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王振跌倒,景泰吃飽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 作者:小黑是條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6章 王振跌倒,景泰吃飽
本來毛福壽和韓青的總兵官職,在他們兩人南下江南之前,就已經正式任命了。
隻不過朱祁鈺為了增加他們兩人的威名,為了扶持屬於朱祁鈺的景泰勳貴集團。
所以朱祁鈺才會在這裏,又一次舊事重提。
“爾等,便是我大明的脊梁!”
“若沒有爾等浴血奮戰,便沒有大明的江山社稷的延續!”
麵對數萬凱旋之師,朱祁鈺的宣講慷慨激昂。
今天,朱祁鈺還特意穿了一身戎裝,顯得十分英氣逼人。
“朕非刻薄寡恩之君。”
“爾等乃是再造大明之功臣,朕當重上賞!”
朱祁鈺可不傻。
這個時候他沒有說賞賜將士的是朝廷,而是說他在賞賜這些有功的將士。
朱祁鈺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讓大明將士們知道他朱祁鈺這個皇帝,其次才是大明朝廷。
“陳循、王文、項忠、成敬。”
“朕命你四人為欽差,對此番參與京師攻防之戰的有功將士登記成冊,並且按照軍功冊逐一核實發放。”
朱祁鈺高聲大喊,這就是為了讓台下數萬將士能夠聽到。
原本的曆史上對有功將士的登記成冊,是於謙和石亨做的。
然而這一次朱祁鈺為了籠絡軍心,刻意把於謙和石亨給排除在外。
至於朱祁鈺挑選了陳循、王文、項忠個成敬,也是有著充分的理由。
陳循是戶部尚書,而這次賞賜有功將士的銀錢又要經過戶部的手,然後才落到每一個將士手中。
所以陳循這個戶部尚書參與其中,也是名正言順。
至於王文,不但是內閣大學士,還是都察院長官的左都禦史。
王文參與對有功將士的登記和賞賜,可以起到監察作用。
這樣可以防止有人謊報人頭,並以此中飽私囊。
朱祁鈺深知,吃空餉一直是一種斂財手段。
陳循和王文是朱祁鈺在文臣中刻意扶持的兩人,以此來製衡王直、胡瀠這樣的老臣,還可以牽製於謙、石亨的一家獨大。
雖然朱祁鈺不會讓陳循和王文掌握軍權,但是他們兩人在將士麵前露臉,和武將們交好,也是朱祁鈺默許的。
項忠雖然晉升了品級,可他還兼著中軍都督府斷事官。
項忠參與其中,可以看作是軍方內部的一種監督。
至於成敬提督的禦馬監,本來就是掌握著禁軍。
成敬作為朱祁鈺頭號心腹,又有兩次大破瓦剌的戰績,誰也不會傻到質疑成敬參與的合理性。
“此番爾等力戰不退,又在追擊瓦剌退兵之時解救我大明子民無數,爾等配得上朕之賞賜。”
曆朝曆代,百姓都視官軍如同洪水猛獸。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
朱祁鈺這一次刻意提到這些明軍將士保家衛國,以及解救被瓦剌俘虜大明百姓。
這樣就是為了潛移默化的,提升大明軍隊的自尊心。
也是為了給軍隊樹立一個正麵的形象,讓老百姓慢慢的對他們進行改觀。
“凡參與京師攻防之戰的將士,士卒每人賞賜白銀一兩,校尉賞賜白銀二兩,將領賞白銀五兩。”
朱祁鈺當著數萬大軍,和文臣武將,以及觀禮百姓的麵,宣布了他定下的賞賜數目。
“朕會將登聞鼓從長安右門,遷移到午門外。”
“若是爾等沒有得到賞錢,可直接找朕告禦狀!”
說罷,朱祁鈺轉向了王文和盧忠。
“《周禮》記載,太仆建路鼓於大寢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禦仆與禦庶子。”
“曆朝曆代皆設置登聞鼓,作為百姓鳴冤之用。既可以通達民情,亦可上疏言事,還能聯通天子和黎民。”
“我大明太祖出身草莽,知民間疾苦,故而延續設置登聞鼓。”
“洪武元年,太祖置登聞鼓於南京午門外。太宗遷都北上後,將登聞鼓移置北京長安右門外。”
“太祖太宗愛民如子,朕不敢忘!”
朱祁鈺這是搬出了,朱元璋和朱棣兩尊神像。
“錦衣衛和六科給事中,不可再有玩忽職守,以至於看守登聞鼓的官吏不在之事發生。”
“朕會不定時派遣內官巡視。”
“若有當值而不在者,革除官職,永不敘用!”
朱祁鈺知道,錦衣衛和六科給事中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對於輪值登聞鼓這事就不是很上心。
永樂之後,因為這個登聞鼓的值班人員老是不在,導致了來敲擊登聞鼓的底層百姓得不到伸冤。
而伸冤的百姓為了引起重視,就在登聞鼓前自殘,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也讓貪官汙吏們多了一分囂張。
“凡有有貪墨將士賞銀一錢者,朕定斬不饒!”
“爾等若是想以身試法,朕必以此天之劍親自斬之!”
朱祁鈺對於台下這些文臣武將,並不放心。
雁過拔毛,官吏斂財之手段,
千裏做官隻為財。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曆朝曆代貪腐一事都沒辦法徹底杜絕,朱祁鈺對比已經司空見慣。
然而朱祁鈺就是要當著數萬將士和文臣武將的麵,來顯示他對這次賞賜的決心。
有的錢,可以拿。
有的錢,拿了可是要丟掉性命。
“陛下萬歲!”
“大明萬歲!”
數萬明軍將士紛紛大喊。
因為有了朱祁鈺的這一番嚴重警告,明軍將士們也就不用擔心,原本屬於屬於他們的賞賜,會進到別人的腰包。
“大明威武!”
“明軍威武!”
朱祁鈺抽出隨身佩戴的天子劍,劍指蒼穹。
朱祁鈺的目光掃過數萬大明將士,目光所及都是一派喜氣洋洋。
“陛下威武!”
數萬明軍將士,也紛紛抽出隨身的刀劍,以此來響應朱祁鈺。
……
“啟稟陛下,經過京師攻防之戰過後,戶部庫存銀錢幾乎損耗殆盡。”
閱兵結束過後,陳循小聲的提醒起了朱祁鈺。
陳循這是在哭窮。
陳循潛台詞是告訴朱祁鈺,如今國庫已經拿不出那麽多銀錢,來賞賜這些保家衛國的有功將士。
“陳卿,不至於如此!”
朱祁鈺笑了笑。
“陛下倒是說得輕巧……”
陳循小聲嘀咕。
不當家者,不知柴米貴。
“之前朕命督察院右都禦史陳鎰,前去抄家王振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一天。”
“那次抄家所得,朕分文未取,一直都留著。”
朱祁鈺又一次顯示了他的前瞻性。
之前王振被抄家的時候,朱祁鈺對於王振貪汙的財產進行封存,禁止任何人挪用。
這些被而王振貪汙的財產,全部分被封存在朱祁鈺的郕王府邸中。
孫太後好幾次想要拿出金銀財寶去賄賂也先,都被朱祁鈺以各種理由給搪塞了過去。
對於這些金銀珠寶,朱祁鈺讓原本的郕王府親信衛士加以看管。
沒有朱祁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封存庫房一步。
王振被籍沒的家產,總額讓人歎為觀止。
王振在皇城旁有多座宅邸,修建的窮奢極侈堪比皇宮。
在王振的府邸之中,還搜出的金銀六十多餘庫。
其他器物珍玩,更是多不勝數。
有玉盤一百餘個,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
朱祁鈺還堅信,抄家官員絕不會對這些金銀財寶視若無睹,他們很有可能趁機加以藏匿
當初在拿到王振財產名錄的時候,朱祁鈺不由得想到清朝的嘉慶皇帝。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對比,朱祁鈺深以為然。
王振貪腐的這些財產,足足抵得上明朝數年的財政收入。
因為手裏有銀子,所以朱祁鈺才會如此大方,也讓朱祁鈺能夠做他想做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是否可以把王振貪腐所得劃歸戶部?”
陳循在這個時候,打起了朱祁鈺的主意。
“朕該去太廟祭拜了!”
朱祁鈺顧左右而言其他。
……
“太上皇後還是沒什麽胃口,今日禦膳房送去的午膳,她都沒怎麽動。”
“太上皇後這幾日一直待在佛堂,不肯出佛堂一步。”
太廟之外,慈寧宮總管太監李永昌,等候孫太後多時了。
聽聞追擊瓦剌大軍迴城後,前往太廟祭拜的可不止一個朱祁鈺。
孫太後知道明軍追擊瓦剌軍隊的迴城,意味著大明獲得了京師攻防之戰的大獲全勝。
明軍勝,則瓦剌人會有所忌憚,朱祁鎮也就不至於被加害。
正是知道這一點,孫太後才前來太廟祭拜,希望朱祁鎮可以早一點歸國。
“本宮的這個兒媳,真是一個癡兒!”
孫太後不由得歎息一聲。
“還是求神拜佛就能讓皇兒迴來。”
“本宮還至於昧心的,和那些外臣們費力周旋嗎?”
前來太廟祭拜,孫太後也是為了告訴大明曆代先皇,大明挺過了這次的難關,國運得以繼續。
孫太後還認為,此番大明能夠延續江山社稷,就有她的一份功勞。
孫太後自認為,要不是她聽從於謙等人的建議固守京師,又命朱祁鈺臨危登基,隻怕此刻瓦剌人已經再城中肆虐了。
李永昌說的太上皇後,就是朱祁鎮發妻的錢皇後。
正統六年,朱祁鎮成年,太皇太後張氏便張羅為其選皇後、納妃。
當時正值十四歲的錢皇後便因長相端莊、知禮有節而被選中,成為了朱祁鎮的皇後。
當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之後,錢皇後就一直致力於想要贖迴朱祁鎮。
為此,她更是不惜變賣自己的金銀首飾來換取錢財,然後讓人送去瓦剌。
朱祁鎮被俘期間,錢皇後日夜不停在神明之前跪拜哭泣。
久而久之,導致了一隻眼睛失明,一條腿更是因此殘疾。
男人得妻,莫過於此!
“若是本宮自己受委屈,那倒也就罷了!”
“畢竟本宮入了這紫禁城多年,又有什麽驚濤駭浪沒有見過?”
“先帝廢後,漢王造反,我兒幼年登基等等。”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本宮不都是熬過來了嗎?”
“就算是天大的苦楚,本宮也知道隻能自己忍著!”
“隻是每每看到皇後整日以淚洗麵、焚香求神,本宮就真覺得那丫頭也是命苦。”
說到自己的兒媳錢皇後,孫太後頓時又觸動了情腸,她不禁歎了口氣。
李永昌本是孫太後身邊的親近之人,所以孫太後也沒有什麽顧忌。
“是啊,太後福星高照之下,每每都是化險為夷、安然度過。”
李永昌連忙附和。
“原本本宮是想著,隻要自己還在一天,就能夠幫皇兒看管一天的權柄。”
“這樣他迴來以後,也好繼續當皇帝。”
“隻是外邊那些文臣沒了掣肘以後,他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得寸進尺!”
“我老婆子鬥不過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皇位易主。”
隻有在這個跟了自己多年的親信麵前,孫太後才能卸下防備。
孫太後說到動情之處,眼中更是隱隱有霧氣。
朱祁鈺今天在京師城外舉行盛大的閱兵,又扶持起了一批新的武將勳貴。
如此種種,孫太後當然知道朱祁鈺是為了彰顯他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坐穩龍椅。
孫太後立朱祁鈺為帝,本事臨時對策。
隻是讓孫太後沒有想到的是,朱祁鈺居然如此精通於權術,才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就培植起了一大批心腹黨羽。
朱祁鈺的羽翼漸豐,也就意味這朱祁鎮距離皇位更遠。
“隻是從今往後,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看到我那不孝皇兒?”
想到這裏,孫太後不由得泛起了淚光。
李永昌見狀連忙遞上手帕給孫太後,卻被她推開。
“太後疼愛陛下,後宮是人盡皆知。”
“隻是外麵的大臣們不理解,還以為太後娘娘是想幹政。”
“外邊的大臣們,自詡讀了一肚子聖賢書,卻是滿肚子的陽謀陰謀,曲解了太後的一片純良之心。”
“就連陛下他……”
李永昌說的兩個陛下,前一個指朱祁鎮,後一個指朱祁鈺。
對朱祁鎮不用“太上皇”,而用陛下,這是為了討好孫太後,意思是說朱祁鎮還有再次君臨天下的那一天。
而說到朱祁鈺,李永昌也是知道今天的大閱兵和封賞武將,都是朱祁鈺為了鞏固他的帝位,也是告訴天下朱祁鎮已經成為過去。
“有些話,不可亂講!”
孫太後這是在教訓李永昌。
如今朱祁鈺坐穩了皇位,有些事隻可以心知肚明,卻不能張口說出來。
就算有什麽不滿,也隻能積蓄力量以待來日。
“奴婢多言,說話不知輕重,還請太後責罰!”
李永昌當即認錯。
“知錯就好,以後不可再犯。”
孫太後知道李永昌是心向自己,她又怎麽可能責怪李永昌。
孫太後輕輕的扶起李永昌,和顏悅色的說到。
“你並沒有說錯,隻不過是說了兩句天大的實話而已。”
想了想,孫太後自己也是忍不住說了起來。
“前些日子,文臣們借著鏟除王振同黨的借口,就是行清算太上皇的心腹之事。”
“那個時候本宮還想著,他們不過是為了發泄胸中怒火。”
“直到今日,才讓本宮看清楚他們的真麵目,也明白本宮終究不是他們的對手。”
“就連當今天子,本宮當初也是看錯了他。”
“本宮後來才想起來,當日領頭毆打馬順的王弘,曾經就在郕王府擔任過教習。”
“王弘率先動手,怕不是背後有人指使於他!”
孫太後臉色一變。
指使之人不言而喻,說的就是朱祁鈺。
“當今天子當初唯唯諾諾,一副是被群臣逼迫登基的模樣。”
“可是你看如今所作所為,他哪裏又有半點願意放棄到手權勢的打算?”
說到這裏,孫太後拳頭緊握。
“本宮困居深宮之中,消息閉塞才會落了後手。”
“今日被他們所製,今後隻怕也是再難有出頭之日了!”
孫太後這是後悔啊。
早知道會有今日的結局,還不如當初直接冊封自己的孫子朱見深為皇帝。
再以朱祁鈺監國總攬政事,然後自己居中調節。
如此,天子之位名分早定,百官和朱祁鈺也都是無話可說。
而且這樣一來,也會穩定人心和朝政,也不會讓瓦剌有可乘之機。
就算不能直接立太子朱見深為帝,讓襄陽朱瞻鄯北上繼承大統也是好過立朱祁鈺。
襄王在京師無根無基,為了坐穩帝位,他隻能依賴於孫太後。
隻不過如今木已成舟,孫太後也隻能是悔之晚矣。
“請恕奴婢鬥膽,就算是皇帝真的迴不來了,可太子終究是太後血脈,將來也是要繼承大統的。”
李永昌隻能說些勸慰的話。
因為李永昌自己,最近都感受到了來自朱祁鈺親信太監們的壓力。
李永昌好幾次去內庫取東西,都被朱祁鈺的人給攔了下來。
“這其中的深淺伱是不知道的!”
“一個三歲的太子,他能有什麽話語權?”
“他的話又有誰會聽?”
“等到太子長大成人。這其中又要經過多少個春秋?”
“在等待的這些年裏麵,什麽風不是風,什麽雨不是雨?”
作為宮鬥的老手,孫太後也不是善男信女之輩。
孫太後如果是白蓮花一朵,那麽朱瞻基發妻的皇後胡善祥,也不會因為沒有子嗣而被廢後。
孫太後在朱瞻基廢後一事中,可是少不了的推波助瀾。
至少,孫太後在當時吹了不少的枕邊風。
本來毛福壽和韓青的總兵官職,在他們兩人南下江南之前,就已經正式任命了。
隻不過朱祁鈺為了增加他們兩人的威名,為了扶持屬於朱祁鈺的景泰勳貴集團。
所以朱祁鈺才會在這裏,又一次舊事重提。
“爾等,便是我大明的脊梁!”
“若沒有爾等浴血奮戰,便沒有大明的江山社稷的延續!”
麵對數萬凱旋之師,朱祁鈺的宣講慷慨激昂。
今天,朱祁鈺還特意穿了一身戎裝,顯得十分英氣逼人。
“朕非刻薄寡恩之君。”
“爾等乃是再造大明之功臣,朕當重上賞!”
朱祁鈺可不傻。
這個時候他沒有說賞賜將士的是朝廷,而是說他在賞賜這些有功的將士。
朱祁鈺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讓大明將士們知道他朱祁鈺這個皇帝,其次才是大明朝廷。
“陳循、王文、項忠、成敬。”
“朕命你四人為欽差,對此番參與京師攻防之戰的有功將士登記成冊,並且按照軍功冊逐一核實發放。”
朱祁鈺高聲大喊,這就是為了讓台下數萬將士能夠聽到。
原本的曆史上對有功將士的登記成冊,是於謙和石亨做的。
然而這一次朱祁鈺為了籠絡軍心,刻意把於謙和石亨給排除在外。
至於朱祁鈺挑選了陳循、王文、項忠個成敬,也是有著充分的理由。
陳循是戶部尚書,而這次賞賜有功將士的銀錢又要經過戶部的手,然後才落到每一個將士手中。
所以陳循這個戶部尚書參與其中,也是名正言順。
至於王文,不但是內閣大學士,還是都察院長官的左都禦史。
王文參與對有功將士的登記和賞賜,可以起到監察作用。
這樣可以防止有人謊報人頭,並以此中飽私囊。
朱祁鈺深知,吃空餉一直是一種斂財手段。
陳循和王文是朱祁鈺在文臣中刻意扶持的兩人,以此來製衡王直、胡瀠這樣的老臣,還可以牽製於謙、石亨的一家獨大。
雖然朱祁鈺不會讓陳循和王文掌握軍權,但是他們兩人在將士麵前露臉,和武將們交好,也是朱祁鈺默許的。
項忠雖然晉升了品級,可他還兼著中軍都督府斷事官。
項忠參與其中,可以看作是軍方內部的一種監督。
至於成敬提督的禦馬監,本來就是掌握著禁軍。
成敬作為朱祁鈺頭號心腹,又有兩次大破瓦剌的戰績,誰也不會傻到質疑成敬參與的合理性。
“此番爾等力戰不退,又在追擊瓦剌退兵之時解救我大明子民無數,爾等配得上朕之賞賜。”
曆朝曆代,百姓都視官軍如同洪水猛獸。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
朱祁鈺這一次刻意提到這些明軍將士保家衛國,以及解救被瓦剌俘虜大明百姓。
這樣就是為了潛移默化的,提升大明軍隊的自尊心。
也是為了給軍隊樹立一個正麵的形象,讓老百姓慢慢的對他們進行改觀。
“凡參與京師攻防之戰的將士,士卒每人賞賜白銀一兩,校尉賞賜白銀二兩,將領賞白銀五兩。”
朱祁鈺當著數萬大軍,和文臣武將,以及觀禮百姓的麵,宣布了他定下的賞賜數目。
“朕會將登聞鼓從長安右門,遷移到午門外。”
“若是爾等沒有得到賞錢,可直接找朕告禦狀!”
說罷,朱祁鈺轉向了王文和盧忠。
“《周禮》記載,太仆建路鼓於大寢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禦仆與禦庶子。”
“曆朝曆代皆設置登聞鼓,作為百姓鳴冤之用。既可以通達民情,亦可上疏言事,還能聯通天子和黎民。”
“我大明太祖出身草莽,知民間疾苦,故而延續設置登聞鼓。”
“洪武元年,太祖置登聞鼓於南京午門外。太宗遷都北上後,將登聞鼓移置北京長安右門外。”
“太祖太宗愛民如子,朕不敢忘!”
朱祁鈺這是搬出了,朱元璋和朱棣兩尊神像。
“錦衣衛和六科給事中,不可再有玩忽職守,以至於看守登聞鼓的官吏不在之事發生。”
“朕會不定時派遣內官巡視。”
“若有當值而不在者,革除官職,永不敘用!”
朱祁鈺知道,錦衣衛和六科給事中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對於輪值登聞鼓這事就不是很上心。
永樂之後,因為這個登聞鼓的值班人員老是不在,導致了來敲擊登聞鼓的底層百姓得不到伸冤。
而伸冤的百姓為了引起重視,就在登聞鼓前自殘,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也讓貪官汙吏們多了一分囂張。
“凡有有貪墨將士賞銀一錢者,朕定斬不饒!”
“爾等若是想以身試法,朕必以此天之劍親自斬之!”
朱祁鈺對於台下這些文臣武將,並不放心。
雁過拔毛,官吏斂財之手段,
千裏做官隻為財。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曆朝曆代貪腐一事都沒辦法徹底杜絕,朱祁鈺對比已經司空見慣。
然而朱祁鈺就是要當著數萬將士和文臣武將的麵,來顯示他對這次賞賜的決心。
有的錢,可以拿。
有的錢,拿了可是要丟掉性命。
“陛下萬歲!”
“大明萬歲!”
數萬明軍將士紛紛大喊。
因為有了朱祁鈺的這一番嚴重警告,明軍將士們也就不用擔心,原本屬於屬於他們的賞賜,會進到別人的腰包。
“大明威武!”
“明軍威武!”
朱祁鈺抽出隨身佩戴的天子劍,劍指蒼穹。
朱祁鈺的目光掃過數萬大明將士,目光所及都是一派喜氣洋洋。
“陛下威武!”
數萬明軍將士,也紛紛抽出隨身的刀劍,以此來響應朱祁鈺。
……
“啟稟陛下,經過京師攻防之戰過後,戶部庫存銀錢幾乎損耗殆盡。”
閱兵結束過後,陳循小聲的提醒起了朱祁鈺。
陳循這是在哭窮。
陳循潛台詞是告訴朱祁鈺,如今國庫已經拿不出那麽多銀錢,來賞賜這些保家衛國的有功將士。
“陳卿,不至於如此!”
朱祁鈺笑了笑。
“陛下倒是說得輕巧……”
陳循小聲嘀咕。
不當家者,不知柴米貴。
“之前朕命督察院右都禦史陳鎰,前去抄家王振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一天。”
“那次抄家所得,朕分文未取,一直都留著。”
朱祁鈺又一次顯示了他的前瞻性。
之前王振被抄家的時候,朱祁鈺對於王振貪汙的財產進行封存,禁止任何人挪用。
這些被而王振貪汙的財產,全部分被封存在朱祁鈺的郕王府邸中。
孫太後好幾次想要拿出金銀財寶去賄賂也先,都被朱祁鈺以各種理由給搪塞了過去。
對於這些金銀珠寶,朱祁鈺讓原本的郕王府親信衛士加以看管。
沒有朱祁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封存庫房一步。
王振被籍沒的家產,總額讓人歎為觀止。
王振在皇城旁有多座宅邸,修建的窮奢極侈堪比皇宮。
在王振的府邸之中,還搜出的金銀六十多餘庫。
其他器物珍玩,更是多不勝數。
有玉盤一百餘個,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
朱祁鈺還堅信,抄家官員絕不會對這些金銀財寶視若無睹,他們很有可能趁機加以藏匿
當初在拿到王振財產名錄的時候,朱祁鈺不由得想到清朝的嘉慶皇帝。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對比,朱祁鈺深以為然。
王振貪腐的這些財產,足足抵得上明朝數年的財政收入。
因為手裏有銀子,所以朱祁鈺才會如此大方,也讓朱祁鈺能夠做他想做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是否可以把王振貪腐所得劃歸戶部?”
陳循在這個時候,打起了朱祁鈺的主意。
“朕該去太廟祭拜了!”
朱祁鈺顧左右而言其他。
……
“太上皇後還是沒什麽胃口,今日禦膳房送去的午膳,她都沒怎麽動。”
“太上皇後這幾日一直待在佛堂,不肯出佛堂一步。”
太廟之外,慈寧宮總管太監李永昌,等候孫太後多時了。
聽聞追擊瓦剌大軍迴城後,前往太廟祭拜的可不止一個朱祁鈺。
孫太後知道明軍追擊瓦剌軍隊的迴城,意味著大明獲得了京師攻防之戰的大獲全勝。
明軍勝,則瓦剌人會有所忌憚,朱祁鎮也就不至於被加害。
正是知道這一點,孫太後才前來太廟祭拜,希望朱祁鎮可以早一點歸國。
“本宮的這個兒媳,真是一個癡兒!”
孫太後不由得歎息一聲。
“還是求神拜佛就能讓皇兒迴來。”
“本宮還至於昧心的,和那些外臣們費力周旋嗎?”
前來太廟祭拜,孫太後也是為了告訴大明曆代先皇,大明挺過了這次的難關,國運得以繼續。
孫太後還認為,此番大明能夠延續江山社稷,就有她的一份功勞。
孫太後自認為,要不是她聽從於謙等人的建議固守京師,又命朱祁鈺臨危登基,隻怕此刻瓦剌人已經再城中肆虐了。
李永昌說的太上皇後,就是朱祁鎮發妻的錢皇後。
正統六年,朱祁鎮成年,太皇太後張氏便張羅為其選皇後、納妃。
當時正值十四歲的錢皇後便因長相端莊、知禮有節而被選中,成為了朱祁鎮的皇後。
當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之後,錢皇後就一直致力於想要贖迴朱祁鎮。
為此,她更是不惜變賣自己的金銀首飾來換取錢財,然後讓人送去瓦剌。
朱祁鎮被俘期間,錢皇後日夜不停在神明之前跪拜哭泣。
久而久之,導致了一隻眼睛失明,一條腿更是因此殘疾。
男人得妻,莫過於此!
“若是本宮自己受委屈,那倒也就罷了!”
“畢竟本宮入了這紫禁城多年,又有什麽驚濤駭浪沒有見過?”
“先帝廢後,漢王造反,我兒幼年登基等等。”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本宮不都是熬過來了嗎?”
“就算是天大的苦楚,本宮也知道隻能自己忍著!”
“隻是每每看到皇後整日以淚洗麵、焚香求神,本宮就真覺得那丫頭也是命苦。”
說到自己的兒媳錢皇後,孫太後頓時又觸動了情腸,她不禁歎了口氣。
李永昌本是孫太後身邊的親近之人,所以孫太後也沒有什麽顧忌。
“是啊,太後福星高照之下,每每都是化險為夷、安然度過。”
李永昌連忙附和。
“原本本宮是想著,隻要自己還在一天,就能夠幫皇兒看管一天的權柄。”
“這樣他迴來以後,也好繼續當皇帝。”
“隻是外邊那些文臣沒了掣肘以後,他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得寸進尺!”
“我老婆子鬥不過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皇位易主。”
隻有在這個跟了自己多年的親信麵前,孫太後才能卸下防備。
孫太後說到動情之處,眼中更是隱隱有霧氣。
朱祁鈺今天在京師城外舉行盛大的閱兵,又扶持起了一批新的武將勳貴。
如此種種,孫太後當然知道朱祁鈺是為了彰顯他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坐穩龍椅。
孫太後立朱祁鈺為帝,本事臨時對策。
隻是讓孫太後沒有想到的是,朱祁鈺居然如此精通於權術,才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就培植起了一大批心腹黨羽。
朱祁鈺的羽翼漸豐,也就意味這朱祁鎮距離皇位更遠。
“隻是從今往後,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看到我那不孝皇兒?”
想到這裏,孫太後不由得泛起了淚光。
李永昌見狀連忙遞上手帕給孫太後,卻被她推開。
“太後疼愛陛下,後宮是人盡皆知。”
“隻是外麵的大臣們不理解,還以為太後娘娘是想幹政。”
“外邊的大臣們,自詡讀了一肚子聖賢書,卻是滿肚子的陽謀陰謀,曲解了太後的一片純良之心。”
“就連陛下他……”
李永昌說的兩個陛下,前一個指朱祁鎮,後一個指朱祁鈺。
對朱祁鎮不用“太上皇”,而用陛下,這是為了討好孫太後,意思是說朱祁鎮還有再次君臨天下的那一天。
而說到朱祁鈺,李永昌也是知道今天的大閱兵和封賞武將,都是朱祁鈺為了鞏固他的帝位,也是告訴天下朱祁鎮已經成為過去。
“有些話,不可亂講!”
孫太後這是在教訓李永昌。
如今朱祁鈺坐穩了皇位,有些事隻可以心知肚明,卻不能張口說出來。
就算有什麽不滿,也隻能積蓄力量以待來日。
“奴婢多言,說話不知輕重,還請太後責罰!”
李永昌當即認錯。
“知錯就好,以後不可再犯。”
孫太後知道李永昌是心向自己,她又怎麽可能責怪李永昌。
孫太後輕輕的扶起李永昌,和顏悅色的說到。
“你並沒有說錯,隻不過是說了兩句天大的實話而已。”
想了想,孫太後自己也是忍不住說了起來。
“前些日子,文臣們借著鏟除王振同黨的借口,就是行清算太上皇的心腹之事。”
“那個時候本宮還想著,他們不過是為了發泄胸中怒火。”
“直到今日,才讓本宮看清楚他們的真麵目,也明白本宮終究不是他們的對手。”
“就連當今天子,本宮當初也是看錯了他。”
“本宮後來才想起來,當日領頭毆打馬順的王弘,曾經就在郕王府擔任過教習。”
“王弘率先動手,怕不是背後有人指使於他!”
孫太後臉色一變。
指使之人不言而喻,說的就是朱祁鈺。
“當今天子當初唯唯諾諾,一副是被群臣逼迫登基的模樣。”
“可是你看如今所作所為,他哪裏又有半點願意放棄到手權勢的打算?”
說到這裏,孫太後拳頭緊握。
“本宮困居深宮之中,消息閉塞才會落了後手。”
“今日被他們所製,今後隻怕也是再難有出頭之日了!”
孫太後這是後悔啊。
早知道會有今日的結局,還不如當初直接冊封自己的孫子朱見深為皇帝。
再以朱祁鈺監國總攬政事,然後自己居中調節。
如此,天子之位名分早定,百官和朱祁鈺也都是無話可說。
而且這樣一來,也會穩定人心和朝政,也不會讓瓦剌有可乘之機。
就算不能直接立太子朱見深為帝,讓襄陽朱瞻鄯北上繼承大統也是好過立朱祁鈺。
襄王在京師無根無基,為了坐穩帝位,他隻能依賴於孫太後。
隻不過如今木已成舟,孫太後也隻能是悔之晚矣。
“請恕奴婢鬥膽,就算是皇帝真的迴不來了,可太子終究是太後血脈,將來也是要繼承大統的。”
李永昌隻能說些勸慰的話。
因為李永昌自己,最近都感受到了來自朱祁鈺親信太監們的壓力。
李永昌好幾次去內庫取東西,都被朱祁鈺的人給攔了下來。
“這其中的深淺伱是不知道的!”
“一個三歲的太子,他能有什麽話語權?”
“他的話又有誰會聽?”
“等到太子長大成人。這其中又要經過多少個春秋?”
“在等待的這些年裏麵,什麽風不是風,什麽雨不是雨?”
作為宮鬥的老手,孫太後也不是善男信女之輩。
孫太後如果是白蓮花一朵,那麽朱瞻基發妻的皇後胡善祥,也不會因為沒有子嗣而被廢後。
孫太後在朱瞻基廢後一事中,可是少不了的推波助瀾。
至少,孫太後在當時吹了不少的枕邊風。