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打韃靼、兀良哈,是因為這是大明意識形態上的敵人!


    朱家立國的前提是什麽——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啊!


    朱祁鎮對北方的用兵核心,大家懂了吧。


    有意思的是,就在三伐蒙古的同時——他還辦了好幾件大事。


    對西南——四伐麓川。


    麓川這個地方,就是“三宣六慰”最主要的一部分。


    麓川是那麽好打嗎?


    三楊堅決反對,王振作為朱祁鎮的人,力主南征。


    第一次南征。


    思任發進攻掠奪騰衝、南甸、孟養等地,屠殺騰衝,並占領潞江。


    正統四年沐國公沐晟兵敗,沐晟暴亡。


    正統五年,楊榮去世。


    初掌權的英宗,下旨斥責新任沐國公沐昂,讓他討伐麓川。


    麓川思任發,趕緊遣使來朝。


    這是第一次。


    沒啥值得說道的地方。


    文人集團的無恥,盡在其中……


    總體就是——朱祁鎮沒掌權,三楊一貫的“不要國土”。


    (因為這裏要主講的是於謙的死因,詳細過程不展開,大家可以搜一下。


    很有意思!


    明朝文臣的無恥,展現的淋漓盡致。)


    真要說,那血壓就要爆表……


    正統六年,二征麓川:


    朱祁鎮讓定西伯蔣貴掛帥,讓太監曹吉祥監軍,在朝野全部反對的情況下,再次出征麓川。


    要知道,這是同時北伐和南伐啊!


    結果——


    大勝!


    思任發遠遁。


    朱祁鎮升蔣貴為侯爵。


    正統七年,剛剛結束一南一北,兩場戰事的朱祁鎮——


    三征麓川。


    朱祁鎮命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再次遠征麓川。


    這一仗,一直打了三年。


    為什麽打這麽久——楊士奇等人堅決反對增兵!


    甚至,還出現了給遠征軍下絆子的行為。


    正統九年,楊士奇病死。


    明英宗的掣肘,去了倆,南征軍這才開始發力。


    次年,也就是正統十年。


    明軍斬首思任發,抓捕思任發全家,歸朝。


    麓川大捷!


    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


    至此,朱祁鎮在朝中的對手,全部倒下。


    正統十三年,就在土木堡之變的前一年。


    朱祁鎮四征麓川,從三月出征,到十月凱旋,竟然隻用了短短七個月。


    稀奇不?


    明明上一次還打了三年之久,這一次,竟然隻用了七個月時間!


    就很有意思了……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請問:


    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朱祁鎮下一步的用兵方向,是哪裏?


    他會不會全部收迴南方失土?”


    紮心不?


    ……


    你們覺得,明英宗這麽能幹,以明朝的慣性,他還能活著嗎?


    ……


    外部國際環境講完。


    再講內部。


    正統八年,朱祁鎮準備重開大航海。


    並讓郭琰擔任福建福州府同知,開始造船。


    讓馬雲巡視舊港宣慰司、滿剌加外府、蘇門答剌官廠、察地港抽分所及古裏官廠。


    正統九年,福建、江西、浙江交界處,就爆發了一千人規模的礦工起義。


    ……


    史書上將這一次叛亂,美化成農民起義,然後遮遮掩掩。


    實際上,這夥人是盜銀賊。


    這裏的銀礦,每年單單福建一地的銀礦稅收,要上繳八萬兩。


    正統初年,這一片的銀礦,在文臣的建議下,就全部被關閉了。


    那麽——這些礦工是誰的工人?


    ……


    並且,人家不朝江西、浙江——這兩個富裕的地方打。


    專門硬著頭皮,一個勁朝福建打!


    為啥?


    妄自猜測一下——郭琰就在福州造船唄!


    還特麽製造了海船120艘!


    我日了,永樂大帝最大的一次下西洋,也才兩百來艘啊!


    朱祁鎮上來就這麽大——人家能容忍他?


    ……


    朱祁鎮本來沒當迴事,下令讓地方剿滅。


    一個千把人的礦工造反,還要朝深山老林鑽。


    在當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朱祁鎮看來……


    那叫事麽?


    餓也給他餓死了啊!


    誰特娘的知道,浙江、福建、江西去平叛的士兵越多,叛軍規模越大。


    到了正統十三年,已經發展到十幾萬人,坐擁二十餘座城池。


    並且浙江、福建,接連爆發了好幾股叛軍。


    這個時候,正好三楊全部去世,朝堂上能壓製朱祁鎮的人,已經不存在了。


    真實消息再也壓不住,詳細情況,終於被送到了朱祁鎮這裏。


    英宗重視起來。


    他做了兩手準備。


    其一,發放糧食,安撫百姓,以利益,誘使百姓歸家。


    其二,調派京營,出動精兵鎮壓。


    朱祁鎮出動京營士兵了……


    然而,稀奇的是——福建、浙江爆發民變,朱祁鎮派遣多少大軍前往鎮壓,史書中莫說給出答案了。


    就連這件事都忌諱莫深,支支吾吾。


    這麽大規模的叛亂,明史竟然語焉不詳。


    離譜不?


    猜測一下——這裏牽製兩三萬京營士兵,輕輕鬆鬆吧?


    這場叛亂,直到朱祁鈺去世的前兩年,才徹底平息。


    也就是說,這最少兩三萬京營兵馬……


    直到八年後,才返迴京師。


    在朱祁鎮禦駕親征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出現在京營的!


    好了——京營大軍已經被調走三萬人……


    正統十四年三月。


    就在土木堡之變的前五個月。


    貴州爆發苗民叛亂。


    幾乎一瞬間,就占領了思州府城和清浪、鎮遠等地。


    速度之快,莫說朝廷了,近在咫尺的廣西,都沒反應過來。


    再迴過頭來,看看老朱當年的那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能跟著老朱砍人的大明百姓,還是據守城池,對付叛亂……


    竟然一瞬間就丟了幾個府?


    當年親眼看到這一幕的百姓,都還在呢!


    要知道,這時候就連靖難勳貴,都還有好幾人呢!


    才幾十年時間啊?


    現代有人說是朱祁鎮屢屢對西南用兵,致使當地百姓困苦,不得不造反……


    我尼瑪!


    臉咧?


    朱祁鎮下過這樣的一封聖旨,大意就是:


    趁著太皇太後張氏大壽之際,給全國老年人發放福利。


    並且明文天下——今後:


    凡六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免除一切苛捐雜稅,勞役、徭役,不計、不征。


    凡七十歲以上人口,國家每年發放糧食。


    凡九十歲以上老人,發放糧食數額加倍。


    朱元璋的“與民休息”政策,在在朱祁鎮這裏,再一次得到延續,並且更進一步。


    前文說過此時大明的糧食情況——足夠全國不勞作,也能食用三年之久!


    我就不說此時的邊關用糧,是直接從衛所糧庫調撥了!


    他們說的這個理由,站得住腳嗎?


    如果說因為朱祁鎮對西南用兵,而導致的叛亂?


    總要有加稅的聖旨吧?


    說出自己的判斷,拿出原文資料,這才能讓人信服啊!


    再說了——就算是造反,也沒有這麽快吧?


    這是有電話啊,還是有手機啊,竟然一夜之間,就幾個府一起造反?


    但凡民變,必有先兆!


    為何之前卻不見蹤影呢?


    為何上一次打了三年之久,都不見叛亂?


    偏偏連出征時間也算上,才七個月的時間,就有了如此大規模的反叛?


    誰組織的他們?


    用什麽組織的他們?


    難道——大明造反百姓,真的研究出了手機、電話?


    這就是極限嗎?


    士紳集團:瓜娃子,你小瞧誰呢!


    我們既然要玩,就不會小打小鬧啊!


    大招來了!


    緊接著——就在幾天後!


    西自永寧,東至沅州,北起播州,東南達武岡的廣大地區內……


    在這短短幾天時間內,就爆發出了最少20萬人規模的大起義。


    按照現在劃分,這叫席卷四省。


    臥槽!


    啥?


    大明造反百姓……


    特麽的,竟然真有手機和信號基站……


    短短幾天時間,就能聯動好幾個省!


    不對啊!


    他沒這個科技呢……


    臥槽!


    不好!


    大明造反百姓會修仙,還都已經達到金丹期——千裏傳音人人都會!


    ——玄幻裏的飛鶴傳音,都沒有這麽快啊!


    ……


    這麽大的範圍,這麽龐大的叛亂人數,這麽短的幾天時間……


    大家覺得誰能做到?


    還特麽就在朱祁鎮南征北戰,北邊幾乎全部收複國土,南邊也即將對“丟失”的國土,動手的時候……


    就在朱祁鎮聲望日隆,權柄直逼明太祖、明成祖之際!


    ……


    你們覺得這正常嗎?


    李自成都沒這麽牛啊!


    快遞小哥專業造反十幾年……


    明朝滅亡前,還特麽在壓著李自成暴揍呢!


    張角還傳道幾十年呢!


    就這,還特麽被朝廷先發製人了……


    而席卷四聲,參與人數高達二十多萬的大造反——不管是軍隊體係也好,還是錦衣衛體係也罷……


    竟然一點信號都沒發現!


    這科學不?


    ……


    你們說——是不是朱祁鎮的行為,傷害了某群人呢?


    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


    此時的朱祁鎮在北方,已經恢複了永樂鼎盛時期的國土麵積。


    也就是說——北邊沒有掣肘了。


    同時,打服了麓川,使得西南十萬大山,短期內不會牽扯朱祁鎮的精力。


    恰恰這時候,朱祁鎮派去南洋宣撫海外領土的使臣,迴來了!


    下西洋,已經成為了定局!


    以朱祁鎮的脾氣,他隻要下西洋,就會在南洋設郡置縣,直接納入中央管控。


    而南洋——最少自唐代起,就有華夏勢力在經營。


    宋代發達的貿易,使得當地勢力,已經壯大成了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


    南宋滅亡,南逃的官方勢力,更是在當地建立了好幾個邦國。


    在本書大約40--50章鄭成功出場的那裏,我也說了:


    ——華夏豪族,已經控製了當地的貨幣發行權。


    南洋華夏勢力如此龐大,你們猜——他們有沒有與本土豪族勢力,已經有了融合呢?


    為什麽強權如永樂大帝,下了幾次西洋,暴斃在出征的路上?


    出征途中暴斃——朱棣哭得稀裏嘩啦……


    為什麽——棺材都給他準備好了?


    為什麽他一死,方便遠洋船補給的交趾,就給廢了?


    為什麽朱瞻基重開西洋,卻再次暴斃?


    明朝皇帝沒有善終的。


    朱元璋死於準備傳位朱棣。


    朱高熾死因是準備遷都南京……)


    (閻王一拍驚堂木,驚詫道:


    “堂下何人?為何你等都是陽壽未盡之人?”


    朱元璋茫然:“不知道啊,三天前,咱還說傳位給俺家老四。


    前麵的哥仨全死了,他就是嫡長子。


    俺跟大臣們吵了一架,咱就被塞棺材裏了……”


    朱標:“爹啊,老二是被人冤枉的……”


    朱元璋:“娃啊,你死得慘呐,你是咱家第一個落水的啊!”


    朱樉:“爹,我特麽被人毒了”。


    身後,朱檀、朱梓、朱棡三兄弟,苦逼的看著老爹和大哥,咋迴事,咱爹、咱哥咋也下來陪咱了……


    朱允炆憤恨:“該死的朱棣,竟然逼得我自焚!”


    朱棣一巴掌抽過去:“滾你媽的,你就是個傻逼,看看你那幫人將大明禍禍成啥了?”


    朱允炆縮頭,唯唯諾諾:“四叔,你不是還一樣陽壽未盡。”


    朱棣一臉的苦逼:“不是個球!老子特麽正打仗呢,人就沒了……還特麽早就做好了鐵棺材,還學了秦始皇,來一個秘不發喪……”


    朱高熾:“爹啊,我就準備再把京師搬迴南京。


    南京當時不是地震不斷麽,我拖延了一下,臭罵李時勉一頓,當晚——我人就沒了……”


    朱瞻基縮縮脖子:“爹啊,這時我都繼位一年多了,出了皇宮才知道的。


    我當場就要砍了李時勉,他說,他當晚是勸你少近女色……”


    朱高熾大怒:“他放他娘的屁!


    你看看他之前為啥被投入大獄的!”


    朱棣:“好聖孫,你咋也死了?”


    朱瞻基愁眉苦臉:“爺爺啊,我就學你下了次西洋,就沒了……我死的時候,才36呢!”


    閻王翻了翻生死搏,特麽的,還有五十來年陽壽……


    朱祁鈺:“我不該說話,我就是改了個太子,兒子沒了,老婆沒了,連我自己也沒了……”


    朱祁鎮兩眼望天,說啥咧?


    心累!


    這都第二次了!


    上次沒擋住,這次照樣沒擋住……


    朱見深:“我……我躲在皇宮裏,都能沒了……


    不過,自從俺婆娘暴斃後,我就知道自己要死了……”


    朱佑樘:“我學建文的,對他們可好了……


    結果他們還是不放過我……


    還特麽給我兒子弄死,給老子弄絕後了……”


    朱厚照:“爹啊,我早就習慣了,不就是吐血麽……


    我以為吐著、吐著,產生抗體就沒事了。


    誰特娘知道,我剛適應了毒性,他們就給我摁水裏了……


    爹啊,喝水這個抗體不好弄啊……”


    朱厚熜:“我能說我特麽南巡一次,火攆著老子燒了好幾次麽。


    他們還跟對待堂哥一樣,給我也來了次落水。


    唯一敢救我的禦醫,馬上就被弄死了。”


    朱厚熜拍了拍朱厚照肩膀:“哥啊,我比你強,我不但有後,我還有……還有禦醫敢救我。


    不像你們,弄死你們祖孫三代的禦醫,不但高升,還能富貴到老……”


    朱載坖:“爹啊,別說了!


    我怕了啊!


    我就將海外貿易大權都交出去了……結果還是能沒落了好。


    我也暴斃了……”


    朱翊鈞:“還說啥呢……


    我被人打斷了腿,打破了腦袋,起居注都不敢記錄。


    我隻好編個謊話,說夢裏被老虎咬的……


    對了,那幫孫子,把我挖出來後,還給我挫骨揚灰了,這下……


    徹底死無對證……”


    朱常洛躲在角落內,不敢說話,蹲在地上畫圈圈。


    嘴裏念念有詞:“我詛咒你們生兒子沒屁 眼,詛咒你們生女兒多根棍。


    我特麽對你們那麽好,免了你們家工廠、礦場的稅收……


    還兩天時間內,給你們發200萬白銀。


    結果,皇位——我一個月都沒坐夠……”


    朱翊鈞看著朱常洛:


    這傻逼兒子,老子就不該傳位給你……


    朱由校抱著朱厚照:“叔太爺啊,我跟你一樣,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就是……也被摁水裏了……”


    倆年輕的魂魄,抱頭痛哭……


    朱標瞅了瞅倆同病相憐的晚輩,哀歎一聲:


    “特麽,我是咱老朱家——第一個被摁水裏的……”


    閻王愁眉苦臉的看著生死簿,這哥幾個——一個37歲,一個30歲,一個22歲……


    都還有幾十年陽壽哩……咋辦?


    不對,這特麽朱家人活到四十歲的都少見……


    陽壽未盡……


    閻王也發愁啊!


    朱由檢長歎:“唉,感情我老朱家辣麽多皇帝,隻有我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死……


    掛了吧、掛了吧……


    一死解百愁……”


    朱由崧:“堂弟啊,你還是自己掛在樹上的,還好留個體麵。


    我特麽被人捉住,兩個人抬身子,兩個人按著腿……


    就像抬豬一樣送給韃子,還被人片了片……”


    ……


    訴苦大會持續三天三夜……


    閻王愁眉苦臉的抬起頭來,看向一眾朱家皇帝身後。


    媽呀!


    還有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皇室子弟……)


    ……


    人家出手了!


    一出手,就是殺招!


    先用叛亂,牽製朱祁鎮的刀子,然後再布置一個殺局!


    這個事件的原本預期——就是朱祁鎮被幹掉!


    朱祁鎮沒死的原因——也先不能讓他死了。


    ……


    朱祁鎮一死……


    咦!


    好啊、好啊!


    太子才一歲多哩!


    那特麽還不是大權在握啊!


    嘿嘿嘿……


    又可以棄守邊關,收縮國土了!


    大權又在握了,一如建文帝時期那樣。


    ……


    短短時間內,福建、浙江,貴州、湖廣,長江以南,烽火遍地。


    這兩處叛變的規模太大了!


    朱祁鎮不得不第一時間,就調動京營十幾萬人,前去平叛。


    這還不算地方衛所。


    這十幾萬京營大軍,直到景泰帝二年,才控製了戰場。


    然而,這時候,局勢已經不是“它們”可以掌控的了。


    已經沾了血,嚐到了甜頭的“叛軍”,豈能輕易就投降了……


    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再次繼位的天順五年,才徹底平息。


    這十幾萬人,朱祁鎮禦駕親征的時候,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京師的。


    ……


    我前文講過,在朱祁鎮時期,京營最多隻能容納18萬人。


    直到朱祁鈺繼位,朱祁鎮帶著也先打迴來,(因為上麵的大軍未歸)於謙不得不擴大京營。


    至此,京營的最大極限,才能達到容納24萬大軍的規模。


    ——就這,出操時都已經容不下了!


    我放寬一點,按照朱祁鎮時期,京營大軍有二十萬人,來計算。


    不說各處戰場,單單這兩地叛亂,就已經牽走了最少11萬京營大軍。


    也就是說,滿打滿算,就算南征北戰的京營士兵,已經全部返迴!


    就算他們一個人都沒死!


    土木堡事變時,京營人馬也絕對不足十萬人!


    按照我的計算,當時的京師,隻有七萬不到。


    成國公朱勇的奏疏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奉命選拔三幹大營、五軍、神機等營精銳官軍十五萬一幹有奇。”


    明史中,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那種有零有整的,絕對是假的!


    比如:人口統計,竟然有精確到“半個”的。


    一條腿、一隻手、半拉身體……


    這是人?


    也就是說,這份奏疏裏麵,必然是真實數據。


    京營實際兵馬總數出來了——十五萬一千人。


    十五萬一千,扣去調往南方的十一萬。


    由此可見:朱祁鎮離開京師時,京師的準確兵力,隻有四萬人!


    而於謙手裏的兵呢?


    當時京營,由班軍;和在京衛所操練官軍、幼官、舍人組成。


    在京衛所——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班軍——京師周邊的衛所、省份,輪班抽調士兵,在京訓練。


    關於班軍人數,有詳細的記載——“原額春秋兩班,官軍一十六萬員名……前班三月還,八月到;後班八月還,次年三月到”。


    《明史》記載很清楚,總數16萬,分為前後兩班。


    由此可見,在京師保衛戰中,於謙手上除了朱祁鎮留下看門的京營外,還有八萬被召迴的輪值班軍。


    也就是說,就算朱祁鎮走時,一個人都沒留,於謙手上,最少都還有飽經訓練的八萬正規軍!


    土木堡之變前——朱祁鎮手裏的刀,放寬、再放寬,隻剩下七萬人了。


    按照明史記載,更是隻剩下四萬人。


    通過以上證據,就可以清晰的發現:朱祁鎮的兵,已經被調走了……


    手裏沒兵,皇帝還是皇帝嗎?


    手裏拿不出糧食,皇帝還能調來勤王大軍嗎?


    梳理一下思路,就會發現,在文臣集團的操作下,此時的朱祁鎮沒兵、沒糧。


    這就是為什麽土木堡之變過程中,各地官軍表現竟然如此詭異的原因!


    這個殺局的完善程度,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夠做到的!


    這件事,背後隻有一個真兇——與外貿有關的“商賈、豪紳、文臣集團體”。


    並且,他們不單單掌控或者說服了邊軍,更是在後宮之中,也得到了內應!


    這就是文人集團的極限了嗎?


    不!


    它們的手段,還沒展現完呢!


    在殺局開動的前一年,因為糧食大權被端走,正統十三年,兵部上了這麽一個奏疏——


    “因為無糧無食,全國軍戶逃亡人數激增,需要消兵冊的士兵,就已經高達66萬人。”


    66萬士兵,全部跑沒影了,找不迴來,趕緊在花名冊上刪除吧!


    明朝軍戶的叛逃主因,就是糧倉歸屬權的轉移。


    因為最初時候,糧倉就在衛所治下,朝廷大軍的糧食調撥,是直接從當地糧倉調撥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