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是人與生俱來的追求。屈原在《楚辭》裏歌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文人四大雅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大隱隱於市,這四般閑事,是文人士大夫在追求隱逸雅致的生活時,自然滋生出的一種休閑行為,經過曆代好事者,不斷地推敲打磨,傳承發揚,逐漸成為中國雅文化和精致生活的標準典範。


    女英不但貌美如花,精通琴棋書畫,尤好焚香,還能自出巧思製造一些焚香的雅器。“閑坐印香燒,滿戶鬆柏氣”,女英坐於其中,在這氤氳的雲霧中,望去宛如仙子下凡。


    帳中安寢時,女英用鵝梨蒸沉香,用沉香一兩細銼,把十隻鵝梨研磨成汁,置於銀器內,將梨汁蒸幹即成。借著沉香嫋嫋的氤氳在床帳中慢慢上升,伴著一絲清淡果香,叫人怎能不安睡?女英還為其取名曰“鵝梨帳中香”。


    娥皇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風;女英清心玉映,是閨房之秀。雅人、雅事、雅器帶來的慢生活,讓李煜對女英的恩寵甚至超過了大周後娥皇。大周後沒了,女英成功上位,完全填補了李煜的情感空間,宮內皆稱女英為“小周後”。


    由於女英年齡太小,未到出嫁年齡,李煜隻得將其留在宮中“待年”。“待年”,也就是等人來提親,國主的情人,又有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敢來提親。


    乾德三年(965)十月,鍾太後病逝,李煜要為母親守孝三年。開寶元年(968),李煜的母喪期滿。這一年,“小周後”十九歲,為了能夠讓女英名正言順地晉升國後,李煜迫不及待地宣布迎娶女英。


    李煜和“小周後”女英,絕對是南唐最吸粉的兩位緋聞人物,那些發生在皇宮裏的姐夫和小姨子的風流韻事,早已在金陵城傳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


    國主娶媳婦,這麽吸人眼球的大新聞,搞得金陵城萬人空巷,大家都想一睹小周後的花容月貌,更想一觀國主的真容。迎親這天,天還未亮,整個金陵城萬人空巷,街道兩旁、樹上、院牆上、屋頂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大家都想領略一下皇家迎親的浩大場麵。


    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裏,卻發生了一件樂極生悲的事情,有一棟老舊的房屋,由於屋頂站立的人太多,發生坍塌,導致很多人被埋在裏麵,死於非命。


    女英名正言順地成為南唐“小周後”,李煜也終於給自己心愛的女人一個堅實的承諾。


    ◆ 絕代風華


    李煜讓人用嵌有金線的紅絲羅帳裝飾小周後的宮殿牆壁,用玳瑁做釘子,用綠寶石鑲嵌窗格,窗子糊著紅羅紗。


    李煜還在殿外種滿了梅花,在花間設置了幾處彩畫木亭,隻能容納兩個人入座,供他和小周後二人在此賞花飲酒。


    小周後喜愛綠色,豔妝高髻,青碧華裳,群裾飄揚,逸韻風生,飄飄然有出塵之氣質,望之如神仙中人物。妃嬪宮女便都爭相效仿,無論胖瘦,南唐宮闈盡著碧色衣裳,大有東施效顰之嫌。


    《宋史?南唐世家》載:李煜有一妃子染成了一匹絹,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沾濕。絲帛因為沾上露水,起了變化,竟然染出了很鮮豔的綠色。李煜與小周後見了,覺得甚好,後來大家都按照此法,以露水染碧為衣,並且把這種綠色叫做“天水碧”。


    “楊柳南朝樹,芙蓉北苑妝”。大宋戶部尚書陶穀《清異錄?妝飾》載:後主李煜將建陽進貢的茶油花子,製成花餅,或大或小,形狀各異,令宮嬪淡妝素服,縷金於麵,用這花餅,施於額上,名為“北苑妝”。


    妃嬪宮人,縞衣素裳,鬢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衣袂飄揚,遠遠望去,好似月殿嫦娥,廣寒仙子下凡一般,別具風韻。


    小周後與後主李煜日夕研究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消遣時光。


    他們將茶乳作片,製出各種香茗,烹煮起來,清芬撲鼻。李煜將外夷所出產的芳香食品,通統匯集起來,或烹為肴饌,或製成餅餌,或煎作羹湯,多至九十二種。香與食物的結合,豈止是好味,聞之芬芳襲人,入口清香滿懷,正是最相宜。實在是招待賓客,饋贈親友的首選佳禮。


    李煜對於每種肴饌,親自題名,刊入食譜。命禦廚師將新製食品配合齊全,備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宮赴筵,名叫“內香筵”。


    到了晚上,李煜不點蠟燭,宮殿都全部掛上夜明珠,夜裏,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晝。


    喝不求解渴的美酒,吃不求飽的芳食,熏嫋嫋醉人的暗香,懸朦朧如月的明珠,南唐深宮之內,李煜和小周後,二人勢必將這人間浪漫進行到底。


    戲子誤國,娛樂至死,偽娘滅族。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歡這種嘻哈的浪漫,一個國家如果隻是輕歌曼舞,歌舞升平,偽娘遍地,那麽離最危險的時刻也就不遠了。


    男人要有陽剛之氣,要更爺們兒一點,趙匡胤就屬於那種人狠話不多,話糙理不糙的一代帝王。相對於李煜,他更講究實用主義,焚香插花實現不了國家一統,也不能解決百姓溫飽,如此靡靡之樂,在大宋的龍庭,難覓蹤影。在收複了後蜀之後,趙匡胤又將目光投向了南漢。


    ◆ 降尊認慫


    大宋開寶三年(970),趙匡胤在討伐南漢之前,詔告李煜:你給劉鋹寫一封信,勸他馬上投降。


    憤怒至極的劉鋹撕毀了李煜這封堪稱最牛掰的勸降信,扣押了南唐的使者,迴信李煜,把他臭罵了一頓。李煜隻能無奈地報以“嗬嗬”。


    開寶四年(971)二月,趙匡胤滅南漢,平定嶺南,之後屯兵漢陽。


    《史記?項羽本紀》中,樊噲曾對劉邦道:“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如今的南唐就是大宋嘴邊的一塊魚肉,隻要想吃,隨時可以拿去。


    李煜萬分恐慌,找不出應對危機的有效辦法,隻能搬出他善用的認慫戰術,向趙匡胤上表,祈求趙匡胤憐憫,能夠保存住南唐的宗廟社稷。


    李煜又都有哪些慫操作呢?


    一、“會嶺南平,煜懼,上表,遂改唐國主為江南國主,唐國印為江南國印。”李煜上表,請求去除國號“唐”,自己將“唐國主”改稱為“江南國主”,唐國印為江南國印。趙匡胤同意。


    二、“上表請所賜詔唿名,許之。”


    一般長輩給晚輩寫信的時候都是直唿其名,李煜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唿姓名的禮遇,大宋皇帝以後再給李煜寫信下詔,可以直唿其名,比如:李煜(收)、李煜(親啟)等,以求降低自己的身份。趙匡胤同意。


    三、“煜又貶損製度,下書稱教”,改名中央機構。


    為了避諱正朔,顯示自己對大宋的徹底臣服,李煜繼續貫徹“降製示尊”的基本國策,主動降低自己的政權級別,放棄尊嚴,隻求能夠偏安一隅、苟且偷安。


    開寶五年(972)正月,李煜下令把政權降格,他下的書不稱“詔”,改稱為“教”;把中央的行政機構也改了稱唿,如尚書省改稱司會府、禦史台改稱司憲府、翰林改稱文館、樞密院改稱光政院。


    四、“降封諸王為國公,官號多所改易。”


    將南唐諸王的稱號降稱為“公”,自己的弟弟李從善,從鄭王降為楚國公。


    五、摘除皇宮宮殿象征皇權的鴟吻。


    龍生九子,鴟吻是龍王的兒子,又叫魚龍,是魚和龍的結合體。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能噴浪降雨,可避火災,驅除魑魅。從漢武帝時起,建造宮殿時都會放上鴟吻,古代慣例是:鴟吻隻能是皇帝用,百姓家使用那屬於僭越,要被殺頭的。


    中主李璟時,雖然嘴上說臣服後周,但金陵台殿的殿脊的獸頭都設有鴟吻。李煜繼位南唐國主後,—聽說大宋使者要來了,李煜就命人搬梯子上房將殿脊的鴟吻撤去,使者走後再把殿脊的鴟吻複原。這次,李煜下令撤去鴟吻,不再使用。


    六、由穿黃袍改成穿紫袍。


    古代的皇袍是黃色的,黃色也是皇家禦用顏色。大宋官員的官服是紫色的,—聽說大宋使者要來了,李煜趕緊換上紫色的官袍,宋使一走,李煜把衣服再換迴來。


    七、金雞成怪鳥。


    按照金鳳頒詔的禮儀,凡遇新帝即位、國家慶典、皇帝結婚、冊立皇後,都需舉行頒詔儀式。屆時,皇帝要在皇宮城樓的大殿上宣布聖旨,然後將詔書放在一隻金雞的嘴裏,順牆送至城下,禮部官員在城下跪拜迎接,然後用快馬分送至全國各地,布告天下。


    現在李煜尷尬了,因為他已經不再是皇帝,而是“江南國主”,這種“金鳳頒詔”,趙匡胤可以有,李煜不可以有,再使用這種金鳳頒詔的儀式,就是“僭越之罪”。


    大宋使者在宮殿前發現了這隻“大金雞”,報告給了趙匡胤,趙匡胤很生氣,就質問南唐的使臣陸昭苻,陸昭苻立刻辯解道:“陛下,此非金雞乃怪鳥耳!”


    一聽此言,趙匡胤禁不住笑了起來,這件事情也就算糊弄過去了。李煜聽聞此事,“嚇死寶寶了”,趕緊命人把這隻金雞收了起來,再也不敢使用。


    八、“長春節,別貢錢三十萬,遂以為常。”


    開寶五年(972)二月二十六日,李煜派遣他的七弟鄭王李從善到東京,為趙匡胤過生日。這次他給趙匡胤帶去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有貢錢三十萬貫,這份禮單以後都成了慣例。


    趙匡胤也不客氣,照單全收,還趁機將李從善留在了東京,晉封他為泰寧節度使,在汴陽坊賞賜一處大宅院,李從善掛職留宋,實際上給扣下來當了人質。


    李煜遣戶部尚書馮延魯為李從善所受封賜入京道謝,馮延魯到了東京後,因病未能朝見宋太祖,就匆匆無功而返。


    這年年底,李煜又給趙匡胤送去了年貨,“煜又貢米麥二十萬石。”


    這一係列弱爆了的降尊操作,讓南唐國主李煜,已經卑微到塵埃裏去了。他完全不顧及君王的臉麵,隻為告訴趙匡胤,自己已經跪拜在您大宋天子的腳下,無意與大宋作對,幻想能博取趙匡胤的同情,一心隻想做大宋的附庸國,讓大宋找不出任何借口來攻打南唐。


    政治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趙匡胤的心思李煜永遠不懂。南唐改改名字,進點貢,雄才偉略的趙匡胤絲毫不會看在眼裏,他要做千古一帝,他要天下大一統,讓全天下都姓宋。


    有商人向李煜告密,說宋軍在荊南建造戰艦千艘,南唐形勢危急,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大宋戰船,李煜怕惹火上身,一點也不敢造次。


    被國事折磨得焦頭爛額的李煜,隻有在小周後的柔情蜜意裏,才能尋找到一絲生活的樂趣和快感,有時他也和臣子們一起飲酒買醉,麻醉自己。


    據不完全統計,李煜從繼位到公元973年(大宋開寶六年)的十三年時間裏,一共向大宋進貢了金器不少於五千兩,白金不少二十萬斤,銀不少於二十萬兩,錢不少於三十萬貫,綾羅綢緞不少於二十五萬匹。


    連年的進貢,讓本屬富裕的南唐,最後隻落得“帑藏空竭”,有時竟然連貢品的錢都湊不齊了。


    ◆ 自廢武功


    有句話叫“牆倒眾人推”,李煜屬於“牆不倒自己推”的那種類型。


    大宋開寶三年(970),當大宋和南漢正在鏖戰之際,鎮守武昌的鎮海軍節度使林仁肇向李煜密奏道:“如今大宋在淮南各州的守軍不多,兵力很弱,宋國這幾年又連年用兵,平定西蜀、荊湖、嶺南,往返數千裏,士卒早已疲憊不堪了,這正是兵家所說的可乘之機。陛下隻要給臣數萬兵馬,臣出兵壽春,渡過淮河,占據正陽,一舉奪迴咱們的江北故地。”


    林仁肇,建陽(今福建南平)人,身材魁梧,生性剛強堅毅,武藝高強,臂力過人,身刺猛虎紋身,人稱“林虎子”。原是閩國裨將,閩國滅亡後,賦閑在家,後入仕南唐。


    顯德三年(956年),後周軍攻打淮南時,中主李璟任命林仁肇為將軍,讓他率偏師救援壽州。周軍建成正陽浮橋,扼住南唐援軍的進路。林仁肇親率一千名敢死士,用船載著柴薪,乘風放火,欲焚毀浮橋。不料,風向轉變,後周軍大將張永德乘機進攻,唐軍大敗。林仁肇單人獨騎殿後,掩護大軍撤退。


    正陽橋頭,林仁肇揮舞著丈八蛇矛槍,恰似張飛張翼德再世。張永德見有人攔路,忙拈鵲畫弓,急取雕翎箭,連發數箭,均被林仁肇揮矛磕開。


    英雄惜英雄,張永德不忍傷他,言道:“唐軍有如此能人,不可輕進!”遂不再追擊。


    此戰,林仁肇贏得了“南唐第一虎將”的美譽,被拜為鎮海節度使。


    見李煜沒有下文,林仁肇又上表道:“陛下,您不要再猶豫了,如果您還有什麽顧慮的話,當我起兵後,您立刻宣布我帶兵造反了,這樣的話,如果臣成功了,功在社稷,利在國家,臣若兵敗,陛下便滅我滿門,以此表示陛下並不知情,對宋朝沒有二心,您看這樣行不?”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眼見大宋蒸蒸日上,江南國勢日頹,李煜仍然不敢越雷池半步。


    “大朝附庸,安敢加兵?大宋我們惹不起!”他拒絕了林仁肇的自強之策,詔令:“你千萬不要胡來,這會連累到國家的。”


    為了防止林仁肇胡來,李煜把林仁肇調到南昌,任命他為南都留守、南昌尹。


    “豎子不足與謀”,老板窩囊,下麵的人再有本事也是白搭。李煜依舊終日躲在溫柔鄉裏醉生夢死,坐觀趙匡胤平滅嶺南、屯兵漢陽。


    他放棄了任何招惹宋軍的行為舉動,放棄了所有的軍事對抗,認趙匡胤做“大哥”,替老大守著南唐這塊家業,守著這頭將要瘦死的“駱駝”。


    “武德”,曾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武德年間,李淵統一了全天下,大唐擁有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疆域。


    李煜的寢宮也叫“武德殿”,住在武德殿內,卻無絲毫武德之威。


    這日,武德殿內,笙簫曲悅,木笛悠揚,一朵金黃色的蓮花浮於薄紗之上,徐徐綻放。花蕊之中,一位少女,嬌豔而出,展開婀娜的身姿,隨歌翩翩起舞,俯仰搖曳。


    一雙纖細嬌嫩的玉足,纏著薄如蟬翼的帛紗,仿佛仙霞初露雲端,又似花容掩蔽明月。“淩波微步,羅襪生塵”,三寸金蓮,輕靈嫵媚,宛若朦朧月色下的嫦娥仙子,又或是瑤池歸來的天外飛仙。


    李煜看得如癡如醉,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李煜單獨召見這位淩波少女,見她卷發、高鼻、濃眉、長睫,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為其取名“窅娘”。


    窅娘一舞成名,成為李煜最為寵愛的宮女。她之所以身輕如燕,都是因為她有一雙三寸小腳,一雙纏起來的雙腳,據說窅娘是華夏第一個纏足的女人。李煜喜歡這雙小腳,視它為“世間尤物”,且看李煜的《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煜的這種愛好,讓纏足之風,從南唐的宮闈,迅速波及民間,影響大宋,鑄就了一部中國女子長達千年的血淚史。


    纏足後的女子,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從而產生楚楚可憐的感覺。正是這種“可憐的感覺”,膨脹了官僚士大夫們的自身優越感,從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密。”


    女子因腳太小行動不便,成了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士大夫階層皆以能娶一個“三寸金蓮”的女子為傲。有些士大夫文人簡直可說是成了“拜足狂”、“金蓮癖”。宴席上,常用女子的金蓮小鞋盛酒喝,稱之為“金蓮杯”。


    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不論貧富貴賤,女子們紛紛纏足,纏足一直向纖小的方向發展。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女子纏足是要蒙受極大痛苦的。如果女子不纏足,哪怕你是馬皇後,也會被恥笑為“馬大腳”。


    就在李煜沉迷在窅娘金蓮舞的時候,大宋天子趙匡胤還在為他的一統天下做著進一步的規劃。


    林仁肇的奏本,李煜沒有聽進去,這些話傳到趙匡胤的耳朵裏,卻把他嚇了一跳。他知道,像林仁肇這樣有勇有謀的南唐大將,必將成為大宋的心腹之患,必須除之而後快!如何除掉這員敵國大將呢?趙匡胤又拿出了他一貫的伎倆,行使“反間計”,他要借刀殺人,讓李煜自毀長城。


    趙匡胤立即派人潛到南昌,賄賂林仁肇的隨從,得到一副林仁肇的畫像,懸掛在自己的別室中。一切準備停當,但等“蔣幹”的到來。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一天,趙匡胤在召見南唐使者時,突然對著一幅人物畫像說道:“這個人你們認識嗎?”


    使者迴答道:“認識,此乃江南大將林仁肇。”


    趙匡胤繼續說道:“沒錯,他就是林仁肇。但是這個人馬上就要投降了,以此畫像為信物。”說著,趙匡胤指著遠處的一處豪宅道:“那裏就是朕賜給林仁肇的居所。”


    此時,南唐執掌兵權的皇甫繼勳、朱全贇,也非常忌憚林仁肇的雄才大略,正在找理由想整治林仁肇,朝貢的使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了皇甫繼勳。


    得知這個勁爆的消息後,皇甫繼勳立刻添油加醋報給了李煜,李煜大怒,不問青紅皂白,立刻派人給林仁肇送去一壺鴆酒。


    可憐的南唐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江南林虎子林仁肇,就這麽稀裏糊塗地成了冤死鬼。


    一代名將,沒有馬革裹屍,反而因為一個小兒科式的計謀,背上“不忠不孝”的罪名,死在昏君之手,真是可歎、可惜、可悲!


    光政院輔政陳喬常說,“若使林仁肇在外帶兵,我陳喬在中央掌握朝政,那麽我國雖國土狹小,宋國也難以圖謀。”聽聞林仁肇的死訊,陳喬禁不住歎道:“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還要殺害忠臣,真不知道我最終會死在什麽地方!”


    殺掉林仁肇,李煜等於自我放血,自斷命根,自毀基業。這撐天的柱子都拆除了,南唐的大廈已成傾覆之勢,又拿什麽跟大宋鬥呢!


    趙匡胤兵不血刃,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南唐,複何懼哉!


    開寶七年(974)李煜上書奏請趙匡胤放其弟李從善迴國,趙匡胤不準。


    趙匡胤不會因為李煜的討好,就停止自己統一天下的腳步。九月,他終於準備動手了,在他的一聲號令下,六路虎狼之師,立即殺奔南唐而來。


    大軍奔襲在出征的路上,趙匡胤還有一個難題未解:討伐南唐,他還需要找一個借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