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茂廣林低聲喊:“安之的文章丟了,我記得……我記得把安之的文章和六殿下的文章收在一起了,怎麽如今翻不到了呢?那可是篇好文章,雖然還有些稚嫩,筆力不足,但安之還小,能寫成這樣已經叫我意外,我可要替他好好收著,以後他能用得著……丟到哪裏去呢?都怪我記性不好!”
梁長寧立刻想起這篇文章來,他掃過一眼那篇文章,那是他迴京之後第一次拜訪茂廣林的私塾,茂廣林給他看了這篇文章並向他舉薦閔疏,說假以時日,閔疏或能成王佐之才。
梁長寧記起這件事,他哄騙茂廣林說:“老師,安之的文章在我書房裏。”
茂廣林啊了一聲,明顯不信。梁長寧繼續說:“您把文章給我看了,說安之是個可用的人,還說他天資高,隻是家世不太清白,那篇文章我看了,寫得實在是好,一時間忘了還給您,您再借我看幾日,我到時候一定還您。”
茂廣林這才認出了梁長寧,他意識清醒了些,先喊他六殿下,又改口叫他王爺。
“安之呢?”他讓梁長寧攙扶著他,環顧一圈院子裏站著的人,把他們都認了出來,他箱子裏還裝著潘振玉的地安疏和陳聰當年自請去暨南的陳情書。他一個人一個人叫,從潘振玉到陳聰,又問了嚴瑞,最後他問梁長寧:“我的安之呢?”
“他……”梁長寧看著茂廣林這樣子心裏難受,“老師,安之在我那裏給我當幕僚呢。今夜冷,我就沒叫他來,他此刻還睡著。”
茂廣林的清醒好像也隻是那一瞬,他坐在廊下,垂著腦袋,很快就睡著了。
潘振玉後來提及此事,孔宗說:“這病不好醫。”
閔疏沒說話,垂頭捏著魚食,他耳側的發絲落下來擋住了臉,孔宗看不見他的表情,不知他是都在傷心難過。
閔疏也知道這病不好醫,他見過不少這樣的老人,他知道健忘是呆症的征兆,有些老人六七十歲就開始犯病,而茂廣林撐到了八十歲還能在這裏坐著,已經是很不錯了。
“我讀過天年,”閔疏不怪孔宗醫不好茂廣林,他知道這是老人都會有的病,他說:“醫書上說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或許就是這種病。我知道孔大夫是怕老師認不出我,我會難過。”
閔疏偏頭,那些斑駁的光影落在他臉上分外好看,孔宗聽見他說:“多謝孔大夫告訴我這些,可我還是想去見一見老師,他認得我也好,忘了我也好,老師這樣子……見一麵就少一麵了。”
這話倒是不假,孔宗頷首,說:“人就在隔壁偏院,茂閣老辭官前說的是迴老家養老,現在留在京城反而容易遭人話柄,偏院裏伺候的人都是王爺派來的丫鬟,不敢說多機靈,口風一定很嚴謹。”
閔疏站起來,點頭致謝了就準備走,他手裏還抓著把魚食,想一股腦丟水裏去,又怕撐死了魚。又猶豫著想學孔宗丟到潘振玉手裏去,又覺得沒熟到那份上。他抓著魚食站了小片刻,孔宗就從腳底下拖出個魚食小盆來,閔疏眉頭一鬆,盡數丟了進去。
茂廣林實在是老了。他每日裏最多的時候就是睡覺,偶爾清醒了,就要看一看書。他看不清字,也不要丫鬟給他念,下頭人就抄成大字給他看。
閔疏到的時候,茂廣林正捧著書仰頭睡在搖椅上,他兩鬢斑白,每條皺紋裏都是熱血燃燒後剩下的灰燼。
閔疏沒有叫醒他,他靜靜看了半晌,吩咐丫鬟說:“老師有風濕,膝蓋關節總疼,你們做副護膝吧。”
丫鬟自然無有不從,恭敬送他離開了。
第80章 定金
閔疏在三日後上任通政使司參議,他頂著參議的頭銜,主要還是守著文書檔案收拾。他偶爾也進宮去教課,都是些不要緊的小事,梁長寧沒來打擾閔疏,怕湊得太緊適得其反。
過了兩日,閔疏才知道梁長寧在清理整頓西大營的兵,從前裏頭都是些騎兵,後來仔細分了類且仔細列組歸營,增設攻城隊,特地從塞北拉迴來的精鐵做弩箭和投石器。閔疏無心關注這些,他隻想快點查一遍檔案。
天書閣裏一個人都沒有,木質地板剛擦過一遍,還濕漉漉冒著水汽。幾人高的書架子密密麻麻排列整齊,閔疏順著年份往下找,從先帝登基開始查起。
大梁昌盛後,一共出了三位皇帝。先祖昭德帝,嘉獎了開國功臣,賞賜四大家諸侯爵位,特令其家族能承蒙恩蔭,並頒布了土地稅收的法案。先皇景德帝生有六子,當今天子梁長風位列第四,。朝政先是把持在太後手中,後來又落到了權臣手中。
這是史官記載在冊子上的簡述,閔疏垂眸翻頁,一目十行看下去。
要查,就得從景德年間開始查。
手裏的冊子突然被抽走,麵前的身影擋住了光線,閔疏皺眉,抬頭就看見了梁長寧似笑非笑的臉。
“晦氣。”閔疏靠在書架上,說:“王爺真是閑情逸致,西大營不去巡,來天書閣做什麽?”
梁長寧轉著手裏的書冊,說:“參議大人查檔案?”
“這也是王爺職責內的事?”閔疏沒有伸手奪書,他說:“這通政使司也歸王爺管?”
“確實不歸我管,”梁長寧微微俯身,和閔疏齊平,看著他的耳廓說:“是來管你。”
“王爺怕是管不著。”閔疏笑起來,說:“管得太寬不是好事。”
“我看好事將近。”梁長寧也笑起來,把書丟迴去,輕聲說:“看檔案不如問我,我知道的事情可比這些寫在明麵上的更多。”
“怎麽聽著像是天上掉的餡餅呢?”閔疏離他太近,二人幾乎是貼著站在一起,閔疏偏頭,避開了梁長寧的臉,說:“王爺慣是會雁過拔毛的,下官是隻小雞崽,還想多活兩日呢。”
“做個交易吧。”梁長寧慢條斯理地說,“你要查舊案,我也要查舊案,我有隱秘消息,閔大人有聰慧計謀,咱們一起查案子,都是順手的事。”
“青天白日,做什麽交易?”閔疏微微側目,氣息都塗在梁長寧耳側,書架透過明亮的日光,罩在二人身上像是曖昧的床幃薄紗,閔疏漫不經心地說:“天書閣可不是市井集會,你我二人又都是市儈奸商,王爺喜歡坑蒙拐騙,我又愛缺斤少兩。這交易,還是不做的好。”
“本王帶了杆秤。”梁長寧抬手,把閔疏垂落胸前的發絲纏成繞指柔,“天地良心,童叟無欺。”
閔疏閉上眼,四周全是梁長寧的味道。他洗澡用的皂莢味道很淡,暮秋給他熨燙衣裳的時候愛用果木碳。這味道合在一起,就成了分外獨特的淡香。閔疏覺得自己又迴到了三年的那段日子,他們同床異夢,又耳鬢廝磨。這種無形無色的味道好似突然成了一隻手,這隻手在溫柔地撫摸閔疏的頭發,像是要從頭發裏吸走閔疏的精氣。
“王爺說錯話了吧,下官不是幼童,更不是老弱病殘,差別大著呢。我發起瘋來,可是會咬人的。”閔疏拉長了話尾,勾人得很。
“新歡舊愛,何必這麽無情。”梁長寧無可奈何,看著他說:“好歹也是枕邊人,本王誠心實意要與參議大人結盟,買賣不成仁義在,好歹賞我兩句好話吧。”
閔疏聽見這話,往後靠了一點拉開距離,他自己端詳梁長寧片刻,突然伸手捏住了他的下巴。
這個動作從前隻有梁長寧能做,如今閔疏做起來,梁長寧隻覺得也別有味道。這隻小蒼鷹微微揚起下巴睥睨著他,半晌才收迴了手,忽然道:“看來那巴掌打得太輕,王爺還沒醒。”
梁長寧的眼睛跟著閔疏的手,又抬上來看著閔疏的臉,這次他目光更深了些,他說:“有些東西你查不到,天書閣就是個做臉麵的,私底下的陰糟事情都在人心裏寫著呢。你替我查宮變案,我替你善後,案子結束,我把文沉交給你,要殺要剮我給你殿後,我保證三司會審也攔不了你。”
閔疏笑意微斂,盯著他沒說話。
梁長寧等了半晌,閔疏才直起身子來,繞過了他往前走去,“這才是童叟無欺,王爺既然有誠心,下次就該早點拿出來,免得傷了和氣。”
“買賣嘛。”梁長寧笑起來,跟在閔疏後頭,說:“自然要先討價還價。”
“王爺不願意吃虧,但我給不了定金。”閔疏笑起來,在書架前站定,這一排全是景德三年的文書,主要是從吏部官職變遷開始記載,閔疏把這一排書冊全都抱下來,堆在了書案上。
梁長寧落座在他對麵,問:“你打算從哪裏開始查?”
閔疏翻開書頁,把檔案文書全都攤開按日期瑪得整整齊齊,說:“學子策論,科考檔案,戶部撥款,吏部用人,國庫出入,稽查調動。我們沒有突破口,那這些就全都是突破口。”
“我們……”梁長寧低笑一聲,咀嚼這個稱唿,又說:“大海撈針,難上加難。”
“沒辦法,太久遠了。”閔疏對二人的合作接受得非常之快,他微微皺眉,說:“文沉強擄我娘是在二十年前,而宮變案是在四年前,這中間有太多未知因素可以成為文沉的動機,是誰喂飽了他的胃口,他是怎麽逐漸勾結戶部獨掌權柄,又是怎麽勾搭上梁長風和太後的?最重要的是是什麽原因,導致他要發動宮變案,甚至都不顧及風險,也不再願意維持表麵上的和諧?”
天水閣落針可聞,往來一個人都沒有,初春的陽光暖和又寧靜,二人端坐在書閣窗下,空氣裏好似有不尋常的味道。
梁長寧靜默,明白了閔疏著段話裏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麽推動了文沉弑君?
這個問題的答案撲朔迷離,知道的人也絕不會說出來,閔疏又問:“先帝身前,最屬意的儲君是王爺,那麽除了王爺,還有二皇子……我翻閱景德年間的記錄,發現先帝曾有意在王爺遠征塞北後,立二皇子為太子。”
“是有這迴事。”梁長寧迴憶片刻,說,“我在坡之戰中受了重傷,軍中有奸細泄露了城防輿圖,我險些撐不過來。消息傳迴京城,朝中大臣勸慰父皇選擇儲君,有人多次提過二哥。”
二皇子梁長爾,是個溫和親民的皇子。他是皇後嫡子,又是長子。做事滴水不漏,對待兄弟姐妹又分外和善。他從不在意嫡庶卑賤,他曾撞見過梁長風被冷宮的宮人欺辱,梁長爾厲聲斥責,還叫自己的宮女去請太醫醫治。
梁長爾與梁長寧不同。梁長爾知道自己是兄長,要成為榜樣,所以他讀書分外刻苦,內閣傾力教導他,他從不落下一個時辰的課,他學的都是治國之道、理世之法。他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把自己當成要挑起重擔的人,擔子即便是壓斷了他的腰,他也絕不哭訴一句。
而梁長寧自小就桀驁不馴,他有少年意氣,常常帶著弟弟和伴讀們翻窗逃課。他讀書有天賦,但心不在上頭,總是喜歡摸禦花園的魚和上林苑的鴿子烤來吃。梁長寧說不讀書就不讀書,說要參軍就要參軍。先帝縱容他,他又拿得出成績來。
如果梁長寧真的戰死在塞北,那麽立儲君的最好人選就是梁長爾。梁長爾和梁長風差不了幾歲,梁長風從沒上過學堂,他身世卑賤,不懂局勢,又沒有能力,根本比不上。
“為什麽宮變當夜,文沉要殺了二皇子,推舉四皇子?”閔疏叩桌,問:“難道是因為二皇子是皇後嫡子,已然有威望了嗎?”
這絕不可能,梁長寧心知肚明,說:“太後和皇後都是裴家女,要推舉,也是要推舉自己人,哪有肥水流到外人田的道理?”
問題就出在這裏。為什麽太後放著自家的人不要,轉頭去選另一個身份卑賤,蠢笨如豬沒讀過書的四皇子呢?
“那得問問咱們皇上……”閔疏喃喃道,“但問了也沒用,這可是知道了要掉腦袋的秘密,要查,還是要知道文沉動手的動機。”
“先查戶部。”梁長寧斬釘截鐵,說:“說到底,錢才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閔疏抬眸看他,不像是讚同的樣子。梁長寧笑起來,說:“我在軍中多年,往往出大漏子,都是從采辦開始,錢權蠱惑人心,錢比權更容易摸得到。”
查戶部,能更快更全麵地查清文沉利益鏈條的關係網。更重要的是,李開源已經死了,所以他從前經手的文書一概可查。現任的戶部尚書錢方接手了李開源曾經留下的漏子,但虧空太大,他根本不敢全都招攬下來,如果能查出李開源的問題,那麽這筆爛賬大可全栽倒李開源頭上,反正死無對證,錢方巴不得多這麽個背鍋的。
閔疏心說梁長寧果然老奸巨猾,他心裏佩服,又不願意說出來:“那就先查查看。”
梁長寧掃視著桌上的賬簿,選了半晌才抽出一本來,他身子前傾越過桌麵,半邊胸膛靠近了閔疏。閔疏平靜地抬頭與梁長寧對視,他以為梁長寧又想做些什麽,梁長寧卻隻是抬手,用手背貼在他的臉上。
閔疏沒動,梁長寧說:“我先前就想說,你瘦了很多。”
閔疏還是沉默,梁長寧低笑一聲,說:“我好不容易才把你養好了點……孤離解了?”
閔疏瞳孔微微一縮,問:“什麽孤離,王爺說些什麽呢?”
“別裝。”梁長寧盯著他,像是看透了他,“茉莉花太苦,怎麽不給我放點糖。”
“王爺是人上人,就該吃苦中苦。”閔疏見舊事敗露,索性攤牌。他往後一靠,倚在了書架上,吊著眼角笑:“怎麽,難道王爺還挑食不成?”
“是挑得慌,”梁長寧窮窮追不舍,整個胸膛貼近了囚住閔疏,低頭說:“挑得這幾年什麽都吃不下,參議大人把我的胃口養刁了就跑,這算什麽事兒?”
“算好事。”閔疏抬手,五指虛虛掐住梁長寧的脖子,男人的脈搏跳動清晰明了,閔疏說:“王爺胃口大,我怕王爺貪多嚼不爛又不消化,幫您斷斷食,調養調養。”
“別摸這裏。”梁長寧握住他的手腕,帶著他往下移,冷靜又克製地在他耳邊低聲說:“該摸這裏。”
“白日宣淫,叫人看見了不好吧?”閔疏沒有抽出手,隻偏頭說:“要麽還是我叫輛馬車送王爺迴府,王妃候著呢。”
梁長寧看著他,突然低下頭擒住了閔疏說話的嘴,他含糊不清地說了句什麽,閔疏沒聽清。
這次他沒有推開梁長寧,他不知道這是交易的一部分,還是舊情裏的一部分。故人相見該寒暄,情人相見該重圓,仇人相見該了結。閔疏不知道自己和梁長寧之間算是什麽。郎舅?主仆?亦或是恩客。
唇舌之間沒有茉莉的味道,也並不苦澀。
“先查這本,問題多。”梁長寧把手裏的賬簿遞給閔疏,任由閔疏虛握著他地咽喉,他們在斑駁的光影下接吻,鼻息裏都是紙墨香氣。
閔疏被他親得有些微微喘息,他胸膛上下起伏,並不抬眼看梁長寧。
“這是定金。”梁長寧看著他的臉,低聲說:“是我給參議大人的定金。”
第81章 巡教
查了兩日, 果然查出問題來。
景德七年,春三月,戶部支出白銀三萬兩。夏末九萬兩。秋收,撥給了工部十四萬兩,冬至,又支出七萬兩。
“這筆錢實在是太大了。”閔疏背後發涼,把賬簿攤開了放在書案上說:“這麽大一筆錢,幾乎是國庫總數的三成!”
陳聰和潘振玉同坐在側,梁長寧問:“有沒有收支明細?”
“有。”閔疏條例明確,把賬簿推給他,說:“春三月的白銀三萬兩撥給吏部,是官員俸祿。夏季的九萬兩是為了治水修橋,秋天的十四萬兩是撥給各省整頓道路、各地學堂,冬至那一筆,也是官員俸祿。”
梁長寧靜默片刻,說:“景德七年,或許是內閣出了什麽草案,一般來說這麽大的支出,定然是為了托住新的變法或改革,雖然裏頭肯定有貪汙虧空,也是過了內閣票擬才能推行的。”
陳聰思慮片刻,說:“或許我知道這筆錢的去處。”
閔疏看向陳聰,等他說話。陳聰說:“閔大人是否知道……巡教?”
巡教是當年的內閣首輔茂廣林提出來要加設的職位。
這件事要談起來,是朝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情。陳聰和潘振玉是巡教策的受益人之二,但卻沒參與過這個新法設定,要問得問當年的參與提案的人。於是過了兩日,梁長寧選了個好時機,把嚴瑞帶了迴來。
天黑起燈,爐上煮了茶,桌上擱著點心,是要徹夜長談的意思。
嚴瑞此番是第一次見到閔疏,他先是不著痕跡打量了閔疏片刻,總覺得他樣貌太過,怕他名不副實。可他很信茂廣林,因此沒有輕視閔疏。他和閔疏互相行禮才各自落座。
嚴瑞沒有明確站過隊,閔疏曾聽文沉提起過嚴瑞這個人,文沉的評價不偏不斜,隻說嚴瑞是茂廣林的門生,把他歸為茂廣林一黨。嚴瑞出身不算低,做事也沉穩,他在朝中說話大多都有道理,站得住腳。如果非要說他是替茂廣林或茂廣林的門生梁長寧做事,那不如說他是在大梁做事。
嚴瑞端著茶,他還沒脫朝服,那身衣服在昏暗的燭光下暗紅奪目,他像是一根瘦長的柱子立在屋裏,他說:“巡教是茂老曾全力推行的新法。內閣一提出此法,就遭了朝內反對,奈何先帝點了頭,所以戶部隻能撥錢。”
梁長寧立刻想起這篇文章來,他掃過一眼那篇文章,那是他迴京之後第一次拜訪茂廣林的私塾,茂廣林給他看了這篇文章並向他舉薦閔疏,說假以時日,閔疏或能成王佐之才。
梁長寧記起這件事,他哄騙茂廣林說:“老師,安之的文章在我書房裏。”
茂廣林啊了一聲,明顯不信。梁長寧繼續說:“您把文章給我看了,說安之是個可用的人,還說他天資高,隻是家世不太清白,那篇文章我看了,寫得實在是好,一時間忘了還給您,您再借我看幾日,我到時候一定還您。”
茂廣林這才認出了梁長寧,他意識清醒了些,先喊他六殿下,又改口叫他王爺。
“安之呢?”他讓梁長寧攙扶著他,環顧一圈院子裏站著的人,把他們都認了出來,他箱子裏還裝著潘振玉的地安疏和陳聰當年自請去暨南的陳情書。他一個人一個人叫,從潘振玉到陳聰,又問了嚴瑞,最後他問梁長寧:“我的安之呢?”
“他……”梁長寧看著茂廣林這樣子心裏難受,“老師,安之在我那裏給我當幕僚呢。今夜冷,我就沒叫他來,他此刻還睡著。”
茂廣林的清醒好像也隻是那一瞬,他坐在廊下,垂著腦袋,很快就睡著了。
潘振玉後來提及此事,孔宗說:“這病不好醫。”
閔疏沒說話,垂頭捏著魚食,他耳側的發絲落下來擋住了臉,孔宗看不見他的表情,不知他是都在傷心難過。
閔疏也知道這病不好醫,他見過不少這樣的老人,他知道健忘是呆症的征兆,有些老人六七十歲就開始犯病,而茂廣林撐到了八十歲還能在這裏坐著,已經是很不錯了。
“我讀過天年,”閔疏不怪孔宗醫不好茂廣林,他知道這是老人都會有的病,他說:“醫書上說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或許就是這種病。我知道孔大夫是怕老師認不出我,我會難過。”
閔疏偏頭,那些斑駁的光影落在他臉上分外好看,孔宗聽見他說:“多謝孔大夫告訴我這些,可我還是想去見一見老師,他認得我也好,忘了我也好,老師這樣子……見一麵就少一麵了。”
這話倒是不假,孔宗頷首,說:“人就在隔壁偏院,茂閣老辭官前說的是迴老家養老,現在留在京城反而容易遭人話柄,偏院裏伺候的人都是王爺派來的丫鬟,不敢說多機靈,口風一定很嚴謹。”
閔疏站起來,點頭致謝了就準備走,他手裏還抓著把魚食,想一股腦丟水裏去,又怕撐死了魚。又猶豫著想學孔宗丟到潘振玉手裏去,又覺得沒熟到那份上。他抓著魚食站了小片刻,孔宗就從腳底下拖出個魚食小盆來,閔疏眉頭一鬆,盡數丟了進去。
茂廣林實在是老了。他每日裏最多的時候就是睡覺,偶爾清醒了,就要看一看書。他看不清字,也不要丫鬟給他念,下頭人就抄成大字給他看。
閔疏到的時候,茂廣林正捧著書仰頭睡在搖椅上,他兩鬢斑白,每條皺紋裏都是熱血燃燒後剩下的灰燼。
閔疏沒有叫醒他,他靜靜看了半晌,吩咐丫鬟說:“老師有風濕,膝蓋關節總疼,你們做副護膝吧。”
丫鬟自然無有不從,恭敬送他離開了。
第80章 定金
閔疏在三日後上任通政使司參議,他頂著參議的頭銜,主要還是守著文書檔案收拾。他偶爾也進宮去教課,都是些不要緊的小事,梁長寧沒來打擾閔疏,怕湊得太緊適得其反。
過了兩日,閔疏才知道梁長寧在清理整頓西大營的兵,從前裏頭都是些騎兵,後來仔細分了類且仔細列組歸營,增設攻城隊,特地從塞北拉迴來的精鐵做弩箭和投石器。閔疏無心關注這些,他隻想快點查一遍檔案。
天書閣裏一個人都沒有,木質地板剛擦過一遍,還濕漉漉冒著水汽。幾人高的書架子密密麻麻排列整齊,閔疏順著年份往下找,從先帝登基開始查起。
大梁昌盛後,一共出了三位皇帝。先祖昭德帝,嘉獎了開國功臣,賞賜四大家諸侯爵位,特令其家族能承蒙恩蔭,並頒布了土地稅收的法案。先皇景德帝生有六子,當今天子梁長風位列第四,。朝政先是把持在太後手中,後來又落到了權臣手中。
這是史官記載在冊子上的簡述,閔疏垂眸翻頁,一目十行看下去。
要查,就得從景德年間開始查。
手裏的冊子突然被抽走,麵前的身影擋住了光線,閔疏皺眉,抬頭就看見了梁長寧似笑非笑的臉。
“晦氣。”閔疏靠在書架上,說:“王爺真是閑情逸致,西大營不去巡,來天書閣做什麽?”
梁長寧轉著手裏的書冊,說:“參議大人查檔案?”
“這也是王爺職責內的事?”閔疏沒有伸手奪書,他說:“這通政使司也歸王爺管?”
“確實不歸我管,”梁長寧微微俯身,和閔疏齊平,看著他的耳廓說:“是來管你。”
“王爺怕是管不著。”閔疏笑起來,說:“管得太寬不是好事。”
“我看好事將近。”梁長寧也笑起來,把書丟迴去,輕聲說:“看檔案不如問我,我知道的事情可比這些寫在明麵上的更多。”
“怎麽聽著像是天上掉的餡餅呢?”閔疏離他太近,二人幾乎是貼著站在一起,閔疏偏頭,避開了梁長寧的臉,說:“王爺慣是會雁過拔毛的,下官是隻小雞崽,還想多活兩日呢。”
“做個交易吧。”梁長寧慢條斯理地說,“你要查舊案,我也要查舊案,我有隱秘消息,閔大人有聰慧計謀,咱們一起查案子,都是順手的事。”
“青天白日,做什麽交易?”閔疏微微側目,氣息都塗在梁長寧耳側,書架透過明亮的日光,罩在二人身上像是曖昧的床幃薄紗,閔疏漫不經心地說:“天書閣可不是市井集會,你我二人又都是市儈奸商,王爺喜歡坑蒙拐騙,我又愛缺斤少兩。這交易,還是不做的好。”
“本王帶了杆秤。”梁長寧抬手,把閔疏垂落胸前的發絲纏成繞指柔,“天地良心,童叟無欺。”
閔疏閉上眼,四周全是梁長寧的味道。他洗澡用的皂莢味道很淡,暮秋給他熨燙衣裳的時候愛用果木碳。這味道合在一起,就成了分外獨特的淡香。閔疏覺得自己又迴到了三年的那段日子,他們同床異夢,又耳鬢廝磨。這種無形無色的味道好似突然成了一隻手,這隻手在溫柔地撫摸閔疏的頭發,像是要從頭發裏吸走閔疏的精氣。
“王爺說錯話了吧,下官不是幼童,更不是老弱病殘,差別大著呢。我發起瘋來,可是會咬人的。”閔疏拉長了話尾,勾人得很。
“新歡舊愛,何必這麽無情。”梁長寧無可奈何,看著他說:“好歹也是枕邊人,本王誠心實意要與參議大人結盟,買賣不成仁義在,好歹賞我兩句好話吧。”
閔疏聽見這話,往後靠了一點拉開距離,他自己端詳梁長寧片刻,突然伸手捏住了他的下巴。
這個動作從前隻有梁長寧能做,如今閔疏做起來,梁長寧隻覺得也別有味道。這隻小蒼鷹微微揚起下巴睥睨著他,半晌才收迴了手,忽然道:“看來那巴掌打得太輕,王爺還沒醒。”
梁長寧的眼睛跟著閔疏的手,又抬上來看著閔疏的臉,這次他目光更深了些,他說:“有些東西你查不到,天書閣就是個做臉麵的,私底下的陰糟事情都在人心裏寫著呢。你替我查宮變案,我替你善後,案子結束,我把文沉交給你,要殺要剮我給你殿後,我保證三司會審也攔不了你。”
閔疏笑意微斂,盯著他沒說話。
梁長寧等了半晌,閔疏才直起身子來,繞過了他往前走去,“這才是童叟無欺,王爺既然有誠心,下次就該早點拿出來,免得傷了和氣。”
“買賣嘛。”梁長寧笑起來,跟在閔疏後頭,說:“自然要先討價還價。”
“王爺不願意吃虧,但我給不了定金。”閔疏笑起來,在書架前站定,這一排全是景德三年的文書,主要是從吏部官職變遷開始記載,閔疏把這一排書冊全都抱下來,堆在了書案上。
梁長寧落座在他對麵,問:“你打算從哪裏開始查?”
閔疏翻開書頁,把檔案文書全都攤開按日期瑪得整整齊齊,說:“學子策論,科考檔案,戶部撥款,吏部用人,國庫出入,稽查調動。我們沒有突破口,那這些就全都是突破口。”
“我們……”梁長寧低笑一聲,咀嚼這個稱唿,又說:“大海撈針,難上加難。”
“沒辦法,太久遠了。”閔疏對二人的合作接受得非常之快,他微微皺眉,說:“文沉強擄我娘是在二十年前,而宮變案是在四年前,這中間有太多未知因素可以成為文沉的動機,是誰喂飽了他的胃口,他是怎麽逐漸勾結戶部獨掌權柄,又是怎麽勾搭上梁長風和太後的?最重要的是是什麽原因,導致他要發動宮變案,甚至都不顧及風險,也不再願意維持表麵上的和諧?”
天水閣落針可聞,往來一個人都沒有,初春的陽光暖和又寧靜,二人端坐在書閣窗下,空氣裏好似有不尋常的味道。
梁長寧靜默,明白了閔疏著段話裏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麽推動了文沉弑君?
這個問題的答案撲朔迷離,知道的人也絕不會說出來,閔疏又問:“先帝身前,最屬意的儲君是王爺,那麽除了王爺,還有二皇子……我翻閱景德年間的記錄,發現先帝曾有意在王爺遠征塞北後,立二皇子為太子。”
“是有這迴事。”梁長寧迴憶片刻,說,“我在坡之戰中受了重傷,軍中有奸細泄露了城防輿圖,我險些撐不過來。消息傳迴京城,朝中大臣勸慰父皇選擇儲君,有人多次提過二哥。”
二皇子梁長爾,是個溫和親民的皇子。他是皇後嫡子,又是長子。做事滴水不漏,對待兄弟姐妹又分外和善。他從不在意嫡庶卑賤,他曾撞見過梁長風被冷宮的宮人欺辱,梁長爾厲聲斥責,還叫自己的宮女去請太醫醫治。
梁長爾與梁長寧不同。梁長爾知道自己是兄長,要成為榜樣,所以他讀書分外刻苦,內閣傾力教導他,他從不落下一個時辰的課,他學的都是治國之道、理世之法。他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把自己當成要挑起重擔的人,擔子即便是壓斷了他的腰,他也絕不哭訴一句。
而梁長寧自小就桀驁不馴,他有少年意氣,常常帶著弟弟和伴讀們翻窗逃課。他讀書有天賦,但心不在上頭,總是喜歡摸禦花園的魚和上林苑的鴿子烤來吃。梁長寧說不讀書就不讀書,說要參軍就要參軍。先帝縱容他,他又拿得出成績來。
如果梁長寧真的戰死在塞北,那麽立儲君的最好人選就是梁長爾。梁長爾和梁長風差不了幾歲,梁長風從沒上過學堂,他身世卑賤,不懂局勢,又沒有能力,根本比不上。
“為什麽宮變當夜,文沉要殺了二皇子,推舉四皇子?”閔疏叩桌,問:“難道是因為二皇子是皇後嫡子,已然有威望了嗎?”
這絕不可能,梁長寧心知肚明,說:“太後和皇後都是裴家女,要推舉,也是要推舉自己人,哪有肥水流到外人田的道理?”
問題就出在這裏。為什麽太後放著自家的人不要,轉頭去選另一個身份卑賤,蠢笨如豬沒讀過書的四皇子呢?
“那得問問咱們皇上……”閔疏喃喃道,“但問了也沒用,這可是知道了要掉腦袋的秘密,要查,還是要知道文沉動手的動機。”
“先查戶部。”梁長寧斬釘截鐵,說:“說到底,錢才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閔疏抬眸看他,不像是讚同的樣子。梁長寧笑起來,說:“我在軍中多年,往往出大漏子,都是從采辦開始,錢權蠱惑人心,錢比權更容易摸得到。”
查戶部,能更快更全麵地查清文沉利益鏈條的關係網。更重要的是,李開源已經死了,所以他從前經手的文書一概可查。現任的戶部尚書錢方接手了李開源曾經留下的漏子,但虧空太大,他根本不敢全都招攬下來,如果能查出李開源的問題,那麽這筆爛賬大可全栽倒李開源頭上,反正死無對證,錢方巴不得多這麽個背鍋的。
閔疏心說梁長寧果然老奸巨猾,他心裏佩服,又不願意說出來:“那就先查查看。”
梁長寧掃視著桌上的賬簿,選了半晌才抽出一本來,他身子前傾越過桌麵,半邊胸膛靠近了閔疏。閔疏平靜地抬頭與梁長寧對視,他以為梁長寧又想做些什麽,梁長寧卻隻是抬手,用手背貼在他的臉上。
閔疏沒動,梁長寧說:“我先前就想說,你瘦了很多。”
閔疏還是沉默,梁長寧低笑一聲,說:“我好不容易才把你養好了點……孤離解了?”
閔疏瞳孔微微一縮,問:“什麽孤離,王爺說些什麽呢?”
“別裝。”梁長寧盯著他,像是看透了他,“茉莉花太苦,怎麽不給我放點糖。”
“王爺是人上人,就該吃苦中苦。”閔疏見舊事敗露,索性攤牌。他往後一靠,倚在了書架上,吊著眼角笑:“怎麽,難道王爺還挑食不成?”
“是挑得慌,”梁長寧窮窮追不舍,整個胸膛貼近了囚住閔疏,低頭說:“挑得這幾年什麽都吃不下,參議大人把我的胃口養刁了就跑,這算什麽事兒?”
“算好事。”閔疏抬手,五指虛虛掐住梁長寧的脖子,男人的脈搏跳動清晰明了,閔疏說:“王爺胃口大,我怕王爺貪多嚼不爛又不消化,幫您斷斷食,調養調養。”
“別摸這裏。”梁長寧握住他的手腕,帶著他往下移,冷靜又克製地在他耳邊低聲說:“該摸這裏。”
“白日宣淫,叫人看見了不好吧?”閔疏沒有抽出手,隻偏頭說:“要麽還是我叫輛馬車送王爺迴府,王妃候著呢。”
梁長寧看著他,突然低下頭擒住了閔疏說話的嘴,他含糊不清地說了句什麽,閔疏沒聽清。
這次他沒有推開梁長寧,他不知道這是交易的一部分,還是舊情裏的一部分。故人相見該寒暄,情人相見該重圓,仇人相見該了結。閔疏不知道自己和梁長寧之間算是什麽。郎舅?主仆?亦或是恩客。
唇舌之間沒有茉莉的味道,也並不苦澀。
“先查這本,問題多。”梁長寧把手裏的賬簿遞給閔疏,任由閔疏虛握著他地咽喉,他們在斑駁的光影下接吻,鼻息裏都是紙墨香氣。
閔疏被他親得有些微微喘息,他胸膛上下起伏,並不抬眼看梁長寧。
“這是定金。”梁長寧看著他的臉,低聲說:“是我給參議大人的定金。”
第81章 巡教
查了兩日, 果然查出問題來。
景德七年,春三月,戶部支出白銀三萬兩。夏末九萬兩。秋收,撥給了工部十四萬兩,冬至,又支出七萬兩。
“這筆錢實在是太大了。”閔疏背後發涼,把賬簿攤開了放在書案上說:“這麽大一筆錢,幾乎是國庫總數的三成!”
陳聰和潘振玉同坐在側,梁長寧問:“有沒有收支明細?”
“有。”閔疏條例明確,把賬簿推給他,說:“春三月的白銀三萬兩撥給吏部,是官員俸祿。夏季的九萬兩是為了治水修橋,秋天的十四萬兩是撥給各省整頓道路、各地學堂,冬至那一筆,也是官員俸祿。”
梁長寧靜默片刻,說:“景德七年,或許是內閣出了什麽草案,一般來說這麽大的支出,定然是為了托住新的變法或改革,雖然裏頭肯定有貪汙虧空,也是過了內閣票擬才能推行的。”
陳聰思慮片刻,說:“或許我知道這筆錢的去處。”
閔疏看向陳聰,等他說話。陳聰說:“閔大人是否知道……巡教?”
巡教是當年的內閣首輔茂廣林提出來要加設的職位。
這件事要談起來,是朝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情。陳聰和潘振玉是巡教策的受益人之二,但卻沒參與過這個新法設定,要問得問當年的參與提案的人。於是過了兩日,梁長寧選了個好時機,把嚴瑞帶了迴來。
天黑起燈,爐上煮了茶,桌上擱著點心,是要徹夜長談的意思。
嚴瑞此番是第一次見到閔疏,他先是不著痕跡打量了閔疏片刻,總覺得他樣貌太過,怕他名不副實。可他很信茂廣林,因此沒有輕視閔疏。他和閔疏互相行禮才各自落座。
嚴瑞沒有明確站過隊,閔疏曾聽文沉提起過嚴瑞這個人,文沉的評價不偏不斜,隻說嚴瑞是茂廣林的門生,把他歸為茂廣林一黨。嚴瑞出身不算低,做事也沉穩,他在朝中說話大多都有道理,站得住腳。如果非要說他是替茂廣林或茂廣林的門生梁長寧做事,那不如說他是在大梁做事。
嚴瑞端著茶,他還沒脫朝服,那身衣服在昏暗的燭光下暗紅奪目,他像是一根瘦長的柱子立在屋裏,他說:“巡教是茂老曾全力推行的新法。內閣一提出此法,就遭了朝內反對,奈何先帝點了頭,所以戶部隻能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