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多年無大戰,中原和草原都已經蓄積了足夠的力量。
中原王朝做夢都想收迴燕雲十六州,這早已是婦孺皆知的事情。要不要收複?要!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就是天時,時機要對。
雍熙三年(986),邊將賀令圖向太宗上奏:“契丹主少,母後專政,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
賀令圖,開封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太祖趙匡胤的結發妻子孝惠賀皇後的侄子。年輕的時候隨伴趙光義左右,因此賀令圖既是皇親國戚,也是太宗身邊的寵臣。
太平興國七年(982)四月,右監門衛將軍韋進韜任雄州知州,由於舍不得購買酒肉犒賞士卒,士卒放火燒毀了知州官舍和雄州城門樓子。賀令圖從韋進韜手裏接任雄州知州,雍熙二年(985),領平州剌史,充幽州行營壕砦使。
邊關將帥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搜集情報,及時地給他們的皇帝發信息。作為太宗的親信,賀令圖知道自己到雄州,不僅是為了掛職鍛煉,最終迴到京城陪王伴駕,還要搜集契丹情報,讓太宗知道自己不是吃閑飯的。為了盡快創造點成績,讓太宗對自己刮目相看,賀令圖可謂是挖空了心思。
太平興國七年(982)九月,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幼子耶律隆緒繼位,其母蕭綽垂簾聽政,輔助年幼的兒子主持國家大事。
三年之後的雍熙二年(985),賀令圖以瓦橋關為根據地,率軍攻克固安、新城、涿州。
不知是聽的軍中傳言多了,還是賀令圖別有用心,他竟然發現自己立功受賞的機會來了,大遼國現在孤兒寡母的,這是多麽好的出兵機會。他立即聯合文思使薛繼昭、軍器庫使劉文裕、崇儀副使侯莫陳利用,共同上言:
“自國家伐太原,而契丹渝盟,發兵以援,非天威兵力決而取之,河東之師幾為遷延之役。且契丹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
開寶七年(974),遼涿州刺史耶律昌術向雄州知州孫全興表達了希望休戰的意願,兩國皇帝皆大歡喜,一拍即合,這是宋遼雙方的首次議和活動,史稱“雄州議和”。打這開始,直到太平興國四年(979),宋遼雙方使者往來不斷,互通有無,每到年節互相遣使慶賀,互問起居,好不和諧。
賀令圖等人的意思是說,自打大宋跟北漢交兵,契丹就背叛雄州和約,發兵救援太原。要不是我們舉全國之兵把太原拿下來,河東的駐軍不知道還要興師動眾,往來奔波多少迴。如今契丹國主年幼,大事小情都是他媽蕭太後說了算,太後專寵她的老相好大將韓德讓,引得臣民痛恨,請陛下乘此契機,一舉奪迴幽燕之地。
為了一雪高粱河兵敗之恥,趙光義總想找機會跟遼國幹上一仗,最好玩點大的,好好教訓一下契丹人,讓他們長點記性。首先這個出發點就錯了,打仗打的不是賭氣,不是僥幸,更不是玩命,一切的急功近利,必將矛盾百出,生死難料。
太宗覺得賀令圖的上疏太及時了,出兵大遼,他正在找機會找借口,到底是自己人,太知道自己要什麽了,這確實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出兵機會。熟悉契丹的宋琪已經罷相,大宋現在是文人治國,文人除了紙上談兵,有幾個敢於掄刀上陣的。真正懂兵法的那些老將,早就死的死,駐外的駐外,沒幾個在朝廷,太宗現在是說一不二,他決定的事,除了照辦,還是照辦,沒得選。
此時的遼國真的像賀令圖說的那樣,不堪一擊嗎?這位繼武則天之後,中國曆史上第二位權傾天下的女子,又是如何神一般地存在呢?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遼國的皇帝史。
◆ 出身後族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西拉木倫河流域(今內蒙古赤峰、通遼一帶)崛起,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建都城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機征渤海國,迴軍途中病死。耶律阿保機皇後述律平,掌控大權,殺伐果斷,穩定了人心。太祖即將下葬時,述律皇後以傳統的人殉製度為借口,誅殺一百多名大臣殉葬,並砍下自己的右手,裝入棺木裏,作為陪葬品。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述律皇後排除長子耶律倍,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為遼太宗,大遼國第二任皇帝。
述律平家族與二審密(拔裏、乙室已)都被太祖耶律阿保機賜姓為蕭,從此,述律皇後的族人都以“蕭”為姓,稱為後族。
遼國法律明文規定,耶律姓與蕭姓為永久姻親關係,屬於王族與後族。《契丹國誌》載:“王族惟與後族通婚更不限尊卑;其王族、後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與諸部之人通婚。”
因此,在大遼國,提到“耶律”,你首先想到的是“皇帝”一族,提到“蕭”,想到的就是“皇後”一族。在遼國,“蕭”是一個尊貴的姓氏,從耶律阿保機開始,皇後皆出自蕭家。
後唐清泰三年(936)夏,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子、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唐。遼太宗親率五萬鐵騎,在晉陽城下擊敗後唐軍,冊立石敬塘為後晉皇帝,石敬瑭攻入洛陽,滅後唐,燕雲十六州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契丹的地盤。
後晉是成也耶律德光,敗也耶律德光。
開運三年(946),契丹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十二月契丹攻占後晉都城開封,後晉出帝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
開運四年(947)二月初一,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崇元殿,接受胡漢百官朝賀,下詔改國號“契丹”為“大遼”。
由於漢人武裝的不斷反抗,四月,耶律德光罷兵北還,途中病逝於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殺胡林。在太宗靈柩前,大家一致擁立耶律阮繼任大遼國第三任皇帝,耶律阮即遼世宗。
耶律阮,東丹王耶律倍的長子,遼太宗的侄子。當時還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太宗的長子耶律述律(即後來的遼穆宗耶律璟),按照常理,太宗駕崩,繼位的應該是嫡長子耶律述律。
既然不合常理,悲劇就來了,遼國宗室的王公貴戚,相當多的人不服世宗耶律阮,故而叛亂不斷。耶律阮是按了葫蘆起了瓢,皇位之爭,此起彼伏。
後周廣順元年(951),遼世宗耶律阮繼位四年後,應北漢皇帝劉崇的請求,召集各部首領商議出兵攻打後周,援助北漢。人馬到達歸化州的祥古山,晚上下寨於火神澱(今河北宣化西)。
世宗在行宮祭祀父親東丹王,設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領,當晚,耶律阮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內帳。
貌似恭順而內心狡詐的泰寧王耶律察割,趁機發動政變,聯合耶律盆都等人,衝入內帳,殺死遼世宗耶律阮。耶律察割自立為帝,史稱“火神澱之亂”。
世宗四歲的兒子耶律賢,被用毛氈裹著,藏在柴禾垛裏。耶律屋質逃出,聯合太宗長子,壽安王耶律述律平亂。耶律述律誘騙耶律察割前來,將其割肉碎殺。耶律述律改名耶律璟,稱帝,即大遼國第四任皇帝遼穆宗。皇位又迴到遼太宗一脈。
穆宗耶律璟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在位的十八年是遼朝政治的黑暗時期。他沉湎酒色,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喝酒、娛樂、美女,每天喝到三更才睡,每次睡過癮才起來上朝,因此得了個諢號叫“睡王”,大臣們也拿他沒辦法。穆宗還喜歡殺人,身邊伺候他的人經常遭到無端濫殺。
嗜殺者終將被殺。開寶二年(969)二月二十二日,穆宗在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小罕山)打獵,射中一隻熊,駙馬都尉、南京留守蕭思溫等敬酒祝賀,穆宗喝得酩酊大醉,迴到行宮。當夜,穆宗酒醉索要食物,無法滿足,便要殺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聯合廚子辛古等六人,不甘心坐以待斃,趁穆宗大醉將其殺死。
蕭思溫封鎖消息,權衡再三,通知與自己來往甚密的遼世宗的次子耶律賢,連夜趕到黑山。
耶律賢,字賢寧,小字明扆。火神澱之亂,耶律賢也險些被殺,藏在積薪中才僥幸死裏逃生,不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得了“嬰風疾”,和現在的“羊角風”比較相似。穆宗耶律璟即位後,耶律賢被收養於永興宮中。
耶律賢黎明時分到達黑山,蕭思溫與南院樞密使高勳、飛龍使女裏等人,立二十一歲的耶律賢為帝,是為遼景宗,大遼國第五任皇帝。星夜變換間,皇位又搖擺到遼世宗一脈。
開寶二年(969)三月初九,遼景宗耶律賢迴到上京,因為擁戴有功,蕭思溫被封為北院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南院樞密使高勳被封為秦王;女裏加封政事令。
蕭思溫,小名寅古,契丹“後族”,述律太後的侄子,父親是遼太祖功臣北府宰相蕭敵魯的族弟忽沒裏。蕭思溫飽讀詩書,通曉經史,儒雅有風度,太宗時為奚禿裏太尉,後娶遼太宗長女燕國大長公主呂不古,當了駙馬,成為遼穆宗耶律璟的姐夫。
穆宗時,蕭思溫出任南京(今北京市)留守。作為一個封疆大臣,史書上說蕭思溫“握笄修邊幅”,過於拘泥小節,重視修飾邊幅,相對於舞刀弄槍的契丹人來說,文韜武略就差了很多。大夥兒公認他就是個繡花枕頭,不夠將帥之才。
顯德六年(959)三月,周世宗柴榮統帥大軍前來收複燕雲十六州,兵鋒直指南京。蕭思溫見周兵勢不可擋,甚是囂張,於是,上報穆宗,請求增兵援助。
穆宗迴複道:“敵來,則與統軍司並兵拒之;敵去,則務農作,勿勞士馬。”敵人來了,就與統軍司合兵拒戰;敵人走了,就務農耕作,不要讓兵馬太過勞頓。
周軍神速推進,很快三關(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失守,蕭思溫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應付才好,也不敢派兵馳援被攻打的州縣,隻是告訴手下將士,皇上很快就能到了,讓大家據守南京。
手下將士爭先請求出戰,思溫不從。他告訴眾將,“敵眾而銳,戰不利則有後患,不如頓兵以老其師,躡而擊之,可以必勝。”敵人來勢洶洶,我們不能硬碰硬,為今之計,不如固守南京,伺機而動,到時敵疲,再乘勢攻之,必將大獲全勝。
不久,周軍攻陷易、瀛、莫三州,南京告急。城內百姓震驚無比,很多人都攜家帶口逃到西山去了。蕭思溫因為防守防失利,害怕皇上怪罪,上表請求皇上親征。所幸周世宗柴榮得了急病,不得已班師收兵,南京的危機瞬間解除。
周軍一撤,蕭思溫這迴來了尿性,果斷派兵追擊,打了一場十分有麵子的“勝仗”。
蕭思溫有三個女兒,天生麗質,個個容貌出眾,知書達理,智慧非凡。由於是後族出身,她們要嫁的人除了皇上就是皇族貴胄。
表姑嫁表侄,舅舅娶外甥女,契丹皇室貴族婚俗在輩分上比較亂,這是出了名的。蕭思溫的長女蕭胡輦,嫁給了遼穆宗的弟弟齊王耶律罨撒葛,蕭思溫是穆宗耶律璟的姐夫,與穆宗的弟弟是平輩,這是典型的舅舅娶外甥女。
二女兒蕭夷懶,嫁給了遼太宗的侄子、耶律李胡之子趙王耶律喜隱;三女蕭綽,小字燕燕,年方十七,尚待字閨中。
做了北院樞密使的蕭思溫,正在謀劃著一盤更大的棋局。蕭家三女,個個都是蕭思溫的掌上明珠,尤其三女兒蕭燕燕,才華出眾,更是被寄予厚望。
◆ 第一皇後
後周廣順三年(953)五月初五,蕭燕燕出生在遼南京(今北京市平穀區王辛莊鎮太後村),幼年聰慧好學,才智過人,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
契丹人也講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有一次,蕭思溫讓三個女兒一起幹家務,兩個姐姐草草地就收場了,唯獨蕭燕燕還在繼續仔細地擦拭著瓶瓶罐罐,把家具歸攏得整整齊齊,蕭燕燕從小就辦事認真,盡職盡責。思溫見後,稱讚道:“此女必能成家!”
雖然耶律賢已經有了妻室,做了皇帝,還是要馬上廣納美女充斥後宮。蠢蠢欲動的蕭思溫立即將自己三女兒蕭綽,推薦給耶律賢。按照輩分,他倆的結合屬於典型的表姑嫁表侄關係。聰明穎慧的蕭燕燕瞬間把景宗耶律賢整得五迷三道的,當即封她為貴妃,蕭思溫也順利地被晉升為北府宰相。
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妃黛無顏色,憑借自己超凡的魅力,開寶二年(969)五月,蕭燕燕又被耶律賢冊封為皇後。從貴妃搖身變成大遼的皇後,前後隻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這也是當之無愧的火箭速度,羨煞旁人。蕭燕燕又一次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被捧上羨慕嫉妒恨的寶座。
我們明麵上是看著蕭燕燕當上了皇後,蕭思溫榮升宰相,實則還是耶律賢想借著蕭思溫的實力,得到宗族更多人的擁護,坐穩江山。十七歲的蕭燕燕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蕭思溫也被加封尚書令、魏王,這老蕭的地位也是如此火箭般地速度上升。
由於耶律賢身體多病,國事由蕭綽執掌。《契丹國誌》載:“遼大赦境內,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後決之,帝臥床榻間,拱手而已。”在耶律賢的默許下,大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均由蕭燕燕一人裁決。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了事,不做任何幹預。
身體不好,腦子好用就夠了。有了皇後蕭燕燕這個賢內助,景宗耶律賢即位後,首先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首先吸取父親遼世宗耶律阮的教訓,對政敵采取寬容政策,以緩和統治上層的矛盾。其次,任用耶律賢適、耶律休哥、高勳等賢臣良將,與民休息,虛心納諫。第三是複設登聞鼓院,寬減刑法,對百姓加以安撫,令百姓有申冤之地。
這一時期,遼國內部政治穩定,農牧業興旺,國力逐漸走向強盛,契丹出現了曆史上少有的穩定繁榮的盛世景象。宋開寶七年(974),宋遼雙方首次展開議和休戰,史稱“雄州議和”,宋遼雙方互通使者,邊境貿易蓬勃發展。
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遼景宗耶律賢成為遼朝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這一切成就與榮譽的背後,都離不開皇後蕭燕燕的英明治理和辛勤付出。
◆ 福兮禍兮
蕭思溫這個“非將帥才”的國丈,憑借擁戴之功,拜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尚書令,封魏王,成了權傾朝野的第一人,自然會引起一些人的極為不滿。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老蕭的權傾朝野給他帶來的不是什麽福氣,而是殺身之禍。見不得別人好,這或許是某一類人的通病。
宋開寶三年(970)正月,蕭思溫陪景宗耶律賢去東京(今遼寧遼陽)祭祖。大女婿太平王罨撒葛派人當街給蕭思溫遞上高勳和女裏謀逆的證據,本來二人隻是覺得蕭思溫沒啥能耐卻能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在皇上身邊耀武揚威,有點紅眼病,沒啥大不了的事,可是如果被查出二人謀逆,這可是殺頭的大罪。於是狗急跳牆決定先下手為強,幹掉蕭思溫。
簫海隻和蕭海裏,這兄弟倆是蕭思溫的侄子。二人一直盯著蕭思溫,妄圖成為嗣子,將來繼承蕭思溫的位子。蕭思溫沒有兒子,他覺得兩個侄子資質平平人品也不咋地,也就沒有將這兄弟倆過繼過來的意思。後來在皇後蕭燕燕的主持下,將蕭繼先、蕭隗因兩個蕭氏族人過繼到蕭思溫名下,成為他的嗣子。
簫海隻和蕭海裏計劃落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高勳和女裏決定借刀殺人,利用簫海隻和蕭海裏跟蕭思溫的小矛盾,挑起事端。
宋開寶三年(970)五月十五日,蕭思溫在隨景宗出獵閭山,途中遭遇強盜,這夥人的目標不是皇上耶律賢,而是國丈蕭思溫。結果,護衛招架不力,蕭思溫當場就領了盒飯,命殞盤道嶺。
聞知老父遇害,皇後蕭燕燕悲痛欲絕,她覺得此事並非那麽簡單,決定徹查此事。
九月初三,終於查出幕後真兇,竟然是後族蕭海隻、蕭海裏兩兄弟。
蕭海隻與蕭海裏二人承認了殺死蕭思溫,理由是蕭思溫沒有治世才幹,平庸無能,借穆宗遇害投機弄權,所以決定暗殺蕭思溫。
《遼史》載:“九月辛醜,得國舅蕭海隻及海裏殺蕭思溫狀,皆伏誅,流其弟神睹於黃龍府。”將國舅蕭海隻和蕭海裏一並誅殺,同時將國舅之弟神睹流放到黃龍府。
不過,事實的真相並非這麽簡單。
在古代,私藏鎧甲是死罪。《荀子》有雲:“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說明鎧甲和軍隊是聯係起來的,甲胄在弓箭麵前,更能彰顯出龐大的威懾力,努爾哈赤僅憑十三副鎧甲,就能重新起家,大敗明軍。
十年之後,女裏因為私藏五百具盔甲,被查出,審問時從女裏的袖子裏,又搜出一封書信,竟然與刺殺蕭思溫的有關,結果將高勳牽扯進來。
女裏、高勳被賜死,同時沒收其家產,賜予蕭思溫家族。
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十年時間,女裏竟然沒有銷毀最重要的證據——書信,撇清自己與蕭思溫案子的關係,而且,這封信還能在他的袖子裏被搜出來,這也是讓人腦洞大開的事情。
有一種可能就是,十年前,耶律賢和蕭燕燕已經掌握了初步線索,由於景宗剛登基,皇位還不穩,加上失去了國丈蕭思溫,景宗勢單力薄,還需要女裏和高勳的支持。隻能采取隱忍之策,等待合適的機會出手。
可以說,蕭思溫這場殺身之禍,起因就是他太紅了,紅得發紫,紫後涼涼。
◆ 代為執政
蕭燕燕被冊封皇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宋開寶三年(970),生下景宗長女耶律觀音女;次年,宋開寶四年(971),皇子耶律隆緒出生。
“母憑子貴”,生下皇子,耶律賢大為欣喜。為了安撫皇後蕭燕燕及蕭氏後族,景宗封蕭燕燕的母親耶律呂不穀被封為燕國大長公主,追封蕭思溫為楚王,追封燕燕的祖父胡母裏為韓王。
之後,蕭燕燕又連續為景宗生下三子兩女,三子分別為耶律隆慶、耶律隆佑、耶律鄭哥;兩女分別為耶律長壽女、耶律延壽女。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蕭燕燕的四子耶律鄭哥,八個月就夭折了。如此高產,可見耶律賢對皇後蕭燕燕的寵愛是不言而喻的。
宋開寶九年(976)二月初五,耶律賢詔集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後之言,“亦稱‘朕’暨‘予’”,並“著為定式”。
“朕”這個字在古代,那是皇帝專用,耶律賢此舉,也正式確定了皇後蕭燕燕在大遼的地位,是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存在,就如同當年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一樣。有這麽一個是把天下都願意拱手送給自己的丈夫,蕭燕燕夫複何求!
若遇到重要的軍國大事,蕭燕燕便召集蕃漢大臣共商大計,最後做出決定,她所做的決定,耶律賢最多隻是聽聽匯報,不做任何幹預。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正月初一,耶律賢封皇子耶律隆緒為梁王,耶律隆慶為恆王。
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正月,宋太宗親征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立即遣使向遼景宗耶律賢求援。
蕭燕燕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統,冀王耶律敵烈為監軍,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兵馳援太原。聽聞是趙光義禦駕親征,又命左千牛衛大將軍韓悖、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善,再率兩鎮雄兵南下增援。“雄州合約”被打破,遼宋關係亦宣告破裂。
三月十六日,耶律沙行進到石嶺關,遭遇宋軍郭進部隊的阻擊。耶律沙的意思是等後續部隊到齊後再開戰,耶律敵烈不待後軍至,率部搶先渡河進攻宋軍,郭進乘其半渡發動突襲,斬殺耶律敵烈等五將,殲萬餘人。
敵烈成為“烈士”後,北院大王耶律斜軫才率後軍趕到,弓弩齊放,救下耶律沙,遼兵餘眾倉皇退走。不久,遼北路援軍也被宋軍擊敗。
很快,宋軍攻取並焚毀太原,逼迫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遼國失去了一個相當難得的戰略同盟。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六月,宋太宗還師至鎮州,決定以新勝之師收複燕雲十六州,宋遼之戰爆發。
當初,蕭燕燕派耶律沙救援北漢時,就已經考慮到幽州的布防。她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統軍使蕭討古等,率兵同南京留守韓德讓以及耶律學古一道,戍守燕地,死守南京。
宋軍在開局十分有利的情況下,並沒笑得太久,攻打南京城成了宋軍噩夢的開始。大將耶律休哥自薦請纓,蕭燕燕便以耶律休哥代替耶律奚底,統帥五院軍之精銳馳赴前線。
在耶律沙和大將耶律休哥的拚死護衛下,高粱河一戰,宋太宗身負箭傷,乘牛車逃走,宋軍慘敗而歸。
自此,遼宋邊境,經常衝突不斷,互有勝負。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十月,蕭燕燕任命韓匡嗣為南麵行軍都統,與南府宰相耶律沙、大將耶律休哥南攻宋朝,以報複宋朝進攻幽燕。
宋軍詐降,韓匡嗣不聽耶律休哥勸阻,執意受降,結果中了宋軍的埋伏大敗。韓匡嗣率其殘部逃至易州山,耶律休哥因早有防範,得以全師而還。
景宗大怒,欲治韓匡嗣之罪,皇後蕭燕燕率眾皇族為韓匡嗣求情,景宗怒氣難消,韓匡嗣死罪饒過,被打了二十軍棍。
宋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980)十月,景宗耶律賢為鼓舞士氣,找迴麵子,親率大軍攻宋,於瓦橋關大敗宋軍,俘宋將數名,斬殺甚眾,是為瓦橋關之戰。景宗是速戰速決,見好就收,打完就撤兵退迴。仗都打完了,趙光義才從開封率軍出發,為此,嘲笑遼景宗是被他的氣勢給嚇跑了。
◆ 進入“蕭太後時代”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偏偏是“恩愛夫妻不到頭”。
宋太平興國七年(遼乾亨四年,982)九月廿四日,耶律賢在出獵途中,病逝於雲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享年三十五歲。臨終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後命。”同時立耶律斜珍與韓德讓為顧命大臣。
聞知景宗駕崩,時任遼朝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不俟召,率其親屬赴行帳”。蕭燕燕見到韓德讓,心中頓安。很快,耶律斜軫也趕了過來。二人幫助蕭皇後易置大臣,天亮之後,擁立遼景宗長子梁王耶律隆緒於靈柩前即位,是為遼聖宗。皇後蕭綽奉遺詔攝政,下詔曉諭諸道。
十月初一,聖宗耶律隆緒初次臨朝視政,初三,群臣上尊號“昭聖皇帝”,尊皇後蕭綽為皇太後,大赦天下。
這一年,蕭燕燕二十九歲,耶律隆緒十二歲,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蕭皇後的身份變成了蕭太後。蕭太後二十九歲,便開始臨朝攝政,而女皇武則天掌權時是六十歲,同為女政治家,名分不同,實質相同,年齡可差得多了。年輕的寡母,無知的幼子,能挺過這改朝換代的危機嗎?
主少國疑,內有擁兵自重的宗室親王對皇位虎視眈眈,外有大宋時刻威脅大遼邊防。蕭燕燕深知此時危機四伏,她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以及韓德讓麵前哭訴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
原本就是每天在朝堂上見麵的重臣,他們眼中的那位沉穩幹練、叱吒風雲的蕭皇後,原來也是一個孤立無援、楚楚動人的小女子。男性那種天生的“憐香惜玉”荷爾蒙瞬間爆棚,各個都是純爺們。幾位重臣當即跪倒,拍著胸脯發下重誓道:“信任臣等,何慮之有!”太後你就相信我們吧,不要有任何顧慮!他們似乎忘了,麵前這個年輕的女人,是已經執掌朝政十多年的一代女皇。
蕭太後臨朝攝政,大赦天下。重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以及韓德讓三人,這三人都是軍事上的大才,能征慣戰,有勇有謀。
命令耶律休哥留守南京,總管南麵軍事,加強軍事防範;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采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布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取他們的兵權,同時將各宗室親屬召至宮中為質,最終解決了宗室勢力過於龐大、內部奪位的一切隱患,順利地完成了景宗過世後的朝政布局。
為了拉攏侄女婿耶律斜軫,太後又安排聖宗耶律隆緒與耶律斜軫互相交換弓矢鞍馬,雙方“拜把子”,成為最好的兄弟。
接著,蕭太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釋放奴隸、獎勵農耕、厲行廉政、治理冤獄、推行《唐律》、勸農桑、薄賦徭。進行開科取士,大膽選用漢人,消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將士用命。經過一番勵精圖治,遼國一步步走向興盛。
大遼太後蕭燕燕,一個比武則天還像皇帝的女人,她的愛情讓人羨慕,她的偉業讓人稱頌!
到了雍熙三年(986),耶律隆緒已經十五歲,繼位四年,蕭太後在韓德讓和耶律斜軫的幫助下早已度過了政治危機,坐穩了江山。
宋遼之間經過幾年的休整,大遼國現在兵強馬壯,兵精糧足,文臣武將各司其職,不懼一戰。
◆ 趁火打劫
趙光義一直想著一雪高梁河一戰之恥,雄州知州賀令圖的奏報,無疑給了趙光義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然而此時出兵,可以說,大宋早已錯過了最佳的戰爭時機,趙光義不管這些,他要的就是這個出兵的理由,以此說服那些喋喋不休的大臣們。
北宋雍熙三年(也即遼統和四年,986年)春,宋太宗遣使到渤海和高麗兩國,約兩地頭領共同夾擊遼國。雖然兩國對遼朝都有破國殺主之恨,但是讓他們和千裏迢迢的宋朝聯合,確實有點不切實際,這一點,趙光義失算了。
幽雲十六州分山前七州與山後九州,此次伐遼,太宗吸收以前的教訓,並未直取幽州,而是兵分東西中三路。
遼大將耶律休哥駐守南京,宋軍失敗就敗在此人手上。此戰,太宗勢在必得,他定的戰略為:“正麵牽製、背後迂迴包抄”。曹彬老成持重,太宗決定以曹彬為東路軍主力,牽製耶律休哥的遼軍主力,以西路的潘美與中路的田重進負責攻略山後,待山後攻略完畢,中西兩路再由山後轉至山前,三路大軍會合之後,與遼軍在幽州城下進行主力大決戰。
三月,趙光義令曹彬、田重進、潘美兵分三路,北上伐遼,目標直指幽薊兩州。為此,太宗做了相當周密的軍事部署:
東路軍以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即東路軍主帥,號稱十萬大軍,分成兩個梯隊。曹彬、崔彥進為第一梯隊,從雄州出發,取道東北經固安,再折至琢州,然後向幽州挺進。米信、杜彥圭為第二梯隊,作為曹彬的輔助部隊,從雄州出發,向西北經新城至琢州,與曹彬部隊會合。為了牽製住耶律休哥,宋軍名將大多集中在東路軍。
太宗囑咐曹彬,一路上做出聲勢浩大、強攻幽州的架勢,實則行軍持重緩行,不得貪功冒進。目的是牽製耶律休哥在幽州的主力軍隊,從而為中、西兩路軍爭取時間,待山西地區以及幽州北方各州被攻破後,實現三路大軍包圍幽州的局麵。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從定州(今河北定縣)出發,從西北越過太行山,占領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切斷並阻擊遼軍的西援,配合西路軍拿下代北諸州。
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率領雲、英、朔諸州宋軍,出雁門關,目標奪取雲州(山西大同)等山後地區,然後和中路軍田重進部會合,最後與東路軍一起合圍幽州。
在通訊基本靠走的年代,太宗皇帝布下了如此一盤直徑超過千裏的殺伐大棋,隻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坐鎮開封的宋太宗,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盤大棋,到底有多少變數,更不知道有多少勝算?
大遼國蕭太後得到戰報,並不驚慌,立即下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軍迎戰曹彬,以耶律斜軫為都統,率軍迎戰潘美、楊業。
蕭太後覺得,這是她親自臨朝以來,遼宋之間的第一場戰爭,事關重大,絲毫馬虎不得。紅裝策鐵馬,巾幗傲嚴霜,經過深思熟慮,蕭燕燕決定帶上十五歲的兒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禦駕親征。
無論從哪個種族來說,中華民族都有同樣的血統,犯我國土者,雖遠必誅!
中原王朝做夢都想收迴燕雲十六州,這早已是婦孺皆知的事情。要不要收複?要!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就是天時,時機要對。
雍熙三年(986),邊將賀令圖向太宗上奏:“契丹主少,母後專政,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
賀令圖,開封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太祖趙匡胤的結發妻子孝惠賀皇後的侄子。年輕的時候隨伴趙光義左右,因此賀令圖既是皇親國戚,也是太宗身邊的寵臣。
太平興國七年(982)四月,右監門衛將軍韋進韜任雄州知州,由於舍不得購買酒肉犒賞士卒,士卒放火燒毀了知州官舍和雄州城門樓子。賀令圖從韋進韜手裏接任雄州知州,雍熙二年(985),領平州剌史,充幽州行營壕砦使。
邊關將帥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搜集情報,及時地給他們的皇帝發信息。作為太宗的親信,賀令圖知道自己到雄州,不僅是為了掛職鍛煉,最終迴到京城陪王伴駕,還要搜集契丹情報,讓太宗知道自己不是吃閑飯的。為了盡快創造點成績,讓太宗對自己刮目相看,賀令圖可謂是挖空了心思。
太平興國七年(982)九月,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幼子耶律隆緒繼位,其母蕭綽垂簾聽政,輔助年幼的兒子主持國家大事。
三年之後的雍熙二年(985),賀令圖以瓦橋關為根據地,率軍攻克固安、新城、涿州。
不知是聽的軍中傳言多了,還是賀令圖別有用心,他竟然發現自己立功受賞的機會來了,大遼國現在孤兒寡母的,這是多麽好的出兵機會。他立即聯合文思使薛繼昭、軍器庫使劉文裕、崇儀副使侯莫陳利用,共同上言:
“自國家伐太原,而契丹渝盟,發兵以援,非天威兵力決而取之,河東之師幾為遷延之役。且契丹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
開寶七年(974),遼涿州刺史耶律昌術向雄州知州孫全興表達了希望休戰的意願,兩國皇帝皆大歡喜,一拍即合,這是宋遼雙方的首次議和活動,史稱“雄州議和”。打這開始,直到太平興國四年(979),宋遼雙方使者往來不斷,互通有無,每到年節互相遣使慶賀,互問起居,好不和諧。
賀令圖等人的意思是說,自打大宋跟北漢交兵,契丹就背叛雄州和約,發兵救援太原。要不是我們舉全國之兵把太原拿下來,河東的駐軍不知道還要興師動眾,往來奔波多少迴。如今契丹國主年幼,大事小情都是他媽蕭太後說了算,太後專寵她的老相好大將韓德讓,引得臣民痛恨,請陛下乘此契機,一舉奪迴幽燕之地。
為了一雪高粱河兵敗之恥,趙光義總想找機會跟遼國幹上一仗,最好玩點大的,好好教訓一下契丹人,讓他們長點記性。首先這個出發點就錯了,打仗打的不是賭氣,不是僥幸,更不是玩命,一切的急功近利,必將矛盾百出,生死難料。
太宗覺得賀令圖的上疏太及時了,出兵大遼,他正在找機會找借口,到底是自己人,太知道自己要什麽了,這確實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出兵機會。熟悉契丹的宋琪已經罷相,大宋現在是文人治國,文人除了紙上談兵,有幾個敢於掄刀上陣的。真正懂兵法的那些老將,早就死的死,駐外的駐外,沒幾個在朝廷,太宗現在是說一不二,他決定的事,除了照辦,還是照辦,沒得選。
此時的遼國真的像賀令圖說的那樣,不堪一擊嗎?這位繼武則天之後,中國曆史上第二位權傾天下的女子,又是如何神一般地存在呢?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遼國的皇帝史。
◆ 出身後族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西拉木倫河流域(今內蒙古赤峰、通遼一帶)崛起,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建都城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機征渤海國,迴軍途中病死。耶律阿保機皇後述律平,掌控大權,殺伐果斷,穩定了人心。太祖即將下葬時,述律皇後以傳統的人殉製度為借口,誅殺一百多名大臣殉葬,並砍下自己的右手,裝入棺木裏,作為陪葬品。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述律皇後排除長子耶律倍,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為遼太宗,大遼國第二任皇帝。
述律平家族與二審密(拔裏、乙室已)都被太祖耶律阿保機賜姓為蕭,從此,述律皇後的族人都以“蕭”為姓,稱為後族。
遼國法律明文規定,耶律姓與蕭姓為永久姻親關係,屬於王族與後族。《契丹國誌》載:“王族惟與後族通婚更不限尊卑;其王族、後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與諸部之人通婚。”
因此,在大遼國,提到“耶律”,你首先想到的是“皇帝”一族,提到“蕭”,想到的就是“皇後”一族。在遼國,“蕭”是一個尊貴的姓氏,從耶律阿保機開始,皇後皆出自蕭家。
後唐清泰三年(936)夏,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子、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唐。遼太宗親率五萬鐵騎,在晉陽城下擊敗後唐軍,冊立石敬塘為後晉皇帝,石敬瑭攻入洛陽,滅後唐,燕雲十六州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契丹的地盤。
後晉是成也耶律德光,敗也耶律德光。
開運三年(946),契丹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十二月契丹攻占後晉都城開封,後晉出帝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
開運四年(947)二月初一,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崇元殿,接受胡漢百官朝賀,下詔改國號“契丹”為“大遼”。
由於漢人武裝的不斷反抗,四月,耶律德光罷兵北還,途中病逝於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殺胡林。在太宗靈柩前,大家一致擁立耶律阮繼任大遼國第三任皇帝,耶律阮即遼世宗。
耶律阮,東丹王耶律倍的長子,遼太宗的侄子。當時還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太宗的長子耶律述律(即後來的遼穆宗耶律璟),按照常理,太宗駕崩,繼位的應該是嫡長子耶律述律。
既然不合常理,悲劇就來了,遼國宗室的王公貴戚,相當多的人不服世宗耶律阮,故而叛亂不斷。耶律阮是按了葫蘆起了瓢,皇位之爭,此起彼伏。
後周廣順元年(951),遼世宗耶律阮繼位四年後,應北漢皇帝劉崇的請求,召集各部首領商議出兵攻打後周,援助北漢。人馬到達歸化州的祥古山,晚上下寨於火神澱(今河北宣化西)。
世宗在行宮祭祀父親東丹王,設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領,當晚,耶律阮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內帳。
貌似恭順而內心狡詐的泰寧王耶律察割,趁機發動政變,聯合耶律盆都等人,衝入內帳,殺死遼世宗耶律阮。耶律察割自立為帝,史稱“火神澱之亂”。
世宗四歲的兒子耶律賢,被用毛氈裹著,藏在柴禾垛裏。耶律屋質逃出,聯合太宗長子,壽安王耶律述律平亂。耶律述律誘騙耶律察割前來,將其割肉碎殺。耶律述律改名耶律璟,稱帝,即大遼國第四任皇帝遼穆宗。皇位又迴到遼太宗一脈。
穆宗耶律璟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在位的十八年是遼朝政治的黑暗時期。他沉湎酒色,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喝酒、娛樂、美女,每天喝到三更才睡,每次睡過癮才起來上朝,因此得了個諢號叫“睡王”,大臣們也拿他沒辦法。穆宗還喜歡殺人,身邊伺候他的人經常遭到無端濫殺。
嗜殺者終將被殺。開寶二年(969)二月二十二日,穆宗在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小罕山)打獵,射中一隻熊,駙馬都尉、南京留守蕭思溫等敬酒祝賀,穆宗喝得酩酊大醉,迴到行宮。當夜,穆宗酒醉索要食物,無法滿足,便要殺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聯合廚子辛古等六人,不甘心坐以待斃,趁穆宗大醉將其殺死。
蕭思溫封鎖消息,權衡再三,通知與自己來往甚密的遼世宗的次子耶律賢,連夜趕到黑山。
耶律賢,字賢寧,小字明扆。火神澱之亂,耶律賢也險些被殺,藏在積薪中才僥幸死裏逃生,不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得了“嬰風疾”,和現在的“羊角風”比較相似。穆宗耶律璟即位後,耶律賢被收養於永興宮中。
耶律賢黎明時分到達黑山,蕭思溫與南院樞密使高勳、飛龍使女裏等人,立二十一歲的耶律賢為帝,是為遼景宗,大遼國第五任皇帝。星夜變換間,皇位又搖擺到遼世宗一脈。
開寶二年(969)三月初九,遼景宗耶律賢迴到上京,因為擁戴有功,蕭思溫被封為北院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南院樞密使高勳被封為秦王;女裏加封政事令。
蕭思溫,小名寅古,契丹“後族”,述律太後的侄子,父親是遼太祖功臣北府宰相蕭敵魯的族弟忽沒裏。蕭思溫飽讀詩書,通曉經史,儒雅有風度,太宗時為奚禿裏太尉,後娶遼太宗長女燕國大長公主呂不古,當了駙馬,成為遼穆宗耶律璟的姐夫。
穆宗時,蕭思溫出任南京(今北京市)留守。作為一個封疆大臣,史書上說蕭思溫“握笄修邊幅”,過於拘泥小節,重視修飾邊幅,相對於舞刀弄槍的契丹人來說,文韜武略就差了很多。大夥兒公認他就是個繡花枕頭,不夠將帥之才。
顯德六年(959)三月,周世宗柴榮統帥大軍前來收複燕雲十六州,兵鋒直指南京。蕭思溫見周兵勢不可擋,甚是囂張,於是,上報穆宗,請求增兵援助。
穆宗迴複道:“敵來,則與統軍司並兵拒之;敵去,則務農作,勿勞士馬。”敵人來了,就與統軍司合兵拒戰;敵人走了,就務農耕作,不要讓兵馬太過勞頓。
周軍神速推進,很快三關(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失守,蕭思溫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應付才好,也不敢派兵馳援被攻打的州縣,隻是告訴手下將士,皇上很快就能到了,讓大家據守南京。
手下將士爭先請求出戰,思溫不從。他告訴眾將,“敵眾而銳,戰不利則有後患,不如頓兵以老其師,躡而擊之,可以必勝。”敵人來勢洶洶,我們不能硬碰硬,為今之計,不如固守南京,伺機而動,到時敵疲,再乘勢攻之,必將大獲全勝。
不久,周軍攻陷易、瀛、莫三州,南京告急。城內百姓震驚無比,很多人都攜家帶口逃到西山去了。蕭思溫因為防守防失利,害怕皇上怪罪,上表請求皇上親征。所幸周世宗柴榮得了急病,不得已班師收兵,南京的危機瞬間解除。
周軍一撤,蕭思溫這迴來了尿性,果斷派兵追擊,打了一場十分有麵子的“勝仗”。
蕭思溫有三個女兒,天生麗質,個個容貌出眾,知書達理,智慧非凡。由於是後族出身,她們要嫁的人除了皇上就是皇族貴胄。
表姑嫁表侄,舅舅娶外甥女,契丹皇室貴族婚俗在輩分上比較亂,這是出了名的。蕭思溫的長女蕭胡輦,嫁給了遼穆宗的弟弟齊王耶律罨撒葛,蕭思溫是穆宗耶律璟的姐夫,與穆宗的弟弟是平輩,這是典型的舅舅娶外甥女。
二女兒蕭夷懶,嫁給了遼太宗的侄子、耶律李胡之子趙王耶律喜隱;三女蕭綽,小字燕燕,年方十七,尚待字閨中。
做了北院樞密使的蕭思溫,正在謀劃著一盤更大的棋局。蕭家三女,個個都是蕭思溫的掌上明珠,尤其三女兒蕭燕燕,才華出眾,更是被寄予厚望。
◆ 第一皇後
後周廣順三年(953)五月初五,蕭燕燕出生在遼南京(今北京市平穀區王辛莊鎮太後村),幼年聰慧好學,才智過人,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
契丹人也講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有一次,蕭思溫讓三個女兒一起幹家務,兩個姐姐草草地就收場了,唯獨蕭燕燕還在繼續仔細地擦拭著瓶瓶罐罐,把家具歸攏得整整齊齊,蕭燕燕從小就辦事認真,盡職盡責。思溫見後,稱讚道:“此女必能成家!”
雖然耶律賢已經有了妻室,做了皇帝,還是要馬上廣納美女充斥後宮。蠢蠢欲動的蕭思溫立即將自己三女兒蕭綽,推薦給耶律賢。按照輩分,他倆的結合屬於典型的表姑嫁表侄關係。聰明穎慧的蕭燕燕瞬間把景宗耶律賢整得五迷三道的,當即封她為貴妃,蕭思溫也順利地被晉升為北府宰相。
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妃黛無顏色,憑借自己超凡的魅力,開寶二年(969)五月,蕭燕燕又被耶律賢冊封為皇後。從貴妃搖身變成大遼的皇後,前後隻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這也是當之無愧的火箭速度,羨煞旁人。蕭燕燕又一次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被捧上羨慕嫉妒恨的寶座。
我們明麵上是看著蕭燕燕當上了皇後,蕭思溫榮升宰相,實則還是耶律賢想借著蕭思溫的實力,得到宗族更多人的擁護,坐穩江山。十七歲的蕭燕燕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蕭思溫也被加封尚書令、魏王,這老蕭的地位也是如此火箭般地速度上升。
由於耶律賢身體多病,國事由蕭綽執掌。《契丹國誌》載:“遼大赦境內,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後決之,帝臥床榻間,拱手而已。”在耶律賢的默許下,大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均由蕭燕燕一人裁決。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了事,不做任何幹預。
身體不好,腦子好用就夠了。有了皇後蕭燕燕這個賢內助,景宗耶律賢即位後,首先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首先吸取父親遼世宗耶律阮的教訓,對政敵采取寬容政策,以緩和統治上層的矛盾。其次,任用耶律賢適、耶律休哥、高勳等賢臣良將,與民休息,虛心納諫。第三是複設登聞鼓院,寬減刑法,對百姓加以安撫,令百姓有申冤之地。
這一時期,遼國內部政治穩定,農牧業興旺,國力逐漸走向強盛,契丹出現了曆史上少有的穩定繁榮的盛世景象。宋開寶七年(974),宋遼雙方首次展開議和休戰,史稱“雄州議和”,宋遼雙方互通使者,邊境貿易蓬勃發展。
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遼景宗耶律賢成為遼朝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這一切成就與榮譽的背後,都離不開皇後蕭燕燕的英明治理和辛勤付出。
◆ 福兮禍兮
蕭思溫這個“非將帥才”的國丈,憑借擁戴之功,拜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尚書令,封魏王,成了權傾朝野的第一人,自然會引起一些人的極為不滿。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老蕭的權傾朝野給他帶來的不是什麽福氣,而是殺身之禍。見不得別人好,這或許是某一類人的通病。
宋開寶三年(970)正月,蕭思溫陪景宗耶律賢去東京(今遼寧遼陽)祭祖。大女婿太平王罨撒葛派人當街給蕭思溫遞上高勳和女裏謀逆的證據,本來二人隻是覺得蕭思溫沒啥能耐卻能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在皇上身邊耀武揚威,有點紅眼病,沒啥大不了的事,可是如果被查出二人謀逆,這可是殺頭的大罪。於是狗急跳牆決定先下手為強,幹掉蕭思溫。
簫海隻和蕭海裏,這兄弟倆是蕭思溫的侄子。二人一直盯著蕭思溫,妄圖成為嗣子,將來繼承蕭思溫的位子。蕭思溫沒有兒子,他覺得兩個侄子資質平平人品也不咋地,也就沒有將這兄弟倆過繼過來的意思。後來在皇後蕭燕燕的主持下,將蕭繼先、蕭隗因兩個蕭氏族人過繼到蕭思溫名下,成為他的嗣子。
簫海隻和蕭海裏計劃落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高勳和女裏決定借刀殺人,利用簫海隻和蕭海裏跟蕭思溫的小矛盾,挑起事端。
宋開寶三年(970)五月十五日,蕭思溫在隨景宗出獵閭山,途中遭遇強盜,這夥人的目標不是皇上耶律賢,而是國丈蕭思溫。結果,護衛招架不力,蕭思溫當場就領了盒飯,命殞盤道嶺。
聞知老父遇害,皇後蕭燕燕悲痛欲絕,她覺得此事並非那麽簡單,決定徹查此事。
九月初三,終於查出幕後真兇,竟然是後族蕭海隻、蕭海裏兩兄弟。
蕭海隻與蕭海裏二人承認了殺死蕭思溫,理由是蕭思溫沒有治世才幹,平庸無能,借穆宗遇害投機弄權,所以決定暗殺蕭思溫。
《遼史》載:“九月辛醜,得國舅蕭海隻及海裏殺蕭思溫狀,皆伏誅,流其弟神睹於黃龍府。”將國舅蕭海隻和蕭海裏一並誅殺,同時將國舅之弟神睹流放到黃龍府。
不過,事實的真相並非這麽簡單。
在古代,私藏鎧甲是死罪。《荀子》有雲:“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說明鎧甲和軍隊是聯係起來的,甲胄在弓箭麵前,更能彰顯出龐大的威懾力,努爾哈赤僅憑十三副鎧甲,就能重新起家,大敗明軍。
十年之後,女裏因為私藏五百具盔甲,被查出,審問時從女裏的袖子裏,又搜出一封書信,竟然與刺殺蕭思溫的有關,結果將高勳牽扯進來。
女裏、高勳被賜死,同時沒收其家產,賜予蕭思溫家族。
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十年時間,女裏竟然沒有銷毀最重要的證據——書信,撇清自己與蕭思溫案子的關係,而且,這封信還能在他的袖子裏被搜出來,這也是讓人腦洞大開的事情。
有一種可能就是,十年前,耶律賢和蕭燕燕已經掌握了初步線索,由於景宗剛登基,皇位還不穩,加上失去了國丈蕭思溫,景宗勢單力薄,還需要女裏和高勳的支持。隻能采取隱忍之策,等待合適的機會出手。
可以說,蕭思溫這場殺身之禍,起因就是他太紅了,紅得發紫,紫後涼涼。
◆ 代為執政
蕭燕燕被冊封皇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宋開寶三年(970),生下景宗長女耶律觀音女;次年,宋開寶四年(971),皇子耶律隆緒出生。
“母憑子貴”,生下皇子,耶律賢大為欣喜。為了安撫皇後蕭燕燕及蕭氏後族,景宗封蕭燕燕的母親耶律呂不穀被封為燕國大長公主,追封蕭思溫為楚王,追封燕燕的祖父胡母裏為韓王。
之後,蕭燕燕又連續為景宗生下三子兩女,三子分別為耶律隆慶、耶律隆佑、耶律鄭哥;兩女分別為耶律長壽女、耶律延壽女。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蕭燕燕的四子耶律鄭哥,八個月就夭折了。如此高產,可見耶律賢對皇後蕭燕燕的寵愛是不言而喻的。
宋開寶九年(976)二月初五,耶律賢詔集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後之言,“亦稱‘朕’暨‘予’”,並“著為定式”。
“朕”這個字在古代,那是皇帝專用,耶律賢此舉,也正式確定了皇後蕭燕燕在大遼的地位,是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存在,就如同當年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一樣。有這麽一個是把天下都願意拱手送給自己的丈夫,蕭燕燕夫複何求!
若遇到重要的軍國大事,蕭燕燕便召集蕃漢大臣共商大計,最後做出決定,她所做的決定,耶律賢最多隻是聽聽匯報,不做任何幹預。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正月初一,耶律賢封皇子耶律隆緒為梁王,耶律隆慶為恆王。
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正月,宋太宗親征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立即遣使向遼景宗耶律賢求援。
蕭燕燕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統,冀王耶律敵烈為監軍,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兵馳援太原。聽聞是趙光義禦駕親征,又命左千牛衛大將軍韓悖、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善,再率兩鎮雄兵南下增援。“雄州合約”被打破,遼宋關係亦宣告破裂。
三月十六日,耶律沙行進到石嶺關,遭遇宋軍郭進部隊的阻擊。耶律沙的意思是等後續部隊到齊後再開戰,耶律敵烈不待後軍至,率部搶先渡河進攻宋軍,郭進乘其半渡發動突襲,斬殺耶律敵烈等五將,殲萬餘人。
敵烈成為“烈士”後,北院大王耶律斜軫才率後軍趕到,弓弩齊放,救下耶律沙,遼兵餘眾倉皇退走。不久,遼北路援軍也被宋軍擊敗。
很快,宋軍攻取並焚毀太原,逼迫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遼國失去了一個相當難得的戰略同盟。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六月,宋太宗還師至鎮州,決定以新勝之師收複燕雲十六州,宋遼之戰爆發。
當初,蕭燕燕派耶律沙救援北漢時,就已經考慮到幽州的布防。她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統軍使蕭討古等,率兵同南京留守韓德讓以及耶律學古一道,戍守燕地,死守南京。
宋軍在開局十分有利的情況下,並沒笑得太久,攻打南京城成了宋軍噩夢的開始。大將耶律休哥自薦請纓,蕭燕燕便以耶律休哥代替耶律奚底,統帥五院軍之精銳馳赴前線。
在耶律沙和大將耶律休哥的拚死護衛下,高粱河一戰,宋太宗身負箭傷,乘牛車逃走,宋軍慘敗而歸。
自此,遼宋邊境,經常衝突不斷,互有勝負。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十月,蕭燕燕任命韓匡嗣為南麵行軍都統,與南府宰相耶律沙、大將耶律休哥南攻宋朝,以報複宋朝進攻幽燕。
宋軍詐降,韓匡嗣不聽耶律休哥勸阻,執意受降,結果中了宋軍的埋伏大敗。韓匡嗣率其殘部逃至易州山,耶律休哥因早有防範,得以全師而還。
景宗大怒,欲治韓匡嗣之罪,皇後蕭燕燕率眾皇族為韓匡嗣求情,景宗怒氣難消,韓匡嗣死罪饒過,被打了二十軍棍。
宋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980)十月,景宗耶律賢為鼓舞士氣,找迴麵子,親率大軍攻宋,於瓦橋關大敗宋軍,俘宋將數名,斬殺甚眾,是為瓦橋關之戰。景宗是速戰速決,見好就收,打完就撤兵退迴。仗都打完了,趙光義才從開封率軍出發,為此,嘲笑遼景宗是被他的氣勢給嚇跑了。
◆ 進入“蕭太後時代”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偏偏是“恩愛夫妻不到頭”。
宋太平興國七年(遼乾亨四年,982)九月廿四日,耶律賢在出獵途中,病逝於雲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享年三十五歲。臨終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後命。”同時立耶律斜珍與韓德讓為顧命大臣。
聞知景宗駕崩,時任遼朝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不俟召,率其親屬赴行帳”。蕭燕燕見到韓德讓,心中頓安。很快,耶律斜軫也趕了過來。二人幫助蕭皇後易置大臣,天亮之後,擁立遼景宗長子梁王耶律隆緒於靈柩前即位,是為遼聖宗。皇後蕭綽奉遺詔攝政,下詔曉諭諸道。
十月初一,聖宗耶律隆緒初次臨朝視政,初三,群臣上尊號“昭聖皇帝”,尊皇後蕭綽為皇太後,大赦天下。
這一年,蕭燕燕二十九歲,耶律隆緒十二歲,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蕭皇後的身份變成了蕭太後。蕭太後二十九歲,便開始臨朝攝政,而女皇武則天掌權時是六十歲,同為女政治家,名分不同,實質相同,年齡可差得多了。年輕的寡母,無知的幼子,能挺過這改朝換代的危機嗎?
主少國疑,內有擁兵自重的宗室親王對皇位虎視眈眈,外有大宋時刻威脅大遼邊防。蕭燕燕深知此時危機四伏,她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以及韓德讓麵前哭訴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
原本就是每天在朝堂上見麵的重臣,他們眼中的那位沉穩幹練、叱吒風雲的蕭皇後,原來也是一個孤立無援、楚楚動人的小女子。男性那種天生的“憐香惜玉”荷爾蒙瞬間爆棚,各個都是純爺們。幾位重臣當即跪倒,拍著胸脯發下重誓道:“信任臣等,何慮之有!”太後你就相信我們吧,不要有任何顧慮!他們似乎忘了,麵前這個年輕的女人,是已經執掌朝政十多年的一代女皇。
蕭太後臨朝攝政,大赦天下。重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以及韓德讓三人,這三人都是軍事上的大才,能征慣戰,有勇有謀。
命令耶律休哥留守南京,總管南麵軍事,加強軍事防範;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采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布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取他們的兵權,同時將各宗室親屬召至宮中為質,最終解決了宗室勢力過於龐大、內部奪位的一切隱患,順利地完成了景宗過世後的朝政布局。
為了拉攏侄女婿耶律斜軫,太後又安排聖宗耶律隆緒與耶律斜軫互相交換弓矢鞍馬,雙方“拜把子”,成為最好的兄弟。
接著,蕭太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釋放奴隸、獎勵農耕、厲行廉政、治理冤獄、推行《唐律》、勸農桑、薄賦徭。進行開科取士,大膽選用漢人,消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將士用命。經過一番勵精圖治,遼國一步步走向興盛。
大遼太後蕭燕燕,一個比武則天還像皇帝的女人,她的愛情讓人羨慕,她的偉業讓人稱頌!
到了雍熙三年(986),耶律隆緒已經十五歲,繼位四年,蕭太後在韓德讓和耶律斜軫的幫助下早已度過了政治危機,坐穩了江山。
宋遼之間經過幾年的休整,大遼國現在兵強馬壯,兵精糧足,文臣武將各司其職,不懼一戰。
◆ 趁火打劫
趙光義一直想著一雪高梁河一戰之恥,雄州知州賀令圖的奏報,無疑給了趙光義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然而此時出兵,可以說,大宋早已錯過了最佳的戰爭時機,趙光義不管這些,他要的就是這個出兵的理由,以此說服那些喋喋不休的大臣們。
北宋雍熙三年(也即遼統和四年,986年)春,宋太宗遣使到渤海和高麗兩國,約兩地頭領共同夾擊遼國。雖然兩國對遼朝都有破國殺主之恨,但是讓他們和千裏迢迢的宋朝聯合,確實有點不切實際,這一點,趙光義失算了。
幽雲十六州分山前七州與山後九州,此次伐遼,太宗吸收以前的教訓,並未直取幽州,而是兵分東西中三路。
遼大將耶律休哥駐守南京,宋軍失敗就敗在此人手上。此戰,太宗勢在必得,他定的戰略為:“正麵牽製、背後迂迴包抄”。曹彬老成持重,太宗決定以曹彬為東路軍主力,牽製耶律休哥的遼軍主力,以西路的潘美與中路的田重進負責攻略山後,待山後攻略完畢,中西兩路再由山後轉至山前,三路大軍會合之後,與遼軍在幽州城下進行主力大決戰。
三月,趙光義令曹彬、田重進、潘美兵分三路,北上伐遼,目標直指幽薊兩州。為此,太宗做了相當周密的軍事部署:
東路軍以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即東路軍主帥,號稱十萬大軍,分成兩個梯隊。曹彬、崔彥進為第一梯隊,從雄州出發,取道東北經固安,再折至琢州,然後向幽州挺進。米信、杜彥圭為第二梯隊,作為曹彬的輔助部隊,從雄州出發,向西北經新城至琢州,與曹彬部隊會合。為了牽製住耶律休哥,宋軍名將大多集中在東路軍。
太宗囑咐曹彬,一路上做出聲勢浩大、強攻幽州的架勢,實則行軍持重緩行,不得貪功冒進。目的是牽製耶律休哥在幽州的主力軍隊,從而為中、西兩路軍爭取時間,待山西地區以及幽州北方各州被攻破後,實現三路大軍包圍幽州的局麵。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從定州(今河北定縣)出發,從西北越過太行山,占領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切斷並阻擊遼軍的西援,配合西路軍拿下代北諸州。
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率領雲、英、朔諸州宋軍,出雁門關,目標奪取雲州(山西大同)等山後地區,然後和中路軍田重進部會合,最後與東路軍一起合圍幽州。
在通訊基本靠走的年代,太宗皇帝布下了如此一盤直徑超過千裏的殺伐大棋,隻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坐鎮開封的宋太宗,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盤大棋,到底有多少變數,更不知道有多少勝算?
大遼國蕭太後得到戰報,並不驚慌,立即下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軍迎戰曹彬,以耶律斜軫為都統,率軍迎戰潘美、楊業。
蕭太後覺得,這是她親自臨朝以來,遼宋之間的第一場戰爭,事關重大,絲毫馬虎不得。紅裝策鐵馬,巾幗傲嚴霜,經過深思熟慮,蕭燕燕決定帶上十五歲的兒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禦駕親征。
無論從哪個種族來說,中華民族都有同樣的血統,犯我國土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