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京中時疫
梅川心頭湧起一陣不祥來。
“阿季,我擔心,陛下離京的日子,京中會出亂子。你要多加防範。”
苻妄欽看著她,道:“放心,有我在,京中無恙。”
翌日,廿八,風和日麗。
天光一碧萬頃。
梁帝一行人上了車馬。
太子率領百官,跪在地上相送。
鄴城的行宮,造得很是秀雅。沒有京中皇宮的巍峨,多了許多山水韻致。每一處殿宇的上端,都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殿宇多以“飛花”“流雲”為名。珊瑚長簾,遍地皆種奇花異草。花樹株株挺拔俊秀。
四月末,鄴城夏初,風動而花落,一朵朵鋪地數層。
唯見行宮如雪似霜,飄然清麗。
梁帝挽著周貴妃的手,感慨道:“鏡央,朕到此地,竟有天上人間之感呐。”
住進行宮的日子,梁帝過得很悠閑。沒有了成堆的奏折、國務,他有了許多的辰光陪伴周鏡央與朱珩。
朱珩每日喜笑顏開,或是與父皇一同垂釣,或是在行宮裏奔跑著放風箏。
梅川從未見他如此快樂。
有時,梁帝會喚梅川與他下棋。
梁帝的棋藝極高。梅川幾乎每局都會輸。
梁帝哈哈大笑,道:“梅卿,下棋的最高境界是什麽,你可知曉?”
梅川拱手:“微臣不知。”
梁帝看著庭院中一棵紅杉,道:“要做到手中無棋,心中有棋。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梅川聽了梁帝的話,倏爾想到京中諸事,沉重道:“微臣受教。”
漏夜。
將軍府的書房。
南平公主急急地走了進去。
孫冊和碧落皆站起身來。桌上擺著三盞茶,兩人麵前各一盞,剩下一盞,顯然是為南平公主準備的。
他料定她今夜會來。
書房內的燈油燃著。
南平公主瞧著碧落。元德皇後崩逝的時候,她年紀雖小,卻已記事。元德皇後身邊的掌事宮女碧玉的模樣,她是有印象的。眼前這個女子,果然跟碧玉長得甚是相像。
她顫聲道:“你就是碧玉的親眷?”
碧落從懷中取出一塊陳舊的絹帛,遞給南平公主,俯身道:“是。姐姐出事前,曾將此物交予民婦。她囑咐民婦說,若她平安,此物不必見天日。若她遇害,有朝一日,得了機會,要親手將此物交予南平公主。這些年,民婦居於鄉野,找尋無門。隻聽聞那賊人隻手遮天,權勢甚大。民婦不敢言,恐招致殺身之禍。直到上月,民婦聽聞,李穆醫官被帶到京城。才知,京中有人,要追查當年的事由了。”
南平公主,接過絹帛,借著搖曳的燈火,讀完,一時淚如雨下。
那絹帛上,是碧玉的血書。她交待了周鏡央買通她,假傳元德皇後之命,借李穆之手,害死慕容娘娘的詳細經過。
可憐的母妃啊,被人害死偌多年,真兇卻不被世人知曉。
碧落跪在南平公主麵前:“雖是受人指使,但姐姐到底是做下了孽。姐姐的罪過,民婦願贖。公主殿下若有需要民婦之處,民婦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南平公主緩緩地坐了下來,用帕子擦淨了淚,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清淺的冷溪,繞過心頭鋒利的石。
她冷靜下來。
“將來,父皇跟前,你可願指認內情?”
碧落叩首道:“民婦願意。”
“好。”
南平公主小心翼翼地將那份口供藏於袖口。她飲盡盞中茶,起身。
走到門外,南平公主迴頭,見孫冊已扶起碧落,兩人對著桌上的八卦圖,低聲說著什麽。南平公主開口道:“孫先生似與碧落姑娘頗為投緣。不過相識數日,便這般熟絡了。”
孫冊忙道:“公主殿下誤會了。因碧落姑娘與孫某皆對打卦之事有幾分淺見,便多言了幾句。”
南平公主道:“哦?原來是這樣。”
迴廊裏,風聲柔軟。
南平迴了宮,到了映月閣,意外見太子站在香樟下等她。
她行了個禮:“皇兄安好。”
太子道:“阿五,這麽晚了,你從哪裏迴來?”
“不過是……宮中走了走……”
太子走到她身邊:“阿五,你記得,無論何時,你我是血脈至親。有何需要皇兄相助之處,你盡管開口。”
南平謹慎道:“謝皇兄。”
太子意味深長道:“等咱們的父皇從鄴城迴來,這宮中就該變天了。”
他又笑了笑:“也早該變天了。”
南平不作聲。
太子道:“今日,南界有奏報,說是春旱至夏。本王已命戶部撥了些存糧過去。南界是慕容娘娘的母國,大梁理應施予援手。”
“謝皇兄。”
南平的這一聲謝,誠懇了許多。
五月伊始,最早發現京南集市有異的,是孫冊。
京南集市,多是小生意人在此地做買賣。賣家禽的、賣花木的、賣油果糕餅的,當街賣藝的,也有打鐵的,刻碑的,開棺材鋪子的等等。下九流的行當,盡皆在此。
這裏每日熱鬧喧囂,南來北往的人都有。
雜而亂。
五月初的那兩天,京南的藥鋪幾乎擠滿了人。
集市上許多買賣人都病了。發熱,腹瀉。
起初,大夫們都以為是普通的風寒。
可病的人越來越多。漸至不斷有人死去。引起了京兆府尹的重視。
陛下離京,太子監國,官員們急著在太子麵前表現,誰都不敢上報此事。
孫冊悄悄告知苻妄欽:“京中,或將有時疫。苻兄當封鎖軍營,切勿讓疫情在軍中傳播。”
“時疫?”苻妄欽驚道。
“是。京南的集市,攤位相連的買賣人,接連患病。孫某可以肯定,此病是傳人的。”
苻妄欽一邊依孫冊之言,下令封鎖軍營,不許外人進出;一邊騎上馬,去京南集市暗訪了一圈。
一條街相連的幾十戶人家,都在辦喪事,紙錢撒得到處都是。
那辦喪事的人家,一死便是兩三口人。其餘的人,也都病懨懨的。
苻妄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徑直往宮中去。他要將此事,如實告知於太子。
宮中。
文德殿。
太子聽了苻妄欽的稟報,憤怒不已,急召京兆府尹等在京官員入宮。
“本王幼年曾讀《後漢書》,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爾等焉能不知其中利害!何敢瞞報此事!屍位素餐!不配為臣!不配為人!有何臉麵立於天地之間!父皇遠在鄴城,本王監國,出此大禍,讓本王如何向父皇交待、向天下人交待?”
當即,斬了京兆府尹。
鮮血濺了三尺高。
官兵們拉起白幅,將京南集市圍了起來。
太子鄭重寫了封“謝罪書”,快馬呈往鄴城。
梁帝本與周鏡央在花下飲酒,看了奏報,麵色凝重起來。
奏報攤在桌案上,周鏡央拿起,看過,以帕子掩口,道:“怎生陛下才離京數日,京中便發生如此大的禍事來?”
梁帝道:“朕得迴京。”
周鏡央忙勸:“陛下,您如今有了春秋,怎能身涉險境?越是京中有疫,您越是不能迴去啊。”
梁帝皺眉思索著。
周鏡央又道:“依臣妾看,陛下當問問太常。臣妾聽聞,曆來江山有恙,必天賜災難,勸帝修德。或許,這是天意。太子,他鎮不住江山,鎮不住宗社,也鎮不住天下。方才至此啊。”
梁帝道:“鏡央,你說的有幾分道理。早年間,朕信了天靈山上高人的話,立巳東宮。現時,鬥轉星移,白虎星早已衰微。朕……”
一旁的梅川連忙俯身道:“陛下,為今之計,當是治疫。微臣願請命迴京。”
梁帝道:“梅卿,你一介女流,何苦去冒此大險。你可知,若染疫病,性命難保?”
梅川道:“古人言,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微臣乃杏林中人,何懼生死?”
梁帝歎道:“梅卿,杏林翹楚啊。你的請求,朕允了。”
梅川道:“您的卒中之藥,微臣整理出來,交予王醫官。陛下多多保重。”
周鏡央看了一眼梅川離去的背影。
那一身白色帶杏花的醫官服,消失在行宮錯落有致的山水中。
梅川迴京,麵見太子。
文德殿中,太子伏在桌案上,正在整理前朝治疫的卷宗。抬頭見梅川迴來,有些驚詫。他歎了聲:“梅醫官當在鄴城避禍才是。”
梅川上前,用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圖案:“請殿下立即吩咐司紡局,趕製此物,越多越好。”
“這是何物?”
“這是……”梅川在腦海中思索著,怎麽描述“口罩”這個詞,能讓太子明白她的意思。
太子瞧著那圖案,忽道:“本王明白了,此物罩於口鼻,以防疫病相傳。”
“對。”
太子揮墨,在紙上寫了兩個字:安疾。
就這樣,此物有了名字。
太子下令,舉司紡局之力,製造“安疾”,發放給京中百姓。
梅川道:“殿下,您莫要慌,靜下心來,這道檻,一定會邁過去。時疫最先在何處發現?”
“京南集市。”
“微臣這就前去探訪,定能早日寫出藥方來。”
太子起身,向梅川深深地行了一禮:“本王替京中百姓,謝梅醫官大義。”
梅川思及行宮中周鏡央的話,囑道:“殿下,您這幾日,莫要出宮,連私邸都不要去。身邊的護衛,一刻也不能離。”
“梅醫官的意思是?”
梅川說了四個字:“亂則生變。”
太子沉重地點了點頭。
京南集市。
梅川戴著“安疾”,掩住口鼻,細細探查著。
她走遍了所有的藥鋪,問出了第一個染病的人。
那人是一個木匠,已經死去了。
梅川到了那木匠家中,整個家裏,隻剩下一個十歲上下的孩子。他是木匠的兒子。也已染疾。隻是平日裏身體強健,猶在支撐著。他的家人都已離世,他還活著。
“你父親在發病前,吃了何物,見了何人?”梅川問道。
“隔壁孫伯伯說,塞北有商販,運來幾隻羊,價格低廉,羊肉肥美。我爹便買了一隻。那夜,我娘燉了一鍋羊肉。全家大吃一頓。第二天,父親便病了。”
塞北。
牲畜。
時疫。
梅川腦子飛快地轉著。
她走到這孩子所說的“隔壁孫伯伯”家。
到處放著石塊、石碑。一個男人低著頭,忙活著手中物什。見有人進來,連忙往後躲避。
“你是什麽人!”男人喊道。
梅川一邊打量著這姓孫的石匠,一邊往裏走。
這戶人家,家中的擺設,與集市當中的氛圍有所不同。究竟哪兒不同,梅川一時沒有咂摸過來。
她猛地看到桌上的一個酒盅。
那酒盅是玉質的,一看便價值不菲。她拿起,見酒盅底部,有幾個極小的字:宮廷敕造。
男人劈手來奪。
梅川思量著,道:“休得無禮,我是周貴妃派來的人。”
男人的手僵住,腿一軟,跪在地上:“娘……娘娘……有何吩咐……我都照……照銀桃妹子吩咐的做了……雖然,我什麽都不明白。但我從沒問過。照做……照做就是了……”
梅川沒料到,深入市井,有這等駭人的發現。
看這漢子,似是根本不懂,他的所作所為,會帶來時疫。
原本以為的天災。
竟是處心積慮的人禍。
梅川不知怎的,想起小盒子口中的“翠玉坊在京南”。
京南。
她不動聲色地詐道:“你送進宮的那個孩子……”
說到這裏,她沒有再說下去。
男人中了計。
他目光閃爍道:“我,我什麽都沒有跟人說。我一個字沒說……我真的沒說……”
“是嗎?近來,沒有人打聽過嗎?”
“上……上個月,來了個姓楊的官爺……我真的,什麽都沒說……”
梅川忽而厲聲道:“天啟二十七年,從宮中抱過來一個孩子,天啟三十二年,又從你那裏帶走,是不是!”
“……是。”
男人意識到了有詐。
卻來不及了。
梅川喊了聲:“來人!把他帶走!”
外頭,太子派來跟著她的兵丁衝上來,將這男人綁得嚴嚴實實。
梅川心頭湧起一陣不祥來。
“阿季,我擔心,陛下離京的日子,京中會出亂子。你要多加防範。”
苻妄欽看著她,道:“放心,有我在,京中無恙。”
翌日,廿八,風和日麗。
天光一碧萬頃。
梁帝一行人上了車馬。
太子率領百官,跪在地上相送。
鄴城的行宮,造得很是秀雅。沒有京中皇宮的巍峨,多了許多山水韻致。每一處殿宇的上端,都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殿宇多以“飛花”“流雲”為名。珊瑚長簾,遍地皆種奇花異草。花樹株株挺拔俊秀。
四月末,鄴城夏初,風動而花落,一朵朵鋪地數層。
唯見行宮如雪似霜,飄然清麗。
梁帝挽著周貴妃的手,感慨道:“鏡央,朕到此地,竟有天上人間之感呐。”
住進行宮的日子,梁帝過得很悠閑。沒有了成堆的奏折、國務,他有了許多的辰光陪伴周鏡央與朱珩。
朱珩每日喜笑顏開,或是與父皇一同垂釣,或是在行宮裏奔跑著放風箏。
梅川從未見他如此快樂。
有時,梁帝會喚梅川與他下棋。
梁帝的棋藝極高。梅川幾乎每局都會輸。
梁帝哈哈大笑,道:“梅卿,下棋的最高境界是什麽,你可知曉?”
梅川拱手:“微臣不知。”
梁帝看著庭院中一棵紅杉,道:“要做到手中無棋,心中有棋。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梅川聽了梁帝的話,倏爾想到京中諸事,沉重道:“微臣受教。”
漏夜。
將軍府的書房。
南平公主急急地走了進去。
孫冊和碧落皆站起身來。桌上擺著三盞茶,兩人麵前各一盞,剩下一盞,顯然是為南平公主準備的。
他料定她今夜會來。
書房內的燈油燃著。
南平公主瞧著碧落。元德皇後崩逝的時候,她年紀雖小,卻已記事。元德皇後身邊的掌事宮女碧玉的模樣,她是有印象的。眼前這個女子,果然跟碧玉長得甚是相像。
她顫聲道:“你就是碧玉的親眷?”
碧落從懷中取出一塊陳舊的絹帛,遞給南平公主,俯身道:“是。姐姐出事前,曾將此物交予民婦。她囑咐民婦說,若她平安,此物不必見天日。若她遇害,有朝一日,得了機會,要親手將此物交予南平公主。這些年,民婦居於鄉野,找尋無門。隻聽聞那賊人隻手遮天,權勢甚大。民婦不敢言,恐招致殺身之禍。直到上月,民婦聽聞,李穆醫官被帶到京城。才知,京中有人,要追查當年的事由了。”
南平公主,接過絹帛,借著搖曳的燈火,讀完,一時淚如雨下。
那絹帛上,是碧玉的血書。她交待了周鏡央買通她,假傳元德皇後之命,借李穆之手,害死慕容娘娘的詳細經過。
可憐的母妃啊,被人害死偌多年,真兇卻不被世人知曉。
碧落跪在南平公主麵前:“雖是受人指使,但姐姐到底是做下了孽。姐姐的罪過,民婦願贖。公主殿下若有需要民婦之處,民婦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南平公主緩緩地坐了下來,用帕子擦淨了淚,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清淺的冷溪,繞過心頭鋒利的石。
她冷靜下來。
“將來,父皇跟前,你可願指認內情?”
碧落叩首道:“民婦願意。”
“好。”
南平公主小心翼翼地將那份口供藏於袖口。她飲盡盞中茶,起身。
走到門外,南平公主迴頭,見孫冊已扶起碧落,兩人對著桌上的八卦圖,低聲說著什麽。南平公主開口道:“孫先生似與碧落姑娘頗為投緣。不過相識數日,便這般熟絡了。”
孫冊忙道:“公主殿下誤會了。因碧落姑娘與孫某皆對打卦之事有幾分淺見,便多言了幾句。”
南平公主道:“哦?原來是這樣。”
迴廊裏,風聲柔軟。
南平迴了宮,到了映月閣,意外見太子站在香樟下等她。
她行了個禮:“皇兄安好。”
太子道:“阿五,這麽晚了,你從哪裏迴來?”
“不過是……宮中走了走……”
太子走到她身邊:“阿五,你記得,無論何時,你我是血脈至親。有何需要皇兄相助之處,你盡管開口。”
南平謹慎道:“謝皇兄。”
太子意味深長道:“等咱們的父皇從鄴城迴來,這宮中就該變天了。”
他又笑了笑:“也早該變天了。”
南平不作聲。
太子道:“今日,南界有奏報,說是春旱至夏。本王已命戶部撥了些存糧過去。南界是慕容娘娘的母國,大梁理應施予援手。”
“謝皇兄。”
南平的這一聲謝,誠懇了許多。
五月伊始,最早發現京南集市有異的,是孫冊。
京南集市,多是小生意人在此地做買賣。賣家禽的、賣花木的、賣油果糕餅的,當街賣藝的,也有打鐵的,刻碑的,開棺材鋪子的等等。下九流的行當,盡皆在此。
這裏每日熱鬧喧囂,南來北往的人都有。
雜而亂。
五月初的那兩天,京南的藥鋪幾乎擠滿了人。
集市上許多買賣人都病了。發熱,腹瀉。
起初,大夫們都以為是普通的風寒。
可病的人越來越多。漸至不斷有人死去。引起了京兆府尹的重視。
陛下離京,太子監國,官員們急著在太子麵前表現,誰都不敢上報此事。
孫冊悄悄告知苻妄欽:“京中,或將有時疫。苻兄當封鎖軍營,切勿讓疫情在軍中傳播。”
“時疫?”苻妄欽驚道。
“是。京南的集市,攤位相連的買賣人,接連患病。孫某可以肯定,此病是傳人的。”
苻妄欽一邊依孫冊之言,下令封鎖軍營,不許外人進出;一邊騎上馬,去京南集市暗訪了一圈。
一條街相連的幾十戶人家,都在辦喪事,紙錢撒得到處都是。
那辦喪事的人家,一死便是兩三口人。其餘的人,也都病懨懨的。
苻妄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徑直往宮中去。他要將此事,如實告知於太子。
宮中。
文德殿。
太子聽了苻妄欽的稟報,憤怒不已,急召京兆府尹等在京官員入宮。
“本王幼年曾讀《後漢書》,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爾等焉能不知其中利害!何敢瞞報此事!屍位素餐!不配為臣!不配為人!有何臉麵立於天地之間!父皇遠在鄴城,本王監國,出此大禍,讓本王如何向父皇交待、向天下人交待?”
當即,斬了京兆府尹。
鮮血濺了三尺高。
官兵們拉起白幅,將京南集市圍了起來。
太子鄭重寫了封“謝罪書”,快馬呈往鄴城。
梁帝本與周鏡央在花下飲酒,看了奏報,麵色凝重起來。
奏報攤在桌案上,周鏡央拿起,看過,以帕子掩口,道:“怎生陛下才離京數日,京中便發生如此大的禍事來?”
梁帝道:“朕得迴京。”
周鏡央忙勸:“陛下,您如今有了春秋,怎能身涉險境?越是京中有疫,您越是不能迴去啊。”
梁帝皺眉思索著。
周鏡央又道:“依臣妾看,陛下當問問太常。臣妾聽聞,曆來江山有恙,必天賜災難,勸帝修德。或許,這是天意。太子,他鎮不住江山,鎮不住宗社,也鎮不住天下。方才至此啊。”
梁帝道:“鏡央,你說的有幾分道理。早年間,朕信了天靈山上高人的話,立巳東宮。現時,鬥轉星移,白虎星早已衰微。朕……”
一旁的梅川連忙俯身道:“陛下,為今之計,當是治疫。微臣願請命迴京。”
梁帝道:“梅卿,你一介女流,何苦去冒此大險。你可知,若染疫病,性命難保?”
梅川道:“古人言,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微臣乃杏林中人,何懼生死?”
梁帝歎道:“梅卿,杏林翹楚啊。你的請求,朕允了。”
梅川道:“您的卒中之藥,微臣整理出來,交予王醫官。陛下多多保重。”
周鏡央看了一眼梅川離去的背影。
那一身白色帶杏花的醫官服,消失在行宮錯落有致的山水中。
梅川迴京,麵見太子。
文德殿中,太子伏在桌案上,正在整理前朝治疫的卷宗。抬頭見梅川迴來,有些驚詫。他歎了聲:“梅醫官當在鄴城避禍才是。”
梅川上前,用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圖案:“請殿下立即吩咐司紡局,趕製此物,越多越好。”
“這是何物?”
“這是……”梅川在腦海中思索著,怎麽描述“口罩”這個詞,能讓太子明白她的意思。
太子瞧著那圖案,忽道:“本王明白了,此物罩於口鼻,以防疫病相傳。”
“對。”
太子揮墨,在紙上寫了兩個字:安疾。
就這樣,此物有了名字。
太子下令,舉司紡局之力,製造“安疾”,發放給京中百姓。
梅川道:“殿下,您莫要慌,靜下心來,這道檻,一定會邁過去。時疫最先在何處發現?”
“京南集市。”
“微臣這就前去探訪,定能早日寫出藥方來。”
太子起身,向梅川深深地行了一禮:“本王替京中百姓,謝梅醫官大義。”
梅川思及行宮中周鏡央的話,囑道:“殿下,您這幾日,莫要出宮,連私邸都不要去。身邊的護衛,一刻也不能離。”
“梅醫官的意思是?”
梅川說了四個字:“亂則生變。”
太子沉重地點了點頭。
京南集市。
梅川戴著“安疾”,掩住口鼻,細細探查著。
她走遍了所有的藥鋪,問出了第一個染病的人。
那人是一個木匠,已經死去了。
梅川到了那木匠家中,整個家裏,隻剩下一個十歲上下的孩子。他是木匠的兒子。也已染疾。隻是平日裏身體強健,猶在支撐著。他的家人都已離世,他還活著。
“你父親在發病前,吃了何物,見了何人?”梅川問道。
“隔壁孫伯伯說,塞北有商販,運來幾隻羊,價格低廉,羊肉肥美。我爹便買了一隻。那夜,我娘燉了一鍋羊肉。全家大吃一頓。第二天,父親便病了。”
塞北。
牲畜。
時疫。
梅川腦子飛快地轉著。
她走到這孩子所說的“隔壁孫伯伯”家。
到處放著石塊、石碑。一個男人低著頭,忙活著手中物什。見有人進來,連忙往後躲避。
“你是什麽人!”男人喊道。
梅川一邊打量著這姓孫的石匠,一邊往裏走。
這戶人家,家中的擺設,與集市當中的氛圍有所不同。究竟哪兒不同,梅川一時沒有咂摸過來。
她猛地看到桌上的一個酒盅。
那酒盅是玉質的,一看便價值不菲。她拿起,見酒盅底部,有幾個極小的字:宮廷敕造。
男人劈手來奪。
梅川思量著,道:“休得無禮,我是周貴妃派來的人。”
男人的手僵住,腿一軟,跪在地上:“娘……娘娘……有何吩咐……我都照……照銀桃妹子吩咐的做了……雖然,我什麽都不明白。但我從沒問過。照做……照做就是了……”
梅川沒料到,深入市井,有這等駭人的發現。
看這漢子,似是根本不懂,他的所作所為,會帶來時疫。
原本以為的天災。
竟是處心積慮的人禍。
梅川不知怎的,想起小盒子口中的“翠玉坊在京南”。
京南。
她不動聲色地詐道:“你送進宮的那個孩子……”
說到這裏,她沒有再說下去。
男人中了計。
他目光閃爍道:“我,我什麽都沒有跟人說。我一個字沒說……我真的沒說……”
“是嗎?近來,沒有人打聽過嗎?”
“上……上個月,來了個姓楊的官爺……我真的,什麽都沒說……”
梅川忽而厲聲道:“天啟二十七年,從宮中抱過來一個孩子,天啟三十二年,又從你那裏帶走,是不是!”
“……是。”
男人意識到了有詐。
卻來不及了。
梅川喊了聲:“來人!把他帶走!”
外頭,太子派來跟著她的兵丁衝上來,將這男人綁得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