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太子是一頭小鹿,帝後感情並不和睦,少師隻要稍稍討好愛撫,就能接著太子淩駕於東宮之上。
宮裏人最會看臉色,閔疏進出自由,又風頭無量。他有沒有什麽壞脾氣,好說話,凡事都能商量,再者他樣貌才學樣樣頂尖,一時間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有人看他是當朝新貴後起之秀,起了要跟他結親的意思,私下裏勸告自家女兒,說閔大人雖然沒有家世背景,又孤身一人不得幫扶,可好就好在這裏嫁過去不用伺候公婆。照理說,這樣的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男人,嫁過去就要淪為姐妹們的笑柄,可是閔疏實在是生得好,隻消暗中窺視一眼,什麽才學家室,全都扔到了一邊去。
先不說閔疏願不願意,梁長寧就頭一個不願意。他臉色黑得像鍋底,挨個拜訪那些蠢蠢欲動的官員。
閔疏兩耳不聞窗外事,他近日裏查舊卷宗查得頭昏眼花,連做夢都是字。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叫他查到了一點蛛絲馬跡。
“先前我們知道了巡教策的巨大開支,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想,這筆錢後來是怎麽補迴來的。”閔疏說:“賬簿可以作假,但作假也得有明細,表麵上要看得過去。我查了戶部的開支,發現其實根本對不上,巡教策叫停後,李開源一黨先後有七八個人都購入了很大一批田地……你看,這是戶部的田地買賣文書。”
梁長寧順著閔疏的手指看過去,發現果然是這樣。李開源在燕雲買下了近乎三百畝良田,全都填了水稻田種桑樹養蠶,織出來的絲綢再運迴京城高價出售。
梁長寧思索片刻,起身繞過幾排書架,在最裏頭那一排尋了半天,終於抽出本地價表來。
“……景德二十一年……景德二十三年……在這裏,”梁長寧連翻幾頁,推給閔疏,說:“燕雲州那年的良田價格是十三兩白銀一畝地。隻燕雲一個地方他至少花了四千兩銀子還不止。”
這筆錢怎麽來的?為什麽巡教策一結束,李開源就立刻有了錢?答案實在太明顯。
這麽大一筆田地交易,官府不可能不上報。按規矩,當地官府要上報到戶部簽字蓋印,文書發還迴燕雲後再由官府作證,買賣雙方公正過戶。戶部必然知道李開源貪墨,但戶部暗中包庇掩護,那麽戶部其他人大概也是這利益鏈條中的一環。
閔疏說:“可是李開源已經死了,所以這是舊案,現在翻不了。”
“當初……”梁長寧突然說:“當初李開源死的時候,文沉沒有保他,文沉隻是表麵上求了情,但更多的還是在撇清關係。這案子還沒完,你就……走了。”
梁長寧頓了頓,說起三年前的事情來。他從沒跟閔疏談過這三年的事,因為三年前他們之間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閔疏在文沉府的那一場大火中決然離開,他沒有帶走海晏劍,隻帶走了茂廣林給他準備的戶籍。
所以梁長寧總是有意識地避開那段過往,他知道自己在掩耳盜鈴一葉障目,他覺得這些事情都可以來日再談。
閔疏的心不在情愛上,他或許在交易中動了心,但很快就被那場激烈的爭吵所熄滅。他也從不主動跟梁長寧提起從前,他還記得被梁長寧壓在戲台下的感覺,他仍然覺得恥辱和不堪。
但他做不到用梁長寧的壞去完全覆蓋梁長寧的好。
閔疏憎惡梁長寧的步步緊逼和強暴,憎惡他叫自己小舅子,也憎惡梁長寧對他的私刑拷打。可他同時也喜歡窗前的風鈴,廊下的羅漢鬆和棋盤上的讓步。
愛恨難兩全,閔疏不敢去懂,他隻能躲。
梁長寧頓了半晌,才繼續說:“丞相府失火後,錦衣衛進去搜查了一通,什麽也沒查到。偽造的文書賬簿都被燒得幹幹淨淨。李開源當庭認罪,說他確實調換了黴米,可是新米是運到哪裏去賣的他卻拒不開口。文沉在朝廷上一句話都沒說,三司會審他也隻是旁聽。督察院要求嚴查此事,誰知第二日,李開源就在獄中上吊了。”
“自殺?”閔疏問:“或許他是為了保下家人,選擇了畏罪自殺。”
“的確是自殺,可是他身為大梁重臣,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犯的是株連九族的大罪!”梁長寧說,“我叫王跡去驗屍,王跡說,胃中有藥渣殘留,孔宗一看,發現是孤離。”
“所以……”閔疏說:“這筆錢最後落到了文沉手裏,他們分賬的時候,文沉一定是占了大頭。或許巡教策的那筆開支也是這樣。文沉一直想要兵權,但他是文官,又是手握議政權的重臣,先帝對他隻會嚴防死守,怎麽可能給他兵權?鄭思案中,文沉不過是調用了兩百禦林軍,就被太後如此忌憚!”
鄭思案中,閔疏正是靠著調用禦林軍一事挑撥了文沉和太後。如今想來,也實在太順利了些。
“為什麽太後忌憚文沉?”閔疏自問自答:“或許太後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早就見識過文沉手握兵權的樣子,她知道文沉有了兵之後會對自己產生多大的威脅,所以她才忌憚防範,對文沉起了鳥盡弓藏的意思。”
她是什麽時候意識到的這個後果的?閔疏想,又是什麽樣的嚴重後果,能夠讓她如此忌憚?
“……是宮變案!”閔疏抓住梁長寧的手,低聲急促道:“文沉手裏沒有兵,但他有錢,他沒有用錢買過田地或房莊,之所以戶部裏找不到他的把柄,是因為他從始至終都沒有簽署過買賣文書,他也沒有地契和房契,我娘燒了他的書房,錦衣衛在這之後搜查了府邸卻一無所獲,因為文沉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用那筆錢添置過家產,他拿去招兵買馬了!”
“這麽大一筆錢……”梁長寧暗自心驚,說:“他幾乎可以養小一萬人,還能買到一批成色及好的精鐵武器。如果再加上京郊守備軍,那麽他足夠在京城暫且稱王。”
“我要京城的兵力圖。”閔疏說,他疾步走到書桌前,翻出一份城防輿圖,攤開在梁長寧的麵前,又取了筆給梁長寧。
閔疏挽起袖子,親自給梁長寧磨墨,催促道:“畫啊!宮變案當年京城和皇宮的禦林軍分布、五軍都督府的守城人數、九門監禁的輪值排班……全都畫出來!”
“我不知道,安之。”梁長寧握著筆一動不動:“我那時在塞北,迴京的時候,我已經是新朝舊臣了。”
閔疏這才想起他那時在塞北,愣了片刻才冷靜道:“沒關係,總有人記得……總有人注意過這件事。”
“而且沒有證據,這些都是猜想。”梁長寧說:“如果說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據,這件事不痛不癢就會過去……閔疏,我們還需要人證。”
“宮變案那日,周小將軍也不在京城?”閔疏問,“還有誰在?”
二人對視一眼,“夏拓文!”
不過問了也白問,因為夏拓文是個一問三不知的蠢貨,隻記得宮變當夜他被夏老侯爺鎖在了房間了,喝了一碗酒釀圓子,三條鹽烤銀白魚,烤魚肚子裏塞了香料,酥得骨頭都不用吐。再多問,他就隻會說:“外頭腳步聲很亂……我聽著像是重甲,和禦林軍跑步的聲音不一樣。我倒是聽到有人慘叫,他們殺了些婦孺,挾持了幾個文官家眷,還砍了好幾個司禮監的人,聽說拿到了大印,是從西宮門殺進去的。”
那麽就對不上了。
文沉若是勾結了太後,那她一定會推舉自家人。二皇子梁長爾流著裴家的血,如果他們選了梁長爾,他們進宮的首選就不會是西宮門而是東宮,因為西宮門離冷宮近,那是梁長風住的地方。
挾天子令諸侯,第一步就是抓天子。如果他們威逼過先帝立下繼位詔書,那麽先帝是一定會首選梁長寧或梁長爾,可是先帝沒有立下詔書,他或許表露出對梁長寧的偏愛,但他同時也喜歡溫和賢能的長子。梁長風這樣卑賤的身份,幾乎被所有人都遺忘在了看不見的陰暗角落裏。
“我記得……”夏拓文遲疑道,“我記得褚輝在宮變案前些日子跟我提過一句,他說近來風頭不好,怕是有大動作,叫我不要出門。”
褚輝是北鎮撫司的鎮撫使,他說風頭不對,那一定察覺到了什麽。他提醒夏拓文,是嗅到了不好的氣息。
但這些都是無憑無據的猜想,還需要佐證。
短短幾瞬,閔疏已經理清了前後,想了許多。
“案子還要再查,宮變案要查,文沉也要查,我們得換個法子……”閔疏摩挲著指關節,徘徊兩步,說:“田地買賣查不到文沉,那就從戶籍黃冊查。”
“查什麽?”夏拓文問,“陳年舊案,好多線索已經模糊了,當年的老人不知還有幾個尚在,沒了物證,不如找找人證。”
“還在查著,事情太複雜,一時半會說不清楚。”這事不好張揚,閔疏沒細講,隻說:“夏小侯爺說得在理,等我查完了戶籍黃冊,若還沒查出些東西來,就再試試小侯爺的法子。”
天色暗了,夏拓文起身告辭,暮秋提了燈籠送他。外頭起了夜風,吹得樹葉嘩嘩作響。
第84章 下鉤
因著查舊卷宗,閔疏借用了梁長寧的藏書閣。他有時候看得晚了,夜裏就宿在這裏。梁長寧在麵向窗戶的地方擺了張貴妃榻,閔疏睡上去正好。
隻是睡在榻上到底不如床上舒服,閔疏硬睡了兩日,不免腰酸背痛。梁長寧看不下去,把他騙迴了安鸞殿,擱在了床上。
閔疏奮力掙紮,破口大罵,天旋地轉間被人塞進了暖和的被子裏,他張口又要罵,梁長寧及時問:“你說查戶籍黃冊,是因為想查文沉的那批兵力?”
閔疏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跟他商議起來:“自然是這樣,你想,如果文沉真的拿這筆銀子去招兵買馬,那他買到的人都是什麽樣的人?”
這是梁長寧擅長的問題,他行軍打仗多年,不必詳細列舉就娓娓道來:“他買不到訓練有素的壯漢,最多隻能招到良民,再拉到校場統一訓練。可是京中沒有這樣的地方,再者……這批人現在可能找不到了。”
“我也這樣覺得。”閔疏穿著白色的裏衣一骨碌爬起來跪坐在被褥上,他的黑發從肩頭滑落,綢緞一樣漂亮。
梁長寧覺得自己心裏有一團火,要燒下去了。
閔疏偏偏不自知,他沒看懂梁長寧晦暗的眼神,隻當他是在沉思。閔疏說:“若文沉是用這批人逼宮,那麽太後定然也知道這批私兵的存在,或者說……太後也曾出錢出力!”
“她沒有多少錢。”梁長寧說,“父皇在時,喜好節儉。太後隻有自己的嫁妝,但都登記在冊,她換不到錢。”
“總歸她知道這批私兵,”閔疏認真地看著梁長寧,說:“太後親眼見到了文沉逼宮,她和文沉是同夥,但他們之間的結盟都是靠著利益才能暫時穩固。他們或許想要在事成之後彼此黑吃黑,不,文沉分明是想維持和太後的利益關係……”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
梁長寧在電光火石間明白了閔疏的意思,他說:“你是說,太後見到了文沉擁兵自重屠戮皇室,所以太後雖然和文沉是共黨,卻仍舊忌憚恐懼文沉手裏的私兵,文沉為了讓太後安心,會丟棄自己手裏的私兵?”
梁長寧說這話時神色溫和,像是一點也不吃驚。他問,“可文沉當年鬧出鄭思案和大梁來使被殺案,就是想要軍權。他怎麽會舍得手裏的私兵?”
隻有閔疏這樣的私生子更能理解文沉的行為,因為私兵畢竟是私兵。這世間萬物,沾上私字好似就見不得人。圈養私兵是重罪,與其留在手裏叫太後來日吃完了砸鍋,不如賣個人情順水推舟,折算成正兒八經上得了台麵的兵。
梁長寧頷首,一邊又抖開毯子把閔疏裹起來。閔疏想得認真,還沒來得及反抗。他三年前就常被梁長寧裹起來,好似養成了習慣一樣。
閔疏小時候聽過訓象的故事。粗繩子栓不住大象,馴象官就會趁著小象才出生的時候把它拴起來。小象拚命掙紮,到最後生出恐懼不敢再掙紮。等到小象長成大象,這根小繩子就成了拴住大象的心魔。
閔疏覺得這條毯子就是拴住大象的繩子。他被梁長寧裹在毯子裏,外頭的風唿嘯著,樹葉打在窗戶紙上,發出分外可怖的聲音。這毯子分外溫暖舒適,好像成了避風港,又好像還是三年前裹住自己的夢魘。
“這批人死了,說不定沒有銷戶籍。”梁長寧悄悄得寸進尺,把閔疏往懷裏摟,說:“或者事後文沉叫人去銷了戶籍,好叫太後安心。不管他怎麽做,都是這批人一並解決,更有可能是同時解決。這麽大一批戶籍記錄,實在是太好查了。”
閔疏笑起來,說:“是……的確太好查了,這批戶籍是個漏洞,就看洞有多大了。”
晚來風急,燭影搖曳,閔疏小小打個哈欠。
“明日再查……”梁長寧說,“慢慢查,總能查出來,三四年都等過來了,總不至於急在這幾天。”
閔疏嗯了一聲,突然又問:“他們……都說二皇子是個秉性高潔的儲君,王爺覺得呢?”
“他啊……”梁長寧低聲說起舊事,“二哥生性純良,雖然喜歡板著臉故作深沉,但十分好騙。我和夏拓文小時候最喜歡戲弄他,偷偷騙他說老師布置了新的課業啊,框他說父皇宣他去書房啊,他全都信。”
閔疏聽著,有些睡意昏沉,他說:“講完了我要迴去睡覺,我屋子好像忘了關窗……”
梁長寧扶他一把,放緩了語氣,嗓音柔和,“二哥從不生我們的氣,每日還是照常給我們帶點心。夏拓文每日都吃的梗脖子,迴了侯府連晚飯也吃不下。夏老侯屢禁不止,夏拓文那時候年紀小,吃多了晚上就會吐。夏老侯爺實在沒辦法,就攛掇禦史台上奏,參了二哥一本。”
“嗯……”閔疏點著腦袋,悄悄打瞌睡,迷糊著迴應:“後來呢?”
梁長寧輕輕拍他,說:“二哥冤枉啊。那桂花酥又不是逼著夏拓文吃的,他自己貪嘴,夏拓文還挑食,金貴得很,糕點要是冷了,他能從窗戶扔出去……”
閔疏發出均勻的唿吸聲,梁長寧安靜下來,輕手輕腳把閔疏放倒在床上,熄了床頭的安神香。
還想迴去睡覺?做夢去吧!最好那窗戶真沒關,風雨刮進去濕了床榻,叫閔疏隻能搬到安鸞殿來住!還治不了你了?!
外頭疾風驟雨,竹枝打在牆上發出沙沙聲,梁長寧心滿意足,仰頭躺下。他偏頭看了眼閔疏,才滅了燈。
此日清晨,風還沒停。
梁長寧已經做好了閔疏算賬的準備。沒想到閔疏神色淡然,暮秋備好了早飯,幾次三番想說點什麽,最終都欲言又止了。
用過早飯,閔疏披著外衣,施施然起身迴了自己的院子。
“閔大人這是……”暮秋等人走了,悄悄打量梁長寧,問:“今夜要備閔大人的宵夜嗎?”
“當然備著,藕花丸子、牛乳軟酪、燉隻烏雞,多放些天麻山參,再加一道山楂糕。”梁長寧捏著勺子坐在桌前,和顏悅色道:“他今夜要查戶籍呢。”
他說得不錯,閔疏的確是迴天書閣查戶籍了。他翻了幾個架子,都沒找到公文存檔。
屋裏點了香,霧氣嫋嫋升騰,閔疏翻手扣書,覺得查戶籍不是個好法子。昨夜好似吃醉了酒,和梁長寧又混到了一處去,雖然也算談了些事情,卻算不得腦子清楚。
戶籍全都擱在戶部,天書閣哪裏查得到?閔疏揉了揉眉心,疲憊思索著。
還是得戶部有人。
當今的戶部尚書是錢方,閔疏想查戶籍,就越不過他去。可錢方也不像是個容易哄騙的,閔疏雖然心知錢方非文沉一黨,卻也知道朝堂不是非黑即白,要查戶部的文書,怕是得梁長寧出手。
可剛從梁長寧床上下來,總不能又自己貼迴去,閔疏長歎口氣,往後一倒,不太甘心。閔疏不知道錢方是不是個好相與的人,但總歸要試試。
錢方事情多,素日裏收到的邀約也多。戶部尚書是個肥差,東西過手就能刮一層油。他今日又聽到下人來稟,說有人上門來見。錢方隻當是朝中想找他辦事的小官,一應推了。下人卻說來人看著矜貴,不像是來求事的。
錢方仔細一問,竟然是當朝太子少師,他心裏詫異,立刻就換了衣服出去見客。
“閔大人是貴客,我沒提前備席,委屈大人將就一餐。”錢方把人往裏帶,一麵說:“先生今日得閑,不必為太子授課?”
不怪錢方如此小心。閔疏雖然是個小官,卻沒有個小官的樣子。閔疏雖然態度謙卑,可惜就憑這幅長相就叫人不敢輕視。他聽著錢方說話,也隻是頷首作答,並不卑躬屈膝,好似他確確實實是貴客,抬腳踩在玉石地板上的時候,也是大方閑散,沒有因為錢府的富貴而拘謹。
閔疏不像是來求私事,倒像是皇親貴胄來審查。
閔疏坐了少頃,茶也喝了,直說:“今日叨擾,是想請尚書大人給個方便。”
“這……”錢方猶豫著,沒即刻答應。閔疏任職多月,他早就對這位太子少師有所耳聞。聽說還是內閣嚴瑞親自保舉的他。嚴瑞是什麽人?內閣首輔茂廣林退後,嚴瑞幾乎成了他的接班人。李開源還在時,對上嚴瑞都不敢說有把握穩住,更何況這幾年嚴瑞逐漸如日中天,他保舉閔疏是私心還大義,誰都說不清楚。
錢方沒打算跟著嚴瑞混官職,卻也不敢得罪嚴瑞。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個閔疏實在是有些東西。每年科舉選拔,都會把相貌更為端正的學子選做探花,今年也該是這樣。然而今年正逢恩科沒有殿試,這個閔疏的文章又實在是答到了點上,幾個部堂爭了又爭,還是點了他做榜首。
他一上任,就成了太子的先生,日後就是帝師。連長寧王世子和吏部尚書危浪平家裏的公子都成了他的學生。
宮裏人最會看臉色,閔疏進出自由,又風頭無量。他有沒有什麽壞脾氣,好說話,凡事都能商量,再者他樣貌才學樣樣頂尖,一時間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有人看他是當朝新貴後起之秀,起了要跟他結親的意思,私下裏勸告自家女兒,說閔大人雖然沒有家世背景,又孤身一人不得幫扶,可好就好在這裏嫁過去不用伺候公婆。照理說,這樣的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男人,嫁過去就要淪為姐妹們的笑柄,可是閔疏實在是生得好,隻消暗中窺視一眼,什麽才學家室,全都扔到了一邊去。
先不說閔疏願不願意,梁長寧就頭一個不願意。他臉色黑得像鍋底,挨個拜訪那些蠢蠢欲動的官員。
閔疏兩耳不聞窗外事,他近日裏查舊卷宗查得頭昏眼花,連做夢都是字。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叫他查到了一點蛛絲馬跡。
“先前我們知道了巡教策的巨大開支,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想,這筆錢後來是怎麽補迴來的。”閔疏說:“賬簿可以作假,但作假也得有明細,表麵上要看得過去。我查了戶部的開支,發現其實根本對不上,巡教策叫停後,李開源一黨先後有七八個人都購入了很大一批田地……你看,這是戶部的田地買賣文書。”
梁長寧順著閔疏的手指看過去,發現果然是這樣。李開源在燕雲買下了近乎三百畝良田,全都填了水稻田種桑樹養蠶,織出來的絲綢再運迴京城高價出售。
梁長寧思索片刻,起身繞過幾排書架,在最裏頭那一排尋了半天,終於抽出本地價表來。
“……景德二十一年……景德二十三年……在這裏,”梁長寧連翻幾頁,推給閔疏,說:“燕雲州那年的良田價格是十三兩白銀一畝地。隻燕雲一個地方他至少花了四千兩銀子還不止。”
這筆錢怎麽來的?為什麽巡教策一結束,李開源就立刻有了錢?答案實在太明顯。
這麽大一筆田地交易,官府不可能不上報。按規矩,當地官府要上報到戶部簽字蓋印,文書發還迴燕雲後再由官府作證,買賣雙方公正過戶。戶部必然知道李開源貪墨,但戶部暗中包庇掩護,那麽戶部其他人大概也是這利益鏈條中的一環。
閔疏說:“可是李開源已經死了,所以這是舊案,現在翻不了。”
“當初……”梁長寧突然說:“當初李開源死的時候,文沉沒有保他,文沉隻是表麵上求了情,但更多的還是在撇清關係。這案子還沒完,你就……走了。”
梁長寧頓了頓,說起三年前的事情來。他從沒跟閔疏談過這三年的事,因為三年前他們之間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閔疏在文沉府的那一場大火中決然離開,他沒有帶走海晏劍,隻帶走了茂廣林給他準備的戶籍。
所以梁長寧總是有意識地避開那段過往,他知道自己在掩耳盜鈴一葉障目,他覺得這些事情都可以來日再談。
閔疏的心不在情愛上,他或許在交易中動了心,但很快就被那場激烈的爭吵所熄滅。他也從不主動跟梁長寧提起從前,他還記得被梁長寧壓在戲台下的感覺,他仍然覺得恥辱和不堪。
但他做不到用梁長寧的壞去完全覆蓋梁長寧的好。
閔疏憎惡梁長寧的步步緊逼和強暴,憎惡他叫自己小舅子,也憎惡梁長寧對他的私刑拷打。可他同時也喜歡窗前的風鈴,廊下的羅漢鬆和棋盤上的讓步。
愛恨難兩全,閔疏不敢去懂,他隻能躲。
梁長寧頓了半晌,才繼續說:“丞相府失火後,錦衣衛進去搜查了一通,什麽也沒查到。偽造的文書賬簿都被燒得幹幹淨淨。李開源當庭認罪,說他確實調換了黴米,可是新米是運到哪裏去賣的他卻拒不開口。文沉在朝廷上一句話都沒說,三司會審他也隻是旁聽。督察院要求嚴查此事,誰知第二日,李開源就在獄中上吊了。”
“自殺?”閔疏問:“或許他是為了保下家人,選擇了畏罪自殺。”
“的確是自殺,可是他身為大梁重臣,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犯的是株連九族的大罪!”梁長寧說,“我叫王跡去驗屍,王跡說,胃中有藥渣殘留,孔宗一看,發現是孤離。”
“所以……”閔疏說:“這筆錢最後落到了文沉手裏,他們分賬的時候,文沉一定是占了大頭。或許巡教策的那筆開支也是這樣。文沉一直想要兵權,但他是文官,又是手握議政權的重臣,先帝對他隻會嚴防死守,怎麽可能給他兵權?鄭思案中,文沉不過是調用了兩百禦林軍,就被太後如此忌憚!”
鄭思案中,閔疏正是靠著調用禦林軍一事挑撥了文沉和太後。如今想來,也實在太順利了些。
“為什麽太後忌憚文沉?”閔疏自問自答:“或許太後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早就見識過文沉手握兵權的樣子,她知道文沉有了兵之後會對自己產生多大的威脅,所以她才忌憚防範,對文沉起了鳥盡弓藏的意思。”
她是什麽時候意識到的這個後果的?閔疏想,又是什麽樣的嚴重後果,能夠讓她如此忌憚?
“……是宮變案!”閔疏抓住梁長寧的手,低聲急促道:“文沉手裏沒有兵,但他有錢,他沒有用錢買過田地或房莊,之所以戶部裏找不到他的把柄,是因為他從始至終都沒有簽署過買賣文書,他也沒有地契和房契,我娘燒了他的書房,錦衣衛在這之後搜查了府邸卻一無所獲,因為文沉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用那筆錢添置過家產,他拿去招兵買馬了!”
“這麽大一筆錢……”梁長寧暗自心驚,說:“他幾乎可以養小一萬人,還能買到一批成色及好的精鐵武器。如果再加上京郊守備軍,那麽他足夠在京城暫且稱王。”
“我要京城的兵力圖。”閔疏說,他疾步走到書桌前,翻出一份城防輿圖,攤開在梁長寧的麵前,又取了筆給梁長寧。
閔疏挽起袖子,親自給梁長寧磨墨,催促道:“畫啊!宮變案當年京城和皇宮的禦林軍分布、五軍都督府的守城人數、九門監禁的輪值排班……全都畫出來!”
“我不知道,安之。”梁長寧握著筆一動不動:“我那時在塞北,迴京的時候,我已經是新朝舊臣了。”
閔疏這才想起他那時在塞北,愣了片刻才冷靜道:“沒關係,總有人記得……總有人注意過這件事。”
“而且沒有證據,這些都是猜想。”梁長寧說:“如果說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據,這件事不痛不癢就會過去……閔疏,我們還需要人證。”
“宮變案那日,周小將軍也不在京城?”閔疏問,“還有誰在?”
二人對視一眼,“夏拓文!”
不過問了也白問,因為夏拓文是個一問三不知的蠢貨,隻記得宮變當夜他被夏老侯爺鎖在了房間了,喝了一碗酒釀圓子,三條鹽烤銀白魚,烤魚肚子裏塞了香料,酥得骨頭都不用吐。再多問,他就隻會說:“外頭腳步聲很亂……我聽著像是重甲,和禦林軍跑步的聲音不一樣。我倒是聽到有人慘叫,他們殺了些婦孺,挾持了幾個文官家眷,還砍了好幾個司禮監的人,聽說拿到了大印,是從西宮門殺進去的。”
那麽就對不上了。
文沉若是勾結了太後,那她一定會推舉自家人。二皇子梁長爾流著裴家的血,如果他們選了梁長爾,他們進宮的首選就不會是西宮門而是東宮,因為西宮門離冷宮近,那是梁長風住的地方。
挾天子令諸侯,第一步就是抓天子。如果他們威逼過先帝立下繼位詔書,那麽先帝是一定會首選梁長寧或梁長爾,可是先帝沒有立下詔書,他或許表露出對梁長寧的偏愛,但他同時也喜歡溫和賢能的長子。梁長風這樣卑賤的身份,幾乎被所有人都遺忘在了看不見的陰暗角落裏。
“我記得……”夏拓文遲疑道,“我記得褚輝在宮變案前些日子跟我提過一句,他說近來風頭不好,怕是有大動作,叫我不要出門。”
褚輝是北鎮撫司的鎮撫使,他說風頭不對,那一定察覺到了什麽。他提醒夏拓文,是嗅到了不好的氣息。
但這些都是無憑無據的猜想,還需要佐證。
短短幾瞬,閔疏已經理清了前後,想了許多。
“案子還要再查,宮變案要查,文沉也要查,我們得換個法子……”閔疏摩挲著指關節,徘徊兩步,說:“田地買賣查不到文沉,那就從戶籍黃冊查。”
“查什麽?”夏拓文問,“陳年舊案,好多線索已經模糊了,當年的老人不知還有幾個尚在,沒了物證,不如找找人證。”
“還在查著,事情太複雜,一時半會說不清楚。”這事不好張揚,閔疏沒細講,隻說:“夏小侯爺說得在理,等我查完了戶籍黃冊,若還沒查出些東西來,就再試試小侯爺的法子。”
天色暗了,夏拓文起身告辭,暮秋提了燈籠送他。外頭起了夜風,吹得樹葉嘩嘩作響。
第84章 下鉤
因著查舊卷宗,閔疏借用了梁長寧的藏書閣。他有時候看得晚了,夜裏就宿在這裏。梁長寧在麵向窗戶的地方擺了張貴妃榻,閔疏睡上去正好。
隻是睡在榻上到底不如床上舒服,閔疏硬睡了兩日,不免腰酸背痛。梁長寧看不下去,把他騙迴了安鸞殿,擱在了床上。
閔疏奮力掙紮,破口大罵,天旋地轉間被人塞進了暖和的被子裏,他張口又要罵,梁長寧及時問:“你說查戶籍黃冊,是因為想查文沉的那批兵力?”
閔疏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跟他商議起來:“自然是這樣,你想,如果文沉真的拿這筆銀子去招兵買馬,那他買到的人都是什麽樣的人?”
這是梁長寧擅長的問題,他行軍打仗多年,不必詳細列舉就娓娓道來:“他買不到訓練有素的壯漢,最多隻能招到良民,再拉到校場統一訓練。可是京中沒有這樣的地方,再者……這批人現在可能找不到了。”
“我也這樣覺得。”閔疏穿著白色的裏衣一骨碌爬起來跪坐在被褥上,他的黑發從肩頭滑落,綢緞一樣漂亮。
梁長寧覺得自己心裏有一團火,要燒下去了。
閔疏偏偏不自知,他沒看懂梁長寧晦暗的眼神,隻當他是在沉思。閔疏說:“若文沉是用這批人逼宮,那麽太後定然也知道這批私兵的存在,或者說……太後也曾出錢出力!”
“她沒有多少錢。”梁長寧說,“父皇在時,喜好節儉。太後隻有自己的嫁妝,但都登記在冊,她換不到錢。”
“總歸她知道這批私兵,”閔疏認真地看著梁長寧,說:“太後親眼見到了文沉逼宮,她和文沉是同夥,但他們之間的結盟都是靠著利益才能暫時穩固。他們或許想要在事成之後彼此黑吃黑,不,文沉分明是想維持和太後的利益關係……”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
梁長寧在電光火石間明白了閔疏的意思,他說:“你是說,太後見到了文沉擁兵自重屠戮皇室,所以太後雖然和文沉是共黨,卻仍舊忌憚恐懼文沉手裏的私兵,文沉為了讓太後安心,會丟棄自己手裏的私兵?”
梁長寧說這話時神色溫和,像是一點也不吃驚。他問,“可文沉當年鬧出鄭思案和大梁來使被殺案,就是想要軍權。他怎麽會舍得手裏的私兵?”
隻有閔疏這樣的私生子更能理解文沉的行為,因為私兵畢竟是私兵。這世間萬物,沾上私字好似就見不得人。圈養私兵是重罪,與其留在手裏叫太後來日吃完了砸鍋,不如賣個人情順水推舟,折算成正兒八經上得了台麵的兵。
梁長寧頷首,一邊又抖開毯子把閔疏裹起來。閔疏想得認真,還沒來得及反抗。他三年前就常被梁長寧裹起來,好似養成了習慣一樣。
閔疏小時候聽過訓象的故事。粗繩子栓不住大象,馴象官就會趁著小象才出生的時候把它拴起來。小象拚命掙紮,到最後生出恐懼不敢再掙紮。等到小象長成大象,這根小繩子就成了拴住大象的心魔。
閔疏覺得這條毯子就是拴住大象的繩子。他被梁長寧裹在毯子裏,外頭的風唿嘯著,樹葉打在窗戶紙上,發出分外可怖的聲音。這毯子分外溫暖舒適,好像成了避風港,又好像還是三年前裹住自己的夢魘。
“這批人死了,說不定沒有銷戶籍。”梁長寧悄悄得寸進尺,把閔疏往懷裏摟,說:“或者事後文沉叫人去銷了戶籍,好叫太後安心。不管他怎麽做,都是這批人一並解決,更有可能是同時解決。這麽大一批戶籍記錄,實在是太好查了。”
閔疏笑起來,說:“是……的確太好查了,這批戶籍是個漏洞,就看洞有多大了。”
晚來風急,燭影搖曳,閔疏小小打個哈欠。
“明日再查……”梁長寧說,“慢慢查,總能查出來,三四年都等過來了,總不至於急在這幾天。”
閔疏嗯了一聲,突然又問:“他們……都說二皇子是個秉性高潔的儲君,王爺覺得呢?”
“他啊……”梁長寧低聲說起舊事,“二哥生性純良,雖然喜歡板著臉故作深沉,但十分好騙。我和夏拓文小時候最喜歡戲弄他,偷偷騙他說老師布置了新的課業啊,框他說父皇宣他去書房啊,他全都信。”
閔疏聽著,有些睡意昏沉,他說:“講完了我要迴去睡覺,我屋子好像忘了關窗……”
梁長寧扶他一把,放緩了語氣,嗓音柔和,“二哥從不生我們的氣,每日還是照常給我們帶點心。夏拓文每日都吃的梗脖子,迴了侯府連晚飯也吃不下。夏老侯屢禁不止,夏拓文那時候年紀小,吃多了晚上就會吐。夏老侯爺實在沒辦法,就攛掇禦史台上奏,參了二哥一本。”
“嗯……”閔疏點著腦袋,悄悄打瞌睡,迷糊著迴應:“後來呢?”
梁長寧輕輕拍他,說:“二哥冤枉啊。那桂花酥又不是逼著夏拓文吃的,他自己貪嘴,夏拓文還挑食,金貴得很,糕點要是冷了,他能從窗戶扔出去……”
閔疏發出均勻的唿吸聲,梁長寧安靜下來,輕手輕腳把閔疏放倒在床上,熄了床頭的安神香。
還想迴去睡覺?做夢去吧!最好那窗戶真沒關,風雨刮進去濕了床榻,叫閔疏隻能搬到安鸞殿來住!還治不了你了?!
外頭疾風驟雨,竹枝打在牆上發出沙沙聲,梁長寧心滿意足,仰頭躺下。他偏頭看了眼閔疏,才滅了燈。
此日清晨,風還沒停。
梁長寧已經做好了閔疏算賬的準備。沒想到閔疏神色淡然,暮秋備好了早飯,幾次三番想說點什麽,最終都欲言又止了。
用過早飯,閔疏披著外衣,施施然起身迴了自己的院子。
“閔大人這是……”暮秋等人走了,悄悄打量梁長寧,問:“今夜要備閔大人的宵夜嗎?”
“當然備著,藕花丸子、牛乳軟酪、燉隻烏雞,多放些天麻山參,再加一道山楂糕。”梁長寧捏著勺子坐在桌前,和顏悅色道:“他今夜要查戶籍呢。”
他說得不錯,閔疏的確是迴天書閣查戶籍了。他翻了幾個架子,都沒找到公文存檔。
屋裏點了香,霧氣嫋嫋升騰,閔疏翻手扣書,覺得查戶籍不是個好法子。昨夜好似吃醉了酒,和梁長寧又混到了一處去,雖然也算談了些事情,卻算不得腦子清楚。
戶籍全都擱在戶部,天書閣哪裏查得到?閔疏揉了揉眉心,疲憊思索著。
還是得戶部有人。
當今的戶部尚書是錢方,閔疏想查戶籍,就越不過他去。可錢方也不像是個容易哄騙的,閔疏雖然心知錢方非文沉一黨,卻也知道朝堂不是非黑即白,要查戶部的文書,怕是得梁長寧出手。
可剛從梁長寧床上下來,總不能又自己貼迴去,閔疏長歎口氣,往後一倒,不太甘心。閔疏不知道錢方是不是個好相與的人,但總歸要試試。
錢方事情多,素日裏收到的邀約也多。戶部尚書是個肥差,東西過手就能刮一層油。他今日又聽到下人來稟,說有人上門來見。錢方隻當是朝中想找他辦事的小官,一應推了。下人卻說來人看著矜貴,不像是來求事的。
錢方仔細一問,竟然是當朝太子少師,他心裏詫異,立刻就換了衣服出去見客。
“閔大人是貴客,我沒提前備席,委屈大人將就一餐。”錢方把人往裏帶,一麵說:“先生今日得閑,不必為太子授課?”
不怪錢方如此小心。閔疏雖然是個小官,卻沒有個小官的樣子。閔疏雖然態度謙卑,可惜就憑這幅長相就叫人不敢輕視。他聽著錢方說話,也隻是頷首作答,並不卑躬屈膝,好似他確確實實是貴客,抬腳踩在玉石地板上的時候,也是大方閑散,沒有因為錢府的富貴而拘謹。
閔疏不像是來求私事,倒像是皇親貴胄來審查。
閔疏坐了少頃,茶也喝了,直說:“今日叨擾,是想請尚書大人給個方便。”
“這……”錢方猶豫著,沒即刻答應。閔疏任職多月,他早就對這位太子少師有所耳聞。聽說還是內閣嚴瑞親自保舉的他。嚴瑞是什麽人?內閣首輔茂廣林退後,嚴瑞幾乎成了他的接班人。李開源還在時,對上嚴瑞都不敢說有把握穩住,更何況這幾年嚴瑞逐漸如日中天,他保舉閔疏是私心還大義,誰都說不清楚。
錢方沒打算跟著嚴瑞混官職,卻也不敢得罪嚴瑞。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個閔疏實在是有些東西。每年科舉選拔,都會把相貌更為端正的學子選做探花,今年也該是這樣。然而今年正逢恩科沒有殿試,這個閔疏的文章又實在是答到了點上,幾個部堂爭了又爭,還是點了他做榜首。
他一上任,就成了太子的先生,日後就是帝師。連長寧王世子和吏部尚書危浪平家裏的公子都成了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