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反間計,明軍大捷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 作者:小黑是條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4章 反間計,明軍大捷
“就連我們太師,都十分畏懼明朝這些英雄的威名。”
“為了不想和明軍交手,所以太師才讓我們加緊離開明朝的地麵!”
瓦剌俘虜說的是實情,不過也有一些誇張。
之所以如此,不過是為了活命。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哈哈哈!”
楊信大笑起來。
“你們家太師,真是膽小如鼠!”
“我們楊大帥,其實眼下還在京師城中坐鎮,這一次前來的,隻不過是他的一個替身而已。”
“我們這隻不過是借著楊王的威名,把你們驅趕迴草原。”
說完之後楊信,就是哈哈大笑起來。
也不理會旁人不解,楊信笑得十分的猖狂。
楊信是笑彎了腰,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吾弟,這有什麽好笑的,以至於還這麽誇張?”
楊俊有些糊塗了。
“我是在笑那也先無智少謀!”
“隻不過是我們楊王的一個替身而已,就把草原之上一代天驕的也先,給嚇得屁滾尿流了。”
“也先不是英雄,而是狗熊!”
說完後,楊信又一次笑了起來。
“你叫什麽名字?”
又笑了一會,楊信才停了下來。
“迴將軍,小人名叫魯赤哈。”
“對了,小人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漢人名字,叫做吳靖。”
這個自稱吳靖的瓦剌俘虜,也是個有心眼的家夥。
他之前根本就沒有漢姓漢名。
之所以如此,不過是為了表示他親近明朝,以此來討好明軍,繼而可以不用丟了性命。
吳姓,是這個瓦剌俘虜記得最深的一個漢人姓氏。
吳克勤、吳克忠,原本是蒙古人,後來歸順明朝,還被賞賜官爵。
吳克勤、吳克忠戰死的時候,這個瓦剌俘虜剛好親眼目睹。
“本將軍就叫伱吳靖好了。”
“你且聽著,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將軍不忍害你性命。”
“你自己迴去草原後,需得切記,以後再不可與我大明為敵。”
“如若不然,本將軍定不會再饒了你。”
“他日再見,本將軍定然會一刀砍了你的狗頭!”
楊信說完,就一刀砍斷了捆綁吳靖的繩索。
“謝將軍仁義!”
“小的迴去草原之後,必定給將軍立一塊長生牌位,日夜為將軍祈福!”
那個被俘的瓦剌士兵吳靖,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什麽是叫做是冰火兩重天。
開始他是驚恐莫名,十分害怕自己會被殺。
隨著楊信的話語出口,他又是變成了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這下算是死裏逃生。
吳靖對著楊信等人千恩萬謝後,這才往著外邊離去。
吳靖在騎馬走出不遠後,幾次迴頭望向明軍的所在。
確定明軍沒有追來,吳靖這才放心大膽的離開。
“小楊將軍所作所為,莫非是用的反間計不成?”
因為有石彪在場,成敬也不再稱唿楊信為世侄。
“還是叔……”
楊俊剛想對著成敬說話,卻被楊信給打斷了。
楊信這是擔心楊俊說漏了嘴,被石彪知道成敬和楊家交好的事情。
“正如成公公所言!”
“瓦剌人懼怕叔父威名,所以才倉皇逃竄。”
“如果讓他們知道叔父還在京師城中,來的不過是一個替身,末將覺得也先一定會生出別樣心思。”
楊信可比他堂兄楊俊心思細膩多了。
太監交好武將?
這是生怕別人知道後,不上奏彈劾嗎?
“也先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受到了侮辱。”
“也先他會生氣,生氣就容易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就容易犯錯!”
成敬這把自己代入到也先的角色中去。
“以前,隻是聽說小將軍能文能武。”
“今天咱家才知道,你不但是一員虎將,還是一員智將!”
成敬對於楊信的好感,又加重了幾分。
在成敬看來,楊信是楊家年輕一輩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昌平侯,咱們也該準備準備了。”
“咱家以為,一會瓦剌太師也先,必然會有反應。”
成敬轉身對著楊洪拱手。
“全軍備戰,我們這就去會一會瓦剌人的太師也先!”
楊洪接受了成敬的建議。
……
“你說這些明軍,為什麽隻是跟著我們。”
一個年輕的瓦剌士兵,向著身旁的一個年長士兵詢問。
“明軍的戰鬥力原本稀疏平常,哪有我們瓦剌人強?”
“木土堡的時候,他們可是有三十萬,然而還不是被我們一頓亂砍亂殺!”
被問話的年長瓦剌士兵,顯然對於明軍不屑一顧。
“那他們幹嘛不退走,還遠遠的跟著我們。”
剛才問話的年輕瓦剌士兵,又提出了他的一個問題。
“明軍不過隻是借著城池,才沒讓我們進到他們的京師。”
“估計是他們皇帝讓他們前來追擊,但是他們又不敢和我們硬戰,所以才會追而不擊。”
年長瓦剌士兵,不以為然的迴答。
明軍隻是遠遠的尾隨著蒙古軍隊,並沒有發起進攻。
這樣的情況,讓很多瓦剌士兵都心中猜測。
……
被明軍放了的那個瓦剌斥候吳靖,逃迴了瓦剌人的軍隊當中。
吳靖也很快被領到了瓦剌太師也先的麵前。
草原上可不信什麽慈悲為懷,他們信奉的是拳頭。
草原各個部落在相互攻伐的時候,經常會斬殺俘虜用來消滅和威懾敵人。
對於逃迴來的吳靖,也先有著一些警惕。
“你是怎麽逃迴來,把經過詳細的說一遍!”
也先見到吳靖沒有被折磨的痕跡,不由得心中更加警惕。
“迴稟太師,明軍本來確實是打算殺了小的,隻不過他們將領之間發生了分歧。”
“他們中的一個年輕將軍不願意多造殺戮,所以小的才能活命迴來。”
麵對也先,吳靖不敢大意。
接著,他就把從被俘虜,到被押送,再到被放迴的這一段經過,仔仔細細的對著也先講了一遍。
“明軍領軍的到底是不是是楊洪?”
也先聽了吳靖的迴報後,還是有些擔心。
“應該不是。”
“小的被明軍抓住後,一直是兩個年輕將軍在問小的。”
吳靖很卑微的迴答。
“還有一事,小的不知當講不當講。”
吳靖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講!”
也先大手一揮。
“明軍將領還嘲笑太師,說太師懼怕楊洪威名,所以才不敢和明軍打仗。”
吳靖在說完之後,微微抬起了頭。
他這是在觀察起了也先的臉色,有沒有發生變化。
“楊洪的替身?”
也先嘀咕起來。
單單就憑吳靖的幾句話,也先並不完全相信。
作為能征善戰的一代梟雄,也先擔心明軍是故意用的激將法,來讓自己去和他們打一仗。
不過明軍的追而不擊,又讓也先漸漸的減輕了懷疑。
楊洪之前常年在宣府鎮守,和瓦剌人也發生大大小小的幾十次戰鬥。
楊洪作為明軍中少有的名將,如果是楊洪帶兵,隻怕早就衝上來死戰了。
因為也先也知道,楊洪當初不救援土木堡,而被不少人說三道四。
明朝皇帝新立,明軍又在京師城下擋住了瓦剌的攻城,這個時候楊洪再不賣力一把,說不定就會被新君給猜忌。
“稟告太師,還有一句話,小的不敢說。”
吳靖見到也先並沒有生氣,膽子不由得大了起來。
“草原上的漢子,沒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
“你有什麽,直接說就是了。”
也先這是表現出了遊牧民族的直來直往。
吳靖猶豫了一會,才鼓起了勇氣。
“明軍辱罵太師,說太師不是英雄,是狗熊。”
吳靖隻不過一個斥候,平時少有機會在也先麵前露臉。
好不容易逮到一個機會,吳靖十分渴望表現自己,要是被也先看上,吳靖說不得就能飛黃騰達。
“明軍,狂妄自大!”
聽了吳靖的話,也先的拳頭緊握。
也先很生氣,也先很憤怒。
不過也先還是沉住了氣,他不是那種因為容易衝動的人。
要是也先暴躁衝動,他也不會帶領瓦剌日漸崛起,也不能壓製住同為蒙古的韃靼。
“明軍以為區區言語上羞辱本太師,本太師就會上當?”
“本太師記得,三國時候的諸葛亮,曾經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然而司馬懿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穿上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服。”
“成大事者,當忌驕忌躁。”
說完,也先就大笑起來。
也先這是當著一眾瓦剌將領的麵,來顯示他的聰明智慧,來顯示他的大局觀。
“全軍繼續前進!”
“明軍隻要不來攻擊我軍,咱們就當他們是蒼蠅一樣不用理會。”
也先頓時又豪邁起來。
“你下去後,不可胡言亂語。”
“要是膽敢亂我軍心,本太師非把你五馬分屍不可!”
也先狠狠的對著吳靖說了兩句。
……
又走了一段路,明軍還是一如既往的遠遠尾隨,並不上前和瓦剌人接站
見到如此情況,也先不由得動起了心思。
此刻也先的麾下,不全是瓦剌人,還有同為蒙古的韃靼、兀良哈兩部。
北京城下、居庸關前,也先都敗了。
這讓也先的威信下降,也先需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鞏固瓦剌人在蒙古中的強勢地位。
而且明軍不敢前來攻擊,在也先看來是明軍忌憚瓦剌騎兵的戰力。
雖然心思有所轉變,不過也先還是十分謹慎。
也先接連派了好幾波探馬,前去探查明軍動向。
探馬迴來告訴也先,明軍隻有不到一萬人。
這個迴報,堅定了也先出兵的心。
首先,蒙古人在人數上占優勢,他們是明軍的數倍。
其次,瓦剌是騎兵,明軍則是步騎混編。
如此算來,蒙古人並不吃虧。
“明軍實在欺人太甚,必須狠狠地打擊一下他們囂張的氣焰。”
“要不然,這群蒼蠅會一直跟著咱們。”
也先決定後,召集麾下將領,發布了戰鬥動員。
“明軍將領,唯有楊洪、石亨爾。”
“楊洪老邁,不足為懼。”
“石亨不在,明軍如同土雞瓦狗。”
“我軍此刻若是殺一個迴馬槍,必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覺得將領的積極性還不夠,也先又繼續鼓舞人心。
蒙古人也憋了一肚子的火。
本來以為可以在北京城下,一戰而定乾坤。
哪曾想,居然讓明朝來了個絕地反擊。
“末將願意領兵出戰!”
一個也先的親信將領挺身而出。
因為這個將領也察覺到了,隨著在明朝京師城下失利後,韃靼和兀良哈的將領開始有了心態變化。
戰前,也先規劃和許諾了許多的好處,所以同為蒙古的韃靼和兀良哈才會協同出兵。
隻不過在明朝京師城下的失利,讓一切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也先的不滿,開始在在蒙古大軍中發酵。
“不愧是咱們瓦剌的猛將!”
見到自己親信的主動請纓,也先十分高興。
也先是瓦剌的首領,隻要瓦剌人還願意維護也先,那麽也先就不用擔心來自韃靼和兀良哈的威脅。
……
“楊信,你速速帶人前去占領前方關隘。”
“其餘各將,在楊信占領關隘後,各自迅速帶領本部人馬進入關隘禦敵。”
楊洪深知,雖然己方都是明軍精銳,可是真要是和瓦剌野戰對決,還是該搶占地理優勢。
楊洪之所以選擇楊信,也是因為楊洪知道他的子侄當中,楊信是最出色的一個。
“末將,領命!”
在得到楊洪命令的後,楊信領著一隊騎兵脫離了大軍而去。
當楊信得手後,楊洪、成敬立馬就帶著剩下的明軍,往著關城進發。
等到蒙古人開始發起對明軍衝擊的時候,明軍也已經全部進入的一個土城堡壘之中。
“誰人登上關城,賞牛羊百頭,黃金十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也先發布獎勵以後,蒙古人口中“嗷嗷”叫著,向著明軍守衛的關城衝了過去。
明軍據城而守,打退了好幾次蒙古人的進攻。
石彪這次帶來的都是重甲騎兵。
在蒙古人發動進攻的時候,楊洪隻是派出步兵防守。
石彪帶領的重甲騎兵都是一直都在休息,並沒有參加戰鬥。
“大帥,派我們出戰吧!”
“大敵當前,我們也該上陣殺敵。”
“是啊,步兵們在前方殺敵,我們難道要靠他們來保護!”
石彪率領的明軍鐵騎,求戰心切。
身為騎兵的驕傲,不允許他們屈居人後。
“你們都休息好了嗎?”
對於石彪所部釋放的求戰欲望,楊洪很是滿意。
“休息好了!”
“急不可耐!”
麵對楊洪,這些明軍重甲騎兵都是十分尊敬。
“很好!”
“都說蒙古騎兵舉世無雙,今天咱們就去會一會他們!”
楊洪爽朗一笑。
其實楊洪是故意這樣做的,就是為了讓明軍重甲騎兵以逸待勞,就是為了激發他們的求戰之心。
“嘎吱!”
明軍守衛的關城打開了大門,數百名明軍重裝騎兵衝了出去。
石彪衝在隊伍的最前方。
“區區數百人,就想衝擊我軍,真是癡心妄想!”
“既然他們出騎兵,那麽我們也出騎兵!”
也先對於衝來的明軍騎兵,不以為然。
也先的臉上,滿是不屑。
“嗚嗚嗚……”
隨著一陣激昂的號角聲,也先派出了他引以為傲的嫡係。
也先的嫡係,都是他本部的瓦剌鐵甲騎兵。
就是靠著這些鐵騎,也先威懾蒙古的韃靼和兀良哈,才能讓瓦剌成了草原霸主。
瓦剌和明軍的騎兵,都是人馬披甲,都是重裝騎兵。
兩支鋼鐵洪流,在曠野之中,碰撞到了一起。
雖然是以寡擊眾,但是明軍在體力上占了上風,明軍以逸待勞,瓦剌人則是一直在行軍。
石彪的帶頭衝鋒,也讓明軍的戰鬥意誌上十分的高昂。
然而石彪所部終究人數過少,在和瓦剌騎兵的交戰中開始漸漸落入下風。
“宣府兒郎,可有貪生怕死之輩?”
土城之中的楊洪,突然翻身上馬。
“願追隨大帥!”
楊洪久在宣府,宣府諸軍都以楊洪馬首是瞻。
更何況,這次楊洪南下所率領的騎兵,都是楊洪的嫡係,都是楊洪子侄做統領。
“隨老夫殺敵!”
楊洪見到軍心士氣可用,一馬當先奔出了土城。
“楊”字帥旗,插在楊洪馬後,在風中獵獵作響。
“楊洪!”
一個被楊洪的大刀斬落馬下的士兵,在臨死前發出不可置信的叫喊。
楊洪雖老,老而彌堅。
一柄的大刀被楊洪掄得虎虎生風,大刀所過之處接連收割了好幾條性命。
“明將楊洪在此,何人前來一戰!”
戰馬上的楊洪,猶如天神下凡。
蒙古人之所以敢和明軍打這仗,就是以為楊洪不在。
如今楊洪殺了出來,讓蒙古人震驚無比。
楊洪不負勇將之名,他和楊家子侄一起,引著宣府鐵騎在蒙古人中殺了幾個來迴。
蒙古人在震驚之中,互相踐踏。
“楊帥威武!我們衝!”
成敬本來是留守土城的。
隻不過見到楊洪、石彪已經攪亂了蒙古軍陣之後,成敬覺得土城守於不守已經無關戰局。
這次成敬帶領的禦馬監勇士,都是孔武有力之輩。
而隨著禦馬監勇士加入戰局,也成了壓垮蒙古大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明軍勝利了,他們擊潰了蒙古人。
蒙古人在留下一千多具屍體後,選擇了狼狽逃竄。
經過一晝夜馬不停蹄,也先才率領蒙古大軍抵達紫荊關,然後就是一刻不留的出關北返。
針對清風店一戰,史書不乏褒揚詞匯。
楊洪令諜者紿虜,謂楊洪未至,在陣者假楊洪名耳。
虜信之,率眾來攻。
楊洪領石彪、子侄與精銳數千騎奔擊大唿,直貫虜陣,刀斧齊下,殺虜數百人。
虜知其為楊洪也,驚駭囂亂,自相蹂踐。
成敬其後,領官軍乘之,複斬首無算,積屍十數裏。
也先潛從數騎夜遁走,所掠羊馬貨物棄遺如丘陵,虜號而奔,蹶枕藉,得歸者才十之二三。
“就連我們太師,都十分畏懼明朝這些英雄的威名。”
“為了不想和明軍交手,所以太師才讓我們加緊離開明朝的地麵!”
瓦剌俘虜說的是實情,不過也有一些誇張。
之所以如此,不過是為了活命。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哈哈哈!”
楊信大笑起來。
“你們家太師,真是膽小如鼠!”
“我們楊大帥,其實眼下還在京師城中坐鎮,這一次前來的,隻不過是他的一個替身而已。”
“我們這隻不過是借著楊王的威名,把你們驅趕迴草原。”
說完之後楊信,就是哈哈大笑起來。
也不理會旁人不解,楊信笑得十分的猖狂。
楊信是笑彎了腰,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吾弟,這有什麽好笑的,以至於還這麽誇張?”
楊俊有些糊塗了。
“我是在笑那也先無智少謀!”
“隻不過是我們楊王的一個替身而已,就把草原之上一代天驕的也先,給嚇得屁滾尿流了。”
“也先不是英雄,而是狗熊!”
說完後,楊信又一次笑了起來。
“你叫什麽名字?”
又笑了一會,楊信才停了下來。
“迴將軍,小人名叫魯赤哈。”
“對了,小人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漢人名字,叫做吳靖。”
這個自稱吳靖的瓦剌俘虜,也是個有心眼的家夥。
他之前根本就沒有漢姓漢名。
之所以如此,不過是為了表示他親近明朝,以此來討好明軍,繼而可以不用丟了性命。
吳姓,是這個瓦剌俘虜記得最深的一個漢人姓氏。
吳克勤、吳克忠,原本是蒙古人,後來歸順明朝,還被賞賜官爵。
吳克勤、吳克忠戰死的時候,這個瓦剌俘虜剛好親眼目睹。
“本將軍就叫伱吳靖好了。”
“你且聽著,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將軍不忍害你性命。”
“你自己迴去草原後,需得切記,以後再不可與我大明為敵。”
“如若不然,本將軍定不會再饒了你。”
“他日再見,本將軍定然會一刀砍了你的狗頭!”
楊信說完,就一刀砍斷了捆綁吳靖的繩索。
“謝將軍仁義!”
“小的迴去草原之後,必定給將軍立一塊長生牌位,日夜為將軍祈福!”
那個被俘的瓦剌士兵吳靖,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什麽是叫做是冰火兩重天。
開始他是驚恐莫名,十分害怕自己會被殺。
隨著楊信的話語出口,他又是變成了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這下算是死裏逃生。
吳靖對著楊信等人千恩萬謝後,這才往著外邊離去。
吳靖在騎馬走出不遠後,幾次迴頭望向明軍的所在。
確定明軍沒有追來,吳靖這才放心大膽的離開。
“小楊將軍所作所為,莫非是用的反間計不成?”
因為有石彪在場,成敬也不再稱唿楊信為世侄。
“還是叔……”
楊俊剛想對著成敬說話,卻被楊信給打斷了。
楊信這是擔心楊俊說漏了嘴,被石彪知道成敬和楊家交好的事情。
“正如成公公所言!”
“瓦剌人懼怕叔父威名,所以才倉皇逃竄。”
“如果讓他們知道叔父還在京師城中,來的不過是一個替身,末將覺得也先一定會生出別樣心思。”
楊信可比他堂兄楊俊心思細膩多了。
太監交好武將?
這是生怕別人知道後,不上奏彈劾嗎?
“也先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受到了侮辱。”
“也先他會生氣,生氣就容易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就容易犯錯!”
成敬這把自己代入到也先的角色中去。
“以前,隻是聽說小將軍能文能武。”
“今天咱家才知道,你不但是一員虎將,還是一員智將!”
成敬對於楊信的好感,又加重了幾分。
在成敬看來,楊信是楊家年輕一輩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昌平侯,咱們也該準備準備了。”
“咱家以為,一會瓦剌太師也先,必然會有反應。”
成敬轉身對著楊洪拱手。
“全軍備戰,我們這就去會一會瓦剌人的太師也先!”
楊洪接受了成敬的建議。
……
“你說這些明軍,為什麽隻是跟著我們。”
一個年輕的瓦剌士兵,向著身旁的一個年長士兵詢問。
“明軍的戰鬥力原本稀疏平常,哪有我們瓦剌人強?”
“木土堡的時候,他們可是有三十萬,然而還不是被我們一頓亂砍亂殺!”
被問話的年長瓦剌士兵,顯然對於明軍不屑一顧。
“那他們幹嘛不退走,還遠遠的跟著我們。”
剛才問話的年輕瓦剌士兵,又提出了他的一個問題。
“明軍不過隻是借著城池,才沒讓我們進到他們的京師。”
“估計是他們皇帝讓他們前來追擊,但是他們又不敢和我們硬戰,所以才會追而不擊。”
年長瓦剌士兵,不以為然的迴答。
明軍隻是遠遠的尾隨著蒙古軍隊,並沒有發起進攻。
這樣的情況,讓很多瓦剌士兵都心中猜測。
……
被明軍放了的那個瓦剌斥候吳靖,逃迴了瓦剌人的軍隊當中。
吳靖也很快被領到了瓦剌太師也先的麵前。
草原上可不信什麽慈悲為懷,他們信奉的是拳頭。
草原各個部落在相互攻伐的時候,經常會斬殺俘虜用來消滅和威懾敵人。
對於逃迴來的吳靖,也先有著一些警惕。
“你是怎麽逃迴來,把經過詳細的說一遍!”
也先見到吳靖沒有被折磨的痕跡,不由得心中更加警惕。
“迴稟太師,明軍本來確實是打算殺了小的,隻不過他們將領之間發生了分歧。”
“他們中的一個年輕將軍不願意多造殺戮,所以小的才能活命迴來。”
麵對也先,吳靖不敢大意。
接著,他就把從被俘虜,到被押送,再到被放迴的這一段經過,仔仔細細的對著也先講了一遍。
“明軍領軍的到底是不是是楊洪?”
也先聽了吳靖的迴報後,還是有些擔心。
“應該不是。”
“小的被明軍抓住後,一直是兩個年輕將軍在問小的。”
吳靖很卑微的迴答。
“還有一事,小的不知當講不當講。”
吳靖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講!”
也先大手一揮。
“明軍將領還嘲笑太師,說太師懼怕楊洪威名,所以才不敢和明軍打仗。”
吳靖在說完之後,微微抬起了頭。
他這是在觀察起了也先的臉色,有沒有發生變化。
“楊洪的替身?”
也先嘀咕起來。
單單就憑吳靖的幾句話,也先並不完全相信。
作為能征善戰的一代梟雄,也先擔心明軍是故意用的激將法,來讓自己去和他們打一仗。
不過明軍的追而不擊,又讓也先漸漸的減輕了懷疑。
楊洪之前常年在宣府鎮守,和瓦剌人也發生大大小小的幾十次戰鬥。
楊洪作為明軍中少有的名將,如果是楊洪帶兵,隻怕早就衝上來死戰了。
因為也先也知道,楊洪當初不救援土木堡,而被不少人說三道四。
明朝皇帝新立,明軍又在京師城下擋住了瓦剌的攻城,這個時候楊洪再不賣力一把,說不定就會被新君給猜忌。
“稟告太師,還有一句話,小的不敢說。”
吳靖見到也先並沒有生氣,膽子不由得大了起來。
“草原上的漢子,沒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
“你有什麽,直接說就是了。”
也先這是表現出了遊牧民族的直來直往。
吳靖猶豫了一會,才鼓起了勇氣。
“明軍辱罵太師,說太師不是英雄,是狗熊。”
吳靖隻不過一個斥候,平時少有機會在也先麵前露臉。
好不容易逮到一個機會,吳靖十分渴望表現自己,要是被也先看上,吳靖說不得就能飛黃騰達。
“明軍,狂妄自大!”
聽了吳靖的話,也先的拳頭緊握。
也先很生氣,也先很憤怒。
不過也先還是沉住了氣,他不是那種因為容易衝動的人。
要是也先暴躁衝動,他也不會帶領瓦剌日漸崛起,也不能壓製住同為蒙古的韃靼。
“明軍以為區區言語上羞辱本太師,本太師就會上當?”
“本太師記得,三國時候的諸葛亮,曾經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然而司馬懿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穿上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服。”
“成大事者,當忌驕忌躁。”
說完,也先就大笑起來。
也先這是當著一眾瓦剌將領的麵,來顯示他的聰明智慧,來顯示他的大局觀。
“全軍繼續前進!”
“明軍隻要不來攻擊我軍,咱們就當他們是蒼蠅一樣不用理會。”
也先頓時又豪邁起來。
“你下去後,不可胡言亂語。”
“要是膽敢亂我軍心,本太師非把你五馬分屍不可!”
也先狠狠的對著吳靖說了兩句。
……
又走了一段路,明軍還是一如既往的遠遠尾隨,並不上前和瓦剌人接站
見到如此情況,也先不由得動起了心思。
此刻也先的麾下,不全是瓦剌人,還有同為蒙古的韃靼、兀良哈兩部。
北京城下、居庸關前,也先都敗了。
這讓也先的威信下降,也先需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鞏固瓦剌人在蒙古中的強勢地位。
而且明軍不敢前來攻擊,在也先看來是明軍忌憚瓦剌騎兵的戰力。
雖然心思有所轉變,不過也先還是十分謹慎。
也先接連派了好幾波探馬,前去探查明軍動向。
探馬迴來告訴也先,明軍隻有不到一萬人。
這個迴報,堅定了也先出兵的心。
首先,蒙古人在人數上占優勢,他們是明軍的數倍。
其次,瓦剌是騎兵,明軍則是步騎混編。
如此算來,蒙古人並不吃虧。
“明軍實在欺人太甚,必須狠狠地打擊一下他們囂張的氣焰。”
“要不然,這群蒼蠅會一直跟著咱們。”
也先決定後,召集麾下將領,發布了戰鬥動員。
“明軍將領,唯有楊洪、石亨爾。”
“楊洪老邁,不足為懼。”
“石亨不在,明軍如同土雞瓦狗。”
“我軍此刻若是殺一個迴馬槍,必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覺得將領的積極性還不夠,也先又繼續鼓舞人心。
蒙古人也憋了一肚子的火。
本來以為可以在北京城下,一戰而定乾坤。
哪曾想,居然讓明朝來了個絕地反擊。
“末將願意領兵出戰!”
一個也先的親信將領挺身而出。
因為這個將領也察覺到了,隨著在明朝京師城下失利後,韃靼和兀良哈的將領開始有了心態變化。
戰前,也先規劃和許諾了許多的好處,所以同為蒙古的韃靼和兀良哈才會協同出兵。
隻不過在明朝京師城下的失利,讓一切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也先的不滿,開始在在蒙古大軍中發酵。
“不愧是咱們瓦剌的猛將!”
見到自己親信的主動請纓,也先十分高興。
也先是瓦剌的首領,隻要瓦剌人還願意維護也先,那麽也先就不用擔心來自韃靼和兀良哈的威脅。
……
“楊信,你速速帶人前去占領前方關隘。”
“其餘各將,在楊信占領關隘後,各自迅速帶領本部人馬進入關隘禦敵。”
楊洪深知,雖然己方都是明軍精銳,可是真要是和瓦剌野戰對決,還是該搶占地理優勢。
楊洪之所以選擇楊信,也是因為楊洪知道他的子侄當中,楊信是最出色的一個。
“末將,領命!”
在得到楊洪命令的後,楊信領著一隊騎兵脫離了大軍而去。
當楊信得手後,楊洪、成敬立馬就帶著剩下的明軍,往著關城進發。
等到蒙古人開始發起對明軍衝擊的時候,明軍也已經全部進入的一個土城堡壘之中。
“誰人登上關城,賞牛羊百頭,黃金十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也先發布獎勵以後,蒙古人口中“嗷嗷”叫著,向著明軍守衛的關城衝了過去。
明軍據城而守,打退了好幾次蒙古人的進攻。
石彪這次帶來的都是重甲騎兵。
在蒙古人發動進攻的時候,楊洪隻是派出步兵防守。
石彪帶領的重甲騎兵都是一直都在休息,並沒有參加戰鬥。
“大帥,派我們出戰吧!”
“大敵當前,我們也該上陣殺敵。”
“是啊,步兵們在前方殺敵,我們難道要靠他們來保護!”
石彪率領的明軍鐵騎,求戰心切。
身為騎兵的驕傲,不允許他們屈居人後。
“你們都休息好了嗎?”
對於石彪所部釋放的求戰欲望,楊洪很是滿意。
“休息好了!”
“急不可耐!”
麵對楊洪,這些明軍重甲騎兵都是十分尊敬。
“很好!”
“都說蒙古騎兵舉世無雙,今天咱們就去會一會他們!”
楊洪爽朗一笑。
其實楊洪是故意這樣做的,就是為了讓明軍重甲騎兵以逸待勞,就是為了激發他們的求戰之心。
“嘎吱!”
明軍守衛的關城打開了大門,數百名明軍重裝騎兵衝了出去。
石彪衝在隊伍的最前方。
“區區數百人,就想衝擊我軍,真是癡心妄想!”
“既然他們出騎兵,那麽我們也出騎兵!”
也先對於衝來的明軍騎兵,不以為然。
也先的臉上,滿是不屑。
“嗚嗚嗚……”
隨著一陣激昂的號角聲,也先派出了他引以為傲的嫡係。
也先的嫡係,都是他本部的瓦剌鐵甲騎兵。
就是靠著這些鐵騎,也先威懾蒙古的韃靼和兀良哈,才能讓瓦剌成了草原霸主。
瓦剌和明軍的騎兵,都是人馬披甲,都是重裝騎兵。
兩支鋼鐵洪流,在曠野之中,碰撞到了一起。
雖然是以寡擊眾,但是明軍在體力上占了上風,明軍以逸待勞,瓦剌人則是一直在行軍。
石彪的帶頭衝鋒,也讓明軍的戰鬥意誌上十分的高昂。
然而石彪所部終究人數過少,在和瓦剌騎兵的交戰中開始漸漸落入下風。
“宣府兒郎,可有貪生怕死之輩?”
土城之中的楊洪,突然翻身上馬。
“願追隨大帥!”
楊洪久在宣府,宣府諸軍都以楊洪馬首是瞻。
更何況,這次楊洪南下所率領的騎兵,都是楊洪的嫡係,都是楊洪子侄做統領。
“隨老夫殺敵!”
楊洪見到軍心士氣可用,一馬當先奔出了土城。
“楊”字帥旗,插在楊洪馬後,在風中獵獵作響。
“楊洪!”
一個被楊洪的大刀斬落馬下的士兵,在臨死前發出不可置信的叫喊。
楊洪雖老,老而彌堅。
一柄的大刀被楊洪掄得虎虎生風,大刀所過之處接連收割了好幾條性命。
“明將楊洪在此,何人前來一戰!”
戰馬上的楊洪,猶如天神下凡。
蒙古人之所以敢和明軍打這仗,就是以為楊洪不在。
如今楊洪殺了出來,讓蒙古人震驚無比。
楊洪不負勇將之名,他和楊家子侄一起,引著宣府鐵騎在蒙古人中殺了幾個來迴。
蒙古人在震驚之中,互相踐踏。
“楊帥威武!我們衝!”
成敬本來是留守土城的。
隻不過見到楊洪、石彪已經攪亂了蒙古軍陣之後,成敬覺得土城守於不守已經無關戰局。
這次成敬帶領的禦馬監勇士,都是孔武有力之輩。
而隨著禦馬監勇士加入戰局,也成了壓垮蒙古大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明軍勝利了,他們擊潰了蒙古人。
蒙古人在留下一千多具屍體後,選擇了狼狽逃竄。
經過一晝夜馬不停蹄,也先才率領蒙古大軍抵達紫荊關,然後就是一刻不留的出關北返。
針對清風店一戰,史書不乏褒揚詞匯。
楊洪令諜者紿虜,謂楊洪未至,在陣者假楊洪名耳。
虜信之,率眾來攻。
楊洪領石彪、子侄與精銳數千騎奔擊大唿,直貫虜陣,刀斧齊下,殺虜數百人。
虜知其為楊洪也,驚駭囂亂,自相蹂踐。
成敬其後,領官軍乘之,複斬首無算,積屍十數裏。
也先潛從數騎夜遁走,所掠羊馬貨物棄遺如丘陵,虜號而奔,蹶枕藉,得歸者才十之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