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源沒想到陳聰能從暨南活著出來,當初斷橋是工部下的手,塌房沒搞死陳聰,反倒叫梁長寧得了這個賢才。賬冊和人兩廂一比對,數目立刻就清楚明了。
果不其然,陳聰連零頭都記得清清楚楚。
“……大前年是朝廷派司禮監的公公來收的秋糧,合上倉三百五十七萬石,田地稅鈔七十二萬錠。前年也是秋糧,收了兩茬,第一茬是一百五十萬石,後來說增加稅收,又收了一百四十二萬石。百姓家裏都沒有餘糧,我就做主從囤積的糧倉中提了一半出來補,補的這批稻米是本來打算做留種的。”陳聰想了想,神態認真:“我本來擔心會耽擱春種,沒想到去年氣候好,全年多雨,也沒有鬧災害,於是收成非常好!朝廷又說塞北吃緊,我想著匈鐸不好打,將士們糧草不夠,咱們自己褲腰帶勒緊點不要緊,樹皮草根糠咽菜都能頂一陣子,不能叫塞北的漢子們餓肚子。百姓們也懂事,於是就又交了四百二十萬石。田地稅約九十三萬錠。”
褚輝沒忍住,砸了下桌麵:“去年四百二十萬石!李開源就寫了兩百萬石,他吞了一半有餘!”
陳聰知道朝廷貪墨,但沒想到如此嚴重,他一驚,說:“他隻寫了兩百萬石?!”
褚輝把賬簿扔給他,冷哼一聲:“我現在就迴去提審戶部主事。務必追贓下去!”
“查不了。”閔疏看著他,冷靜地說:“陳大人如今還不到露麵的時候,他不能上堂作證。”
第70章 這是要跑路的倒數第幾章我數不清
閔疏撥弄算盤,梁長寧沉默著想了須臾:“那就從鄭思案入手。”
閔疏不為之所動:“這案子不是已經結了嗎?”
“鄭思本是吏部郎中,我們一直以為他是文沉的人,後來發現其實不是。吏部管理官員稽查,他曾被查出買賣官職,還牽連到了文沉和王爺,隻是最後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梁長寧說:“誰敢說鄭思與李開源沒有金錢往來?買賣官員是一本萬利,李開源會放過?”
褚輝一點就透,即刻迴了鎮撫司衙門,不出兩日,他就將鄭思案提上進度,連同著卷宗和黴米案一同呈遞到了禦前。
眾目睽睽之下,梁長風隻能給了朱批,頷首允許重查鄭思稽查舞弊案,因著官員稽查是吏部的職責,因此又扯了危浪平進來查。
這算是開朝以來的第一件重大並案調查,危浪平做事雷厲風行,很快就清算到了有漏洞的賬簿。
“這是李大人的府裏的私人賬簿。”危浪平遞交賬簿,再由吳貴呈上。
“按規定,每年布政使司和府州縣都要派上計吏到戶部去核算錢糧軍需。賬目瑣碎繁多,一直要到戶部審核無誤才算手續完備。錢穀數字有誤差,整個報銷冊就得打迴去重新填造。”危浪平說:“各省距離遠,重造報銷冊不是大事,但是上頭要加蓋當地衙門的大印,一來一迴就得廢掉小半年。因此為了節省時間,幾乎所有上計吏都會備好多餘的空白文書。”
梁長風聽著,隨口嗯了一聲。他如今隻是跟著內閣學些理政之事,還不曾了解過裏頭的暗道,他心裏記著,麵上問:“有何問題?”
“皇上,朝廷所有的登記文書所用的紙張,都是造紙司特供,每年定量下發的。但由於造紙的工藝不能完全同一,因此每年不同的地區紙張顏色都微有不同,李大人家裏私賬簿的紙張,用的是暨南布政史陳聰的例紙,您看……”危浪平上前兩步,指給他看:“去歲的紙造得薄,容易透,您將他舉起來對著光,能隱約看到暨南衙門的印章留下的痕跡。”
李開源為什麽會有暨南衙門的公文紙?原因太顯而易見了,要麽他截殺了暨南報銷冊,要麽他勾結了暨南上記吏。
蔣知當場反駁:“或許隻是李大人在戶部隨手帶迴家的白紙,戶部這樣的地方,筆墨紙硯每年都有多餘的,放著不用也是可惜……”
他自己都覺得話立不住,訕訕閉了嘴。
“皇上,去年暨南派上來的上記吏,在吏部報了暴斃。”褚輝說:“北鎮撫司查過,不是暴斃,是墜馬。”
危浪平心知肚明他在給自己鋪台階,順勢道:“這麽巧?去年戶部調了個上記吏去補空子,也姓李,是李大人新娶的小妾的表弟。”
現在不必再查也清晰明了,李開源被下了密密麻麻的網,做沒做這檔子事都跑不掉。
“先扣押,證據確鑿立刻提審。”梁長風長出一口氣,說:“今年的官員稽查全部從嚴,暨南往後三年稅收全免,危浪平,你繼續查下去罷。”
閔疏目光沉著:“截殺官員、扣押公文、倒賣糧草、稽查舞弊,樁樁件件都是殺頭重罪。”
梁長寧擺出昨日殘局,說:“現在就端看有沒有人願意保他一命。”
“誰敢?”閔疏坐在椅子上,看著梁長寧:“誰敢保他,誰就是同黨,誰敢求情,誰就是同謀。順著李開源這根線摸下去,他們自保尚且不暇,哪裏還有閑心敢去撈人。”
“如今閑下來的隻有周小將軍,”閔疏看著梁長寧複原棋局,手指一點說:“王爺別耍賴,這顆白子本該放在這裏。”
梁長寧從善如流改了位置,接下他的話:“周鴻音是閑,他交了兵符,準備領個閑職掛著。”
這些都是小事,談來聽聽也就算了,閔疏說:“王爺今日也閑,這盤棋都下了多久了?還記得呢。”
“下完這盤棋,”梁長寧頓了頓,說:“和我下完這盤棋,往後你我黑白對調。”
這盤棋下不完了。閔疏垂眸,睫毛掩去了眼底的惋惜,孤離已下,戶籍到手,他已經安排好了馬車候在城西,隨時可走。宮裏的太醫定時請平安脈,隻要摸出脈象,文沉就會知道他已經完成任務。文沉會給閔疏喘氣的機會,閔疏會借著這口氣離開京城。
下完這局棋,已經是深夜。
燭火明滅,梁長寧沒有歇息的意思:“今夜我要去西大營,入夜降溫,記得叫人生爐子。”
閔疏頷首,頓了片刻說:“不是今夜降溫,是王爺怕冷了,夜深露重,王爺披上大氅吧。”
梁長寧沒在意他這句話,穿上甲胄出門了。
梁長寧一走,閔疏等了片刻,他熄燈躺下,到了後半夜才翻身起來。梁長寧和他都不喜歡有人守夜,隻有暮秋隔得遠遠地守在殿外。閔疏悄然換了身衣服,從王府側門溜了出去。
涼風刺骨,寒夜凍人。
他貼牆疾跑,從西街胭脂鋪的擴建的私塾鑽出去,順著長巷往裏走,巷口的黑貓揣手臥在房瓦上,又受驚似地躥下地。瓦屋裏亮起微弱的燭火,小兒啼哭聲響起。
“喵!”
閔疏不管不顧,從柴堆裏穿出去,翻進了院門。
“娘”
閔疏瞳孔一縮,僵在原地。
陳氏不見了。
屋子裏空空如也,黑夜中隻有老鼠跑過的吱呀聲,閔疏側身,在月夜的涼風中徒然生出了密密麻麻的殺意。
閔疏在原地站了片刻,就那須臾之間,無數種猜想劃過腦海。他咬緊了牙關思索著種種可能,小心謹慎地在一片雜亂中尋求蛛絲馬跡。
陳氏常用的東西都在,她不是被請走的,是被帶走的。床邊的梳妝匣裏還放著半罐頭油,散發出淡雅的茉莉香……
閔疏輕輕蹲下,伸手打開了頭油罐子,裏頭不是粘稠的清油,是大半罐烏黑的藥粉。閔疏倏然知道了這是什麽。
這是陳氏按照他的要求省下來的孤離,又經過了煮沸沉澱燒幹後得出來的藥粉。
黑暗中的貓不知從哪裏衝出來,一口咬死了老鼠。
閔疏背脊僵直,半晌才鬆開扶著門的手,悄無聲息地揣起藥粉順著原路返迴了。
一夜未眠,天剛剛亮時,梁長寧才帶著張儉從西大營迴來。他盔甲上還有露水,帶著青草和泥土的腥味。
梁長寧脫了盔甲,靠在窗邊喝了早茶,見閔疏起來,掃了他一眼才問:“你鞋子上有泥,昨夜出去了?”
閔疏看不出心思,揉著眼睛說:“昨夜露水重,怕那兩盆茉莉死了,我就搬了個地方。”
梁長寧偏頭出去一看,那兩盆茉莉果然換到了靠裏的地方去。
這時候才剛剛出了太陽,張儉推門進來,在梁長寧耳邊低聲說了兩句,梁長寧沒說話,眼神卻沉了下去。
閔疏不知怎麽,心裏突然泛起一點寒意。陳氏的事情壓在心裏,閔疏猜測是文畫扇或者文沉帶走人,他得找機會見文畫扇,把他娘的下落問出來。
暮秋端著早膳進來,二人都擺手說不吃,她又隻能端著托盤下去。
“王爺今日不忙?”閔疏問:“案子要查,周小將軍要見,西大營的兵要整合,還能抽空迴府,看來王爺是遊刃有餘。”
“遊刃有餘是誇張,”梁長寧說:“沒有人是鐵打的,總有弱處,今日迴來休假兩日,怎麽,這也不許?”
閔疏穿好外袍,對著鏡子束發。梁長寧靠著窗看了他須臾,伸手替他把發冠扶正了。閔疏從鏡子裏看他,見他神色有異,但也沒開口問。
梁長寧雖然休假,但也有公文要看,他跟閔疏草草見了一麵,午後就進了書房再沒出來過。
閔疏在廊下坐了片刻,叫廚房做了碗當歸烏雞湯。湯還沒端上來,文畫扇就有請。
說是王妃有請,其實還是在樓閣水榭裏頭見麵。
文畫扇已經身形漸顯,所有的衣裳都要重做。
她今日心情好,差人來唱戲。
“王妃娘娘好興致。”閔疏說,“王府裏還養了戲子?”
文畫扇聽著戲子低吟婉轉,笑著說:“白梨戲院排的曲子,解解乏罷了,要說興致談不上。雖然長寧王府不見得是京中最大的府邸,但裏頭養的人卻是最齊全的。”
閔疏垂手站在她身側,文畫扇早已摒退四下,戲台上鑼鼓喧天,唱的是一出郎情妾意的戲。
“按父親的意思,三弟也快熬出頭了。”文畫扇慵懶地靠在太師椅上,把白狐裘當披風攏在肩上,歎道:“三弟是打算帶陳姨娘遠走高飛離開京城,還是打算求了父親入府抬位份?”
閔疏眼睫一動,立刻就察覺出文畫扇根本不知道他娘失蹤的消息。
文畫扇難得好言:“留在府裏可不是什麽好出路,三弟小時候吃的苦頭還不夠多嗎?水也泡過,火也燒過,好不容易活到如今長成這幅模樣,又被送到這王府裏來。小半年前進了長寧王的私牢,聽說受了些罪。”
閔疏想套的話已經套出來,他敷衍兩句,文畫扇也不想再跟他多言,抬手招來丫鬟,半靠在丫鬟身上走了。
台子上的戲已經唱完,屏風後頭人影若隱若現,片刻後又吱吱呀呀響起來。
“聽過白梨院的戲嗎?”身後什麽時候進來個人,是梁長寧,他撩開袍子坐下,一隻手摟住閔疏一帶,就把人抱上了膝頭。
閔疏掙紮兩下:“王爺,這是在外頭!”
“外頭張儉守著。”梁長寧眸色深沉,說:“是一出好戲,值得一聽。”
第71章 春光
閔疏環顧四周,見四下果真無人,張儉確實在外頭守著,這才放下心來。
台子上的屏風半開半合,裏頭是個男人清瘦的身影,他站在案桌後,上麵隻放著塊一尺長的驚堂木。
“王爺要我聽什麽?”閔疏隻能坐在梁長寧膝上,被他從身後環著。這個姿勢太不端正,總叫人如坐針氈。
“京中有善口技者。”梁長寧語焉不詳:“一些舊事,閔大人好好聽。”
“喵”屏風後的男子開口,先學了聲貓叫,這聲貓叫太逼真,閔疏一愣,那人又張開了嘴。
雜亂的腳步聲、街坊小孩的哭叫聲、小販的吆喝聲層層疊加,接著是踩在青石板上的啪啪聲,驚堂木狠狠一拍,屏風後驟然寂靜下來。
難以想象這些如此逼真的聲音都是一個人的舌頭發出來的,閔疏微微睜大了眼盯著戲台,梁長寧的手握住了他的腰。
“吱呀”
閔疏幾乎能靠聲音想象到木門打開的畫麵,就在這須臾,他後背起了一層薄薄的冷汗。
那嗓子突然變得婉轉柔和,“安之不必顧念著娘,娘在世上多活一天都是賺來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道理你該明白的。”
閔疏背脊一僵,後頸窩的汗毛倒立,豁然轉頭死死盯住了梁長寧。
屏風後那人還在說,閔疏卻已無心再聽,他拳頭捏得死緊,而梁長寧摟著人,幾乎是親昵地貼在他耳邊低聲問:“是出好戲,對不對?”
閔疏額頭上有冷汗,梁長寧抬手替他擦幹淨,問:“我最後再問一次,那晚,出了胭脂鋪,又去了哪裏?!”
“何必再問!”閔疏驟然掙紮起來,被梁長寧翻身死死按在了方桌之上,他掐住閔疏的脖子,手指用力到發白。
“王爺既然都知道了,不如就此殺了我!要麽私牢再走一遭,看看我答不答得出來!”閔疏扣住梁長寧的手腕,說:“或者王爺還想做什麽,殺了我娘?”
“你娘知道你爬上了本王的床嗎?”梁長寧低頭直視他,眼睛裏是惡意的嘲諷:“你娘知道安之的鴻鵠之意比天高,那他知道安之躺在我床上的時候比文畫扇還”
閔疏腦子裏緊繃地弦啪地一聲斷裂,他意識空白片刻,接著一腳踹在梁長寧小腹上,惡狠狠地推開他。
梁長寧被他這一踹吃痛了片刻,迴過神來立刻就掐著閔疏的脖子提了起來,他高高提起人,閔疏的腳在懸在空中蹬了兩下,掙紮間一封信啪嗒落到地上。
閔疏一張臉漲得通紅,梁長寧單手撿起那封信,閔疏要去搶,梁長寧卻把人往地上一扔,當著他的麵撕開了信封。
果不其然,陳聰連零頭都記得清清楚楚。
“……大前年是朝廷派司禮監的公公來收的秋糧,合上倉三百五十七萬石,田地稅鈔七十二萬錠。前年也是秋糧,收了兩茬,第一茬是一百五十萬石,後來說增加稅收,又收了一百四十二萬石。百姓家裏都沒有餘糧,我就做主從囤積的糧倉中提了一半出來補,補的這批稻米是本來打算做留種的。”陳聰想了想,神態認真:“我本來擔心會耽擱春種,沒想到去年氣候好,全年多雨,也沒有鬧災害,於是收成非常好!朝廷又說塞北吃緊,我想著匈鐸不好打,將士們糧草不夠,咱們自己褲腰帶勒緊點不要緊,樹皮草根糠咽菜都能頂一陣子,不能叫塞北的漢子們餓肚子。百姓們也懂事,於是就又交了四百二十萬石。田地稅約九十三萬錠。”
褚輝沒忍住,砸了下桌麵:“去年四百二十萬石!李開源就寫了兩百萬石,他吞了一半有餘!”
陳聰知道朝廷貪墨,但沒想到如此嚴重,他一驚,說:“他隻寫了兩百萬石?!”
褚輝把賬簿扔給他,冷哼一聲:“我現在就迴去提審戶部主事。務必追贓下去!”
“查不了。”閔疏看著他,冷靜地說:“陳大人如今還不到露麵的時候,他不能上堂作證。”
第70章 這是要跑路的倒數第幾章我數不清
閔疏撥弄算盤,梁長寧沉默著想了須臾:“那就從鄭思案入手。”
閔疏不為之所動:“這案子不是已經結了嗎?”
“鄭思本是吏部郎中,我們一直以為他是文沉的人,後來發現其實不是。吏部管理官員稽查,他曾被查出買賣官職,還牽連到了文沉和王爺,隻是最後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梁長寧說:“誰敢說鄭思與李開源沒有金錢往來?買賣官員是一本萬利,李開源會放過?”
褚輝一點就透,即刻迴了鎮撫司衙門,不出兩日,他就將鄭思案提上進度,連同著卷宗和黴米案一同呈遞到了禦前。
眾目睽睽之下,梁長風隻能給了朱批,頷首允許重查鄭思稽查舞弊案,因著官員稽查是吏部的職責,因此又扯了危浪平進來查。
這算是開朝以來的第一件重大並案調查,危浪平做事雷厲風行,很快就清算到了有漏洞的賬簿。
“這是李大人的府裏的私人賬簿。”危浪平遞交賬簿,再由吳貴呈上。
“按規定,每年布政使司和府州縣都要派上計吏到戶部去核算錢糧軍需。賬目瑣碎繁多,一直要到戶部審核無誤才算手續完備。錢穀數字有誤差,整個報銷冊就得打迴去重新填造。”危浪平說:“各省距離遠,重造報銷冊不是大事,但是上頭要加蓋當地衙門的大印,一來一迴就得廢掉小半年。因此為了節省時間,幾乎所有上計吏都會備好多餘的空白文書。”
梁長風聽著,隨口嗯了一聲。他如今隻是跟著內閣學些理政之事,還不曾了解過裏頭的暗道,他心裏記著,麵上問:“有何問題?”
“皇上,朝廷所有的登記文書所用的紙張,都是造紙司特供,每年定量下發的。但由於造紙的工藝不能完全同一,因此每年不同的地區紙張顏色都微有不同,李大人家裏私賬簿的紙張,用的是暨南布政史陳聰的例紙,您看……”危浪平上前兩步,指給他看:“去歲的紙造得薄,容易透,您將他舉起來對著光,能隱約看到暨南衙門的印章留下的痕跡。”
李開源為什麽會有暨南衙門的公文紙?原因太顯而易見了,要麽他截殺了暨南報銷冊,要麽他勾結了暨南上記吏。
蔣知當場反駁:“或許隻是李大人在戶部隨手帶迴家的白紙,戶部這樣的地方,筆墨紙硯每年都有多餘的,放著不用也是可惜……”
他自己都覺得話立不住,訕訕閉了嘴。
“皇上,去年暨南派上來的上記吏,在吏部報了暴斃。”褚輝說:“北鎮撫司查過,不是暴斃,是墜馬。”
危浪平心知肚明他在給自己鋪台階,順勢道:“這麽巧?去年戶部調了個上記吏去補空子,也姓李,是李大人新娶的小妾的表弟。”
現在不必再查也清晰明了,李開源被下了密密麻麻的網,做沒做這檔子事都跑不掉。
“先扣押,證據確鑿立刻提審。”梁長風長出一口氣,說:“今年的官員稽查全部從嚴,暨南往後三年稅收全免,危浪平,你繼續查下去罷。”
閔疏目光沉著:“截殺官員、扣押公文、倒賣糧草、稽查舞弊,樁樁件件都是殺頭重罪。”
梁長寧擺出昨日殘局,說:“現在就端看有沒有人願意保他一命。”
“誰敢?”閔疏坐在椅子上,看著梁長寧:“誰敢保他,誰就是同黨,誰敢求情,誰就是同謀。順著李開源這根線摸下去,他們自保尚且不暇,哪裏還有閑心敢去撈人。”
“如今閑下來的隻有周小將軍,”閔疏看著梁長寧複原棋局,手指一點說:“王爺別耍賴,這顆白子本該放在這裏。”
梁長寧從善如流改了位置,接下他的話:“周鴻音是閑,他交了兵符,準備領個閑職掛著。”
這些都是小事,談來聽聽也就算了,閔疏說:“王爺今日也閑,這盤棋都下了多久了?還記得呢。”
“下完這盤棋,”梁長寧頓了頓,說:“和我下完這盤棋,往後你我黑白對調。”
這盤棋下不完了。閔疏垂眸,睫毛掩去了眼底的惋惜,孤離已下,戶籍到手,他已經安排好了馬車候在城西,隨時可走。宮裏的太醫定時請平安脈,隻要摸出脈象,文沉就會知道他已經完成任務。文沉會給閔疏喘氣的機會,閔疏會借著這口氣離開京城。
下完這局棋,已經是深夜。
燭火明滅,梁長寧沒有歇息的意思:“今夜我要去西大營,入夜降溫,記得叫人生爐子。”
閔疏頷首,頓了片刻說:“不是今夜降溫,是王爺怕冷了,夜深露重,王爺披上大氅吧。”
梁長寧沒在意他這句話,穿上甲胄出門了。
梁長寧一走,閔疏等了片刻,他熄燈躺下,到了後半夜才翻身起來。梁長寧和他都不喜歡有人守夜,隻有暮秋隔得遠遠地守在殿外。閔疏悄然換了身衣服,從王府側門溜了出去。
涼風刺骨,寒夜凍人。
他貼牆疾跑,從西街胭脂鋪的擴建的私塾鑽出去,順著長巷往裏走,巷口的黑貓揣手臥在房瓦上,又受驚似地躥下地。瓦屋裏亮起微弱的燭火,小兒啼哭聲響起。
“喵!”
閔疏不管不顧,從柴堆裏穿出去,翻進了院門。
“娘”
閔疏瞳孔一縮,僵在原地。
陳氏不見了。
屋子裏空空如也,黑夜中隻有老鼠跑過的吱呀聲,閔疏側身,在月夜的涼風中徒然生出了密密麻麻的殺意。
閔疏在原地站了片刻,就那須臾之間,無數種猜想劃過腦海。他咬緊了牙關思索著種種可能,小心謹慎地在一片雜亂中尋求蛛絲馬跡。
陳氏常用的東西都在,她不是被請走的,是被帶走的。床邊的梳妝匣裏還放著半罐頭油,散發出淡雅的茉莉香……
閔疏輕輕蹲下,伸手打開了頭油罐子,裏頭不是粘稠的清油,是大半罐烏黑的藥粉。閔疏倏然知道了這是什麽。
這是陳氏按照他的要求省下來的孤離,又經過了煮沸沉澱燒幹後得出來的藥粉。
黑暗中的貓不知從哪裏衝出來,一口咬死了老鼠。
閔疏背脊僵直,半晌才鬆開扶著門的手,悄無聲息地揣起藥粉順著原路返迴了。
一夜未眠,天剛剛亮時,梁長寧才帶著張儉從西大營迴來。他盔甲上還有露水,帶著青草和泥土的腥味。
梁長寧脫了盔甲,靠在窗邊喝了早茶,見閔疏起來,掃了他一眼才問:“你鞋子上有泥,昨夜出去了?”
閔疏看不出心思,揉著眼睛說:“昨夜露水重,怕那兩盆茉莉死了,我就搬了個地方。”
梁長寧偏頭出去一看,那兩盆茉莉果然換到了靠裏的地方去。
這時候才剛剛出了太陽,張儉推門進來,在梁長寧耳邊低聲說了兩句,梁長寧沒說話,眼神卻沉了下去。
閔疏不知怎麽,心裏突然泛起一點寒意。陳氏的事情壓在心裏,閔疏猜測是文畫扇或者文沉帶走人,他得找機會見文畫扇,把他娘的下落問出來。
暮秋端著早膳進來,二人都擺手說不吃,她又隻能端著托盤下去。
“王爺今日不忙?”閔疏問:“案子要查,周小將軍要見,西大營的兵要整合,還能抽空迴府,看來王爺是遊刃有餘。”
“遊刃有餘是誇張,”梁長寧說:“沒有人是鐵打的,總有弱處,今日迴來休假兩日,怎麽,這也不許?”
閔疏穿好外袍,對著鏡子束發。梁長寧靠著窗看了他須臾,伸手替他把發冠扶正了。閔疏從鏡子裏看他,見他神色有異,但也沒開口問。
梁長寧雖然休假,但也有公文要看,他跟閔疏草草見了一麵,午後就進了書房再沒出來過。
閔疏在廊下坐了片刻,叫廚房做了碗當歸烏雞湯。湯還沒端上來,文畫扇就有請。
說是王妃有請,其實還是在樓閣水榭裏頭見麵。
文畫扇已經身形漸顯,所有的衣裳都要重做。
她今日心情好,差人來唱戲。
“王妃娘娘好興致。”閔疏說,“王府裏還養了戲子?”
文畫扇聽著戲子低吟婉轉,笑著說:“白梨戲院排的曲子,解解乏罷了,要說興致談不上。雖然長寧王府不見得是京中最大的府邸,但裏頭養的人卻是最齊全的。”
閔疏垂手站在她身側,文畫扇早已摒退四下,戲台上鑼鼓喧天,唱的是一出郎情妾意的戲。
“按父親的意思,三弟也快熬出頭了。”文畫扇慵懶地靠在太師椅上,把白狐裘當披風攏在肩上,歎道:“三弟是打算帶陳姨娘遠走高飛離開京城,還是打算求了父親入府抬位份?”
閔疏眼睫一動,立刻就察覺出文畫扇根本不知道他娘失蹤的消息。
文畫扇難得好言:“留在府裏可不是什麽好出路,三弟小時候吃的苦頭還不夠多嗎?水也泡過,火也燒過,好不容易活到如今長成這幅模樣,又被送到這王府裏來。小半年前進了長寧王的私牢,聽說受了些罪。”
閔疏想套的話已經套出來,他敷衍兩句,文畫扇也不想再跟他多言,抬手招來丫鬟,半靠在丫鬟身上走了。
台子上的戲已經唱完,屏風後頭人影若隱若現,片刻後又吱吱呀呀響起來。
“聽過白梨院的戲嗎?”身後什麽時候進來個人,是梁長寧,他撩開袍子坐下,一隻手摟住閔疏一帶,就把人抱上了膝頭。
閔疏掙紮兩下:“王爺,這是在外頭!”
“外頭張儉守著。”梁長寧眸色深沉,說:“是一出好戲,值得一聽。”
第71章 春光
閔疏環顧四周,見四下果真無人,張儉確實在外頭守著,這才放下心來。
台子上的屏風半開半合,裏頭是個男人清瘦的身影,他站在案桌後,上麵隻放著塊一尺長的驚堂木。
“王爺要我聽什麽?”閔疏隻能坐在梁長寧膝上,被他從身後環著。這個姿勢太不端正,總叫人如坐針氈。
“京中有善口技者。”梁長寧語焉不詳:“一些舊事,閔大人好好聽。”
“喵”屏風後的男子開口,先學了聲貓叫,這聲貓叫太逼真,閔疏一愣,那人又張開了嘴。
雜亂的腳步聲、街坊小孩的哭叫聲、小販的吆喝聲層層疊加,接著是踩在青石板上的啪啪聲,驚堂木狠狠一拍,屏風後驟然寂靜下來。
難以想象這些如此逼真的聲音都是一個人的舌頭發出來的,閔疏微微睜大了眼盯著戲台,梁長寧的手握住了他的腰。
“吱呀”
閔疏幾乎能靠聲音想象到木門打開的畫麵,就在這須臾,他後背起了一層薄薄的冷汗。
那嗓子突然變得婉轉柔和,“安之不必顧念著娘,娘在世上多活一天都是賺來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道理你該明白的。”
閔疏背脊一僵,後頸窩的汗毛倒立,豁然轉頭死死盯住了梁長寧。
屏風後那人還在說,閔疏卻已無心再聽,他拳頭捏得死緊,而梁長寧摟著人,幾乎是親昵地貼在他耳邊低聲問:“是出好戲,對不對?”
閔疏額頭上有冷汗,梁長寧抬手替他擦幹淨,問:“我最後再問一次,那晚,出了胭脂鋪,又去了哪裏?!”
“何必再問!”閔疏驟然掙紮起來,被梁長寧翻身死死按在了方桌之上,他掐住閔疏的脖子,手指用力到發白。
“王爺既然都知道了,不如就此殺了我!要麽私牢再走一遭,看看我答不答得出來!”閔疏扣住梁長寧的手腕,說:“或者王爺還想做什麽,殺了我娘?”
“你娘知道你爬上了本王的床嗎?”梁長寧低頭直視他,眼睛裏是惡意的嘲諷:“你娘知道安之的鴻鵠之意比天高,那他知道安之躺在我床上的時候比文畫扇還”
閔疏腦子裏緊繃地弦啪地一聲斷裂,他意識空白片刻,接著一腳踹在梁長寧小腹上,惡狠狠地推開他。
梁長寧被他這一踹吃痛了片刻,迴過神來立刻就掐著閔疏的脖子提了起來,他高高提起人,閔疏的腳在懸在空中蹬了兩下,掙紮間一封信啪嗒落到地上。
閔疏一張臉漲得通紅,梁長寧單手撿起那封信,閔疏要去搶,梁長寧卻把人往地上一扔,當著他的麵撕開了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