威信的。
這年頭的農村,誰家不盼著家裏出個城裏工人呢?
但向陽屯裏的人哪裏又知道,梁家爺奶供出的這工人兒子和工人兒媳,就跟白供了一樣。
就連梁奶奶這次被氣病,老倆口都沒想著把家裏那點子事兒在村裏大肆宣揚。
梁阮也了解自己爺奶的性格,又能說什麽呢?
她也沒打算走到哪就將自己在親爹媽那裏受到的委屈搬出來說上一迴,一是沒那個必要,二是她也不是那個性子。
向陽屯的人並不知道梁家內部的恩恩怨怨。
而這張嘴閉嘴說著梁阮進了城就怎麽怎麽樣的憨狗子在見不慣梁阮的同時,也是忌憚她居多。
盡管憨狗子嘴上不承認,“就梁阮這個黃毛丫頭?我會怕她,笑話。”但在梁阮忍無可忍怒懟了他那麽一句之後,還是悻悻然地閉上了嘴。
於是梁阮跟越承介紹這人的時候,又多了一句:“還是個欺軟怕硬的孬種。”
越承沒說話,但是很敏感地察覺到了梁阮在提起憨狗子時語氣裏格外明顯的厭惡和不喜。
但梁阮並不想多說憨狗子這個人。
徐家的熱鬧引來了大半個屯子裏的人,不怕風雪不怕寒冷也要堵在路上。
梁阮對徐家的熱鬧隻感興趣了那麽一會兒,很快就移開了注意力。
越承是聽不太懂,壓根就不感興趣。
打小到大,胡同裏那些家長裏短的破事兒還不夠他聽的。
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個城裏人的倨傲感往往就是在這種時候表現出來的。
梁阮是看出來了,不想說也懶得說,最後淡定無比地說了句。
“不要看不起鄉下,有的時候,鄉下的熱鬧可比你們城裏頭精彩得多了。就像今天這事兒一樣,在北京那胡同巷兒裏哪鬧得開來啊?”
越承的直覺還是很敏銳的,一下就聽出了她的話外之音——
城裏人,尤其是北京那地界的人,總是要比鄉下這些總被城裏人看不起的鄉巴佬要臉得多的。
“我知道了,越承,原來你知道我在說什麽呢。”
“你覺得我看上去真的很笨?”
隻有在遠離那些他無法融入的人群的時候,城裏人的話才會變多起來。
難道這是城裏老爺親民的象征?
不。
梁阮平靜地否定且認定,
越承隻是單純隻對他想感興趣的事情感興趣而已——
比如她和憨狗子的恩怨。
雖然他沒說,也沒有特意做出某種動作表現出來,但梁阮就是猜得到,越承是感興趣的。
然而,在去到姥爺家的一路上。
梁阮卻始終沒有滿足越承那表麵淡然內心深處實則好奇不已的別扭心思。
鄉下的八卦傳得是很快的。
或許這裏的信息的確不如城裏發達,但在人口不少的向陽屯,平常還好說。
一旦有了什麽熱鬧,這傳話的人,一個比一個跑得都快。
就像梁阮和越承還在緊趕慢趕地往馮家走時,徐家公媳扒灰的醜聞就先一步傳到了馮家左右的人家裏。
梁阮經過那家門口,隔著老遠,都能聽到屋裏傳來的動靜和笑聲。
她姥爺家名聲雖然不怎麽樣,住的位置卻不算差,左右都是村裏出了名人緣好的人家,熱鬧什麽時候想聽聽不著呢。
梁阮和越承終於走到馮家時,這病殃殃的老倆口正坐在屋簷底下,一個抽著旱煙,一個挑著黃豆,看著一個比一個不在意,其實都正豎著耳朵聽隔壁的消息呢。
這......
到底是徐老幺這為老不尊的老公公先動了壞心思,
還是這家的年輕媳婦本來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啊?
“姥姥——”
“姥爺——”
梁阮脆生生一聲喊,驚喜了正聽得入神的老倆口。
上了年紀,眼神已經不太好的馮老太揉著眼睛使勁兒瞅了半天才瞅出來,那進了一趟城,是變得白淨又水靈的小丫頭。
正是自家那大大咧咧的大外孫女兒——喔,身邊還跟著個細皮嫩肉的大小夥子呢。
等馮老太仔細辨認出來的時候。
梁阮早領著越承進了院子,將一層層積厚地雪踩得咯吱咯吱作響,這動靜真是不亞於隔壁講起徐家笑話的陣勢。
連馮家養的兩條看家狗都亢奮得搖頭甩尾地不住地叫喚起來。
“你這丫頭啥時候擱家來的呀?”
“瞅瞅這進一趟城就是不一樣。真是姑娘大了十八變。”
梁家爺奶的熱情,在馮家老倆口身上再度重現。
越承起初是作為一個存在感本來不應該很高的外人,安靜地在一旁充當起一名合格擺設的。
不過和姥姥姥爺寒暄互相關心完的梁這次沒忘了他,迴過頭來,還是像在梁家爺奶麵前一樣,熱熱情情地將他介紹給了馮家老倆口。
還是那句話,隻要越承樂意,他做起謙遜的年輕人來,還是很有一手。
就像乖乖跟著梁阮一起喊:“姥姥、姥爺”一樣。
此刻的越承壓根沒有意識到,在笑成一朵花一樣的老倆口眼裏,他跟著梁阮學認人的樣子,就......
真的像極了剛新婚的年輕女婿來老丈人家裏認親戚一樣。
梁阮默默將臉上充滿試探的紅暈,藏在了耳朵裏。
而越承身在局中不自知。
老人都是擁有著一副火眼金睛的。
端看他們想不想拆不拆穿、樂不樂意拆穿了。
這一天,繼在送走了家裏唯一的強壯勞動力後,冷清寂靜已久的馮家,久違地迎來了歡聲笑語和充滿煙火人氣的熱鬧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