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寧想了須臾,說:“眼下開春,塞北需要軍餉糧草,戶部不太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換人。”
“所以隻要壓住李開源,最起碼要束縛住文沉,李開源一落馬,整個利益鏈條就少了重要的一環。”握住梁長寧的黑子,在和煦的陽光裏和他對視,篤定地說:“文沉不一定會保李開源,因為他已經把所有身家都壓在了文畫扇腹中的孩子身上,有了這個孩子,他就能越過你和皇上,直接掌握權力中樞。”
但這個孩子倒底是誰的種,閔疏比誰都清楚,他說:“在這個孩子出世前的七個月裏,就是王爺安插人手,侵蝕戶部的絕佳機會。”
這顆棋子太小,握在閔疏手裏卻很有分量,今日的對弈閔疏大敗,因為他的心不在棋盤上,而在棋盤外。
梁長寧思慮片刻,摩挲著指關節上的戒指,說:“李開源是文沉的人,他被文沉拋棄之後,一定會轉投向新的主子,梁長風如今正缺錢,說不得就會保他。”
“李開源是老狐狸,太狡猾,不好拿捏。”閔疏豎起食指小幅度搖動,“與其養隻老謀深算的狐狸,不如培植自己的人手。如果我是皇上,我不會收編李開源,我會叫自己的人替代他的位置。”
梁長寧被他說服,說:“周鴻音天明前入京,我們要在這之前把消息傳給他。”
“我去寫個章程,”閔疏下榻,連鞋襪都來不及穿就要鋪紙,他說:“周小將軍年少成名又一路順遂,所以他沒有心機。他在鄭思一案中就落入了圈套,朝堂明槍暗箭,他不一定應付得來。塞北將領一事還可再議,他們不會讓王爺迴塞北收迴軍隊,既然正巧撞上小將軍迴京,不如幹脆乘此機會一並做了,叫小將軍直接升到頂。”
梁長寧看著他的背影,說:“你對周鴻音相助至此,他不一定會心存感激。”
閔疏提起筆,頭也不抬:“小將軍是王爺的部下,我此番是在為王爺謀劃。”
梁長寧笑起來:“那意思是我得感激你。”
閔疏動作一慢,筆尖暈開墨跡,他飛快抬頭望了一眼梁長寧,又低下頭說:“王爺要謝我,不如饒我一迴,今日的補藥,我實在是不想喝了。”
梁長寧知道這藥,是孔宗開給閔疏的,明麵上說是調養血氣的藥,其實是孔宗配了些緩和孤離寒毒的藥材,聞起來有一股子餿味,閔疏翻過藥渣,翻出一堆蜈蚣蠍子小石頭,也難怪閔疏不喜歡。
梁長寧本想強壓著閔疏喝了,又看到他一張臉苦得發黃,心軟道:“今日算了,叫他們撤了罷。”
“太浪費了,暮秋姑娘見我沒喝,晚上又要念叨。”閔疏笑起來,狹促一笑:“不如王爺將就著也順帶補一補。”
梁長寧喜歡他這個笑,閔疏難得有些小性子,左右不過是碗補藥,梁長寧樂意順著他。
梁長寧端起白瓷碗晃了晃,幹脆地仰頭一飲而盡。
“怎麽一股茉莉味。”梁長寧抿唇,把白瓷碗擱迴去,隨口問。
閔疏寫字的手一頓,很快又恢複如常,說,“廊下擺著兩盆茉莉花,王爺鼻子跟狗似的,隔著窗戶也能聞到?”
梁長寧探頭出去一看,果然擺著兩盆含苞待放的茉莉。
暮秋正拿著黃銅小勺澆水,看見梁長寧往這邊看,當下就站起來行禮,說:“是前幾日王妃娘家送來的花,花房覺著開得好,又能安神,就送了兩盆來。”
梁長寧問:“之前養的鐵杆海棠呢?”
暮秋說:“閔大人水澆多了,根都爛了。”
梁長寧又問:“那羅漢鬆呢?”
暮秋微笑:“閔大人嫌羅漢鬆生了蟲又不開花,已經叫人搬到王爺書房去了。”
梁長寧把頭縮迴去,閔疏正停筆看著他,二人遙遙對望,梁長寧竟然生出一種恍惚的溫馨。
閔疏卻已經先發製人:“王爺的那兩缸荷花,不也沒養活?”
他一邊說一邊停筆,要囑咐周鴻音的話已經寫完,閔疏的信由張儉送出,他打馬從城門出去倒迎周鴻音,周鴻音看完信心裏有了數,卸掉盔甲就直接進了宮。
李開源雙目赤紅,聽龍殿寂靜一片,掉一根針都聽得見。
吳貴見事情不好,立刻去稟告了梁長風,不出一炷香,梁長風和文沉就進了聽龍殿。在場都是臉熟的重臣,文武相對,誰也不肯讓誰。
周鴻音捏緊拳頭,脫了頭盔後露出滿是傷痕的臉和長滿凍瘡的耳朵,咬牙切齒道:“暨南幾十萬百姓,戶部就給二十萬石糧食,其他四百萬石全是滄州等地緊急調運!這也就罷了,你李開源還暗中做手腳!如今國庫空虛,皇上仍能節儉出糧食來賑災,糧倉鑰匙交到了你李大人手裏,就全成了你李家的後廚!”
“互吹亂扯,全是攀誣!”李開源罵道:“離京之前不說,現在才放馬後炮,誰知道你是不是賊喊捉在想要栽贓到我頭上!”
“栽贓你?!就你那二十萬石黴米,你在黴米上頭鋪了一層新米,誰看得出來你這些齷齪手段!”周鴻音情緒高漲,脖頸上青筋凸起,已經是氣急。
他根本沒想過要如何去證明黴米是李開源的手腳,閔疏說得非常明白,周鴻音隻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一無經驗二無資曆,被李開源這種老狐狸騙了不是壞事,反而要叫人對他心生同情,覺得周鴻音是一片赤子之心。
周鴻音急得抓耳撓腮,他一抓耳朵,裂開的凍瘡即刻就溢出血來,被周鴻音的手背蹭到了鼻梁上,樣子看著更淒慘。
“長寧王滿朝借錢捐款,就連夏小侯爺也給了二百兩!可恨這些銀子還填不了黴米的缺漏,你戶部怎麽敢連百姓的口糧都敢盜!他娘的,還不是貪習慣了!你高門顯貴是吃白飯的主子,他們暨南百姓就活該吃發了綠黴的稀粥!李開源那你狗日的真是個畜生!先帝對你的恩德你就是這樣迴報!去你媽的狗逼崽子!”
李開源已經被他這一連串亂叫罵傻了,李開源打得了唇槍舌戰,拿手好戲是裝可憐哭窮。如今位置變換,別人來演這出戲的時候,他反而懵了。
“你、你那黴米指不定是在路上受了潮,往年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況”
“往年?”嚴瑞詫異出聲,加柴添火:“李大人的意思,黴米不是今年特例?”
李開源倒吸一口冷氣,當即哐當跪在了梁長風麵前;“皇上明鑒!萬萬不可聽一麵之詞啊!”
第69章 假賬
嚴瑞的話分明是要翻舊賬,李開源不敢叫他翻舊賬,危浪平拱手道:“皇上,李大人殫精竭慮,怎麽會有盜賣糧草一事呢?事關李大人清譽,不如仔細查清楚,也給暨南百姓一個交代。”
“怎麽查?”文沉寒聲道:“要查這批糧,就要扯到近幾年的賦稅,糧倉入庫登記本就雜亂,賬冊是六部閱覽,司禮監過目、皇上給了朱批的。危大人想查李開源,就是要翻國庫。”
嚴瑞說:“那就查賬目,先前暨南布政史陳聰跟著五軍都督府來報災時,臣就奇怪。暨南是糧食大省,一年交的公糧幾乎能抵八成軍需,近幾年長寧王帶兵鎮守塞北十三關卡,把塞北荒田都改做了軍需田,不說自給自足,但也減緩了朝廷壓力。按田地收成來講,糧倉裏怎麽可能沒有屯糧呢?戶部哭窮是常事,但也不至於隻能撥出二十萬石糧食吧?難不成,戶部掌管的八大糧倉都給燒了一遍?”
大梁開國以來,每隔五年就通查八大糧倉的囤積情況。每到通查前夕,都有官員拿不出賬目,隻能火龍燒倉。可天書閣建立後,所有地方政府都必須每年備份賬目公文和檔案做統一儲存,火燒糧倉已經不能再作為逃避審查的借口。
嚴瑞說:“找滄州、德州等地借調糧食,還是暨南布政史陳聰親自簽下的借條,賬都落在了陳聰一個人頭上。如此說來,戶部可真一毛不拔又要賺名聲。李大人既然問心無愧,不如幹脆叫人查個底朝天,否則你空口白牙一張,誰敢全信?”
事情牽扯到這裏,文沉已經打算明哲保身,反正如今的爛攤子七個月後都要被掀翻,收拾與不收拾都沒差。他揣手立在一旁,一副聽之任之的好說話模樣。
蔣知還想求情保住李開源,李開源是他們利益團體的銀錢中轉站,大批的土地倒賣都要從戶部過,李開源一倒,他們自己將要窮好一陣子。
他正醞釀著開口,嚴瑞就說:“二十萬石糧食是微不足道,但李大人是奉朝廷的命賑災,百姓可不會把賬算到別人頭上,事情不查清楚,怕失了暨南民心啊!”
梁長風穩住大局,做主說:“既然如此,那就查賬吧。”
李開源匍匐在地上,受了天大委屈似地啜泣嚎叫起來。
事情交由應三川去辦,錦衣衛下屬南北鎮撫司一齊出動,連帶著戶部十三個司一起包抄了戶部衙門。
應三川扶著腰間的佩刀,仰頭看著李開源高大巍峨的府門,微微一頷首,就立刻有人前去敲門。
門房開了條縫,揉著眼睛問:“誰”
“錦衣衛北鎮撫司,奉命搜查戶部尚書李開源府邸。”
門房怔愣片刻,立刻反應過來就要關門。應三川一偏頭,手下的劉守就一腳踢開了門。
“僉事大人!”門房惶恐地跌倒在地,認出了應三川。
錦衣衛本就是皇城之中鬼魅般的存在,生殺予奪的大權被交予他們手中之後,誰家沾到就得扒層皮。裴家被查封那日反抗者不少,到頭來就落了個抄家滅門發配流放的下場。
錦衣衛魚貫而入,李開源的兩個兒子李楊和李流聞聲出來,戾氣道:“應三川!你帶人來此撒什麽野,這裏是李家”
應三川眼神冰冷,抬手命令:“給我搜得幹幹淨淨!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往來書信,一頁紙都不能落下!”
他樣子駭人,連李楊也被唬住了。丫鬟和侍衛都被扣押在庭院正中,其餘主子則倉促著被請到了騰出來的廳堂裏等。
李楊迴過神來,開口罵道:“應三川,你別以為當了指揮僉事就是人上人了!你這種庶子是連我的宴席都上不了的賤種,今日查抄我府,明日事情過了必然有你好果子吃!”
他大哥李流比他成事些,立刻製止了他,還算恭敬地問:“僉事大人,今日是在查什麽案子?我李家一定配合,隻是翻亂了不好收拾,您要找什麽知會一聲,我要是知道,一定叫人找出來。”
應三川一笑,示意身後的下屬遞出一頁雪白紙張。
李流沒敢伸手去接,就這樣抬頭看了一眼,立刻不敢再求情。應三川手裏拿的是內閣直接出的搜查文書,司禮監替皇上蓋的兩方大印,刑部尚書孫供的簽字落款。
“僉事大人!”劉守小跑來,低聲說:“書房裏有密室。”
“砸開。”應三川環顧四周瑟縮的人,和藹地說:“搜到的東西全都帶走呈遞禦前,府中下人一並扣押於詔獄。李大公子、二公子,下官特地備了新出的祁門紅茶,北鎮撫司請一趟吧?”
李流沉默,李楊已經怕住了。他見過裴三從詔獄中出來的樣子,前日裏他還和裴三在遠東樓吃酒招妓好不風光,沒曾想裴三在北鎮撫司的詔獄呆了兩天,兩條腿都被刀片刮得隻剩骨頭。
李楊後來又去打聽裴三的下落,聽到候家老二說,裴三還要徒步走去邊疆,他一路走一路滴血,才出了京城就死在了路邊。
思及此,李楊急忙說:“大哥!咱們等等著爹迴來,皇上不敢動咱們家的!問清楚事情緣由,我不要去北鎮撫司!”
“李二公子。”應三川輕聲道:“李大人就在宮中,要不了多久,他或許就能去詔獄陪你。”
應三川轉身走,身後的李楊猛然跨出正廳,駐守的錦衣衛唰啦一聲抽出長刀,女眷們都怕極了,隻有李開源的夫人上來哭求。
“娘!”李流拉開李氏,低聲說:“這案子不是刑部來查,是北鎮撫司來查,就說明是皇上的旨意。求情是沒用的,咱們得知道他們在查什麽!”
李流不知道皇上要查什麽,但也知道怕不是什麽好事情。
戶部主事不能全扣,隻有經手過賑災糧和京城糧倉的人被提審。應三川叫人把搜刮的文書等全都搬上馬車,隻帶著劉守迴了宮。
案子涉及的卷宗文書太多,北鎮撫司並大理寺一同開始查,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梁長風錯開了刑部。孫供等了多天,才發覺自己也被皇上疑心了,他當即不敢再疏通上下,隻能暗自焦灼等待。
褚輝在鎮撫使的位置上呆久了,下頭的人跟他比應三川更加熟絡,不需要打聽,自然有人樂意在茶餘飯後跟他談這樁黴米案。應三川身上的危移的案子還沒清,刑部已經交還了危移,喪事沒有大辦,按危浪平的意思運迴了澤陽老家安葬。
北鎮撫司由馮道成牽頭,應三川進了宮,褚輝順理成章頂上去,徹夜不休地開始查這些搜刮迴來的賬冊等。
奈何賬冊做得太漂亮,根本找不到一絲一毫漏洞。李開源被停職縮在府裏,對此胸有成竹。他的確是個老謀深算的狐狸,所有的賬目時常檢查盤算,他的假賬都記在心裏,連謄抄也不敢有。
褚輝把賬冊送了一些去長寧王府,閔疏翻過,說:“太幹淨了。根本沒有差錯。”
梁長寧放緩語氣:“查不出來不要著急,慢慢來。”
褚輝靠在窗邊喝茶,暮秋端了幾碟子茶點,他捏了塊在手裏,邊吃邊看窗外的景色。
“種的茉莉?太香了,衝鼻子。”褚輝有些嫌棄,抬手關了窗。
梁長寧說:“閔疏種的,我不愛花。”
閔疏這才從賬冊中抬首,對褚輝一笑:“花房送來的,說是安神。”
閔疏和褚輝隻見過一次,就是幾個月前在遠東樓那夜的宴席上,梁長寧殺了候保,褚輝臉色都沒變。
梁長寧和褚輝是故交,隻是見得少。褚輝比閔疏更了解朝堂中人的性格偏好,他見閔疏皺眉翻賬本,說:“李開源做事圓滑,不好找漏子,你得費點眼睛。”
褚輝猜出閔疏和梁長寧的皮肉關係,怕閔疏尷尬,故而沒寒暄舊事,隻當是遠東樓之事已經忘了。
閔疏卻毫不在意,微微頷首說:“一別多日再見褚大人,先前沒猜到褚大人年少有為,已經是鎮撫使。”
“我算什麽大官,上頭還有個指揮僉事應三川踩著呢。”褚輝笑起來,說:“這賬冊我隻能帶出來兩日,馮道成在鎮撫司衙門盯著查賬,今日他輪休去了。”
閔疏合上賬冊,把算盤拂開,說:“這賬是假的,沒什麽可查。褚大人今日就能帶迴去了。”
褚輝問:“北鎮撫司上下和戶部主事們算得熱火朝天,這賬簿難不成就廢了?”
“賬簿廢了,但過手的人還在。”閔疏手指叩在算盤上,說:“太過完美,反而不夠真實,曆朝曆代再嚴密的審核機構都會出小紕漏,所以有時候上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如今李開源把賬目做得滴水不漏,倒給了機會叫咱們去挑撥一二,好攛掇皇上下旨全部重查。”
閔疏思緒片刻,突然說:“我要看田地的糧食稅收,褚大人,戶部主管全國幾大糧倉的出入庫審批,這該是要記錄在冊的,如果李開源作假了上倉數目,那能把冊子帶出來給我看嗎?”
褚輝看了眼梁長寧,見他神色無異,站起來說:“可以,我現在就叫人給你調來。”
他轉頭就出了門,打馬迴了鎮撫衙門。
梁長寧任由閔疏安排命令,又由著他讓張儉去請陳聰,沒有說他逾矩。
梁長寧覺得這幾日冷得慌,像是倒春寒。他叫人把暖爐又放迴房裏,才問閔疏:“你是想和陳聰對賬?”
梁長寧猜中了閔疏的心思,閔疏頷首,說:“李開源的賬簿能作假,但陳聰這個前任暨南布政史可做不了假。咱們查不出來國庫的虧空,總能查出糧倉入庫的真實數目。我聽聞陳聰萬事親力親為,每年的述職奏折都是謄抄兩份保存,他一定記得暨南上交的公糧數目。”
“所以隻要壓住李開源,最起碼要束縛住文沉,李開源一落馬,整個利益鏈條就少了重要的一環。”握住梁長寧的黑子,在和煦的陽光裏和他對視,篤定地說:“文沉不一定會保李開源,因為他已經把所有身家都壓在了文畫扇腹中的孩子身上,有了這個孩子,他就能越過你和皇上,直接掌握權力中樞。”
但這個孩子倒底是誰的種,閔疏比誰都清楚,他說:“在這個孩子出世前的七個月裏,就是王爺安插人手,侵蝕戶部的絕佳機會。”
這顆棋子太小,握在閔疏手裏卻很有分量,今日的對弈閔疏大敗,因為他的心不在棋盤上,而在棋盤外。
梁長寧思慮片刻,摩挲著指關節上的戒指,說:“李開源是文沉的人,他被文沉拋棄之後,一定會轉投向新的主子,梁長風如今正缺錢,說不得就會保他。”
“李開源是老狐狸,太狡猾,不好拿捏。”閔疏豎起食指小幅度搖動,“與其養隻老謀深算的狐狸,不如培植自己的人手。如果我是皇上,我不會收編李開源,我會叫自己的人替代他的位置。”
梁長寧被他說服,說:“周鴻音天明前入京,我們要在這之前把消息傳給他。”
“我去寫個章程,”閔疏下榻,連鞋襪都來不及穿就要鋪紙,他說:“周小將軍年少成名又一路順遂,所以他沒有心機。他在鄭思一案中就落入了圈套,朝堂明槍暗箭,他不一定應付得來。塞北將領一事還可再議,他們不會讓王爺迴塞北收迴軍隊,既然正巧撞上小將軍迴京,不如幹脆乘此機會一並做了,叫小將軍直接升到頂。”
梁長寧看著他的背影,說:“你對周鴻音相助至此,他不一定會心存感激。”
閔疏提起筆,頭也不抬:“小將軍是王爺的部下,我此番是在為王爺謀劃。”
梁長寧笑起來:“那意思是我得感激你。”
閔疏動作一慢,筆尖暈開墨跡,他飛快抬頭望了一眼梁長寧,又低下頭說:“王爺要謝我,不如饒我一迴,今日的補藥,我實在是不想喝了。”
梁長寧知道這藥,是孔宗開給閔疏的,明麵上說是調養血氣的藥,其實是孔宗配了些緩和孤離寒毒的藥材,聞起來有一股子餿味,閔疏翻過藥渣,翻出一堆蜈蚣蠍子小石頭,也難怪閔疏不喜歡。
梁長寧本想強壓著閔疏喝了,又看到他一張臉苦得發黃,心軟道:“今日算了,叫他們撤了罷。”
“太浪費了,暮秋姑娘見我沒喝,晚上又要念叨。”閔疏笑起來,狹促一笑:“不如王爺將就著也順帶補一補。”
梁長寧喜歡他這個笑,閔疏難得有些小性子,左右不過是碗補藥,梁長寧樂意順著他。
梁長寧端起白瓷碗晃了晃,幹脆地仰頭一飲而盡。
“怎麽一股茉莉味。”梁長寧抿唇,把白瓷碗擱迴去,隨口問。
閔疏寫字的手一頓,很快又恢複如常,說,“廊下擺著兩盆茉莉花,王爺鼻子跟狗似的,隔著窗戶也能聞到?”
梁長寧探頭出去一看,果然擺著兩盆含苞待放的茉莉。
暮秋正拿著黃銅小勺澆水,看見梁長寧往這邊看,當下就站起來行禮,說:“是前幾日王妃娘家送來的花,花房覺著開得好,又能安神,就送了兩盆來。”
梁長寧問:“之前養的鐵杆海棠呢?”
暮秋說:“閔大人水澆多了,根都爛了。”
梁長寧又問:“那羅漢鬆呢?”
暮秋微笑:“閔大人嫌羅漢鬆生了蟲又不開花,已經叫人搬到王爺書房去了。”
梁長寧把頭縮迴去,閔疏正停筆看著他,二人遙遙對望,梁長寧竟然生出一種恍惚的溫馨。
閔疏卻已經先發製人:“王爺的那兩缸荷花,不也沒養活?”
他一邊說一邊停筆,要囑咐周鴻音的話已經寫完,閔疏的信由張儉送出,他打馬從城門出去倒迎周鴻音,周鴻音看完信心裏有了數,卸掉盔甲就直接進了宮。
李開源雙目赤紅,聽龍殿寂靜一片,掉一根針都聽得見。
吳貴見事情不好,立刻去稟告了梁長風,不出一炷香,梁長風和文沉就進了聽龍殿。在場都是臉熟的重臣,文武相對,誰也不肯讓誰。
周鴻音捏緊拳頭,脫了頭盔後露出滿是傷痕的臉和長滿凍瘡的耳朵,咬牙切齒道:“暨南幾十萬百姓,戶部就給二十萬石糧食,其他四百萬石全是滄州等地緊急調運!這也就罷了,你李開源還暗中做手腳!如今國庫空虛,皇上仍能節儉出糧食來賑災,糧倉鑰匙交到了你李大人手裏,就全成了你李家的後廚!”
“互吹亂扯,全是攀誣!”李開源罵道:“離京之前不說,現在才放馬後炮,誰知道你是不是賊喊捉在想要栽贓到我頭上!”
“栽贓你?!就你那二十萬石黴米,你在黴米上頭鋪了一層新米,誰看得出來你這些齷齪手段!”周鴻音情緒高漲,脖頸上青筋凸起,已經是氣急。
他根本沒想過要如何去證明黴米是李開源的手腳,閔疏說得非常明白,周鴻音隻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一無經驗二無資曆,被李開源這種老狐狸騙了不是壞事,反而要叫人對他心生同情,覺得周鴻音是一片赤子之心。
周鴻音急得抓耳撓腮,他一抓耳朵,裂開的凍瘡即刻就溢出血來,被周鴻音的手背蹭到了鼻梁上,樣子看著更淒慘。
“長寧王滿朝借錢捐款,就連夏小侯爺也給了二百兩!可恨這些銀子還填不了黴米的缺漏,你戶部怎麽敢連百姓的口糧都敢盜!他娘的,還不是貪習慣了!你高門顯貴是吃白飯的主子,他們暨南百姓就活該吃發了綠黴的稀粥!李開源那你狗日的真是個畜生!先帝對你的恩德你就是這樣迴報!去你媽的狗逼崽子!”
李開源已經被他這一連串亂叫罵傻了,李開源打得了唇槍舌戰,拿手好戲是裝可憐哭窮。如今位置變換,別人來演這出戲的時候,他反而懵了。
“你、你那黴米指不定是在路上受了潮,往年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況”
“往年?”嚴瑞詫異出聲,加柴添火:“李大人的意思,黴米不是今年特例?”
李開源倒吸一口冷氣,當即哐當跪在了梁長風麵前;“皇上明鑒!萬萬不可聽一麵之詞啊!”
第69章 假賬
嚴瑞的話分明是要翻舊賬,李開源不敢叫他翻舊賬,危浪平拱手道:“皇上,李大人殫精竭慮,怎麽會有盜賣糧草一事呢?事關李大人清譽,不如仔細查清楚,也給暨南百姓一個交代。”
“怎麽查?”文沉寒聲道:“要查這批糧,就要扯到近幾年的賦稅,糧倉入庫登記本就雜亂,賬冊是六部閱覽,司禮監過目、皇上給了朱批的。危大人想查李開源,就是要翻國庫。”
嚴瑞說:“那就查賬目,先前暨南布政史陳聰跟著五軍都督府來報災時,臣就奇怪。暨南是糧食大省,一年交的公糧幾乎能抵八成軍需,近幾年長寧王帶兵鎮守塞北十三關卡,把塞北荒田都改做了軍需田,不說自給自足,但也減緩了朝廷壓力。按田地收成來講,糧倉裏怎麽可能沒有屯糧呢?戶部哭窮是常事,但也不至於隻能撥出二十萬石糧食吧?難不成,戶部掌管的八大糧倉都給燒了一遍?”
大梁開國以來,每隔五年就通查八大糧倉的囤積情況。每到通查前夕,都有官員拿不出賬目,隻能火龍燒倉。可天書閣建立後,所有地方政府都必須每年備份賬目公文和檔案做統一儲存,火燒糧倉已經不能再作為逃避審查的借口。
嚴瑞說:“找滄州、德州等地借調糧食,還是暨南布政史陳聰親自簽下的借條,賬都落在了陳聰一個人頭上。如此說來,戶部可真一毛不拔又要賺名聲。李大人既然問心無愧,不如幹脆叫人查個底朝天,否則你空口白牙一張,誰敢全信?”
事情牽扯到這裏,文沉已經打算明哲保身,反正如今的爛攤子七個月後都要被掀翻,收拾與不收拾都沒差。他揣手立在一旁,一副聽之任之的好說話模樣。
蔣知還想求情保住李開源,李開源是他們利益團體的銀錢中轉站,大批的土地倒賣都要從戶部過,李開源一倒,他們自己將要窮好一陣子。
他正醞釀著開口,嚴瑞就說:“二十萬石糧食是微不足道,但李大人是奉朝廷的命賑災,百姓可不會把賬算到別人頭上,事情不查清楚,怕失了暨南民心啊!”
梁長風穩住大局,做主說:“既然如此,那就查賬吧。”
李開源匍匐在地上,受了天大委屈似地啜泣嚎叫起來。
事情交由應三川去辦,錦衣衛下屬南北鎮撫司一齊出動,連帶著戶部十三個司一起包抄了戶部衙門。
應三川扶著腰間的佩刀,仰頭看著李開源高大巍峨的府門,微微一頷首,就立刻有人前去敲門。
門房開了條縫,揉著眼睛問:“誰”
“錦衣衛北鎮撫司,奉命搜查戶部尚書李開源府邸。”
門房怔愣片刻,立刻反應過來就要關門。應三川一偏頭,手下的劉守就一腳踢開了門。
“僉事大人!”門房惶恐地跌倒在地,認出了應三川。
錦衣衛本就是皇城之中鬼魅般的存在,生殺予奪的大權被交予他們手中之後,誰家沾到就得扒層皮。裴家被查封那日反抗者不少,到頭來就落了個抄家滅門發配流放的下場。
錦衣衛魚貫而入,李開源的兩個兒子李楊和李流聞聲出來,戾氣道:“應三川!你帶人來此撒什麽野,這裏是李家”
應三川眼神冰冷,抬手命令:“給我搜得幹幹淨淨!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往來書信,一頁紙都不能落下!”
他樣子駭人,連李楊也被唬住了。丫鬟和侍衛都被扣押在庭院正中,其餘主子則倉促著被請到了騰出來的廳堂裏等。
李楊迴過神來,開口罵道:“應三川,你別以為當了指揮僉事就是人上人了!你這種庶子是連我的宴席都上不了的賤種,今日查抄我府,明日事情過了必然有你好果子吃!”
他大哥李流比他成事些,立刻製止了他,還算恭敬地問:“僉事大人,今日是在查什麽案子?我李家一定配合,隻是翻亂了不好收拾,您要找什麽知會一聲,我要是知道,一定叫人找出來。”
應三川一笑,示意身後的下屬遞出一頁雪白紙張。
李流沒敢伸手去接,就這樣抬頭看了一眼,立刻不敢再求情。應三川手裏拿的是內閣直接出的搜查文書,司禮監替皇上蓋的兩方大印,刑部尚書孫供的簽字落款。
“僉事大人!”劉守小跑來,低聲說:“書房裏有密室。”
“砸開。”應三川環顧四周瑟縮的人,和藹地說:“搜到的東西全都帶走呈遞禦前,府中下人一並扣押於詔獄。李大公子、二公子,下官特地備了新出的祁門紅茶,北鎮撫司請一趟吧?”
李流沉默,李楊已經怕住了。他見過裴三從詔獄中出來的樣子,前日裏他還和裴三在遠東樓吃酒招妓好不風光,沒曾想裴三在北鎮撫司的詔獄呆了兩天,兩條腿都被刀片刮得隻剩骨頭。
李楊後來又去打聽裴三的下落,聽到候家老二說,裴三還要徒步走去邊疆,他一路走一路滴血,才出了京城就死在了路邊。
思及此,李楊急忙說:“大哥!咱們等等著爹迴來,皇上不敢動咱們家的!問清楚事情緣由,我不要去北鎮撫司!”
“李二公子。”應三川輕聲道:“李大人就在宮中,要不了多久,他或許就能去詔獄陪你。”
應三川轉身走,身後的李楊猛然跨出正廳,駐守的錦衣衛唰啦一聲抽出長刀,女眷們都怕極了,隻有李開源的夫人上來哭求。
“娘!”李流拉開李氏,低聲說:“這案子不是刑部來查,是北鎮撫司來查,就說明是皇上的旨意。求情是沒用的,咱們得知道他們在查什麽!”
李流不知道皇上要查什麽,但也知道怕不是什麽好事情。
戶部主事不能全扣,隻有經手過賑災糧和京城糧倉的人被提審。應三川叫人把搜刮的文書等全都搬上馬車,隻帶著劉守迴了宮。
案子涉及的卷宗文書太多,北鎮撫司並大理寺一同開始查,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梁長風錯開了刑部。孫供等了多天,才發覺自己也被皇上疑心了,他當即不敢再疏通上下,隻能暗自焦灼等待。
褚輝在鎮撫使的位置上呆久了,下頭的人跟他比應三川更加熟絡,不需要打聽,自然有人樂意在茶餘飯後跟他談這樁黴米案。應三川身上的危移的案子還沒清,刑部已經交還了危移,喪事沒有大辦,按危浪平的意思運迴了澤陽老家安葬。
北鎮撫司由馮道成牽頭,應三川進了宮,褚輝順理成章頂上去,徹夜不休地開始查這些搜刮迴來的賬冊等。
奈何賬冊做得太漂亮,根本找不到一絲一毫漏洞。李開源被停職縮在府裏,對此胸有成竹。他的確是個老謀深算的狐狸,所有的賬目時常檢查盤算,他的假賬都記在心裏,連謄抄也不敢有。
褚輝把賬冊送了一些去長寧王府,閔疏翻過,說:“太幹淨了。根本沒有差錯。”
梁長寧放緩語氣:“查不出來不要著急,慢慢來。”
褚輝靠在窗邊喝茶,暮秋端了幾碟子茶點,他捏了塊在手裏,邊吃邊看窗外的景色。
“種的茉莉?太香了,衝鼻子。”褚輝有些嫌棄,抬手關了窗。
梁長寧說:“閔疏種的,我不愛花。”
閔疏這才從賬冊中抬首,對褚輝一笑:“花房送來的,說是安神。”
閔疏和褚輝隻見過一次,就是幾個月前在遠東樓那夜的宴席上,梁長寧殺了候保,褚輝臉色都沒變。
梁長寧和褚輝是故交,隻是見得少。褚輝比閔疏更了解朝堂中人的性格偏好,他見閔疏皺眉翻賬本,說:“李開源做事圓滑,不好找漏子,你得費點眼睛。”
褚輝猜出閔疏和梁長寧的皮肉關係,怕閔疏尷尬,故而沒寒暄舊事,隻當是遠東樓之事已經忘了。
閔疏卻毫不在意,微微頷首說:“一別多日再見褚大人,先前沒猜到褚大人年少有為,已經是鎮撫使。”
“我算什麽大官,上頭還有個指揮僉事應三川踩著呢。”褚輝笑起來,說:“這賬冊我隻能帶出來兩日,馮道成在鎮撫司衙門盯著查賬,今日他輪休去了。”
閔疏合上賬冊,把算盤拂開,說:“這賬是假的,沒什麽可查。褚大人今日就能帶迴去了。”
褚輝問:“北鎮撫司上下和戶部主事們算得熱火朝天,這賬簿難不成就廢了?”
“賬簿廢了,但過手的人還在。”閔疏手指叩在算盤上,說:“太過完美,反而不夠真實,曆朝曆代再嚴密的審核機構都會出小紕漏,所以有時候上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如今李開源把賬目做得滴水不漏,倒給了機會叫咱們去挑撥一二,好攛掇皇上下旨全部重查。”
閔疏思緒片刻,突然說:“我要看田地的糧食稅收,褚大人,戶部主管全國幾大糧倉的出入庫審批,這該是要記錄在冊的,如果李開源作假了上倉數目,那能把冊子帶出來給我看嗎?”
褚輝看了眼梁長寧,見他神色無異,站起來說:“可以,我現在就叫人給你調來。”
他轉頭就出了門,打馬迴了鎮撫衙門。
梁長寧任由閔疏安排命令,又由著他讓張儉去請陳聰,沒有說他逾矩。
梁長寧覺得這幾日冷得慌,像是倒春寒。他叫人把暖爐又放迴房裏,才問閔疏:“你是想和陳聰對賬?”
梁長寧猜中了閔疏的心思,閔疏頷首,說:“李開源的賬簿能作假,但陳聰這個前任暨南布政史可做不了假。咱們查不出來國庫的虧空,總能查出糧倉入庫的真實數目。我聽聞陳聰萬事親力親為,每年的述職奏折都是謄抄兩份保存,他一定記得暨南上交的公糧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