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扶持景泰勳貴集團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 作者:小黑是條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5章 扶持景泰勳貴集團
貓冬一詞,是指的冬天人們像貓一樣窩在家裏。
然而雖然現在已是寒冬臘月,可今天的大明京師卻是萬民空巷。
西北方向的得勝門外,可謂是人山人海,官道兩旁更是旌旗遮天蔽日。
朱祁鈺帶著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凱旋之師。
在朱祁鈺要求鳴炮九響後,外出追擊瓦剌的一眾將領步入了校場。
“昌平侯,鎮朔大將軍,宣府總兵官楊洪到!”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誠,扯開嗓子大喊。
“臣楊洪,拜見陛下。”
老將楊洪,大馬金刀的奔上高台,對著朱祁鈺就是一拜。
這一次,還是朱祁鈺登基後,和邊軍第一人楊洪的首次見麵。
“昌平侯,快快請起!”
“楊王威名,朕可是如雷貫耳!”
朱祁鈺快步走到楊洪前麵,扶起了這個大明邊將之首。
“楊卿力戰瓦剌,先是保孤城宣府不失。”
“後又率領大軍南下破敵人,於清風店一戰中大敗也先,解救我大明被俘百姓於水火。”
“朕為酬謝楊卿之功,特封為穎國公,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並賜世券!”
朱祁鈺之所以如此器重楊洪,除了看重的功勞以外,還是因為楊洪在邊軍中巨大威望。
而且楊洪的子侄當中,還有好幾個軍中新秀。
楊家,是朱祁鈺必須拉攏的對象。
“陛下聖恩,臣感激涕零。”
“然而楊洪不過是盡武人本分,楊洪不敢貪功。”
“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楊洪這是盈滿為懼。
“楊卿,不可推辭!”
“楊卿應當知道,君無戲言。”
朱祁鈺不但沒有收迴皇命,反而拉起了楊洪的手。
朱祁鈺賞賜楊洪以國公之位,是出於多方麵考慮。
首先,是為了提升明軍士氣。
楊洪在宣府是以孤軍守孤城,當為將士之典範。
其次,重建武將勳貴集團。
按照明朝的傳統,每一次改朝換代、破而後立,都會扶持一批新貴來獎賞有功之臣,又反過來以這批新貴拱衛皇權。
朱元璋的淮西勳貴集團,朱棣的靖難勳貴集團,莫不如此。
楊洪可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後是宣府,他的身邊還有楊家子侄。
這樣一個聲名在外,並且實力雄厚的軍方派係,朱祁鈺必然會重用和扶持。
最後,就是為了製衡於謙和石亨。
“楊俊、楊信、楊能聽封!”
朱祁鈺又叫出了楊家三個後輩的名字。
“末將接旨!”
楊家三兄弟接連出列!
隻不過相比於楊俊的神采奕奕,楊信和楊能就要謙遜得多。
“楊俊,朕封你武功伯,進為都指揮僉事,掌三千營中軍。”
朱祁鈺這是把原本奪門之變主謀徐有貞的爵位給了楊信。
至於徐有貞,早就被朱祁鈺在之前廷議的時候給哢嚓了。
而且對於楊俊的任命,朱祁鈺也是考慮再三後才決定下來的。
楊俊勇武多過謀略,三千營又是騎兵部隊,軍士也多由歸順的蒙古人,這就是以猛將帶勇士。
楊俊久在邊關,又會一些蒙古語,如此則將士之間不會存在溝通障礙。
再加上楊俊囂張跋扈,要是將他外放指不定就會惹禍,還不如留在京師也有禦史們看著他。
“楊信,朕封你為彰武伯,進為都督僉事,左副總兵,協鎮宣府。”
對於楊洪侄兒的楊信,朱祁鈺認為他有勇有謀。
再加上宣府之前楊洪的總兵官,所以楊信留在宣府最合適不過。
“楊能,朕封你為武強伯,進都指揮同知、遊擊將軍,協助範廣統領京師神機營。”
楊能在紫金關、倒馬關連敗瓦剌敵軍,擒獲瓦剌首領野刺廝等。
所以朱祁鈺直接讓楊能成為神機營的副統領,而楊俊隻能掌握三千營的其中一部。
“末將,叩謝天恩!”
楊家三兄弟齊齊拜倒。
“宋有楊家將,我大明亦有之!”
朱祁鈺對於楊家的期望很高。
而朱祁鈺對於楊家的恩遇,讓京師臣民無不羨慕嫉妒。
楊家兩代四人,皆為將帥。
對此,民間稱其為一門國公三伯爵。
“禦馬監提督太監成敬到!”
王誠在喊到成敬的時候,又是尊敬又是驕傲。
尊敬,是因為王誠雖然是太監名義上第一人,然而他和成敬這個禦馬監提督太監比起來卻是差遠了。
成敬雖然在內廷官職沒有王誠高,可成敬是朱祁鈺的老師,自然比王誠更得寵。
再加上王誠是成敬的後輩,所以王誠必須尊敬成敬,不然他就是想被朱祁鈺收拾。
至於驕傲,那是因為成敬幫著太監們長臉了。
成敬作為監軍,先是協助羅通在居庸關擊退瓦剌大軍,然後又在南下途中和楊洪一起擊敗也先。
如此赫赫軍功,比之武將們也不遑多讓。
成敬立下戰功,也就是長了太監們的誌氣。
誰說太監隻有王振那樣的禍國殃民之輩?
“大伴,辛苦了!”
麵對自己最親近的太監,朱祁鈺隻是一句話。
這句話雖然簡短,卻是包含著千言萬語。
“把東西拿過來!”
朱祁鈺對著王誠喊了一聲。
然後,王誠就從一旁小太監手裏接過一個托盤,雙手遞到了朱祁鈺和成敬的身邊。
托盤上麵是兩塊金牌,一塊刻著“文武雙全”,一塊刻著“忠義無雙”。
“內臣感激陛下!”
成敬眼眶濕潤。
“朕還有一事,想和大伴商議。”
“朕以為,大伴的兒子成凱,朕想給他蒙恩入仕。”
對於成敬,朱祁鈺十分尊敬。
成敬雖然是個受宮刑成為太監的進士,可他依然保持著讀書人的謙遜內斂。
無論與後宮的太監、宮女,還是外朝文官,成敬都和他們保持著非常融洽的關係。
明朝宮人和文官們,在文化層次上麵差異很大,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有很多的衝突。
成敬作為一位進士出身的太監,對雙方都能充分理解,所以經常居中協調。
成敬,堪稱明朝曆史上少能夠協調內外廷的人物。
朱祁鈺非常感激成敬的貢獻,但按明朝的製度,作為一個太監,成敬已官至極品。
所以,朱祁鈺才會主動提出封賞成敬的子孫。
“陛下,犬子無功於朝廷,內臣不敢讓其接受聖恩。”
這不是朱祁鈺第一次提出,也不是成敬第一次婉言謝絕。
“既然大伴再三推辭,朕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朱祁鈺這是明知道成敬會拒絕,可他還是提了出來。
之所以朱祁鈺會這樣做,有著他的政治考慮。
經過王振弄權之後,太監們的名聲掃地。
借著褒揚成敬,就是為了給太監們找迴一點臉麵。
而成敬的謙遜被群臣看見,就可以證明朱祁鈺還繼續重用太監不是一個壞決定。
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朱祁鈺這是把自己的帝師也給算計了一把。
“右都督,提督神機營總兵官範廣到!”
在成敬退到一邊後,王誠又繼續大喊。
“範廣,朕封伱為遼陽侯。”
朱祁鈺對於範廣十分重視。
範廣本是遼東邊軍出身,精騎射,驍勇絕倫。
京師保衛戰中,範廣晉升總兵,提督神機營,為石亨副手。
瓦剌進攻的時候,範廣先是在德勝門外土城中伏擊,後又在彰義門外率部下躍馬陷陣使得明軍勇氣百倍。
此番瓦剌軍敗退,範廣又領軍追到紫荊關。
朱祁鈺封範廣為遼陽侯,也是對他寄予厚望。
明朝在遼東的軍政活動的核心目標為恢複元朝原有疆域,並建立行之有效的防禦製度。
京師左臂,西拱神州,北連胡寇,東鄰朝鮮。
就是明朝時期遼東的軍事定位。
“臣叩謝天恩!”
範廣拜到。
“中軍都督府斷事官項忠,進都指揮使。”
對於項忠這樣的將才,朱祁鈺不可能一直讓他當軍法官。
曆史上的項忠,先是招撫陝西的羌族起義,後又經大小三百戰擒獲叛亂的蒙古人滿俊,接著又平定荊襄民亂斬殺叛軍頭目李原。
“濟寧左衛指揮使趙輔,進都指揮僉事。”
趙輔當初說朱祁鎮的壞話,被儀鳴聽見後舉薦給了朱祁鈺。
趙輔先是有平定兩廣大藤峽瑤民起事,而後又率兵征討屢屢寇邊的建州女真部。
“和勇,朕封你為靖安伯,進都督僉事。”
和勇是歸化的蒙古人,在協助韓青防守紫荊關的時候,曾經斬殺過數名瓦剌人。
朱祁鈺之所以給和勇加官進爵,首先還是因為何用蒙古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因為和勇的能征善戰。
要知道在明朝時期,大量蒙古人歸順於明朝,在軍中效力的蒙古人更是不計其數。
明軍三大營中的三千營,就是以蒙古人為主力,所籌建的野戰騎兵部隊。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上下對於異族將官十分警惕,害怕他們會和也先勾結後發動叛亂。
如今也先敗退,朱祁鈺知道對於蒙古將官的警惕可以鬆懈,因為依附強者是乃是人之本性。
朱祁鈺給和勇加官進爵,這樣就可以宣揚朱祁鈺對於歸化蒙古人的重視,也有利於日後對蒙古瓦剌、韃靼、兀良哈等部落的招降工作。
當然,曆史上的和勇也是猛將,曾經帶兵和趙輔等人一起平定兩廣大藤峽瑤民起事。
“李秉,朕升你為右僉都禦史,兼理宣府巡撫,並提督軍務。”
李秉,正統元年舉進士,因嚴懲不法豪強,而聞名朝野內外。
李秉先入都察院理刑,後改任戶部主事,在協助戶部侍郎劉璉督餉宣府時,揭發劉璉貪墨。
曆史上的李秉能文能武,治理宣府,總督宣大,征討遼東。
“韓雍,朕進你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大同。”
韓雍,在正統七年就以二十歲的登進士第,可謂是少年英傑。
曆史上的韓雍巡察江西時,罷免貪官汙吏五十七人,並且派兵捕殺盜亂。
參與平定大藤峽之亂後,韓雍得以總督兩廣。
“大同總兵官郭登,封定襄侯,進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對於和楊洪、石亨齊名的郭登,朱祁鈺自然不會把他落下。
雖然郭登如今人在大同,朱祁鈺還是當眾宣布了對郭登的賞賜。
郭登鎮守的大同屬於山西行都司,山西行都司又歸後軍都督府管轄。
封郭登為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朱祁鈺這是有意為之。
五軍都督府分別設置左右都督,也就是說郭登成為大明軍方十大元帥之一。
郭登,武定侯郭英之孫,能文能武,擅長作詩。
在明朝,文人能夠統帥大軍出征的不在少數,如同明末時期的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等人。
然而在明朝一幫大老粗的武將當中,能夠吟詩作對的卻是沒有幾個。
在朱祁鈺印象當中,除了現在的大同總兵官郭登以外,就隻記得寫下“但願海波平”的大明軍神戚繼光。
郭登詩才諮肆,其詩或沉雄渾厚,或委婉生動,語言平易而含義雋永,大都琅琅可誦。
茶陵派領袖李東陽,稱其詩為明代武將之冠。
郭登南征北戰,除了在大同抵禦瓦剌以外,還曾經隨軍征討麓川、騰衝。
“郭登長子郭嵩,封都督指揮僉事揮,以參將協防大同。”
既然已經扶持了楊家,那麽朱祁鈺也不會虧待了郭家。
至於郭嵩,其實並不是郭登的親生兒子,而是因為郭登無子,由郭登兄長過繼而來。
朱祁鈺對於郭登父子如此恩寵,還有拉攏明朝原本那些武將勳貴世家的用意在裏麵
郭登的祖上,出過三位開國功臣,分別是郭興和郭英兄弟,以及他們的父親郭山甫。
郭山甫受封營國公,郭興受封鞏昌侯,郭英受封武定候。
郭家因為一門一公兩侯,得以和徐達家族、沐英家族並列明朝三大勳貴世家。
直到明朝滅亡的時候,郭家、沐家、徐家都還在傳承爵位。
郭家還連續三代和朱明皇室結親。
第一代,朱元璋的郭寧妃,生子魯王朱檀。
弟二代,郭英長子郭鎮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永嘉公主。
郭英還有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也就是遼王朱植和郢王朱棟。
第三代,郭英次子郭銘的女兒郭氏選給了朱高熾當妃子。
朱祁鈺認為,想要繼續讓武將勳貴成為明朝三駕馬車之一,除了扶持新貴以外,還有再次複興那些老牌世家。
這些老牌世家在軍中門生故吏眾多,朱祁鈺對他們不能無視。
“石彪,朕封你為都指揮使,甘肅鎮參將。”
作為石亨侄兒的石彪,也是一員猛將,而且在京師保衛戰中立有軍功。
哪怕石彪叔侄後來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鈺這個時候也不能有功不賞,不然就會讓人覺得朱祁鈺是賞罰不明。
朱祁鈺對石標官職的提升,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祁鈺任命石彪為甘肅鎮左參將。
大明九邊從東向西分別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頭關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石彪被任命為甘肅鎮左參將以後,他就會前往邊關任職,就會遠離京師權力中樞之地。
再加上朱祁鈺曾經給石亨掛了征西將軍印,就是也準備日後也把石亨調往甘肅鎮。
到時候,石亨叔侄不在京師,朱祁鈺也眼不見心不煩。
而且朱祁鈺作為穿越者,他不可能還讓朱祁鎮奪門複辟成功。
沒了朱祁鎮,石亨叔侄也就不能再利令智昏。
明朝缺少猛將,朱祁鈺還想著用石亨叔侄來發動西爭。
“朱謙,封撫寧伯,進宣府總兵官。”
朱祁鈺這一次的任命,明顯是奔著楊洪去的。
朱謙雖然名義上是屬於楊洪的部下,但是他和楊洪之間也有不和睦。
土木堡一戰,楊洪彈劾朱謙兵敗,而兵部彈劾楊洪不去援救。
隻不過對於楊洪和朱謙,朱祁鈺都是既往不咎。
果不其然,當楊洪聽到朱謙被任命為新的宣府總兵過後,他的臉上出現了一絲不滿。
不過再仔細一想,楊洪又覺得釋然。
朱祁鈺不但沒有追究楊洪長子楊俊棄城逃跑的罪責,反而對楊家眾人加官進爵。
在楊洪看來,朱祁鈺此舉可以看做是一種政治交換。
楊洪也是一個謹慎的人。
如今楊洪被封為國公,楊洪的三個子侄也都各自封了伯爵。
楊洪要是再出任宣府總兵,朝廷裏麵肯定就會有尾大不掉的質疑。
為了保護家族日後不被清算,楊洪也寧願用國公的位置,來替換宣府總兵的實權。
而且楊洪心裏麵也很清楚,當朱祁鈺封他為國公之後,那麽自己接下來便會提督領京營、編練新軍。
“朱謙子朱永,封指揮僉事。”
朱祁鈺除了要扶持楊洪、石亨、郭登之外,也想著扶持朱謙家族為新的武將勳貴。
朱謙和他兒子朱永,都是明朝曆史上的名將。
而且在朱祁鎮帶領瓦剌人來宣府叫門的時候,朱謙可是一點兒沒有給朱祁鎮麵子,直接將朱祁鎮擋在了門外。
就衝朱謙的這一舉動,朱祁鈺對朱謙就很有好感。
曆史上的朱永,先後平定荊襄民亂,北禦蒙古,東征女真。
朱永的一生,為大明南征北討。
“韓青,封東昌侯,福建總兵。”
對於自己心腹愛將的韓青,朱祁鈺也是毫不吝嗇。
韓青不但在紫荊關前阻擊瓦剌多日,為京師備戰爭取了時間,韓青後來又在京師城下浴血奮戰。
韓青原本官職山東都指揮同知,朱祁鈺特意選了山東布政使司之下得東昌府,來作為韓青封侯名號。
“毛福壽,賜名毛勝,封南寧侯,進浙江總兵。”
毛福壽曾經被韓青取笑,說他的名字又是福又是壽,十分的俗氣。
所以毛福壽曾經向朱祁鈺請求,希望能夠改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
毛福壽十分勇武,所以朱祁鈺賞賜一個“勝”,作為毛福壽的新名字,希望他可以百戰百勝。
得天子賜名,乃是莫大的榮耀。
所以在宣讀對毛福壽賞賜的時候,是把改名排在他封侯的前麵。
朱祁鈺之所以賞賜毛福壽以南寧侯,是因為毛福壽是屬於歸化明朝的蒙古人。
相對於蒙古,明朝地處南方。
南寧侯,南方安寧的意思,也就是大明安寧的意思。
毛福壽和韓青都是老將,都是朱祁鈺在軍中的嫡係親信。
毛福壽和韓青,不但都是朱祁鈺設立白虎堂的教員。
還都被朱祁鈺委派到江南,協同南京兵部尚書儀鳴一起,徹底掌握江南的兵權,徹底防範江南文官集團。
貓冬一詞,是指的冬天人們像貓一樣窩在家裏。
然而雖然現在已是寒冬臘月,可今天的大明京師卻是萬民空巷。
西北方向的得勝門外,可謂是人山人海,官道兩旁更是旌旗遮天蔽日。
朱祁鈺帶著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凱旋之師。
在朱祁鈺要求鳴炮九響後,外出追擊瓦剌的一眾將領步入了校場。
“昌平侯,鎮朔大將軍,宣府總兵官楊洪到!”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誠,扯開嗓子大喊。
“臣楊洪,拜見陛下。”
老將楊洪,大馬金刀的奔上高台,對著朱祁鈺就是一拜。
這一次,還是朱祁鈺登基後,和邊軍第一人楊洪的首次見麵。
“昌平侯,快快請起!”
“楊王威名,朕可是如雷貫耳!”
朱祁鈺快步走到楊洪前麵,扶起了這個大明邊將之首。
“楊卿力戰瓦剌,先是保孤城宣府不失。”
“後又率領大軍南下破敵人,於清風店一戰中大敗也先,解救我大明被俘百姓於水火。”
“朕為酬謝楊卿之功,特封為穎國公,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並賜世券!”
朱祁鈺之所以如此器重楊洪,除了看重的功勞以外,還是因為楊洪在邊軍中巨大威望。
而且楊洪的子侄當中,還有好幾個軍中新秀。
楊家,是朱祁鈺必須拉攏的對象。
“陛下聖恩,臣感激涕零。”
“然而楊洪不過是盡武人本分,楊洪不敢貪功。”
“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楊洪這是盈滿為懼。
“楊卿,不可推辭!”
“楊卿應當知道,君無戲言。”
朱祁鈺不但沒有收迴皇命,反而拉起了楊洪的手。
朱祁鈺賞賜楊洪以國公之位,是出於多方麵考慮。
首先,是為了提升明軍士氣。
楊洪在宣府是以孤軍守孤城,當為將士之典範。
其次,重建武將勳貴集團。
按照明朝的傳統,每一次改朝換代、破而後立,都會扶持一批新貴來獎賞有功之臣,又反過來以這批新貴拱衛皇權。
朱元璋的淮西勳貴集團,朱棣的靖難勳貴集團,莫不如此。
楊洪可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後是宣府,他的身邊還有楊家子侄。
這樣一個聲名在外,並且實力雄厚的軍方派係,朱祁鈺必然會重用和扶持。
最後,就是為了製衡於謙和石亨。
“楊俊、楊信、楊能聽封!”
朱祁鈺又叫出了楊家三個後輩的名字。
“末將接旨!”
楊家三兄弟接連出列!
隻不過相比於楊俊的神采奕奕,楊信和楊能就要謙遜得多。
“楊俊,朕封你武功伯,進為都指揮僉事,掌三千營中軍。”
朱祁鈺這是把原本奪門之變主謀徐有貞的爵位給了楊信。
至於徐有貞,早就被朱祁鈺在之前廷議的時候給哢嚓了。
而且對於楊俊的任命,朱祁鈺也是考慮再三後才決定下來的。
楊俊勇武多過謀略,三千營又是騎兵部隊,軍士也多由歸順的蒙古人,這就是以猛將帶勇士。
楊俊久在邊關,又會一些蒙古語,如此則將士之間不會存在溝通障礙。
再加上楊俊囂張跋扈,要是將他外放指不定就會惹禍,還不如留在京師也有禦史們看著他。
“楊信,朕封你為彰武伯,進為都督僉事,左副總兵,協鎮宣府。”
對於楊洪侄兒的楊信,朱祁鈺認為他有勇有謀。
再加上宣府之前楊洪的總兵官,所以楊信留在宣府最合適不過。
“楊能,朕封你為武強伯,進都指揮同知、遊擊將軍,協助範廣統領京師神機營。”
楊能在紫金關、倒馬關連敗瓦剌敵軍,擒獲瓦剌首領野刺廝等。
所以朱祁鈺直接讓楊能成為神機營的副統領,而楊俊隻能掌握三千營的其中一部。
“末將,叩謝天恩!”
楊家三兄弟齊齊拜倒。
“宋有楊家將,我大明亦有之!”
朱祁鈺對於楊家的期望很高。
而朱祁鈺對於楊家的恩遇,讓京師臣民無不羨慕嫉妒。
楊家兩代四人,皆為將帥。
對此,民間稱其為一門國公三伯爵。
“禦馬監提督太監成敬到!”
王誠在喊到成敬的時候,又是尊敬又是驕傲。
尊敬,是因為王誠雖然是太監名義上第一人,然而他和成敬這個禦馬監提督太監比起來卻是差遠了。
成敬雖然在內廷官職沒有王誠高,可成敬是朱祁鈺的老師,自然比王誠更得寵。
再加上王誠是成敬的後輩,所以王誠必須尊敬成敬,不然他就是想被朱祁鈺收拾。
至於驕傲,那是因為成敬幫著太監們長臉了。
成敬作為監軍,先是協助羅通在居庸關擊退瓦剌大軍,然後又在南下途中和楊洪一起擊敗也先。
如此赫赫軍功,比之武將們也不遑多讓。
成敬立下戰功,也就是長了太監們的誌氣。
誰說太監隻有王振那樣的禍國殃民之輩?
“大伴,辛苦了!”
麵對自己最親近的太監,朱祁鈺隻是一句話。
這句話雖然簡短,卻是包含著千言萬語。
“把東西拿過來!”
朱祁鈺對著王誠喊了一聲。
然後,王誠就從一旁小太監手裏接過一個托盤,雙手遞到了朱祁鈺和成敬的身邊。
托盤上麵是兩塊金牌,一塊刻著“文武雙全”,一塊刻著“忠義無雙”。
“內臣感激陛下!”
成敬眼眶濕潤。
“朕還有一事,想和大伴商議。”
“朕以為,大伴的兒子成凱,朕想給他蒙恩入仕。”
對於成敬,朱祁鈺十分尊敬。
成敬雖然是個受宮刑成為太監的進士,可他依然保持著讀書人的謙遜內斂。
無論與後宮的太監、宮女,還是外朝文官,成敬都和他們保持著非常融洽的關係。
明朝宮人和文官們,在文化層次上麵差異很大,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有很多的衝突。
成敬作為一位進士出身的太監,對雙方都能充分理解,所以經常居中協調。
成敬,堪稱明朝曆史上少能夠協調內外廷的人物。
朱祁鈺非常感激成敬的貢獻,但按明朝的製度,作為一個太監,成敬已官至極品。
所以,朱祁鈺才會主動提出封賞成敬的子孫。
“陛下,犬子無功於朝廷,內臣不敢讓其接受聖恩。”
這不是朱祁鈺第一次提出,也不是成敬第一次婉言謝絕。
“既然大伴再三推辭,朕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朱祁鈺這是明知道成敬會拒絕,可他還是提了出來。
之所以朱祁鈺會這樣做,有著他的政治考慮。
經過王振弄權之後,太監們的名聲掃地。
借著褒揚成敬,就是為了給太監們找迴一點臉麵。
而成敬的謙遜被群臣看見,就可以證明朱祁鈺還繼續重用太監不是一個壞決定。
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朱祁鈺這是把自己的帝師也給算計了一把。
“右都督,提督神機營總兵官範廣到!”
在成敬退到一邊後,王誠又繼續大喊。
“範廣,朕封伱為遼陽侯。”
朱祁鈺對於範廣十分重視。
範廣本是遼東邊軍出身,精騎射,驍勇絕倫。
京師保衛戰中,範廣晉升總兵,提督神機營,為石亨副手。
瓦剌進攻的時候,範廣先是在德勝門外土城中伏擊,後又在彰義門外率部下躍馬陷陣使得明軍勇氣百倍。
此番瓦剌軍敗退,範廣又領軍追到紫荊關。
朱祁鈺封範廣為遼陽侯,也是對他寄予厚望。
明朝在遼東的軍政活動的核心目標為恢複元朝原有疆域,並建立行之有效的防禦製度。
京師左臂,西拱神州,北連胡寇,東鄰朝鮮。
就是明朝時期遼東的軍事定位。
“臣叩謝天恩!”
範廣拜到。
“中軍都督府斷事官項忠,進都指揮使。”
對於項忠這樣的將才,朱祁鈺不可能一直讓他當軍法官。
曆史上的項忠,先是招撫陝西的羌族起義,後又經大小三百戰擒獲叛亂的蒙古人滿俊,接著又平定荊襄民亂斬殺叛軍頭目李原。
“濟寧左衛指揮使趙輔,進都指揮僉事。”
趙輔當初說朱祁鎮的壞話,被儀鳴聽見後舉薦給了朱祁鈺。
趙輔先是有平定兩廣大藤峽瑤民起事,而後又率兵征討屢屢寇邊的建州女真部。
“和勇,朕封你為靖安伯,進都督僉事。”
和勇是歸化的蒙古人,在協助韓青防守紫荊關的時候,曾經斬殺過數名瓦剌人。
朱祁鈺之所以給和勇加官進爵,首先還是因為何用蒙古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因為和勇的能征善戰。
要知道在明朝時期,大量蒙古人歸順於明朝,在軍中效力的蒙古人更是不計其數。
明軍三大營中的三千營,就是以蒙古人為主力,所籌建的野戰騎兵部隊。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上下對於異族將官十分警惕,害怕他們會和也先勾結後發動叛亂。
如今也先敗退,朱祁鈺知道對於蒙古將官的警惕可以鬆懈,因為依附強者是乃是人之本性。
朱祁鈺給和勇加官進爵,這樣就可以宣揚朱祁鈺對於歸化蒙古人的重視,也有利於日後對蒙古瓦剌、韃靼、兀良哈等部落的招降工作。
當然,曆史上的和勇也是猛將,曾經帶兵和趙輔等人一起平定兩廣大藤峽瑤民起事。
“李秉,朕升你為右僉都禦史,兼理宣府巡撫,並提督軍務。”
李秉,正統元年舉進士,因嚴懲不法豪強,而聞名朝野內外。
李秉先入都察院理刑,後改任戶部主事,在協助戶部侍郎劉璉督餉宣府時,揭發劉璉貪墨。
曆史上的李秉能文能武,治理宣府,總督宣大,征討遼東。
“韓雍,朕進你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大同。”
韓雍,在正統七年就以二十歲的登進士第,可謂是少年英傑。
曆史上的韓雍巡察江西時,罷免貪官汙吏五十七人,並且派兵捕殺盜亂。
參與平定大藤峽之亂後,韓雍得以總督兩廣。
“大同總兵官郭登,封定襄侯,進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對於和楊洪、石亨齊名的郭登,朱祁鈺自然不會把他落下。
雖然郭登如今人在大同,朱祁鈺還是當眾宣布了對郭登的賞賜。
郭登鎮守的大同屬於山西行都司,山西行都司又歸後軍都督府管轄。
封郭登為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朱祁鈺這是有意為之。
五軍都督府分別設置左右都督,也就是說郭登成為大明軍方十大元帥之一。
郭登,武定侯郭英之孫,能文能武,擅長作詩。
在明朝,文人能夠統帥大軍出征的不在少數,如同明末時期的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等人。
然而在明朝一幫大老粗的武將當中,能夠吟詩作對的卻是沒有幾個。
在朱祁鈺印象當中,除了現在的大同總兵官郭登以外,就隻記得寫下“但願海波平”的大明軍神戚繼光。
郭登詩才諮肆,其詩或沉雄渾厚,或委婉生動,語言平易而含義雋永,大都琅琅可誦。
茶陵派領袖李東陽,稱其詩為明代武將之冠。
郭登南征北戰,除了在大同抵禦瓦剌以外,還曾經隨軍征討麓川、騰衝。
“郭登長子郭嵩,封都督指揮僉事揮,以參將協防大同。”
既然已經扶持了楊家,那麽朱祁鈺也不會虧待了郭家。
至於郭嵩,其實並不是郭登的親生兒子,而是因為郭登無子,由郭登兄長過繼而來。
朱祁鈺對於郭登父子如此恩寵,還有拉攏明朝原本那些武將勳貴世家的用意在裏麵
郭登的祖上,出過三位開國功臣,分別是郭興和郭英兄弟,以及他們的父親郭山甫。
郭山甫受封營國公,郭興受封鞏昌侯,郭英受封武定候。
郭家因為一門一公兩侯,得以和徐達家族、沐英家族並列明朝三大勳貴世家。
直到明朝滅亡的時候,郭家、沐家、徐家都還在傳承爵位。
郭家還連續三代和朱明皇室結親。
第一代,朱元璋的郭寧妃,生子魯王朱檀。
弟二代,郭英長子郭鎮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永嘉公主。
郭英還有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也就是遼王朱植和郢王朱棟。
第三代,郭英次子郭銘的女兒郭氏選給了朱高熾當妃子。
朱祁鈺認為,想要繼續讓武將勳貴成為明朝三駕馬車之一,除了扶持新貴以外,還有再次複興那些老牌世家。
這些老牌世家在軍中門生故吏眾多,朱祁鈺對他們不能無視。
“石彪,朕封你為都指揮使,甘肅鎮參將。”
作為石亨侄兒的石彪,也是一員猛將,而且在京師保衛戰中立有軍功。
哪怕石彪叔侄後來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鈺這個時候也不能有功不賞,不然就會讓人覺得朱祁鈺是賞罰不明。
朱祁鈺對石標官職的提升,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祁鈺任命石彪為甘肅鎮左參將。
大明九邊從東向西分別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頭關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石彪被任命為甘肅鎮左參將以後,他就會前往邊關任職,就會遠離京師權力中樞之地。
再加上朱祁鈺曾經給石亨掛了征西將軍印,就是也準備日後也把石亨調往甘肅鎮。
到時候,石亨叔侄不在京師,朱祁鈺也眼不見心不煩。
而且朱祁鈺作為穿越者,他不可能還讓朱祁鎮奪門複辟成功。
沒了朱祁鎮,石亨叔侄也就不能再利令智昏。
明朝缺少猛將,朱祁鈺還想著用石亨叔侄來發動西爭。
“朱謙,封撫寧伯,進宣府總兵官。”
朱祁鈺這一次的任命,明顯是奔著楊洪去的。
朱謙雖然名義上是屬於楊洪的部下,但是他和楊洪之間也有不和睦。
土木堡一戰,楊洪彈劾朱謙兵敗,而兵部彈劾楊洪不去援救。
隻不過對於楊洪和朱謙,朱祁鈺都是既往不咎。
果不其然,當楊洪聽到朱謙被任命為新的宣府總兵過後,他的臉上出現了一絲不滿。
不過再仔細一想,楊洪又覺得釋然。
朱祁鈺不但沒有追究楊洪長子楊俊棄城逃跑的罪責,反而對楊家眾人加官進爵。
在楊洪看來,朱祁鈺此舉可以看做是一種政治交換。
楊洪也是一個謹慎的人。
如今楊洪被封為國公,楊洪的三個子侄也都各自封了伯爵。
楊洪要是再出任宣府總兵,朝廷裏麵肯定就會有尾大不掉的質疑。
為了保護家族日後不被清算,楊洪也寧願用國公的位置,來替換宣府總兵的實權。
而且楊洪心裏麵也很清楚,當朱祁鈺封他為國公之後,那麽自己接下來便會提督領京營、編練新軍。
“朱謙子朱永,封指揮僉事。”
朱祁鈺除了要扶持楊洪、石亨、郭登之外,也想著扶持朱謙家族為新的武將勳貴。
朱謙和他兒子朱永,都是明朝曆史上的名將。
而且在朱祁鎮帶領瓦剌人來宣府叫門的時候,朱謙可是一點兒沒有給朱祁鎮麵子,直接將朱祁鎮擋在了門外。
就衝朱謙的這一舉動,朱祁鈺對朱謙就很有好感。
曆史上的朱永,先後平定荊襄民亂,北禦蒙古,東征女真。
朱永的一生,為大明南征北討。
“韓青,封東昌侯,福建總兵。”
對於自己心腹愛將的韓青,朱祁鈺也是毫不吝嗇。
韓青不但在紫荊關前阻擊瓦剌多日,為京師備戰爭取了時間,韓青後來又在京師城下浴血奮戰。
韓青原本官職山東都指揮同知,朱祁鈺特意選了山東布政使司之下得東昌府,來作為韓青封侯名號。
“毛福壽,賜名毛勝,封南寧侯,進浙江總兵。”
毛福壽曾經被韓青取笑,說他的名字又是福又是壽,十分的俗氣。
所以毛福壽曾經向朱祁鈺請求,希望能夠改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
毛福壽十分勇武,所以朱祁鈺賞賜一個“勝”,作為毛福壽的新名字,希望他可以百戰百勝。
得天子賜名,乃是莫大的榮耀。
所以在宣讀對毛福壽賞賜的時候,是把改名排在他封侯的前麵。
朱祁鈺之所以賞賜毛福壽以南寧侯,是因為毛福壽是屬於歸化明朝的蒙古人。
相對於蒙古,明朝地處南方。
南寧侯,南方安寧的意思,也就是大明安寧的意思。
毛福壽和韓青都是老將,都是朱祁鈺在軍中的嫡係親信。
毛福壽和韓青,不但都是朱祁鈺設立白虎堂的教員。
還都被朱祁鈺委派到江南,協同南京兵部尚書儀鳴一起,徹底掌握江南的兵權,徹底防範江南文官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