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國子監改革


    楚行自下定決心,參與天下紛爭,與各方勢力爭一爭天下。


    除了關注天下各國,了解天下形勢,吸取新的學術思想,諸如西學東漸的內容,了解最新的農業技術之外,更關注了解華夏大地的曆史。


    在他看來,華夏之所以連綿不絕幾千年,除了文化上大一統之外,便是這片土地崩壞-興盛—再崩壞的這套體係在起作用。


    凡夫俗子也好,君主也罷,都討厭變革,都討厭戰爭。


    但是在這崩壞之中,往往也蘊含著機會。


    華夏之所以在幾千年來,一次次領先於世界,靠得就是在這崩壞的時局之中,涅盤出來的新的生命,所爆發的無窮的生命力。


    而如何去引導這種生命力,創造力,讓這個國家再次興盛,我們的先輩們,已經在史書中詳細的給後人們介紹了下來。


    楚行並不是如何喜歡朱元璋,但是卻又不得不佩服這個從民間中走來,開局隻有一個碗的雄才大略之君。


    其治國之術中,有一項政策是楚行極其欽佩的。


    那便是人才的教育。


    朱元璋是極其重視人才的培養的,為何在後世史書中,朱元璋大殺功臣名將動輒幾千人幾萬人,卻可以保證帝國高效的運轉。


    因為隻要他在,總是有新鮮血液可以湧入這個新成立的帝國之中。


    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年,敕令國子監學官:“今太學之教,本之德行,文以六藝者,遵古製也”,“欲人材之盛,必養其德性,苟無作養之功,而欲成其材,譬猶雍百川而欲水流,折方長而求大木,其可得哉。”


    由此可見,朱元璋並非是傳說中的那麽不學無術,他培養人才,首重德行操守,他希望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為大明帝國所用。


    而當初的國子監,也確實為大明帝國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可如今的偽明朝廷的國子監早就淪為了統治者們的進身之階,成為了一群二代的遊戲之物,難為大明提供一個人才了。


    相比之下,楚行與朱元璋當時的環境又大為不同。


    朱元璋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男人,他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而彼時元末的讀書人又找不到一個做官的渠道,朱元璋可以說是跟士大夫們一拍即合,所以他想要成功,相對就比較簡單。


    而楚行則大為不同,首先他跟士大夫的利益並非一致。


    他要的是改天換地,將士大夫的天下進一步擴散,改變成天下人的天下。


    讓天下人都有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讓天下所有人都能看到希望,都有機會是爭一爭屬於他的富貴。


    同時外部上來講,西方正在開啟思想運動,大航海運動,屆時一個個西方強國會湧現,如果單純的利用前人的那一套,國家雖然會短暫的興盛繁榮,但是終究避免不了被外敵侵襲的命運。


    所以這一次,楚行的諸多辦法,並非是完整的承襲先人的手段,而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實,國子監自成立以來,已經變革了數次了。


    但這一次變革,卻比先前更加的猛烈。


    首先便是大乾治下的所有學堂,包括國子監,一起合並。


    其中先前內閣附屬的文學院,以及工部的附屬的工學院,大乾皇室的醫學院,農學院,悉數合並,統稱為大乾國子監。


    而國子監則分為兩大學院,文學院和理學院。


    不過這裏的理是指理工的意思,並不是傳統的儒家理學,是大乾為了發展工業化而做的努力。


    同時國子監還下設醫學係,農業學係、政法係等等。


    大乾肯定不會走大明的老路,甚至說此次是在傳統國子監基礎上,做了一次大膽的革新。


    亦或是,大乾的國子監隻是個披著羊肉的假貨,他的真實身份應該叫大乾京師大學堂更合理一些。


    可惜的是,盡管楚行和大乾的高層百般努力,國子監真正厲害的點,依然是四書五經,理科水平依然很差勁。


    國子監和講武堂乃是大明的一文一武的兩隻手臂,不過很明顯其教育模式和未來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以講武堂為代表的機構,明顯是培養軍校生,是為軍隊培養人才服務的。


    而國子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要走上科研道路,亦或是走上行政道路的。


    沒辦法,這個年代,如果不以當官為吸引力,很少有人願意為大乾效力的。


    尤其是大乾的統治根基,還有一大半在山東這塊土地上。


    而這一次科舉,一方是是大乾對外的政治宣傳秀,告訴世人我們已經是真的朝廷,真的政權,另外一方麵也是為國子監選拔優秀的生源。


    其實除了講武堂、以及國子監這種純粹的政府機構式的培養人才機構之外,其實楚行還有另外一個單獨的培養渠道。


    這個渠道更加全麵,對大乾對他也更加忠心,行動力更強。


    那就是童子軍裏麵的兒郎們。


    因為征戰和災荒,大乾幾乎每到一地,都會收容大量無家可歸的小乞丐。


    這些孩子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過著隨時可能命喪黃泉的日子。


    是楚行給了他們一條活路,給了他們一個長大成人的機會,所以這群孩子的忠心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一開始,對於這群孩子的未來,楚行的想法是比較簡單的。


    那就是將童子軍當做育嬰堂亦或是孤兒院,提供一些基本上的學前教育,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再去高等學府。


    但是最近楚行卻改變了最初的想法。


    因為楚行格外關心童子軍的成長,所以很多時候即便是他再忙,也會抽時間去教導他們。


    在這個過程中,楚行意外的發現,在站亂叫中存活下來的孩子,可塑性更強,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更快。


    因為他們被拋棄過,更知道表現出自己價值的重要性。


    而且他們本身也是一張張白紙,不像是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的孩子一樣,頭腦上已經打上了鋼印一般的束縛。


    甚至有些孩子的優異表現,讓傳教士們大為驚歎,誇讚楚行手下的少年郎們,比西方的天才都要強。


    不過在楚行看來,這些傳教士口中的天才,也就是相當於後世小學水平,好一些的可能會達到初中一年級的水平。


    然而即便如此,楚行也是大喜過望,為此他是特地更改了童子軍的培養方式,並且決定把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挑選了出來,然後由楚行繼續親自教導。


    在這個時代裏,沒有人比楚行擁有更淵博的科學知識的!


    至於其他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也是不再繼續補充進入國子監或者是禦學堂,而是繼續在童子軍裏學習,反正講武堂和國子監也沒不能提供比童子軍更好的教育。


    並在童子軍裏執行了全新的年級製度,仿照後世,建立育幼班、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如此一來,便是十五年的人才教育。


    並且這個區分是不單純以年紀為標準,而是以學識水平為基礎。


    實行年級製度後,對童子軍裏的少年們統一安排了考試,考試不合格者一律為一年級學生,考試合格者升入二年級,然後對二年級學生再進行考試,合格者升入三年級,一次類推。


    考試不合格,隻能蹲級。連續兩次蹲級者,隻能離開。


    目前童子軍裏的五百多名少年裏,三分之一還是一年級,另外還有三分之一是二年級,而越是高年級的學生則是越少,等到了六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是隻剩下了區區三人。


    采取了年級製度後,楚行為了給他們從小培養等級、服從意識,采取了高年級生對低年級生有教導、管理的責任以及權力,甚至低年級的老師,都是由高年級生擔任的,學習成績優越者將會擁有各種特權以及便利。


    比如低年級的前三名,高年級的前五名都將會得到楚行的親自教導,尤其是對六年級的三個學生以及五年級的七八個學生,楚行可是親自負責教導的,其原本的老師頂多就算是助教而已。


    同時為了避免外界的人汙染他們的三觀,采取的是封閉式管理。


    在這種模式下,其實已經開始逐漸展現成果。


    他手下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嚐試著指揮著一群鐵匠們打造了一個鍋爐,然後直接用木材燒水,用銅管導出水蒸氣,其水蒸氣成功的推動了葉輪的轉動。


    盡管這個裝置隻是最簡單的蒸汽機試驗裝置,距離實用還有一萬八千裏呢,但是試驗獲得成功後,也就是證明了蒸汽機的確是可以作為動力來源使用的。


    至於說什麽時候能夠造出真正實用的蒸汽機用以推動輪船,抽水機之類的器械運動,那隻有天知道了,反正楚行覺得這個時間不會短,而且有可能極為漫長。


    不過這種事急不來,就跟研發鏡子一樣,那些工匠們搞了這麽久一樣沒搞出來,但是楚行不著急啊,慢慢搞就是了,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十年,他就不信搞不出來,死都要搞出來。


    他又不是要造什麽原子彈,隻是想要造個最原始的蒸汽機而已,花上幾年甚至十幾年他還真不信搞不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