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肩挑。
太宗登基之後,京城開封街頭巷尾一直流傳著一則逸事,說後晉年間,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一個婦人肩挑兩名幼子逃命,有位道長看後大驚,“夫人好福氣,你肩上挑的這兩個孩子可不簡單,那可是兩條真龍啊!”從此留下了這句“都將天子上擔挑”的傳奇佳話。故事裏的這位婦人說的就是太宗的母親杜太後,兩個孩子,大的叫趙匡胤,小的叫趙光義,道長則是華山陳摶老祖。
到了雍熙元年(984),太宗已是四十六歲,立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一日,太宗單獨召見宰相宋琪,向他征求立儲的事情。這是一道送死題,如果迴答不好,逆了龍意,或是得罪了未來的天子,後果都很嚴重。
宋琪沉吟了半晌,道:“臣聽坊間一直在傳陛下幼年發生過的一件事,太後當年避亂,巧遇陳摶老祖,老祖慧眼,當時就看出太祖和陛下,都是真龍天子,留下‘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肩挑’的斷言。陛下何不差人將道長請進宮,一問便知。”
太宗覺得此話有理,於是派出使臣,備好車駕,到華山,請老祖入宮接受供養。
◆ 從“肉 團”開始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異人出生必有異象,關於他的出生,明代的《群談采餘》記載,唐懿宗鹹通十二年(871)十月十日,有位姓陳的漁夫撒網捕魚,拉上來一個紫衣包裹的大肉球,漁夫將它帶迴家去,打算當河鮮煮了吃。還未下鍋,忽然電閃雷鳴,晴空打了個霹靂,漁夫嚇得手一哆嗦,肉球墜地,從裏麵蹦出一個嬰兒,這就是陳摶,從此跟著漁夫姓陳。
陳摶出生時是個肉 團,故小名“團兒”,後改為“摶”。可能是這孩子的父母見生下來的是個怪胎,心生恐懼,就把他扔到水裏了。
佛門有雲:“八地以上的菩薩來人間投胎,是穿著衣服來的。”所謂穿著衣服就是說,菩薩清淨無染,他生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肉球。當代的佛門高僧虛雲長老,出生時就是一個肉球,還有大家都熟知的哪吒三太子。
貴人語遲,陳摶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北宋僧人文瑩的《玉壺清話》記載,陳摶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遊玩嬉戲,有位青衣婦人將他抱於懷內,給他哺乳,從這以後,陳摶開始講話,日益聰悟過人。長大後,陳摶讀經史百家,一見成誦,一點都不會忘記,在詩詞創作上,也頗有名望。看來都跟喝了這位青衣婦人的奶有關係。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唐朝末年,陳摶還想著拯救蒼生,他去洛陽應考進士,結果名落孫山,從此不再追求仕途,以山水為樂。
◆ 遊戲人間
後唐時,陳摶受唐明宗召見。見了天子,陳摶卻不拜,滿朝文武大驚,明宗卻不怪,道:“高士是不用常禮來對待的。”為其賜號“清虛處士”。
陳摶早晚隻是在蒲團上打坐,明宗想讓他擔任要職,陳摶不答應。宰相馮道向明宗建議道:“如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陛下何不派一使者,帶一壇美酒,再送三名美女,為他佐酒暖足。他若喝了酒,收了美女,就不愁他不出山了。”明宗覺得此計甚妙,於是從宮中選出妙齡少女三人,差人將美酒和美女送去。
陳摶欣然收下,開懷暢飲,對送來的美女,也不推辭。明宗大悅,第二天派馮道前去為陳摶加封官爵。
馮道來到禮賢館,隻見三位宮女坐在房中,早已不見陳摶蹤影,詢問何故?宮女們道:“處士昨夜喝過酒,倒頭便睡,五更方醒,說我們一夜辛苦,無物相贈,題詩一首,讓我等迴複天子,隨後出門,飄然而去。”馮道隻好領著三名宮女迴去複命。
明宗展開題詩,詩中寫道:“肌為骨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處士不生巫峽夢,空勞雲雨下陽台。”明宗派人四處再去尋訪,已經蹤跡全無。
不但皇上喜歡陳摶,後唐的士大夫們也是陳摶的追星族,“唐士大夫挹其清風,欲識先生,而如景星慶雲之出,爭先睹之為快。”
粉絲們對“清虛處士”是如此地崇拜,陳摶不願與之為友。“由是謝絕人事,野冠草,服行歌”,每日穿行於市肆之間,如入無人之境。或上酒樓,或宿野店,在洛陽和開封之間,度化有緣,遊蕩嬉戲。
◆ 隱居武當
後唐清泰二年(935),有高人指點陳摶到武當山九室岩隱居。
在這裏,陳摶服氣辟穀修道,每天隻是飲酒幾杯。一天,有五位老叟前來拜見,向他探討周易八卦大義。陳摶見他們顏麵如玉,便求教養生之術。老叟們便把蟄伏法傳授與他,這蟄伏法是模仿龜蛇一類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之法,陳摶得了此法,再辟穀時,有時竟能數月不起不飲不食。
他在石壁上刻了兩行座右銘:“他年南麵去,記得此山名。”表達自己意圖修仙得道,登峰造極,南麵稱王之誌。
仁宗朝時,宰相張士遜遊曆到此,見到陳摶牆上的刻詩,大笑,命人將“南麵”改成“南嶽”,還在旁邊做了批注:蘇壁留詩誌何大,可憐太華老圖南。不過此時,陳摶已仙逝多年。
陳摶在武當山隱居二十多年,一日,五叟對陳摶道:“我們乃日月池中的五條龍,受先生教誨之益,願送先生一個好地方。”令陳摶閉上眼睛,帶其飛升,陳摶隻覺得兩腳騰空,耳邊唿唿風響,頃刻間到了一個地方。睜眼一看,不見了五叟,自己已經落在華山之巔,陳摶隨即在此隱居下來。
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這些天然的洞穴,都是修行的好去處。華陰縣令王逵,到華山求見陳摶。見光光的一片石頭,竟無半間茅舍。便問道:“先生住在何處?”
陳摶笑道:“華陰高處是吾宮,出即淩空跨曉風。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王逵要為他伐木建庵,陳摶連連擺手,堅決不允。
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苦行林中,苦修六年,鳥巢築頂,竹筍穿膝,日食一麻一麥,到達了苦行的天花板。
近代虛雲長老,也學習佛祖,在鼓山獅子岩,閉關六年。渴了飲山澗水,餓了尋些野菜草根野果,與虎狼為伴,與鳥獸為伍,困了在洞中一眠,或到樹上休息。以種種苦行之法來征服肉體,熄滅妄想。
若非聖賢,如何受得了這般清苦。
◆ 道士墜驢
後晉時,陳摶遊曆峨眉山講學,號“峨眉真人”,拜麻衣道者為師,鑽研《易》學。
後漢時,趙匡胤路經華山,對弈三棋,輸給陳摶一座華山,還在石頭上立了字據,賴都賴不掉了,從此華山改姓陳。
後周時,受後周世宗柴榮召見,賜號“白雲先生”。世宗問他國運長短,陳摶隨口吟出四句詩:“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卻不知“木”添了蓋就是“宋”字。後來趙匡胤代周稱帝,建國號“宋”,陳摶早就算到了。
顯德七年(960)正月,陳摶騎著白騾,率領著數百名浮浪少年,前唿後擁,欲入開封。中途聽聞趙匡胤登基作了天子,撫掌大笑,竟然墜騾,道:“天下於是定矣!”
後人遂以“道士墜驢”作為亂世結束,天下趨於太平的象征,這就是“道士墜驢”典故的由來。
◆ 巧遇毛女
華嶽獨靈異,草木恆新鮮。山盡五色石,水無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在這仙山聖水中修行,還真有讓陳摶感到驚掉下巴的事情。
那日,他在山中經行,竟然遇到一個明眸皓齒卻遍體生毛的女子。毛女說,她叫玉薑,就住在這華山之中,世代獵人,都曾在山中遇到過她。她說自己是秦始皇的宮女,秦亡後,流亡到山中避難,遇到道士穀春,教她吃鬆葉,從此不知饑寒,身體輕便,行走如飛。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隋唐。
大秦至五代,已有近一千二百年,作為歲數相差一千多年的道友同參,二人相談甚歡,久久不願離去。
毛女作詩雲:“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迴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和詩道:“曾折鬆枝為寶櫛,又編栗葉作羅襦。有時問著秦宮事,笑撚仙花望太虛。”
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的兩位神仙般人物,都會聊些啥呢?人們對陳摶與毛女的這次相遇,做過諸多猜想。比如,範仲淹的祖父範讚時,他留傳於世的唯一一首詩《過庭錄》,就是八卦這件事的:“曾逢毛女話何事,應說巨靈開此山。濃睡過春花滿地,靜林中夜月當天。”
自此,陳摶性情大變,他對修仙辟穀,得道修煉有了不一般的領悟。
◆ 睡中真樂
戰國時,莊子做了一個夢,睡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快樂得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樣子,也忘了自己是由莊周變化而來。忽然夢醒,想起夢中的事情,一時迷惘,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莊周還是蝴蝶,究竟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竟然分不清哪一個是真的。莊子由夢悟道,形成了天、地、人和諧統一的思想。
將睡覺變成修行,這一點,陳摶可謂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西嶽出浮雲,積翠在太清。連天凝黛色,百裏遙青冥。從開封迴來,陳摶將華山雲台觀重新修飾一番,在那裏居住下來,閑雲野鶴,逍遙自在。
糊塗飲酒糊塗醉,糊塗醒來糊塗睡。他的住處幾乎沒有升起過炊煙,終日無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
陳摶善睡,獨領睡中真樂,曾言:“欲知睡夢裏,人間第一玄。”史稱陳摶的睡功為“鎖鼻術”,是從邛州天慶觀都威儀何昌一那裏學來的。有時一覺能睡上三個月,“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
一次,道士們幾個月沒見到他,以為搬到別處去了,有人到柴房搬柴,卻見陳摶躲在柴草底下酣睡如泥。
又有一次,有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中蜷縮著一具屍骸,上麵落滿了塵埃。樵夫心中憐憫,準備挖個坑把他埋了。拖起來一看,還是個大活人?陳摶伸了伸懶腰,睜開惺忪的雙眼,打著哈欠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攪醒我來?”他還怪別人打擾到他了!
自此,華山一帶,流傳起一首民謠,唱到:“昏昏黑黑睡中天,無寒無暑也無年。彭祖壽經八百歲,不比陳摶一覺眠。”陳摶由此也落得不少諢號,比如“睡神”“睡仙”。
世人匆匆忙忙,不過是為了碎銀幾兩。朝臣持漏五更寒,鐵甲將軍夜度關。人人都說清閑好,誰肯逢閑閑此身?
周世宗柴榮想任命陳摶做“諫議大夫”,陳摶不想出來做官,他寫下《對禦歌》,表達自己的心跡:“臣愛睡,臣愛睡,不臥庫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慶鋪地……。”
為了檢驗陳摶是不是真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能睡,柴榮將他關進一間屋子裏,既不給吃的,也不給喝的。一個月過後,柴榮去看,發現陳摶還在唿唿大睡。
用陳摶的話說就是:“閑思張良,悶想範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隻是爭些閑氣,不如向青山頂頭,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但一覺睡。管什麽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陳摶道:“世人難得不糊塗,獨我糊塗有真味。”其實,如果睡覺睡得好,也是一種修行。永嘉大師《證道歌》雲:“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佛門認為,修行在日常,不離三餐不離床。《金剛經》告訴我們:修行從“吃飯”開始。
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讀書看報看手機,就算填飽了肚子,也不知道吃進去的是什麽滋味;該睡的時候不好好睡,看電視玩手機,就算是睡在床上,也是胡思亂想,大腦完全得不到放鬆,這覺即便睡著也是白睡,這就不是修行。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一切事情自然坦然,如能真正“迴到本處”,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領悟自然風光,見到本來麵目,也能當下頓悟成佛。隻不過是內行看門道,外行人隻會把他當成笑話來傳。真正的修行人,無一不是從“吃飯大學”畢業的。
太祖趙匡胤多次差官迎取陳摶道長入宮,陳摶固辭不受,對使臣道:“創業之君,當尊崇體貌,以示天下,我乃山野廢人,入見天子,若下辭,則違吾性;若不下辭,則褻其體。是以不敢奉詔。”
在詔書後麵,陳摶手書附奏道:“九重天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使者迴去稟告太祖,太祖一笑置之。
陳摶為什麽不去開封見聖,或許是害怕趙匡胤反悔,下一道聖旨把華山再給要迴去,這樣,自己豈不人財兩空?還是躲得遠遠的,不見麵最好。其實,陳摶這時候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修行一輩子了,早已得道成仙,哪裏還要做這紅塵凡間的什麽官。
陳摶老祖對道家陰陽八卦、命理風水、養生辟穀、修道符咒,早已登峰造極,他的《無極圖》,據傳是好友呂洞賓傳授的。紅塵修行,他要做的,無非是順其自然,普度眾生,逍遙自在,笑傲煙霞。
◆ 賜號希夷
雍熙元年(984年)十月,陳摶來朝覲見,太宗非常高興,他在集英殿熱情款待了道長。
太宗告誡宰相宋琪等人道:“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已四十餘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與之語,甚可聽。”陳摶老祖獨善其身,不為勢態利益所擾,是真正的方外之士。經曆五代亂世,慶幸現在天下太平,以百歲之身來進覲我,他的看法很值得一聽。於是派中使將道長帶到中書省,與宰相宋琪等人見麵。
宋琪道:“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麵對這位得道高人,宋琪趕緊向他詢問養生之道,希望道長能傳授一點道家吐納練氣,延年益壽的方法。
陳摶道:“摶山野之人,根本不知道什麽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生之理,假使能夠白日飛升,對百姓和國家也沒什麽益處,當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乃是有道的明君,現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造福百姓的時候,隻有國富民強的太平盛世,才能讓天下人都過上好日子。道家修煉的最高境界,也不過如此!”
宋琪等人聽後,深表歎服。他把陳摶的話轉告給太宗,太宗對陳摶更加佩服了。
第二天,太宗就讓陳摶到幾位皇子家,為兒子們相麵。看過楚王趙元佐、陳王趙元佑,陳摶道長隻是客氣地喝了口茶,沒有言語,接著又來到韓王趙元休的府門前。陳摶看了看門口站立的將士,轉身就讓車駕掉頭迴去了。
太宗問他為何不入韓王府?陳摶道:“韓王府前的下人,個個器宇不凡,那臉上都寫著將軍、宰相呢,我又何必再去為韓王相麵呢?”太宗連連點頭,心中也定下了立趙元休為接班人的大計。
陳摶相麵有功,太宗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賜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宮,同時指派官員擴增修葺陳摶居住的雲台觀。
何謂“希夷”?《道德經》雲:“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夷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神龍見首不見尾。
這位被陳摶看好的韓王,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真宗當皇帝時,希夷先生陳摶早已仙逝多年,真宗特意到雲台觀,禮拜道長畫像,感謝他當年對自己的幫助之恩。
希夷先生在京師逗留數月,多次與太宗和詩唱賦,太宗贈詩雲:“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已肯隨征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雍熙二年春,陳摶告別太宗,再次迴到華山。
希夷先生不僅通曉未來,也能預測自己生死。
端拱二年(989)初,陳摶對弟子賈德升道:“你在張超穀為我鑿一個石室吧,我想在那裏憩息。”七月,石室建成,陳摶在壁上寫了數百字,大聲讀道:“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穀中。”
到了這一天,希夷先生如期而卒,享年一百一十八歲。經七日肢體還有餘溫,有五色雲蔽塞洞口,彌月不散。後來人們將此地稱作希夷峽。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聖人在。希夷先生,不愧為大宋第一奇人。
峨峨兮若華山,洋洋兮若黃河,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仙翁操》是古琴學習者必學的開指曲,全曲隻有一句話,反複吟唱“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陳摶仙翁。”太音希聲,大象無形。在高山之巔,在大河之源,追慕仙師,心通造化,道骨柔情,風流宛在。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李氏封後
趙光義做了十年的皇帝,中宮還是空的,後宮還缺一個領班的。
太宗的妻妾當中有兩位李氏,一位是常山郡王李英之女,楚王趙元佐和韓王趙元休(即宋真宗趙恆)的生母,太宗趙光義的嬪妃。
太祖趙匡胤聽說李氏有容德,將她賜與晉王趙光義,開寶初封隴西縣君。趙光義即位,晉封李氏為隴西郡夫人。李氏生有五子二女,隻有元佐、元休長大成人。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十二日,隴西郡夫人李氏薨,享年三十四歲。真宗即位,追封母親為賢妃,號為皇太後,追尊為元德皇後。
太宗趙光義的第三任妻子李氏,是大宋開國元勳李處耘二女兒,大將李繼隆的妹妹。開寶九年(976),太祖為弟弟趙光義選聘十七歲的李氏為王妃。納聘時,太祖駕崩。太宗即位兩年多,太平興國三年(978),李氏才得以入宮。生皇子一人(趙元億),早夭。李氏端莊知禮,寬厚仁慈,入宮數年,沒有出現什麽差錯。
雍熙元年(984)十二月,趙光義心中的繼承人已定,後宮之主也不能總是懸空,於是正式冊立李妃為皇後。這一年,李皇後二十五歲。
李皇後母儀天下,“性恭謹莊肅,撫育諸子及嬪禦甚厚。”
◆ 延範謀反
人心不足,欲壑難填,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想百姓所想,思百姓所思。有些公務員總嫌官小,希望步步高升,最好能登基做皇帝,才最滿意。
當皇帝這事,有些人隻是嘴上說說,圖個心裏快活,有些人卻想試試,夢想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王延範就是這樣的一位。
王延範,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出身官宦世家,形貌奇偉,家財殷實,跟荊南高家有親。父親王保義,做過荊南高氏行軍司馬兼領武泰軍留後。王延範在荊南任太子舍人。荊南滅國後,隨後主高繼衝入朝覲見太祖趙匡胤,被薦為大理寺丞、泰州知州、司門員外郎。
王延範才兼文武,豪俠尚氣,好術數,喜歡結交一些占卜相術之類的人,經常仗義疏財,身邊聚了不少馬屁精式的風水先生,在官場上比較另類。
做梓州通判時,有位姓杜的算命先生以左道惑眾,對王延範道:“你想做什麽事情,我可以私下裏作法助你。”延範很開心。
後來任江南轉運使,有個叫劉昴的人在吉州市卜卦,他的話多有靈驗,對延範道:“你命裏當成一方霸主。”又有叫徐肇的,為延範推算九宮算法,得八少一,徐肇大驚,道:“君侯大貴不可言,當如江南李國主。”
雍熙元年(984),為廣南轉運使。主簿田辨說自己善於看相,對延範道:“君是坐天王形、頻伽眼、仙人鼻、雌龍耳、虎望,有大威德,是猛烈富貴之相,很快能乘四門輦(當皇帝)。”
這時,有頭豹子進入府衙,咬傷了數名官吏,眾人嚇得四處逃竄,沒人敢靠前,王延範獨自持戟向前,當場將獵豹刺殺,延範因此更加自負。
一天,王延範與廣州掌務殿直趙延貴、將作監丞雷說,一起觀察天象,趙延貴指著西方一大星道:“這就是所說的‘火星進入南鬥,天子下殿走’的天象啊!”雷說拿出《星經》證明,趙延貴說得沒錯。實際上是太白星行經南鬥,趙延貴錯誤的把太白星當成火星。
與這些神神叨叨的人交往久了,王延範腦子就開始犯渾,他真把自己當成“真命天子”了,開始胡思亂想,想著如何舉兵造反。王延範沒日沒夜地跟掌市舶陸坦二人商議如何起兵,他使用暗語給左拾遺韋務升寫信,讓他偵察朝廷機密。
王延範對下屬行為殘暴,多用酷刑,激起不少怨恨。雍熙二年(985),有個叫張霸的小將,被王延範打了板子,張霸知道王延範跟廣州知州徐休複關係緊張,就把王延範預備圖謀不軌的事情向徐休複做了檢舉揭發。
造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徐休複覺得這是天大的事,立即給太宗上了密折,告發王延範圖謀不軌,預備犯上作亂,並且說他倚附大臣,無人敢處置他。
王延範跟宋琪的妻子高氏是親戚,高氏是高繼衝之女,她原本是大將馬仁瑀的寡妻,太平興國八年(983),馬仁瑀過世,太宗做媒,將高氏許配給宰相宋琪。徐休複說王延範倚附朝中大臣,指的就是宋琪。
恰逢宋琪和柴禹錫入宮奏對,太宗就向他們二人詢問王延範的為人秉性。宋琪不知道王延範犯了事,在太宗麵前一個勁兒地誇王延範忠誠幹練,能力很強,柴禹錫也附和宋琪,盛讚王延範,可以大用。
當皇上的最忌諱臣子們拉幫結派,宋琪這麽誇王延範,看來你們之間互相勾結,這是實錘了!如此說來,宋琪你這個宰相算是做到頭了。
太宗不想公開宋琪的罪狀,就以“素好詼諧,無大臣體”為由,罷了宋琪的宰相,貶為刑部尚書。
接著,太宗派太監閻承翰前去廣州,與徐休複一同調查處理此案。最終,王延範連同他那幾個拍馬屁的術士,一同被斬首示眾。
王延範如果腦袋瓜子稍微正常一點,也不可能想著造反,畢竟他是陪同荊南節度使高繼衝投降歸宋的。荊南這麽大的實力,都沒能保住自己的地盤,你王延範一個小小的廣州交通廳廳長,手上既沒權也沒兵,如果造反起事,肯定是死路一條,這一點,他不可能不知道。人貴有自知之明,王延範不可能犯糊塗到這個程度。他的那個稱王稱霸的想法也就是說說,最多過過嘴癮。如果王延範真有實力,太宗也不可能隻派了一名太監就把這事給辦了,這未免有些太過兒戲。曆代皇帝,最怕有人造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糊塗事就應糊塗辦,有了徐休複的告密,太宗這也不算小題大做。
宋琪罷相,延範被誅,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打這之後,這位告密的徐休複,口碑是一落千丈。
在大宋朝,喜歡聽別人拍馬屁,結果把自己拍死的官員,王延範算是頭一個。
◆ 太宗的文治武功
進入雍熙時期,大宋經過二十幾年的勵精圖治,可謂政治穩定,兵精糧足,強將如林,國力殷實。現在考核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主要看是否有車有房;一個國家的強盛也可以從兩個方麵進行考核:文治和武功。
文治方麵,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由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的《太平總類》,曆經六年,終於成書。這是一項浩瀚的文字編纂工程,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五十五部,一千多卷,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是大宋以前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太宗每天看三卷,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是讀完了,因此,這部書又名《太平禦覽》。
大宋“崇文抑武”,奠定大宋這種走向和標簽的,不是太祖趙匡胤,而是太宗趙光義。用文人治理天下,培養讀書人,這是趙光義預謀已久的基本國策,他即位三個月,就舉行開科取士,這一次錄取的進士,比太祖十六年錄取的總數還多幾倍,從此有了“飛龍榜”;
即位六個月,太宗決定“修書”,編纂《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即位一年,決定擴建“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打造國家圖書館“崇文院”。
“姓名即上飛龍榜,鄉裏爭迎駟馬車。”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文人們的春天來了,開始走向前台,使槍弄棒的武士們沒了地位,百姓家的孩子讀書的多了,習武的自然就少了。大宋在全國征兵,士兵們的體質和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打仗跟踢足球是一檔子事,你要想踢到世界杯,必須從娃娃抓起,否則,隻有墊底的份兒。
武功方麵,我們要說迴西北的戰場,李繼遷可謂是遊擊戰的行家,他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宋軍被李繼遷的鐵騎天團搞得暈頭轉向,疲於奔命,太宗心中一直不爽。
雍熙三年(986)春二月,李繼遷向遼國稱臣,聯合遼國共同對付大宋,宋軍此時要想滅掉李繼遷已經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為了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寧,宋軍必須先解決跟大遼的關係,要不打敗他,要不打服他,要不就握手言和,讓他把李繼遷給吐出來。
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後,十二歲的耶律隆緒繼位,國事由太後蕭燕燕做主。大遼國現在母寡子弱,太後攝政,正是最佳的用兵之際。
大宋朝如今的文治武功,文治方麵成績斐然,武功這一塊大打折扣。昔日高梁河一戰,太宗一度失聯,被打得狼狽逃竄,成功贏得了“高粱河車神”的綽號。高粱河之戰的恥辱還未洗刷,“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的燕雲十六州還未收迴,宋與遼之間,需要來一場真正的巔峰對決。
春秋無義戰,諸侯竟交兵。以戰去戰,以殺去殺,金戈鐵騎,枕戈寢甲。有道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雍熙三年(986)三月,大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伐遼大戰就此拉開帷幕。太宗舉全國之精銳,集結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殺向幽州。
太宗登基之後,京城開封街頭巷尾一直流傳著一則逸事,說後晉年間,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一個婦人肩挑兩名幼子逃命,有位道長看後大驚,“夫人好福氣,你肩上挑的這兩個孩子可不簡單,那可是兩條真龍啊!”從此留下了這句“都將天子上擔挑”的傳奇佳話。故事裏的這位婦人說的就是太宗的母親杜太後,兩個孩子,大的叫趙匡胤,小的叫趙光義,道長則是華山陳摶老祖。
到了雍熙元年(984),太宗已是四十六歲,立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一日,太宗單獨召見宰相宋琪,向他征求立儲的事情。這是一道送死題,如果迴答不好,逆了龍意,或是得罪了未來的天子,後果都很嚴重。
宋琪沉吟了半晌,道:“臣聽坊間一直在傳陛下幼年發生過的一件事,太後當年避亂,巧遇陳摶老祖,老祖慧眼,當時就看出太祖和陛下,都是真龍天子,留下‘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肩挑’的斷言。陛下何不差人將道長請進宮,一問便知。”
太宗覺得此話有理,於是派出使臣,備好車駕,到華山,請老祖入宮接受供養。
◆ 從“肉 團”開始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異人出生必有異象,關於他的出生,明代的《群談采餘》記載,唐懿宗鹹通十二年(871)十月十日,有位姓陳的漁夫撒網捕魚,拉上來一個紫衣包裹的大肉球,漁夫將它帶迴家去,打算當河鮮煮了吃。還未下鍋,忽然電閃雷鳴,晴空打了個霹靂,漁夫嚇得手一哆嗦,肉球墜地,從裏麵蹦出一個嬰兒,這就是陳摶,從此跟著漁夫姓陳。
陳摶出生時是個肉 團,故小名“團兒”,後改為“摶”。可能是這孩子的父母見生下來的是個怪胎,心生恐懼,就把他扔到水裏了。
佛門有雲:“八地以上的菩薩來人間投胎,是穿著衣服來的。”所謂穿著衣服就是說,菩薩清淨無染,他生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肉球。當代的佛門高僧虛雲長老,出生時就是一個肉球,還有大家都熟知的哪吒三太子。
貴人語遲,陳摶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北宋僧人文瑩的《玉壺清話》記載,陳摶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遊玩嬉戲,有位青衣婦人將他抱於懷內,給他哺乳,從這以後,陳摶開始講話,日益聰悟過人。長大後,陳摶讀經史百家,一見成誦,一點都不會忘記,在詩詞創作上,也頗有名望。看來都跟喝了這位青衣婦人的奶有關係。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唐朝末年,陳摶還想著拯救蒼生,他去洛陽應考進士,結果名落孫山,從此不再追求仕途,以山水為樂。
◆ 遊戲人間
後唐時,陳摶受唐明宗召見。見了天子,陳摶卻不拜,滿朝文武大驚,明宗卻不怪,道:“高士是不用常禮來對待的。”為其賜號“清虛處士”。
陳摶早晚隻是在蒲團上打坐,明宗想讓他擔任要職,陳摶不答應。宰相馮道向明宗建議道:“如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陛下何不派一使者,帶一壇美酒,再送三名美女,為他佐酒暖足。他若喝了酒,收了美女,就不愁他不出山了。”明宗覺得此計甚妙,於是從宮中選出妙齡少女三人,差人將美酒和美女送去。
陳摶欣然收下,開懷暢飲,對送來的美女,也不推辭。明宗大悅,第二天派馮道前去為陳摶加封官爵。
馮道來到禮賢館,隻見三位宮女坐在房中,早已不見陳摶蹤影,詢問何故?宮女們道:“處士昨夜喝過酒,倒頭便睡,五更方醒,說我們一夜辛苦,無物相贈,題詩一首,讓我等迴複天子,隨後出門,飄然而去。”馮道隻好領著三名宮女迴去複命。
明宗展開題詩,詩中寫道:“肌為骨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處士不生巫峽夢,空勞雲雨下陽台。”明宗派人四處再去尋訪,已經蹤跡全無。
不但皇上喜歡陳摶,後唐的士大夫們也是陳摶的追星族,“唐士大夫挹其清風,欲識先生,而如景星慶雲之出,爭先睹之為快。”
粉絲們對“清虛處士”是如此地崇拜,陳摶不願與之為友。“由是謝絕人事,野冠草,服行歌”,每日穿行於市肆之間,如入無人之境。或上酒樓,或宿野店,在洛陽和開封之間,度化有緣,遊蕩嬉戲。
◆ 隱居武當
後唐清泰二年(935),有高人指點陳摶到武當山九室岩隱居。
在這裏,陳摶服氣辟穀修道,每天隻是飲酒幾杯。一天,有五位老叟前來拜見,向他探討周易八卦大義。陳摶見他們顏麵如玉,便求教養生之術。老叟們便把蟄伏法傳授與他,這蟄伏法是模仿龜蛇一類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之法,陳摶得了此法,再辟穀時,有時竟能數月不起不飲不食。
他在石壁上刻了兩行座右銘:“他年南麵去,記得此山名。”表達自己意圖修仙得道,登峰造極,南麵稱王之誌。
仁宗朝時,宰相張士遜遊曆到此,見到陳摶牆上的刻詩,大笑,命人將“南麵”改成“南嶽”,還在旁邊做了批注:蘇壁留詩誌何大,可憐太華老圖南。不過此時,陳摶已仙逝多年。
陳摶在武當山隱居二十多年,一日,五叟對陳摶道:“我們乃日月池中的五條龍,受先生教誨之益,願送先生一個好地方。”令陳摶閉上眼睛,帶其飛升,陳摶隻覺得兩腳騰空,耳邊唿唿風響,頃刻間到了一個地方。睜眼一看,不見了五叟,自己已經落在華山之巔,陳摶隨即在此隱居下來。
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這些天然的洞穴,都是修行的好去處。華陰縣令王逵,到華山求見陳摶。見光光的一片石頭,竟無半間茅舍。便問道:“先生住在何處?”
陳摶笑道:“華陰高處是吾宮,出即淩空跨曉風。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王逵要為他伐木建庵,陳摶連連擺手,堅決不允。
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苦行林中,苦修六年,鳥巢築頂,竹筍穿膝,日食一麻一麥,到達了苦行的天花板。
近代虛雲長老,也學習佛祖,在鼓山獅子岩,閉關六年。渴了飲山澗水,餓了尋些野菜草根野果,與虎狼為伴,與鳥獸為伍,困了在洞中一眠,或到樹上休息。以種種苦行之法來征服肉體,熄滅妄想。
若非聖賢,如何受得了這般清苦。
◆ 道士墜驢
後晉時,陳摶遊曆峨眉山講學,號“峨眉真人”,拜麻衣道者為師,鑽研《易》學。
後漢時,趙匡胤路經華山,對弈三棋,輸給陳摶一座華山,還在石頭上立了字據,賴都賴不掉了,從此華山改姓陳。
後周時,受後周世宗柴榮召見,賜號“白雲先生”。世宗問他國運長短,陳摶隨口吟出四句詩:“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卻不知“木”添了蓋就是“宋”字。後來趙匡胤代周稱帝,建國號“宋”,陳摶早就算到了。
顯德七年(960)正月,陳摶騎著白騾,率領著數百名浮浪少年,前唿後擁,欲入開封。中途聽聞趙匡胤登基作了天子,撫掌大笑,竟然墜騾,道:“天下於是定矣!”
後人遂以“道士墜驢”作為亂世結束,天下趨於太平的象征,這就是“道士墜驢”典故的由來。
◆ 巧遇毛女
華嶽獨靈異,草木恆新鮮。山盡五色石,水無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在這仙山聖水中修行,還真有讓陳摶感到驚掉下巴的事情。
那日,他在山中經行,竟然遇到一個明眸皓齒卻遍體生毛的女子。毛女說,她叫玉薑,就住在這華山之中,世代獵人,都曾在山中遇到過她。她說自己是秦始皇的宮女,秦亡後,流亡到山中避難,遇到道士穀春,教她吃鬆葉,從此不知饑寒,身體輕便,行走如飛。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隋唐。
大秦至五代,已有近一千二百年,作為歲數相差一千多年的道友同參,二人相談甚歡,久久不願離去。
毛女作詩雲:“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迴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和詩道:“曾折鬆枝為寶櫛,又編栗葉作羅襦。有時問著秦宮事,笑撚仙花望太虛。”
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的兩位神仙般人物,都會聊些啥呢?人們對陳摶與毛女的這次相遇,做過諸多猜想。比如,範仲淹的祖父範讚時,他留傳於世的唯一一首詩《過庭錄》,就是八卦這件事的:“曾逢毛女話何事,應說巨靈開此山。濃睡過春花滿地,靜林中夜月當天。”
自此,陳摶性情大變,他對修仙辟穀,得道修煉有了不一般的領悟。
◆ 睡中真樂
戰國時,莊子做了一個夢,睡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快樂得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樣子,也忘了自己是由莊周變化而來。忽然夢醒,想起夢中的事情,一時迷惘,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莊周還是蝴蝶,究竟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竟然分不清哪一個是真的。莊子由夢悟道,形成了天、地、人和諧統一的思想。
將睡覺變成修行,這一點,陳摶可謂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西嶽出浮雲,積翠在太清。連天凝黛色,百裏遙青冥。從開封迴來,陳摶將華山雲台觀重新修飾一番,在那裏居住下來,閑雲野鶴,逍遙自在。
糊塗飲酒糊塗醉,糊塗醒來糊塗睡。他的住處幾乎沒有升起過炊煙,終日無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
陳摶善睡,獨領睡中真樂,曾言:“欲知睡夢裏,人間第一玄。”史稱陳摶的睡功為“鎖鼻術”,是從邛州天慶觀都威儀何昌一那裏學來的。有時一覺能睡上三個月,“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
一次,道士們幾個月沒見到他,以為搬到別處去了,有人到柴房搬柴,卻見陳摶躲在柴草底下酣睡如泥。
又有一次,有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中蜷縮著一具屍骸,上麵落滿了塵埃。樵夫心中憐憫,準備挖個坑把他埋了。拖起來一看,還是個大活人?陳摶伸了伸懶腰,睜開惺忪的雙眼,打著哈欠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攪醒我來?”他還怪別人打擾到他了!
自此,華山一帶,流傳起一首民謠,唱到:“昏昏黑黑睡中天,無寒無暑也無年。彭祖壽經八百歲,不比陳摶一覺眠。”陳摶由此也落得不少諢號,比如“睡神”“睡仙”。
世人匆匆忙忙,不過是為了碎銀幾兩。朝臣持漏五更寒,鐵甲將軍夜度關。人人都說清閑好,誰肯逢閑閑此身?
周世宗柴榮想任命陳摶做“諫議大夫”,陳摶不想出來做官,他寫下《對禦歌》,表達自己的心跡:“臣愛睡,臣愛睡,不臥庫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慶鋪地……。”
為了檢驗陳摶是不是真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能睡,柴榮將他關進一間屋子裏,既不給吃的,也不給喝的。一個月過後,柴榮去看,發現陳摶還在唿唿大睡。
用陳摶的話說就是:“閑思張良,悶想範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隻是爭些閑氣,不如向青山頂頭,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但一覺睡。管什麽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陳摶道:“世人難得不糊塗,獨我糊塗有真味。”其實,如果睡覺睡得好,也是一種修行。永嘉大師《證道歌》雲:“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佛門認為,修行在日常,不離三餐不離床。《金剛經》告訴我們:修行從“吃飯”開始。
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讀書看報看手機,就算填飽了肚子,也不知道吃進去的是什麽滋味;該睡的時候不好好睡,看電視玩手機,就算是睡在床上,也是胡思亂想,大腦完全得不到放鬆,這覺即便睡著也是白睡,這就不是修行。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一切事情自然坦然,如能真正“迴到本處”,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領悟自然風光,見到本來麵目,也能當下頓悟成佛。隻不過是內行看門道,外行人隻會把他當成笑話來傳。真正的修行人,無一不是從“吃飯大學”畢業的。
太祖趙匡胤多次差官迎取陳摶道長入宮,陳摶固辭不受,對使臣道:“創業之君,當尊崇體貌,以示天下,我乃山野廢人,入見天子,若下辭,則違吾性;若不下辭,則褻其體。是以不敢奉詔。”
在詔書後麵,陳摶手書附奏道:“九重天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使者迴去稟告太祖,太祖一笑置之。
陳摶為什麽不去開封見聖,或許是害怕趙匡胤反悔,下一道聖旨把華山再給要迴去,這樣,自己豈不人財兩空?還是躲得遠遠的,不見麵最好。其實,陳摶這時候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修行一輩子了,早已得道成仙,哪裏還要做這紅塵凡間的什麽官。
陳摶老祖對道家陰陽八卦、命理風水、養生辟穀、修道符咒,早已登峰造極,他的《無極圖》,據傳是好友呂洞賓傳授的。紅塵修行,他要做的,無非是順其自然,普度眾生,逍遙自在,笑傲煙霞。
◆ 賜號希夷
雍熙元年(984年)十月,陳摶來朝覲見,太宗非常高興,他在集英殿熱情款待了道長。
太宗告誡宰相宋琪等人道:“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已四十餘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與之語,甚可聽。”陳摶老祖獨善其身,不為勢態利益所擾,是真正的方外之士。經曆五代亂世,慶幸現在天下太平,以百歲之身來進覲我,他的看法很值得一聽。於是派中使將道長帶到中書省,與宰相宋琪等人見麵。
宋琪道:“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麵對這位得道高人,宋琪趕緊向他詢問養生之道,希望道長能傳授一點道家吐納練氣,延年益壽的方法。
陳摶道:“摶山野之人,根本不知道什麽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生之理,假使能夠白日飛升,對百姓和國家也沒什麽益處,當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乃是有道的明君,現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造福百姓的時候,隻有國富民強的太平盛世,才能讓天下人都過上好日子。道家修煉的最高境界,也不過如此!”
宋琪等人聽後,深表歎服。他把陳摶的話轉告給太宗,太宗對陳摶更加佩服了。
第二天,太宗就讓陳摶到幾位皇子家,為兒子們相麵。看過楚王趙元佐、陳王趙元佑,陳摶道長隻是客氣地喝了口茶,沒有言語,接著又來到韓王趙元休的府門前。陳摶看了看門口站立的將士,轉身就讓車駕掉頭迴去了。
太宗問他為何不入韓王府?陳摶道:“韓王府前的下人,個個器宇不凡,那臉上都寫著將軍、宰相呢,我又何必再去為韓王相麵呢?”太宗連連點頭,心中也定下了立趙元休為接班人的大計。
陳摶相麵有功,太宗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賜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宮,同時指派官員擴增修葺陳摶居住的雲台觀。
何謂“希夷”?《道德經》雲:“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夷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神龍見首不見尾。
這位被陳摶看好的韓王,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真宗當皇帝時,希夷先生陳摶早已仙逝多年,真宗特意到雲台觀,禮拜道長畫像,感謝他當年對自己的幫助之恩。
希夷先生在京師逗留數月,多次與太宗和詩唱賦,太宗贈詩雲:“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已肯隨征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雍熙二年春,陳摶告別太宗,再次迴到華山。
希夷先生不僅通曉未來,也能預測自己生死。
端拱二年(989)初,陳摶對弟子賈德升道:“你在張超穀為我鑿一個石室吧,我想在那裏憩息。”七月,石室建成,陳摶在壁上寫了數百字,大聲讀道:“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穀中。”
到了這一天,希夷先生如期而卒,享年一百一十八歲。經七日肢體還有餘溫,有五色雲蔽塞洞口,彌月不散。後來人們將此地稱作希夷峽。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聖人在。希夷先生,不愧為大宋第一奇人。
峨峨兮若華山,洋洋兮若黃河,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仙翁操》是古琴學習者必學的開指曲,全曲隻有一句話,反複吟唱“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陳摶仙翁。”太音希聲,大象無形。在高山之巔,在大河之源,追慕仙師,心通造化,道骨柔情,風流宛在。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李氏封後
趙光義做了十年的皇帝,中宮還是空的,後宮還缺一個領班的。
太宗的妻妾當中有兩位李氏,一位是常山郡王李英之女,楚王趙元佐和韓王趙元休(即宋真宗趙恆)的生母,太宗趙光義的嬪妃。
太祖趙匡胤聽說李氏有容德,將她賜與晉王趙光義,開寶初封隴西縣君。趙光義即位,晉封李氏為隴西郡夫人。李氏生有五子二女,隻有元佐、元休長大成人。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十二日,隴西郡夫人李氏薨,享年三十四歲。真宗即位,追封母親為賢妃,號為皇太後,追尊為元德皇後。
太宗趙光義的第三任妻子李氏,是大宋開國元勳李處耘二女兒,大將李繼隆的妹妹。開寶九年(976),太祖為弟弟趙光義選聘十七歲的李氏為王妃。納聘時,太祖駕崩。太宗即位兩年多,太平興國三年(978),李氏才得以入宮。生皇子一人(趙元億),早夭。李氏端莊知禮,寬厚仁慈,入宮數年,沒有出現什麽差錯。
雍熙元年(984)十二月,趙光義心中的繼承人已定,後宮之主也不能總是懸空,於是正式冊立李妃為皇後。這一年,李皇後二十五歲。
李皇後母儀天下,“性恭謹莊肅,撫育諸子及嬪禦甚厚。”
◆ 延範謀反
人心不足,欲壑難填,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想百姓所想,思百姓所思。有些公務員總嫌官小,希望步步高升,最好能登基做皇帝,才最滿意。
當皇帝這事,有些人隻是嘴上說說,圖個心裏快活,有些人卻想試試,夢想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王延範就是這樣的一位。
王延範,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出身官宦世家,形貌奇偉,家財殷實,跟荊南高家有親。父親王保義,做過荊南高氏行軍司馬兼領武泰軍留後。王延範在荊南任太子舍人。荊南滅國後,隨後主高繼衝入朝覲見太祖趙匡胤,被薦為大理寺丞、泰州知州、司門員外郎。
王延範才兼文武,豪俠尚氣,好術數,喜歡結交一些占卜相術之類的人,經常仗義疏財,身邊聚了不少馬屁精式的風水先生,在官場上比較另類。
做梓州通判時,有位姓杜的算命先生以左道惑眾,對王延範道:“你想做什麽事情,我可以私下裏作法助你。”延範很開心。
後來任江南轉運使,有個叫劉昴的人在吉州市卜卦,他的話多有靈驗,對延範道:“你命裏當成一方霸主。”又有叫徐肇的,為延範推算九宮算法,得八少一,徐肇大驚,道:“君侯大貴不可言,當如江南李國主。”
雍熙元年(984),為廣南轉運使。主簿田辨說自己善於看相,對延範道:“君是坐天王形、頻伽眼、仙人鼻、雌龍耳、虎望,有大威德,是猛烈富貴之相,很快能乘四門輦(當皇帝)。”
這時,有頭豹子進入府衙,咬傷了數名官吏,眾人嚇得四處逃竄,沒人敢靠前,王延範獨自持戟向前,當場將獵豹刺殺,延範因此更加自負。
一天,王延範與廣州掌務殿直趙延貴、將作監丞雷說,一起觀察天象,趙延貴指著西方一大星道:“這就是所說的‘火星進入南鬥,天子下殿走’的天象啊!”雷說拿出《星經》證明,趙延貴說得沒錯。實際上是太白星行經南鬥,趙延貴錯誤的把太白星當成火星。
與這些神神叨叨的人交往久了,王延範腦子就開始犯渾,他真把自己當成“真命天子”了,開始胡思亂想,想著如何舉兵造反。王延範沒日沒夜地跟掌市舶陸坦二人商議如何起兵,他使用暗語給左拾遺韋務升寫信,讓他偵察朝廷機密。
王延範對下屬行為殘暴,多用酷刑,激起不少怨恨。雍熙二年(985),有個叫張霸的小將,被王延範打了板子,張霸知道王延範跟廣州知州徐休複關係緊張,就把王延範預備圖謀不軌的事情向徐休複做了檢舉揭發。
造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徐休複覺得這是天大的事,立即給太宗上了密折,告發王延範圖謀不軌,預備犯上作亂,並且說他倚附大臣,無人敢處置他。
王延範跟宋琪的妻子高氏是親戚,高氏是高繼衝之女,她原本是大將馬仁瑀的寡妻,太平興國八年(983),馬仁瑀過世,太宗做媒,將高氏許配給宰相宋琪。徐休複說王延範倚附朝中大臣,指的就是宋琪。
恰逢宋琪和柴禹錫入宮奏對,太宗就向他們二人詢問王延範的為人秉性。宋琪不知道王延範犯了事,在太宗麵前一個勁兒地誇王延範忠誠幹練,能力很強,柴禹錫也附和宋琪,盛讚王延範,可以大用。
當皇上的最忌諱臣子們拉幫結派,宋琪這麽誇王延範,看來你們之間互相勾結,這是實錘了!如此說來,宋琪你這個宰相算是做到頭了。
太宗不想公開宋琪的罪狀,就以“素好詼諧,無大臣體”為由,罷了宋琪的宰相,貶為刑部尚書。
接著,太宗派太監閻承翰前去廣州,與徐休複一同調查處理此案。最終,王延範連同他那幾個拍馬屁的術士,一同被斬首示眾。
王延範如果腦袋瓜子稍微正常一點,也不可能想著造反,畢竟他是陪同荊南節度使高繼衝投降歸宋的。荊南這麽大的實力,都沒能保住自己的地盤,你王延範一個小小的廣州交通廳廳長,手上既沒權也沒兵,如果造反起事,肯定是死路一條,這一點,他不可能不知道。人貴有自知之明,王延範不可能犯糊塗到這個程度。他的那個稱王稱霸的想法也就是說說,最多過過嘴癮。如果王延範真有實力,太宗也不可能隻派了一名太監就把這事給辦了,這未免有些太過兒戲。曆代皇帝,最怕有人造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糊塗事就應糊塗辦,有了徐休複的告密,太宗這也不算小題大做。
宋琪罷相,延範被誅,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打這之後,這位告密的徐休複,口碑是一落千丈。
在大宋朝,喜歡聽別人拍馬屁,結果把自己拍死的官員,王延範算是頭一個。
◆ 太宗的文治武功
進入雍熙時期,大宋經過二十幾年的勵精圖治,可謂政治穩定,兵精糧足,強將如林,國力殷實。現在考核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主要看是否有車有房;一個國家的強盛也可以從兩個方麵進行考核:文治和武功。
文治方麵,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由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的《太平總類》,曆經六年,終於成書。這是一項浩瀚的文字編纂工程,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五十五部,一千多卷,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是大宋以前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太宗每天看三卷,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是讀完了,因此,這部書又名《太平禦覽》。
大宋“崇文抑武”,奠定大宋這種走向和標簽的,不是太祖趙匡胤,而是太宗趙光義。用文人治理天下,培養讀書人,這是趙光義預謀已久的基本國策,他即位三個月,就舉行開科取士,這一次錄取的進士,比太祖十六年錄取的總數還多幾倍,從此有了“飛龍榜”;
即位六個月,太宗決定“修書”,編纂《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即位一年,決定擴建“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打造國家圖書館“崇文院”。
“姓名即上飛龍榜,鄉裏爭迎駟馬車。”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文人們的春天來了,開始走向前台,使槍弄棒的武士們沒了地位,百姓家的孩子讀書的多了,習武的自然就少了。大宋在全國征兵,士兵們的體質和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打仗跟踢足球是一檔子事,你要想踢到世界杯,必須從娃娃抓起,否則,隻有墊底的份兒。
武功方麵,我們要說迴西北的戰場,李繼遷可謂是遊擊戰的行家,他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宋軍被李繼遷的鐵騎天團搞得暈頭轉向,疲於奔命,太宗心中一直不爽。
雍熙三年(986)春二月,李繼遷向遼國稱臣,聯合遼國共同對付大宋,宋軍此時要想滅掉李繼遷已經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為了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寧,宋軍必須先解決跟大遼的關係,要不打敗他,要不打服他,要不就握手言和,讓他把李繼遷給吐出來。
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後,十二歲的耶律隆緒繼位,國事由太後蕭燕燕做主。大遼國現在母寡子弱,太後攝政,正是最佳的用兵之際。
大宋朝如今的文治武功,文治方麵成績斐然,武功這一塊大打折扣。昔日高梁河一戰,太宗一度失聯,被打得狼狽逃竄,成功贏得了“高粱河車神”的綽號。高粱河之戰的恥辱還未洗刷,“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的燕雲十六州還未收迴,宋與遼之間,需要來一場真正的巔峰對決。
春秋無義戰,諸侯竟交兵。以戰去戰,以殺去殺,金戈鐵騎,枕戈寢甲。有道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雍熙三年(986)三月,大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伐遼大戰就此拉開帷幕。太宗舉全國之精銳,集結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殺向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