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這幾個章節完全是本人閱讀番茄小說上的小說書籍《我崇禎絕不上吊》,作者:火之虎vvvv


    在閱讀該小說的時候,看到作者在小說中所完美精細分析土木堡之變的背後真相。感觸很深,所以為了宣傳曆史知識和曆史真相。


    接下來的數章節完全抄錄小說:《我崇禎絕不上吊》第825章至841章的整體內容,整合為幾章,一天內全部發布。


    讀者注意,本人不是抄襲,本人不是抄襲,隻是為了宣傳他人對曆史事件真相的完美解析。


    《我崇禎絕不上吊》:


    朱祁鎮親政後,他為何要集中運河糧倉?


    為什麽設立通州——這個就在京師城外、規模最大的新糧倉?


    《英宗實錄》正統十年四月條,有這樣的解釋:


    “時各倉閑,而京師、通倉皆不足,故也!”


    啥意思呢?


    也就是說,運河沿線的這些倉儲,建的太大了,有空閑倉庫用不上;


    而京師、通州兩地,糧倉又不夠用!


    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按照以上我給出的證據——朱祁鎮時期,全國是不缺糧食的!


    京師附近,單單新建的這個通州新倉,你們知道儲糧多少嗎?


    ——900萬石!(記住這個數據。)


    業內有人統計過,明英宗被俘時,全國官倉儲糧總數是1900萬石!


    這是官倉!


    不算縣衙倉庫、民間義倉,村裏社倉,士紳糧庫,以及百姓們自己的存糧。


    當時全國存糧,足夠大明全國食用三年之久!


    客觀條件已經交代清楚。


    整合一下:


    首先,朱祁鎮時期的大明,是不缺糧食的——能讓整個大明吃三年。


    其次,糧食歸屬權,已經從軍戶,到了文人集團手中。


    再次,這件事,牽連上了於謙。


    好了,我膽大包天,來還原一下於謙必死的原因。


    先講國際環境。


    朱祁鎮繼位前,蒙古是雙汗並立,也就是韃靼部、瓦剌部。


    (實際上是三部分,兀良哈部早前已經投降永樂大帝,隻能稱為殘部。


    就是朵顏三衛。


    駐紮地包括唐努烏梁海一部分。)


    正統三年,英宗朝第一次北伐,兵分兩路。


    韃靼阿台汗部幾乎被全殲。


    明軍打下亦集乃湖泊這個適合定居的草原要地。


    石亨提議在當地恢複屯衛治理。


    但是,三楊堅決反對,此事遂罷。


    我尼瑪——你究竟是哪邊的?朝廷大軍都打下來了,你不要?(記住這個地點。)


    同時,也先收到了消息,襲擊阿岱汗所在,並殺了他。


    韃靼蒙古可汗的死亡,標誌著韃靼部的衰弱。


    正統五年,楊榮去世,三楊去掉一膀。


    英宗初掌權。


    正統六年。


    朱祁鎮第二次北伐。(也是他掌權後的首次軍事行動。)


    也先與兀良哈部大戰與沙靜洲。


    朱祁鎮得到消息,命石亨帶兵五萬三千,出兵河套,收複豐州灘。


    石亨在當地設立屯衛,安排軍戶開墾,恢複大明統治。


    (看看前後截然不同的處理辦法。)


    正統八年,太皇太後張氏去世,朱祁鎮徹底親政。


    第一件國家大事,就是準備重啟大航海。


    同年,也先暴揍哈密。


    正統九年,朱祁鎮分兵八路。


    調派大軍具體數量未知。


    (已經被掩蓋,隻留下一句“各將兵萬人,約至黃河土河兩叉口等處匯合”。


    由此可見,這一次出兵,最少也在八萬以上!)


    第三次北伐的對象——殘部兀良哈部。(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三蒙古之一)


    也就是以克列蘇之戰。


    這一戰,打的就是朵顏三衛。


    而最終戰場所在,是唐努烏梁海。(今日在毛子境內)


    領頭的是朱勇、徐亨、曹義、馬亮、陳懷五路兵馬。


    三日後,朱祁鎮又命:楊洪、石亨、朱謙三路大軍出擊。


    此外,此戰,石亨獨領一路大軍。


    (由此,就可以看出奪門之變的關鍵人物石亨,朱祁鎮是多麽信任他了。


    這就是石亨支持朱祁鎮複辟的原因。)


    這一戰戰果很大,幾乎收複被三楊放棄的遼東等地。


    要知道,那可是唐努烏梁海啊!


    被三楊拋棄的北邊土地,除了亦集乃因為三楊反對,沒有拿迴之外,全部再次拿了迴來。


    (亦集乃:就是漢朝軍事行動中,屢屢出現的居延。)


    ……


    有意思的是——朱祁鎮出兵前,特意派人給也先傳信,讓也先躲遠點,自己要動手了。


    也先和朱祁鎮之間的互動,就很有意思。


    正統十年,也先打兀良哈之前,也特意派兩千人朝貢,知會朱祁鎮。


    仁宣之後,朵顏三衛已經叛變。


    所以,兀良哈對於朱祁鎮來說,就是自己的敵人!


    實際上,兩部蒙古的敗亡,是也先和朱祁鎮聯合作戰給打垮的。


    朱祁鎮三伐蒙古,也先都在同期,征伐他們。


    你看,朱祁鎮打韃靼,知會也先。


    也先打韃靼,一樣知會朱祁鎮。


    朱祁鎮打朵顏三衛,知會也先。


    也先打朵顏三衛,一樣知會朱祁鎮。


    有意思吧!


    那麽——朱祁鎮為什麽和也先交好呢?


    這個時候,草原分為兩大部、一殘部。


    殘部就是兀良哈等三部,也就是朵顏三衛。


    那兩大部,其一就是朱祁鎮一直在打的韃靼部。


    按照地理,我們暫且稱之為東蒙古。


    (實際上它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大明意識形態上的對手。


    因為也先手裏的大汗,是逃過去的。)


    其二,就是被也先太師,架空了的黃金家族北元大汗——瓦剌部。


    我們可以稱之為西蒙古。


    瓦剌此時的大汗是誰呢?


    孛兒隻斤·脫脫不花 !


    就隻看這個姓氏——哦,黃金家族啊!


    這也是廢話了,逃出去的黃金家族,也是草原上公認的合法主宰人啊!


    而也先呢?


    他姓綽羅斯。


    來自今天的五斯坦國以西。


    很顯然,這是當初蒙古征服歐亞大陸時候,立了功勞的西方色目人。


    綽羅斯家族為了朝上爬,曆代家主都會選擇將女兒許配給黃金家族的貴人們。


    也先父親脫歡,迎迴黃金家族阿寨台吉、脫脫不花父子。


    將脫脫不花立為瓦剌蒙古大汗後,終於熬到了太師之位。


    對於蒙古人來說,也先家族是外人。


    因為出身問題,就算綽羅斯家族做了蒙古大漢,也站不住腳跟。


    (朱祁鈺時期,也先做了大汗,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被刺殺了。)


    草原上是很講血統的!


    不是黃金家族出身,就無法成為草原共主。


    這就是也先為什麽交好大明的原因。


    朱祁鎮拉攏也先的舉動,也是最符合國家策略的。


    因為就算也先統一了整個草原……


    他出身的不足,就會成為大明操縱草原的把柄。


    要知道——政治和常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


    政治上隻有利用和利益!


    誰在政治上談感情,吃虧的絕對是他!


    沒有兄弟,沒有朋友——隻有利用和利益!


    這一點,就算現在國際局勢上,也是標準。


    不說別的,我們 ,不也曾養了好幾家失敗者麽。


    ……


    瓦剌的大體背景,就是——非黃金家族身份的太師也先,與北元皇帝脫脫不花爭權,並壓製脫脫不花。


    明朝朱祁鎮的再次雄起,將原本能和瓦剌掰腕子的韃靼給打殘了。


    脫脫不花為了擺脫也先的控製,就開始吞並東方兩部蒙古的殘餘勢力。


    草原上的政治很簡單——出身、部族人口、士兵裝備。


    隻要脫脫不花掌握的武裝勢力,大於也先家族掌握的勢力……


    他就是草原上的共主!


    因為西蒙古,也就是瓦剌,在西方。


    而東方的韃靼部、兀良哈部,已經被朱祁鎮、也先打敗。


    被也先壓製的北元大汗脫脫不花,為了擺脫也先的控製,就開始朝東方擴展。


    也先和朱祁鎮的互動又來了。


    此時,已經成為草原上唯一合法的大汗脫脫不花,每一次對東蒙古殘餘勢力開戰。


    也先就要進貢一次。


    這個時間點,巧妙不?


    換句話說——脫脫不花死之前,或者說黃金家族勢力衰弱之前……


    也先隻能和大明聯合。


    這時期,也先的最大敵人,永遠是脫脫不花!


    兄弟們看明白了嗎?


    也先要是真對大明出手,那他就是傻逼了!


    也先的政治地位,決定了他不但不能對大明出手,甚至還要保證大明不會滅亡……


    (看看咱們對毛子的態度,就明白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