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疏和梁長寧坐在屋內,在嚴瑞的言語之中,逐漸知道了巡教新法。
讀書是費錢的路子,山野鄉村裏鮮少出讀書人,不僅因為讀不起書,也因為讀書不如種田的迴報來得快。
茂廣林出身山野,他從十七歲走到七十歲,才走到了大梁首輔這個位置上。他和文沉這樣出身顯貴的官員不同,茂廣林的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
茂廣林沒有什麽大的誌向,他像是狼群裏的頭狼,一旦脫穎而出,就擔著與生俱來的責任,他要庇護他的族群,所以他很受寒門學子的推崇。
一是因為他是清流之派,與寒門學子同根同源。二是因為他是首輔,是天下學子的榜樣。
茂廣林既是內閣的主心骨,也是天下文人的主心骨。他深知讀書難,所以他五十年來都在推行有教無類。他的目的是讓天下人都能讀書,若不能讀書,也要識字會算數。
他後來推行巡教,頗有些類似於無處不走的赤腳醫生,隻是由朝廷來出診金,治的是不會識字的病。
巡教此舉一出,就讓讀書這件事變得不再高貴。學堂不再隻是貴族的享樂處,茂廣林很快就受到了學生們的追捧。
但這些歡唿和追捧都隻是不堪一擊的泡沫,若寒門學子多起來,那麽世家子弟就不再那麽容易考取功名,朝堂上權貴所占據的話語權就會大幅度減少。
文沉不是第一個反對的人,他養了大批黨羽,他甚至不用開口,就有人願意為他衝鋒陷陣。
聽龍殿外下起了暴雨,重簷歇山頂上九龍吐水,瓦片上全是青苔,簷下密密麻麻站滿了禦林軍,禦林軍裏頭圍了一圈司禮監的宦官。他們沒有人敢說話,此刻聽龍殿裏全是三品以上的朝中重臣,他們不眠不休吵了一天一夜,有些大臣高壽,要不斷靠著濃茶提神。
“臣不同意!”李開源高聲唿喊,跪地叩首,說:“巡教一職本就是畫蛇添足,各地官府衙門都設了學塾,巡教一職需要多少開支?又能收迴來多少?閣老空口白牙,嘴巴一張就要我戶部掏錢,哪裏來的這麽多錢?!”
“國士無價,有多少賢才淹沒在鄉野地裏?李尚書算得精,不知道人才這筆賬你算過沒有?”茂廣林年老,先帝給他賜了座,他卻為著禮數不肯,扶著椅背躬腰站著,說:“但凡世家權貴們少侵占一點百姓的天田地,我大梁會缺人到如此地步嗎?你們把好學生都逼迴莊稼地裏,又用手段侵占土地,此刻又何談銀錢?”
文沉聽出他對土地稅收法早有不滿,心裏冷笑一聲,出列辯道:“土地買賣自有官府文書,簽字畫押都是你情我願,閣老不要扯東扯西,巧言思辯!”
嚴瑞扶著茂廣林,茂廣林劇烈咳嗽,又說:“丞相既然要就事論事,那就再談巡教法。戶部到底有沒有錢,可以查閱賬簿,明示收支。往前數八年,我大梁風調雨順,沒有災患需要撥款,去歲江南絲綢進出,又是一筆偌大的進賬。丞相不必和我做無謂爭執,叫戶部拿出記檔來就是一目了然。”
李開源霍然轉身,把內閣一幫人全都死死盯住,冷聲說:“要用錢的時候好言好語,錢用完了就要來掀鍋!看賬本,看賬本!每年天書閣存檔賬本還不夠,還要我時時刻刻拿出來給你看!我不如刺在背上好了!你們一個個都逼著我戶部拿錢,可各部有了錢倒自己藏起來揣兜裏,你們是要逼死我,好扒在我身上喝血吃肉!”
嚴瑞隻覺得李開源卑鄙又恬不知恥,他拱手出列,吊著眼角問:“李大人哭窮,是為了戶部哭窮,還是為了自個兒哭窮?”
“你什麽意思!”李開源怒目而視,厲聲問:“內閣手段如今如此下流了麽?當堂辯論,皇上還在殿堂坐著,你們就敢亂扣帽子,辯論不成,就要走陰險小人的法子來詆毀我!”
“陛下聖明!”嚴瑞叩首,沉聲說:“李尚書總說虧空虧空,李尚書一年的俸祿不過二百兩銀子,家裏祖上有些房產田地,也不過隻能說是不愁吃穿,及不上富甲一方。可就在前日,李尚書的公子李楊,在遠東樓的花舟上一擲千金,買下了花舟上的一個妓子!”
景德帝看向李開源,這才問:“李二公子未有婚配,李尚書教子有方啊。”
李開源撲通一聲就跪下去了,他冷汗直流,不敢迴景德帝這句教子有方,隻說迴去就把那孽畜打死。
景德帝又問:“使了多少銀子?”
“一千二百兩!”嚴瑞抬起頭來,跪得筆直,說:“李二公子和人鬥法,還揚言說誰敢跟李家搶女人誰就是不識好歹,李二公子哄抬價格,一千二百兩是整張的銀票,可不是碎銀子!敢問李大人,戶部的虧空,是虧到哪裏去了?李家有錢,錢的源頭又是哪裏?!”
文沉靜默片刻,出列發言:“李尚書一心為國為民,政務繁多,心思都用在了公務上,對家裏公子疏於教導也是有的。嚴次輔,一個花舟上的妓子也拿到高堂上來說,豈不是叫人笑掉大牙,平白侮辱了在座的身份?”
他又稟呈聖上,說:“李大人俸祿不高,可在朝為官,又有多少人是全靠著俸祿度日呢?房產農莊田地都是收入,年年累積,年年就有收益。李大人是戶部中流砥柱,自然對賺錢頗有心道,李大人手裏有錢,不一定就是來源不明,隻要有賬目,就一切好說。”
家裏的賬目能作假,早已經交遞天書閣備案的賬目卻是個漏洞。文沉這話是救了李開源和他兒子,但也隻能到這裏為此。
李開源不敢公開賬簿,因為內裏貪墨嚴重,文沉黨派已經自成體係,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哪個階層的官員能貪墨多少銀子,又需要上貢多少銀子,都是暗中定好了規矩。
如今司禮監蓋了大印的賬目都已經上交了天書閣存檔,賬目囫圇潦草做得不精細,細細深究就能發現是假賬。
嚴瑞要求戶部公開收支明細,戶部卻屢次推諉,景德帝察覺出問題,要求內閣審查公驗賬簿文書。事情來迴周折幾日,文沉出麵周旋,戶部為了不查賬目隻能同意撥款。
茂廣林給出了非常詳細的章程,他羅列了暨南滄州等地的民生狀況和財力,給出了巡教的萬全之策。
自此巡教法成立,正逢科考殿試完畢,內閣著吏部核查考生人數,挑選出適合巡教之職的學生,給予雙倍俸祿,下放到了山野鄉村做巡教先生。
這個新法一經頒布,就打開了天下學子出山入京的路。
“老師用心良苦。”嚴瑞輕聲說:“可這樣一來,內閣就成了世家的眾矢之的。巡教法開始後,用錢的地方頗多,老師的俸祿和家財都悉數貼了上去,說老師桃李滿天下並非誇張。景德八年後,能過會試的學子中,最多的時候能有五成是鄉野出身,例如陳聰和宋修文這樣的人,後來他們有的甚至成了朝廷要員,寒門與世家的站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閔疏閉上眼,半晌才睜開,說:“所以老師擊破了世家權貴的一言堂,他遭到了報複。”
否則難以解釋為什麽茂廣林要辭官避禍。
第82章 孑然
大梁掀起了讀書的狂潮,如果有錢人家的孩子都愛讀書,那憑什麽窮人家的孩子不可以?
茂廣林站在楚河漢界之中,背後是天下學子的擁護吹捧,身前是虎視眈眈的權貴世家,他沒有可以倒向的地方,他深知兩邊的愛恨都不是永久的,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態度永遠都是不涉黨政的清流一派。
巡教策這條長路沒有留給他可以休息的驛站,進則短時間內難見光明,退則永遠落入深淵,茂廣林把自己當做是過河卒子,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可是他真的不涉黨爭嗎?他或許沒有為了自身利益爭執過,但他也沒有結黨營私過嗎?
閔疏不知道,但閔疏從前是在文沉的書房裏長大的,他曾聽過文沉評判茂廣林。文沉雖然和梁長寧等人站在了棋盤對麵,可文沉看事情比梁長寧更加注重利害關係,他在意的是自身利益,朝廷動向,黨派鼎立。他告訴閔疏,一個人也能自成一派,若一個人具有了聲譽和追捧者,那他就不再孑然。
那時候閔疏還小,文沉教他策論八股,教他怎麽把文章寫得銳利好看。
“君主是靠什麽來維持和鞏固權力?”文沉站在書房的暗室裏問他。
“是靠民心。”小小的閔疏聲音稚嫩,仰頭說:“丞相大人,《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這樣太蠢了,閔疏。”文沉笑起來,說:“君主鞏固權力,靠的是律法、軍隊、刑罰、監獄。我們用武力鎮壓,用公文辦事。”
武官不能當政,因為他們不會讀書寫字,不會分理政務。暴力可以奪取政權,卻不能用以治國,所以朝堂才是文人的天下。
文沉教閔疏寫文章,參考的全是茂廣林的策論。他知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他手把手教會閔疏去逐字分解茂廣林的詞句和引用典故,學茂廣林的工整對仗和行文節奏。
閔疏曾問他:“這是誰的文章?為什麽不學孔孟詩書,要學他的文章?”
文沉告訴他,大梁律法繁雜冗長,舞文弄法出不了真章,要入朝政,就要學會辦公文的訣竅,哪裏該換行換段,哪裏該引經據典。用什麽字體,用什麽格式,全都是有技巧的。
巡教之策後,天下書生群情激奮,把茂廣林推捧到了空前的高度,好像寒門在瘋狂發泄過去的不甘和憤怒,他們把茂廣林當做靶心,也把他當做救贖。
學生們不管對錯好壞,爭相謄抄背誦茂廣林的文章,連內閣諸子也涵括其中。近三年來的所有鄉試會試,卷子一摞一摞收上來,滿目淨似茂廣林。
文沉不迴答閔疏的問題,他也不對閔疏提及茂廣林,隻說:“辦公文,寫文章,要麽是師徒傳承,要麽是家族世襲,總歸都是要結成團體,你學的這個文章,就是當今天下讀書人都追捧的文章。你能學著他寫出來,那麽今後的路就好走很多。”
如果茂廣林成了寒門的指望,那他就不再是獨木,而是密林。
眾人都說茂廣林是清流,是孤臣,隻有文沉說他是黨首。
嚴瑞端著茶,坐在案前說:“參議大人料事如神,老師的確遭到了世家報複,但這報複對老師來說不算什麽,他不怕自己受傷,隻是擔心學生們。”
七月,茂廣林稱病不出,是為了減少自己的露麵的次數,壓低自己的名望。他試圖將巡教之策的功勞分散到內閣諸人頭上,因此他推出嚴瑞和周枕接替他的衣缽。
他多次在議事堂咳血,禦醫輪番看診,都說他是積勞成疾。景德帝要求他停下政務好生休養,但茂廣林幾次推拒。
嚴瑞長歎一口氣,一口喝完了熱茶,閔疏又替他續上。嚴瑞說:“老師曾與先帝徹夜長談,從聽龍殿到棲龍殿,他們是君臣益友。先帝禮賢下士,是想要老師好生將養。禦醫多次勸告,都說有油盡燈枯之象。可老師與先帝長談後,先帝就不再勸慰老師,而是盡力放權。”
“他們談了什麽?”梁長寧問。
“不知道,”嚴瑞說,“他們都是密談,我知道的那幾次裏,都從入夜談到了天亮。他們談話從不要人在一旁伺候,殿門緊閉,無人敢探聽。”
閔疏不做聲,過了會兒才問,“老師……什麽時候能認出我?”
他是想問茂廣林什麽時候才清醒。嚴瑞也知道茂廣林犯了癡呆之症,茂廣林住在這裏的消息瞞得死緊,連嚴瑞也不常來探望。
“巡教之法花得了這麽多錢嗎?”閔疏又問,他的手指摩挲著茶杯,懷疑道:“這筆錢前前後後開支超幾十萬兩,就算裏頭有工部修繕學堂或搭橋鋪路的預算,但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而且這筆錢不計算虧空,這筆賬本來就是不求迴報。”梁長寧說,“所以咱們要查的不是虧空,是貪墨。”
查賬的事嚴瑞幫不上忙,他看天色要亮不亮,估摸著還有些時候,就說要去看看茂廣林。他難得來一次,知道茂廣林如今的情況,總是時刻準備著。
嚴瑞問過孔宗是否能推算出大概的日子,往後再拖一拖,還說什麽藥材都有。可孔宗隻是搖頭:“我是治病救人,不是煉丹修仙。閣老身子沒有大問題,既沒有突發惡疾,又不是外傷破損,你拿藥材又能怎麽樣呢?除非天仙娘娘下凡賞了仙丹,興許還能續個七八十年。”
嚴瑞沉默良久,情不自禁要落淚。
孔宗預備著拿自己的袖子給嚴瑞擦淚,嚴瑞不要,他先前看見過孔宗拿袖子給辛莊擦桌子。
嚴瑞問:“我家裏沒有這個歲數的老人,遇著這樣的事該怎麽辦?”
他大概是想問需不需要備下什麽,但又說不出口,總覺得還沒到那時候。
孔宗也不知道,他一向隻關注活人,不關注咽氣的死人,隻好說:“家裏的老人麽,都有這一天,我看閣老還能曬太陽,說話雖然含糊,但口舌是沒問題的。姑且這樣過著,要是真到了……那天,也不會太痛苦,或許迴光返照,還有話要交代。不要出遠門也就是了,這院子不偏,派人傳喚一聲,你就抓緊過來,別的嘛……還得問問有經驗的老人家。”
嚴瑞沒再說話,他立在廊下,外頭下著雨,天色裏沒有一絲光。
天色已經要大亮,幾人各自離開,梁長寧坐在閔疏房中,沒有起身的意思。
“今夜辛苦王爺,王爺該迴房休息。”閔疏抬下巴送客,說:“天色不暗,我就不打燈籠送王爺了。”
梁長寧往後靠,長歎一口氣,說:“腿麻了,走不動。”
“爬也要爬迴去。”閔疏皮笑肉不笑地不鬆口,說:“我這裏是個破廟,還不如狗窩,我可不想同王爺擠在一起。”
“我不睡床。”梁長寧鐵了心不走,說:“將就將就,金窩銀窩哪裏比得上你這狗窩。”
“狗是要咬人的。”閔疏說:“我牙尖嘴利,王爺一朝被咬,該十年都怕。”
“我可不怕狗。”梁長寧似乎是在玩笑,又好像不是玩笑:“軍中兒郎,大多都懼內。”
閔疏審視他片刻,不以為然道:“我卻以為,軍中兒郎大多都喜歡嫖娼。”
“在我的麾下,被我抓到嫖,是比逃兵更嚴厲的處罰。”這一次,梁長寧是認真說:“控製不了欲望的男人,在戰場上也沒有活下去的本事。如果被俘虜,那就很容易叛變。”
“這話送給王爺。”閔疏起身開門,做了個請:“控製不住欲望的男人,在下官這個狗窩裏,也不見得能討到好處。”
得,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梁長寧隻好站起來,他剛出門走了兩步,又迴頭說:“誒……反正也要天亮了,不如我將就在你這裏用個早膳”
閔疏毫不留情砸上門,隻剩下灰塵撲了梁長寧一臉。他鼻子一聳,打了個噴嚏,訕訕地走了。
張儉候著梁長寧,梁長寧一夜沒睡,聽嚴瑞講了整宿的舊事,腦子全是那些東西。他實在是困得慌,好在今日不必上朝,他匆匆洗過一道就上了床,他的床太大,總覺得一個人睡浪費。
以前閔疏最喜歡睡裏頭,他喜歡靠著牆,要麽背貼著,要麽額頭抵著。反正是離梁長寧越遠越好,梁長寧知道閔疏睡熟後就會下意識尋求熱源。好幾次他半夜迴來,剛上床,冰坨子少年就迷迷糊糊蹭過來。
閔疏走了後,梁長寧還留著閔疏的枕頭。有段時間閔疏失眠,現在想來,那段時間大概是孤離發作得最厲害的時候,閔疏心事又多。他夜裏徹夜難眠,暮秋就給他換了個稻糠內餡兒的枕頭。有時候閔疏翻身,枕頭就傳來沙沙聲,梁長寧喜歡那個聲音。
再後來小蒼鷹翅膀硬了跑了,這個枕頭就被梁長寧豎著擱在靠裏的那一側。梁在安倒是喜歡這個枕頭,他問梁長寧要,梁長寧沒給。
這三年來,梁長寧沒碰過文畫扇,文畫扇也並不主動來找他。大概是文畫扇的心思都擱在外頭,隨著梁長風地位的穩定和太子的出世,文畫扇開始逐漸意識到,梁在安並不能成為她的倚靠。於是她幹脆進宮陪太後,算是給自己另找靠山。
太子是血脈正統,梁阮在一日,梁在安就是長寧王世子,梁阮不在了,梁在安不太有能夠成為儲君的可能。
文畫扇知道閔疏迴來了,這還是她從文沉口中知道的。她得了文沉的授意,私心也想除掉閔疏。可惜如今的閔疏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處處受製的三弟,他如今身家清白,戶籍往下查三代都查不出問題,文沉更是不敢揭露閔疏的身份,當年陳弱水在眾目睽睽下自焚,他不敢把這個把柄遞出去叫人抓著。
如今文家才是處處受製的那個,對待閔疏頗有些投鼠忌器。文沉也深知閔疏不會自爆身份,他這個小兒子好不容易清清白白走出去,怎麽又會主動和文家扯上關係?
這好像成了他們心照不宣的隱秘,雙炮壓車一樣不敢動彈。
閔疏知道,現在比的就是誰能豁得出去。誰不在乎臉麵和後果,誰就拿捏住了主動權。
好在閔疏孤家寡人,是敢背水一戰,殊死一搏的。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他不怕再失去什麽,因為他已經失去過了。
他失去的東西都埋在了文府,他隻怕拿不迴來。
第83章 猜想
太子少師是個閑職。太子少師再往上走,就是東宮首輔,是帝師。天下文人無不想當帝師,因為帝師能得到天子愛重。
讀書是費錢的路子,山野鄉村裏鮮少出讀書人,不僅因為讀不起書,也因為讀書不如種田的迴報來得快。
茂廣林出身山野,他從十七歲走到七十歲,才走到了大梁首輔這個位置上。他和文沉這樣出身顯貴的官員不同,茂廣林的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
茂廣林沒有什麽大的誌向,他像是狼群裏的頭狼,一旦脫穎而出,就擔著與生俱來的責任,他要庇護他的族群,所以他很受寒門學子的推崇。
一是因為他是清流之派,與寒門學子同根同源。二是因為他是首輔,是天下學子的榜樣。
茂廣林既是內閣的主心骨,也是天下文人的主心骨。他深知讀書難,所以他五十年來都在推行有教無類。他的目的是讓天下人都能讀書,若不能讀書,也要識字會算數。
他後來推行巡教,頗有些類似於無處不走的赤腳醫生,隻是由朝廷來出診金,治的是不會識字的病。
巡教此舉一出,就讓讀書這件事變得不再高貴。學堂不再隻是貴族的享樂處,茂廣林很快就受到了學生們的追捧。
但這些歡唿和追捧都隻是不堪一擊的泡沫,若寒門學子多起來,那麽世家子弟就不再那麽容易考取功名,朝堂上權貴所占據的話語權就會大幅度減少。
文沉不是第一個反對的人,他養了大批黨羽,他甚至不用開口,就有人願意為他衝鋒陷陣。
聽龍殿外下起了暴雨,重簷歇山頂上九龍吐水,瓦片上全是青苔,簷下密密麻麻站滿了禦林軍,禦林軍裏頭圍了一圈司禮監的宦官。他們沒有人敢說話,此刻聽龍殿裏全是三品以上的朝中重臣,他們不眠不休吵了一天一夜,有些大臣高壽,要不斷靠著濃茶提神。
“臣不同意!”李開源高聲唿喊,跪地叩首,說:“巡教一職本就是畫蛇添足,各地官府衙門都設了學塾,巡教一職需要多少開支?又能收迴來多少?閣老空口白牙,嘴巴一張就要我戶部掏錢,哪裏來的這麽多錢?!”
“國士無價,有多少賢才淹沒在鄉野地裏?李尚書算得精,不知道人才這筆賬你算過沒有?”茂廣林年老,先帝給他賜了座,他卻為著禮數不肯,扶著椅背躬腰站著,說:“但凡世家權貴們少侵占一點百姓的天田地,我大梁會缺人到如此地步嗎?你們把好學生都逼迴莊稼地裏,又用手段侵占土地,此刻又何談銀錢?”
文沉聽出他對土地稅收法早有不滿,心裏冷笑一聲,出列辯道:“土地買賣自有官府文書,簽字畫押都是你情我願,閣老不要扯東扯西,巧言思辯!”
嚴瑞扶著茂廣林,茂廣林劇烈咳嗽,又說:“丞相既然要就事論事,那就再談巡教法。戶部到底有沒有錢,可以查閱賬簿,明示收支。往前數八年,我大梁風調雨順,沒有災患需要撥款,去歲江南絲綢進出,又是一筆偌大的進賬。丞相不必和我做無謂爭執,叫戶部拿出記檔來就是一目了然。”
李開源霍然轉身,把內閣一幫人全都死死盯住,冷聲說:“要用錢的時候好言好語,錢用完了就要來掀鍋!看賬本,看賬本!每年天書閣存檔賬本還不夠,還要我時時刻刻拿出來給你看!我不如刺在背上好了!你們一個個都逼著我戶部拿錢,可各部有了錢倒自己藏起來揣兜裏,你們是要逼死我,好扒在我身上喝血吃肉!”
嚴瑞隻覺得李開源卑鄙又恬不知恥,他拱手出列,吊著眼角問:“李大人哭窮,是為了戶部哭窮,還是為了自個兒哭窮?”
“你什麽意思!”李開源怒目而視,厲聲問:“內閣手段如今如此下流了麽?當堂辯論,皇上還在殿堂坐著,你們就敢亂扣帽子,辯論不成,就要走陰險小人的法子來詆毀我!”
“陛下聖明!”嚴瑞叩首,沉聲說:“李尚書總說虧空虧空,李尚書一年的俸祿不過二百兩銀子,家裏祖上有些房產田地,也不過隻能說是不愁吃穿,及不上富甲一方。可就在前日,李尚書的公子李楊,在遠東樓的花舟上一擲千金,買下了花舟上的一個妓子!”
景德帝看向李開源,這才問:“李二公子未有婚配,李尚書教子有方啊。”
李開源撲通一聲就跪下去了,他冷汗直流,不敢迴景德帝這句教子有方,隻說迴去就把那孽畜打死。
景德帝又問:“使了多少銀子?”
“一千二百兩!”嚴瑞抬起頭來,跪得筆直,說:“李二公子和人鬥法,還揚言說誰敢跟李家搶女人誰就是不識好歹,李二公子哄抬價格,一千二百兩是整張的銀票,可不是碎銀子!敢問李大人,戶部的虧空,是虧到哪裏去了?李家有錢,錢的源頭又是哪裏?!”
文沉靜默片刻,出列發言:“李尚書一心為國為民,政務繁多,心思都用在了公務上,對家裏公子疏於教導也是有的。嚴次輔,一個花舟上的妓子也拿到高堂上來說,豈不是叫人笑掉大牙,平白侮辱了在座的身份?”
他又稟呈聖上,說:“李大人俸祿不高,可在朝為官,又有多少人是全靠著俸祿度日呢?房產農莊田地都是收入,年年累積,年年就有收益。李大人是戶部中流砥柱,自然對賺錢頗有心道,李大人手裏有錢,不一定就是來源不明,隻要有賬目,就一切好說。”
家裏的賬目能作假,早已經交遞天書閣備案的賬目卻是個漏洞。文沉這話是救了李開源和他兒子,但也隻能到這裏為此。
李開源不敢公開賬簿,因為內裏貪墨嚴重,文沉黨派已經自成體係,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哪個階層的官員能貪墨多少銀子,又需要上貢多少銀子,都是暗中定好了規矩。
如今司禮監蓋了大印的賬目都已經上交了天書閣存檔,賬目囫圇潦草做得不精細,細細深究就能發現是假賬。
嚴瑞要求戶部公開收支明細,戶部卻屢次推諉,景德帝察覺出問題,要求內閣審查公驗賬簿文書。事情來迴周折幾日,文沉出麵周旋,戶部為了不查賬目隻能同意撥款。
茂廣林給出了非常詳細的章程,他羅列了暨南滄州等地的民生狀況和財力,給出了巡教的萬全之策。
自此巡教法成立,正逢科考殿試完畢,內閣著吏部核查考生人數,挑選出適合巡教之職的學生,給予雙倍俸祿,下放到了山野鄉村做巡教先生。
這個新法一經頒布,就打開了天下學子出山入京的路。
“老師用心良苦。”嚴瑞輕聲說:“可這樣一來,內閣就成了世家的眾矢之的。巡教法開始後,用錢的地方頗多,老師的俸祿和家財都悉數貼了上去,說老師桃李滿天下並非誇張。景德八年後,能過會試的學子中,最多的時候能有五成是鄉野出身,例如陳聰和宋修文這樣的人,後來他們有的甚至成了朝廷要員,寒門與世家的站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閔疏閉上眼,半晌才睜開,說:“所以老師擊破了世家權貴的一言堂,他遭到了報複。”
否則難以解釋為什麽茂廣林要辭官避禍。
第82章 孑然
大梁掀起了讀書的狂潮,如果有錢人家的孩子都愛讀書,那憑什麽窮人家的孩子不可以?
茂廣林站在楚河漢界之中,背後是天下學子的擁護吹捧,身前是虎視眈眈的權貴世家,他沒有可以倒向的地方,他深知兩邊的愛恨都不是永久的,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態度永遠都是不涉黨政的清流一派。
巡教策這條長路沒有留給他可以休息的驛站,進則短時間內難見光明,退則永遠落入深淵,茂廣林把自己當做是過河卒子,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可是他真的不涉黨爭嗎?他或許沒有為了自身利益爭執過,但他也沒有結黨營私過嗎?
閔疏不知道,但閔疏從前是在文沉的書房裏長大的,他曾聽過文沉評判茂廣林。文沉雖然和梁長寧等人站在了棋盤對麵,可文沉看事情比梁長寧更加注重利害關係,他在意的是自身利益,朝廷動向,黨派鼎立。他告訴閔疏,一個人也能自成一派,若一個人具有了聲譽和追捧者,那他就不再孑然。
那時候閔疏還小,文沉教他策論八股,教他怎麽把文章寫得銳利好看。
“君主是靠什麽來維持和鞏固權力?”文沉站在書房的暗室裏問他。
“是靠民心。”小小的閔疏聲音稚嫩,仰頭說:“丞相大人,《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這樣太蠢了,閔疏。”文沉笑起來,說:“君主鞏固權力,靠的是律法、軍隊、刑罰、監獄。我們用武力鎮壓,用公文辦事。”
武官不能當政,因為他們不會讀書寫字,不會分理政務。暴力可以奪取政權,卻不能用以治國,所以朝堂才是文人的天下。
文沉教閔疏寫文章,參考的全是茂廣林的策論。他知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他手把手教會閔疏去逐字分解茂廣林的詞句和引用典故,學茂廣林的工整對仗和行文節奏。
閔疏曾問他:“這是誰的文章?為什麽不學孔孟詩書,要學他的文章?”
文沉告訴他,大梁律法繁雜冗長,舞文弄法出不了真章,要入朝政,就要學會辦公文的訣竅,哪裏該換行換段,哪裏該引經據典。用什麽字體,用什麽格式,全都是有技巧的。
巡教之策後,天下書生群情激奮,把茂廣林推捧到了空前的高度,好像寒門在瘋狂發泄過去的不甘和憤怒,他們把茂廣林當做靶心,也把他當做救贖。
學生們不管對錯好壞,爭相謄抄背誦茂廣林的文章,連內閣諸子也涵括其中。近三年來的所有鄉試會試,卷子一摞一摞收上來,滿目淨似茂廣林。
文沉不迴答閔疏的問題,他也不對閔疏提及茂廣林,隻說:“辦公文,寫文章,要麽是師徒傳承,要麽是家族世襲,總歸都是要結成團體,你學的這個文章,就是當今天下讀書人都追捧的文章。你能學著他寫出來,那麽今後的路就好走很多。”
如果茂廣林成了寒門的指望,那他就不再是獨木,而是密林。
眾人都說茂廣林是清流,是孤臣,隻有文沉說他是黨首。
嚴瑞端著茶,坐在案前說:“參議大人料事如神,老師的確遭到了世家報複,但這報複對老師來說不算什麽,他不怕自己受傷,隻是擔心學生們。”
七月,茂廣林稱病不出,是為了減少自己的露麵的次數,壓低自己的名望。他試圖將巡教之策的功勞分散到內閣諸人頭上,因此他推出嚴瑞和周枕接替他的衣缽。
他多次在議事堂咳血,禦醫輪番看診,都說他是積勞成疾。景德帝要求他停下政務好生休養,但茂廣林幾次推拒。
嚴瑞長歎一口氣,一口喝完了熱茶,閔疏又替他續上。嚴瑞說:“老師曾與先帝徹夜長談,從聽龍殿到棲龍殿,他們是君臣益友。先帝禮賢下士,是想要老師好生將養。禦醫多次勸告,都說有油盡燈枯之象。可老師與先帝長談後,先帝就不再勸慰老師,而是盡力放權。”
“他們談了什麽?”梁長寧問。
“不知道,”嚴瑞說,“他們都是密談,我知道的那幾次裏,都從入夜談到了天亮。他們談話從不要人在一旁伺候,殿門緊閉,無人敢探聽。”
閔疏不做聲,過了會兒才問,“老師……什麽時候能認出我?”
他是想問茂廣林什麽時候才清醒。嚴瑞也知道茂廣林犯了癡呆之症,茂廣林住在這裏的消息瞞得死緊,連嚴瑞也不常來探望。
“巡教之法花得了這麽多錢嗎?”閔疏又問,他的手指摩挲著茶杯,懷疑道:“這筆錢前前後後開支超幾十萬兩,就算裏頭有工部修繕學堂或搭橋鋪路的預算,但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而且這筆錢不計算虧空,這筆賬本來就是不求迴報。”梁長寧說,“所以咱們要查的不是虧空,是貪墨。”
查賬的事嚴瑞幫不上忙,他看天色要亮不亮,估摸著還有些時候,就說要去看看茂廣林。他難得來一次,知道茂廣林如今的情況,總是時刻準備著。
嚴瑞問過孔宗是否能推算出大概的日子,往後再拖一拖,還說什麽藥材都有。可孔宗隻是搖頭:“我是治病救人,不是煉丹修仙。閣老身子沒有大問題,既沒有突發惡疾,又不是外傷破損,你拿藥材又能怎麽樣呢?除非天仙娘娘下凡賞了仙丹,興許還能續個七八十年。”
嚴瑞沉默良久,情不自禁要落淚。
孔宗預備著拿自己的袖子給嚴瑞擦淚,嚴瑞不要,他先前看見過孔宗拿袖子給辛莊擦桌子。
嚴瑞問:“我家裏沒有這個歲數的老人,遇著這樣的事該怎麽辦?”
他大概是想問需不需要備下什麽,但又說不出口,總覺得還沒到那時候。
孔宗也不知道,他一向隻關注活人,不關注咽氣的死人,隻好說:“家裏的老人麽,都有這一天,我看閣老還能曬太陽,說話雖然含糊,但口舌是沒問題的。姑且這樣過著,要是真到了……那天,也不會太痛苦,或許迴光返照,還有話要交代。不要出遠門也就是了,這院子不偏,派人傳喚一聲,你就抓緊過來,別的嘛……還得問問有經驗的老人家。”
嚴瑞沒再說話,他立在廊下,外頭下著雨,天色裏沒有一絲光。
天色已經要大亮,幾人各自離開,梁長寧坐在閔疏房中,沒有起身的意思。
“今夜辛苦王爺,王爺該迴房休息。”閔疏抬下巴送客,說:“天色不暗,我就不打燈籠送王爺了。”
梁長寧往後靠,長歎一口氣,說:“腿麻了,走不動。”
“爬也要爬迴去。”閔疏皮笑肉不笑地不鬆口,說:“我這裏是個破廟,還不如狗窩,我可不想同王爺擠在一起。”
“我不睡床。”梁長寧鐵了心不走,說:“將就將就,金窩銀窩哪裏比得上你這狗窩。”
“狗是要咬人的。”閔疏說:“我牙尖嘴利,王爺一朝被咬,該十年都怕。”
“我可不怕狗。”梁長寧似乎是在玩笑,又好像不是玩笑:“軍中兒郎,大多都懼內。”
閔疏審視他片刻,不以為然道:“我卻以為,軍中兒郎大多都喜歡嫖娼。”
“在我的麾下,被我抓到嫖,是比逃兵更嚴厲的處罰。”這一次,梁長寧是認真說:“控製不了欲望的男人,在戰場上也沒有活下去的本事。如果被俘虜,那就很容易叛變。”
“這話送給王爺。”閔疏起身開門,做了個請:“控製不住欲望的男人,在下官這個狗窩裏,也不見得能討到好處。”
得,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梁長寧隻好站起來,他剛出門走了兩步,又迴頭說:“誒……反正也要天亮了,不如我將就在你這裏用個早膳”
閔疏毫不留情砸上門,隻剩下灰塵撲了梁長寧一臉。他鼻子一聳,打了個噴嚏,訕訕地走了。
張儉候著梁長寧,梁長寧一夜沒睡,聽嚴瑞講了整宿的舊事,腦子全是那些東西。他實在是困得慌,好在今日不必上朝,他匆匆洗過一道就上了床,他的床太大,總覺得一個人睡浪費。
以前閔疏最喜歡睡裏頭,他喜歡靠著牆,要麽背貼著,要麽額頭抵著。反正是離梁長寧越遠越好,梁長寧知道閔疏睡熟後就會下意識尋求熱源。好幾次他半夜迴來,剛上床,冰坨子少年就迷迷糊糊蹭過來。
閔疏走了後,梁長寧還留著閔疏的枕頭。有段時間閔疏失眠,現在想來,那段時間大概是孤離發作得最厲害的時候,閔疏心事又多。他夜裏徹夜難眠,暮秋就給他換了個稻糠內餡兒的枕頭。有時候閔疏翻身,枕頭就傳來沙沙聲,梁長寧喜歡那個聲音。
再後來小蒼鷹翅膀硬了跑了,這個枕頭就被梁長寧豎著擱在靠裏的那一側。梁在安倒是喜歡這個枕頭,他問梁長寧要,梁長寧沒給。
這三年來,梁長寧沒碰過文畫扇,文畫扇也並不主動來找他。大概是文畫扇的心思都擱在外頭,隨著梁長風地位的穩定和太子的出世,文畫扇開始逐漸意識到,梁在安並不能成為她的倚靠。於是她幹脆進宮陪太後,算是給自己另找靠山。
太子是血脈正統,梁阮在一日,梁在安就是長寧王世子,梁阮不在了,梁在安不太有能夠成為儲君的可能。
文畫扇知道閔疏迴來了,這還是她從文沉口中知道的。她得了文沉的授意,私心也想除掉閔疏。可惜如今的閔疏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處處受製的三弟,他如今身家清白,戶籍往下查三代都查不出問題,文沉更是不敢揭露閔疏的身份,當年陳弱水在眾目睽睽下自焚,他不敢把這個把柄遞出去叫人抓著。
如今文家才是處處受製的那個,對待閔疏頗有些投鼠忌器。文沉也深知閔疏不會自爆身份,他這個小兒子好不容易清清白白走出去,怎麽又會主動和文家扯上關係?
這好像成了他們心照不宣的隱秘,雙炮壓車一樣不敢動彈。
閔疏知道,現在比的就是誰能豁得出去。誰不在乎臉麵和後果,誰就拿捏住了主動權。
好在閔疏孤家寡人,是敢背水一戰,殊死一搏的。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他不怕再失去什麽,因為他已經失去過了。
他失去的東西都埋在了文府,他隻怕拿不迴來。
第83章 猜想
太子少師是個閑職。太子少師再往上走,就是東宮首輔,是帝師。天下文人無不想當帝師,因為帝師能得到天子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