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山接到南方有關組織部門要他趕緊返迴南方省的電話後,在老家新建的高大寬敞的大北房裏,屁股還沒坐熱,就立刻返迴了南方省。迴到南方省後,有關組織部門告訴楊學山,南方省是全國最大的食糖生產地區,目前全國對食糖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必須加快糖廠建設,並要以最快的速度投產,以滿足全國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要求楊學山盡快迴到貴縣糖廠領導壓榨車間工作。
之後,楊學山立刻把家安在了糖廠,並又白加黑地拚命工作起來。
1957年夏天,在糖廠幹了大半年的楊學山,覺得對工業不熟悉,還是想迴到農村部門,幹自己熟悉的農業工作。於是就嚐試著給南方省委書記寫了封信。讓楊學山沒想到的是,省委組織部門很快就把他調到了興安縣搞農村工作。
楊學山到興安縣委報到時,興安縣委任命楊學山為一農村工作組長,讓楊學山帶領一個工作組,下鄉到農村一線開展工作。
在興安縣過渡了一段時間後,楊學山被正式任命為權州縣縣委委員,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1957年10月,剛剛上任的楊學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權州縣的農村工作中,他帶領一個工作組到偏遠貧困的永穗鄉下鄉。當時南方省的道路交通很差,通往山區鄉村的公路還沒建立起來,楊學山帶領工作組步行兩天,才到達永穗鄉。到了永穗鄉,楊學山把行李往小學校一放,帶頭來到田間地頭幫助村民刨紅薯。
大約一個月後,為了盡快改變永穗鄉幹旱缺少水的局麵,上級決定在萬鄉河上遊和湘江間挖條大渠,把萬鄉河上遊的水經龍水鎮引到東部的永穗鄉。這條大渠不僅可以使永穗鄉的大片土地變為旱澇保收的良田,還能灌溉萬鄉河和湘江河間的萬頃土地。
楊學山把劃分給永穗鄉的地段,再分段包給永穗鄉各大隊,讓各大隊間進行比賽。以加快水渠的修建速度。他本人則蹲到實力最弱的大隊,並手挑肩扛身先士卒地幹起來。
一天下大雨,楊學山正光著膀子赤著腳往大堤上擔泥時,鄉助理跑來告訴楊學山,家裏來電話,妻子生了個千金,叫趕快迴去照看。
楊學山放下擔子,直起腰來,用手抹掉臉上遮擋視線的雨水,看了看各大隊熱火朝天力爭上遊的勞動場麵,又抬起頭向遠處看了看,見其他鄉都在冒著大雨你追我趕地大幹,就決定繼續帶領永穗鄉修水渠,等把大渠建成後再迴家照看妻子和孩子。
這樣,楊學山直到水渠建好後才迴到家。那時他的千金都快百日了!
可想而知,妻子見到楊學有多麽氣憤。
見愛人氣得嘴唇都發紫了,楊學山趕緊又賠笑臉,又小心翼翼地向愛人解釋說:修引水渠是上麵的統一行動,為了盡快把水渠建成,上級把水渠分成了若幹段,分派給了各鄉,各鄉接到任務後,都爭先恐後地往前趕,都怕落在別的鄉後邊,他作為永穗鄉修渠的帶頭人,在工程關鍵時刻迴家,肯定會影響永穗鄉修建水渠的進度,永穗鄉就會拖了縣裏的後腿,進而就會影響大渠如期引水,縣委領導肯定對永穗鄉非常不滿意,縣委領導會在大會小會上點名批評他楊學山的,讓他楊學山在縣裏丟人現眼。
楊學山說完後,“當!”的一聲,愛人韋美娟把手中的勺子用力往桌上一敲,說:“你怕丟人?你就不怕死人啊?你就不怕我生孩子大流血死了?”
聽愛人這麽一說,楊學山才想起來,女人生孩子如同過鬼門關,心裏非常愧疚,又趕緊說好話,又幫助妻子帶孩子,又砍柴生火做飯,又收拾房子等。
後來,楊學山好說歹說,才把愛人的氣消下去。
消了氣的韋美娟知道家裏指望不上楊學山,把小侄女請來幫忙,放楊學山迴到永穗鄉去了。
迴到永穗鄉的楊學山又一心撲在當時先進的水稻的小株密植栽培法的推廣上。他先是自己請教技術員,並熬夜鑽研水稻小株密植的方法。之後,又召開各村幹部會議,讓技術員給各村幹部講解,並當場做示範。之後,楊學山又挨個考核各村幹部,看他們是否完全掌握了水稻的小株密植法。然後,又下到各村,督導各村幹部召開各村村民大會,叫村幹部現場向各戶農民推廣水稻的小株密植先進技術,務求不落一戶一人。
在楊學山精心組織、有序協調和密切監督下,永穗鄉的水稻小株密植取得了巨大成功。
地委有關領導下鄉到永穗鄉巡查時,對永穗鄉的水稻小株密植方法的推廣,讚不絕口,不斷對隨身來巡查的幹部們說:“永穗鄉各大隊的水稻小株密植的行距和株距都整整齊齊,好像出自一人之手!看了令人佩服。”
後來,永穗縣的縣長召集各鄉書記、鄉長等鄉領導在永穗鄉開現場會,讓各鄉領導參觀永穗鄉的水稻小株密植方法的推廣情況,並命令各鄉領導率眾來永穗鄉參觀學習,以促進水稻小株密植方法盡快在全縣推廣開來。
縣委對楊學山在永穗鄉取得的成績進行了表彰,給楊學山頒發了多個獎狀和證書。
之後,縣委又讓楊學山全力抓全縣的林業工作。楊學山又一頭紮進了權州縣的林業工作,並在林業部門又取得了優異成績,又得到表彰,這次表彰不是縣上的表彰,是省上的表彰!
1961年權州縣幹部調整:權州縣長調到其他專署當了副專員;瑤族自治區區長調任權州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權州縣縣委書記和書記處書記幾個人也都是從當地選拔的土生土長的民族幹部,按資曆和文化程度都不如楊學山。楊學山原位無動,還是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負責縣農、林、水三個部門的工作。
看到權州縣這樣的幹部調整,楊學山明白了:中央使用幹部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考慮少數民族幹部在地域文化、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間的溝通等方麵有著不可代替的優勢,並為了民族團結和民族聚居地域的政局穩定,國家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域啟動了著重培養、提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的政策,南下幹部南下建立人民政權的曆史使命已經圓滿完成。
楊學山站在漓江河畔,望著環境越來越美的南方省大地,迴顧自己一路走來,感慨萬千:1950年南下南方省時,剛到南方省的嶺川縣就遭到山上土匪的夜襲,差點兒被號稱二千多的土匪包圍活捉,用鈍鋸鋸掉腦袋;之後又三次被敵特分子毒倒,幸虧南方省崎嶇顛簸的山路和自救及時,才沒被敵特分子的毒藥毒死;與此同時,多次被敵特分子追殺,好幾次子彈幾乎擦著頭皮飛過,差一點點就被暗藏的敵特分子擊倒,不是反應靈敏,措施恰當,早就倒在了敵特分子的槍口下,毫不誇張地說,自己是從敵特分子帶血的刀刃上爬過來的;經過與敵特分子舍生忘死的搏殺,把潛伏的敵特分子一個個揪出來,並徹底搗毀這些敵特組織;接著,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南方省的建設中,身先士卒地率領所轄的南方省人民建設自己被戰爭摧毀的家園;經過近十年的奮鬥,他和其他南下幹部不負使命,帶領南方省人民,把滿目瘡痍的南方省從廢墟上建成了一個山清水秀,稻穀飄香,社會穩定,安居樂業,處處煥發著生機勃勃景象的幸福美麗的家園,譜寫出一篇又一篇輝煌又壯美的時代讚歌,繪製了一幅又一幅充滿美好願景的藍圖,為南方省的騰飛插上了堅硬的翅膀。
後來,楊學山在自己的迴憶錄上寫下道:“我的精力最充沛最美好的青壯年年代貢獻給了民族解放和人民政權建立的偉大事業,後半生要獻給家鄉的父老鄉親,把家鄉建設成南方省那樣的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
當縣組織部葉部長接過楊學山遞過來的調動申請後,瀏覽了一遍,然後盯著楊學山看一會兒,說:“我們沒有調動的權力。”
楊學山把早就準備好的人民日報拿給葉部長看,說:“這不人民日報都寫著呢,幹部迴原籍工作,必須由兩地的地委組織部互相聯係或者甲等縣和甲等縣組織部間互相聯係,相互同意後,方能調迴原籍。咱們權州縣是甲等縣,太行縣也是甲等縣,咱們縣有調動權啊!”葉部長見瞞不過楊學山了,想了想對楊學山說:“我與你老家太行縣聯係看看。”
楊學山感謝過葉部長後,迴去等消息了。
過了幾個月,楊學山去組織部催問葉部長調動的情況。葉部長把太行縣組織部的迴信遞楊學山看,然後對楊學山說:“現在太行縣在精簡幹部,往那兒調,很困難,以後再說吧!”
楊學山想了想,對葉部長說:“我又有五年多沒探親了,想迴老家看望一下老母親。”
葉部長馬上猜出楊學山迴老家探望老母親是假,迴老家聯係調動是真,就與楊學山商量:“你這樣,組織把路費給你母親寄去,你就別迴去了。現在經濟已經好轉,正需要大幹快上。”
楊學山堅持道:“經濟問題解決不了思想問題!我母親想我想得眼睛都瞎了,還是迴家看望安慰一下好。”
葉部長鄭重起來,說:“楊部長,你非要走不行?你在權州拚打了七八年,對權州縣人民一點感情就沒有?你幹什麽死乞白賴地非要迴北方?”然後把眼前的文件一合,又生氣地說,“你要是非要迴去探親,不給你報銷路費!”
楊學山見葉部長真生氣了,知道這不是她個人的意見,就耐心地對她說:“來到南方省十多年,看到了南方省綠水青山的美麗景色,讓我羨慕不已。而我的家鄉是幹旱少雨的山區,大部分山隻是生長矮矮的一層草,從遠方看去,黃禿禿的,沒有綠色。而有的山什麽都不長,隻裸露著青黑青黑的石崖峭壁,我要迴去把家鄉的景色變成廣西這樣的綠水青山的模樣,讓家鄉人民出門也能看到南方省這樣鳥語花香的好風景。”
……
不管楊學山怎麽跟權州縣領導好好的說,權州縣就是不放他走!
其實權州縣領導不放楊學山,也在情理之中!——哪兒的領導都不願意把能幹又拚命幹的幹部放走。
楊學山沒有放棄,隔上一段時間就到組織部磨。1961年秋後,全年的農業工作收尾完了。縣領導終於同意楊學山迴鄉探親了,但不給楊學山開調動的介紹信,隻是給楊學山開出迴太行家鄉的路費,並勸楊學山,說:“迴到家鄉就別動調走的心思了。太行縣都迴信說了,太行的幹部多得沒法安排,正在精簡幹部。不會要你的,不信,你迴去試試,肯定碰迴一頭大包!看了母親趕緊迴權州安心幹,權州人民還等著你把來年的工作推向更高一層……”
楊學山知道這是權州縣領導經過分析,覺得太行縣在精簡幹部,不會要他楊學山的,這才放心地把他楊學山放迴家鄉探親。
其實楊學山就是想利用迴家鄉探親的機會,聯係調動的事。
那,中國這麽大,人又非常多,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又正好趕上太行縣精簡幹部,加之楊學山出去革命的時候,隻是太行山腳下一個小山村的農民,縣上幾乎沒認識上一個領導,這要是在南方省還好說,各級領導都是南下幹部,打個電話,就把調動的事辦了,可楊學山是在幾乎一點兒人脈也沒有的太行縣跑調動關係!隻憑著個人的強烈願望,楊學山能如願以償調迴太行家鄉嗎?如果能調到論資格有的是比楊學山老的幹部的太行家鄉,楊學山能安排上領導職務嗎?能像在南方省那樣當上縣委委員嗎?以後還能得到提拔嗎?他能實現將太行縣變成南方省那樣的山清水秀的地方的理想嗎?他調到太行家鄉後,一個什麽樣的命運將迎接楊學山呢?楊學山又是如何與命運鬥爭和抗衡的呢?他又是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呢?
之後,楊學山立刻把家安在了糖廠,並又白加黑地拚命工作起來。
1957年夏天,在糖廠幹了大半年的楊學山,覺得對工業不熟悉,還是想迴到農村部門,幹自己熟悉的農業工作。於是就嚐試著給南方省委書記寫了封信。讓楊學山沒想到的是,省委組織部門很快就把他調到了興安縣搞農村工作。
楊學山到興安縣委報到時,興安縣委任命楊學山為一農村工作組長,讓楊學山帶領一個工作組,下鄉到農村一線開展工作。
在興安縣過渡了一段時間後,楊學山被正式任命為權州縣縣委委員,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1957年10月,剛剛上任的楊學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權州縣的農村工作中,他帶領一個工作組到偏遠貧困的永穗鄉下鄉。當時南方省的道路交通很差,通往山區鄉村的公路還沒建立起來,楊學山帶領工作組步行兩天,才到達永穗鄉。到了永穗鄉,楊學山把行李往小學校一放,帶頭來到田間地頭幫助村民刨紅薯。
大約一個月後,為了盡快改變永穗鄉幹旱缺少水的局麵,上級決定在萬鄉河上遊和湘江間挖條大渠,把萬鄉河上遊的水經龍水鎮引到東部的永穗鄉。這條大渠不僅可以使永穗鄉的大片土地變為旱澇保收的良田,還能灌溉萬鄉河和湘江河間的萬頃土地。
楊學山把劃分給永穗鄉的地段,再分段包給永穗鄉各大隊,讓各大隊間進行比賽。以加快水渠的修建速度。他本人則蹲到實力最弱的大隊,並手挑肩扛身先士卒地幹起來。
一天下大雨,楊學山正光著膀子赤著腳往大堤上擔泥時,鄉助理跑來告訴楊學山,家裏來電話,妻子生了個千金,叫趕快迴去照看。
楊學山放下擔子,直起腰來,用手抹掉臉上遮擋視線的雨水,看了看各大隊熱火朝天力爭上遊的勞動場麵,又抬起頭向遠處看了看,見其他鄉都在冒著大雨你追我趕地大幹,就決定繼續帶領永穗鄉修水渠,等把大渠建成後再迴家照看妻子和孩子。
這樣,楊學山直到水渠建好後才迴到家。那時他的千金都快百日了!
可想而知,妻子見到楊學有多麽氣憤。
見愛人氣得嘴唇都發紫了,楊學山趕緊又賠笑臉,又小心翼翼地向愛人解釋說:修引水渠是上麵的統一行動,為了盡快把水渠建成,上級把水渠分成了若幹段,分派給了各鄉,各鄉接到任務後,都爭先恐後地往前趕,都怕落在別的鄉後邊,他作為永穗鄉修渠的帶頭人,在工程關鍵時刻迴家,肯定會影響永穗鄉修建水渠的進度,永穗鄉就會拖了縣裏的後腿,進而就會影響大渠如期引水,縣委領導肯定對永穗鄉非常不滿意,縣委領導會在大會小會上點名批評他楊學山的,讓他楊學山在縣裏丟人現眼。
楊學山說完後,“當!”的一聲,愛人韋美娟把手中的勺子用力往桌上一敲,說:“你怕丟人?你就不怕死人啊?你就不怕我生孩子大流血死了?”
聽愛人這麽一說,楊學山才想起來,女人生孩子如同過鬼門關,心裏非常愧疚,又趕緊說好話,又幫助妻子帶孩子,又砍柴生火做飯,又收拾房子等。
後來,楊學山好說歹說,才把愛人的氣消下去。
消了氣的韋美娟知道家裏指望不上楊學山,把小侄女請來幫忙,放楊學山迴到永穗鄉去了。
迴到永穗鄉的楊學山又一心撲在當時先進的水稻的小株密植栽培法的推廣上。他先是自己請教技術員,並熬夜鑽研水稻小株密植的方法。之後,又召開各村幹部會議,讓技術員給各村幹部講解,並當場做示範。之後,楊學山又挨個考核各村幹部,看他們是否完全掌握了水稻的小株密植法。然後,又下到各村,督導各村幹部召開各村村民大會,叫村幹部現場向各戶農民推廣水稻的小株密植先進技術,務求不落一戶一人。
在楊學山精心組織、有序協調和密切監督下,永穗鄉的水稻小株密植取得了巨大成功。
地委有關領導下鄉到永穗鄉巡查時,對永穗鄉的水稻小株密植方法的推廣,讚不絕口,不斷對隨身來巡查的幹部們說:“永穗鄉各大隊的水稻小株密植的行距和株距都整整齊齊,好像出自一人之手!看了令人佩服。”
後來,永穗縣的縣長召集各鄉書記、鄉長等鄉領導在永穗鄉開現場會,讓各鄉領導參觀永穗鄉的水稻小株密植方法的推廣情況,並命令各鄉領導率眾來永穗鄉參觀學習,以促進水稻小株密植方法盡快在全縣推廣開來。
縣委對楊學山在永穗鄉取得的成績進行了表彰,給楊學山頒發了多個獎狀和證書。
之後,縣委又讓楊學山全力抓全縣的林業工作。楊學山又一頭紮進了權州縣的林業工作,並在林業部門又取得了優異成績,又得到表彰,這次表彰不是縣上的表彰,是省上的表彰!
1961年權州縣幹部調整:權州縣長調到其他專署當了副專員;瑤族自治區區長調任權州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權州縣縣委書記和書記處書記幾個人也都是從當地選拔的土生土長的民族幹部,按資曆和文化程度都不如楊學山。楊學山原位無動,還是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負責縣農、林、水三個部門的工作。
看到權州縣這樣的幹部調整,楊學山明白了:中央使用幹部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考慮少數民族幹部在地域文化、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間的溝通等方麵有著不可代替的優勢,並為了民族團結和民族聚居地域的政局穩定,國家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域啟動了著重培養、提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的政策,南下幹部南下建立人民政權的曆史使命已經圓滿完成。
楊學山站在漓江河畔,望著環境越來越美的南方省大地,迴顧自己一路走來,感慨萬千:1950年南下南方省時,剛到南方省的嶺川縣就遭到山上土匪的夜襲,差點兒被號稱二千多的土匪包圍活捉,用鈍鋸鋸掉腦袋;之後又三次被敵特分子毒倒,幸虧南方省崎嶇顛簸的山路和自救及時,才沒被敵特分子的毒藥毒死;與此同時,多次被敵特分子追殺,好幾次子彈幾乎擦著頭皮飛過,差一點點就被暗藏的敵特分子擊倒,不是反應靈敏,措施恰當,早就倒在了敵特分子的槍口下,毫不誇張地說,自己是從敵特分子帶血的刀刃上爬過來的;經過與敵特分子舍生忘死的搏殺,把潛伏的敵特分子一個個揪出來,並徹底搗毀這些敵特組織;接著,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南方省的建設中,身先士卒地率領所轄的南方省人民建設自己被戰爭摧毀的家園;經過近十年的奮鬥,他和其他南下幹部不負使命,帶領南方省人民,把滿目瘡痍的南方省從廢墟上建成了一個山清水秀,稻穀飄香,社會穩定,安居樂業,處處煥發著生機勃勃景象的幸福美麗的家園,譜寫出一篇又一篇輝煌又壯美的時代讚歌,繪製了一幅又一幅充滿美好願景的藍圖,為南方省的騰飛插上了堅硬的翅膀。
後來,楊學山在自己的迴憶錄上寫下道:“我的精力最充沛最美好的青壯年年代貢獻給了民族解放和人民政權建立的偉大事業,後半生要獻給家鄉的父老鄉親,把家鄉建設成南方省那樣的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
當縣組織部葉部長接過楊學山遞過來的調動申請後,瀏覽了一遍,然後盯著楊學山看一會兒,說:“我們沒有調動的權力。”
楊學山把早就準備好的人民日報拿給葉部長看,說:“這不人民日報都寫著呢,幹部迴原籍工作,必須由兩地的地委組織部互相聯係或者甲等縣和甲等縣組織部間互相聯係,相互同意後,方能調迴原籍。咱們權州縣是甲等縣,太行縣也是甲等縣,咱們縣有調動權啊!”葉部長見瞞不過楊學山了,想了想對楊學山說:“我與你老家太行縣聯係看看。”
楊學山感謝過葉部長後,迴去等消息了。
過了幾個月,楊學山去組織部催問葉部長調動的情況。葉部長把太行縣組織部的迴信遞楊學山看,然後對楊學山說:“現在太行縣在精簡幹部,往那兒調,很困難,以後再說吧!”
楊學山想了想,對葉部長說:“我又有五年多沒探親了,想迴老家看望一下老母親。”
葉部長馬上猜出楊學山迴老家探望老母親是假,迴老家聯係調動是真,就與楊學山商量:“你這樣,組織把路費給你母親寄去,你就別迴去了。現在經濟已經好轉,正需要大幹快上。”
楊學山堅持道:“經濟問題解決不了思想問題!我母親想我想得眼睛都瞎了,還是迴家看望安慰一下好。”
葉部長鄭重起來,說:“楊部長,你非要走不行?你在權州拚打了七八年,對權州縣人民一點感情就沒有?你幹什麽死乞白賴地非要迴北方?”然後把眼前的文件一合,又生氣地說,“你要是非要迴去探親,不給你報銷路費!”
楊學山見葉部長真生氣了,知道這不是她個人的意見,就耐心地對她說:“來到南方省十多年,看到了南方省綠水青山的美麗景色,讓我羨慕不已。而我的家鄉是幹旱少雨的山區,大部分山隻是生長矮矮的一層草,從遠方看去,黃禿禿的,沒有綠色。而有的山什麽都不長,隻裸露著青黑青黑的石崖峭壁,我要迴去把家鄉的景色變成廣西這樣的綠水青山的模樣,讓家鄉人民出門也能看到南方省這樣鳥語花香的好風景。”
……
不管楊學山怎麽跟權州縣領導好好的說,權州縣就是不放他走!
其實權州縣領導不放楊學山,也在情理之中!——哪兒的領導都不願意把能幹又拚命幹的幹部放走。
楊學山沒有放棄,隔上一段時間就到組織部磨。1961年秋後,全年的農業工作收尾完了。縣領導終於同意楊學山迴鄉探親了,但不給楊學山開調動的介紹信,隻是給楊學山開出迴太行家鄉的路費,並勸楊學山,說:“迴到家鄉就別動調走的心思了。太行縣都迴信說了,太行的幹部多得沒法安排,正在精簡幹部。不會要你的,不信,你迴去試試,肯定碰迴一頭大包!看了母親趕緊迴權州安心幹,權州人民還等著你把來年的工作推向更高一層……”
楊學山知道這是權州縣領導經過分析,覺得太行縣在精簡幹部,不會要他楊學山的,這才放心地把他楊學山放迴家鄉探親。
其實楊學山就是想利用迴家鄉探親的機會,聯係調動的事。
那,中國這麽大,人又非常多,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又正好趕上太行縣精簡幹部,加之楊學山出去革命的時候,隻是太行山腳下一個小山村的農民,縣上幾乎沒認識上一個領導,這要是在南方省還好說,各級領導都是南下幹部,打個電話,就把調動的事辦了,可楊學山是在幾乎一點兒人脈也沒有的太行縣跑調動關係!隻憑著個人的強烈願望,楊學山能如願以償調迴太行家鄉嗎?如果能調到論資格有的是比楊學山老的幹部的太行家鄉,楊學山能安排上領導職務嗎?能像在南方省那樣當上縣委委員嗎?以後還能得到提拔嗎?他能實現將太行縣變成南方省那樣的山清水秀的地方的理想嗎?他調到太行家鄉後,一個什麽樣的命運將迎接楊學山呢?楊學山又是如何與命運鬥爭和抗衡的呢?他又是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